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含同步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含同步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为主题,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乡愁情怀,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的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较抽象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故乡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可能还没有深刻的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作者的乡愁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理解作者的乡愁情怀,欣赏课文中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氛围,感受作者的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情感氛围。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月亮描写,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的情感氛围。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的大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远离故乡,思念家乡的情感,表达了中国人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层次的情感,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家人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和分享。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和背景资料。
3.小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注意纠正发音和朗读的节奏。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课文的作者和背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远离故乡,遥望故乡的月亮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篇课文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感悟能力的良好材料。
同时,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结构也适合学生进行语言操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富有深意的句子和关键字词的理解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可能还没有深刻的体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学会课文中的一些关键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结构。
2.感悟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将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结构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引导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
3.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4.相关教学道具或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故乡的月亮,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于故乡的记忆和情感,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然后,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结构,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语言表达。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课文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是一篇描绘故乡景象的散文,通过作者对故乡的回忆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眷恋。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但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和诗意可能还需要引导和解读。
此外,学生可能对故乡的概念和情感有所了解,但是通过课文来感受和体验作者的故乡情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故乡情感和家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难点: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同时,采用情感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故乡情感,培养学生的故乡情感和家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音乐。
3.教学卡片和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一个温馨的故乡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对故乡的记忆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范文(精品6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范文(精品6篇)《月是故乡明》精品教案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感受语言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珍视亲情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通过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感受作者的深情厚意。
2.教学难点。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形象。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内容、图片、音频等。
比如:“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
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比如“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的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后来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2.课文朗读录音。
3.相关的月亮诗词、散文等拓展材料。
比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李颀《送刘昱》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韦庄《章台夜思》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李商隐《陈后宫》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月亮的宁静优美的音乐,展示几幅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提问启发,你们对月亮有怎样的感受?月亮在你们心中象征着什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与月亮有关的散文——《月是故乡明》,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月亮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对远方故乡的思念和对月亮的赞美之情。
本课文情感真挚,引人深思,适合开展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月是故乡明》的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2.掌握课文中生字生词的意思。
3.学习赏析古诗《静夜思》。
能力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能够欣赏古诗《静夜思》,感悟其中的情感。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懂得珍惜家庭和家乡的幸福。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修养。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1.理解课文《月是故乡明》的内容。
2.赏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3.学习古诗《静夜思》。
难点1.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感悟能力。
2.对一些抽象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小时候的家乡,呼吸家乡的空气,感受家乡的气息,然后请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学习课文(1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辅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某段话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1. 学习古诗《静夜思》(15分钟)讲解古诗《静夜思》的背景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
让学生品味诗词中的情感,并尝试朗读。
2. 情感表达(15分钟)让学生结合课文和古诗,表达自己对家乡和月亮的情感之情,可以写成小段落。
第三课时1. 情感演练(15分钟)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他们写的关于家乡和月亮的情感表达段落,让全班同学一起感受同学们的表达。
2. 总结复习(10分钟)老师对这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家乡的思念和感悟,鼓励他们用文学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对课文《月是故乡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月亮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但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对于诗歌的朗读和感悟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课文,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朗读感悟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思乡之情,感悟诗歌的意境,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辅助教学。
