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专题突破8二次函数与三角形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的解法

(完整版)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的解法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一、预备知识1、坐标系中或抛物线上有两个点为P (x1,y ),Q (x2,y )(1)线段对称轴是直线2x 21x x +=(2)AB 两点之间距离公式:221221)()(y y x x PQ -+-=中点公式:已知两点()()2211y ,x Q ,y ,x P ,则线段PQ 的中点M 为⎪⎭⎫ ⎝⎛++222121y y ,x x 。

2、两直线的解析式为11b x k y +=与 22b x k y +=如果这两天两直线互相垂直,则有121-=⋅k k3、平面内两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两直线分别为:L1:y=k1x+b1 L2:y=k2x+b2(1)当k1=k2,b1≠b2 ,L1∥L2(2)当k1≠k2, ,L1与L2相交(3)K1×k2= -1时, L1与L2垂直二、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探究: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主要涉及到的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一)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腰三角形性质: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中线、高线、角平分线)。

判定: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性质:满足勾股定理的三边关系,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具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所以性质,两底角相等且等于45°。

判定:具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所以性质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等边三角形性质:三边相等,三个角相等且等于60°,三线合一,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三边相等,抛物线或坐标轴或对称轴上三个角相等,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总结:(1)已知A 、B 两点,通过“两圆一线”可以找到所有满足条件的等腰三角形,要求的点(不与A 、B 点重合)即在两圆上以及两圆的公共弦上(2)已知A 、B 两点,通过“两线一圆”可以找到所有满足条件的直角三角形,要求的点(不与A 、B 点重合)即在圆上以及在两条与直径AB 垂直的直线上。

二次函数与等边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二次函数与等边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二次函数与等边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引言本文旨在研究二次函数与等边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通过了解二次函数和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我们将探讨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并通过简单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二次函数是一种具有形式为$f(x) = ax^2 + bx + c$ 的函数,其中 $a$、$b$ 和 $c$ 是实数,且 $a \neq 0$。

二次函数的图像通常是一个抛物线,可向上开口(当 $a > 0$)或向下开口(当 $a < 0$)。

二次函数的图像关于其顶点对称。

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等边三角形是一种具有三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均为 $60^\circ$。

等边三角形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正三角形。

二次函数与等边三角形的关联分析我们将研究二次函数与等边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即我们要找到一个二次函数,使得它的图像与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图像重合。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我们知道它的图像总是是一个抛物线,而等边三角形的图像是正三角形。

由此可见,单纯的二次函数是不可能与等边三角形相重合的。

然而,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我们可以将二次函数进行线性变换,使得抛物线的形状与正三角形更加接近。

通过适当的调整函数的参数,我们能够使得抛物线的顶点位置和曲线开口方向与等边三角形完全相匹配。

这样,我们就能够找到一个满足题设的二次函数,使其图像与等边三角形的图像重合。

结论通过简单策略的运用,我们可以找到一个二次函数,使其图像与等边三角形的图像重合。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适当调整二次函数的参数,以使其图像的形状与等边三角形完全相匹配。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解决二次函数与等边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参考文献:。

二次函数背景下的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二次函数背景下的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二次函数背景下的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二次函数背景下的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是中考数学常考的题型,在考试中一般出现在压轴题的位置,综合性强,难度略大。

