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

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
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

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

——李泽厚美学思想微探

二系08中文(2)班082210215 解惠磊

摘要:李泽厚的美学思想是从中国20世纪50 年代的美学论争中发展起来的。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是以马克思“人化自然”的实践观点为基础不断发展完善的。李泽厚实践美学经历了初创、发展和完善的三个阶段。“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这两个命题作为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体系初创与完善阶段标志,它们之间是对应的关系,后者是李泽厚在结合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对于前者的补充和超越,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在当代中国美学思想史上,李泽厚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他的美学思想是从中国20世纪50 年代的美学论争中发展起来的。那时的美学论争中涉及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实践的观点”,而在那时李泽厚就已开始尝试用马克思“人化自然”的实践观点来解决美学问题。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美学发展热潮中,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也是一直以马克思“人化自然”的实践观点为基础不断发展完善的。通过对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思想的总体把握及反思,我们可以看到,实践美学经历了初创、发展和完善的三个阶段,不同的发展时期呈现了不同的学术品格和历史文化内涵,实践美学在思想丰富发展的过程中诸如“新感性”、“积淀说”、“人的自然化”等命题相继提出。而“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这两个命题作为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体系初创与完善阶段标志,在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们之间是对应的关系,后者是李泽厚在结合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对于前者的补充和超越,二者缺一不可的。

一、关于“自然的人化”的命题

在实践美学早期建构中,李泽厚在探讨自然美时也谈到了“自然的人化”,但是当时只用来批评朱光潜的“移情说”,把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作为人类欣赏自然的前提条件,突出了自然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内涵,在实践美学逻辑框架中还未占据原点位置。随着理论的不断丰富发展,到了80年代“自然的人化”命题被进一步充实。李泽厚在原先主要强调“外在自然的人化”的基础上, 提出了“内在自然的人化”这一重要概念。

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对“自然的人化”这两个方面的概念是这样概括的:

“外在自然的人化,即山河大地、日月星空的人化。人类在外在自然的人化中创造了物质文明。另一方面是内在自然的人化,即人的感官、感知和情感、欲望的人化……外在自然的人化,人类物质文明的实现,主要靠社会的劳动生产实践。内在的自然的人化,人类精神文明的实现,就总体基础所仍然要靠社会的劳动生产实践,就个体成长说,主要靠教育、文化、修养和艺术。”[1]李泽厚运用“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对外在自然的人化和内在自然的人化还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

外在自然的人化“硬件”指的是被人类改造过的、发生变化的自然,例如绿化荒山、改造沙漠之类,既可以直观的外在自然世界的变化;外在自然的人化“软件”指人于自然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前进过程中,与人类的关系也能发生改变,比如“社会越发展,人们便要也越能欣赏暴风骤雨、沙漠、荒凉的风景等等没有改造的自然, 越要也越能欣赏像昆明石林这样似乎是杂乱

无章的奇特美景。这些东西对人有害或为敌的内容已消失, 而愈以其感性形式吸引着人们。人在欣赏这些表面上似乎与人抗争的感性自然形式中,得到一种高昂的美感愉快”。

内在的自然的人化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是指如何改造人的身体器官、遗传基因等,比如,劳动和社会实践使人的双手变得灵巧、具备了能听音乐的耳朵、能看艺术品的眼睛等等;“软件”指人的心理状态。人类的心理不同与动物的心理,它既有个体性也具有社会性,内在自然的人化建构了人类的一种文化心理结构,这种文化心理结构不仅包括人类的审美能力,还包括人类的认识和意志能力,及传统哲学所划分的知、情、意三个方面。[2]总之,李泽厚在其实践美学中突出“自然的人化”这一命题,是为了强调美本质的实践根源,而拓展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为了增强他的实践美学对美感和艺术想象的解释力。

二、关于“人的自然化”的命题

“人的自然化”是李泽厚在20世纪90年代就其实践美学思想重点探讨的命题,是对其实践美学的进一步完善。

李泽厚的“自然的人化”观点,在有些方面是过于武断的将个体忽略了。例如,离开了人的主体而单纯地从自然界或无主体性“劳动”及其规律中寻求美本

身,而忘记了人是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才从现实的单纯的功利关系中升华出审美关系的。[3]再者,用“自然的人化”来解释社会美,我们毋庸质疑,然而如果用“自然的人化”来解释自然美,就有点牵强附会了。李泽厚把“自然的人化”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是狭义的“自然的人化”;而广义的“自然的人化”则是指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即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在这里,李泽厚把自然当做是人类实践的结果,具有社会属性,然而他却否定了自然的自然属性,把自然物也归入到了社会事物中。

对于“人的自然化”这一命题的探讨也是在这样的质疑声中再次被重视的。在《美学四讲》中,李泽厚曾说过:“所谓‘人的自然化’是‘自然的人化’的对应物,它们是整个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人的自然化’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相互依存、友好和睦的共生共在关系;二是人对自然的审美欣赏、体验;三是人通过某种学习,如呼吸吐纳,使身心节律与自然节律相吻合呼应, 而达到与‘天’(自然) 合一的境界状态。”

