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学案
【公开课教案】必修三:第8课 笔墨丹青
![【公开课教案】必修三:第8课 笔墨丹青](https://img.taocdn.com/s3/m/9321df09e45c3b3567ec8b94.png)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目标】1、欣赏中国绘画的美丽,了解中国绘画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2、通过绘画探究时代变迁的风貌,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3、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上学期的学生。
高二学生对绘画艺术有兴趣,需要鉴赏方法的指导;对中国古代史有所了解,但尚未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由于本课的知识点比较琐碎,为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我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精心挑选了11幅国画和1幅油画和同学们共同鉴赏。
所选择的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而且紧扣教材,避免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使学生更能投入到对美的欣赏和探究活动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素材,将视频、音乐、诗词和图片结合在一起,创设了传统文化的情境。
在此情境下,师生共同进行绘画鉴赏,探究历史风貌,感受传统文化。
通过课堂学习,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兴趣,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画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难点:中国画的“文人意趣”。
【活动设计】活动一:鉴赏绘画并分析时代特征;活动二:想象绘画《临溪抚琴图》,在诗歌朗诵和古琴伴奏下进行欣赏;活动三:分组讨论中国绘画的特征(通过比较[法国]雷阿诺《弹钢琴的少女》和[中国]《临溪抚琴图》两幅画)。
【板书设计】第8课笔墨丹青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一、神灵的居所二、人间的世界三、内心的风景【教学过程】(课前,播放MTV《半面妆》。
)今天,我们要参观一座博物馆,它的名字叫做“笔墨丹青”。
在古代,中国人用毛笔蘸着水墨和颜料,创造了一个神奇的画中世界。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画家叫张僧繇,他曾经在墙上画了四条龙,这个龙摇头摆尾的,非常生动,但是没有眼睛,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骗谁啊?谁信呐?大家非让他画。
没办法,张僧繇就给两条龙画了眼睛。
笔墨丹青 教案
![笔墨丹青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cf2a75ccbff121dd3683be.png)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学案【学习目标】1.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及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2.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成因与区别。
3.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和从传统绘画作品中获取老师学习。
4.能够分辨中西绘画的差异。
【教材分析】一.重点难点与疑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2.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3.教学疑点:绘画艺术与中国政治之间的关系。
【本课提纲】一、绘画艺术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源头(1)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汉代——帛画(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结(1)原始岩画和彩陶图案,记录了远古先民们的生活情景和文化心理。
(2)战国汉代帛画将天、地、人三者于一体,色彩浓烈,气势宏大,手法夸张。
这种特点与战国汉代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开疆扩土和充满民族信心的时代精神分不开的。
二、绘画艺术的发展——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魏晋时期:开始出现__________________(1)时代背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征:_______________(3)代表人物:___________①贡献:A:长于丹青,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绘画理论:_________________,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岳麓版必修3)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岳麓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fbf54a4752d380eb62946df1.png)
第8课笔墨丹青[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1.人们可以从新石器时代找到绘画艺术的源头。
2.战国时期: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3.两汉时期:帛画体现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特色。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魏晋时期: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代表人物是顾恺之,他的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2.唐代的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发展。
这一时期绘画特点:创制法度,展现盛唐气象。
吴道子就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
[温馨提示]新石器时代的绘画,已初步具有造型能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绘画艺术逐步走向成熟。
三、文人意趣1.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
宋代绘画特点:文人山水画更加注重意境。
2.明清时期,由于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他们的艺术风貌不拘成法,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
四、民间风情1.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
最著名的当属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明清时期,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木刻版画作为其中的插图,反映了世俗的审美趣味。
民间出现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3.中国绘画风格:一是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画和民间绘画;二是注重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温馨提示]宋代绘画艺术重挖掘人物的精神风貌,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
明清时期文人画题材上山水、花鸟占有较大比重。
主题时代变迁对中国绘画的影响1.魏晋时代(1)时代背景:魏晋以来的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形成。