这篇文章主要来讨论下二次函数背景下的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及应用举例。

【模型解读】
在坐标系中确定点,使得由该点及其他点构成的三角形与其他三角形相似,即为“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相似判定】
判定1: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判定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判定3: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以上也是坐标系中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的方法来源,根据题目给的已知条件选择恰当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题型分析】
通常相似的两三角形有一个是已知的,而另一三角形中有1或2个动点,即可分为“单动点”类、“双动点”两类问题.
【思路总结】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做题经验,可以发现,判定1基本是不会用的,这里也一样不怎么用,对比判定2、3可以发现,都有角相等!
所以,要证相似的两个三角形必然有相等角,关键点也是先找到一组相等角.
然后再找:
思路1:两相等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
思路2:还存在另一组角相等.
事实上,坐标系中在已知点的情况下,线段长度比角的大小更容易表示,因此选择方法可优先考虑思路1.
一、如何得到相等角?
二、如何构造两边成比例或者得到第二组角?
搞定这两个问题就可以了.
【例题】
【分析】
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3,2)或(3,9).
【总结】
【练习】
声明:文章图文来源网络,意在分享,仅限交流学习使用,如有分享不当或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压轴题突破——二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压轴题突破——二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压轴题突破——二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已知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与原点的距离为3,抛物线y=ax2﹣4ax+3(a≠0)经过点A,其顶点为C,直线y=1与y轴交于点B,与抛物线交于点D(在其对称轴右侧),联结BC、CD.(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点C的坐标;(2)点P是y轴的负半轴上的一点,如果△PBC与△BCD相似,且相似比不为1,求点P的坐标;(3)将∠CBD绕着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射线BC经过点A,另一边与抛物线交于点E(点E在对称轴的右侧),求点E的坐标.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抛物线平移,使平移后的抛物线C2经过点A (﹣3,0),B(1,0),与y轴的交点为E.(1)求抛物线C2的函数解析式;(2)点P(m,n)(﹣3<m<0)是抛物线C2上的动点,设四边形OAPE的面积为S,求S与m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四边形OAPE的面积的最大值;(3)若y=x2与平移后的抛物线对称轴交于D点,在抛物线C2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以M,O,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OD相似?若存在,求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1与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A、B,以x=﹣1为对称轴的抛物线y=x2+bx+c与x轴分别交于点A、C,直线x=﹣1与x轴交于点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以A,D,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Q在第三象限内,且tan∠AQD=2,线段CQ是否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直接写出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已知直线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C,抛物线y=﹣+bx+c过点A、C,且与x轴交于另一点B,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任取一点D,分别连接CD、AD,作DE⊥AC于点E.(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求△ACD面积的最大值;(3)若△CED与△COB相似,求点D的坐标.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4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抛物线y =﹣x2+bx+c过A、B两点,点D为线段AB上一动点,过点D作CD⊥x轴于点C,交抛物线于点E.(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ABE面积的最大值.(3)连接BE,是否存在点D,使得△DBE和△DAC相似?若存在,求出点D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6.如图,二次函数y=ax2+bx+2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A(﹣1,0)、B(4,0),与y轴相交于点C.(1)求该函数的表达式;(2)点P为该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一点,过点P作PQ⊥BC,垂足为点Q,连接PC.①求线段PQ的最大值;②若以点P、C、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求点P的坐标.7.如图所示,抛物线y=x2﹣4x+3与x轴分别交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1)求cos∠CAO的值;(2)求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3)如果有动点P是y轴上,且△OP A与△OAC相似,求P点坐标.8.如图,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1,0),B(2,0),与y轴相交于点C.(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E是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当四边形ABEC的面积最大时,求点E 的坐标,并求出四边形ABEC的最大面积;(3)若点M在抛物线上,且在y轴的右侧.⊙M与y轴相切,切点为D.以C,D,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求点M的坐标.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2+bx+2的图象与x轴交于A(﹣3,0),B(1,0)两点,与y轴交于点C.(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点P是直线AC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P,使△ACP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点Q是直线AC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Q作QE垂直于x轴,垂足为E.是否存在点Q,使以点B、Q、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0.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4x+c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1,0)、点C,与y轴交于点B(0,﹣5).(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已知该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ABP的周长最小.请求出点P的坐标,并求出△ABP周长的最小值;(3)在线段AC上是否存在点E,使以C、P、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三角形ABC相似?若存在写出所有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已知:如图,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C(1,﹣2),直线y=kx+m的图象与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其中A点坐标为(3,0),B点在y轴上.点P为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点A、B不重合),过点P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E.(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设点P的横坐标为x,求线段PE的长(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3)点D为直线AB与这个二次函数图象对称轴的交点,若以点P、E、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请求出P点的坐标.12.如图,抛物线y=ax2+bx+c经过A(﹣1,0)、B(3,0)、C(0,3)三点,对称轴与抛物线相交于点M,连接AC.(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抛物线对称轴上存在一点H,连接AH、CH,当△AHC周长最小时,求此时点H 坐标.(3)设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E,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G,使以B、E、G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如果存在,请求出点G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ax2+bx+8与x轴相交于A,B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OA=4,OB=2,点D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且在y轴的左侧,连接AD,BC,AC,C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直线m:y=kx+8(不经过点B),同时与x轴和y轴相交,若直线m与x轴和y轴围成的三角形与△BCO相似,求k的值;(3)连接OD,若△ACD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时,求△DOC的面积.14.如图,抛物线y=a(x﹣2)2+1与x轴交于点A(1,0),B(3,0),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C的坐标;(2)点E是直线BC上一动点,求出△ADE周长的最小值;(3)点P,M分别是抛物线和直线BC上的动点,是否存在以P,M,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如图,点A(0,2),B(1,0),连接AB并将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点A 转到点C处.一抛物线经过C、B两点,与x轴交于另一点D(3.5,0).(1)求点C的坐标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BC上方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四边形PBDC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P的坐标及最大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连接CD,①求证:CD∥AB;②直线CD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MBC与△AOB相似?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6.如图,抛物线与坐标轴交于A,B,C三点,且4CO=2BO=OA=4,点D是线段AB 上的动点,过点D作DF⊥x轴,交x轴于点F,交抛物线于点E.(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D的坐标是多少时,DE最长,最长是多少?(3)当DE最长时,在直线DE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A、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7.已知抛物线与直线AC相交于A、C两点,且A(﹣2,0)、C(4,3).(1)填空:b=,c=;(2)长度为的线段DE在线段AC上移动,点G与点F在上述抛物线上,且线段DG 与EF始终平行于y轴.①连接FG,求四边形DEFG的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对应点D的坐标;②CH⊥AB,垂足为点H,线段DE在移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点D,使△DEG与△ACH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18.如图1,抛物线y=ax2+bx+4的顶点为(1,),抛物线交x轴于A,B两点(A在B 的左边),交y轴于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2,沿射线AC方向平移抛物线y=ax2+bx+4,分别记A、C两点的对应点为E、F,在平移过程中,是否存在以A,E,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F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此时平移后的E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3)如图3,点N在y轴负半轴上,点A绕点N顺时针旋转,恰好落在第四象限的抛物线上点M处,且∠ANM+∠ACM=180°,求N点坐标.19.如图,二次函数y=a(x+1)(x﹣3)(a>0)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B(A在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点P是二次函数图象上一动点.(1)若点C的坐标为(0,﹣3),求二次函数及直线BC的函数关系式.(2)如图①,在(1)的条件下,若点P在第四象限,过P作PQ∥AC,交直线BC于点Q,求线段PQ长的最大值.(3)如图②,若点P在第一象限,且△ABP有△ABC相似,求点P的坐标.20.如图,若抛物线y=﹣x2+bx+c与x轴相交于A(﹣1,0),B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直线y=﹣x+3经过点B,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为抛物线位于第二象限上的一点,连接BP交线段AC于点Q,若△AQB与△AOC相似,求点P的坐标;(3)若点D为抛物线位于第一象限上的一点,过点D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F,直线DF交直线BC于点E,若△CDE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参考答案:1.【分析】(1)把点A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可得:a的值,从而得抛物线的解析式,配方得顶点C的坐标;(2)根据∠DBC=∠PBC=45°,且相似比不为1,所以只能△CBP∽△DBC,列比例式可得BP的长,从而得点P的坐标;(3)连接AC,过E作EH⊥BD于H,先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CB=90°,由等角三角函数得tan∠ABC=tan∠EBD==,设EH=m,则BH=2m,表示E(2m,m+1),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结论.【解答】解:(1)∵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与原点的距离为3,∴A(3,0),把A(3,0)代入抛物线y=ax2﹣4ax+3中得:0=9a﹣12a+3,∴a=1,∴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4x+3,y=x2﹣4x+3=(x﹣2)2﹣1,∴C(2,﹣1);(2)当y=1时,x2﹣4x+3=1,解得:x1=2﹣,x2=2+,由题意得:D(2+,1),∵B(0,1),C(2,﹣1),∴BC==2,BD=2+,∵∠DBC=∠PBC=45°,且相似比不为1,只能△CBP∽△DBC,∴,即,∴BP=8﹣4,∴P(0,4﹣7);(3)连接AC,过E作EH⊥BD于H,由旋转得:∠CBD=∠ABE,∴∠EBD=∠ABC,∵AB2=32+12=10,BC2=22+22=8,AC2=12+12=2,∴AB2=BC2+AC2,∴△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CB=90°,∴tan∠ABC==,∴tan∠EBD==,设EH=m,则BH=2m,∴E(2m,m+1),∵点E在抛物线上,∴(2m)2﹣4×2m+3=m+1,4m2﹣9m+2=0,解得:m1=2,m2=(舍),∴E(4,3).2.【分析】(1)设抛物线C2的函数解析式为y=x2+bx+c,把A、B的坐标代入上式,即可求解;(2)S=S△OAP+S△OEP=(﹣m2﹣2m+3)+×3(﹣m)即可求解;(3)分、,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解答】解:(1)设抛物线C2的函数解析式为y=x2+bx+c,把A、B的坐标代入得,解得:,故抛物线C2的函数解析式为y=x2+2x﹣3;(2)连接OP,作PH⊥x轴,作PQ⊥y轴,把P(m,n)代入y=x2+2x﹣3得n=m2+2m ﹣3,由抛物线y=x2+2x﹣3得:点E(0,﹣3),则S=S△OAP+S△OEP=(﹣m2﹣2m+3)+×3(﹣m)=﹣(m+)2+,所以四边形OAPE的面积最大值是;(3)由y=x2+2x﹣3得对称轴是直线x=﹣1,所以D(﹣1,1),则DF=OF=1,则△DO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OF=∠ODF=45°,OD=,BD=,∠BOD=135°,∴点M只能在点D上方,∵∠BOD=∠ODM=135°,∴当时,以M、O、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OD相似.①,则解得DM=2,此时点M坐标为(﹣1,3);②若,则解得DM=1,此时点M坐标为(﹣1,2);综上,点M坐标为(﹣1,3)或(﹣1,2).3.【分析】(1)利用对称性和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2)分类讨论三角形相似情况即可;(3)由已知,满足条件的Q点在以A、D、F(﹣1,﹣1)的圆E在第三象限的部分,连接CE交圆于Q,则CQ最小.【解答】解:(1)由已知,点A坐标为(﹣3,0)∵直线x=﹣1为对称轴∴点C坐标为(1,0)∴抛物线解析式为:y=(x+3)(x﹣1)=x2+2x﹣3(2)存在由已知点D坐标为(﹣1,0)设点P的横坐标为(a,﹣a﹣1)当△AOB∽△ADP时∴a=﹣1点P坐标为(﹣1,)当△AOB∽△APD时过点P作PE⊥x轴于点E则△APE∽△APDE∴PE2=AE•ED∴(﹣a﹣1)2=(a+3)(﹣a﹣1)解得a1=﹣3(舍去),a2=﹣∴点P坐标为(﹣,﹣)(3)存在,CQ最小值为如图,取点F(﹣1,﹣1),过点ADF作圆,则点E(﹣2,﹣)为圆心.∵tan∠AFD=2∴(A、D除外)上的点都是满足条件的Q点.连CE交⊙E于点Q,则CQ为满足条件的最小值此时CE=,⊙E半径为∴CQ最小值为4.【分析】(1)根据题意求得点A、C的坐标,将它们分别代入函数解析式,列出关于系数b、c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得它们的值;(2)如图1,过点D作DG⊥x轴于点G,交AC于点F.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二次函数关系式,由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解答;(3)需要分类讨论:①当∠DCE=∠BCO时,∠DCE=∠OAC;②当∠DCE=∠CBO 时,∠DCE=∠OC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相关线段的长度,从而得到点D的坐标.【解答】解:(1)∵直线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C,∴A(4,0),C(0,2),OA=4,OC=2,(1分)将A(4,0),C(0,2)分别代入y=﹣+bx+c中,解得,∴y=﹣+x+2;(2)如图1,过点D作DG⊥x轴于点G,交AC于点F,设D(t,﹣t2+t+2),其中0<t<4,则F(t,﹣t+2)∴DF=﹣t2+t+2﹣(﹣t+2)=﹣t2+2tS△ACD=S△CDF+S△ADF=DF•OG+DF•AG=DF•(OG+AG)=DF•OA=×4×(﹣t2+2t)=﹣(t﹣2)2+4.∴当t=2时,S△ACD最大=4.(3)设y=0,则﹣t2+t+2=0,解得x1=4,x2=﹣1,∴B(﹣1,0),OB=1∵tan∠OCB==,tan∠OAC===∴∠OCB=∠OAC∴∠OCA=∠OBC;①当∠DCE=∠BCO时,∠DCE=∠OAC,∴CD∥OA,点D的纵坐标与点C纵坐标相等,令y=2,则﹣t2+t+2=2,解得x1=0,x2=3,∴D1(3,2);②如图2,当∠DCE=∠CBO时,∠DCE=∠OCA,将△OCA沿AC翻折得△MCA,点O的对称点为点M,过点M作MH⊥y轴于点H,AN⊥MH于点N,则CM=CO=2,AM=AO=4,设HM=m,MN=HN﹣HM=OA﹣HM=4﹣m,由∠AMC=∠AOC=∠ANM=∠MHC=90°易证△CHM∽△MNA,且相似比=,∴AN=2MH=2m,CH=MN=2﹣m,在Rt△CMH中,由勾股定理得:m2+(2﹣m)2=22,解得m1=0,m2=∴MH=,OH=,M(,).设直线CM的表达式为y=kx+n,则,解得,∴y=x+2,由解得,∴D2(,)综上所述,点D的坐标为D1(3,2)、D2(,).5.【分析】(1)首先求出点A、B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点C坐标为(m,0)(m<0),则点E坐标为(m,﹣m2﹣3m+4),从而得出OC=﹣m、OF=﹣m2﹣3m+4、BF=﹣m2﹣3m,根据S△ABE=S梯形AOFE﹣S△AOB﹣S△BEF 得出S=﹣2(m+2)2+8,据此可得答案;(3)由于△A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而△DBE和△DAC相似,则△DBE必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分两种情况讨论,要点是求出点E的坐标,由于点E在抛物线上,则可以由此列出方程求出未知数.【解答】解:(1)在直线解析式y=x+4中,令x=0,得y=4;令y=0,得x=﹣4,∴A(﹣4,0),B(0,4).∵点A(﹣4,0),B(0,4)在抛物线y=﹣x2+bx+c上,∴,解得:b=﹣3,c=4,∴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3x+4.(2)如图,连接AE、过点E作EF⊥y轴于点F,设点C坐标为(m,0)(m<0),则点E坐标为(m,﹣m2﹣3m+4),则OC=﹣m,OF=﹣m2﹣3m+4,∵OA=OB=4,∴BF=﹣m2﹣3m,则S△ABE=S梯形AOFE﹣S△AOB﹣S△BEF=×(﹣m+4)(﹣m2﹣3m+4)﹣×4×4﹣×(﹣m)×(﹣m2﹣3m).=﹣2m2﹣8m=﹣2(m+2)2+8,∵﹣4<m<0,∴当m=﹣2时,S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8.即△ABE面积的最大值为8.(3)设点C坐标为(m,0)(m<0),则OC=﹣m,CD=AC=4+m,BD=OC=﹣m,则D(m,4+m).∵△A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BE和△DAC相似∴△DBE必为等腰直角三角形.i)若∠BED=90°,则BE=DE,∵BE=OC=﹣m,∴DE=BE=﹣m,∴CE=4+m﹣m=4,∴E(m,4).∵点E在抛物线y=﹣x2﹣3x+4上,∴4=﹣m2﹣3m+4,解得m=0(不合题意,舍去)或m=﹣3,∴D(﹣3,1);ii)若∠EBD=90°,则BE=BD=﹣m,在等腰直角三角形EBD中,DE=BD=﹣2m,∴CE=4+m﹣2m=4﹣m,∴E(m,4﹣m).∵点E在抛物线y=﹣x2﹣3x+4上,∴4﹣m=﹣m2﹣3m+4,解得m=0(不合题意,舍去)或m=﹣2,∴D(﹣2,2).综上所述,存在点D,使得△DBE和△DAC相似,点D的坐标为(﹣3,1)或(﹣2,2).6.【分析】(1)设交点式y=a(x+1)(x﹣4),再展开可得到﹣4a=2,解得a=﹣,然后写出抛物线解析式;(2)①作PN⊥x轴于N,交BC于M,如图,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2,设P(t,﹣t2+t+2),则M(t,﹣t+2),用t表示出PM=﹣t2+2t,再证明△PQM∽△BOC,利用相似比得到PQ=﹣t2+t,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②讨论:当∠PCQ=∠OBC时,△PCQ∽△ABC,PC∥x轴,利用对称性可确定此时P点坐标;当∠CPQ=∠OBC时,△CPQ∽△ABC,则∠CPQ=∠MPQ,所以△PCM为等腰三角形,则PC=PM,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到t2+(﹣t2+t+2﹣2)2=(﹣t2+2t)2,然后解方程求出t得到此时P点坐标.