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微生物学
第六章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
一、名词解释灭菌:指采用某种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中所有微生物的措施,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消毒:只利用某种较温和的方法以杀死、消除或降低材料或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不能引起疾病的方法;它可以起到防止感染或传播的作用。
防腐:指在某些化学物质或物理因子作用下,能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但又未完全致死微生物的一种措施,它能防止食物腐败或防止其他物质霉变,这是一种抑菌作用。
共生关系:两种微生物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殊的共生体,在组织和形态上产生了新的结构,在生理上有一定的分工。
互生关系: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生活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
寄生关系: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取得营养和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现象。
前者称为寄生物,后者称为寄主或宿主。
拮抗关系: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关系。
分批培养: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获的培养方式。
连续培养:又称开放培养在一个恒定的容积的流动系统中培养微生物,一方面以一定速率不断加入新的培养基,另一方面有以相同的速率流出培养物,以使培养系统中的细胞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
纯培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纯种得到的培养物。
微生物纯种分离:将多种混杂微生物经某种技术或方法分离成纯种的过程。
混菌培养: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加以调节控制,不会互相干扰,生长不受抑制,生长在一起的培养方法。
二元培养:由两种具有特定关系的微生物组成的混合培养物。
同步培养:使培养物中所有的微生物细胞都处于相同的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连续培养:又称开放培养在一个恒定的容积的流动系统中培养微生物,一方面以一定速率不断加入新的培养基,另一方面有以相同的速率流出培养物,以使培养系统中的细胞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
恒浊连续培养: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并借光电控制系统来控制培养液流速,以取得菌体密度高、生长速度恒定的微生物细胞的连续培养方法。
普通微生物学普通微生物学1
指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核区的单细胞生物。
✓ 细胞核外无核膜包裹,只有核区,称为原核; ✓ 核糖体位于细胞质内,是70S粒子; ✓ 细胞内不含任何由单位膜包裹的细胞器。
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
细菌(bacteria)
是一类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主要以二分裂 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杆、螺旋
螺旋体菌
菌体柔软,用于运动的类似鞭毛的轴丝位于细胞外鞘内。
4. 特殊形态
柄细菌
方形细菌
星形细菌
鞘细菌
二、细菌的大小
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是μm。 ✓ 球菌大小以直径表示,如1 μm ✓ 杆菌大小以其宽度与长度表示,如1 × 6 μm
✓ 螺旋菌大小以其宽度与长度表示,长度指菌体两 端间弯曲形的长度,如1 × 5 μm
链球菌
沿一个平面进行多次分裂,分裂后细胞呈链状排列。 如:溶血链球菌 (Streptococcus Hemolyticus)
四联球菌
细胞分裂沿两个垂直的平面进行,分裂后每4个细 胞特征性地连在一起,呈田字形。
如:四联小球菌(Micrococcus tetragenus)
八球菌
细胞按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进行分裂后,每八个 球菌特征性地连在一起成立方体形。
如:尿素八叠球菌 (Sarcina ureae)
葡萄球菌
细胞无定向分裂,多个新个体形成一个不规则的 群体,犹如一串葡萄。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一、细菌的形态 2. 杆菌(bacillus)
杆菌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类型,因菌种不同,菌 体细胞的长短有所差异。 ✓ 短杆状、长杆状等; ✓ 排列方式有链状、栅状、“八”字状等。大芽肠孢杆杆菌菌
普通微生物学 周德庆 第三版 复习重点
普通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三版考试复习重点2013-2014海洋大学生技和环科绪论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柯赫氏法则:用琼脂配制对分离细菌十分有效的固体培养基(须先灭菌),以划线方式进行样品稀释,从而轻而易举地在琼脂平板上获得某一微生物的纯种培养。
3、微生物共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五大共性: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最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原因:由于微生物是一个如此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8.试述微生物的多样性。
答:①物种的多样性,②.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③.代谢产物的多样性,④遗传基因的多样性⑤生态类型的多样性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革兰氏染色法: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成分,由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萄胺组成。
缺壁细菌:在自然界或在实验中某些细菌进行自发突变,不能合成胞壁。
主要包括L型细菌、球状体、支原体和原生质体。
L型细菌:在实验状态或宿主体内发生自发突变形成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异染粒:可用墨蓝或TTC染成紫色,是无级机磷酸的聚合物。