(2)艺术特点: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著名画家顾恺之开创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2.唐代(1)时代背景:唐代政治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
![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b316dd80eb6294dd886caa.png)
第三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了解了不同学派的思想和主张,统治者会根据当时社会情况选择某一学派的主张作为其主导思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汉代的治国思想。
讲授新课——师: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汉初的社会状况,经历了秦末长期农民战乱和楚汉之争,汉初在经济上呈现了什么状态?生: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师:在如此动荡的环境下,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稳固政权,安定民心。
可见一个安定的环境对恢复经济、稳定统治秩序至关重要,加之吸取了秦朝因暴政而亡的经验教训,汉初统治者奉行提倡“无为”的黄老思想,同学们看课本,什么是黄老之学?师:黄老之学指的是道家学说中的两派,“黄”指黄帝的学说,传说中,黄帝善于养生,最终得道成仙,“老”指的就是老子的学说,前面我们学过,老子主张什么?生:道法自然。
师: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无为而治。
黄老之学的内容就是黄帝的治身思想和老子的治国思想,黄老之学强调什么?生:无为而无不为。
师: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无不为”,那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告诫统治者不要妄为、不要胡作非为、不要过分威逼百姓,而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念,那么在黄老思想的指导下,汉初统治者是如何“因时制宜、与民休息”的呢?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徭役。
我们看方框中萧规曹随的典故体现出汉初保持清静无为、不扰民事的思想。
师:正是黄老顺应自然的思想,使得社会逐渐趋于稳定,适应了汉初政治、经济上的需要,由此在汉初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随着汉朝社会的发展,黄老思想的权威受到挑战,这个挑战来源于儒学,课本小字部分列举了一个事例,景帝时期,儒生辕固生把《老子》一书说成“家人言”,什么是家人言?“家人”就是仆役、下等人的意思,就是说《老子》这本书不过是下等人说的话罢了,这就惹怒了崇信黄老的窦太后,其实窦太后本事就出身庶民,还做过宫中婢女,因此听到辕固生这么说,十分生气,就命令辕固生与野猪搏斗,野猪大家都知道,攻击性特别强,一个儒生赤手空拳能不能战胜野猪?生:不能师:幸得有景帝暗中给了辕固生一把利剑,辕固生杀死了野猪,从而保住性命。
高中历史_笔墨丹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历史_笔墨丹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c8d989e581b6bd97f19eafa.png)
第8课笔墨丹青【课标要求】概述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设计】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的教学理念是:以“画”为线索,以各个展馆绘画参观的方式,引导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认识到运用,再到创新规律,系统组织教学活动;围绕一个核心:以时代背景为核心,理解各个时期绘画的时代风貌;突出一个重心:以学法为重心,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性;提升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升华一种情感: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增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
在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巧妙设置情境与问题,让学生通过比较归纳和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理解、掌握知识。
【教具准备】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教学难点】中国绘画的特点,表现形式与时代的关系。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配乐课件展示动态图片】主题:国宝回归《丝路山水地图》在2018年的新年春晚上,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他于上世纪30年代离开祖国,漂泊海外,距今已经有80多年了,今年它回家了,它是谁呢?他就是绘制于明代中晚期的路上丝绸之路古地图《丝路山水地图》。
万里丝路一卷出,这幅图采用山水画的形式,从起点嘉峪关到麦加的数千里山川道路均用青绿山水技法绘制而成,全面反映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状况,堪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从其表现手法看,采用中国传统山水画画法,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其价值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构想,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以全新的生命,承载着沿途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梦想,迎合了全球区域合作的时代潮流。
《丝路山水地图》为“一带一路”这一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历史见证。
从2013年提出,到2017年成果尤其耀眼。
“一带一路”写入联合国决议, 46个国家和组织新加入朋友圈。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ac4e15b90d6c85ec3ac6e4.png)
《笔墨丹青》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及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2)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成因与区别。
(3)对中国古代名画进行鉴赏,同时对比西方的古典名画,体会、分辨中西绘画的差异,认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
过程与方法(1)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和从传统绘画作品中获取历史信息。
(2)出示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体会其不同的艺术韵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展现古代艺术本身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优秀文化遗产的了解,提高艺术的修养,加深学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认识。
(2)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风采跻身世界艺林,她追求意境之美和传神之效。
其融书法于绘画,追求逸上古意,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
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富春山居图》2011年6月1日,被誉为中国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曾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在台北正式合璧展出。
这是穿越360余年的相聚,这是跨越海峡1000多公里的牵手。
一幅《富春山居图》,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台海一家亲,中华民族一家亲。
新课学习一、绘画艺术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1)形式展示集体舞蹈图、人面纹岩画。