【解答】解:(1)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x﹣4),即y=ax2﹣3ax﹣4a,则﹣4a=2,解得a=﹣,所以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2;(2)①作PN⊥x轴于N,交BC于M,如图,BC==2,当x=0时,y=﹣x2+x+2=2,则C(0,2),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mx+n,把C(0,2),B(4,0)得,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2,设P(t,﹣t2+t+2),则M(t,﹣t+2),∴PM=﹣t2+t+2﹣(﹣t+2)=﹣t2+2t,∵∠NBM=∠NPQ,∴△PQM∽△BOC,∴=,即PQ=,∴PQ=﹣t2+t=﹣(t﹣2)2+,∴当t=2时,线段PQ的最大值为;②当∠PCQ=∠ABC时,△PCQ∽△ABC,此时PC∥OB,点P和点C关于直线x=对称,∴此时P点坐标为(3,2);当∠CPQ=∠OBC时,△CPQ∽△ABC,∵∠OBC=∠NPQ,∴∠CPQ=∠MPQ,而PQ⊥CM,∴△PCM为等腰三角形,∴PC=PM,∴t2+(﹣t2+t+2﹣2)2=(﹣t2+2t)2,解得t=,此时P点坐标为(,),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P点坐标为(3,2)或(,).7.【分析】(1)根据抛物线y=x2﹣4x+3与x轴分别交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可以求得A、B、C三点的坐标,从而可以求得OA、OC、AC的长,进而可以得到cos∠CAO 的值;(2)根据点A、C两点的坐标,可以求得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3)根据第三问的条件,可知符合要求的三角形OP A存在三种情况,然后分别画出相应的图形,即可求得点P的坐标.【解答】解:(1)∵抛物线y=x2﹣4x+3与x轴分别交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x2﹣4x+3=0,得x=1或x=3,x=0时,y=3,∴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3,0),点C的坐标为(0,3),∴OA=1,OC=3,∴,∴cos∠CAO=;(2)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点A的坐标为(1,0),点C的坐标为(0,3),∴解得k=﹣3,b=3.即直线AC的解析式为:y=﹣3x+3;(3)如果有动点P是y轴上,且△OP A与△OAC相似,则有如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下图1所示,当∠OP A=∠OCA,∠AOC=∠AOP时,△OP A∽△OAC,∴,∵点C的坐标为(0,3),∴OP=OC=3,∴点P的坐标为(0,﹣3);第二种情况如下图2所示,点P位于y轴正半轴,当∠OP A=∠OAC,∠AOC=∠AOP时,△OP A∽△OAC,∴,∵点C的坐标为(0,3),点A的坐标为(1,0),∴OA=1,OC=3,即点P的坐标为(0,);第三种情况如下图3所示,点P位于y轴负半轴,当∠OP A=∠OAC,∠AOC=∠AOP时,△OP A∽△OAC,∴,∵点C的坐标为(0,3),点A的坐标为(1,0),∴OA=1,OC=3,∴,即点P的坐标为(0,﹣).由上可得,点P的坐标为:(0,﹣3),(0,),(0,﹣).8.【分析】(1)根据题意把点A(﹣1,0),B(2,0)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得到b和c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b和c的值即可;(2)设E(a,b),且a>0,b>0,首先用a和b表示出S四边形ABEC,再结合点E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得到S四边形ABEC=﹣a2+2a+3,即可求解;(3)首先画出图形,以C,D,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得到,或,根据n的取值范围求出m的值即可.【解答】解:(1)∵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A(﹣1,0),B(2,0),∴,∴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x+2.(2)如图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x+2与y轴相交于点C,∴C(0,2).设E(a,b),且a>0,b>0.∵A(﹣1,0),B(2,0),∴OA=1,OB=2,OC=2.则S四边形ABEC==1+a+b,∵点E(a,b)是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b=﹣a2+a+2,∴S四边形ABEC=﹣a2+2a+3=﹣(a﹣1)2+4,当a=1时,b=2,∴当四边形ABEC的面积最大时,点E的坐标为(1,2),且四边形ABEC的最大面积为4.(3)如图2.设M(m,n),且m>0.∵点M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n=﹣m2+m+2.∵⊙M与y轴相切,切点为D,∴∠MDC=90°.∵以C,D,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或.①当n>2时,或,解得m1=0(舍去),m2=,或m3=0(舍去),m4=﹣1(舍去).②同理可得,当n<2时,m1=0(舍去),m2=,或m3=0(舍去),m4=3.综上,满足条件的点M的坐标为(,),(,),(3,﹣4).9.【分析】(1)把点A、B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解答;(2)先求出点C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然后判断出平行于AC的直线与二次函数图象只有一个交点时△ACP的面积最大,再联立直线与二次函数解析式,消掉y,利用根的判别式Δ=0时方程只有一个根求解即可;(3)设点E的横坐标为c,表示出BE、QE,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分OA 和BE,OA和QE是对应边两种情况列出比例式求解即可.【解答】解:(1)∵二次函数y=ax2+bx+2的图象与x轴交于A(﹣3,0),B(1,0)两点,∴,解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x+2;(2)令x=0,则y=2,∴点C(0,2),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m(k≠0),则,解得,∴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2,由三角形的面积可知,平行于AC的直线与二次函数图象只有一个交点时△ACP的面积最大,此时设过点P的直线为y=x+n,联立,消掉y得,﹣x2﹣x+2=x+n,整理得,2x2+6x﹣6+3n=0,△=62﹣4×2×(﹣6+3n)=0,解得n=,此时x1=x2=﹣=﹣,y=×(﹣)+=,∴点P(﹣,)时,△ACP的面积最大;(3)存在点Q(﹣2,2)或(﹣,)使以点B、Q、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 相似.理由如下:设点E的横坐标为c,则点Q的坐标为(c,﹣c2﹣c+2),BE=1﹣c,①OA和BE是对应边时,∵△BEQ∽△AOC,∴=,即=,整理得,c2+c﹣2=0,解得c1=﹣2,c2=1(舍去),此时,﹣×(﹣2)2﹣×(﹣2)+2=2,点Q(﹣2,2);②OA和QE是对应边时,∵△QEB∽△AOC,∴=,即=,整理得,4c2﹣c﹣3=0,解得c1=﹣,c2=1(舍去),此时,﹣×(﹣)2﹣×(﹣)+2=,点Q(﹣,),综上所述,存在点Q(﹣2,2)或(﹣,)使以点B、Q、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10.【分析】(1)利用A(﹣1,0)、点B(0,﹣5)代入解析式求出即可;(2)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P点位置,进而得出直线BC的解析式,进而求出P点坐标;(3)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对应边不同分别得出E点坐标即可.【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解得,故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4x﹣5;(2)令y=0,得二次函数y=x2﹣4x﹣5的图象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C(5,0).由于P是对称轴x=2上一点,连接AB,由于AB==,要使△ABP的周长最小,只要P A+PB最小.由于点A与点C关于对称轴x=2对称,连接BC交对称轴于点P,则P A+PB=BP+PC=BC,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P A+PB的最小值为BC=5,故△ABP的周长最小值为:+5.因为BC与对称轴x=2的交点P就是所求的点.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根据题意,可得:,解得,所以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5.因此直线BC与对称轴x=2的交点坐标是方程组的解,解得,所求的点P的坐标为(2,﹣3).(3)存在.∵A(﹣1,0),C(5,0),∴AC=6,∵P(2,﹣3),C(5,0),∴PC=3,∵B(0,﹣5),C(5,0),∴BC=5,当△PEC∽△ABC,∴=,∴=,解得:EC=5,∴E(0,0);当△EPC∽△ABC,∴=,∴=,解得:EC=3.6,∴OE=5﹣3.6=1.4,故E点坐标为:(1.4,0),综上所述:以C、P、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三角形ABC相似,点E的坐标为:(0,0),(1.4,0).11.【分析】(1)首先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1)2﹣2,由A点坐标为(3,0),则可将A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首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AB的解析式,然后由P在直线上,将x代入直线方程,即可求得P的纵坐标,又由E在抛物线上,则可求得E的纵坐标,它们的差即为PE 的长;(3)分别从当∠EDP=90°时,△AOB∽△EDP与当∠DEP=90°时,△AOB∽△DEP 两种情况去分析,注意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等性质,即可求得答案,注意不要漏解.【解答】解:(1)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1)2﹣2,∵A(3,0)在抛物线上,∴0=a(3﹣1)2﹣2∴a=,∴y=(x﹣1)2﹣2,(2)抛物线与y轴交点B的坐标为(0,),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m,∴,∴,∴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P点坐标为(x,x﹣).(0<x<3)由题意可知PE∥y轴,∴E点坐标为(x,x2﹣x﹣),∵0<x<3,∴PE=(x﹣)﹣(x2﹣x﹣)=﹣x2+x,(3)由题意可知D点横坐标为x=1,又D点在直线AB上,∴D点坐标(1,﹣1).①当∠EDP=90°时,△AOB∽△EDP,∴.过点D作DQ⊥PE于Q,∴x Q=x P=x,y Q=﹣1,∴△DQP∽△AOB∽△EDP,∴,又OA=3,OB=,AB=,又DQ=x﹣1,∴DP=(x﹣1),∴,解得:x=﹣1±(负值舍去).∴P(﹣1,)(如图中的P1点);②当∠DEP=90°时,△AOB∽△DEP,∴.由(2)PE=﹣x2+x,DE=x﹣1,∴,解得:x=1±,(负值舍去).∴P(1+,﹣1)(如图中的P2点);综上所述,P点坐标为(﹣1,)或(1+,﹣1).12.【分析】(1)运用待定系数法把点A、B、C的坐标代入求解即可;(2)连接BC与对称轴的交点即为点H,此时AH+CH=BH+CH=BC最小,故△AHC 周长最小,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即可求得答案;(3)当以B、E、G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时,分两种情况:①△BEG∽△AOC,②△GEB∽△AOC,分别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建立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1)∵抛物线y=ax2+bx+c经过A(﹣1,0)、B(3,0)、C(0,3)三点,∴,解得:,∴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y=﹣x2+2x+3,∴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点A(﹣1,0)和点B(3,0)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连接BC与对称轴的交点即为点H,此时AH+CH=BH+CH=BC最小,如图,∴AC+AH+CH=AC+BH最小,即△AHC周长最小,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d,则,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当x=1时,y=﹣1+3=2,∴点H的坐标为(1,2);(3)存在.理由如下:由题意得:OA=1,OC=3,∵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1,∴E(1,0),设G(1,m),则EG=|m|,∵B(3,0),∴BE=3﹣1=2,当以B、E、G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时,①△BEG∽△AOC,∴=,即=,∴|m|=6,解得:m=±6,∴点G的坐标为(1,6)或(1,﹣6);②△GEB∽△AOC,∴=,即=,∴|m|=,解得:m=±,∴点G的坐标为(1,)或(1,﹣);综上所述,以B、E、G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时,点G的坐标为(1,6)或(1,﹣6)或(1,)或(1,﹣).13.【分析】(1)由OA和OB的长得到点A和点B的坐标,然后用待定系数法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2)先求得点C的坐标得到OC的长,然后求得直线m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的坐标,最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求得k的值;(3)先求得直线AC的解析式,过点D作DE⊥x轴,交AC于点E,设点D的坐标得到点E的坐标,从而表示出△ACD的面积,再求得△ABC的面积,从而列出方程求得点D 的坐标,最后求得△COD的面积.【解答】(1)解:∵OA=4,OB=2,∴A(﹣4,0),B(2,0),将点A和点B的坐标代入y=ax2+bx+8,得,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8.(2)对y=﹣x2﹣2x+8,令x=0,得y=8,∴点C的坐标为(0,8),∴OC=8,对直线y=kx+8,当x=0时,y=8,当y=0时,x=﹣,∴直线y=kx+8与y轴的交点为点C(0,8),与x轴的交点为(﹣,0),记为点M,∴OM=|﹣|,如图1,当△MOC∽△BOC时,∴=1,∴MO=BO=2,∴M1(﹣2,0),代入y=kx+8中,得﹣2k+8=0,解得:k=4;当△MOC∽△COB时,,∴==4,∴MO=32,∴M2(﹣32,0),M3(32,0),分别代入y=kx+8中,得﹣32k+8=0或32k+8=0,解得:k=或k=﹣;综上所述,k=4或k=或k=﹣.(3)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直线AC的解析式为y=2x+8,如图2,当点D在AC之间的抛物线上时,过点D作DE⊥x轴,交AC于点E,设点D的坐标为(x,﹣x2﹣2x+8),则点E的坐标为(x,2x+8),∴DE=﹣x2﹣2x+8﹣(2x+8)=﹣x2﹣4x,∴S△ACD=S△AED+S△ECD==,∴S△ACD==﹣2x2﹣8x,∵OA=4,OB=2,OC=8,∴S△ABC==24,又∵S△ACD=S△ABC,∴﹣2x2﹣8x=×24,解得:x=﹣2+或x=﹣2﹣,∵S△COD=,∴S△COD==8﹣4或S△COD==8+4;如图3,当点D在点A左侧抛物线上时,过点D作DE⊥x轴,交AC于点E,设点D的坐标为(x,﹣x2﹣2x+8),则点E的坐标为(x,2x+8),∴DE=2x+8﹣(﹣x2﹣2x+8)=x2+4x,∴S△ACD=S△ECD﹣S△AED==,∴S△ACD==2x2+8x,∵OA=4,OB=2,OC=8,∴S△ABC==24,又∵S△ACD=S△ABC,∴2x2+8x=×24,解得:x=﹣2﹣或x=﹣2+(舍),∵S△COD=,∴S△COD==8+4;综上所述,△COD的面积为8﹣4或8+4或8+4.14.【分析】(1)把A(1,0)代入y=a(x﹣2)2+1即可求解;(2)作A点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A',连接A'D交BC于点E,连接AE,A'B,当A'、D、E三点共线时,△ADE的周长最小,求出A'(3,﹣2),再求A'D=,AD=,即可求解;(3)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CMP=90°时,过点M作MG⊥y轴交于点G,过点P作PH⊥y轴交于点H,可得△GCM∽△HPC,设M(t,t﹣3),当∠CPM=∠ACO时,=,则P(3t,﹣3﹣3t),可求P(5,﹣8);当∠CMP=∠ACO时,=3,可求P(5,﹣8);②当∠CMP=90°时,过点M作EF∥x轴,交y轴于点E,过点P作PF ⊥EF交于点F,证明△ECM∽△FMP,设M(t,t﹣3),则P(4t,﹣2t﹣3),可求P (,﹣);当∠CMP=∠OCA时,=3,则P(t,t﹣3),可求P(,﹣);③当∠CPM=90°时,过点P作KL⊥y轴交于点L,过点M作MK⊥LK交于K 点,证明△CLP∽△PKM,设P(m,﹣m2+4m﹣3),则M(3m2﹣11m,﹣m2+7m﹣3),可求P(,﹣);当∠MCP=∠OCA时,=3,M(m2﹣m,﹣m2+m﹣3),可求P(,﹣).【解答】解:(1)把A(1,0)代入y=a(x﹣2)2+1得:a+1=0,∴a=﹣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1=﹣x2+4x﹣3,在y=﹣x2+4x﹣3中,令x=0得y=﹣3,∴C(0,﹣3);(2)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y=x﹣3,作A点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A',连接A'D交BC于点E,连接AE,A'B,∴AE+DE+AD=A'E+DE+AD≥A'D+DE,当A'、D、E三点共线时,△ADE的周长最小,∵OB=OC,∴∠OBC=45°,∴∠ABA'=90°,∵AB=A'B,∴A'(3,﹣2),∵D(2,1),∴A'D=,AD=,∴△ADE周长的最小值为+;(3)存在以P,M,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理由如下:∵A(1,0),C(0,﹣3),∴OA=1,OC=3,∴tan∠OCA=,①当∠CMP=90°时,过点M作MG⊥y轴交于点G,过点P作PH⊥y轴交于点H,∴∠GCM+∠HCP=90°,∵∠GCM+∠GMC=90°,∴∠HCP=∠GMC,∴△GCM∽△HPC,∴==,设M(t,t﹣3),∴GM=t,GC=t,当∠CPM=∠ACO时,=,∴CH=3t,HP=3t,∴P(3t,﹣3﹣3t),∴﹣3﹣3t=﹣9t2+12t﹣3,解得t=0(舍)或t=,∴P(5,﹣8);当∠CMP=∠ACO时,=3,∴CH=t,HP=t,∴P(t,﹣3﹣t),∴﹣3﹣t=﹣t2+t﹣3,解得t=0(舍)或t=15,∴P(5,﹣8);②当∠CMP=90°时,过点M作EF∥x轴,交y轴于点E,过点P作PF⊥EF交于点F,∴∠EMC+∠FMP=90°,∵∠EMC+∠ECM=90°,∴∠FMP=∠ECM,∴△ECM∽△FMP,∴==,设M(t,t﹣3),∴EM=EC=t,当∠CPM=∠OCA时,=,∴MF=FP=3t,∴P(4t,﹣2t﹣3),∴﹣2t﹣3=﹣16t2+16t﹣3,解得t=0(舍)或t=,∴P(,﹣);当∠CMP=∠OCA时,=3,∴MF=FP=t,∴P(t,t﹣3),∴﹣t﹣3=﹣t2+t﹣3,解得t=0(舍)或t=,∴P(,﹣);③如图3,当∠CPM=90°时,过点P作KL⊥y轴交于点L,过点M作MK⊥LK交于K点,∴∠CPL+∠MPK=90°,∵∠CPL+∠PCL=90°,∴∠MPK=∠PCL,∴△CLP∽△PKM,∴==,设P(m,﹣m2+4m﹣3),∴LP=m,CL=m2﹣4m,当∠CMP=∠OCA时,=,∴MK=3m,PK=3m2﹣12m,∴M(3m2﹣11m,﹣m2+7m﹣3),∴﹣m2+7m﹣3=3m2﹣11m﹣3,解得m=0(舍)或m=,∴P(,﹣);当∠MCP=∠OCA时,=3,∴MK=m,PK=m2﹣m,∴M(m2﹣m,﹣m2+m﹣3),∴﹣m2+m﹣3=m2﹣m﹣3,解得m=0(舍)或m=,∴P(,﹣);综上所述:P点坐标为(5,﹣8)或(,﹣)或(,﹣)或(,﹣)或(,﹣).15.【分析】(1)过点C作CE⊥x轴于点E,先求得点C的坐标,然后由点B和点D的坐标设函数的交点式,再将点C的坐标代入求得函数的解析式即可;(2)过点P作PH⊥x轴,交BC于点H,先求得直线BC的解析式,再设点P的坐标,得到点H的坐标,然后求得△PBC的面积,结合点B、C、D求得△BCD的面积,从而求得四边形PBDC的面积,最后由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四边形PBDC的面积最大值,及点P的坐标;(3)①分别求得tan∠ABO和tan∠CDE的大小,从而得到∠ABO=∠CDE,然后得证CD∥AB;②由∠ABO=∠CDE,∠ABC=90°得到BC⊥CD,即∠BCD=90°,由旋转得BC=AB,然后分情况讨论,(i)△BCM∽△AOB;(ii)△BCM∽△BOA,先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CM的长,再求得直线CD的解析式,设点M的坐标,借助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点M的坐标即可.【解答】(1)解:如图1,过点C作CE⊥x轴于点E,则∠BEC=∠AOB=90°,由旋转得,∠ABC=90°,AB=CB,∴∠ABO+∠CBE=90°,∵∠ABO+∠OAB=90°,∴∠CBE=∠OAB,∴△AOB≌△BEC(AAS),∴BE=AO,CE=OB,∵点A(0,2),B(1,0),∴BE=2,CE=1,∴点C的坐标为(3,1),由点B(1,0),点D(3.5,0)可设函数的解析式为y=a(x﹣1)(x﹣3.5),将点C(3,1)代入,得a(3﹣1)×(3﹣3.5)=1,解得:a=﹣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x﹣3.5)=﹣x2+x﹣.(2)解:过点P作PH⊥x轴,交BC于点H,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设点P的坐标为(x,﹣x2+x﹣),则点H的坐标为(x,x﹣),∴PH=﹣x2+x﹣﹣x+=﹣x2+4x﹣3=﹣(x﹣2)2+1,∵S△PBC=S△PBH+S△PCH=,∴S△PBC=×2×[﹣(x﹣2)2+1]=﹣(x﹣2)2+1,∵B(1,0),C(3,1),D(3.5,0),∴BD=2.5,CE=1,∴S△BCD==,∴S四边形PBDC=S△PBC+S△BCD=﹣(x﹣2)2+1+=﹣(x﹣2)2+,∴当x=2时,四边形PBDC的面积最大值为,此时,点P的坐标为(2,).(3)①证明:由(1)得,AO=BE=2,BO=CE=1,BD=2.5,∴tan∠ABO=,ED=BD﹣BE,2.5﹣2=0.5,∴tan∠CDE==2,∴∠ABO=∠CDE,∴CD∥AB.②解:∵∠ABC=90°,∴∠ABO+∠CBD=90°,由①得,∠ABO=∠CDB,∴∠CBD+∠CDB=90°,∴∠BCD=90°,由旋转得,BC=AB==,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mx+n,则,解得:,∴直线CD的解析式为y=﹣2x+7,设点M(x,﹣2x+7),则CM=,如图2,(i)当△BCM∽△AOB时,,∴,∴CM=,∴=,解得:x1=,x2=,∴点M1(,2),M2(,0);(ii)当△BCM∽△BOA时,,∴,∴CM=2,∴=2,解得:x3=1,x4=5,∴点M3(1,5),M4(5,﹣3);综上所述,当点M的坐标为(,2)或(,0)或(1,5)或(5,﹣3)时,△MBC 与△AOB相似.16.【分析】(1)根据线段关系求出A点、B点、C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即可;(2)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设出D点坐标,得出DE的表达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大值即可;(3)根据(2)设出P点的坐标,分请款根据线段比例关系求出P点的坐标即可.【解答】解:(1)∵4CO=2BO=OA=4,∴OA=4,OB=2,OC=1,即A(4,0),B(0,2),C(﹣1,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x+c,∵抛物线与坐标轴交于A,B,C三点,∴,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2;(2)由(1)知A(4,0),B(0,2),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d,∴,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2,设D(t,﹣t+2),则E(t,﹣t2+t+2),∴DE=﹣t2+t+2﹣(﹣t+2)=﹣t2+2t=﹣(t﹣2)2+2,∴当t=2时DE有最大值,最大值为2,即D点坐标为(2,1)时,DE有最大值为2;(3)存在,由(2)知F点和P点的横坐标为2,OA=4,OB=2,OC=1,∴F(2,0),AB==2,BC==,AC=4+1=5,。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专题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专题

