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校李新国
这里走出13位新中国开国将军
这里走出13位新中国开国将军□文/本报记者/张瑜摄/本报记者/万重东北讲武堂。
当年学员使用的望远镜等物品。
展厅展出的军用书籍当年的军用物品复原后的学员宿舍。
东北讲武堂的著名学员复原后的教室核心提示在沈阳大东区珠林路25号,坐落着东北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学校——东北讲武堂。
百余年前,一批批意气风发的东北军官在这里受训,接受着当时东北区域最先进的军事教育。
当时,东北讲武堂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并称为中国四大军校。
5月18日,东北讲武堂开始免费向公众开放。
这里曾是奉军军官的摇篮1907年9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遵照清政府兵部奏定在奉天设立了东北讲武堂,后辛亥革命爆发,办学中断。
1919年,时任东三省巡阅使的张作霖重办东北讲武堂,旨在使其成为奉、吉、黑三省各地驻军中下级军官“研究讲武之所”,分步、骑、炮、工、辎五科,并聘请北京陆大、保定军官学校及日本士官学校出身的优秀军官担任教官,东北讲武堂逐渐发展壮大。
1928年,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将东北讲武堂迁到东大营办学,还成立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热河分校,又将航空班、步兵研究班、炮兵研究班、军需研究班、宪兵教练处、高等军学研究班并入东北讲武堂,东北讲武堂进入鼎盛时期。
从事东北讲武堂研究的辽宁大学副教授王铁军告诉记者,从1919年到1931年,在张作霖和张学良主政东北期间,东北讲武堂成为张氏父子重要的军官培训基地,共办了11期,为东北军储备了大量的军事人才。
当时,东北军的各级军官,上至总司令张学良,下至连长、排长,大部分都毕业于东北讲武堂,这里成了奉军军官的摇篮,对提高东北军战斗力、促进东北军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2年,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办到第三期时,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
当时,张作霖领导的奉军官兵大都亦兵亦匪,军事素质较差,缺乏正规训练的官兵一上战场就像一盘散沙,原本装备上领先的奉军溃不成军。
损兵折将的张作霖深刻反思和检讨,意识到凭借以前的哥们义气根本无法满足正规作战的需要,下定决心加大军事教育力度。
贺晋年、贺吉祥:一对同胞兄弟,两个开国将军
贺晋年、贺吉祥:一对同胞兄弟,两个开国将军-学校党建论文贺晋年、贺吉祥:一对同胞兄弟,两个开国将军贺晋年、贺吉祥两兄弟是陕西安定(今子长)县玉家湾镇贺家村人,两人都是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贺晋年少将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贺吉祥少将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两人是开国将军中唯一一对同胞兄弟。
贺晋年:唯一一名兵团级少将贺晋年,1910 年出生于陕西安定(今子长)县玉家湾镇贺家村。
贺晋年先在离家几公里的王家沟读初小,又到县城瓦窑堡读高小,1927 年考上绥德第四师范学校。
贺晋年能够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四野名将,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是谢子长。
在贺家湾时,贺晋年就听说安定县城有个团总谢子长,人称“谢青天”。
谢子长先后在陕西、甘肃、宁夏开展兵运工作。
1930 年初,利用西北军阀之间的矛盾,谢子长在宁夏搞了个合法的番号,准备建立党的武装。
陕北特委决定选派一些学生到这支部队去。
绥德四师有4人报名,贺晋年为其中之一。
1934 年7 月,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谢子长任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贺晋年为参谋长兼1 支队政委。
1935年2 月,谢子长在战斗中负伤去世。
5月,西北军委前敌总指挥部成立,刘志丹任总指挥,高岗为政委,贺晋年是红1团团长。
红1团和红3 团是陕北红军主力,因前者成立晚,后者早,刘志丹称其为“少年英雄红1 团”、“老大哥红3 团”。
解放战争期间,1947 年5 月,东北民主联军成立骑兵纵队,贺晋年任司令员,9 月调任7 纵副司令员。
1948年3 月组建5 纵、11 纵、12 纵,贺晋年为11纵司令员。
11纵整训50天后,出手第一仗,是攻打隆化。
贺晋年对隆化攻坚印象极深,不仅因为这次战役是11 纵(48 军)的首次攻坚战,还因为一提起这座塞外山城,就会想到一位虽未谋面、却是让他刻骨铭心的军人。
塞外山城隆化,位于围场南、承德北,城西苔山主峰海拔796米,山峰连绵宛如卧龙,老百姓称为龙头山。
10位健在开国将军的革命传奇
10位健在开国将军的革命传奇作者:卜金宝来源:《新传奇》2020年第31期2020年8月1日是第九十三个八一建军节。
九十三载雄关漫道,抚今追昔,10位健在的开国将军是人民军队辉煌征程的见证者。
透过老将军们一段段动人的讲述,一幅人民军队九十三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徐徐铺开。