在《己卯五说》中他扩展了“人的自然化”的内涵。像“自然的人化”一样,“人的自然化”也有“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就是上文所讲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三个层次,其“软件”则是指本已“人化”、“社会化”了的人的心理、精神又返回到自然去,以构成人类文化心理结构中的自由享受。“自然的人化”是规律性服从于目的性, “人的自然化”是目的性服从于规律性。“人的自然化”要求人回到自然所赋予人的多样性中去,使人从为生存而制造出来的无所不在的“权力机器”世界中挣脱和解放出来,以取得诗意生存,取得非概念所能规范的对生存的自由享受,在广泛的情感联系和交流中,创造性地实现人各不同的潜在的才智、能力、性格。

由此可见,李泽厚也认识到其先前两个阶段的实践美学建构对个体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从而在完善期再次对“人的自然化”这一命题加以探讨,突出个体性、创造性、感性和自由在人的生存中的重要性。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而且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李泽厚的实践美学也不例外。在实践美学产生之初的社会背景中,李泽厚实践美学里理论看重物质,强调实践,在当时那个特定时代是正确的。但不可否认,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在实践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过程中, 李泽厚

的“自然的人化”实践观不可避免地带有自身的不足与局限,这也使后期“人的自然化”命题的完善成为必然。及时到今天,我们也不能说李泽厚的实践美学思想已经完善。但尽管如此, 在中国美学史上,,李泽厚的美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实践观的继承、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是不容否认、不可忽视的。李泽厚的实践美学从“自然的人化”到“人的自然化”的发展完善所建构的实践美学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也是无法替代的。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三书.美学四讲[ 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 周小红.人化的自然命题在李泽厚美学中的运用与发展[ J] ( 湖南商学院学报编辑部, 湖南长沙2007.3 )

[3] 崔治忠.自然的人化: 李泽厚哲学思想的重要范畴[ J].( 陇东学院政治理论部, 甘肃庆阳2007.8)

在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的过程中

在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的过程中,要怎样处理好生态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⑴“自然人化”是客体主体化的结果,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的结果;或者解释为“自然为人类所反映、所感知、所认识、所改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象的人化(自然人化)一个是人自身的人化。”①马克思的“自然人化”几乎同于中国的“天人合一”之意。 “人化自然”指客观的自然界不断进入人的活动的过程,客观世界对象化的过程,或者说,由于人的对象活动使越来越多的天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人化自然是人类活动改变了的自然界,即人工自然。简而言之:“即人类通过自己的体能、知能、智能所创造的第二自然。”① ⑵当人类为求得自身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要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而欲达此目的,人类就必然会对客体自然进行索取和改造。 纵观经过现代战争时期及文革动乱,至改革开放伊始,国人发现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远落后于西方,发展生产力,繁荣富强成为当时中国的头等大事,生产力,物质财富,成为首要追求的目标,以致森林砍伐,水土流失,江河污染,自然成为贫穷被转嫁的最后对象。这是“生态问题未被纳入当时实践美学的视野”①的缘由。 但即使是80年代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理论构想中实践美学体系成为中国美学的主导潮流,但其内容所谓的“双向对象化”及其“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的基本原理之中,自然人化问题却单独被突出

出来,忽略了前两者。以致生态人文研究、生态美学等异军突起之时仍游离于实践美学之外。而其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出现,人类和谐生存环境的不断丧失,只在于没有全面的处理好“自然人化”和“人化自然”的关系;对于已经犯下的无知的过错,人类当今应主动合于自然,“一方面密切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恢复提升已经被破坏的自然,另一方面,在自然与人类社会生活的休戚相关中维护、保留、尊崇自然于人的相对独立性。”② ⑶就笔者观点:“人化自然”可以看做是利用、再创造第二自然;而“自然人化”则可视为改造、完善自然;所以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包括生态环境的改善)即可视之为:人如何即能合理的利用自然又能合适的改造它以更适于自己的发展。 首先,在“人化自然”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自然的承受力,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违背自然规律,有意识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具体来说:土地和水源是制约环境的主要因素;如今,城市化进程中“超容量”的发展,例如,耕地、植被、山林的破坏,围湖造田,填海造陆等等,正源于这些利用中,未正确考量自然的生态性,以致生态失衡而陷于生态危机之中。逆城市化的由来正是由于大都市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这是人类不断需求舒适的选择,可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这样的没有规划没有节制的盲目迁徙,带来的可能是和谐乡村的无意识破坏,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和资源消费观念的无从改善