羧酶体(羧化体):存在于一些自养菌细胞内的多角体或六角形内含物。
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微生物学试题库
普通微生物学试题库第一章绪论一. 填空1.微生物学科的真正创立是在19 世纪50 年代,其奠基人主要是巴斯德和科赫。
2.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研究方法的核心在于分离和培养两项技术。
3.第一台光学显微镜是荷兰的列文虎克在17(1660年)世纪磨制的。
4.固体培养基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是科赫发明的。
5.微生物适应环境的趋向性主要表现在利用运动性避开有害环境或合成相应的酶来改变环境。
6.目前发酵工业的发展方向主要是节粮代粮、筛选新菌种、改造老菌种、采用新的科学技术。
7.微生物学目前已发展到阶段。
二.问答题:1.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2.微生物学的真正创始是什么时候?奠基者是谁?谈谈他们的主要贡献。
3.微生物按其细胞结构和组成可分为哪几大类群?它们各属于三原界中的那一界?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_原核生物1.革兰氏染色法可以将E.coli 红色,而将枯草杆菌染成蓝紫色。
2.在革兰氏染色时,如乙醇脱色过度,会使出现假阴性。
3.油镜头使用完毕后,应用二甲苯将香柏油拭净。
4.用油镜观察细菌时,一般用香柏油观察介质。
5.用L/M测定微生物大小常用的单位是微米。
6.用E/M测定微生物大小常用的单位是纳米。
7.杆菌的宽度一般来说比较恒定,而长度则变化较大。
8.染色后的芽孢一般需在L/M的油镜头下方可看到。
9.悬滴法可以观察细菌是否具有运动性性。
10.半固体穿刺培养后,穿刺线上出现一宽带,说明该细菌具有运动性。
11.古生菌通常生活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
12.细菌是微生物中的最大一个类群,是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13.微生物的趋向运动主要有光、电、温、磁、化,其原则是趋利避害。
14.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芽孢、鞭毛等。
15.细菌的基本结构是生命所必需的,它们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及内含物、以及核糖体等。
16.细胞壁的结构分为网架和基质两大部分。
17.G—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脂多糖。
18.G+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普通微生物学试卷
普通微生物学试卷微生物学试卷(a)卷一、 I.单选题(10分)(d)1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a.细胞壁b.细胞核c.细胞膜d.芽孢(d)2.担子菌产担孢子时通过a、 a.同孢子囊的形成B.异孢子囊的形成C.精子配位D.菌丝融合(D)3.病毒颗粒中的核酸a.dna+rnab.dnac、 rnad。
DNA或RNA(d)4大肠杆菌a.光能自养型b.光能异养型c.化能自养型d.化能异养型(d)5.次生代谢产物是a、蛋白质B核酸C脂肪D抗生素(B)6煮沸消毒可以杀死a.所有的微生物b.致病微生物c、所有细菌D.细菌孢子(c)7.在转导中特定基因的载体是a、供体DNA片段B.质粒dnac噬菌体DnaD受体DNA(a)8细菌和植物之间的共生a.豆科植物的根瘤b.菌根c.苏铁的珊瑚状根d.桤木根瘤(d)九,。
参与硫循环的光自养细菌a.a.硫细菌b.丝状硫细菌c.脱氮硫杆菌d.绿硫细菌(c)10.下列细菌之一为g+菌a、 a.欧文氏杆菌B.假单胞菌C.枯草芽孢杆菌D.根瘤菌二、二、判断题(15分,在题号前注“×”或“√”,若有错的,请予以改正)(×)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根本区别是在于前者没有细胞核。
(×)2.酵母菌和细菌一样是单细胞,只用无性方式繁殖。
(√)3.最大的病毒相当于一个小细菌,而最小的病毒相当于最大的蛋白质分子。
( ×) 4. 只有光合细菌群,如蓝藻和紫硫细菌,才能在完全无机的环境中生长。
(×)5.培养大肠杆菌一定要通气。
(√)6.70%乙醇消毒效果最好。
(√)7.突变是无定向的。
(×)8.雨水中不存在微生物。
(√)根瘤菌只能在豆科植物上形成根瘤。
(√)10.使用高压蒸汽法灭菌,灭菌前必须排放冷空气。
三、三、填空(20分)1.1.微生物类群十分庞大,一般包括无细胞结构的_病毒_________,原核细菌类、放线菌类、蓝藻类、真核菌类、霉菌类、蘑菇类和酵母类。
第三章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
1、解释名词:二元培养法,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感染单位,病毒效价,毒粒,五邻体和六邻体,多组分基因组和分段基因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包涵体,病毒种,病毒吸附蛋白和病毒受体,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溶原性转变,多角体。
二元培养法:病毒是活细胞内严格寄生的,不能再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只能采取连同寄主一块培养的方法,称为二元培养法。
细胞病变效应:大多数病毒感染敏感细胞培养物都能引起显微变现的改变。
病毒感染单位: 与寄主产生特异性反应所用最小的病毒数量IU。
病毒效价: 每单位体积中所含感染单位的数量称病毒的效价或滴度IU/ML表示。
毒粒: 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的一种完整的成熟的病毒颗粒,有固定的形态和大小,而且一般都有侵染性。
五邻体和六邻体:二十面体对称衣壳的衣壳粒一般由5个或6个蛋白亚基聚集而成,因此称五聚体或六聚体。
位于顶角的五聚体和位于棱和边上的六聚体各与五个和六个其他的衣壳粒相邻,所以又分别称为五邻体和六邻体。
多组分基因组和分段基因组: 多数病毒仅含一个核酸分子,少数病毒含2个或2个以上的核酸分子,而且各分子担负不同的遗传信息,共同构成病毒的基因组,分别包成不同的毒粒。
这些病毒的RNA被称为。
基因组分成多个核酸片段,只是多个核酸片段包在外形大小均一的一种毒粒中称为分段基因组属于多组分基因组。
结构蛋白: 指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的病毒颗粒所必须的蛋白质,包括一颗蛋白,包膜蛋白和毒粒酶等。
非结构蛋白:指病毒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或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具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
包涵体: 某些细胞在感染病毒后,出现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在光镜下可见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不等的小体。
可以作为病毒快速鉴别和辅助诊断指标。
病毒种: 指构成一个复制谱系、占据一个特定的小生境、具有多个分类特征的病毒。
