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43电视传播概论解构电视重点整理
电视传播概论考试大纲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课时不少于90学时,其中助学学时 分配如下:
章次
课程内容
助学学时
1
解构与建构
8
2
电视传播发展论
10
3
电视传播媒介论
10
4
电视传播系统论
10
5
电视传播体制论
10
6
电视传播内容论
10
7
电视传播接受论
10
8
电视传播效果论
10
9
电视传播方法论
12
总计
90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应用: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 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解构电视——电视传播学新论》,张晓锋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推荐参考教材:
《传播学概论》,吴文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4、为了提高自学效果,应结合自学内容,尽可能地多看一些例题和动手做 一些练习,以便更好的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在做练 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 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 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电视传播活动过程的基本要素、 基本原理 和规律,通过对电视传播现象的研究,揭示电视传播规律,总结并指导电视传播 实践,形成对电视传播的科学认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电视传播概论1详解
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允许贝尔 德公司开展公共电视广播业务。 1931年,由于他成功地播送了大 赛马的实况,而获得了很大的声 誉。贝尔德还研究了天然颜色电 视、立体与大屏幕电视,并于一 九三二年实现了超短波电视传播。
第二节 电视接收系统的发展
摄像机摄取的景物的图像和声音转变为视频 和音频信号,视频和音频信号经过处理加工 后,再经电视塔发射,最终要使电视接收机 接收到,再把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还原为景 物的声音和图像。
电视传播概论
电视接收系统的发展
彩色电视系统 黑白电视系统 像素包含了亮度
数字电视 高清晰度电视系统
是指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
收音机+显像 信号+色度信号 清晰度
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
管在内的图
字电视信号或对该系统所有
高保真立体声 的信号传播都是通过由0、1
+同步扫描电 彩色电视制式: 宽屏幕画面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线向广大地区或特定范围传播声音、 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其----中只播 送声音的称为广播;同时播出声音和 图像的,称为电视。
视频信号 音频信号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广播电视概论重点汇总
广播电视概论一、广播凡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特定范围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媒介,均统称广播,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为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为有线广播。
根据传播符号的不同,广播可分为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广义上的广播包含了广播和电视。
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正式广播。
第一家电视台为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台,开播时间为1936年11月2日。
1926年10月,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电台在哈尔滨出现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
1940年12月30日,共产党领导的首家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49年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中国大陆首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成立并实验播出。
卫星直播电视:由设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接收卫星地面站发射的电视信号,再把它转发到地球上指定的区域,然后由地面接收设备接收供电视机收看。
高清晰度电视与数字广播电视:日本率先推出了高清电视,高清晰电视的画面清晰度高,与传统的模拟信号电视相比优势明显。
网络广播电视: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一种利用宽带网的基础设施,算机或者“普通电视机+网络机顶盒”为主要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视频点播,网络访问,电子邮件电视游戏,等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个性需求服务的崭新技术。
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电视剧机构有:美国的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
电视技术:电视传输系统由摄像、传输、显像三部分构成,摄像部分完成光电转换,传输部分完成电视信号的传输,显象部分则将电视信号还原成光学图像。
电视制式:电视制式是一个国家的播放电视节目时所采取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NTSC制式:简称N制式这种制式解决了彩色黑白电视广播兼容问题,解码线路简单,成本低,但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稳定,需要色彩控制来手动调节颜色。
PAL式:中国采用,又称“帕尔式”意为“逐行倒相”作用是自动改正在传播中可能出现的错相。
广播电视概论90个知识点(加强清晰版)
《广播电视概论》90个知识点1.广义的广播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人们播送声音节目或图像和声音节目的传播媒介.2.声音广播又称音频广播,指通过一定的电声转换设备,用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节目,供人们收听的传播媒介.包括四种方式:1)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2)调频广播和调幅广播.3)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4)地面广播和卫星广播.3.电视广播又称视频广播或电视,是通过一定光电,声电转换设备,用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由活动图像和伴音组成的节目,供人们收视的传播媒介.包括四种方式:1)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2)甚高频和超高频.3)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4)地面电视和卫星电视.4.调频广播具有噪声小,音质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数字广播音质纯净,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大大增加可利用的频率数量,能够提供传送数据等多种新业务.有线电视的优势在于:抗干扰能力强,节目信号稳定,一根导线最多能传送几十套节目,传输系统容量大,能有效控制播出的时间和范围,为双向传播提供了可能性.5.