图像特征
二次函数的图像呈现开口向上或开口向下的 抛物线形状,具有顶点、对称轴等特征。
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通过底和高计算三角形面积
三角形面积 = 0.5 * 底 * 高
通过两边和夹角计算三角形面积
三角形面积 = 0.5 * 边1 * 边2 * sin(夹角)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
1 如何利用二次函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
1. 将二次函数进行因式分解或平方完 成,找到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顶点坐
标。
1. 根据题目给出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和 已知条件,构建相应的方程。
2.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具体条件(如底 和高),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 解方程,得到相关的二次函数的特
征参数。
3. 根据特征参数,画出相应的二次函 数图像。
总结
通过将二次函数转化为抛物线图像,确定顶点坐标,然后使用底和高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 通过实例理解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
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我们将展示如何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与三角形面积相关的有二次函数的三角形面
积问题的步骤
解析给定三角形面积求解相关 二次函数问题的步骤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专 题
在本专题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了解二次函数 的定义和图像特征,以及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通过实例和例题解析,我 们将展示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
定义
二次函数是形如 f(x) = ax^2 + bx + c 的函数, 其中 a、b、c 是常数,且 a ≠ 0。
重点内容回顾
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图像特征,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以及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的关 系。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综合-中考数学函数考点全突破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综合-中考数学函数考点全突破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综合-中考数学函数考点全突破一、考点分析: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综合解答题一般涉及到这样几个方面:1.三角形面积最值问题2.特殊三角形的存在问题包括等腰等边和直角三角形。