2.相关资料:收集有关故乡的图片和诗歌,用于教学展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月亮和故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月亮与故乡之间的关系。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语气。
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故乡”、“思念”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作者的情感。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评价其朗读效果,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学生默读课文,填写课文内容填空。
教师出示填空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查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收集到的相关诗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不同诗歌中的故乡情感。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本课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字词的学习,句子的理解,文章的分析和欣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一些生字词的掌握尚有困难。
同时,学生对抒情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读写“藉、凳、相应的”等生字词,理解由生字词组成的句子和段落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对抒情散文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读写和理解。
2.对抒情散文的分析和欣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4.分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的景色给你什么感受?你能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音韵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并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抒情散文的欣赏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故乡的短文。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远离故乡,身处异地,对故乡的思念为主题,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对故乡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情感和抽象的意境,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故乡的概念和情感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和加深对故乡的思考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对故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乡之情和家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2.难点: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情感和抽象的意境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教学参考书。
2.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引导。
b.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对月亮的情感。
2.呈现(10分钟)a.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
b.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操练(15分钟)a.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b.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4.巩固(10分钟)a.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精美教案(统编版)
-情感的迁移与共鸣:引导学生将作者的情感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产生共鸣,增强情感体验。
举例:诗中的“月”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寄托,并激发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类似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例如询问学生在何种情境下会产生类似的思乡之情,以及他们如何表达这种情感。
-思乡情感的表达: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绘月夜景色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体会诗中的情感。
举例:《月是故乡明》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明月”与“故乡”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通过举头、低头的动作表达深切的思乡之情。
2.教学难点
-意象的理解与运用:学生需要理解诗中“月”的意象,并学会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显得不够自信。为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可以在课堂上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这部分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讨论,逐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写作练习,让我看到了学生对古诗情感表达的尝试和探索。但在批改作业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情感传递不够到位等。针对这些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专门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并互相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古诗中的情感表达运用到现代文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现代文和古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 《月是故乡明》 精美教案(统编版)
《月是故乡明》精美教案(统编版)教学内容:《月是故乡明》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
本课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月是故乡明》,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杜甫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1. 诗句的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隐喻需要学生通过讨论和联想来理解。
2. 情感的体会:学生需要通过朗读和想象来深入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投影仪,音响设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PPT展示月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月夜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发音和节奏。
三、理解诗意1. 教师逐句解读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 学生通过讨论和联想,深入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隐喻。
四、体会情感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 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设计:月是故乡明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朗读并背诵《月是故乡明》,理解诗句意思,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家国情怀,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月是故乡明》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月是故乡明》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本节课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是篇很好的朗读和背诵的范文。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和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但同时,对于课文中的某些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此外,由于现代社会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可能对于纸质阅读和文字表达有一定的生疏感,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加以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3.朗读和背诵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故乡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然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给予讲解和引导。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和解释。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造句或写片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月是故乡明》诗的背景及内容。
2.对诗句进行理解、活学活用,领会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引导学生热爱家乡。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强学生的感情体验,培养其优美的背诵语音和形象化的表达能力。
4.阅读力: 阅读短文,能够理解文中大意,推断文中隐含意思;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帮助学生了解《月是故乡明》诗的背景及内容,引导学生热爱家乡。