1955年至1964年,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有1614人被授予将帅军衔。
如今,大部分人已離开了我们。
截至发稿,健在的仅有10位,他们是:杨永松、邹衍、詹大南、黎光、杨思禄、张力雄、王扶之、文击、陈绍昆、涂通今。
2020年8月1日是第九十三个八一建军节。
九十三载雄关漫道,抚今追昔,10位健在的开国将军是人民军队辉煌征程的见证者。
几度探访,寥寥数语,不能勾画出他们可歌可泣的军旅人生,但透过老将军们一段段动人的讲述,一幅人民军队九十三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徐徐铺开。
本文节选其中几位将军的故事,以飨读者。
杨永松:一生难忘是长征杨永松,广东大埔人,1918年出生,1931年参加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杨永松说,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是长征。
红军时期,他先后任红一军团1师司令部和3团司令部文书,跟随主力红军长征。
途中战斗频繁,常常吃不上饭、睡不好觉,好多战士头发里都是虱子,腿瘦得像麻秆。
过草地的第5天晚上,他们在一条小水沟边宿营。
半夜突然下起大雨,人不能躺着,只能坐在原地。
第二天天亮,杨永松发现腿肿得厉害,打不了弯,不少战友就这样倒下了。
杨永松说,那一刻,他实在不甘心,提醒自己不能就这样倒下。
正是靠着这样的信念,他走完了长征。
邹衍:签署布告处决“座山雕”邹衍,江西兴国人,1915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46年春,邹衍任牡丹江军区政治部主任。
当时,东北民主联军派3纵队2支队配合牡丹江军区剿匪,给当地土匪以毁灭性打击。
1947年初,海林县北部夹皮沟一带有一股土匪经常出没,匪首“座山雕”刁顽狡猾,经常率匪徒烧杀抢掠。
在大军区军政主官岗位上的开国校官
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早期的解放军六大军区,还是后来的十三及十一个大军区,军政主官大都是由开国将帅担任。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开国校官才开始走上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岗位。
据统计,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的开国校官(本文所指的开国校官仅指在1955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首次授衔被授予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军衔的军官,不含1955年以后晋衔的校官)总计有34643人(本文的开国校官总数及下文开国大校、上校、中校、少校的人数均为1956年9月统计)。
在数以万计的开国校官中,只有王猛、刘振华、万海峰、傅奎清、杨白冰、李宣化、周衣冰、刘存智、赵先顺、朱敦法、张仲先、迟浩田、刘安元等13人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含大军区代司令员),殊为不易。
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开国大校:王猛、刘振华、万海峰在1266名开国大校中,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开国大校有3人,即王猛、刘振华、万海峰。
他们担任的都是大军区政治委员。
其中,王猛、刘振华在1964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从广义上讲也是开国将军。
不过,由于他们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因此也属于本文叙述的开国校官范畴。
第一个担任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开国大校是王猛。
王猛,1920年5月生,河北盐山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部队营部文书、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代理政治委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第16军师政治部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王猛历任解放军第16军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解放军第二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第38军副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等职。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时任解放军第二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
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1966年12月,王猛任解放军第38军政治委员。