(2)内容画面或为远古人们生活中所熟知的动植物形象及其抽象化的表现,或为远古人类的各种庆典仪式,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记录了远古人类的情感。
岩画的题材从总体上看取材于游牧民族的狩猎活动,其中数量最多,凿刻最精的是动物的岩画。
而整个岩画中最绚丽的部分是狩猎场面的刻画,其中表现了各种各样的猎手、武器、狩猎方式等场面性图像,引弓射猎或围捕野兽的画面通常都表现其最紧张的一刹那,突出猎手对野兽致命处的打击过程,表现猎人对获得猎物的强烈愿望。
此外岩画少不了的还有反映原始宗教的神灵图像。
第8课《笔墨丹青》导学案
![第8课《笔墨丹青》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1d5f422e3f5727a5e9623c.png)
第8课笔墨丹青导学案
【交流讨论1】
战国、汉代时期的绘画各有什么特点?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交流讨论2】
为什么在分裂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仍能得到发展,并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交流讨论3】
欣赏完大唐时代的艺术后,思考为什么大唐艺术能够显得如何的雍容华贵,气象万千?
【交流讨论4】
宋代的文人画和晋朝顾恺之、唐朝吴道子的画有何不同?
那什么是意境?(学生自己发挥)
(欣赏下列几幅古代名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这三幅作品分别属于哪一时期的绘画名作?说说三幅作品的风格特点。
(2)一定时期的绘画作品,是那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
你能说明上面三幅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吗?。
第8课笔墨丹青学案
![第8课笔墨丹青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30cf7731b765ce0508142a.png)
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目标: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难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征【自主梳理】一、绘画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⑴时代特征 :社会生产力低下以及游牧生活为主⑵远古绘画的特点: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自然、生动、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
(3)形式:原始岩画,彩陶图案代表作:马家窑文化的《集体舞蹈图》(4)艺术主题:反映了先民的游牧、狩猎生活及其对自然景象的膜拜。
2、战国秦汉时期(1)绘画的新形式:战国出现了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即帛画。
(2)汉代帛画的特点:充满珍奇异兽、神仙怪魔,色彩鲜艳, _________,形态飞扬,体现出 ________ 、_____________ 的特色。
(3)历史原因:绘画材料、工具的改进;人们对吉祥动物的膜拜;跟战国秦汉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开疆扩土和充满民族信心的时代精神分不开的(4)代表作:《人物龙凤图》(战国)、马王堆汉墓帛画(汉代)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魏晋时期⑴时代背景:社会的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却不愿与流俗为伍,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
⑵特点:出现凸显_____的 ________画。
⑶“画祖”顾恺之:①东晋人,长于丹青。
②绘画理论:“____________”,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开创之作。
③地位: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
④代表作:《__________》《洛神赋图》2、唐代⑴时代背景:政治________ 和经济________ ,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⑵特点: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的表现了________的盛唐气象。
⑶吴道子:①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
②改革传统的线描,将______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感,被誉为“__________”。
高二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导学案
![高二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92575679563c1ec5da7183.png)
高二历史《第8课笔墨丹青》导学案【使用说明】1、课前认真翻阅课本,独立自主完成导学案。
2、针对学习中遇到的疑点,用红笔勾画并在课堂上小组讨论中相互交流答疑解惑。
3、本导学案的《课前自学导引》是本节课的知识框架,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学习目标】【课标要求】概述绘画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重点难点】重点: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发展过程、特点。
难点:时代变迁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知识导学问题引领一、绘画起源:新石器时代到汉代1、新石器时代①地位: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②特点:稚拙的、简单的和图案,自然、生动、质朴、粗犷、浪漫。
2、战国和两汉时期:出现用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体现出浪漫、神秘、古拙。
二、绘画发展:魏晋南北朝到唐1、魏晋时期①背景:士人群体的追求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出现了的文人画。
②代表人物:,他提出了“ ”的绘画理论,其代表作《____________》《洛神赋图》2、唐代⑴时代背景:政治和经济,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⑵特点:画家们创制法度,表现了________的盛唐气象。
⑶吴道子: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__________”。
代表作《___________》三、绘画繁荣:宋代到明清(一)宋代1、文人山水画(1)背景:进入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
(2)特点:文人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
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2、民间绘画(1)兴盛原因: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兴盛、发展和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
(2)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
(二)明清时期1、文人画:由于、等各种原因,出现了一些________的画家,艺术风貌不拘成法。
2、民间绘画:出现木刻版画、年画、壁画、、等,形象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四、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⑴宫廷画和民间绘画注重;文人画注重,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8课 笔墨丹青](https://img.taocdn.com/s3/m/c746e8bb65ce05087632134e.png)
山东省昌乐一中2012级
高二历史课时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________ 使用时间 2013.9 年______月______日编号 8
第 1 页
——北宋张择端——南宋马远请回答
(1)两幅画分别属于何种画风各有何主要特征?