2.难点:通过实际体验,感受诗人怀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观看雪山山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多想,寻找自己熟悉的家乡长相,介绍水乡
的特色、民俗等情况;
2)通过观察,以问答形式进一步导入新课,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课文并完成课内活动
1)听老师读诗,并观看相关图片,感受诗人故乡之情;
2)完整地朗读诗文,小组讨论诗文中难词或不理解的地方,并进行解释和讨论
3)精读课文,感受诗人的怀乡之情。
带领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情景,让学生
发表对诗文的看法和感悟。
3.完成课后练习
1)学生完成书上的配套练习;
2)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详细的评分,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总结归纳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了解故乡的美丽和感受到诗人怀乡之情,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加强了学生口头表达及阅读能力。
四、板书设计
《月是故乡明》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月是故乡明》,了解了诗人怀乡之情,也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并通过配套练习加强了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并复述课文《月是故乡明》的内容;2.能正确朗读《月是故乡明》;3.能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并能正确运用;4.能够感悟课文中描述的孤独之美;5.能够在相似情境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复述课文《月是故乡明》的内容;•正确朗读《月是故乡明》。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并能正确运用;•展现课文中孤独之美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故事图片、孤独之美的插图3.其他:学生课前预习作业、课堂小组分组名单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月亮的情感共鸣。
•老师巧妙引出月亮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启发学生对故乡的思念情感。
2. 学习课文(20分钟)•教师领读课文《月是故乡明》。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标记生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老师解释生词和成语,并引导学生朗读。
3. 情感体验(15分钟)•教师请学生描绘孤独之美的感觉。
•学生自由书写或画画表达自己对孤独之美的感受。
•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体验。
4. 学习成语(15分钟)•教师为学生讲解课文中的成语,帮助理解意义。
•学生分组编故事,运用成语。
•各小组展示成果。
5. 情感延伸(20分钟)•老师播放有关故乡和月亮的音乐视频。
•学生跟读或默读课文,边听音乐边感受情感。
•学生用诗歌、散文、画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和月亮的情感。
五、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以“月是故乡明”为主题,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学生分享感悟和收获。
•课堂点评,激励学生对自己的情感和感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六、课后作业1.复述课文《月是故乡明》;2.写一份关于故乡和月亮的作文;3.创作一首描写月亮的诗歌。
七、教学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学生的成语运用和创造能力;•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品德修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3-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远离故乡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本课的生字词较多,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诗意。
教学本课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意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较为敏感,容易产生共鸣。
在生字词学习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仍需教师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诗意的理解与体会。
3.将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写作等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生字词卡片。
3.PPT课件。
4.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乡的美景,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引入课文《3-月是故乡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作者是谁吗?他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通用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通用5篇)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对《月是故乡明》进行文本研习,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怀。
4、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认识到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阅读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教学难点】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体会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月亮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景物。
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意。
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
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释题:大家知道“月是故乡明”这句诗出自哪里吗?2、聊作者。
三、赏读课文,理清思路文章开篇点题,接着由月过渡到山水,进而过渡到故乡的山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情1、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2、作者的故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3、作者明明写故乡的月,为什么还要写童年的趣事呢,是不是多余?4、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亮,作者还写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五、总结聚焦,深化主题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它的抒情线索是什么?六、拓展练习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资源,收集能体现“人与月”这一主题的各种艺术形式。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
本课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故乡的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但对于文章深层次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故乡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难点:对文章深层次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讨论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运用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作者介绍、相关图片等。
2.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仪等。
3.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月亮的美丽。
然后提问:“你们对故乡有什么印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故乡,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进行检查。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示范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示范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本课以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为主题,描绘了作者在异乡异地看到明月时,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对于文章中一些深刻的情感和哲理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同时,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但对于本课中作者情感的表达方式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学会欣赏诗歌。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作者介绍等。
2.音频:准备课文朗读的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欣赏。
