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金色的鱼钩》文本解读两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金色的鱼钩》文本解读两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金色的鱼钩》文本解读两篇第一篇:《金色的鱼钩》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一篇阅读课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而不惜牺牲的故事,表现了老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和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本单元的主体是“英雄”,我给本课设计的教学目标有三点,重点是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注意设计好这几个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开讲是阅读课文的第一阶段,是导入课文的第一个环节,好的开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播放《长征》片断,使学生一开始便进入一种特定的环境中,受到感染,了解时代背景,奠定情感基础,然后提问,突出“金色”,使学生一开始便抓住文章主旨去思考,去阅读。

二、精讲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故事情节具体生动,文章的重点在二三部分,文章的主题思想在重点段落上,而重点段落里又抓住几个重点片断上:“想出办法解除饥饿威胁,发现秘密,命令大家吃鱼汤和牺牲前的几段话”。

在讲这几个重点片断上时,我采取三个步骤:我先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再引导学生体会含义较深的词、句子,抓住老班长的外表,神情,动作,语言等语句分析、感悟,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然后抓好朗读这个环节,让学生读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从而加深感悟。

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四个感人片断时,我没有枯燥分析,而是分别设计这样的问题:老班长想出什么办法去解除饥饿?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鱼汤却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为什么命令“我们”喝鱼汤?老班长临牺牲前是怎样做,怎样说的?这些重点片断学完后,我又问:老班长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这样学生就能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

三、重视朗读.体会思想感情.朗读是理解的一面镜子,这篇课文用准确,鲜明的语言刻划人物的神态、动作、意境优美,感情丰富,所以我很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朗读的形式多样,包括范读、默读、表情读、自由读、引读、齐读、分角色读等。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四单元《为人民服务》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四单元《为人民服务》部编版
观点: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
在逻辑上结构严谨) 你认为哪些人虽死犹生,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2)关于正确对待困难: 说说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什么?围绕观点选择了哪几方面内容? (1)关于正确对待批评的: 所以全体人民包括少先队员都要做到为人民服务。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1)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兴旺起来,也对解放区
观点: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
进行经济封锁) (当时是抗日战争的最关键时刻,日本法西斯敌寇疯狂地在解放区进行“三光”政策。
第一点: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缺点。
通读全文,从文中找出依据,用“——”画出。 第一点: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缺点。 李大钊、周恩来、郝副营长、雷锋 小结:我们从这句话中知道张思德是个完全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人,这就是毛泽东为他致追悼词的原因。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句与句之间是怎 ②读到这句话时,你会想到哪些事情呢?你参加过哪些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事呢?(献爱心、漂流瓶……)其实在我们的身边
起来。
(当时是抗日战争的最
第二点: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你的批评是对的、对人民有好处的,我们都要接受并改正。
关键时刻,日本法西斯 读课文3—5自然段,想想毛泽东还要告诉我们什么?请找出有关句子,并用“——”画出来。
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思伍考的人:都要当互时相关心,互相爱护,互敌相帮寇助。疯狂地在解放区进
学习词语 革命 解放 彻底 意义 文学 泰山 剥削 压迫 批评 兴旺 目标 责任 牺牲 制度 寄托 哀思 炊事员 五湖四海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凡卡》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凡卡》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授课人:潍坊市奎文区潍州路小学韩迪
《凡卡》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

文章是按写信的过程记叙的。

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过圣诞节的情景);最后写凡卡把写好的信塞进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着他的信。

本课授课时抓住一个中心问题展开,即:凡卡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悲惨)。

本文运用直接描写、对比老板一家的生活、通过景色美和家乡乐反衬和最后的反复呼唤来衬托出凡卡生活的悲惨,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凡卡内心的“痛”。

作者用词严谨生动,文章简洁。

最后,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

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对外国文化有所了解,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三是激发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关注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结尾句子暗示意义。

难点是体会文中回忆的内容和写信的内容对比、衬托等的写法。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要包括课文《写信给爷爷》,《我的家庭》,《捉泥鳅》,《山里的农忙》,《农村信箱》,《远方的信》,《冬天的来信》,《乌鸦》等内容。