这类题目一般出现在压轴题最后两道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比较高。

一解决此类题目的基本步骤与思路1.抓住目标三角形,根据动点设点坐标2.根据所设未知数去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一般常用割补法去求解三角形的面积从而得出面积的关系式3.根据二次函数性质求出最大值.4.特殊三角形问题首先要画出三角形的大概形状,分类讨论的去研究。

例如等腰三角形要弄清楚以哪两条边为要,直角三角形需要搞清楚哪个角作为直角都需要我们去分类讨论。

注意事项:1.简单的直角三角形可以直接利用底乘高进行面积的表示2.复杂的利用“补”的方法构造矩形或者大三角形,整体减去部分的思想3.利用“割”的方法时,一般选用横割或者竖割,也就是做坐标轴的垂线。

4.利用点坐标表示线段长度时注意要用大的减去小的。

5.围绕不同的直角进行分类讨论,注意检验答案是否符合要求。

6.在勾股定理计算复杂的情况下,灵活的构造K字形相似去处理。

二、二次函数问题中三角形面积最值问题(一)例题演示1.如图,已知抛物线(a为常数,且a>0)与x轴从左至右依次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经过点B的直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D,且点D的横坐标为﹣5.(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P为直线BD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PD、PB,求△PBD面积的最大值.DBOAyxC解答:(1)抛物线令y=0,解得x=-2或x=4,∴A(-2,0),B(4,0).∵直线经过点B(4,0),∴,解得,∴直线BD解析式为:当x=-5时,y=3,∴D(-5,3)∵点D(-5,)在抛物线上,∴,∴.∴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2)设P(m,)∴∴△BPD面积的最大值为.【试题精炼】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经过点A的直线l:与y轴交于点C,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且.(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用含a的式子表示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其中k、b用含a的式子表示).(2)点E为直线l下方抛物线上一点,当△ADE的面积的最大值为时,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HF解答:1)A(-1,0)∵CD=4AC,∴点D的横坐标为4∴,∴.∴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为y=ax+a(2)过点E作EH∥y轴,交直线l于点H设E(x,ax2-2ax-3a),则H(x,ax+a).∴∴.∴△ADE的面积的最大值为,∴,解得.∴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中考链接】3.如图,直线l:y=﹣3x+3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抛物线y=ax2﹣2ax+a+4(a<0)经过点B.(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已知点M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并且点M在第一象限内,连接AM、BM,设点M的横坐标为m,△ABM的面积为S,求S与m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解答:(1)令x=0代入y=﹣3x+3,∴y=3,∴B(0,3),把B (0,3)代入y=ax2﹣2ax+a+4,∴3=a+4,∴a=﹣1,∴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x2+2x+3;(2)令y=0代入y=﹣x2+2x+3,∴0=﹣x2+2x+3,∴x=﹣1或3,∴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为﹣1和3,∴S=DM•BE+DM•OE=DM(BE+OE)=DM•OB=××3==(m﹣)2+∵0<m<3,∴当m=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二、二次函数问题中直角三角形问题(一)例题演示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1,且抛物线经过A(1,0),C(0,3)两点,与x轴交于点B.(1)若直线y=mx+n经过B、C两点,求直线BC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点P为抛物线的对称轴x=1上的一个动点,求使△BPC为直角三角形的点P的坐标.解答:(1)依题意得:,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把B(,0)、C(0,3)分别代入直线y=mx+n,得,解得,∴直线y=mx+n的解析式为y=x+3;(2)设P(,t),又∵B(-3,0),C(0,3),∴BC2=18,PB2=(+3)2+t2=4+t2,PC2=()2+(t-3)2=t26t+10,①若点B为直角顶点,则BC2+PB2=PC2即:18+4+t2=t2-6t+10解得:t=;②若点C为直角顶点,则BC2+PC2=PB2即:18+t2-6t+10=4+t2解得:t=4,③若点P为直角顶点,则PB2+PC2=BC2即:4+t2+t2-6t+10=18解得:,.综上所述P的坐标为(,)或(,4)或(,)或(,).【试题精炼】如图,二次函数(其中a,m是常数,且a>0,m>0)的图象与x轴分别交于点A,B(点A位于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0,-3),点D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CD∥AB,连接AD.过点A作射线AE交二次函数的图象于点E,AB平分∠DAE.(1)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a;(2))求证:为定值;(3)设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F.探索:在x轴的负半轴上是否存在点G,连接CF,以线段GF、AD、AE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只要找出一个满足要求的点G即可,并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该点的横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2)证明见解析;(3)以线段GF、AD、AE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此时点G的横坐标为-3m.【解析】试题分析:(1)将C点代入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2)令y=0求A、B的坐标,再根据,CD∥AB,求点D的坐标,由△ADM∽△AEN,对应边成比例,将求的比转化成求比,结果不含m即为定值.(3)连接FC并延长,与x轴负半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点G..过点F作FH⊥x轴于点H,在Rt△CGO和Rt△FGH中根据同角的同一个三角函数相等,可求OG(用m表示),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GF和AD(用m表示),并求其比值,由(2)是定值,所以可得AD∶GF∶AE=3∶4∶5,由此可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以线段GF、AD、AE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直接得点G的横坐标.试题解析:解:(1)将C (0,-3)代入函数表达式得,∴.(2)证明:如答图1,过点D、E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N.由解得x1=-m,x2=3m.∴A(-m,0),B(3m,0).∵CD∥AB,∴点D的坐标为(2m,-3).∵AB平分∠DAE.∴∠DAM=∠EAN.∵∠DMA=∠ENA=900,∴△ADM∽△AEN,∴.设点E的坐标为(x,),∴,∴x=4m.∴为定值.(3)存在,如答图2,连接FC并延长,与x轴负半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点G.由题意得:二次函数图像顶点F的坐标为(m,-4),过点F作FH⊥x轴于点H,在Rt△CGO和Rt△FGH 中,∵tan∠CGO=,tan∠FGH=,∴=.∴OG=“3m,“由勾股定理得,GF=,AD=∴.由(2)得,∴AD∶GF∶AE=3∶4∶5.∴以线段GF、AD、AE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此时点G的横坐标为-3m.考点:1.二次函数综合题;2.定值和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3.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4.二次函数的性质;5.勾股定理和逆定理;6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7.锐角三角函数定义.【中考链接】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斜靠在两坐标轴上放在第二象限,点C的坐标为(-1,0).B点在抛物线y=x2+x-2的图像上,过点B作BD⊥x轴,垂足为D,且B点的横坐标为-3.(1)求BC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2)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CP是以A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1)∵C点坐标为(-1,0),∴BD=CO=1.∵B点的横坐标为-3,∴B点坐标为(-3,1)设BC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则有,解得∴BC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2)①若以为AC直角边,点C为直角顶点,如图所示,作CP1⊥AC,因为BC⊥AC,所以点P1为直线BC与对称轴直线的交点,即点P1的横坐标为-。