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

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 ——李泽厚美学思想微探 二系08中文(2)班082210215 解惠磊 摘要:李泽厚的美学思想是从中国20世纪50 年代的美学论争中发展起来的。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是以马克思“人化自然”的实践观点为基础不断发展完善的。李泽厚实践美学经历了初创、发展和完善的三个阶段。“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这两个命题作为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体系初创与完善阶段标志,它们之间是对应的关系,后者是李泽厚在结合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对于前者的补充和超越,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在当代中国美学思想史上,李泽厚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他的美学思想是从中国20世纪50 年代的美学论争中发展起来的。那时的美学论争中涉及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实践的观点”,而在那时李泽厚就已开始尝试用马克思“人化自然”的实践观点来解决美学问题。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美学发展热潮中,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也是一直以马克思“人化自然”的实践观点为基础不断发展完善的。通过对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思想的总体把握及反思,我们可以看到,实践美学经历了初创、发展和完善的三个阶段,不同的发展时期呈现了不同的学术品格和历史文化内涵,实践美学在思想丰富发展的过程中诸如“新感性”、“积淀说”、“人的自然化”等命题相继提出。而“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这两个命题作为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体系初创与完善阶段标志,在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们之间是对应的关系,后者是李泽厚在结合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对于前者的补充和超越,二者缺一不可的。 一、关于“自然的人化”的命题 在实践美学早期建构中,李泽厚在探讨自然美时也谈到了“自然的人化”,但是当时只用来批评朱光潜的“移情说”,把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作为人类欣赏自然的前提条件,突出了自然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内涵,在实践美学逻辑框架中还未占据原点位置。随着理论的不断丰富发展,到了80年代“自然的人化”命题被进一步充实。李泽厚在原先主要强调“外在自然的人化”的基础上, 提出了“内在自然的人化”这一重要概念。 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对“自然的人化”这两个方面的概念是这样概括的:

关于大自然的拟人句大全

关于大自然的拟人句大全 【关于大自然的拟人句】 1、街上非常热闹。电车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气气地响着铃铛枣,一点也不性急,好像在说:“借光。呃,借光。” 2、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 3、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5、6、小溪迈着轻盈的步伐,唱着欢快的歌儿,欢快地奔向远方。 7、小溪欢腾跳跃着在山间流淌。 8、连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 9、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0、鸣蝉在树叶里吟唱。 11、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12、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3、翠绿欲滴的椰子从叶间探出了头。 14、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 15、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16、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7、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18、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19、小狗伸了一个懒腰。 20、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 21、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22、一个个红石榴小姑娘绽放出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23、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4、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25、溪水唱着歌,欢快地向前奔跑。 26、每棵树都是那么葱翠,谁也不高傲,谁也不自卑。 27、柳树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28、月亮姑娘升起来了,仿佛正悄悄地对身边的小星星说话。

描写大自然的拟人句

描写大自然的拟人句 以下是学习啦整理了描写大自然的拟人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描写大自然的拟人句精选:1) 街上非常热闹。 电车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气气地响着铃铛枣,一点也不性急,好像在说:“借光。 呃,借光。 2) 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3) 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4) 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5) 6) 小溪迈着轻盈的步伐,唱着欢快的歌儿,欢快地奔向远方。 7) 小溪欢腾跳跃着在山间流淌。 8) 连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 9) 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0) 小溪从大山里走来,时而急,时而缓,一路欢歌流过我的家乡。 描写大自然的拟人句1) 柳树在风中扭摆着腰肢,尽情地跳舞。 2)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3) 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

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6) 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7) 风儿快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8) 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9) 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 悄无声息地走开。 10) 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11) 饱满的玉米粒儿向人展示秋天特有的姿色。 12) 我喜欢秋霜染红的似火的枫叶,因为秋天可以观赏弯腰微笑的金黄的稻谷。 13) 秋天,是一个取得了成功的科学家,他在悄悄地回顾着以前的成长道路。 、蜡烛默默地哭泣着。 14) 大海是如此的变换末测,平静却又很凶猛,温柔的但又很激烈,像光滑的穿衣镜,像肆虐的猛兽,像的抚慰,像父亲的鞭打。 15) 没有风的打扰,水面很平静。 16) 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17) 鸣蝉在树叶里吟唱。 18) 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

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类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和规定自然,自然是伴随着人类实践活动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与人的历史发展相统一的自然。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吸取了以往自然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克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因素,提出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全面认识人的实践活动。自然观的演变与发展也是人类思想的一步步探索和进步,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一)自然人化 马克思的自然人化论“自然----实践劳动----人”的过程,揭示了人的本质,展示了人所特有的改造自然的能动作用,表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马克思自然人化论的浅要分析来一步步地推出其对当代的意义。由此,自然、实践、人构成探讨的核心。而正是从这一核心及其相互关系出发,我们发现“自然人化”说的内在局限与矛盾。 第一,自然界先于人类存在。自然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石。大自然是远远先于人类生成的,人类产生以前自然就已经自在地存在着。这种先在、自在、存在的自然,就是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是非人化的自然。马克思指出:“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那个自然界,不是费尔巴哈生活其中的自然界。”“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恩格斯也认为,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可见,人产生于自然,成长于自然,归属于自然,充分说明和体现了自然的先在性和基础性。 第二,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人与自然不是一种平等关系,而是征服与被征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这种征服与改造的中心是“主体的人”,是人的目的与尺度。以人自身为目的和尺度的主体性活动同时将人的目的和尺度运用到对象上,使对象属人的对象性活动。但不论是主体性活动还是对象性活动,都依赖于人的尺度。所以,由自然人化成为单方面的客体自然向主体的人的生成。这种生成关系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的征服,改造和占有。 第三、自然人化”说并未向我们展示完整的人学与自然学的答案。其缺陷与矛盾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其仅从自然到人的单向生成关系来规定美的本质,而忽视了自然人化的对应面的自然化。而要解决“自然人化”的危机,必须赋予“人的自然化”以独立的意义,并通过它,消解自然人化的片面性,使人与美在“自然人化—人的自然化”的双向关系中得到圆满实现。 (二)人化自然 人化自然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马克思认为“人化的自然”是被人的实践活动改造过并打上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自然,蕴涵着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含义和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丰富、深刻和颇具经典意义的重要理论成果。 第一,人化自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化自然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逻辑起点,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过程中的辩证统一。马克思、恩格

