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情感
审美体验与人的情感表达
![审美体验与人的情感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a3fdd95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e.png)
审美体验与人的情感表达审美,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深奥的词语。
当我们聆听一首动人的音乐、欣赏一幅美丽的画作、阅读一本好书,或是观赏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时,心中产生的那份愉悦、激动和感动,恰恰是我们与审美的接触。
审美体验,不仅是一种对美的感受,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人的情感是五彩斑斓的,从喜悦、悲伤到愤怒、惊讶,每一种情感都如一颗小小舞动的火星,融入到我们的心灵深处。
而审美体验,则是情感的表达之道。
当我们欣赏一首轻柔的音乐时,那悠扬的旋律仿佛带我们进入一个纯净的世界,使得内心的喜悦、平静和放松得到释放;而当我们观看一幅绘画时,那跳跃着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则引发了我们对艺术家创造力和情感的共鸣。
审美体验是一种主观的体验,而每个人的审美偏好又因个人的背景、经历和教育等因素而产生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存在于喜好的对象、对于美的定义,以及对于文化艺术的理解上。
有人喜欢急速节奏的音乐,有人偏好古典作曲家的作品;有人欣赏抽象的绘画,有人钟爱写实的创作;有人热衷于现代艺术,有人痴迷于古代文学。
正是这种多样性使得审美体验成为了一种丰富多彩且个性化的情感表达。
审美体验也能深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当我们分享我们的喜好,交流彼此对于艺术作品的感受时,不仅展现了我们的情感和内在世界,也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
音乐的节奏、绘画的色彩、文学的情节,讲述了一个个故事,这些故事渗透着作者对于生活、情感和人性的思考,也成为了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心灵桥梁。
当我们相互分享和解读艺术作品时,我们并不只是单纯地在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在分享我们的情感,互相理解和关心。
审美体验与人的情感表达密不可分。
正因为我们有了广泛的审美体验,才能够更好地以情感表达和他人相互沟通。
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更需要审美体验来平静心绪、净化情感。
在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欣赏插花艺术来驯服心灵;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听音乐来放松压力;在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可以漫步在大自然中,让大自然的美丽感染我们的心灵。
美学教程 审美与情感第五章
![美学教程 审美与情感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ef9161c8770bf78a652954ed.png)
什么是“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心理距离是一种解释美感的概念,它意指美感的产生,是来自于观 赏者主观感知与艺术品之间的心理距离。
设喻者在情感方面对本体怀有关心、热爱、同情、怜悯、留恋、怀念、钦敬、 崇拜等善意情感或怀有厌恶、憎恨、愤慨、冷漠、鄙弃等恶意情感就是要求 人们自己在心理上与外物分离开来。
空间距离:则是指与审美主体处在不同的不同地点,不同空间从而产生的审 美情感对审美主体的美化作用。而一般来说,这样的美感总是带有淡淡的惆 怅和忧伤,是一种蓝色的忧郁的情趣。
心理距离:介于我们自身和那些作为我们感动的根源或媒介的对象之间的距 离。我们观赏者对于作品所显示的事物在感情上或心理上保持的距离,这种 距离由于消除我们对作品的实用态度而使美感有利于快感,因而使我们对眼 前的事物产生崭新的体验。
审美具有愉悦性
审美情感的愉悦来源于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表现于对狭隘功利性的超越 和对于生命力的追求。我们知道,审美是一种感情,是一种喜悦和愉快的感 情。无论什么样的审美对象,它总是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喜悦。崇高美,诸 如奇峰突起、绝壁悬崖、霹雳闪电,虽然它们使我们的耳目受到强烈的刺激, 但往往往感情却能给人以一种愉悦感。听莫扎特的音乐,读张若虚的诗,登 八达岭着万里长城,都可以获得这种激动的或平静的喜悦、愉快的美感享受。 这种愉悦感来自身心语能力的和谐运动,令人感到一种恰然恬然,左右逢源, 轻柔流畅,游刃有余的自由。
艺术家塑造形象时,离不开审美活 动,而人的审美活动, 又总是和
情感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审 美活动中,美的客 观对象作用于
人这个审美主体,引起美感,这美 感就是美的具 体形象所唤起的一
种情感反应,所以富有情感是美感 最显著最 突出的特征。生活中的
审美心理要素知识点总结
![审美心理要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7d3a4c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a.png)
审美心理要素知识点总结一、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人类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
当人们对某一对象产生美感时,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愉悦或愉快的情感,这就是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审美活动的动力源泉和内容载体。
审美情感的产生主要受到个体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以及审美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审美情感是审美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来进行审美评价,从而影响是否产生审美价值的认可。
通过培养和提升审美情感,可以丰富个体的审美体验和享受。
二、审美认知审美认知是指人们在进行审美活动时,对审美对象进行认知、分析和理解的心理过程。
人们通过对审美对象的认知来获得对其美感的认识和评价,从而形成审美的认知结构。
审美认知是影响审美评价的重要因素,它反映了个体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和理解水平,也是个体对审美对象进行艺术欣赏的认知基础。
审美认知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审美对象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使个体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审美对象的内在意义和美学价值,从而有助于提升审美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培养和提升审美认知能力,可以增强个体对审美对象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丰富审美体验和享受。