当今广播电视发展的特点:A.传播手段的高科技化B.传播媒介的全球化C传播服务的市场化.6.有线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传输分配线路将电视节目直接传送到用户接收机的一种区域性电视广播方式.7.现代有线电视的特点:A节目容量大B.不易受干扰,信号稳定,质量高.C有线加密可实现收视付费D可进行双向传输 E.可与计算机网络相连接,提供多种服务.8.广播电视的四大特点a)广播电视传播迅速,时效性强b)广播电视生动传真,感染力强c)广播电视传播面广,渗透力强d)广播电视线性传播,难以捕捉9.广播电视的弱点A选择性差 B.保留性差 C反映存在一定的表面性10.广播电视三大优点的具体内容a)广播电视可以把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告诉受众b)广播电视可以把突发的重大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随着事件的发展不断地告诉受众c)广播电视用现场直播的方式把远方正在发生的重要事件直接传递,展现给受众,使受众同步知晓事件的发生,发展.11.广播电视的五大社会功能一,沟通情况,提供信息二,思想宣传,引导舆论三,传授知识,开阔眼界四,提供娱乐,丰富生活五,提供服务,方便受众12.广播电视成为受众信息主源的因素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使广播电视新闻成为受众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二,电视新闻信任度较高,使其成为受众信息主源.13.认识广播电视对社会政治的影响一,广播电视为受众的政治决策提供政治信息和政治知识二,电视是政治人物塑造形象的最佳媒介三,广播电视影响政治结构的变化14.理解广播电视教育功能的确特点及广播电视教育的社会意义广播电视教育功能的特点是受教育者的受教育场所是家庭,是一路轻松愉悦的环境;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时间是闲暇时间,不受公务干扰;受教育者既可有固定目标,选择某些节目长期定时收听收看,亦可随机浏览.广播电视有利于实施终身教育.广播电视提高了教学质量广播电视有利于个性化的学习.15.广播电视在传播中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一,广播电视促进文化传播的变革二,广播电视文化成为影响广泛的大众文化三,广播电视促进各种文化的交融渗透四,广播电视的商业化影响和改变着社会文化结构,导致大众文化的低品位.16.广播电视的负面影响a)电视具有”麻醉作用”b)电视的全方位服务使青少年受到不良影响.c)电视同化了文化,消除了国际,民族,地区的文化多样性.d)电视形成让人眼花缭乱的虚拟现实,分散了人们对重要现实问题的注意力.e)电视诉诸最低标准,以获得尽可能多的观众和广告费.f)电视把一切变得浅薄,简单化.17.广播电视的声音包括语言,音乐,音响三个要素.18.电视有声音语言的作用1)提示主题,阐明意义2)补充画面形象的不足3)提示人物的内心活动4)画龙点睛地升华画面内容5)对画面形象起显影和放大作用6)对转场起纽带作用19.音乐的存在形式有三种:一种叫做音乐节目,一种叫做节目音乐,一种叫做实况音乐.20.节目音乐的节目中的作用a)通过节目配乐,强化内容的情感,情绪力度,烘托气氛.b)作为编辑手段,凸显,整合节目,创造蒙太奇效果.c)作为节目的声音标志.d)作为节目的间隔或过渡e)填充时间空当21.音响,在广播中,它一直被用来指报道,解说语言和音乐节目,节目音乐以外的一切声音. 实况音响是客观物质运动声波的真实再现,具有现实还原的特点.22.实况音响的作用1)再现事实的声音感性形态,提供可感受的具体事实信息,增强传播效果.2)具有一定的叙述作用3)与语言,音乐,文字,图像同步或相继传播不同时空的信息,创造蒙太奇效果.4)在电视传播中,实况音响可以突破视像的限制,拓展空间,增大信息容量.5)在电视传播中,音响的连贯可以削弱镜头衔接产生的断裂感,使信息传达与接受更为顺畅.6)实况音响可以在节目编辑方面发挥作用,提供节目起承转合的信息,使节目承转自然,流畅.23.音响效果是信息传播者制造出来的或转借来的声音.音响效果的作用:a)创造主观化音响b)创造现实当中不存在的音响形式,以配合新奇,怪异,陌生等非日常经验性的情境,画面.c)营造,渲染气氛d)通过音响效果,突出段落分割,实现转场24.电视影像指电视摄像机在特定时空中所摄取的连续画面.电视文字语言一种是画内文字,一种是屏幕文字.屏幕文字是指根据节目内容需要,在后期制作时叠加到屏幕上的文字.屏幕文字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一类是标题式或提要式.一类是插入式或行进式,一中是整屏文字阅读式.25.造型符号包括形体符号,表情符号,服饰符号,色彩符号,空间符号,图表符号,纪实照片屏幕符号等.26.电视画面的五种基本特性a)连续性 b)再现性 c)现场性 d)选择性 e)多义性27.电视画面的基本功能1)纪实传播 2)形象传播 3)直接传播28.广播电视有声语言的要求一,规范口语二,明白畅晓三,响亮和谐29.广播电视语言以现代化汉语标准为规范.现代汉语标准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30.广播电视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规范一,语音的规范读偏旁读错异读字读错声调读地方音二,词汇的规范关于方言土语关于文言词语关于简称缩语关于生造词语关于外来词三,语法句子成分残缺,结构不完整词汇搭配不当语序安排不顺当否定词连用31.新闻节目可以定义为:以播发消息为主,旨在迅速及时反映客观实际的重要发展变化,借以满足公众信息需求,引导社会舆论的节目类型32.新闻节目的目标有两个层面:其一是特定节目的特定目标.其二是作为一类节目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充分反映客观实际的最新发展变化,尽可能满足电台,电视台覆盖范围内的听众,观众的信息需求.33.新闻节目的构成a)综合性新闻节目 b)专题性新闻节目 c)整点新闻节目 d)特别新闻节目34.新闻性专题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在新闻传播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具有特定内容取向,以提供深度报道为主,按一定周期播出的节目类型.35.新闻性专题节目的分类一类是按节目窗帘的涵盖领域划分,面向公众的节目,称为公众性节目另一类是按节目所面向的接收群体划分的,称为对像性节目.36.新闻性专题节目与其他专题节目的区别新闻性专题节目与教育性,文艺性,服务性专题节目之间的区别,在于它具有新闻传播的全部属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性,包括:A以有关领域当前的客观实际为反映对像,或满足特定受众群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信息需求,而不是提供一般的社会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或欣赏性娱乐性内容.B主要按新闻传播规律和新闻价值准则选择和处理报道内容,而不是单纯作专业性的报道或讲解.C坚持新闻报道真实,客观,准确等基本要求.D讲究时效性,尤其是准确,敏锐地把握报道时机.这一切的总和,就是新闻性专题节目与其他专题节目的基本界线.37.新闻性专题节目的基本特点a)特定的内容取向.b)注重深度报道c)以播发专稿或专题报道为主d)拥有稳定的受众群38.世界上最早的新闻性杂志节目是美国的<60分钟>新闻性杂志节目是按杂志的方式组织,编排内容,以传播新闻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社会功能,借以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节目类型.39.新闻性杂志节目的基本属性一,内容的综合性二,形式的多样性三,结构的融合性四,功能的协同性40,新闻性杂志节目的设置方式一,独立设置的节目二,混合设置的节目41.广播电视文艺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广播中播出的以各种文艺表现手法为主体的节目形式.42.广播文艺类节目的特点一,文艺性,思想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二,具有艺术美感三,可实现生动的艺术创造43.广播文艺节目的社会功能一,舆论导向及道德规范功能二,文化及审美功能三,传播知识及信息,塑造社会行为规范四,娱乐及消遣功能五,心理认同和移情功能44.广播文艺节目的分类一,音乐文艺节目(1)欣赏性节目 (2)报道性节目 (3)音乐知识性节目 (4)配合性音乐专题节目二,戏曲节目三,曲艺节目四,文学广播节目五,电影,话剧录音剪辑及广播剧45.目前我国的音乐广播节目要加强的方面:第一,充分反映各地频繁的音乐活动,推广,扶持本地原创音乐;第二,积极组织和参加音乐作品的征集,评选工作,推动,鼓励音乐创作;第三,密切电台和听众,音乐界之间的联系,积极扩大音乐广播的社会影响;第四,改进节目设置,扩大节目题材,创造新的节目形式,提高音乐节目质量;第五,提高音乐节目的品位,加强推动古典音乐,严肃音乐的力度.46.