病毒吸附蛋白和病毒受体: 是病毒表面的结构蛋白,它能特异性识别宿主细胞上的病毒受体与之结合。
病毒的受体:是宿主细胞的表面成分,能够被病毒吸附蛋白特异性识别并与之结合,介导病毒入侵。
普通微生物学的名词解释
普通微生物学的名词解释微生物学是研究微小生物的科学,也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
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虽然微生物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往往被忽视,但是它们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些普通微生物学的重要名词,并对其进行解释。
一、细菌(Bacteria)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它们是一细胞生物,通常有许多不同的形状,如球形、杆状或螺旋形。
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以及其他生物体内。
细菌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一方面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参与物质循环;另一方面,它们还可与植物或动物形成共生关系,对其产生有益影响。
细菌分为好菌和坏菌两种类型。
好菌包括一些有益的细菌,如乳酸菌、产酸菌等,它们可以用于食品发酵、生物肥料制备等。
坏菌则指一些有害的细菌,如病原菌,它们会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细菌的生态、遗传特性以及应用前景,以便更好地控制和利用细菌。
二、真菌(Fungi)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生物,它们不属于植物,而属于独立的生物界。
真菌与细菌相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
真菌的营养方式与动物相似,它们通过吸收有机物质来生存。
真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多细胞真菌,如蘑菇、霉菌等;另一类是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等。
真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在生态系统中,真菌起到分解有机物质的作用,有助于循环营养物质。
其次,真菌还是许多药物的重要生产源,如青霉素等。
此外,真菌在食品加工、发酵工业以及农业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三、病毒(Virus)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构成。
病毒只有在寄生在宿主细胞内部才能繁殖和生存,因此,病毒被认为是一种依赖性生物。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会利用宿主细胞的生物机制合成自己的复制体,从而导致宿主细胞生理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病毒在人类和动物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不仅可以引发各种传染性疾病,如感冒、流感等,还与一些重大疾病相关,如艾滋病、SARS等。
大学普通微生物学教案
大学普通微生物学教案大学普通微生物学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大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涵盖了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分类、鉴定、系统发育及其在医学、环境、食品、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使其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3. 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4. 微生物的繁殖和遗传5.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6. 微生物的系统发育7. 微生物在医学、环境、食品、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授课内容以教材为主要参考,融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实验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考核考核方式主要包括期中考试、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
六、参考教材1. 《微生物学》王玉麒、张利良等编著2.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李丽丹编著3. 《微生物学基础》朱杰生、宋大志、董芳等编著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第二周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第三周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第四周微生物的繁殖和遗传第五周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第六周微生物的系统发育第七周微生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第八周微生物在环境领域的应用第九周微生物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第十周微生物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第十一周期中考试第十二周~第十四周实验课程第十五周~第十七周课程复习第十八周期末考试八、教学建议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为学生提供一种基础性和提高性结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奠定牢固的基础,为今后的学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普通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三版-复习重点
普通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三版考试复习重点2013-2014海洋大学生技和环科绪论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柯赫氏法则:用琼脂配制对分离细菌十分有效的固体培养基(须先灭菌),以划线方式进行样品稀释,从而轻而易举地在琼脂平板上获得某一微生物的纯种培养。