论马克思的”人化自然“思想

论马克思的“人化自然”思想 -------------读《1 8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宇宙普遍联系网上的中心链环,是世界最根本的问题之一。马克思《1 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的“人化自然”思想, 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不仅在马克思早期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当代社会环境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人化自然;异化;自然 一、“人化自然”思想的丰富内涵 “人化自然”即“人化的自然界”, 指自然界由于人的作用而与人发生的一种属人关系,是自然界从与人对立到与人统一的辩证发展过程。由于“人化自然”是一个思辨性强、含义深刻的概念,本文就结合《手稿》进行简要分析。 ㈠从唯物主义自然观出发,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作为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 与整个生物界有同样的生存基础, 与其他灵长类有相似的生理机制。人类的每一个个体最终也都要遵循新陈代谢的规律, 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在人类之外根本不存在马克思什么上帝之类的东西,“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1]124。但是,人又不是一般的自然存在物, 作为大自然的杰作, 人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1]124。动物和它的生命是直接同一的,只生产自己本身,“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 能“实践创造对象世界, 即改造无机界”[1]53, 并在改造自然中使自身不断得到改造,日臻完善。马克思进一步认为,自然界也是人的一部分,“没有自然界,没有外部的感性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1]49“人靠自然界生活”[1]52。与人的生存有关的自然物质都是“人化的自然”。这样,马克思就把人与自然的统一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

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拟人句

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拟人句 导读: 1. 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 2. 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3. 一个个红石榴小姑娘绽放出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4.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5. 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6. 溪水唱着歌,欢快地向前奔跑。 7. 每棵树都是那么葱翠,谁也不高傲,谁也不自卑。 8. 柳树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9. 月亮姑娘升起来了,仿佛正悄悄地对身边的小星星说话。 10. 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 11. 小溪一路上美滋滋的,因为有清晨的露水和第一缕阳光和它作伴。 12. 小溪一路弹着自己随性创作的曲子,非常动听,引得诗人为它吟诵。 13. 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14. 行道树笔直地站在路边。 15. 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6. 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17. 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18.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19.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0. 收音机天天说个不停,令邻居十分讨厌! 21. 春姑娘来了,小草悄悄地从土里探出小脑袋,好奇地望着这个世界。 22. 蜡烛默默地哭泣着。 23. 大海是如此的变换末测,平静却又很凶猛,温柔的但又很激烈,像光滑的穿衣镜,像肆虐的猛兽,像的抚慰,像父亲的鞭打。 24. 没有风的打扰,水面很平静。 25. 柳树在风中扭摆着腰肢,尽情地跳舞。 26. 蜡炬成灰泪始干。 27. 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28. 街上非常热闹。电车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气气地响着铃铛枣,一点也不性急,好像在说:“借光。呃,借光。” 29. 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 30. 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31. 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大自然的拟人句

大自然的拟人句 1、蜡烛默默地哭泣着。 2、大海是如此的变换末测,平静却又很凶猛,温柔的但又很激烈,像光滑的穿衣镜,像肆虐的猛兽,像抚慰,像父亲的鞭打。 3、没有风的打扰,水面很平静。 4、柳树在风中扭摆着腰肢,尽情地跳舞。 5、蜡炬成灰泪始干。 6、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 7、小溪一路奔跑着,看着路边的风景,从自己的身边倒退,感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8、小溪一路“叮咚叮咚”地唱着歌,向遥远的大海奔去。 9、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10、鸣蝉在树叶里吟唱。 11、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12、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3、翠绿欲滴的椰子从叶间探出了头。 14、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 15、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16、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7、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18、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19、小狗伸了一个懒腰。 20、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 21、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22、一个个红石榴小姑娘绽放出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23、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4、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25、溪水唱着歌,欢快地向前奔跑。 26、每棵树都是那么葱翠,谁也不高傲,谁也不自卑。 27、柳树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28、月亮姑娘升起来了,仿佛正悄悄地对身边的小星星说话。 29、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