这些课文围绕着家庭、乡村生活、季节变化等主题展开,通过描述生活中的琐事和小事,向学生展示了生活的真实面貌。

在这些课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庭的深厚感情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在《写信给爷爷》中,作者写了一封信给爷爷,表达了对爷爷的思念之情;在《捉泥鳅》中,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光中捉泥鳅的乐趣,展现了对乡村生活的怀念。

这些课文通过真实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乡村生活的乐趣。

除了对家庭和乡村生活的描写,这些课文还反映了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在《农村信箱》中,作者描述了春天乡村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的繁忙和欢乐;在《冬天的来信》中,作者描绘了冬天的景象,展现了冬天的寒冷和严寒。

这些描写让学生了解了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在这些课文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还可以学习到如何写
好一封信、如何描述家庭生活、如何描绘季节变化等写作技巧。

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为将来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主题生活化,贴近学生
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家庭和乡村生活的美好,感受到季节变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们在学习中收获知识,感受生活,享受成长的快乐!。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3.金色的鱼钩》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3.金色的鱼钩》

“ 收敛了笑容” “ 眉头拧成疙瘩”,这一变化写出了老 班长看到“ 我们” 不喝鱼汤时,又着急又心疼的样子。
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 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从这处老班长神态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了老班长心里装着战士,唯独没有他自己 的无私的高尚品质。
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 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 方向走去。
思考: 老同志是在什么情况下陷进泥潭的?小同志怀着怎样
的心情向前赶路?
“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儿?”他问我。 “金寨斑竹园!听说过吗?” “啊,斑竹园!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你们那儿搞起来的。我在 那儿卖过帽子。” 一点儿不错,暴动前,我们村里来过几个卖帽子的人。我记得清清楚 楚,爸爸还给我买了一顶。回家来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 着“打倒土豪劣绅”。真想不到,当年卖帽子的同志竟在这里碰上了。 我立刻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情,就亲热地问他:“同志,你在哪部分 工作,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
你是怎样理解老班长的话的?
“别浪费东西了”说明老班长知道自己不行了,所以生 命垂危的他不肯喝鱼汤,他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把生 的希望留给战士们,表现出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 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 你们都瘦得……”
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 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为什么指导员说老班长是上级,却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
这是老班长肩负的三重责任。说他是上级,是因为他要带领 三个战士走出草地;说他是保姆,是指三个战士年轻,又是病号, 老班长要像保姆一样细致地照顾他们;说他是勤务员,是因为每 到宿营地老班长都要找野菜,挖草根,给病号们做饭。这三个身 份表现了老班长对革命工作高度的责任心。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2)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2)

六年级下册语⽂第四单元课⽂(2) 六年级下册语⽂第四单元课⽂:鲁滨孙漂流记 (⼀天,鲁滨孙在沙滩上,发现了⼈类的脚印和⼏堆⼈⾻头。

经过仔细考察,他发现附近的海上,住着吃⼈的⼟⼈。

他⾮常害怕,只好格外地当⼼防备。

有⼀天,他听见⼀阵骚乱声,接着发现⼀群吃⼈的⼟⼈驾着独⽊船,带着两个俘虏,来到荒岛的沙滩上,看样⼦要把这两个⼈活活吃掉。

他们燃起⽕炬,敲锣打⿎,呐喊跳舞。

鲁滨孙正在惊慌,只见其中被缚的⼀个⼈,忽然挣脱了束缚,向鲁滨孙这边跑来,鲁滨孙可怜这个⼈的遭遇,完全忘记了害怕,他冲上去“砰!砰!”⼏枪,就把那群⼟⼈吓跑了。

那逃来的⼈也是⼟⼈,不过是另⼀族的,鲁滨孙救了他,替他取了个名字叫星期五。

教他说话,叫他帮着做事,两⼈也渐渐可以谈话了。

有了星期五,鲁滨孙是何等的快活啊! 不久,鲁滨孙和星期五⼜从吃⼈的⼟⼈那⾥救出两个⼈,⼀个是星期五的⽗亲,⼀个是航海遇难的欧洲⼈。

星期五⽗⼦团聚,⾮常快活,鲁滨孙也有说不出的⾼兴。

到了第28年,⼀天早晨,突然有⼀只英国⼤船经过孤岛,鲁滨孙既⾼兴⼜惊奇。

这只船上有些凶恶的⽔⼿企图伤害船长,夺取⼤船。

当双⽅相持不下的时候,鲁滨孙和星期五赶到船上,他们与船长联合打败了那些叛徒,还把⼀些坏⼈留在岛上,以⽰惩罚。

鲁滨孙也由此结束了近30年的孤独⽣活,告别了⽆名岛,带着星期五,乘着那只⼤船,回到了他念念不忘的祖国——英国。

回到家乡⼀看,他的亲戚朋友,⼤部分都不在⼈世了。

) 从前,有⼀个⼈名叫鲁滨孙,是个英国⼈。

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因此到过许多危险,但他⼀点⼉也不畏惧,希望⾛遍天涯海⾓。