3、微生物共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五大共性: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最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原因:由于微生物是一个如此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8.试述微生物的多样性。
答:①物种的多样性,②.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③.代谢产物的多样性,④遗传基因的多样性⑤生态类型的多样性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革兰氏染色法: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成分,由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萄胺组成。
缺壁细菌:在自然界或在实验中某些细菌进行自发突变,不能合成胞壁。
主要包括L型细菌、球状体、支原体和原生质体。
L型细菌:在实验状态或宿主体内发生自发突变形成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异染粒:可用墨蓝或TTC染成紫色,是无级机磷酸的聚合物。
羧酶体(羧化体):存在于一些自养菌细胞内的多角体或六角形内含物。
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普通微生物学普通微生物学26
初级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微生物
水 体
初级生产者:藻类
生
水生植物
态
消费者:原生动物
系 统
水生动物
分解者:微生物
本章提要: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微生物与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微生物与动物间的相互关系 ➢微生物与植物间的相互关系
第1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高山、大气、海洋底 部、陆地、海洋、河、湖、动植物体表及内 部.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
✓ 岩石风化,释放矿质和微量元素——适合自养菌 ✓ 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物:为异养微生物提供碳、 氮、能源. ✓ 土壤的pH值:3.5~8.5,适合大多数微生物. ✓ 土温变化:大大低于气温的变化. ✓ 土壤结构:水份、通气、团粒内部还有厌气部分,可同时 满足好氧与厌氧不同类群的需要. ✓ 屏障作用:避免日光曝晒.
特定生境中的微生物分为两类:
•土著性微生物:能在特定环境中进行代谢、生长、 繁殖并能与同一环境中的微生物竞争的类群. •外来性微生物:在生境中不占有特定的生态位,而 是从另一生境中传入的类群.
外来性微生物:生存 or 灭亡
1 土壤中的微生物 1.1 微生物与土壤形成的关系 微生物的活动:
加快岩石风化和有机质的合成 转化土壤有机质形成腐殖质, 促进土壤的团粒结构和土壤肥力的形成和提 高,最终形成土壤。
空气中不存在土著性微生物!
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陆地上空>海洋; 城市上空>农村; 近地空气>高空; 动物密集地区上空>原野地区, 畜厩、街道、医院的上空含有较多的微生物, 而海洋、高山、森林、空旷的空气较为清新.
北极 海洋 街道
大学考研笔记教案普通微生物教案
大学考研笔记教案普通微生物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普通微生物学教案,适用于大学本科阶段考研复习使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普通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生态分布、实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为考研复习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普通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理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性。
3. 了解微生物的生态分布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学会普通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普通微生物学概述1.1 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1.2 微生物的分类及分布1.3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性2.1 微生物的细胞结构2.2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2.3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细胞周期第三章:微生物的生态分布3.1 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3.2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3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第四章:普通微生物实验方法4.1 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设备与操作4.2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4.3 微生物的鉴定与计数第五章:微生物遗传与变异5.1 微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5.2 微生物的突变与重组5.3 微生物遗传工程及其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课堂讲授以PPT形式展示,辅助以教材、参考书等资料。
3. 实验操作指导书及相关视频教程,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章节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6.1 微生物的分类系统6.2 微生物的命名规则6.3 常见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七、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7.1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7.2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7.3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周期八、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与调控8.1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概述8.2 微生物的异养与自养8.3 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机制九、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9.1 微生物遗传的基本概念9.2 微生物的突变与重组9.3 微生物遗传工程技术及其应用十、微生物在自然界与人类生活中的作用10.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0.2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10.3 微生物在工业、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六至十章教案内容主要涉及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生长与繁殖、代谢类型与调控、遗传与变异以及在自然界与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微生物学课件第二章