1967年初,第38军奉命从吉林通化换防到河北,担负保定地区的“支左”任务。
红一方面军:将星璀璨走出8位元帅一大批将军
红一方面军:将星璀璨走出8位元帅一大批将军2011年05月23日07:55湖南日报张权熊远帆易博文孙振华我要评论(0)字号:T|T红一方面军成立旧址“李家大屋”前雕塑。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赵持摄红一方面军将星璀璨,走出了8位元帅、一大批将军。
本报记者张权熊远帆易博文孙振华一座老房子,无论它是多么的豪华气派,也只能引得人们对主人祖上的财富与风光充满好奇与猜想。
5月10日,“红色追寻”采访团一行来到浏阳市永和镇石江村,探访一座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老房子——“李家大屋”。
这,与老房子曾经拥有的气势与富有毫无关系,让历史记住它的是,100多年之后,这里迎来了一支革命的队伍,一面鲜艳的红旗!1930年8月23日,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一军团与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红三军团,在“李家大屋”胜利会师,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就是这支部队,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篇章。
老屋的荣光与落寞永和镇,位于浏阳市东北部,距长沙市100来公里。
作为红一方面军成立旧址,经历漫长岁月的风雨剥蚀,如今会是一番什么模样?我们能否穿过历史的天空,寻找到一些不能遗忘的红色记忆?汽车沿着乡村公路一路疾驰,如果不是陪同人员提醒,声名显赫的“李家大屋”就从我们的身边擦肩而过了。
“李家大屋”平静地矗立在马路的一侧。
在一片青山绿水掩映之中,但见飞檐翘角、封火墙、硬山顶、小青瓦、高木柱……虽然老屋仅保留有整个建筑的前栋,但仍然难掩当年的恢弘气度。
今年已71岁的李自民,是这个老屋的第16代传人。
回忆起小时候父亲给他描述的祖上的风光,李老滔滔不绝:“宅子修建于清嘉庆年间,花了3万多两银子,4年才建成,占地50余亩,房间达100余间,整个大屋四通八达,房房相连。
规模庞大,做工精细,说它是雕梁画栋一点不为过。
”李老介绍,解放后这个大院分给了当地8户村民使用。
上世纪70年代,改作永和镇石江粮食仓库。
令人遗憾的是,1975年永和镇粮管站私自拆除了房屋的中栋及后栋的建筑。
开国将军曾美逝世 曾5任国庆阅兵副总指挥
开国将军曾美逝世曾5任国庆阅兵副总指挥
曾美,原名曾昭泰,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经历了五次“反围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并亲历遵义会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新中国成后5次担任国庆阅兵副总指挥。
资料图:开国将军、河北省军区原政委曾美在自己百岁寿诞典礼上追忆峥嵘岁月。
刘松峰摄[保存到相册]
新中国开国将军、河北省军区原政治委员曾美,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31日在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曾美,原名曾昭泰,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经历了五次“反围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并亲历遵义会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新中国成立后5次担任国庆阅兵副总指挥。
2日下午,记者来到老人家中。
院落里已摆满了花圈,不时有人前来吊唁。
曾美将军长子曾江兴说,去年5月起父亲开始住进医院里,今年1月31日凌晨4时许离开。
作为遵义会议的记录员,亲历了这一历史时刻。
老人生前热爱生活,喜欢钓鱼,摄影,“钓到大鱼后会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
曾江兴说,父亲出生在中国有名的“将军县”江西省兴国县,对故乡感情很深,经常会哼唱江西民歌《十送红军》,为纪念故乡给他取名江兴。
老人生活简朴,对自己和家人要求严格,从来不搞特殊。
此前在曾美将军百岁寿辰之际,记者曾到其家中采访。
当问及百岁愿望时,这位戎马一生的老人用笔在纸上缓缓写下“我希望世界和平”。
据介绍,曾美将军的送别仪式将于2月6日在石家庄殡仪馆举行。
【辽西会战中被俘国军将军】
【辽西会战中被俘国军将军】【辽西会战中被俘国军将军】1948年9⽉12⽇⾄11⽉2⽇,东北野战军主⼒12个纵队和1个炮兵纵队连同地⽅武装共53个师70余万⼈举⾏辽沈战役,作战地区为辽西及沈阳和营⼝地区,战役性质为攻坚及野战。
消灭敌军东北“剿总”司令部,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冀热辽边区司令部,第6兵团司令部,第8兵团司令部,第9兵团司令部,新编第1军军部、新编第30师、第50师,新编第3军军部、第14师、暂编第59师,新编第6军军部、第169师、新编第22师,新编第8军军部、第88师、暂编第54师、暂编第55师,第49军军部,第53军军部、第116师、第130师、暂编第30师,第71军军部、第87师、第91师,第93军军部、暂编第18师、暂编第20师、暂编第22师,整编第207师师部,第2师,第56师,第79师,第105师,第184师,第195师,青年军第1旅,青年军第2旅,青年军第3旅,1个独⽴旅,1个保安旅,4个保安总队,3个保安团,1个骑兵团,1个骑兵⽀队;投诚暂编第53师。