保护戏曲主要入手的方面第一,加强对戏曲节目的鉴别和和吸收,以增加戏曲广播艺术的吸引力.第二,根据听众的欣赏习惯,合理安排戏曲广播的剧种第三,注意创造和戏曲艺术特点相适应的广播形式,使之更具有现代艺术传播的确特质. 第四,开办一些戏曲知识性节目,介绍戏曲欣赏知识,评介剧目,唱腔,流派及演员等.47.曲艺广播节目的特色一,曲艺在反映时代特色,歌颂先进,针砭时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二,广播曲艺节目积极推动了曲艺节目的创作,促进了曲艺艺术的革新和发展.三,广播电台曲艺节目的题材是丰富多彩的,应不断挖掘,整理传统曲艺节目,也应积极促进曲艺艺术的推陈出新,创作反映现代生活,时事等曲艺节目.48.文学广播广义的包括各种文学作品的朗诵和评介,有关的录音报道,以及广播剧,电影和话剧录音剪辑等具有文学性质或以文学作品为创作蓝本的文艺节目.狭义的专指各类文学作品的朗诵,介绍,评论以及有关文学活动的录音报道节目.49.1950年中央电台播出的电影<白衣战士>的录音,是我国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部电影录音节目50.广播剧的特点一,广播剧是以声音为表现形式的综合艺术形式,主要运用语言,音乐和音响效果的组合,通过听众的想象产生各种情境,来表达剧中的内容.二,广播剧的生产周期较短,制作成本比较低廉,具有反映现实生活较快,贴近群众生活的特点.三,广播剧通过广播播出,覆盖面广,接收便利,几乎不受任何舞台,场地的限制.四,广播剧对听众的文化程度以及关注程度要求都相对较低,易于普及,群众性较强51.电视文艺节目的特点一,文艺性,思想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二声画并茂,更为形象化,现场感强三,可创造更为完整的艺术效果四,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普及性52.电视文艺节目的社会功能一,舆论导向,道德规范功能二,文化及审美功能三,传播知识及信息,塑造社会行业范式.四,娱乐及消遣功能五,心理认同和移情功能53.电视文艺类节目的种类一,电视晚会及综艺节目二,电视音乐节目三,电视戏曲及曲艺节目四,电视游戏类节目五,电视剧及电影节目六,其他电视文艺节目54.谈话类节目是指主持人与访谈对像就预先设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并开放现场热线接受场外受众的电话参与的节目.55.谈话类节目的分类一,新闻时政类二,社会生活类三,情感交流类四,专业话题类56.广播谈话类节目的特点一,话题内容广泛二,话题及时,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强三,制作要求简单,嘉宾,受众参与节目比较方便四,现场控制,把关容易57.广播谈话类节目的构成要素一,话题二,嘉宾三,受众四,节目主持人58.广播谈话类节目的话题选择一,时效性与针对性. 二,引导性三,接近性59.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特点一,针对性和时效性强二,感染力强,表现手法多样化三,图文并茂,有助于背景材料的提供四,具有强烈的现场感,使受众有如身临其境.60.电视谈话类节目对话题的选择要求一,普及性二,具体,形象,平实三,提高谈话节目的文化品位61.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氛围营造一,选择适当的话题切入点二,正式拍摄前进行”演练”三,穿插游戏四,穿插播放室外访谈或背景资料的录像片段,或者连线播出场外的访问五,背景音乐,间奏乐的运用62.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节奏控制一,节目节奏有张有弛,做到不冷场,不失控二,合理使用背景资料,与现场节目穿插播出;在谈话过程中,照顾各方面的发言要求,使嘉宾,现场观众和热线电话参与者都能畅所欲言.三,主持人应当随机应变,机智诙谐地应对各种局面,同时要能够有效地调节发言者的讲话节奏.四,主持人应当在节目中引导嘉宾说一些引起思考的话,或者对谈话内容做一番总结.63.广播电视体育类节目的四种形式一,体育动态新闻.二,体育类深度报道或体育专题节目三,体育赛事节目四,其他体育相关节目.64.体育类节目在广播电视业中的作用一,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时效观念二,增强电视广播直观的特点,强化生动形象的传播效果.三,体育事业的社会化,产业化,促使广播电视报道扩大报道面和加强深度.四,体育类节目调节广播电视的节目组合.五,体育类节目促进广播电视媒体相互合作和业务水平提高65.广播电视体育类节目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一,迅速传递具有丰富内涵的信息二,增强精神凝聚力,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三,获取知识,提高全民素质四,满足受众的欣赏要求,发挥娱乐功能五,推动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六,促进与世界的全方位交流.66.节目主持人的发展概况(一)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发展在西方,主持人节目与节目主持人首先是在广播节目中产生的.1928年荷兰对外广播开播了第一个主持人形式的节目<快乐的电台>.20世纪20至30年代卡尔登帮首先树立了广播评论员的权威形象.1981年元旦中国大陆的广播第一次出现”节目主持人”的称谓,徐曼是中国广播电视史上第一个以正式名义出现的节目主持人.(二)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发展在西方,克朗凯特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起点.20世纪70年代,西方电视节目主持人开始大量涌现.中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才日渐成熟.80年代后中国的电视台正式设置主持人的职位.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标志着我国电视新闻评论主持人节目与节目主持人开始走向成熟.67.节目主持人的界定:节目的策划者,节目方针的体现者,节目内容的组织者和节目播出的主持者.68.节目主持与播音员的区别一,身份不同主持人以个人身份面向受众,向他们讲述新闻事实,谈论或转述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和见解,感受和体会,以朋友的身份面向受众的.播音员则以电台,电视台的名义播报新闻和其他稿件,代表的是电台或电视台.二,对象感不同节目主持人的对象感比较具体,把对象设想成为一个人或几个人,从而使受众产生”主持人在对我说话”的感觉.播音员一般是按照”一对众”的设想播讲的.面对所有听众和观众. 三,播讲方式不同主持人的播讲多采用”交谈式”.以谈话方式和商量的口吻与受众谈心.播音员在话筒前采用的是”宣读式”,即以恰当的方式朗读他人撰写的稿件.四,与节目关系不同主持人与其所主持的节目关系密切,一般固定主持某个节目.而播音员通常是不固定的. 五,工作职责不同播音员的工作职责主要在了解,熟悉稿件的基础上努力播好稿件.主持人的工作职责是广泛的.69.节目主持人的分类从我国目前广播电视节目设置来区分有一,新闻性节目主持人二,文艺娱乐性节目主持人三,专栏性节目主持人70,节目主持人的特性一,社会性二,可信性三,审美性四,个性化五,情感性六,能动性 :表现为(1)在节目中发挥主导作用.(2)积极参与到节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中(3)有效的自我控制71.节目主持人的作用一,主持人是”台标”电台,电视台要吸引受众,提高节目的收视率,需要通过主持人主持的有个性的节目来实现.主持人在节目中直接与受众交流,沟通,引导受众关注节目,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的个人形象.,同时也成为所在电台电视台的形象,即台标二,主持人是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把关人”在主持人节目中,主持人享有主动权,控制权与决定权,因此,节目质量的高低,效果的优劣与主持人密切相关.三,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一)多功能的主导作用(二)全方位的信息组织作用四,主持人是社会舆论的倡导者五,主持人是广播电视节目联系受众的桥梁主持人形式的出现,把受众拉到了最近点,增强了节目叙述方式的平等性和演播方式的开放性.72.新闻性节目主持人的主要类型(一)联播类新闻主持人 (二)杂志类新闻主持人(三)谈话类新闻主持人73.新闻性节目主持人的素质构成(一)新闻素质新闻性节目主持人首先是一个新闻记者,然后才是主持人.