² 中间丝(中间纤维),直径8—10nm的蛋白纤维, 具有支持和运动功能。
2、内质网和核糖体
² 内质网指细胞质中一个与细胞基质相隔离, 但彼此相通的囊腔和细管系统。由脂质双 分子围成。其内侧与核被膜的外膜(核膜) 相通,核周间隙也是内质网腔的一部分。
² 真菌的高尔基体在细胞中大多呈网状,少数为 鳞片状、颗粒状或杆状,均匀分布于核的周围, 往往与内质网相连。
² 目前在真菌中仅发现少数低等真菌,如根肿菌、 卵菌等存在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
4、溶酶体( lysosome )
² 是一种由单层膜包裹、内含多种酸性水解 酶的囊泡状细胞器,一般为球形,直径约 0.2—0.5um。
² 功能不祥(边体分泌水解酶或与细胞壁的 形成有关)。
几丁质酶体和氢化酶体
² 几丁质酶体:真菌菌丝顶端细胞中的微小 囊体,直径40—70纳米,内含几丁质合成 酶。功能:通过不断形成和向菌丝尖端运 动,把其中的几丁质合成酶源源不断地运 送到细胞壁表面,合成几丁质微纤维,使 菌丝尖端不断地向前延伸。
² 氢化酶体:只存在厌氧真菌和原生动物细 胞中,有类似线粒体的作用。
80S 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 几丁质、多聚糖或寡糖 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 9+2结构 较大,10~100um
三、真菌的繁殖
² 真菌(Fungi):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含有 线粒体,不含叶绿体,化能有机营养,具 有细胞壁,无根、茎、叶分化的真核微生 物。
真菌的繁殖
² 真菌的繁殖可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霉菌 的繁殖能力很强,方式多样,菌丝的碎片或菌 丝截段均可发育成新个体,但自然界中,霉菌 主要靠形成各种有性或无性的孢子进行繁殖。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一
绪论微生物:(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都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小于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模式微生物: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的研究对象比面值:把某一物体单位体积所占有的面积成为比面值。
微生物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微生物多样性(microbiodiversity):物种的多样性、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普通微生物学:按研究微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为目的来分,总学科为普通微生物学,分学科如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态学和分子微生物学等。
应用微生物学:按微生物应用领域来分,总学科是应用微生物学,分科如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用微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抗生素学和食品微生物学。
第一章原核生物(prokaryote):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狭义的细菌是指一类细胞较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0.5到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广义的细菌则是指所有原核生物。
普通微生物学常见常识材料
普通微生物学常见常识材料一:名词解释: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菌落: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外表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菌苔:当固体培养基外表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称为菌苔。
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个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即δ内毒素)称为伴胞晶体。
营养缺陷型:某些菌株发生突变后,失去合成某种对该菌株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的能力,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种突变株型菌株就称营养缺陷型。
生长因子:指那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须且需要量很少,但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缺乏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碱基)及其衍生物,此外还有甾醇、胺类、脂肪酸等等。
兼性腐生型:存在于寄生与腐生之间的中间过渡类型微生物,称为兼性腐生型或兼性寄生型。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它是进展科学研究,发酵生产微生物制品等的根底灭菌(sterilization):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是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
消毒(disinfection):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外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处理物体根本无害的措施,称为消毒。