第 3 页
第 4 页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1)画风:风俗画、文人山水画。
社会景象:《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都城汴京人口众多、交通发达、商业繁荣的景象。
《山径春行图》反映了江南的山水风光。
(2)《清明上河图》构图宏伟、画面开阔,以民众的生活为题材,重在写实。
《山径春行图》构图不求对称,墨色恬淡,重在写意,被称为“残山剩水”。
(3)前者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局部统一,商品经济发展。
后者国家变乱,民族矛盾尖锐,南宋偏安江南。
【当堂训练】1——5 D B D A D C
2、解析:D。
注意对历史背景因素的思考,明清闭关锁国,交流说不合史实,社会环境也不相似;山水画反映文人意趣,与反映商品经济的风俗画是有区别的。
19世纪属于英国工业革命的高潮,D项的表述符合史实。
3、解析:D 文学艺术是社会的镜子,是对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艺术再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宋代市民阶层兴起,不同的时代环境造就了文学艺术的不同风格。
5、解析:D 注意把握各种画派的风格和特点,奥运吉祥物体现了北宋追求写意的绘画风格。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 笔墨丹青教案(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 笔墨丹青教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d6026e51e79b8969022692.png)
〖第8课笔墨丹青〗之小船创作1.绘画艺术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用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绘画。
(2)战国时期:用毛笔在绢帛上绘画。
(3)汉代:帛画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2.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魏晋①绘画特点: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②代表人物:顾恺之,其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代表作有《女史箴图》等。
(2)唐朝①背景: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②特点: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③代表人物:吴道子,其代表作为《送子天王图》。
1.形式上: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注重写意的文人画。
2.手法上: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3.作用上: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史料一①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构图精到,主次分明,墨线细若蚕丝,人物气定神闲,泰然自若,与矫健飞腾的龙凤恰成动静对照。
《人物龙凤图》史料二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不仅长于丹青,还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念,主张绘画要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
②顾恺之《女史箴图》史料三吴道子(约686—760)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感,产生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③“吴带当风”。
④王冕《墨梅图》[解读](1)史料一主要论述了战国时期的绘画艺术特色。
①战国帛画是中国古代画种。
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在帛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
(2)史料二主要论述了东晋时期的绘画艺术特色。
②顾恺之《女史箴图》是描写古代宫廷妇女的节义行为,标榜封建“女德”的作品。
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连绵,色彩典丽、秀润。
(3)史料三主要论述了唐代及元代的绘画艺术特色。
③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9e154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6e.png)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一、教材解析《课程标准》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本课专门介绍中国绘画,与上一课《汉字与书法》共同实现课标要求。
本课第一目“质朴与浪漫”,以岩画、陶画、帛画、壁画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为例讲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
第二目“从顾俏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讲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点在吴道子。
第三、四两目“文人意趣”和“民间风情”讲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文人意趣”的成因和特点。
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
本课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和演变,及其反映的历史风貌。
本课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均安中学高二(1)班学生,学生历史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和历史学习方法,对中国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历史的理性分析有待提高,本课重点是训练学生欣赏并从中国画中提取历史信息。
三、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中国画,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及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成因与区别。
(三)、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和从传统绘画作品中获取历史信息。
四、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创设情景法学法:小组讨论史料分析法五、上课流程新课讲授分4个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二),学习新知感悟历史(28分钟)(三),联系现实课堂延伸(3分钟)(四),板书梳理理清思路(课堂练习时间)(6分钟)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师:我前几天看到一则旧新闻,想分享给大家。
大家看这幅画-清代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在一场拍卖会上卖出,猜猜他卖出多少钱?生:各种回答。
师:(适时引导学生答案,并给出答案)它以1.34亿高价卖出,打破当时记录,这幅中国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卖出这样的价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笔墨丹青,好好研究一下中国画的奥妙!2.学习新知,感悟历史师:本节课主要按照中国画起源、发展、繁荣的发展过程讲,在欣赏画作的同时,要体会其历史意义。
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教案
![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5cb6adaaea998fcd220e0a.png)