关于大自然的拟人句

每种生物都是具有生命的,万物皆是。我们常常将各种事物比喻成人,将他赋予生命,将拟人句用到作文中,能使作文充满生机。作文栏目为您准备了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拟人句,希望对您会有所帮助。 1、蜡烛默默地哭泣着。 2、大海是如此的变换末测,平静却又很凶猛,温柔的但又很激烈,像光滑的穿衣镜,像肆虐的猛兽,像liuxue86、com的抚慰,像父亲的鞭打。 3、没有风的打扰,水面很平静。 4、柳树在风中扭摆着腰肢,尽情地跳舞。 5、蜡炬成灰泪始干。 6、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 7、小溪一路奔跑着,看着路边的风景,从自己的身边倒退,感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8、小溪一路“叮咚叮咚”地唱着歌,向遥远的大海奔去。 9、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10、鸣蝉在树叶里吟唱。 11、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12、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3、翠绿欲滴的椰子从叶间探出了头。 14、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 15、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16、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7、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18、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19、小狗伸了一个懒腰。 20、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 21、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22、一个个红石榴小姑娘绽放出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23、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4、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25、溪水唱着歌,欢快地向前奔跑。 26、每棵树都是那么葱翠,谁也不高傲,谁也不自卑。 27、柳树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28、月亮姑娘升起来了,仿佛正悄悄地对身边的小星星说话。 29、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 30、小溪一路上美滋滋的,因为有清晨的露水和第一缕阳光和它作伴。 31、小溪一路弹着自己随性创作的曲子,非常动听,引得诗人为它吟诵。 32、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33、行道树笔直地站在路边。 34、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35、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36、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37、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38、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39、收音机天天说个不停,令邻居十分讨厌! 40、春姑娘来了,小草悄悄地从土里探出小脑袋,好奇地望着这个世界。

描写大自然的拟人句

描写大自然的拟人句 导读: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月牙儿下边,柳梢上面,有一对星好像微笑的仙女的眼,逗着那歪歪的月牙儿和轻摆的柳枝。 月亮渐渐升高,她身着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透过柳梢,留下温和的笑容。 月亮出海了。在腾空的一瞬间,它仿佛猛地一跳,浑身披满水花,让多情的大海把它冲洗得分外明丽和洁净。 冷月高挂枝梢,寒风把光秃秃的树枝,吹得呼呼直叫。 圆月渐渐升高,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柔和的笑容。 月亮像饱经风霜的老人,不紧不慢地梳理着白花花的月光。 月亮,圆圆的,像纺车,纺着她浪漫的遐思。 月亮姑娘升起来了,仿佛正悄悄地对身边的小星星说话。 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天空中的星星眼睛一眨一眨的。 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星星一闪一闪的,好像在为地上毫无意义的'战争在流泪。 天上的星星快活的眨着眼睛! 有几颗星星瞬间化作流星,在天边争先恐后地下坠。

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月亮姑娘升起来了,仿佛正悄悄地对身边的小星星说话。 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天空中的星星正安安静静地听着月亮阿姨讲的故事。 太阳像妈妈温暖了我们。 太阳一年操劳到头,忙到冬天,就筋疲力尽,几乎放不出热力来了。 远处巍峨的群山,在阳光照映下,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 刚刚起身的太阳呵,精神抖擞,红光四溢,把整个世界照得通亮。 太阳泛起火红的笑脸,使朦胧的校园豁然揭去纱帐。 【有关描写大自然的拟人句】 1.有关自然的拟人句 2.描写自然的拟人句 3.描写自然的拟人句片段 4.有关描写竹子的拟人句 5.有关于描写竹子的拟人句 6.有关描写秋天的拟人句 7.有关描写月亮的拟人句 8.有关描写冬天的优美拟人句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创新意义及其现实启示

马克思 人化自然 观的创新意义 及其现实启示 !李远力 摘要:马克思的 人化自然 观乃人与自然关系的创新学说,具有对工业文明生存方式的本根性批判意义;据此,它理所当然会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发生文化启迪意义。这具体表现为:首先,鉴于中国物质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必须遵循马克思的 人化自然观 ,把 消费 建立在 生态消费 的基础上。其次,鉴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境遇,我国必须依据马克思的 人化自然观 ,引入 循环经济 的生产方式。最后,鉴于我国 单面人 生活方式盛行的现状,我国必须延伸马克思的 人化自然观 ,建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 关键词:人化自然;生态文明;生态消费;循环经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92(2010)04-0018-06 !!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化的焦点问题,为此,人类迫切地要求建构生态文明。所谓生态文明,并非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相依相伴的生存状态,而是现代人类在反思工业文明导致的生态危机的基础上生发出的理性要求,因此,它是一种尚未实现但有待建立的新型文明。在这个意义上,生态文明表征着现代人类在饱受生态苦难之后的一种阅历、一份感悟;蕴含着现代人类渴望挽救地球家园,创建美好未来的真诚向往。那么,人类应当怎样有效地建构生态文明呢?这就不能不首先回眸马克思的 人化自然 观。 一、马克思 人化自然 观的创新意义 生态文明的质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马克思之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近代唯物主义观点。它认为,自然界乃 非发生的、永恒的、第一性的实体 (费尔巴哈语),这种实体的特点是客观的、物质的、感性的、有自身规律的。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因此,人的思维与活动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这种观点虽然正确地看到了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先在性与独立性,却不能说明,完全客观的自然界是何以影响人的主观活动与思维的?恩格斯正确地揭示了这种唯物主义的缺陷。他说: 他们(旧唯物主义者???引者注)一方面只知道自然界,另一方面又只知道思想。但是,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作为自然界的自然界;而人的智力是比较于人学会改变自然界的状况而发展的。因此##自然主义的历史观是片面的,在他们那里,似乎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日耳曼民族移入时的德意志?自然界%,现在只剩下很少很少了。地球的表面、气候、植物界、动物界、人类本身都不断地变化,而且这一切 作者简介:李远力,女,中共浙江省委党校伦理学硕士研究生。