3.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月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看到明月,你会想起什么?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故乡。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并体会课文的韵律美。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选取几个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巩固记忆。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本课主题的理解,并进行点评。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案一. 教材分析《3月是故乡明》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作者远离故乡,在外地求学、工作、生活的经历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眷恋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故乡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能够理解故乡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也愿意去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如“故乡”、“思念”、“眷恋”等;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2.多媒体教学设备;3.相关故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故乡的概念,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故乡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故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乡的意义。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课文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顿,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作者说3月是故乡明?”“作者对故乡有哪些美好的回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 学习目标]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能通过评点的方法与文本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 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训练学生运用评点的方法来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学生第一次评点课文,有一定的难度。
课堂上老师可介绍方法并进行示范,来指导学生评点课文。
[ 教学时间] :一课时
[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
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
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 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简介作者
季羡林,山东清平人。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曾任第六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北京大学副校长等。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秋进人德
国格廷根大学学习印度古代语言。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
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
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
在佛典语言、
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著作等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三、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与特色。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
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乡思之情,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有的景物因为被反复书写而成为思乡的文学意象,如柳、月、炊烟、乡音等等。
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第1 小节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阐释。
“月是故乡明”是一句流传很广用以表达故园之思的诗句,它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抒发了杜甫离乱之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对自然事物的感觉有时因主观情绪而改变,在文学作品中,这样的写法特别多,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由于杜甫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本文的第一段,实际上就是对这句诗的解释,最后说“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正是说明它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感受。
第2、3、4、5 节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第 2 小节是一个过渡,由月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山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对家乡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但儿时的记忆连同那少年的梦境与感受仍新鲜如昨,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拣鸭蛋,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了美丽纯洁的乡村生活图景,经过几十年后一位耄耋老人的的叙述显得更加动人。
第6、7、8 三节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现出来,故乡的小月亮为什么那么美,除了亲切而温馨的回忆外,作者还通过与其他场景进行对比来表现,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要说景色,比故乡那只有在童年看来才有浩渺之势的苇坑美得多的怕不是一处两处,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故乡的月亮越美,越发勾起作者的乡思乡愁。
作者指出,对一个异乡人来说,对故乡的思念常常构成他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思乡
是他生命的组成部分,有故乡可思,甜,思而不得,苦,正是这种复杂的滋味显示出乡思特有的情感色彩。
最后一小节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品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
虽然短短几句话,却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文章的风格与一个人的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讲,老年人的文章都写得古拙、质朴,所谓由绚丽而归于平淡。
季羡林的这篇《月是故乡明》就体现了这一点,它写得非常平实,采用的大都是短句子,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娓娓道来,甚至不时流露出返老还童般的天真,但越是这样的质朴自然,越是能见出作者对故乡的至情至爱。
四、通过评点,研读课文。
1.什么是评点?
评点是古人研读文章的一种重要方法。
就是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等)和写作方法进行评论与分析,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从方法上讲,评点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
评点作为对话,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与想像中的文本的其他读者的交流。
文本肯定是对话的第一个对象,与文本的对话是构成其他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实际上,在阅读中,作品的局部与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对整体的理解是建立在局部的基础上的,而且,从阅读的过程看,也是由局部到整体次第展开的,有时,一些看上去是局部的地方实际上关系到作品的全局,是理解作品整体的关键。
古人讲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说的就是这个道
理,这些“眼”有的关系到全篇的结构,有的关系到全篇的主旨、感情的转换,甚至是给全篇写作方法和风格定调子的地方,我们在评点时就要注意到。
另一方面,对局部的理解又离不开作品的整体,局部只有在整体中才能理解,整体是局部的语言环境,比如《前方》中的“家”、“路”、“眼前与心中”,这些词语,有时是实指,有时又是比喻,有时又是在实指中寄托了另外一些涵义,如果不从全篇的立意出发,不从文章特定的语境出发,是很难搞清楚的。
与文章对话的进一步就是与作者对话,孟子讲“以意逆志”,意思就是说可以通过对作品意义的把握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以《想北平》为例,由文章就会想到老舍,想到老舍与北平的关系,老舍为什么爱北平?为什么爱到了与爱母亲相提并论的地步?爱到了“说不出”的地步?这就是从文章过渡到作者了。
还有,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只是你一个人的一己之见,而文章是不会只有一种看法的,因此,点评时应该会想到别人怎么看。
这实际上就是在与文章的其他读者展开对话。
2.示例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开篇点题。
)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
等等,不可胜数。
(过渡,由月到山、水,从而写到故乡的水。
)至于水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写童年往事,故乡往往
与童年连在一起。
下面还有许多充满童趣的细节。
)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对比,为的是突
出故乡月亮之美,同时又是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
(随着年月的增加,思乡之情更增一番苍茫。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这也是对比,又是衬托,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美景也不足以与故乡的“小月亮”相媲美。
)
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对故乡的思今是充满了惆怅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但人有故乡可以思念,并且拥有一份温馨的回忆,又是幸福的。
)
3.学生进行评点,小组讨论。
然后交流。
五、小结
评点是读书时常用的方法,古人讲读书不动笔等于不读书。
读书不是纯粹单向的、被动的接受,同时也是在思考,思考有了心得,就随时记下来,书的天地边角空白处都是记录的地方,因此,评点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习惯,一种读书的好习惯,要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六、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相关练习。
2.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