俘虏303690⼈,毙伤54980⼈,投诚17470⼈。
共歼敌376140⼈。
俘虏东北“剿总”上将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及冀热辽边区司令范汉杰,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东北“剿总”参谋处少将处长刘灏惠,东北“剿总”中将⾼级参议应鸣伦、少将参谋杨冲唆,冀热辽边区中将副司令兼辽西⾏署主任贺奎、冀热辽边区司令部少将⾼级参议刘洪远、第四处少将处长李谋峻、军法处少将处长张樊桥、少将军官队员丛兆麟,整编第207师少将副师长陈⼤云、第1旅少将旅长李定⼀、第1旅少将副旅长王明儒,第53军副军长赵振藩、骑兵团少将团长付国政,第60军第184师少将副师长舒秉权,第71军中将军长向凤武、第87师少将师长黄炎、第87师副师长王卓超,第93军中将军长盛家兴、少将参谋长殷开本、少将参谋长董汉三、暂编第18师少将师长景阳、暂编第20师少将师长王世⾼、副师长韩润珍、副师长赵景⾼、参谋长周⾕君、新闻室主任赵⽂厚、暂编第22师少将师长李长雄、参谋长杨德元、新闻室主任李甫芳,新编第1军中将副军长兼新编第30师师长⽂⼩⼭、新编第1军政⼯处少将处长汤道福、军部少将炮兵指挥官张哲先、新编第30师少将副师长谭道善、副师长唐⼭、第50师少将副师长陈坚、参谋长鲁次莘,新编第3军少将参谋长李定陆、第14师少将师长许颖、副师长董觉民、第54师少将师长宋邦伟,新编第6军少将副参谋长黄友旭、军部骑兵团少将团长尚其悦、第169师少将师长张⽻仙、参谋长徐铁男、代理参谋长武功伯、新编第22师少将师长罗英,新编第8军少将参谋长李⽂昭、第88师少将师长黄⽂徽、参谋长赵化龙、暂编第54师少将师长黄建墉、副师长张勋哉、副师长云茂奎、暂编第55师少将师长安守仁、副师长梁炳芳,第195师少将师长罗莘求,国防部少将⾼级参议李刚,国防部战地视察组少将组长周中礼,国防部派驻东北“剿总”少将部员李毓鹏、少将部员于连云、少将视察员李克廷,国防部辽宁监狱少将监狱长吴锡钧,联勤第10兵站总监部少将总监黄炳寰、少将副监王⼦才,辽东师管区少将副司令戴么圆,安东师管区少将司令康永⾩,东北铁道军运指挥所少将指挥官黄克明,第三军官训练处少将副主任曹础汉,沈阳宪兵⽀队少将副⽀队长孟化⼀,东北骑兵司令部少将副司令王照堃,东北派遣游击队少将副司令胡德⼭,东北守备第⼀总队少将总队长彭定⼀、少将副总队长叶占⾹,东北第3⽀队少将⽀队长彭荣升,辽宁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参议计国有。
李姓历代将帅
李姓历代将帅李姓历代将帅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李世民(唐太宗本⾝就是⼤唐王朝的最⾼军事统帅,因此,也能⼊选。
)李靖(唐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唐王朝的战神)、李勣(唐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李道宗(唐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李孝恭(唐朝时期名将)、李泌(唐朝时期⽂武全才,出将⼊相的杰出军事家)、李光弼(唐朝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李嗣业(唐朝时期名将)、李抱⽟(唐朝时期名将)、李晟(唐朝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李抱真(唐朝时期名将)、李元谅(唐朝时期名将)、李愬(唐朝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李光颜(唐朝时期名将)、李克⽤(五代⼗国时期军事统帅)、李存勖(唐庄宗,后唐最⾼军事统帅,当然也可以⼊选)、李嗣昭(五代⼗国时期,后唐名将)、李存审(五代⼗国时期,后唐名将)、李继隆(北宋名将)、李纲(北宋将相)、李庭芝(南宋将相,民族英雄)李⽂忠(明朝时期名将)。
李岩(李⾃成起义军中名将)、李定国(明朝末年民族英雄)。
李根源(民国时期,云南陆军讲武堂总务(堂长))、李烈钧(民国时期,孙中⼭⼤元帅府总参谋长)、李济深(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总参谋长、黄埔军校副校长、⼴东省主席)、李宗仁(民国时期,国民政府陆军⼀级上将)、李汉魂(民国时期,粤军名将)、李振球(民国时期,粤军名将)、李振(民国时期,粤军名将)、李⽟堂(黄埔⼀期,抗⽇名将)、李铁军(黄埔⼀期,抗⽇名将)。
李是古今第⼀⼤姓,名将辈出,战国李牧,汉朝李陵、李⼴,唐朝李孝恭、李靖、李勣、李愬、李光弼,五代李克⽤、李存勖,明朝李⽂忠、李成梁、李如松,太平天国李秀成……近现代史上,⼈民军队也有不少李姓将军。
1614名开国将帅中,李姓⾜⾜有110名,其中上将6名,中将6名,少将98名,虽然没有元帅和上将,但胜在⼈数多。
下⾯,重点介绍⼀下李姓开国上将和中将。
李达,陕西眉县⼈,开国上将李克农,安徽巢县⼈,开国上将李涛,湖南省汝城县⼈,⼀个知名度不⾼的特殊将军,李天佑是四野名将李志民,湖南浏阳⼈担任的⼏乎都是军队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李聚奎,湖南安化⼈,开国上将开国中将有:李耀、李天焕、李成芳、李寿轩、李作鹏、李雪三,李耀安徽省⾦寨县桃岭乡东岳村⼈。
开国将军人称“将圣” 曾被单独补授军衔?