有⼀次,鲁滨孙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风,船上的桅杆吹断了,船也翻了,同伴们都死在海⾥,只有他⼀个⼈被⼤浪冲到海岛边。

这是⼀个⽆名的、没有⼈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野草。

他⼜冷⼜饿,流落到这种地⽅,怎样活下去呢? 第⼆天,太阳出来了,海⾯上也平静下来。

等到潮⽔退了,鲁滨孙看到那翻了的船,有⼀半浮在海⾯上,离岸并不远。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为人民服务》ppt课件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为人民服务》ppt课件
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引用司马迁的话证明人死的意义不同。人总是要死 的,有价值的死,重于泰山,无价值的死,轻于鸿毛。
泰山
鸿毛
齐读第二自然段,然后试着填一填。(课后第一题)
人总是要死的,但 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 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 的说过:“人固有一死, 或 重于泰山,或 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 而死,就 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 压迫人,民 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 益而死的,他的死是 比泰山还要重的 。

为 人
死的意义——为人民不怕牺牲 心 全
民 具体观点 面对批评——为人民不怕牺牲 意
服 务
面对困难——为人民搞好团结
为 人
提出希望 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本文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 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 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
二、正确对待批评
朗读第3自然段,说说这段话 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是什么? 句与句是怎么连起来?(课后第三题)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 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 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 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 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 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2 为人民服务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 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诗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 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 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主 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PPT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2.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重点)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理解古诗通过所写之物表达的思
想感情。(难点)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 焚(fén fénɡ)烧
踏(tà tā)清秋
··√ √ ·√ 千√锤(cuí chuí)万凿(záo zháo)
二、把词语和对应的意思连起来。
何当
平常。
等闲
指高尚的节操。
清白
全,全然。

何时将要。
10 古诗三首
第 二 课时
《石灰吟》 作者:于谦
走近作者
于谦(1398-1457): 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
“千磨万击”的意思是_成__千__上__万__次__的__折__磨__和__打__击__,写出了 _恶__势__力__的__猖__狂___,“东西南北”写出了_恶__势__力__无__处__不__在__,准确地 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
课后练习
一、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字母)
A.yān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意: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 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何时将要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 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里任意驰骋呢?
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前两句: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 “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 的典型环境。
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主要作品:《平阳道中》《咏煤炭》 《暮春遇雨》等。

六年级的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doc

六年级的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doc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有四篇课文,分别是哪些呢?我在此整理了,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卖火柴的小女孩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又擦了一根。

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

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3课《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3课《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3课《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文本解读】《金色的鱼钩》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的一篇略读课文。

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小学语文要素包含的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

语文要素应该是与学段学习内容和目标相对应的,但更加具体,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为凸现语文素养,明晰教学目标,现使用的部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内容,即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将单元课文组织在一起,同时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包括必需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分布在各个单元,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1.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2.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围绕这两个语文要素,本单元教材设计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不仅可以借助言行体会人物品质,还能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先烈的革命故事;《金色的鱼钩》引导学生从言行描写中体会老班长的可贵品质;《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借助“阅读链接”理解课文的关键语句;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栏目要求学生能品读语句,通过外貌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小说,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学习提示,在自主阅读中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概括课文大意,然后综合运用小学阶段学得的方法,自主分析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结合环境描写体会人物精神品质,在交流与分享中,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本篇课文《金色的鱼钩》内容过长,教学时应抓住核心问题,凸显重点,大胆取舍,长文短教。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则是: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展现人物个性特点的表达方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3.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

品词析句,分析写法
按照下面的自读要求默读课文,思考:父亲是一位什么 样的革命者?
阅读要求: (1)快速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最精彩、最紧张、最感 动你的句段,圈画出关键语句,体会真情实感,总结刻画 人物和表现情感的方法。 (2)同桌之间先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再体会人 物情感。 (3)汇报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
种精神鼓舞着我。