他必须具备新闻素质,尤其是新闻敏感,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嗅出新闻,并能及时捕捉这些新闻.(二)综合素质1.良好的仪表形态,气质形象2.扎实的语言功底3.机敏快捷的现场应变能力74.广播电视制度是一国广播电视事业所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75.影响体制的因素决定广播电视体制的,除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因素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这是影响广播电视体制的因素有地理面积,地形地貌,人口,经济,语言,文化传统等.76.世界上主要的广播电视体制(一)国家经营型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也称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指由国家经营广播电视事业,领导机构是国家政府部门.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最早在苏联建立.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特点是,新闻节目教育节目占有主要地位,强调新闻节目和教育节目的政治性,思想性,娱乐性节目强调节目的品位,以健康为前提,没有广告或广告比例较小.但从历史发展来看,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存在严肃庄重有余,生动活泼不够;有些节目说教味浓,节目的知识性,娱乐性不足;信息来源单一,节目更新慢等缺点.(二)公共机构型公共机构经营型,是由公益机构,公众社团,社区组织或其他一些专业团体主办经营的.模式最早由英国建立.公共广播电视的节目特点是新闻节目强调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以公众代言人自居,对政府的方针政策表面上强调独立立场,往往采取”小骂大帮忙”的方法.娱乐节目比较健康干净,严格控制广告数量,重视受众调查,重视传播的社会效益.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公共广播电视也显示出局限性.首先,由于它不播和较少广告,全部或大部分依靠收听收视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受众的经济负担.其次,”正统权威”的节目内容和单调死板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众的收视兴趣.此外,在全部实行公共机构经营广播电视的国家,由于没有商业电视的竞争压力,广播电视缺乏活力和进取精神,决策迟缓,弱于应变.(三)私营商业型私营商业型广播电视是按市场原则组建的.电台,电视台属于个人或股东,以广播电视节目和播出时间为商品,以受众为市场,以广告费为主要收入,以盈利为目的.这一模式最早在美国建立.商业台节目内容的基本特点:(1)娱乐性节目的比例高于新闻,教育节目,品位不高的娱乐性的比例高于趣味高雅的娱乐性节目.(2)广告达到法规所容许的最高限度.(3)新闻节目力争报道迅速,消息来源多样,报道面开阔.(4)对政府的方针政策持独立态度.(5)极为重视收听率的调查.77.公共广播电视和商业广播电视并存是西方国家广播电视体制最主要的类型78.我国广播电视制度的发展在中国广播电视史上,从1940年春季中国共产党设立广播委员会领导筹建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既具有阶段性又具有继承性的中国广播电视制度就形成了.我国的广播电视的发展为这几个时期:(一) 雏形期(1940---1949) (二) 成形期(1950---1981)(三) 发展探索期(1982---1990) (四) 创新期(1990年至今)79.”四级办”模式就是除了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办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以外,凡是条件具备的省辖市县也可以根据当地的需要和可能开办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除了转播中央和省的广播,电视节目外,还可以播出自办的节目,覆盖该市县.80.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广播电视体制的弊端一,事业活动的非经济化.二,事业主体的国办化三,事业机构的行政化四,事业经费的供给化五,事业资源配置的非经济化六,事业系统的非整合性七,事业管理的非法制化81.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新进程一,广播电视体制的产业性探索二,<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颁布使广播电视的体制改革有了法制化的内容三,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实践的新举措82.广播电视专业化的趋势一,受众市场细分化二,传媒产品类型化三,频道资源专业化四,媒介产业集团化83.广播电视专业化发展的关键一,优化,开发媒介资源二,理性争夺受众资源三,充分利用技术资源四,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广电概论”知识点
“广电概论”读本(试用)Jcqyql编选第一章认识媒介第二章电视节目“类型”第三章电视制度第四章电视体制改革第五章电视产业第六章电视规制第七章广播节目第八章电视新闻第九章电视新闻模态的变革第十章电视纪录片第十一章电视真人秀第十二章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第十三章春节联欢晚会第十四章电视谈话节目第十五章电视剧第十六章电视讲坛第十七章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第一章认识媒介一、媒介是什么?媒介的概念广为人知,人们一直在使用它,但“媒介”究竟何所指,未必明了。
有人把媒介理解为“报纸”、“电视”或“网络”等;也有人仅仅把它理解为一种技术,或者说使生产、传播、接受得以完成的工具,尽管技术是现代传播媒介最关键的环节,但媒介绝不只是一种工具。
媒介是具有多维度的机构或类型,非常复杂,故而有很多种分类方式。
根据媒介赖以建立的社会关系类型,或者说根据传播者与受众的数量多寡来划分,有三种传播媒介。
第一种是人际媒介,指“点对点”、“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媒介,比如说口语、电话、书信等。
第二种是大众媒介,主要指“一点对多点”的传播媒介,它的传播源是单体的,而受众却包括很多人,如报纸、广播、电视,人们平常说的“媒体”多半指的大众媒介。
人际媒介和大众媒介有很多区别——人际媒介的传播者通常比较容易控制接受者,因为受众规模相对比较少。
而大众媒介的控制力要弱得多,当然,受众彼此之间也缺乏了解和联系,很难形成一个“共同体”。
此外,人际传播中,信息的传播与接受是双向的,而大众传媒则把传者与受者分离开来。
还有第三种类型,那就是网际传媒。
它其实也可以被当作人际媒介和大众媒介来使用,但不同的是,它是“多点对多点”,传、受之间双向互动,能创造出一种新的社会关系。
网际传媒的例子有很多:电信会议、邮政服务、传真、电子邮件、万维网、以及与网络相连的新型手机等,当前,“媒介融合”是一个时髦的话题,媒介之间很难独立,“网际媒介”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愈来愈成为主导。
当然,这三种媒介的划分是相对的,有些媒介在使用的时候可以跨域类型,比如说,我们一般把电话看成是人际传媒,但自20世纪末以来,电话也被作为大众媒介来加以使用,有线电视就是通过“电话”的网络被送入到千家万户的。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重点知识课件
03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与管理
广播电视产业的产业链与商业模式
产业链概述
从内容制作、传输到接收的完整产业链,包括节目制作 公司、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平台等环节。
商业模式分析
广告收入、付费内容、版权销售等盈利模式,以及与新 媒体的融合发展。
广播电视产业的市场竞争与政策法规
市场竞争格局
地方电视台的社区服务报道。 02
分析重点:媒体的社会责任感、舆论引导、公共 03 服务等。
THANKS
感谢观看
03 促进经济发展
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如广告业 、影视制作等,对经济增长有积极贡献。
广播电视的负面影响与治理
01
02
03
虚假信息传播
广播电视媒体在信息传播 中可能存在不实报道或误 导性信息,对社会造成负 面影响。
低俗内容
部分广播电视节目存在低 俗、媚俗的内容,影响观 众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