开国将军人称“将圣” 曾被单独补授军衔?共和国的第一代将帅,绝大多数都是在1955年集中授的衔。
1926年参军的李聚奎,为国为民历经近30年的血火洗礼,毫无疑问,应当作为开国功臣首批荣膺将衔,但1955年授衔的将军名单中,并没有他的名字,直到3年后,他才被单独补授上将军衔。
这其间究竟发生了怎样曲折的故事呢?主席信任嘱重托评衔的前提是定级,级别确定之后,评衔才有更为直观的“硬杠杠”。
1950年秋,总干部管理部(1952年7月改称为总干部部)召开全体会议,朱德总司令在会上提出我军要建立军衔制度,他说,为了给“实行军衔制度奠定初步基础”,“部队三等九级的等级必须建立,尽量争取在明年的服装上把阶级标明出来”。
经过紧张筹备,翌年2月中旬,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干部评级工作的指示》,对评级工作提出了标准,作出了规范。
因中央提出整党任务,为了使评级工作在思想上、组织上做好充分准备,军委决定1951年先行试评,取得经验后,1952年结合整党正式评级。
1952年3月,军委再次发出《评定各级干部等级指示》,明确了评定军队级别的目的是合理解决干部的待遇问题,并为实行军衔制度奠定基础;确定了全军干部、战士的军衔级别;制定了《部队及领导干部评级幅度》;规定了以德(政治品质)、才(业务能力)、资(资历)衡量干部现任职务以确定其级别的评级方法。
是年4月,评级工作在全军全面展开。
按照评级标准,职务为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部长、干部部长的,级别一般应当在正、副、准兵团级范围内确定。
李聚奎时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按照标准当属兵团级别。
1952年4月20日,军委关于李聚奎级别问题给东北军区的电报上写道:“四月十六日电悉,同意李聚奎同志暂定为副兵团级。
”此时的李聚奎,刚刚从炮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下来。
为夺取这场战争的胜利,我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毛主席从中看到了建立现代化后勤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遂提出创办后勤学院,培养军队后勤专门人才。
开国大校李文堂
开国大校李文堂
李文堂,1919年农历8月29日出生,河北省隆尧县大河区杨村人。
1 938年4月参加八路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冀南军区东晋纵队第二团一营一连战士、班长,冀南军区青年纵队教导队学员、纵队政治部保卫科干事,冀南军区新四施政治部保卫科干事、第六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干事、副科长等职。
参加攻克夏津、高唐和激战聊城、永年作战。
历任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第二野战军二纵队政治部保卫科科长,第二纵队五旅政治部保卫科科长、第五旅十三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十军八十八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等职。
参加了定陶、鄄南战役以及千里跃进大别山、渡江作战围攻安庆、进军大西南、成都战役、聚歼新津逃敌等战役战斗历任川南军区乐山军分区第八十八团政治委员、内江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第十五军二十九师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十五军速成中学校长兼政治委员,第二十九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武汉军区政治部顾问等职。
1951年3月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著名的上甘岭战斗。
1983年离休(正军职)。
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7月17日7时02分在武汉逝世,享年
93岁
1955年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8 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是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5年去世的开国将军有哪些?