第19~29自然段
写了作者看到的庭审过程,父亲在法庭上被审时依然 被
镇定、沉着。面对庭审,父亲也没有退缩,这里让我印象 审
深刻。

第30~33自然段
写了全家得知父亲遇难的消息,都非常悲痛。我对这
被 害
一部分印象深刻,因为我看到这里心情也非常悲痛。

活动二:将表格补充完整。
段落
第2~7自然段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 道理。
描写了李大钊处变不惊、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精神
李大钊被捕时,其他人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惧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沉重的皮鞋声 粗暴的吼声 一拥而入 冷笑
敌人
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准父亲和我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这种不同的表现背后有
神态描写
对亲人的爱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 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 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说明他有着坚定的信仰,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动作描写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神态描写
写出了李大钊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精神, 更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强烈对比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重点归纳整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重点归纳整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重点归纳整理10古诗三首《马诗》1. 《马诗》作者唐朝李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3.诗的前两句写边塞战场的景色,后两句借马抒情。

4.注释燕山:指燕然山。

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大漠:广大的沙漠。

快走:驰骋。

走:跑。

清秋:清爽的秋天。

5.成语积累:含数字的词语:千锤万凿、三言两语、千军万马、千言万语、千变万化近义词的词语:粉骨碎身、良师益友、千姿百态、阴谋诡计、真心实意《石灰吟》1.《石灰吟》是明代于谦所写。

2.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品质。

3.诗中由“粉骨碎身浑不怕”,想到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想到成语: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4.注释:等闲:平常浑:全,全然清白:指高尚的节操吟:古代诗歌的一种《竹石》1.《竹石》是清代郑燮所写。

郑燮也叫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

2.这首诗赞扬了作者坚韧不拔、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精神。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句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竹子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特点。

4.注释:竹石:长在岩石中的竹子任:任凭尔:你立根:扎根磨:折磨击:打击坚劲:坚强有力5.具有竹子品质的人:1.梅兰芳蓄须明志,不为日寇表演。

2.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

6《竹石》是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11十六年前的回忆1.人物特点李大钊:临危不惧、坚贞不屈、镇定沉着2.表示看词语瞅、瞧、盯、瞻仰、浏览、东张西望、左顾右盼3.课文最后2节与开头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写结构严谨,强化文章中心,表现对敌人的无比痛恨,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4.学习本文后我还知道的革命烈士:刘胡兰、董存瑞5. 本文作者李星华,写于1943年,用了倒叙的写法,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电子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电子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电子版10 古诗三首马诗[唐]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①月似钩②。

何当③金络脑④,快走踏清秋。

注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燕山〕指燕然山。

这里借指边塞。

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石灰吟[明]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①。

粉骨碎身浑②不怕,要留清白③在人间。

注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竹石xiè[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jìng千磨万击还坚劲,任①尔②东西南北风。

注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任〕任凭。

②〔尔浑〕你。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部编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含反思

部编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含反思

部编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六年级下册第四组中的一篇课文,也是一篇回忆录。

通过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在父亲被害十六年后回忆其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与敌人坚决斗争的情景及被害后一家人的悲痛之情,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比敬仰与深切怀念。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文本中的许多语言文字含蓄耐嚼,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鲜明,运用了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李大钊的精神品质。

【学情分析】进入小学最后的学习阶段,学生能够自主地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进行体会。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语文要素的落实,引导学生立足语言文字,透过细节表现挖掘本质,实现语言的建构、思维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

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收集、整理与使用资料的方法。

但基于理解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筛选有效信息,加深理解的能力仍然有待加强。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随着阅读理解的推进,有针对性地选择资料。

课前,查阅时代背景资料,了解人物所处的环境;课中,补充人物相关事件的资料,加深对人物品质的体会;课后,查阅革命时期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资料,丰富对革命英雄人物的了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课内与课外的关联,在与课文的阅读中,学生能不断地借助资料反观语言文字,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2.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学习李大钊被捕前部分,初步掌握作者抓住人物言行,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4.体会李大钊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2.桥》品读释疑课件PPT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2.桥》品读释疑课件PPT