二次函数与直角三角形问题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重难点专题 含答案(原卷+解析版)

二次函数与直角三角形问题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重难点专题 含答案(原卷+解析版)
-2-
2.如图①,已知抛物线 y=ax2+bx+c 的图像经过点 A(0,3)、B(1,0),其对称轴为直线 l:x=2,过点 A 作 AC∥x 轴交抛物线于点 C,∠AOB 的平分线交线段 AC 于点 E,点 P 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设其横坐 标为 m.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动点 P 在直线 OE 下方的抛物线上,连结 PE、PO,当 m 为何值时,四边形 AOPE 面积最大,并求 出其最大值; (3)如图②,F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l 上的一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P 使△POF 成为以点 P 为直角顶点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①连接 OP ,当 OP 1 MN 时,请判断 NOB 的形状,并求出此时点 B 的坐标. 2
②求证: BNM ONM .
-17-
17.如图,已知直线 AB 经过点(0,4),与抛物线 y= 1 x2 交于 A,B 两点,其中点 A 的横坐标是 2 . 4
(1)求这条直线的函数关系式及点 B 的坐标. (2)在 x 轴上是否存在点 C,使得△ABC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 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过线段 AB 上一点 P,作 PM∥x 轴,交抛物线于点 M,点 M 在第一象限,点 N(0,1),当点 M 的横 坐标为何值时,MN+3MP 的长度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由.
-7-
7.如图,在平面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C1:y=ax2+bx﹣1 经过点 A(﹣2,1)和点 B(﹣1,﹣1),抛物线 C2:y=2x2+x+1,动直线 x=t 与抛物线 C1 交于点 N,与抛物线 C2 交于点 M. (1)求抛物线 C1 的表达式; (2)直接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 MN 的长; (3)当△AMN 是以 MN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 t 的值; (4)在(3)的条件下,设抛物线 C1 与 y 轴交于点 P,点 M 在 y 轴右侧的抛物线 C2 上,连接 AM 交 y 轴 于点 k,连接 KN,在平面内有一点 Q,连接 KQ 和 QN,当 KQ=1 且∠KNQ=∠BNP 时,请直接写出点 Q 的坐标.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问题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问题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问题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问题的关系是通过求解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

具体而言,如果给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我们可以求解方程f(x) = 0的解,这些解就是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通过这些横坐标,我们可以确定三角形的底边的长度。

同时,我们可以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来确定三角形的高,进而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f(x) = ax^2 + bx + c,其中a、b和c是实数且a不等于零。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它的开口方向由a的正负号决定,当a 大于零时开口向上,当a小于零时开口向下。

二次函数的顶点是抛物线的最值点,当a大于零时顶点是最小值点,当a小于零时顶点是最大值点。

现在,让我们将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问题联系起来。

假设我们有一个给定的二次函数f(x) = ax^2 + bx + c,我们希望求解该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并计算出通过这些交点确定的三角形的面积。

首先,我们需要求解方程f(x) = 0,也就是求解ax^2 + bx + c = 0。

这可以通过使用求根公式来进行计算。

根据求根公式,对于一个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它的解为x = (-b ± √(b^2 - 4ac)) / (2a)。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求解出具体的x值。

假设我们求解得到了两个根,x1和x2。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这两个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三角形的底边的长度。

根据数学知识,我们知道两个点(x1, 0)和(x2, 0)之间的距离等于|x2 - x1|。

因此,通过计算|x2 - x1|,我们可以得到底边的长度。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三角形的高。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找到二次函数的顶点。

二次函数的顶点的横坐标可以通过使用公式x = -b / (2a)来计算。

通过计算出的顶点横坐标,我们可以计算出顶点在x轴上的纵坐标。

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小专题8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小综合

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小专题8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小综合

解:在 y=-x2-2x+3 中,令 y=0,得 -x2-2x+3=0, 解得 x=1 或 x=-3, ∴A(-3,0),B(1,0). 在 y=-x2-2x+3 中,当 x=0 时,y=3, ∴C(0,3).
①当 AC 为平行四边形的边时,PQ∥AC,且 PQ=AC,
如图 1,过点 P 作对称轴的垂线,垂足为 G,设 AC 交对称轴于
入,得 - n=3k3+,n=0,解得kn==13,. ∴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x+3. 设 P(t,-t2-2t+3)(-3<t<0),则 K(t,t+3), ∴PK=-t2-2t+3-(t+3)=-t2-3t. ∴S△PBC=S△PBK+S△PCK=12PK·(t+3)+12PK·(0-t)=32PK=32(-t2
-3t).
∵S△ABC=12AB·OC=12×4×3=6, ∴S 四边形 PBAC=S△PBC+S△ABC=32(-t2-3t)+6=-32(t+32)2+785. ∵-32<0, ∴当 t=-32时,四边形 PBAC 的面积最
大,此时点 P 的坐标为(-32,145).
类型 2 线段和、周长最值问题 3.(2021·通辽节选)如图,抛物线 y=-x2+2x+3 与 x 轴交于 A, B 两点,与 y 轴交于点 C,动点 P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当以 P,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周长最小时,求点 P 的坐标及△PBC 的周长. 解:在 y=-x2+2x+3 中,令 y=0,得-x2+2x+3=0, 解得 x=-1 或 x=3, ∴A(3,0),B(-1,0). 在 y=-x2+2x+3 中,令 x=0,得 y=3, ∴C(0,3).
②当 AC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
如图 2,设 AC 的中点为 M, ∵A(-3,0),C(0,3),

中考二次函数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知识解读

中考二次函数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知识解读

二次函数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知识解读【专题说明】二次函数之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主要指的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已知一条边(或两个顶点)的直角三角形存在,求第三个顶点的坐标的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几何问题代数化的数形结合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的灵活运用。