三、审美情感和认知的互动审美情感和认知在审美活动中是密切相关的,并且相互影响。
审美情感和认知之间存在相互激发、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人们会通过对审美对象的认知来获得美感的体验和情感的享受,而审美情感的产生和体验也需要审美认知的支持和指导。
审美情感和认知的互动促进了审美活动的进行和完善,对培养和加强个体的审美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美学价值观的影响美学价值观是个体对美的认知、理解和评价所形成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观念体系。
美学价值观对个体的审美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它是塑造个体审美品味和观念的重要依据。
美学价值观是审美活动的重要指导原则,它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反映了个体对美的认知和理解水平。
美学原理4审美情感
![美学原理4审美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387da63610661ed9ad51f351.png)
嵇康原文
然声音和比,感人之最深者也。劳者歌其 事,乐者舞其功。夫内有悲痛之心,则激切 哀言。……夫哀心藏于内,遇和声而后发, 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夫以有主之哀心, 因乎无象之和声,其所觉悟,唯哀而已。
一般情感反应与审美情感反应的区别
一般情感反应就是所谓的哀乐反应,这种哀乐实际 上是欣赏者自己心中的哀乐,不是音乐本身哀乐, 音乐本身无所谓哀乐。 审美情感反应是对声音本身的反应,比如节奏快的 音乐引起“躁”的反应,节奏慢的声音引起“静”的反 应。静躁反应没有固定的情感内容,既可以适合于 哀也可以适合于乐。审美情感反应就是这种不含情 感内容只有情感运动形式的反应。 这种审美情感反应就是无利害的静观。
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利害的快感
康德:审美经验是一种不带任 何利害的愉悦,它不同于感官 刺激而来的快感,也不同于因 为善而产生的愉快。
无利害性
无利害性(disinterestedness) 是西方现代美学的一个核心 概念,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 美学家开始使用这个概念, 它不仅排除对事物的占有或 利用兴趣,而且排除对事物 的求知兴趣,强调对事物的 审美反应不受知识概念和功 利目的的约束。
解决之二:抽象的形式与实在的 事物之间存在某种关联
抽象的形式与实在的事物之间存在某种关 联,而实在的事物又与情感之间存在具体的 关联。
两种表现:x的表现与x表现
当代分析美学家发现,艺术作品和审美经验 中的情感表现更多的是一种x表现,而不是x 的表现。从一种x表现中并不能推导出存在x 情感,从x的表现中可以推导出存在x情感。
审美情感与风格
作品的情感基调决定作品的风格。
谢长敏的《老人与 狗》
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与审美体验
![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与审美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9602b02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4.png)
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与审美体验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表达形式,它通过文字的组合和叙事的方式,向读者传达情感和思想。
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元素,它们与作品的主题,情节,语言风格等紧密相关。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情感与审美体验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在读者心中的艺术享受。
一、审美情感的重要性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是作家对所表现主题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它可以是喜悦、忧伤、愤怒、幸福等各种情感的表达,能够使读者与作品产生共鸣。
审美情感是作品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它体现了作品的深度和情感力量。
例如,一部优秀的小说能够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使读者感同身受,进而产生共鸣和感动。
因此,审美情感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审美体验的重要性审美体验是读者在接触文学作品时产生的感受和享受。
它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互动过程,通过阅读、倾听和观察等方式来获得。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独特的审美境界,让读者沉浸在其中,产生愉悦和满足的感觉。
审美体验是文学作品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它通过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和语言的运用等手法来影响读者的情感和思考。
一个成功的作品应该能够给予读者深刻的艺术享受,使其陶醉于其中。
三、审美情感与审美体验的关系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是文学作品中不可分割的因素。
审美情感是作家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而审美体验则是读者接触作品时的感受和享受。
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只有当作家具备深刻的审美情感,才能够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反过来,只有当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产生深入的审美体验,才能真正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体味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四、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情感与审美体验的体现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1. 语言的运用:作家通过精准的语言运用,塑造人物形象,描绘环境背景,烘托情感氛围,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论艺术语言中的审美情感
![论艺术语言中的审美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833d5f184431b90d6c85c734.png)
等 ;第 二性质 ”是 指依存于人 的 “
感知 的性质 , 比如 : 的 视 觉 感 知 人 到 的色 彩 的赤 、 、 、 , 觉 感 橙 黄 绿 听 知 到 的 声 音 的 高 、 、 、 , 觉 低 强 弱 味
吗……孔子 日 : 仁者 乐山 , 智者乐 水, 智者 动 , 者静 。山、 、 仁 静 坚实 稳定 的情操 ; 、 、 水 动 流转 不 息 的 智 慧 ,这不正是形 式感上 的同构
量 和某 些 不 以 环 境 而 改 变 的 性 质
好 与你 的情感 结构相一 致?