防腐(antisepsis):利用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到达防止物品发生霉腐的措施,称为防腐。
化疗(chemotheraphy):即化学治疗。
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的化学物质抑制宿主体内病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到达治疗该传染病的一种措施。
菌根:一些真菌和植物根与互惠关系建立起来的共生体称为菌根,分为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
正常菌落:生活在安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且一般是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
普通微生物生长的名词解释
普通微生物生长的名词解释近年来,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对微生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微生物是一类极小而丰富多样的微小生物体,它们在地球的各个角落广泛存在,并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微生物中,普通微生物生长是一个常见但却十分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对普通微生物生长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
1. 微生物生长微生物生长是指微生物体在适宜的生存条件下,通过细胞分裂等方式增殖繁衍的过程。
在生长过程中,微生物的细胞数量逐渐增加,从而形成更大的微生物群体。
微生物生长是微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理解微生物的基本生命过程以及微生物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密度依赖性生长密度依赖性生长是指在某些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受到群体密度的影响。
当微生物的群体密度较低时,生长速率较快,而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生长速率会逐渐减缓,直至停止。
这是因为在高密度环境下,资源(如营养物质和空间)的竞争会导致微生物之间相互限制生长。
3. 生长曲线生长曲线描述了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细胞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典型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四个阶段:对数增长期、稳定期、减缓期和平台期。
对数增长期是指在最适宜生长条件下,微生物的细胞数量以指数形式增加;稳定期是指当群体密度达到一定水平后,细胞的新增与死亡相对平衡,呈现稳定的状态;减缓期是指在资源稀缺等条件下,细胞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平台期是指当资源极度有限时,微生物的细胞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4. 代谢活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代谢活动是指微生物对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的利用和转化过程。
代谢活动包括营养物质的摄取、分解和合成等过程。
在生长过程中,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同时释放废物和代谢产物。
5. 生存竞争微生物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竞争关系。
当环境资源有限时,微生物之间会进行生存竞争,通过各种方式争夺有限的资源。
例如,某些微生物会分泌抗生素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或通过生理特性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普通微生物学普通微生物学 (11)
包膜(ENVELOPE)
➢ 某些病毒的核壳外有复杂的包膜, 通常由脂类、 蛋白质和多糖组成。
➢ 包膜是病毒体以出芽方式从寄主细胞释放而从细 胞上带来, 但其中蛋白质多由病毒基因编码。
➢ 有些包膜外有刺突(SPIKE),有些无包膜的病毒也有 刺突(腺病毒)。
• 杆状、丝状: 烟草花叶病毒 TMV • 少数球形: 花椰菜花叶病毒
• 多为蝌蚪形: T2 、T4 • 丝状: fd
• 球形: Φ ×174
4 病毒基本结构
4. 1 核壳(NUCLCOCAPSID)和包膜 病毒体(病毒粒子): 结构完整、成熟和具有侵染能力的病毒颗粒。 蛋白质外壳(壳体): 由壳粒组成, 壳粒可由不同多肽分子组成 。 核髓(CORE): 病毒体含有单一
分子, 最大的含数百个壳 粒, 如腺病毒含252个壳粒。
腺病毒
4.3 病毒核酸
病毒核酸编码的基因从几个到几百个
植物病毒:
大多为RNA: TMV ssRNA, 水稻矮缩病毒 dsRNA 少数为DNA: dsDNA: 花椰菜病毒, ssDNA: 双联病毒组
动物病毒: 多数dsDNA: 多瘤病毒, 少数: ssDNA: 家鼠细小病毒, dsRNA: 呼肠弧病毒, ssRNA: 脊髓灰质病毒、艾滋病毒 噬菌体 (细菌病毒) :
第五章 病毒
• 病毒概述 • 细菌病毒——噬菌体 • 植物病毒 • 动物病毒 • 亚病毒
3 病毒的一般特性:
1) 无细胞结构, 由蛋白质外壳包围着核酸, 一种病毒 仅含一种核酸;
2) 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 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活动; 3) 其核酸使病毒能利用寄主细胞进行复制;
4) 具侵染力; 5) 形态微小; 6) 种类多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其它方法
比例计数:
已知浓度的样品(如血液)+待测浓度的样品; 显微镜下根据二者之间的比例直接推算待测微生物细胞浓度。
过滤计数:
菌数低的样品(如水) 膜过滤
染色
荧光显微镜计数
活菌计数:
对细菌进行荧光
采用特定的染色技术对活菌和死菌分别计数
二、生物量测定
参见P153
1、比浊法
在一定波长下,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以光密度 (optical density,即O.D.)表示菌量。
微生物的接种是群体接种,接种后的生长是群体繁殖生长
对细菌群体生长规律的了解是对其进行研究与利用的基础
一、生长的规律
在微生物学中提到的“生长”,均指群体生长。
生长曲线(growth curve):
细菌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封闭系统)中,定时取样测 定细胞数量,以时间为横座标,以菌数为纵座标作图,得到的一 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 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细菌的生长曲线一般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