治理措施
政府应加强对广播电视媒 体的监管,制定相关法律 法规,规范信息传播和内 容制作。
广播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广播电视媒体应坚持正确 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广播电视媒体应积极传承 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 强民族文化自信。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分析不同类型媒体(如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视频平台)的市场份额和竞争态势。
政策法规影响
国家对广播电视产业的政策法规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广播电视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技术创新驱动
5G、AI、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广播电视产业的应用 前景。
02 融合发展
电视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电视艺术概论复习重点1引论我们将"艺术"定义为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
1.1电视艺术: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造塑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1.2电视节目的类别:内分法:新闻类教育类文艺类服务类外分法:综艺节目主持人节目受众参与节目平分法:一般型综合型专题型对象型1.3电视艺术分类:电视文学类电视艺术类电视戏剧类电视综艺类问题:为什么说电视艺术是电子时代的主要艺术形态由于电视具有传播手段的先进性,服务对象的群众性,以及内容形式的的多样性,使得电视成为传播国内外大事的新闻窗,传播各类文化科学的知识库,以及传播各类文艺节目的百花园。
这样,电视将人类带入了一个高度文明的新世纪——电视文化的新时代首先:电视艺术给电影艺术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再次:电视艺术的发展几乎将戏剧艺术逼上了"绝路"最后:电视艺术给文学这一古老的文化形态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2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2.1兼容性:诸家所长,集于一身电视艺术是兼容性极强的的艺术,它综合各家艺术之所长,集于一身,努力丰富和发展自己,创造了独特的艺术样式,使之具有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的审美特征。
任何艺术都不是孤立的文化形态,它的发生和发展,都是诸多艺术在综合、沉淀过程中由量变引起质变的飞跃。
因此任何新的艺术样式都流淌着古老艺术的血液,但同时又是独立的、自立门户的艺术品种。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理由认定:电视艺术是迄今为止最具多种艺术兼容美学特质的、独立的艺术新品种。
首先:电视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兼容其次:电视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兼容再次:电视艺术史诸多艺术元素的兼容还有:电视艺术是多种艺术手段的兼容多样性:尺幅荧屏,大千世界电视艺术的多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电视艺术题材的多样性其次:电视类别的多样性再次:电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还有:电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另外:电视艺术结构的多样性参与性:屏幕内外情感交融电视艺术的的参与性是由什么决定的?首先:电视的传播共性决定了电视艺术的参与性其次:特殊审美心理决定了电视艺术的参与性再次:特殊表达方式决定了电视艺术的参与性当代性:现代理念,当代意识电视艺术的当代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真正的展现中国社会现实其次:向历史、文化的深层开掘再次:揭示人们心理结构的嬗变3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3.1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
人类的信息传播(chuánbō)活动五阶段(一)符号和信号(xìnhào)时代(二)口语传播(chuánbō)时代(三)文字(wénzì)传播时代(四)印刷(yìnshuā)传播时代(五)电子传播时代英国法拉第与电磁感应定律1831年发现提出,该定律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为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英国麦克斯韦与电磁学1855-1864年间,对电磁感应定律进行理论分析,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证明电磁波传播的速度与真空中的光速(每秒约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七圈半)相同。
在此基础上,麦克斯韦认为光是频率介于某一范围之内的电磁波。
为无线电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俄罗斯)波波夫1895年发明无线电接收装置,但专注于研究可以预告雷电的检测装置,并非通讯系统;他的发明也主要用于俄国海军的军事用途,而非商业市场,且并没能得到俄国政府的重视,影响了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意大利)马可尼1896年发明无线电报机,进行通讯,1897年成立无线电报及信号公司, 1899年在三艘英国军舰上安装了无线电设备,跨越英吉利海峡51公里的无线电通讯试验成功。
1901年,试验成功了在加拿大的纽芬兰与英国的昆沃尔间横跨大西洋3000公里的越洋无线电通讯。
1920年,康拉德在西屋公司位于匹兹堡的九层楼厂房顶的小屋里建立了100瓦功率的广播电台,呼号KDKA。
11月2日,正式播送节目。
到1960年代,美国之音(VOA)和英国广播公司(BBC)即开始用英语进行环球广播,日本广播协会(NHK)用英语和日语进行环球广播,莫斯科广播电台于1970年用英语和俄语开办环球广播。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电视的正式播出,标志电视传播事业的诞生。
NTSC制,为日本、美国和一些美洲国家使用,采用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的简称。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电视编导概论第一节电视编导——一个新兴的职业群体一.作为职业的电视编导1.电视机构采编人员的构成⑴.记者,其职责是:现场采访、摄像、录音、灯光、收集信息资料、撰稿、编稿、剪辑,一般在新闻性节目中出现。
⑵.编辑: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多出现在新闻类节目中,其职责是组稿、编稿、配音、合成,送审;与传统意义不同的编辑,多出现在社教、经济、文艺、娱乐、谈话类节目中,其职责除了上述传统意义编辑的工作外,还兼着电视记者的职责,实际上往往是记者编辑一肩挑。
⑶.编导:一般来说,社教、文艺类的专题节目,纪录片的主创人员叫编导。
⑷.导演:文艺节目、晚会、电视剧的主创人员。
⑸.导播:负责电视文艺晚会、体育比赛、大型集会、会议、活动等电视现场直播、录播摄像机指挥、调度及镜头运用、切换录制的人员,导播与导演有所区别。
2.编导是新的职业首先,过去没有编导这个名称,只有导演和编辑,只是在电视逐渐兴盛之后,才有了这个称谓。
其次,其职责范围也是前所未有的,涵盖了除了消息类新闻以外的各种各样的具有一定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节目的编创人员,其职能也是兼编辑和导演而有之。
二.电视编导的要求电视编导,哪怕是电视文艺导演甚至是电视剧的导演,都是与其它门类的导演和编辑不尽相同的。
电视台首先是个新闻机构,其次才是综合文艺、体育、教育、娱乐多功能的媒体。
因此,编导应该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电视编导应具备的素质⑴.首先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电视文艺作为新闻媒体的属性,其新闻属性要远远重于文艺属性,这是由于趋时性(或称及时性、新闻性)所决定的。