有关大自然的拟人句

有关大自然的拟人句 在大自然中,每种生物都是具有生命的,万物皆是。我们时常将各种事物比喻成人,将他赋予生命,将拟人句用到精选作文中,能使精选作文充满生机。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有关大自然的拟人句,希望能帮到你! ⑴蜡烛默默地抽泣着。 ⑵大海是如此的变换末测,平静却又很凶猛,温柔的但又很剧烈,像光滑的穿衣镜,像肆虐的猛兽,像的安慰,像父亲的鞭打。 ⑶没有风的打搅,水面很平静。 ⑷柳树在风中扭摆着腰肢,尽情地跳舞。 ⑸蜡炬成灰泪始干。 ⑹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 ⑺小溪一路奔跑着,看着路边的风景,从自己的身边倒退,感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⑻小溪一路“叮咚叮咚”地唱着歌,向遥远的大海奔去。 ⑼桃树、杏树、梨树,您不让我,我不让您,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⑽鸣蝉在树叶里吟唱。 ⑾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您点头浅笑。 ⑿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⑶翠绿欲滴的椰子从叶间探出了头。 1⑷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 1⑸那点薄雪仿佛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1⑹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⑺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1⑻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逐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1⑼小狗伸了一个懒腰。 20、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 2⑴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2⑵一个个红石榴小姑娘绽放出心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2⑶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⑷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2⑸溪水唱着歌,愉快地向前奔跑。 2⑹每棵树都是那么葱茏,谁也不傲慢,谁也不自卑。 2⑺柳树脱下陈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心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渐渐地长出逗人喜欢的嫩枝绿叶。 2⑻月亮姑娘升起来了,仿佛正悄悄地对身边的小星星说话。 2⑼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 30、小溪一路上美滋滋的,因为有清晨的露水和第一缕阳光和它

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

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已是势在必行。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重新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并理解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本体。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单向度关系,而是双重关系:一是人与作为自然宇宙秩序的本体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物性自然的关系。 对此,自然就可以分为本体自然与物性自然。 本文主要探讨人与相对于物性自然的本体自然的和谐关系,从人的本质力量和自然生态本体看,人对自然的改造实质上就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的和谐关系即是主体与客体矛盾的统一。构建人与本体自然的和谐关系贵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本体自然和谐双赢。 一、人的本质力量和自然生态本体 (一)人的本质力量在改造自然中发挥主体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从主体作用看,人的本质力量在改造自然中体现的是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它有提出“为什么实践”“用什么来实践”“改造什么实践客体”等问题的责任,从而掌控和驾驭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主体人的本质力量都具备完成任务的相应能力。其中,主体能力结构还有人本身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自然力,人在主体能力结构中掌握运用知识和经验体现出来的智力因素,人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情感意志等,这些要素都是人本质力量在自然本体中的体现。 (二)自然生态本体作为客体被人所依赖 恩格斯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并且和这个自然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自然生态本体作为客体被人所依赖,是客观不可转移的、具体对象、

浅析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

浅析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 摘要“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是人类处理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两个方面,自马克思在其《手稿中》提出“自然的人化”的理论以来,学界对二者的研究就不曾停歇,本文以期通过对“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的理论的比较,试图从二者的统一关系当中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为实现和谐社会和是人类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作理论铺垫。 关键词: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关系和谐 从自然的发展史来看,如世间万物,人类是自然造化中某一时期出现的一个自然的物种。自独立于动植物成为特殊的一个物种以来,人在不断使自身适应自然的同时也不断对自然进行改造,从而使自然适应人类。目前说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微妙的。人类之于自然而言,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人从自然而来,作为“自然之子”而存在。但却又凌驾于自然之上,成为自然的主人。 自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面世以来,学界对自然的关注变得越发沸腾。人们对“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两个话题的探讨开始变得激烈。但是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此持着不同的观点。本文将浅析一下“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的相关思想。 一、自然的人化 马克思指出:正是通过对象世界的改造,人才实际上确证自己是类的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他的能动的、类的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创造物和他的现实性。① 所谓的“人的自然化”是指人类通过社会历史实践,于自然打上了人的、社会的烙印,使得自然具有了人和社会的内容,成为“人化”了的自然。即是指社