2015年去世的开国将军有哪些?>2015年,在这一年当中到底有多少位开国将军已经去世了呢?笔者仔细地盘点了一下,共有16位,其中1位中将,15位少将。
大家快来看看都是谁吧!一、开国少将胡立信胡立信,1914年12月出生,河南省新县戴嘴乡合龙村人。
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原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
2015年1月24日,胡立信将军在南京病逝,享年101岁。
二、开国少将曾美曾美,1914年3月出生,江西兴国人。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任北京军区参谋长、河北省军区政委等职。
2015年1月31日,曾美将军因病医治无效,在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去世,享年101岁。
三、开国少将瞿道文瞿道文,1919年出生,四川省达县人。
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任华东军区防空部队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第二主任、空四军副政治委员等职。
2015年2月4日,瞿道文将军在上海病逝,享年96岁。
四、开国少将谭佑铭谭佑铭,1910年12月出生,四川云阳人。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原《解放军报》副总编辑,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
2015年2月14日,谭佑铭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105岁。
五、开国少将汪运祖汪运祖,1915年出生,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
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任江苏省军区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等职。
2015年02月23日,汪运祖将军在南京病逝,享年100岁。
六、开国少将华楠华楠,原名孙宝楠,1921年出生,山东省乳山市崖子镇崖子村人。
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任总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报社社长等职。
2015年2月27日,华楠将军病逝,享年94岁。
七、开国少将方子翼方子翼,原名方泰兴,1917年出生,安徽省金寨县果子园乡佛堂坳人。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原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学院顾问。
2015年3月17日,方子翼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98岁。
八、开国少将陈茂辉陈茂辉,1912年出生,福建上杭人。
关于李正的介绍
关于李正的介绍李正,别名:李政、理正、李德政、号:大别山。
自幼喜爱书画、文学艺术,师古法今,勤奋笔耕,师承将军画家李铎等著名艺术家、有百余件作品发表于《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青少年书法》、《人民画报》等。
韩国《月刊书艺》、《人民日报·海外版》、《青少年书法报》等专题刊介主要成就有百余件作品发表于《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文化报》李正,别名:李政、理正、李德政、号:大别山。
皋陶第一百三十六代孙。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全国青少年摄影师预备资格考评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执行主任、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副秘长(美国)、根土文化创始人、李氏网创始人、《中华族谱》总编、《中华祠堂圣典》总编、《世界李氏族谱全书》总编纂、中华根土文化论坛暨中国传统品牌文化峰会组委会主任、国际李氏文化论坛峰会组委会主任、世界李氏文化研究总会执行会长、《世界李氏》纪录片摄制组组长、姓氏文化专家等职。
参与和组织多次全国性传统文化活动,并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在传统姓氏文化研究方面独树一帜。
成功举办“国际首届、第二、三届李氏文化论坛峰会”和"首届中华根土文化论坛"以及在人民大会堂等重点场所举办传统和红色各类活动二十余次。
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大别明珠》、《公民道德三字经》;由华龄出版社出版《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由炎黄文化出版社出版《中华祠堂圣典》;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李正摄影作品集》和世界最长钢笔画《千里大别山》等。
2007年秋之韵书画系列在京展出广受文艺界名流好评,国学大师文怀沙、将军书画家李铎等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自幼喜爱书画、文学艺术,师古法今,勤奋笔耕,师承将军书画家李铎等著名艺术家。
多年来其书画作品已遍及海内外,他题写的碑匾和书名巳逾百件之多,在海内外赢得很高的美誉。
还有百余件作品发表于《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青少年书法》、《人民画报》等。
未晋升少将的开国大校简历
未晋升少将的开国大校简历本人毕业于中央军校,拥有13年的军旅从业经历,先后担任连、营、团、师各级领导职务。
在任职期间,我紧紧围绕国防安全、部队建设和士兵生活等核心工作,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贡献突出。
我曾任某团连长、营长,带领全团先后连续获得优秀连、优秀营称号,并多次荣获军事训练一等功和嘉奖。
在担任某师副师长期间,我切实履行师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动部队建设,同时加强官兵精神文明建设和各方面管理工作,有效提升了部队整体素质。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始终坚信,作为一名军人,要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保持对军事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同时,要积极发挥自身能力,发扬军人应有的优秀品质,牢记军队宗旨,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做出贡献。
尽管我未获得晋升少将,但我将继续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开国将军中的驻外大使
开国将军中的驻外大使作者:水新营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5年第2期文水新营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央决定组成以军队干部为骨干的外交队伍。
不久,首先选调了一批兵团级干部耿飚、袁仲贤、姬鹏飞、彭明治等出任驻外大使。
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新中国的“将军大使”。
“将军大使”是一个泛指,实际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建国后并没有被授予人民解放军的将军军衔。