即使从事虚构情节的电视片制作的电视编导,首先应当作一名称职的新闻记者,具有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敏感性,才能把握时代的脉博,抓住社会热点,创作出激动人心的作品。
⑵.电视编导应该成为杂家:在某种意义上说,编导需要掌握的知识比有些新闻记者所接触的领域更广泛应该是个多面手。
电视编导一般都有新闻工作的经历或经验,如本人,而电视、戏剧等的导演就无须如此。
传播学笔记整理
电视传播概论与传播学笔记整理李宇清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行为的发起人——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传播对象也不是单纯的被动角色,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的传播要经过符号的中介,这意味着传播也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
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1.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1)开放性(2)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3)双重偶然性——传播双方都存在不确定性,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4)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历史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传播并不是人类的特有现象,而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共有现象一、动物传播1.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气味(昆虫、草食和肉食动物)、发光(如:萤火虫)、超声波(如:蝙蝠)、动作(如:灰雁、蜜蜂)、声音(鸟叫)等;★每种动物、动物中的每个群体和个体都有独自的信息传递、接收和反馈系统。
广播电视概论50个知识点--打印版
《廣播電視概論》復習精要一、名詞1、廣播電視:是通過無線電波或通過導線向廣大地區播送音響、圖像節目的傳播媒介,統稱為廣播。
只播送聲音的,稱為聲音廣播;播送圖像和聲音的,稱為電視廣播。
狹義上講,廣播是利用無線電波和導線,只用聲音傳播內容的。
廣義上講,廣播包括我們平常認為的單有聲音的廣播及聲音與圖像並存的電視。
2、政治異化:由於電視新聞更為直觀,因而它在報導政治腐敗現象時對公眾的刺激也就更大。
因此,那些依賴於電視新聞獲取公共事務資訊的人,比那些依賴於報紙的人,對政府更加持否定的態度。
這種現象被西方學者稱為“政治異化”。
(公眾對電視網過高信任,電視新聞報導的解釋性特點,電視將重點置於反面的東西,以及強調衝突和暴力等,是造成這種政治異化的重要因素)3、席捲式調查:調查公司通常採用的是統計調查,也稱為席捲式調查。
它選擇一小部分人,收集有關他們視聽行為的數據,然後根據受眾總人數按比例進行放大,得出所有類似視聽行為的受眾數目。
4、平均受眾率:某一段時間或某一節目的受眾率就是這些(反映某一瞬間視聽行為的)“瞬間率”的平均數,稱作“平均受眾率”。
5、累積受眾率:一組時間、一組系列節目或是電視網臺所有節目的受眾率,稱之為“累積受眾率”。
受眾只計入累積受眾一次。
6、節目音樂:除了在廣播音樂節目中以完整的音樂形式出現外,絕大多數時間音樂是以節目音樂的面目出現的。
節目音樂既有一般音樂藝術運動規律的共同性,又有受廣播具體節目內容制約的特殊性。
節目音樂是把實現具體節目的目的、結構方式和風格特色作為自己的出發點。
它借助音樂形象來表述節目內容、深化主題思想、烘托環境氣氛、抒發人物感情、推動情節發展,使節目的內容更加生動感人、引人入勝。
它必須根據特定節目的總體要求,與有聲語言、電視畫面、電聲音響有序組合,互滲互補,融為一體,以提高節目的整體效應。
詳見P108-1097、音響:是指除了人的語言、音樂之外的其他聲響,包括自然環境的聲響、動物的聲音、機器工具的音響、人的動作發出的各種聲音等。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知识总结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知识总结广播电视技术是以电波传播为基础,利用电子设备传送影像和声音的一种传播媒体。
它是传媒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和娱乐资源。
首先,广播电视技术的基础是电波传播。
广播电视信号通过电磁波的方式传输,通过天线接收,并经过解码器等设备转化为影像和声音。
电波传播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和传输能力,可以使广播电视节目在较远的地方收听和收看。
其次,广播电视技术涉及的设备有广播电视发射设备、接收设备和播放设备等。
发射设备负责将节目信号经过调制等处理后发射到空中,接收设备则接收到信号,并经过解调等处理后传输到播放设备。
播放设备则通过电视机、收音机等展现影像和声音。
另外,广播电视技术也涉及到信号的传输方式,包括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过去,广播电视信号主要是模拟信号,简单粗糙,容易受到天气、地形等因素影响。
而现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信号已经转向数字化,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广播电视技术的进步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节目选择和互动体验。
通过有线和卫星电视,我们可以收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电视节目;通过广播电台和网络电台,我们可以听到各种类型的音乐、新闻和访谈节目。
此外,通过互联网和智能电视等设备,我们还可以观看点播和直播的节目,并且参与到互动式节目和社交媒体中。
然而,广播电视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之一是版权保护和盗版现象的增加,未经许可的传播和复制给版权方带来了经济损失;另外,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也面临着审查和管理的问题,如何平衡言论自由和政府监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广播电视技术是一门复杂而庞大的学科,它通过电波传播为人们提供信息和娱乐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不断创新,使我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观看和听取体验。
然而,广播电视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解决。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应用。
首先是广播电视技术的起源。
电视传播学的理论基础
电视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除了要有它的特定研究对象外,还要找寻到它的理论研究来源,选择合适的研究范式。
如果仅仅根据丰富的电视实践来进行研究,那至多是应用电视学的研究内容。
电视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传播学的建立到大众传播学的形成,从对相关学科的借鉴到电视学的发展,都为电视传播学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并且许多实证研究本身就是建立在电视传播的实践上,只要我们认真加以分析研究,就会充实电视传播学的研究内容。
一、大众传播学的理论建立电视传播学是介于大众传播学、电视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作为电视传播学的源流——传播学,从20世纪初期孕育,到40年代初具规模,70年代末期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式形成,现在已经成为最热门的研究课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播学就是大众传播学。
正是由于大众传媒的兴起和影响,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传播,投身于传播研究。