1、迟缓期
将少量菌种接入新鲜培养基后,在开始一段时 间内菌数不立即增加或增加很少,生长速度几近于 零,也称延迟期、适应期
迟缓期细胞的特点:
➢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例如巨大芽孢杆菌,在迟缓期末细胞的平 均长度比刚接种时长6倍。通常处于迟缓期的细菌细胞最大。 ➢细胞内RNA,尤其是rRNA含量高,合成代谢活跃。核糖
测定多细胞及丝状真菌生长情况的有效方法
3、生理指标法
参见P154
呼吸强度
耗氧量
生理指标:
等,与其群体的规模成正相关
酶活性
生物热
参见P134
第二节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标准生长曲线) 及控制技术(连续培养的概念和方法)
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微小
参见P134
除真菌外,我们肉眼看到或接触到的微生物已不是 单个,而是成千上万个单个微生物组成的群体。
或
(Biomass)的变化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个体计数
生物量测定 重量测定 生理指标测定
评价培养条件、营养物质等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评价不同的抗菌物质对对微生物产生抑制(或杀死)作用的效果; 客观地反映微生物生长的规律;
参见P152
一、计数法 通常用来测定样品中所含细菌、孢子、酵
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的数量。
一个微生物细胞
合适的外界条件,吸收营养物质,进行代谢
如果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
个体的生长 原生质的总量(重量、体积、大小)就不断增加
如果各细胞组分是按恰当的比例生长时,则达到 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繁殖,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
群体内各个个体进一步生长
群体的生长
微生物生长:
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细胞数量的增加 (微生物群体生长)
体、酶类和ATP的合成加快,易产生诱导酶。
➢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
分裂迟缓,代谢活跃
以上特征说明,细胞处于活跃生长中,只是分裂迟缓。 在此阶段后期,少数细胞开始分裂,曲线略有上升。
1、培养平板计数法
对样品进行适当稀释
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
肉眼可见的菌落
对菌落数目计数推测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数
由于无法保证细菌细胞在分离过程中彻底分开, 因菌此落,形一成个单菌位落(可co能lo是ny多fo个rm细i胞ng一u起n形its成,,CF所U以)在:科 研中一采般用用菌菌落落计形数成时单,位由(于c不ol能on绝y对fo保rm证in一g个u菌ni落ts,只 C是F由U)一来个表活示细,胞而形不成是,直计接算表出示的为活细胞数(称个为)CF。U。
相当于4000个地球的重量
一头500kg的食用公牛,24小时生产0.5kg蛋白质,而 同样重量的酵母菌,以质量较次的糖液(如糖蜜)和氨水 为原料,24小时可以生产50000kg优质蛋白质。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微生物生长的概念及常规测定方法 (原理和操作)
参见P151
微生物生长:
数量 生量时应控制在菌浓度与光密度 成正比的范围内,否则不准确。
2.5 2
1.5 1
0.5 0 0 0.2 0.4 0.6 0.8 1
OD值
图示 假单胞菌OD值和活菌数的关系
2、重量法
参见P153
➢以干重、湿重直接衡量微生物群体的生物量; ➢通过样品中蛋白质、核酸的测定间接推算微
生物群体的生物量。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 繁殖及其控制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微生物生长的概念及常规测定方法(原理和操作)
第二节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标准生长曲线) 及控制技术(连续培养的概念和方法)
第三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各种常见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参见P132
生长: 细胞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地增加,导致细胞体
菌数量进行计数?
菌数低的样品
膜过滤
培养
菌落计数
水中细菌总数:124 cfu/100ml
3、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参见P152
利用特定的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 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里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1)常规方法
缺点: 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 需要相对较高的细菌浓度; 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
积扩大的生物学过程。
繁殖: 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由于细胞结构的复制与重
建并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即引起生 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
参见P132
生长是一个逐步发生的量变过程, 繁殖是一个产生新的生命个体的质变过程。
在高等生物里这两个过程可以明显分开, 但在低等特别是在单细胞的生物里,由
于个体微小,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又很难 划分的过程。
CFU并不完全等同于样品中的活菌数。
采用培养平板计数法要求操作熟练、准确, 否则难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样品充分混匀;
每支移液管及涂布棒只能接触一个稀释度 的菌液;
同一稀释度三个以上重复,取平均值;
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目合适,便于准确计 数;
2、膜过滤培养法
参见P153
如何对菌数低的样品,如水,中的细
在微生物学中提到的“生长”,一般均指群体生长, 这一点与研究大生物时有所不同。
个体生长
个体繁殖
群体生长
群体生长=个体生长+个体繁殖
大肠杆菌一个细胞重约10-12克,平均20分钟繁殖一代 24小时后:4722366500万亿个后代,重量达到:4722吨 48小时后:2.2 ×1043个后代,重量达到2.2 ×1025 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