会生活的实践活动对客观自然进行改造所造成的实际效应,是实践作用于自然的“人化”,即客观现实上的“自然的人化”。自然的人化就是人类的社会实践中自然由“自在的自然”逐步向“为人的自然”转化的过程。“自然的人化”是一个过程,是人类在历史长时间与自然相持的一个过程。马克思认为人化的自然就是人的劳动实践的结果。他认为实践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中介,通过劳动对自然的改造,自然就具有了社会性,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了。马克思在其《手稿》所提出的“自然人化”理论,为这方面美学的研究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展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景。 二、人的自然化 人的自然化是自然的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和逻辑结果,进入工业革命之后,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力量的不断强大,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对于自然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最终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散失,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文的精神丧失,在物质盛行的时代里,人类感官享乐的境况越发不可收拾。人们对于本然的自我,寻求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欲求必然开始得到关注。这个时代再单纯讲改造和征服自然已经不恰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必须做出适时的调整。人类开始提出复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现实与精神的诉求。这就要求人类在“自然的人化”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新调整,把人对自然的单纯改造征服关系,调整为情感性、诗性的审美关系,即强调人的自然化。 所谓的人的自然化,就是指在社会实践中,人真正讲一切自然物种的尺度内化为自己内在的尺度,人成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大自然以友人的身份和谐共处。从而回归自然并且按照自然的规律对待和利用自然的过程。 人的自然化要求人回到自然所赋予人的多样性中去,是人为生存而制造出来的无所不在的机器世界中得到解放,获得对生存的自由享受,在与自然的情感联系和交流中,创造性地实现人各不同的潜在的才智、能力、性格。②

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大自然

周末作文专项辅导——大自然中的一员 关于大自然的优美片段 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语句 1、让我们感受大自然的无忧无虑的魅力,倾听大自然的魅力,它创造了一幅永远存放在人们心里的完美图画,让我们用真诚的心感受大自然,用期待来抚摸大自然,让我们面对大自然的魅力,大声骄傲的喊出:我爱大自然! 2、我陶醉于春天的风,它轻柔稚嫩。它为春天平添了盎然生机,平添了一份和谐和宁静的美。我喜欢春天到野外去品尝春的味道。闭上眼睛,若有若无的风拂过我的脸,在我的脖颈中呵着气,中间还夹杂着花朵和泥土的芬芳,这,就是春的味道。我追逐着春风,与它嬉戏,享受一种无拘无束的快乐。 3、大自然好像一道菜,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每一种味道都夹有大自然的气息,每种色彩都带着大自然洋溢的色泽,每品尝其香,那来自大自然产物的香味,美食家评论此道菜为天下佳肴,美食家称赞这道菜的奇特,继而品尝着大自然的产物如此让人迷恋。 4、被昨夜雨水洗礼过的天空似水般的透明,雨丝轻轻漂拂在脸颊,凉风习习,我悠然漫步在郊外的树林间,放松紧张的神经,迈着轻松的步伐,看着一望无垠的绿色棉田在微风吹拂下荡起一层碧波。静静得呼吸着这清晨清新的空气。我感到无比愉快而充满力气。 5、走向自然,走向绿色的田野,享受它独特的风采。这里虽没有高山的险峻,却有厚野的辽阔;虽没有大海的汹涌,却有小溪的优雅,虽没有外界的热闹,却有你所期待的平静。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蓝天的遂道,白云的飘逸;小草的翠绿;果菜的芬芳,蝴蝶的阿娜,蜜蜂的辛勤…… 6、一转身,一棵高大而笔直的大树就映入我的眼帘,它那粗壮的枝干多么强壮有力;它那茂密的树叶还保留着春天的色彩,一黄一绿与先前看到的银杏树形成鲜明的对比。大自然那只神奇画笔的魔力真令我佩服埃 7、在美景如画的自然里,你会把自己的身心整个溶入其中,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那是动听的回响,那是动听的旋律,那是大自然为我们人类谱写一首首新的乐章。 8、在这辽阔宁静的自然境界,尽情地舒展你那迷人的欢笑,敞开心胸容纳这宽广的原野;用那动听的乐音赞赏它们的美丽,用灵巧的小手绘画出它们的完美组合,在这里,让你的思想无束缚地飞扬,让你的心在高空放飞,让你的心灵在这无尘染的环境中净化,让你自己完完全全融入这美景中…… 9、一条小河穿过树林弯弯曲曲地流向远方。河水清澈见底,明镜一样的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点点银光。水中的鱼儿欢快的游来游去。水里的小螃蟹挥动着大钳子在石缝间爬来爬去,看起来特别威风。

为什么说现实的自然是人化的自然

为什么说现实的自然是人化的自然? 马克思主义哲学用社会实践的框架来理解人类世界中的自然,把自然同实践、社会生活过程联系起来考察,认为实践创造出一个与自在世界既对立又统一的人类世界。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这一概念包含着两重含义:首先,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其次,自在世界又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它是指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所谓人化自然指的是被人的实践活动改造过并打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自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化自然是自然人化的结果。所谓自然的人化,是指人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占有自然界的过程。“自然的人化”强调的不是自然界的自在变化,而是自然界在人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获得属人的性质,不断地被改造成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确证和展现。 自在自然是同人类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因素。一方面,人类世界离不开自然环境,自在世界构成了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把天然自然同化于自身,转化为自己的本质力量,同时又把这种本质力量对象化于人类世界中;人类世界形成之后又反过来制约天然自然,不断地改变自在世界的界限。另一方面天然自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人化自然,并在人化自然、人类世界中延续了自己的存在;同时,人化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整个大自然的运动过程。人类社会作用于自然界,具体表现为在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通过思维把握自然界,通过实践改造自然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地把自然界变成自己的生存条件的过程。在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人类社会是能动的主导的方面。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完全是自发的,是在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发生的,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则永远是为了自己的目的和需要而从事的自觉活动。所谓人类“改造自然界”、“支配自然界”,就是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合理地调节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否则,自然界就会以其自身固有的必然性,“报复”人类。 显而易见,在人类世界中,自然与社会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摆在人们面