人们在探索大众传播特殊规律的过程中,触发了寻求一般传播的普遍规律的兴趣,从而将大众传播学提升为传播学1。
我们从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的大致研究过程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施拉姆从40年代由文学创作转向新闻传播研究后,于1949年编辑出版了《大众传播学》,首次以学科的眼光,吸收了政治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以及许多其他学科的专家对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
而后,施拉姆开始了构建自成体系的传播学理论研究,于80年代初期完成了他的代表作《传播学概论》(直译为《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
传播学的研究从社会传播的角度看,有三个大的分支,即人际传播学、组织传播学和大众传播学,而大众传播学又是这三个分支中最有影响的学科,它作为传播学的研究重点,自然也成为电视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所谓大众传播是指由一些机构或组织,利用现代媒介向为数众多的受众传播信息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四个环节——传播者、信息、传播媒介、受众,而整个传播环节都是为了取得明显的传播效果,与之相对应的研究就形成了大众传播的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传播效果分析。
解构电视——电视传播概论(09343)
绪论解构与建构(一)认识电视传播解构:解构也叫“结构分解”,是后结构主义提出的一种批评方法。
建构:建构原是建筑学的词语,指建筑起一种构造。
传播与电视的关系:传播是古老的,是与人类相伴随的社会现象。
电视是现代的,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
电视传播也是现代的,是伴随人类对电视运用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
建构与解构的关系:解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建构,解构是建构的前提通过解构电视传播的每个环节,科学解析出电视传播基本规律,再次基础上建构新的电视传播基本体系。
(二)电视传播相关研究人类传播分类:非社会传播——内向传播社会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电视传播:电视传播是电视从业者使用电子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的活动。
电视传播学:是研究电视作为一种媒介,其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电视传播的规律:电视传播的规律是指电视传播活动运行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电视传播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必然联系。
(如内容的加工和处理,观众的选择和接受)。
其二,电视传播现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必然联系(如社会政体与传媒运行机制,经济基础与受众群体构成)。
内外规律并非各自孤立,而是相辅相成的。
电视传播学产生的必然性:一方面,电视需要传播学理论的滋养,传播学也应对媒体予以应有的关注。
另一方面,传播学的许多重大理论发现都是在对电视传播的实践进行考察后获得的,侧面证明电视对于传播学理论宏观框架建构的价值。
(三)电视传播研究的特性:如何解构和建构电视:以史为纲,以论为体,集中围绕新生态环境下的中国电视前进方向,从而构建电视发展方略。
电视传播研究的特性:电视传播的社会性:从本质属性看,电视传播学的社会性与生俱来。
从生存方式看,电视传播是一定社会时代的产物,并在社会推动下进一步发展。
电视传播的整合性:从学科构成看,整合性是电视传播学的特色,是电视学和传播学的有机结合。
从传播方式看,电视传播学需要整合思维的支撑,电视的多元化整合为其自身创造生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传播概论串讲讲义绪论一、电视传播的研究对象1.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两大类。
直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亦简称为“广播”;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亦简称为“电视”。
电视,亦称“电视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声像一体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两大类。
2.电视传播电视传播是电视从业者使用电子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的活动。
广义的电视传播,包括电视传播事业的宏观决策与管理、节目的摄制与编播、节目的传送与覆盖、传播效果与观众反馈。
五个环节狭义的电视传播主要指电视节目的传播活动,仅仅限于节目内容及其效果。
二、电视传播的定义及其特点1.电视传播研究:指围绕或通过电视媒介所进行的传播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的研究。
主要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节目)、电视媒介、观众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2.电视传播学:研究电视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3.电视传播学的学科特点:社会性、开放性、整合性。
第一章电视传播发展论一、人类传播的发展机理1.人类传播的历史脉络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四次信息革命:语言、文字、印刷、电子。
(1)口语→图画→文字(2)造纸→印刷→纸媒介(3)电报→电话→电传真1844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有线电报的诞生,开创了电力传播的新纪元,电通信时代由此开始。
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是大众电子传播的一大飞跃。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与俄国人波波夫同时宣告发明了无线通信技术。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电话的发明标志着电传声音的时代开始了。
(4)电影→广播→电视电影是与电视关系最为密切的技术艺术媒介。
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影诞生日。
电视图像传输的技术原理:光→电→光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
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时,会使它产生电,电流的强弱与光照的强弱成正比。
荧光效应:当电流冲击某物质时,会使它发光,发光的强弱与电流强弱成正比。
电视是一种声像复合的传播媒介。
从表达形式上看,电视与电影亲缘;从传播技术上看,电视与广播同源。
电视是继报纸、广播之后的第三大众传播媒介。
电视技术演进的几个标志期为:电视实验、机械电视、电子电视、录像技术、卫星电视、数字电视。
A、机械电视的发明1925年,英国人贝尔德研制出机械电视。
在伦敦的赛尔佛里奇百货商店,首次向公众展示了一台用尼普可夫原理制造的机械电视机。
B、全电子电视的发明C、录像技术D、彩色电视的发明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首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国家。
国际几种主要的电视传播制式:a.美国的NTSC制式(正交平衡调幅制)b.法国SECAM制(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制)c.德国PAL制式(逐行倒像制)E、卫星传播近地传播指的是无线电波沿地表传导的模式,主要是指中断波段级调频波的显现电广播模式。
近地传播方式受到技术条件和地理条件的制约,难以实现大范围的信号覆盖。
被动式卫星(无源卫星)→主动式卫星(有源卫星)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地球上第一次收到来自人造卫星的电波,它不仅标志着航天时代的开始,也意味着一个利用卫星进行通信的时代即将到来。
