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管理如何才能像绣花一样精细?上海给出了自己的方案:将城市管理范围划分为2000多个边界清晰的网格,做成一张网格“电子地图”;在地图的基础上,叠加设施、交通、环保、绿化等部件,匹配环卫、突发、市场、治安等事件,将整个城市纳入实时、动态的网格化管理。如此一来,应对突发事件、进行专项管理、打通日常监管,在数据集成进程中就可以得到有条不紊的处理。
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上海跻身世界级超大城市前列。如何在城市管理中做到“绣花”般精细?经过多年探索,上海智慧地运用大数据,将城市管理内容不断“绣”进一张“电子地图”,人机联手,使管理渐入佳境。
城市信息,一目了然
日前,在上海松江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值班的指挥处置科科长王丰友按例进行视频巡查。突然,一些画面让他警觉起来:轨交九号线佘山站外人群增多,“明显出现客流滞留现象,一定是九号线出问题了”。
他立刻打电话给佘山站站长了解情况,得到“电路故障,九亭站至松江新城站全线停运”的答复。
“我们立即向区政府、区总值班室、区新闻办报告。”与此同时,中心立即在城市网格地图上调出视频监控画面,发现因正值上班高峰,停运各站点均出现大量人员滞留。
中心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区应急办、中心主要领导也立即赶到中心指挥大厅驻守,指挥协调大客流应急疏散工作。”王丰友说。
4小时后,九号线恢复运行。此时,松江区交通委已调拨153辆公交车,运行346班次,加上泗泾镇调拨41辆社会短驳车,共疏散人员超过1.8万人次;区公安分局出动警力220余名、交通志愿者150余
名,各属地政府、网格中心出动650余人到各站点维持秩序;区卫计委出动救护车3辆次到现场待命。“由于应急有力、疏导及时,切实保障了滞留乘客的通行安全。”王丰友很欣慰。
“这场突发事件的‘大考’能如此平稳通过,得益于上海不断深化的一张‘电子地图’。”上海住建委城市管理处处长张永刚表示。
这张“电子地图”是以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城市网格化地图为底版,多种图层叠加其上,好比以网格化地图为基本花样,将与城市管理相关的信息都“绣”入其中。“这个‘电子地图’是储存于电脑里的矢量数据,不是死板图画,而是不断变化的‘活’地图,每个图层、图层里的每个点位,都是背景信息、实时情况、视频图像等大量相关数据。”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袁钢解释道。
在徐汇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卢义耀打开大屏幕上的人流“电子地图”,全区实时人员流动情况一目了然。卢义耀说,监控中一旦出现某个区域人流过密,就可以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百姓和城市安全。
整治违建,按图索骥
上海近来大力整治“五违四必”,一些多年的“硬骨头”被“啃”下。“我们有一张‘电子地图’,所有的无证建筑都明明白白标示在上面,难逃法眼。”上海住建委城管处副处长王明强颇感自豪。
上海整治违章建筑已有年头,但过去只能依赖街镇、各区上报,“‘硬骨头’难啃,就先不报,挑‘软柿子’捏出一些成绩,市里也只能认了。”王明强说。
2015年3月,上海市拆违办启动无证建筑普查试点,摸清底数。
一开始只能用“笨办法”,在网格化地图上,把向相关职能部门要来的地图一层层叠加上去,包括无证建筑、生活垃圾、旧区改造、综合治理、无序设摊、消防隐患,以及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12319城建
服务热线的投诉热点。“图层一叠加,就非常容易发现问题。”王明强说,通常生活垃圾超量、综合治理事件多、无序设摊现象乱、消防隐患层出不穷的地方,都是违章建筑高发区域。
“我们还购买服务,让第三方企业不断到这些重点区域现场查看、拍照、摄像,掌握第一手资料。”有了这一依据,“街镇自查、区县抽查、市级抽查”三级数据核查机制就能真切落地。“现在我们对全市的无证建筑底数一清二楚,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
在上海城市发展信息中心,主任刘贤明打开“电子地图”:“颜色越红,违章建筑密度越高。通常红色和橙色区域,我们会重点关注。”
掌握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依托这张无证建筑“电子地图”,上海市住建委推出了“消项式管理”,“一个违章建筑被拔掉,就在地图消除这个项目,改造后的点位、资料、图像等均被‘锁定’,作为今后管理的基础模板,一旦发现有搭建等异常现象,立刻启动处置程序。”刘贤明说着,在“电子地图”上点开已消项点位“奉贤褚家港”,区域面积、背景资料一目了然,原来两岸违章搭建密布,极其脏乱差,如今违建拆平,环境整洁有序,前后反差极大。再打开一段航拍视频,阳光下河水旖旎、岸边绿植渐多。
“在网格地图上可以叠加非常多的专业图层,我们已做过不少专项,如轨道交通客流、夜间停车情况、道路照明等调查,通过这些叠加的‘电子地图’,城市管理越来越精细。”刘贤明说。
日常巡查,心中有数
网格化监督员韩成成巡查经过龙耀路隧道口时,发现有一根水泥立杆矗立路旁。他赶紧打开手机里的“城管通”,拍照、描述、上报,手机根据GPS自动生成定位。
几乎同时,徐汇区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大屏幕的“电子地图”上,相应点位开始闪烁绿点。点击进去,图片、文字描述清清楚楚。“这种立杆应该是废弃了,相关部门没有及时移除。立杆没有任何支撑,风吹雨打,一旦倒下来,危及老百姓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卢义耀说道。
根据巡查员上报及居民投诉,徐汇区发现这样的废弃立杆还有不少。全区进行普查,共发现140多根,区里和街道综合整治,已拔除113根。
上海将城市管理范围划分为2000多个边界清晰的网格,做成一张网格“电子地图”,并把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环卫环保、园林绿化、其他设施等五大类87种1202万余个部件,全部标记在地图上,同时将环卫市容、设施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市场监管、小区管理、农村管理和街面治安等八大类57种事件纳入网格化管理中。“这些都是韩成成这样的监督员要巡查的内容。”卢义耀一边说,一边打开韩成成的运动轨迹,一天多则30多公里,少则10多公里。这是根据GPS定位系统制定的后台管理系统,“发现监督员巡查的薄弱区域,就加大督促力度,以确保城市管理在我们的眼皮底下。”
2015年以来,上海还将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延伸至村居层面,实现“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系。“村居工作站是街镇管理中心的延伸终端,既是一个信息输入端口,也可以处置一些简单的自循环案件。”张永刚解释道。
“将上海的城市管理信息全部转换成大数据,集成在‘电子地图’上,这是一项极其复杂且繁重的工作,我们还只是刚刚起步。”袁钢表示,接下来,上海不仅要在城市管理中大力推进数据集成进程,更要善用大数据,通过分析研究,寻找城市精准管理的“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