【解题思路】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1.找点:在已知两定点,确定第三点构成直角三角形时,要么以两定点为直角顶点,要么以动点为直角顶点.以定点为直角顶点时,构造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以动点为直角顶点时,以已知线段为直径构造圆找点2.方法:(1)以两定点为直角顶点时,两直线互相垂直,则k1*k2=-1(2)以已知线段为斜边时,利用K型图,构造双垂直模型,最后利用相似求解,或者三条边分别表示之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下面主要介绍2种常用方法:【方法1 几何法】“两线一圆”(1)若∠A 为直角,过点A 作AB 的垂线,与x 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点C;(2)若∠B 为直角,过点B 作AB 的垂线,与x 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点C;(3)若∠C 为直角,以AB 为直径作圆,与x 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点C.(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如何求得点坐标?以C2为例:构造三垂直.),坐标为(故代入得:坐标得、由,易证0213232222C C C BN AM B A N MB BN AM BN AMB ===∆≈∆()),坐标为(,,坐标为故或故又即代入得:设,,坐标得、由求法相同,如下:易证、040231a ,4a ,3ab ,3ab 1N a,31,4333333343C C C C C C C C C C b b M BN AM B A NBM N AMNB AM ==+=======∆≈∆【方法2 代数法】点-线-方程23m 20352235110,m 135-m 1-m 35-m 11-m 22222122111=+=+=+=+==,解得:)代入得方程(,,,)表示线段:();,()、,(),又坐标为()表示点:设(:不妨来求下)()()()(BC C C C A AB B A【典例分析】【方法1 勾股定理】【典例1】(2021秋•建华区期末)抛物线y=x2+bx+c经过A、B(1,0)、C(0,﹣3)三点.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连接AD、AC、BC、D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ADE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你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抛物线y=x2+bx+c经过B(1,0)、C(0,﹣3),∴,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4)在y轴上存在点E,使△ADE为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x+1)2﹣4,∴D(﹣1,﹣4),设E点坐标为(0,m),∴AE2=m2+9,DE2=m2+8m+17,AD2=20,当∠EAD=90°时,有AE2+AD2=DE2,∴m2+9+20=m2+8m+17,解得m=,∴此时点E的坐标为(0,);当∠ADE=90°时,DE2+AD2=AE2,m2+8m+17+20=m2+9,解得m=﹣,∴此时点E的坐标为(0,﹣);当∠AED=90°时,AE2+DE2=AD2,m2+9+m2+8m+17=20,解得m=﹣1或m=﹣3,∴此时点E的坐标为(0,﹣1)或(0,﹣3).【变式1-1】(2022•灞桥区校级模拟)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1,0),B(3,0),与y轴交于点C(0,3).(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及顶点坐标;(2)连接BC,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BCE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x﹣3),将点C(0,3)代入y=a(x﹣1)(x﹣3),∴3a=3,∴a=1,∴y=(x﹣1)(x﹣3)=x2﹣4x+3,∵y=x2﹣4x+3=(x﹣2)2﹣1,∴顶点为(2,﹣1);(2)存在一点E,使△BCE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y=x2﹣4x+3=(x﹣2)2﹣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设E(2,t),∵△BCE是直角三角形,∴BE⊥CE,∵B(3,0),C(0,3),∴BC=3,BE=,CE=,①当BC为斜边时,∴18=()2+()2,解得t=,∴E点坐标为(2,)或(2,);②当BE为斜边时,∴18+()2=()2,解得t=5,∴E点坐标为(2,5);③当CE为斜边时,∴18+()2=()2,解得t=﹣1,∴E点坐标为(2,﹣1);综上所述:E点坐标为(2,)或(2,)或(2,5)或(2,﹣1)【变式1-2】(2022•广安)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x+m(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C两点,与y轴交于点B,其中点B坐标为(0,﹣4),点C坐标为(2,0).(1)求此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点P为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动点,使得△P AB为直角三角形,请求出点P的坐标.【解答】解:(1)∵抛物线y=ax2+x+m(a≠0)的图象经过点B(0,﹣4),点C(2,0),∴,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4;(2)如图2中,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N,过点B作BM⊥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M.则N(﹣1.0).M(﹣1,﹣4);∵OA=OB=4,∠AOB=90°,∴∠OAB=∠OBA=45°,当∠P1AB=90°时,△ANP1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N=NP1=3,∴P1(﹣1,3),当∠ABP2=90°时,△BMP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P2(﹣1,﹣5),当∠APB=90°时,设P(﹣1,n),设AB的中点为J,连接PJ,则J(﹣2,﹣2),∴PJ=AB=2,∴12+(n+2)2=(2)2,解得n=﹣2或﹣﹣2,∴P3(﹣1,﹣2),P4(﹣1,﹣﹣2),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1,3)或(﹣1,﹣5)或(﹣1,﹣2)或(﹣1,﹣﹣2).【方法2 构造“K”字型利用相似作答】【典例2】(2022•碑林区校级四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C1:y=ax2+bx+c 交x轴于点A(﹣5,0),B(﹣1,0),交y轴于点C(0,5).(1)求抛物线C1的表达式和顶点D的坐标.(2)将抛物线C1关于y轴对称的抛物线记作C2,点E为抛物线C2上一点若△DOE是以DO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求点E的坐标.【解答】解:(1)将点A(﹣5,0),B(﹣1,0),C(0,5)代入y=ax2+bx+c,∴,解得,∴y=x2+6x+5,∵y=x2+6x+5=(x+3)2﹣4,∴顶点D(﹣3,﹣4);(2)设抛物线C2上任意一点(x,y),则(x,y)关于y轴对称的点为(﹣x,y),∵点(﹣x,y)在抛物线C1上,∴抛物线记作C2的解析式为y=x2﹣6x+5,设E(t,t2﹣6t+5),过点D作DG⊥x轴交于点G,过点E作EH⊥x轴交于点H,∵∠DOE=90°,∴∠GOD+∠HOE=90°,∵∠GOD+∠GDO=90°,∴∠HOE=∠GDO,∴△GDO∽△HOE,∴=,∵DG=4,GO=3,HE=﹣t2+6t﹣5,OH=t,∴=,∴t=4或t=,∴E(4,﹣3)或E(,﹣).【变式2-1】(2022•济南)抛物线y=ax2+x﹣6与x轴交于A(t,0),B(8,0)两点,与y轴交于点C,直线y=kx﹣6经过点B.点P在抛物线上,设点P的横坐标为m.(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和t,k的值;(2)如图1,连接AC,AP,PC,若△APC是以CP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解答】解:(1)将B(8,0)代入y=ax2+x﹣6,∴64a+22﹣6=0,∴a=﹣,∴y=﹣x2+x﹣6,当y=0时,﹣t2+t﹣6=0,解得t=3或t=8(舍),∴t=3,∵B(8,0)在直线y=kx﹣6上,∴8k﹣6=0,解得k=,∴y=x﹣6;(2)作PM⊥x轴交于M,∵P点横坐标为m,∴P(m,﹣m2+m﹣6),∴PM=m2﹣m+6,AM=m﹣3,在Rt△COA和Rt△AMP中,∵∠OAC+∠P AM=90°,∠APM+∠P AM=90°,∴∠OAC=∠APM,∴△COA∽△AMP,∴=,即OA•MA=CO•PM,3(m﹣3)=6(m2﹣m+6),解得m=3(舍)或m=10,∴P(10,﹣);【变式2-2】(2022•滨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2x﹣3与x轴相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相交于点C,连接AC、BC.(1)求线段AC的长;(2)若点M为该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当△BCM为直角三角形时,求点M的坐标.【解答】解:(1)针对于抛物线y=x2﹣2x﹣3,令x=0,则y=﹣3,∴C(0,﹣3);令y=0,则x2﹣2x﹣3=0,∴x=3或x=﹣1,∵点A在点B的左侧,∴A(﹣1,0),B(3,0),∴AC==;(2)由(1)知,B(3,0),C(0,﹣3),∴OB=OC=3,设M(m,m2﹣2m﹣3),∵△BCM为直角三角形,∴①当∠BCM=90°时,如图1,过点M作MH⊥y轴于H,则HM=m,∵OB=OC,∴∠OCB=∠OBC=45°,∴∠HCM=90°﹣∠OCB=45°,∴∠HMC=45°=∠HCM,∴CH=MH,∵CH=﹣3﹣(m2﹣2m﹣3)=﹣m2+2m,∴﹣m2+2m=m,∴m=0(不符合题意,舍去)或m=1,∴M(1,﹣4);②当∠CBM=90°时,过点M作M'H'⊥x轴,同①的方法得,M'(﹣2,5);③当∠BMC=90°时,如图2,Ⅰ、当点M在第四象限时,过点M作MD⊥y轴于D,过点B作BE⊥DM,交DM的延长线于E,∴∠CDM=∠E=90°,∴∠DCM+∠DMC=90°,∵∠DMC+∠EMB=90°,∴∠DCM=∠EMB,∴△CDM∽△MEB,∴,∵M(m,m2﹣2m﹣3),B(3,0),C(0,﹣3),∴DM=m,CD=﹣3﹣(m2﹣2m﹣3)=﹣m2+2m,ME=3﹣m,BE=﹣(m2﹣2m﹣3)=﹣m2+2m+3,∴,∴m=0(舍去)或m=3(点B的横坐标,不符合题意,舍去)或m=(不符合题意,舍去)或m=,∴M(,﹣),Ⅱ、当点M在第三象限时,M(,﹣),即满足条件的M的坐标为(1,﹣4)或(﹣2,5)或(,﹣),或(,﹣).。

中考复习 数学压轴题二次函数与三角形存在性问题破解策略课件)

中考复习 数学压轴题二次函数与三角形存在性问题破解策略课件)
3 2
16 3- 137
= ;
153 16
,
当 TA=AC 时,得 t2+16= 16 ,无解; 当 TA=TC 时,得 t2- t+ =t2+16, 解得 t3=- ;
8 77 16 25
153
综上可知,在抛物线y2的对称轴l上存在点T使△TAC是等腰三角形, 此时T点的坐标为
T1(1,
3+ 137 4
所以,抛物线 y1 的解析式为
因为抛物线 y1 平移后得到抛物线 y2,且顶点为 B(1,0), 1 所以抛物线 y2 的解析式为 y2=-4(x-1)2, 即
1 2 1 1 y2=- x + x- ; 4 2 4
(2)抛物线y2的对称轴l为x=1,
设 T(1,t),已知 A(-3,0),C(0, ),
QR=2-2m, 又因为以P,Q,R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MG全等, 当PQ=GM且QR=AM时,m=0,
4 2 4
可求得 P(0, ),即点 P 与点 C 重合, 所以 R(2,- ). 设 PR 的解析式 y=kx+b, 则有 ������ = 4 ,
3 4 1 4
3
2������ + ������ = - 4 .
坐标,注意要根据题意舍去不合题意的点.
(1)求抛物线y2的解析式; (2)如图2,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T,使△TA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 ,请求出所有点T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P为抛物线y1上一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y2于点
Q,点Q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R.若以P,Q,R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MG
2
∴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2 2 8 y= x +2x- . 3 3