必修三第8课笔墨丹青(一)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二)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艺术。
本课第一目以岩画、陶画、帛画、壁画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为例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第二目“从顾恺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在吴道子;第三、四目“人文意趣”和“民间风情”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述“人文意趣”的成因和特点。
贯穿本课的主要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二、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
要围绕本课主题分层次设计问题,如:“名家、名作连线——在名作中找特点——在特点中找历史。
”必须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古代“笔墨丹青”,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名家画作中获取历史信息,而不是单纯的从美术学角度欣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二、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五)知识结构(六)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截取奥运会开幕式第四章:画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主体特征。
教师讲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直观的形式,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远比书法和文学的自觉产生与成熟悠久得多。
今天,我们就走进中国绘画历程,探寻笔墨丹青之趣。
二、讲授新课板书:一、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汉代远古人民生产力低下,其绘画材料及绘画水平都是非常原始的。
高中历史三第课笔墨丹青(教案2)
![高中历史三第课笔墨丹青(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2ef0124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b.png)
4)明清时期: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如“扬州八怪"等。
【课后检测练习】
2)画家素养: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最为突出。
3)绘画风格: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4)绘画功能: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到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唐代
画种
丰富
创制法度,雍容华贵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推动文化发展
吴道子“吴带当风”《送子天王图》
宋
文人
山水画
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北宋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恢弘,画风阳刚豪放.南宋偏安,文人山水画,构图不追求对称,墨色恬淡。
“重文轻武"的国策使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
马远、夏圭
“残山剩水”
风俗画
描绘市井生活
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明清
文人画
不拘成法
时代变化、社会动荡
八大山人《松鹰图》
民间
绘画
木刻版画、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中国绘画的特点
1.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画。
高二历史学案 第8课 笔墨丹青
![高二历史学案 第8课 笔墨丹青](https://img.taocdn.com/s3/m/e18c45b9700abb68a982fbd1.png)
高二历史学案第8课笔墨丹青编号:8 编制:姜秀娟审核:李利时间:2011.9.9班级姓名一、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二、自主梳理(A级)(一)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1. 绘画艺术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用稚拙的线条、简单的和图案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绘画。
(2)战国时期:用毛笔在上绘画。
(3)汉代:帛画色彩鲜艳,宏大,形态飞扬,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2.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3. 文人意趣4. 民间风情(1)宋代①兴盛原因: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②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
(2)明清①原因: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
②概况:反映了世俗的审美趣味;年画、布贴画、剪纸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1. 一方面盛行注重的宫廷和惮绘画,另一方面又出现了注重的文人画。
2. 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3. 在启迪民族的自尊心等方面起到了潜移墨化的作用。
三、重点突破阅读教材P35第1、2自然段、第2段小字,结合下列图片:探究分析:(1)图一属于何种类型的绘画?有什么艺术特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图二属于什么画?它的兴起与什么背景有关?四、课堂达标评价(1-6A级7-15B级)1. 新石器时代先民绘画艺术的特点是 ( )①稚拙的线条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③丰富多变的线条④复杂的色彩和图案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 (2011·惠州高二检测)下图是唐代名画《送子天王图》,有关该作品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作品的作者为吴道子B、体现出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画风C、主题是描绘市井生活D、作者被称为“吴带当风”3. (2011·苏州模拟)2010年10月10日,由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对《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规划》进行了论证。
苏州桃花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不仅是著名木刻年画产地,也是唐寅(唐伯虎)的出生地。
高二历史学案第8课笔墨丹青
![高二历史学案第8课笔墨丹青](https://img.taocdn.com/s3/m/7b01353716fc700abb68fc74.png)
高二历史学案第8课笔墨丹青编号:8 编制:姜秀娟审核:李利时间:2011.9.9班级姓名一、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二、自主梳理(A级)(一)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1. 绘画艺术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用稚拙的线条、简单的和图案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绘画。
(2)战国时期:用毛笔在上绘画。