如何理解“自然的人化”

如何理解“自然的人化” 程佩瑶5000211008 “自然的人化”从字面上理解,即自然被人的主观意识的对象化的结果。本文我主要从对美的理解来阐释“自然的人化”。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人化的自然界”(即自然的人化)这一命题,一直在美学界备受热议。长期以来,各家美学流派对这个命题的理解大相径庭。有的主张美是主观的,认为‘自然的人化”是人的主观意识“外化”,美来源于人对事物的主观评价;有的主张美是客观的,认为美的事物的特性属于客观物体,不受人类的评价意识左右,因而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界无须“人化”;有的主张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认为“自然的人化”是人们通过艺术生产实践,让意识或观念对象化,客观的审美对象的属性和主观观念的统一;有的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认为“自然的人化”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在自然对象上烙上了人的印记,所以自然美也是社会化的结果,而且只有经过“人化”的自然才具有美学意义。 在我看来,更加支持美是人类主观意识的“外化”。美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美,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对于美的标准和看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同的。对待同一事物,有的人会认为美,有的人却认为不美;甚至于同一个人,他对美的看法在生活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原先认为美的,后来会认为不美;原先认为不美的,后来会认为美。美是人的主观反映,美来源于人的观念,是人赋予客观事物的,是人对事物自发的评价。

美是一种价值,“价值,是人的东西,只有对人来说,它才存在。”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美和丑。但是,并不能将美离不开人混同于离不开人的主观。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看,美离不开主体,也就是离不开人;但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看,美是客观存在,美感是人对美的主观反映,只能说没有客观的美,就没有主观的美感,绝不能说没有主观的美感就没有客观的美。

关于自然的拟人句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164654672.html,) 〔关于自然的拟人句〕 每种生物都是具有生命的,万物皆是。我们常常将各种事物比喻成人,将他赋予生命,将拟人句用到作文中,能使作文充满生机。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拟人句,欢迎大家的查阅。 1.一个个红石榴小姑娘绽放出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2.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3.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4.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5.风儿快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6.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7.翠绿欲滴的椰子从叶间探出了头。 8.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 9.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10.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1.鸣蝉在树叶里吟唱。 12.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13.小狗伸了一个懒腰。 14.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 15.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16.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17.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18.蜡烛默默地哭泣着。 19.大海是如此的变换末测,平静却又很凶猛,温柔的但又很激烈,像光滑的穿衣镜,像肆虐的猛兽,像的抚慰,像父亲的鞭打。 20.没有风的打扰,水面很平静。 21.柳树在风中扭摆着腰肢,尽情地跳舞。 22.蜡炬成灰泪始干。

“自然的人化”的提出、含义及对自然美的促成

“自然的人化”的提出、含义及对自然美的促 成 20 世纪 50 年代美学大讨论围绕“美是什么”进行了论争,而当下环境美学、生态美学则更多地将视野投向一直被忽视的自然美,以应对环境危机带来的种种挑战。早期,实践美学学派认为美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产物,美的根源是“自然的人化”,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基本思想也是:美是人化自然的产物。在当前环境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李泽厚“自然的人化”让我们开始怀疑人与自然的关系真的只是征服与被征服?人类对自然的美可以肆意破坏?这种怀疑早在马克思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有所体现:人依靠自然界这一人的无机的身体生活,也就是说,人为了生存不得不与自然界长期交往。就这一层面来说,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即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① 一、“自然的人化”的提出 《手稿》中马克思提出这一命题只是想论述人类劳动实践的本质,揭示由于人类劳动从而使人构成了对自然界的一种新的关系时表露出来的……因此,这就必然为后来的阐释者在解释“自然的人化”这一观点时进行创造性发挥提供了较大的思想空间。 ②李泽厚在美学大讨论时期发表的多篇论文中,有六篇直接或专门谈到了“自然的人化”。 1959 年 7 月发表的《山水花鸟的美》首次提出了“自然的人化”,在此之前的多篇论文都是用“人化的自然”。这两种表述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的人化”是就“人化”的过程而言的,“人化的自然”是就“人化”的结果而言的。1957 年发表的《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一文引入了马克思《手稿》中的一段话:“在社会中,对于人来说,既然对象的现实处处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都是人的现实,也就是说,都是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规定,那么对于人来说,一切对象都是他本身的对象化,都是确定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也就是他的对象,也就是他本身的对象。” ①说明自然在人类社会中是作为人的对象而存在着的,自然这时是存在于一种具体社会关系之中,它本身已是一种“人化的自然”,而这“人化的自然”的社会性是客观的,它不是人类意识情趣之类的主观所能决定的或主观意识所加上去的。同年发表的《关于当前美学问题的争论》,他首先批判了蔡仪、朱光潜对自然的客观性的认识,然后引用了马克思“只有通过客观上展开的人类生活的丰富内容,才能使人类的主观感受性丰富起来”。这句话,来说明只有通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使人类与自然发生多方面的、丰富的关系,从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