中考专题第八讲《二次函数与特殊三角形》导学案

中考专题第八讲《二次函数与特殊三角形》导学案

第八讲:二次函数-特殊三角形[构成等腰三角形]2(2013•宁夏)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C点,点A的坐标为(2,0),点C的坐标为(0,3)它的对称轴是直线x=(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M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当△MBC为等腰三角形时,求M点的坐标.3(2013安顺压轴题)如图,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在其对称轴的右侧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D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M是抛物线上一点,以B,C,D,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试求出点M的坐标.【直角三角形】4(2014•德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的坐标是(4,0),并且OA=OC=4OB,动点P在过A,B,C三点的抛物线上.(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点P,使得△ACP是以A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过动点P作PE垂直于y轴于点E,交直线AC于点D,过点D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F,连接EF,当线段EF的长度最短时,求出点P的坐标.5(2013鞍山压轴题)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0.5x+2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交于y轴上的一点B,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只有唯一的交点C,且OC=2.(1)求二次函数y=ax2+bx+c的解析式;(2)设一次函数y=0.5x+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另一交点为D,已知P 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且△PBD为直角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6(2014•毕节地区)如图,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为A(﹣1,﹣1),与x轴交点M(1,0).C为x轴上一点,且∠CAO=90°,线段AC的延长线交抛物线于B点,另有点F(﹣1,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直线Ac的解析式及B点坐标;(3)过点B做x轴的垂线,交x轴于Q点,交过点D(0,﹣2)且垂直于y轴的直线于E点,若P是△BEF的边EF上的任意一点,是否存在BP⊥EF?若存在,求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2014年山东泰安,)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点(﹣1,4),且与直线y=﹣x+1相交于A、B两点(如图),A点在y轴上,过点B作BC⊥x轴,垂足为点C(﹣3,0).(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点N是二次函数图象上一点(点N在AB上方),过N作NP⊥x轴,垂足为点P,交AB于点M,求MN的最大值;(3)在(2)的条件下,点N在何位置时,BM与NC相互垂直平分?并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N点的坐标.【课堂练习】1(2013•湘西州压轴题)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4与x轴相交于A、B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若已知A点的坐标为A(﹣2,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它的对称轴方程;(2)求点C的坐标,连接AC、BC并求线段B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3)试判断△AOC与△COB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4)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ACQ为等腰三角形?若不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Q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014•广西贺州)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在原点O,经过点A(1,14);点F(0,1)在y轴上.直线y=﹣1与y轴交于点H.(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点P是(1)中图象上的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y=﹣1交于点M,求证:FM 平分∠OFP;(3)当△FPM是等边三角形时,求P点的坐标.3(2013泰安压轴题)如图,抛物线y=x2+bx+c与y轴交于点C(0,﹣4),与x轴交于点A,B,且B点的坐标为(2,0)(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是AB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PE∥AC,交BC于E,连接CP,求△PCE面积的最大值.(3)若点D为OA的中点,点M是线段AC上一点,且△OMD为等腰三角形,求M点的坐标.4(2014年四川资阳,第24题12分)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 (3,0),与y轴的交点为B(0,3),其顶点为C,对称轴为x=1.(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点M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当△ABM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M的坐标;(3)将△AOB沿x轴向右平移m个单位长度(0<m<3)得到另一个三角形,将所得的三角形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记为S,用m的代数式表示S.5(2013甘肃兰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为x轴上两点,C、D为y轴上的两点,经过点A、C、B的抛物线的一部分C1与经过点A、D、B的抛物线的一部分C2组合成一条封闭曲线,我们把这条封闭曲线成为“蛋线”.已知点C的坐标为(0,﹣),点M是抛物线C2:y=mx2﹣2mx﹣3m(m<0)的顶点.(1)求A 、B 两点的坐标;(2)“蛋线”在第四象限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PBC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PBC 面积的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BDM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m 的值.【课后作业】如图,点B 在线段AC 上,点D ,E 在AC 同侧,90A C ∠=∠=,BD BE ⊥,AD BC =.(1)求证:CE AD AC +=;(2)若3AD =,5CE =,点P 为线段AB 上的动点,连接DP ,作DP PQ ⊥,交直线BE 与点Q ;i )当点P 与A ,B 两点不重合时,求DPPQ的值;ii )当点P 从A 点运动到AC 的中点时,求线段DQ 的中点所经过的路径(线段)长.(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解答过程)B 卷(共50分)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1. 已知点(3,5)在直线y ax b =+(,a b 为常数,且0a ≠)上,则5ab -的值为_____.22. 若正整数n 使得在计算(1)(2)n n n ++++的过程中,各数位均不产生进位现象,则称n 为“本位数”.例如2和30是“本位数”,而5和91不是“本位数”.现从所有大于0且小于100的“本位数”中,随机抽取一个数,抽到偶数的概率为_______. 23. 若关于t 的不等式组0214t a t -≥⎧⎨+≤⎩,恰有三个整数解,则关于x 的一次函数14y x a =-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32a y x+=的图像的公共点的个数为_________. 2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kx =(k 为常数)与抛物线2123y x =-交于A ,B 两点,且A 点在y 轴左侧,P 点的坐标为(0,4)-,连接,PA PB .有以下说法:○12PO PA PB =⋅;○2当0k >时,()()PA AO PB BO +-的值随k 的增大而增大;○3当33k =-时,2BP BO BA =⋅;○4PAB ∆面积的最小值为46.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25. 如图,A B C ,,,为⊙O 上相邻的三个n 等分点,AB BC =,点E 在弧BC 上,EF 为⊙O 的直径,将⊙O 沿EF 折叠,使点A 与'A 重合,连接'EB ,EC ,'EA .设'EB b =,EC c =,'EA p =.先探究,,b c p 三者的数量关系:发现当3n =时, p b c =+.请继续探究,,b c p 三者的数量关系:当4n =时,p =_______;当12n =时,p =_______. (参考数据:62sin15cos 754-==, 62cos15sin 754+==) 二、解答题(本小题共三个小题,共3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6.(本小题满分8分)某物体从P 点运动到Q 点所用时间为7秒,其运动速度v (米每秒)关于时间t (秒)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经过探究发现:该物体前进3秒运动的路程在数值上等于矩形AODB 的面积.由物理学知识还可知:该物体前n (37n <≤)秒运动的路程在数值上等于矩形AODB 的面积与梯形BDNM 的面积之和.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当37n <≤时,用含t 的式子表示v ;(2)分别求该物体在03t ≤≤和37n <≤时,运动的路程s (米)关于时间t (秒)的函数关系式;并求该物体从P 点运动到Q 总路程的710时所用的时间.27.(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O 的半径25r =,四边形ABCD 内接圆⊙O ,AC BD ⊥于点H ,P 为CA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PDA ABD ∠=∠.(1)试判断PD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3tan 4ADB ∠=,4333PA AH -=,求BD 的长; (3)在(2)的条件下,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28.(本小题满分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212y x bx c =-++(,b c 为常数)的顶点为P ,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定点A 的坐标为(0,1)-,C 的坐标为(4,3),直角顶点B 在第四象限. (1)如图,若该抛物线过 A ,B 两点,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平移(1)中的抛物线,使顶点P 在直线AC 上滑动,且与AC 交于另一点Q . i )若点M 在直线AC 下方,且为平移前(1)中的抛物线上的点,当以M P Q 、、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 的坐标; ii )取BC 的中点N ,连接,NP BQ .试探究PQNP BQ+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该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函数综合提升卷
【类型一】二次函数之面积最值
求与函数图像相关的三角形的面积:
(1)结合方程组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坐标求出三角形面积;①公式法:三角形一边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时可以直接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②割补法:公式法无法使用是,把三角形补成矩形或梯形或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矩形或
梯形或直角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
③等积转化法;
④铅锤法;利用S=铅垂高水平宽2, 可以避免求一些比较复杂的点的坐标;
⑤特殊情况下可以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进行解答。

*遇到动点最值问题时,需要利用未知数将实际问题中的情形代数化,利用二次函数性质解答
1.如图,某厂有许多形状为直角梯形的铁皮边角料,为节约资源,现要按图中所示的方法从
这些边角料上截取矩形(阴影部分)铁皮备用,当截取的矩形面积最大时,矩形两边长x ,y 应分别为()
A. x =10,y =14
B.x =14,y=10
C.x =12,y=15
D.x =15,y=12
(第 1题)(第2题)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己知点 O(0,0), A(5,0), B(4,
4).(1)求过 O、B、A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存在点 M,使以 O、A、B、M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最大,求点 M 的坐标.
(3)作直线 x=m交抛物线于点 P,交线段 OB于点 Q,当△ PQB为等腰三角形时,求 m的值.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的坐标为( m, m),点 B 的坐标为( n,﹣n),抛物线经
过 A、 O、 B 三点,连接 OA、OB、 AB,线段 AB交 y 轴于点 C.已知实数 m、n(m<n)分2
别是方程 x ﹣ 2x﹣3=0 的两根.
(2)若点 P 为线段 O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B 重合),直线 PC与抛物线交于 D、E 两点
(点 D 在 y 轴右侧),连接 OD、BD.
①当△ OPC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 P 的坐标;②求△
BOD面积的最大值,并写出此时点 D 的坐标.
【类型二】二次函数与全等三角形
在实际考试中会出现全等三角形点的存在性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或对应角相等,
利用某一个特殊角度角展开分类讨论,将所有的情形都讨论到位.
4.★如图 , 在第一象限内作射线 OC,与 x 轴的夹角为30 , 在射线 OC上取一点 A, 过点 A作 AH
x轴于点 H.在抛物线y x2( x 0)上取点 P, 在 y 轴上取点 Q,使得以 P,O,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H全等 , 则符合条件的点A 的坐标是 _____.
5. 如图 , 抛物线y ax2bx c 的顶点为D,与y轴交于点C,直线CD的解析式为 y3x 2 3 .
(1)求 b、c 的值 ;
(2)过 C作 CE// x轴交抛物线于点 E, 直线 DE交 x 轴于点 F, 且 F ( 4,0) ,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
(3)在(2) 条件下 , 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M,使得 CDM CEA若存在 , 求出点 M的坐标 ; 若不存
在 , 请说明理由 .
6. 如图 , 抛物线y ax2c( a 0) 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B,C两点(点C在x轴正半轴上),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且面积为 4, 现将抛物线沿 BA方向平移 , 平移后的抛物线过点C 时,与 x 轴的另一点为 E, 其顶点为 F, 对称轴与 x 轴的交点为 H.
(1)求 a、 c 的值 .
(2)连接 OF,试判断 OEF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 并说明理由 .
(3)现将一足够大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 Q放在射线 AF或射线 HF上 , 一直角顶点始终过点 E,
另一直角边与 y 轴相交于点 P,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 Q,使以点 P、Q、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P OE 全等 ?若存在 , 求出点 Q的坐标 ; 若不存在 , 请说明理由 .
【类型三】二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
(1)数形结合,注意使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2)函数问题离不开方程,注意方程与方程组的使用
(3)找动点使之与已知两点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方法:
①利用“两圆一线法”;
②万能法:分别表示A、 B、 P 的坐标,在表示出线段AB、 BP、 AP 的长度,再进行分类:①AB=AP;②AB=BP;③ BP=AP,列出方程进行求解.
7.如图,抛物线 y x2bx c 与 x 轴交于点A和点B(3,0) ,与y轴交于点C( 0,3)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 M是抛物线在x轴下方上的动点,过点M作 MN// y轴交直线 BC于点 N,求线段 MN 的最大值。

(3)在( 2)的条件下,当MN取最大值时,在抛物线的对称轴l 上是否存在点P,使PBN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8.如图( 1),矩形 ABCD的一边 BC在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折叠边 AD,使点 D落在x轴上点
F 处,折痕为 AE,已知 AB 8, AD 10,并设点 B 坐标为(m,0),其中m 0 。

(1)求点 E、F 的坐标(用含m的式子表示)。

(2)连接 OA,若OAF是等腰三角形,求m 的值。

(3)如图(2),设抛物线y a( x m 6) 2h 经过A、E两点,其顶点为M,连接AM,若OAM
90,
求a 、h、 m 的值。

【类型四】二次函数与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一般涉及勾股定理,注意勾股定理的正定理与逆定理;同时注意直角三角形内的特殊角度;(2)直角三角形与函数属于代数与几何的结合,把几何问题数字化,这类问题注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3)找动点使之与已知两点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①利用“两线一圆”法;
②万能法:分别表示出 A、B、P 的坐标,再分别表示出线段AB、AP、BP的长度,由①AB
2BP 2AP2;
② BP2AB 2AP2;③ AP2AB 2BP 2列方程求解。

9.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是直角三角
形,ACB 90,AC=BC,OA=1,OC=4,抛
物线 y x2bx c 经过A,B两点,抛物线的顶点为D。

(1)求b,c的值。

(2)点 E 是直角三角形 ABC斜边 AB 上一动点(点 A、B 除外),过点 E 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 F,当线段 EF的长度最大时,求点E的坐标。

(3)在( 2)的条件下:
①求以点 E、B、 F、 D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

②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EFP是以 EF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0. 如图,抛物线y x22mx( m0 )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过 P(1, m)作 PM x轴于点 M,
交抛物线于点 B, 点 B 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C。

(1)若m =2,求点 A 和点 C 的坐标。

(2)令m1,连接CA,若ACP为直角三角形,求m 的值。

(3)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 PEC是以 P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 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综合练习】以下 8 题中,二次函数解析式均为 : y x22x 3
1. 在抛物线上找一点
5
P,使S ABP S ABC.
3
A B
C
2.在线段 BC上有一动点 P,设 P 的横坐标为 x ,过点 P 作 x 轴垂线交抛物线于点 E,设 PE的长
为 h.
①求 h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 h 的最大值;
②设 S BEC的面积为 y,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和 y 的最大值。

A B
C
3.在抛物线上找一点 P,使得△ CBP是以 BC为一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A B
C
4.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找一点 P,使得△ PAC为等腰三角形。

A B
C
5.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找点 Q和点 N,分别使得 AQ+CQ值最小、| NB-NC|值最大。

A B
C
6.点 D 在抛物线上,点 E 在 x 轴上,求点 D、E 坐标,若以点 B、C、D、E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
形为平行四边形。

A B
C
7.★(拓展)求△ ABC的外接圆的半径。

A B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