老支书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 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 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
在后边!” “桥窄”是对所有村民
说的,干净利落。
看出老支书指挥 村民有序撤离。
“党员排在后边!”那排在前面的是谁? 群众。说明老支书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看出老支
书先人后己、舍己为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第三部分“灾难过后”
深入探究:读了文章结 尾,你有什么感受?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 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单句成段,揭开悬念。揭示出小伙子和老汉的 关系—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和同学讨论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品读释疑
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 灾难正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我 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 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 动魄的一幕。
初读课文,先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抓住主要 人物和事件感知大意,初步感受人物忠于职守、舍己为人 和大公无私的形象。再聚焦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深入品读老支书在当时的环境下的情感和想法,让人物形 象丰满立体起来。。最后仔细体会“桥”有什么深刻的含 义。读课文时,还要注意抓住“咆哮”“蹿”“舔”“呻吟” 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其拟人手法。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洪水给村民带来的威胁。
“蹿”写出了水上涨得迅速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运用拟人的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洪水疯狂 肆虐的魔鬼形象。水位不断上升,形势 也越来越严峻,洪水随时都有可能吞噬 人们的生命。
水,爬上了老汉 的胸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又擦了一根。

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

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

”小女孩说。

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

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九岁的凡卡·茹科夫,三个月前给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

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

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

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

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台上。

“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他写道,“我在给您写信。

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

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玻璃窗上映出蜡烛的模糊的影子;他想象着他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好像爷爷就在眼前。

——爷爷是日发略维夫老爷家里的守夜人。

他是个非常有趣的瘦小的老头儿,65岁,老是笑咪咪地眨着眼睛。

白天,他总是在大厨房里睡觉。

到晚上,他就穿上宽大的羊皮袄,敲着梆子,在别墅的周围走来走去。

老母狗卡希旦卡和公狗泥鳅低着头跟在他后头。

泥鳅是一条非常听话非常讨人喜欢的狗。

它身子是黑的,像黄鼠狼那样长长的,所以叫它泥鳅。

现在,爷爷一定站在大门口,眯缝着眼睛看那乡村教堂的红亮的窗户。

他一定在跺着穿着高筒毡靴的脚,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他冻得缩成一团,耸着肩膀……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

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

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

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吃的呢,简直没有。

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

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我会替您搓烟叶,”他继续写道,“我会为您祷告上帝。

要是我做错了事,您就结结实实地打我一顿好了。

要是您怕我找不着活儿,我可以去求那位管家的,看在上帝面上,让我擦皮鞋;要不,我去求菲吉卡答应我帮他放羊。

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

等我长大了,我会照应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

“讲到莫斯科,这是个大城市,房子全是老爷们的,有很多马,没有羊,狗一点儿也不凶。

圣诞节,这里的小孩子并不举着星星灯走来走去,教堂里的唱诗台不准人随便上去唱诗。

有一回,我在一家铺子的橱窗里看见跟钓竿钓丝一块出卖的钓钩,能钓各种各样的鱼,很贵。

有一种甚至钓得起一普特重的大鲇鱼呢。

我还看见有些铺子卖各种枪,跟我们老板的枪一样,我想一杆枪要卖一百个卢布吧。

肉店里有山鹬啊,鹧鸪啊,野兔啊……可是那些东西哪儿打来的,店里的伙计不肯说。

“亲爱的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您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头。

”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

多么快乐的日子呀!冻了的山林喳喳地响……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笑一会儿……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等着看哪一棵该死。

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的窜过雪堆。

爷爷不由得叫起来,“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爷爷把砍下来的树拖回老爷家里,大家就动手打扮那棵树。

“快来吧,亲爱的爷爷,”凡卡接着写道,“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

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

这儿的人都打我。

我饿得要命,又孤零零的,难受得没法说。

我老是哭。

有一天,老板那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过来。

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

别让旁人拿我的小风琴。

您的孙子伊凡·茹科夫。

亲爱的爷爷,来吧!”凡卡把那张写满字的纸折成四折,装进一个信封里,那个信封是前一天晚上花了一个戈比买的。

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

“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

“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前一天晚上他问过肉店的伙计,伙计告诉他,信应该丢在邮筒里,从那儿用邮车分送到各地去。

邮车上还套着三匹马,响着铃铛,坐着醉醺醺的邮差。

凡卡跑到第一个邮筒那儿,把他那宝贝的信塞了进去。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