1960年8月12日,美国国防部把富有铝膜的、直径为30米的气球卫星“回声1号”发射到距离地面高度约1600公里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通信试验。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无源通信卫星”。
“无源卫星”没有电源,只能通过信号反射,跨越地表阻隔的障碍,为地球上的其它地点接收,从而实现无障碍通信,但不能处理信号,效率很低。
是典型的被动式卫星。
1962年7月10日,美国国家宇航局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有源通信卫星——电星1号。
这颗卫星上装有无线电收发设备和电源,可对信号接收、处理、放大后再发射,从而大大提高了通信质量。
F、数字传播(1)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①数字声音合成技术②数字高清晰度电视③数字无线电广播④数字直接广播卫星服务(2)广播电视数字化带来的变化①节目数量的变化30-50套节目→500套节目②媒介性质的变化不仅能看电视节目,还可以听广播,获取多种信息咨询服务,可以通过电视购物、交水电费。
电视从一个大众传播媒介,变成一个现代社会服务业的支撑平台。
③接受方式的变化从转瞬即逝的线性传播变为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喜爱的节目的非线性传播。
二.电视传播事业的发展脉络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电视事业的开发1936年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开始了电视的正式播出,这一天被视为世界电视的诞生日。
2.战争期间的电视战争期间,除美国和德国外,其余国家的电视全部停播,而美国的电视业也处于”停滞“状态。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电视事业的恢复与繁荣1952年”冻结“政策解除后,美国电视事业在全球范围内率先走向繁荣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开端。
1978年元旦,《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是我国电视史上品牌最响、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节目。
1979年1越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参桂补酒”广告的播出宣告了我国电视广告传播的诞生。
三.现代电视传播的时代特征(现代广播电视的含义)1.现代广播电视是跨区域传播的新媒体(1)现代技术创造了跨区域传播的条件人造卫星与因特网的出现,为全球“无时差”传播提供了技术可能(2)市场环境提供了跨区域传播的可能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地位和巨大市场成为充满诱惑力的蛋糕广播电视想也的激烈竞争和体制改革促使媒介产生“做大做强”和“抢占市场”的欲望广播电视手中的“分众化”趋势和各媒体发展水平的差距提出重新划分领地的要求2.现代广播电视是跨媒体发展的新媒体(1)广播电视与多种媒体在内容形式上的互补融合(2)广播电视与多种媒体在产业经济上的互补融合3.现代广播电视是跨文化交流的新媒体四.电视传播的发展观念以开放为先导的市场适应观念以创新为指导的整合传播观念以竞争为支撑的协作发展观念以服务为任务的受众本位观念第二章电视传播媒介论一.电视传播的本体特征1.电视传播的技术本质(1)电视的发展依赖于技术(2)电视的传播效果受技术影响(3)电视是技术艺术媒体(相辅相成)技术对电视具有推动作用,电视对于技术也具有反作用。
电视推动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塑造人们的科学观,推进新的技术发明和科技交流。
科技与电视传播互相制约和促进,密不可分。
同时,电视也是一个艺术媒体。
电视的传达在于电子技术和声像符号形态的相辅相成。
技术是艺术的基础,是硬件;艺术寄生于技术,是软件。
两者彼此兼容并蓄,共同孕育了一个优生儿:电视——一种技术化的艺术形式或技术化的文化形态。
“看得着”靠技术,“看的好”靠艺术。
电视传播工具的发展水平影响广播电视所传播的信息的生产过程,但它不是信息本身,而仅是一种促进作用。
信息总是在一定文化环境的制约下产生的。
2.电视传播的媒介特征(1)即时传播的现场性电视是声画一体的传播媒介,声音和画面造成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也能从两个渠道全面地还原现实,较之广播更具冲击力和现场感。
因此,声画双重信息传播形态成为电视传播具有强烈冲击力的基础。
电视传播的现场感意味着:即时和全息。
“即时现场传播”。
仅有“现场”,电影也具有同样特性,仅有“即时”广播的传播速度更快。
(2)互动传播的参与性传播过程中的参与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传播引导受传者参与信息的认知和接受;受众真正参与到节目的传播过程之中。
电视传播恰恰提供了这两个层次的参与机制。
电视接受的现场参与性有三种层次:日常收看的心理参与:如观看新闻节目、实况录像节目等,是一种异时异地的现场体验;现场直播的场外间接参与:如收看奥运会、春节联欢晚会,是一种实时异地的现场体验;进入演播现场的直接参与:如参加“开心辞典”、“幸运52”,是一种实时实地的现场体验。
心理参与+间接参与+直接参与=现场参与性(3)节目收视的选择性(随意性、家庭性)电视的观看方式是家庭收看,这带来了伴随收看、集体收看和选择收看的收看特征,与报纸、电影等方式相比,其随意性较强。
3.电视传播的艺术审美特征(1)兼容性电视传播的兼容性体现在:艺术形态上的多样性;媒介形态上的兼容性;传播付好的综合性(2)逼真性(3)运动性运动性是电视区别于照相、绘画等表现形态的根本特征。
电视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进行结构电视的动态包括内部运动和外部运动两个层次4.电视传播的弱点(1)转瞬即逝、不易保存(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3)试听传播、易显浅显二.电视传播的媒体博弈1.电视与其它大众媒体的竞争(1)电视与纸媒体的竞争电视的出现对报纸、杂志、书籍等传统纸媒体提出挑战,与纸媒体在各个层面展开竞争,并迫使这些纸媒体进行从形式到内容的改革。
传统纸媒体具有选择性强、保存性强的优势,可以反复阅读,在深度报道等内容的传播上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2)电视与电影的竞争二战以后,五六十年代,电视逐步在与电影的竞争中占上风。
电影在上世纪发动了一场以全彩色、大投入为基础的针对电视的市场攻坚战,但无奈败北,电视以其亲和力和贴近性赢得了胜利,但电影独特的观影体验是无法替代的,看电影这种行为的仪式性,以及在黑暗的影院中享受独自一人观影的体验,还有只在电影中存在的超越现实的快感,是电视无法比拟的。
(3)电视与广播的竞争电视出现之后,广播曾一度被认为可能消亡。
但凭借其传播迅速、接收便捷的特性,广播抢占了出行者这个市场,并朝着专业化频道发展。
(4)广播电视和第四媒体的竞争网络传播具有综合性强;交互性强;广容性强的优势。
做为新兴媒介,它对电视媒体形成极大冲击。
但它在权威性和严谨性上尚有欠缺。
2.电视行业的内部竞争(1)当代世界电视行业的区域格局广播电视行业的三级市场格局全球市场国家级市场地区级市场以欧美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广播电视事业称霸全球。
(2)中国电视行业的竞争格局电视竞争体现在:频道之争、节目之争、人才之争、经营管理之争、技术之争3.媒介博弈中的电视生存策略在新媒体不断涌现,就没提活力不断被重新激发的现实情况下,首先应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不断改造和完善自我。
在新媒体时代,最重要的博弈策略无疑是整合与借鉴。
这种整合与借鉴的基础在于三大媒介之间业已存在的互补性。
在整合与借鉴中,电视媒体将从各种媒体中汲取营养,构成自身的新“质”。
(1)在结构上,构建双向互动的传播格局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受众中心模式”,构建传播的双向体系。
另一方面,整合互联网及其他媒介的优势,拓展电视传播交互空间。
例如《超级女生》将电话、网络等手段引入到电视节目的传播中,加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获得很好的传播效果。
(2)在内容上,开辟多维联动的传播渠道多维联动能促使电视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创新,在碰撞和相互学习中产生很多新的节目形态,丰富电视节目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