细览新中国的开国将帅谱,其中有彭明治、倪志亮、谭希林、谢甫生、刘新权、伸曦东、刘春、王若杰、李耀文、刘振华、柴成文等11位开国将军担任过新中国的驻外大使(含1人为特命全权公使)。
在1 988年人民解放军恢复军衔制时,李耀文、刘振华两人还被授予上将军衔。
驻外大使中的开国中将:彭明治、倪志亮、谭希林1955年授衔时的开国中将中,彭明治、倪志亮、谭希林等三人担任过新中国的驻外大使,他们是新中国的第一批驻外大使。
第一批驻外大使的规格较高,大都为军队的兵团级干部担任,彭明治、倪志亮、谭希林更是人民军队中资历颇深的高级将领。
彭明治,1905年4月生,湖南常宁人。
1924年3月到广东,后入黄埔军校教导团教导大队学习。
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参加北伐战争,在叶挺独立团任排长。
南昌起义时任起义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代连长。
在起义部队南下的三河坝战斗中负伤,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任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参谋长、一师参谋长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参谋长、团长,苏鲁豫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三师七旅旅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兼任外交部长的周恩来开始着手建立外交干部队伍,一批解放军的高级将领陆续聚集京城。
时任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兼南宁警备司令员的彭明治就是其中之一。
随后,彭明治参加了外交部举办的大使培训班。
经过短期培训后,1950年6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波兰共和国(1952年7月改称波兰人民共和国)首任特命全权大使。
喜看新县展新姿
喜看新县展新姿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北靠华北平原,南瞰江汉平原,东距合肥240公里,南到武汉160公里,京九铁路、大广高速、106国道纵贯全境,素有“三省通衢”和“中原南门”之称。
新县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徐海东、陈赓、程子华等都曾在这里战斗过。
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新四军第四支队和中原野战军等,培育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43位共和国将军和50多位省部级干部。
鄂豫皖苏区第―块根据地“柴山堡”在这里开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从这里飞上蓝天;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在这里召开……当时不足10万人的山区小县,就有吴焕先、高敬亭、叶成焕、杨超等5.5万热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可谓是“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
满怀朝圣者的心情,记者走进了这座深深地烙着红色印记的锦绣山城!新四军在新县1932年10月,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为了便于管理地形复杂的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对付革命力量,以当时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之字“经扶”为县名,以新集为县治,设立经扶县,将光山县南部和湖北省北部部分划归经扶县管辖。
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8日,新集重获解放。
12月,在县城西南王湾召开经扶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
与会代表500多人一致通过决议,将“经扶县”更名为“新县”,距今仅有60多年。
这是一座典型的深山区县,记者从南京出发,辗转十多个小时才抵达新县。
刚出站,山清水秀的美景立刻吸引了我。
还没等我看过瘾,站前从事旅游揽客工作的人凑过来一块广告牌,并把我唤醒:“小伙子,到哪里旅游啊?”我定睛一看,嚯!密密麻麻,这么多景点!金兰山、香山湖、天台山、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许世友故居等等,大大小小红色、绿色旅游景点写满了整块牌子。
他是南京市唯一的开国将军,少将军衔,曾任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他是南京市唯一的开国将军,少将军衔,曾任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南京古称江宁,是六朝古都,而他是南京市唯一的开国将军,少将军衔,曾任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南京唯一的开国将军,他姓李。
1955年授衔李姓将军共有72人:上将6位、中将6位,少将60位年后,1955年后又有38位军人得到晋升,李姓开国将军攀升至110位,位列张姓开国将军数量之后,位列第二。
而江苏有李光军、李如洪2位李姓开国将军,有人会说怎么可能?其实李姓开国将军最多的省份是江西,江西有17位李姓开国将军,江西是李姓开国将军最多的省份,江西最后的李姓开国将军是李作鹏,2009年李作鹏去世,是江西17位李姓开国将军中,最有成就的一位,中将军衔,1969年任李作鹏任军委委员,直到1971年卸任。
李作鹏经历了坎坷,不过他痛定思痛,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李明”,从此把荣誉和权力看淡。
李作鹏那么江苏两位李姓开国将军,谁是南京人呢?答案是李如洪。
1917年,李如洪出生于江苏江宁(现南京),21岁的时候,李如洪参军。
由于读了几年书,他在部队当文书,后来历任东北军政大学第三大队政治委员。
要知道,东北军政大学就是后来的抗大(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林帅担任过校长,彭真担任过政委。
第三大队除了武器极为简陋、简直令人心酸之外,有很多战士根本没有对敌作战的经验,可以说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是不强的。
1941年秋季反“扫荡”中,第三大队坚持在西蒙山布袋峪地区,依托高山峡谷,以小部队分散控制要点纵深梯次配备,坚守通道两侧阵地,顽强抗击日伪军千余人连续多次进攻。
虽然歼灭的敌人数量并不算多,却取得了挺进豫东之后的第一次胜利,粉碎了日军吹嘘的“不可战胜”的神话。
李如洪建国后,李如洪担任过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也就是现在的工业和信息化部。
我们江苏的王诤中将是第四机械工业部的第一和第四任部长,四机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有一位部长是正国级。
1964年,李如洪晋升为少将,此后还担任了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
开国中将李作鹏的毁誉人生
开国中将李作鹏的毁誉人生作者:霞飞,孟雪松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7年第1期“九一三”事件后,人们统称林彪手下“五大将”为黄、吴、叶、李、邱。
其中的李,指李作鹏,但人们对他了解不多。
让我们翻开史册吧。