(3)汉代:帛画色彩鲜艳,宏大,形态飞扬,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2.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3. 文人意趣4. 民间风情(1)宋代①兴盛原因: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②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
(2)明清①原因: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
②概况:反映了世俗的审美趣味;年画、布贴画、剪纸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1. 一方面盛行注重的宫廷和惮绘画,另一方面又出现了注重的文人画。
2. 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3. 在启迪民族的自尊心等方面起到了潜移墨化的作用。
三、重点突破阅读教材P35第1、2自然段、第2段小字,结合下列图片:探究分析:(1)图一属于何种类型的绘画?有什么艺术特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图二属于什么画?它的兴起与什么背景有关?四、课堂达标评价(1-6A级7-15B级)1. 新石器时代先民绘画艺术的特点是 ( )①稚拙的线条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③丰富多变的线条④复杂的色彩和图案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 (2011·惠州高二检测)下图是唐代名画《送子天王图》,有关该作品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作品的作者为吴道子B、体现出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画风C、主题是描绘市井生活D、作者被称为“吴带当风”3. (2011·苏州模拟)2010年10月10日,由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对《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规划》进行了论证。
苏州桃花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不仅是著名木刻年画产地,也是唐寅(唐伯虎)的出生地。
第8课 笔墨丹青导学案
![第8课 笔墨丹青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7144c005087632311212d1.png)
A级问题三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
1.一方面盛行注重________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又出现了注重________的文人画。
2.讲求________、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________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3.在启迪民族的________和自尊心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战国时期:用毛笔在________绘画。
(3)汉代:帛画________鲜艳,________宏大,形态飞扬,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2.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时间
背景
特点
代表
地位
魏晋
___的追求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
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_____
顾恺之的
《________》
顾恺之长于丹青,提出“_______”的绘画理论
明清之际朱耷的画风具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什么具有这种风格,结合历史说说理由。
(B级)问题六
欣赏清明上河图,从中发现哪些信息?结合当时历史分析此图说明了什么?
第8课笔墨丹青
编制人:王娜备课组长:王娜负责人:汪海审批人: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学法指导:(40分钟完成学案)
学习目标:
1、概述绘画的起源、演变的过程
2、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落
二、阅读教材、自主习标
A级问题一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
1.绘画艺术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用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在地面上、岩壁________
风格________,艺术风貌________,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
朱耷
民间风情
宋代
________兴盛、________发展、文化普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反映了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
B.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
C.用粗细变化的线条表现真实的景物,追求写实;
D.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不求形似,推崇“像外之意”
2、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
在中国古代,随着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D.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3
3. 下列文学艺术作品与商品经济发展有关的是
A.《清明上河图》B.《送子天王图》C.《金刚经》D.《女史箴图》
4,《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争夺的至宝,普通百姓根本就无缘一睹真容,现藏于故宫。
该画
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B.以人文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
5,下列各项与绘画艺术的发展有关,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女史箴图》②“残山剩水”③“吴带当风”④八大山人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②③④
6,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画家的性格
B、民间文化的发展
C、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D、统治者的提倡
7、唐代绘画艺术的特点是:
A 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B 以形写神的手法
C 创制法度,淋漓尽致的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D 体现出浪漫神秘的特色
8、明清时期,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较流行,这说明:
A 社会需要小说,剧本读来更有趣
B 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
C 百姓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形式表现,从而绘画极具生活实用性
D 刻画坊用木刻版画作为文学读物的插图
【知识梳理、归纳总结】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
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
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
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
【预习指导、新课链接】
学习目标: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