少年红军1914年4月24日,李作鹏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今吉安市)山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十四五岁即承担家里部分劳动,农闲时在当地本家办的乡塾里读过一些书。
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吉安扩充队伍,年仅16岁的李作鹏参加了红军,是名副其实的红小鬼。
红军队伍中有许多“红小鬼”。
他们活泼、热情、机灵、好学、上进,红军队伍里,上上下下,对他们都很关心,而他们在红军的队伍里长大,从小接受革命教育,同时也经受了战火洗礼,很快都成为合格的红军战士。
李作鹏也是一样,他训练积极,作战勇敢,政治进步很快,1931年加入共青团,第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李作鹏爱学习,无论在文化知识方面还是在军事知识方面,都提高得很快。
他性格沉稳,话不多,肯动脑筋,常常向上级提出自己的建议,很快就受到了红军领导干部的注意。
他转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就被调到中央苏区的中央军委,担任周恩来的机要员。
中央苏区最早与上海中央的电报来往均由其翻译。
李作鹏很聪明,不仅很快学会了译电,还学会了破译国民党电报。
领导见他能力强,先后让他担任二局参谋、二科科长。
李作鹏在中央军委,正值红军反“围剿”之时。
他历经五次反“围剿”战役,对作战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了解较多。
他当时还只是一个参谋,对于重要战役的部署没有发言权,但他也有自己的看法,当时就对李德的指挥看不惯,对毛泽东、林彪、彭德怀的指挥则很佩服。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李作鹏参加了长征,亲历了湘江、四渡赤水等重大战役以及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
频繁的行军作战,艰苦的生活,考验了李作鹏,他没有开小差,没有掉队,硬是走完了二万五千里路。
林彪麾下到达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后,设立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办自己的“黄埔军校”,李作鹏有军事经验和文化水平,被调任抗大参谋训练队队长。
开国大校281:李荆山
开国大校281:李荆山李荆山,1917年出生,山东省寿光县(今市)人。
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
(一)1936年2月,李荆山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分队长。
1937年,李荆山进入陕北公学学习。
1938年3月起,李荆山任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特务队队长、特务连连长、直辖4团1营营长、2营教导员。
1939年10月起,李荆山任八路军115师苏鲁支队副连长、连长、连指导员、团组织股股长、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代理团政委、苏鲁支队政治部主任、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员、山东军区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
1940年12月起,李荆山任鲁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1944年8月起,李荆山任鲁南军区第2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副政委。
1945年2月,李荆山任鲁南军区边联支队副政委。
(二)1945年9月,李荆山任山东军区第8师24团政委。
1946年1月,李荆山任第8师政治部副主任。
同年3月,任第8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47年1月,李荆山任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8师第一副政委。
1949年2月起,李荆山任第三野战军第22军64师政委、66师政委、64师政委兼余姚军管会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李荆山参加了鲁南战役、洛阳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三)新中国成立后,李荆山任第22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华东军区空军政治部第二副主任、东北军区空军政治部代理主任。
1952年,李荆山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空2军政治部主任,后兼任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辅助指挥所副政委。
获得朝鲜二级国旗勋章。
回国后,李荆山后任中南空军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学员、空2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2军政委、空军指挥所政委、军区空军副政委。
1966年起,李荆山任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生产建设兵团政治部主任(副兵团职)、副政委。
1972年9月,李荆山任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政委。
李荆山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共和国为何两次设大校军衔
共和国为何两次设大校军衔
曾宇;杨俊清
【期刊名称】《军事史林》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大校是军衔史上的一个新的等级称号。
目前,全世界军队中设有大校军衔的只有朝鲜、越南、摩洛哥和我国共4个国家。
朝鲜人民军是第一个设大校军衔的军队,我军是第二个设此衔的军队。
我军于1955年和1988年两度实行的军衔制度中,均设有此衔。
【总页数】1页(P13)
【作者】曾宇;杨俊清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暴徒"与"英雄"——共和国历史上的两次群众运动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及两次修订
3.中共将领曾挂过国军军衔军衔制度因战火两次夭折
4.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时期的两次“左右共治”
5.郑闯辉:两次献给北大校庆的《燕园师友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大校李新国
李新国,1913年生,河南省潢川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班、排长、总部参谋兼测绘股长、骑兵师作战科长。
抗日战争中任三八五旅营长、教导大队大队长。
解放战争中,历任陕甘宁边区警备三旅作战科长、团参谋长、副团长、独立师参谋长。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陕西军区作战处长,赴朝实习代理师参谋长,海军东海舰队作战处长、防空兵司令员。
1960年授予大校军衔,曾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于1992年3月8日在西安逝世,终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