哀 乐 , 之 者 心 , 正 好 是 你 应 不
的符号化 、 对象化 、 态化 ? 物 ” 这 则广 告就 体 现 了情感 与
人 与 自然 、主 观 与 客 观 两 个 的 真 正 沟通 : 欢 笑 是 粉 红 色 的,哭 泣 灰 色 的, 慕 是 绯 红 色 的 , 爱 哀 淡 蓝 色 的,快 乐 是 跳 动 的橙 1 如 同心 情 ,化 妆 品 也 有 千 万 同 的颜 色 … … (0 5 度 高 20年 妆 品广 告 语 )
感 之 间 、 与 自然 之 间 … … ) 没 人 就 有 某 种 相 映 对 相 呼 应 的 共 同 的形 式 、 构 、 序 、 律 、 力 、 命 结 秩 规 活 生
置会 场时要求 的严肃端庄 … 看 那画 面上 纵横 交错 的色 条, 你听那或 激荡或轻柔 的{ 旋律 , 它们之所 以使你 愉快 ,
学教育
圄 夸银 霞
论 艺 术 语 言 中 的 审 美 情
艺 术语言是情感 化的语 言形
式 ,艺 术 语 言 中 的情 感 是 知 觉 中
脑 电力 场中造成 的结 构与伴随某 种情感 生活的力 的结 构达到 同形 时 ,这种外 部事物看上去 就具有 了这种情感性质 。 李泽厚先生用 ” 诗情画意 的语 言对这种审 美现象 做了精湛细致 的描述 : 自然有昼 “ 夜交 替季节循环 ,人体有心脏 节 奏 生老病死 ,心灵 有喜怒哀乐 七 情六 欲 , 道它们之 间( 难 对象 与情
音乐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音乐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081133f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9.png)
音乐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各种音乐形式,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音乐教育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一、提供多元化的音乐体验音乐教育应该提供学生多元化的音乐体验,包括不同类型、不同风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
通过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的音乐形式,例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他们可以扩展自己的音乐视野,培养对于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能力。
二、培养音乐表达能力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乐器演奏、音乐创作等活动,学生可以将内心的情感通过音乐的形式进行表达。
音乐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艺术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演出学生参与音乐演出是培养他们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
音乐演出可以帮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自信心。
通过与其他音乐爱好者一起演奏或合唱,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进一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四、借助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聆听、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他们可以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音乐欣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等,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音乐艺术的内涵。
五、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音乐教育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还能够获得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启发。
例如,音乐教育可以与历史学、文学等学科结合,通过学习音乐作品的背后故事和与历史、文学的关联,增加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兴趣。
六、提供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学校可以设立音乐教室、音乐图书馆等音乐相关资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社会可以组织音乐比赛、音乐活动等,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904bc50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7.png)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幼儿时期是审美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审美情感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还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全面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1. 创设丰富多彩的审美环境幼儿时期是孩子接受外界信息最为敏感的阶段,因此创设丰富多彩的审美环境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打造具有审美氛围的环境:布置温馨的环境:利用色彩搭配、布置装饰等方式,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氛围。
展示优秀作品:在教室或家中展示优秀的绘画作品、手工制作品等,激发幼儿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定期举办艺术活动:组织绘画比赛、手工制作比赛等活动,让幼儿参与其中,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引导幼儿接触多样化艺术形式艺术是审美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而不同的艺术形式能够激发幼儿不同方面的审美情感。
因此,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过程中,引导他们接触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至关重要:音乐启蒙:通过播放优秀音乐作品、学习简单乐器演奏等方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舞蹈表演:组织舞蹈表演活动,让幼儿参与其中,感受舞蹈艺术带来的快乐和美感。
戏剧表演:通过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形式,培养幼儿表达自己情感和体验戏剧艺术的能力。
3. 鼓励幼儿参与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培养幼儿审美情感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参与艺术创作,幼儿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还能够深入理解艺术背后的意义。
在日常教育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幼儿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丰富材料:为幼儿准备各类绘画、手工制作材料,激发其创作灵感。
引导自由创作: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创作,不设限制地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情感。
赞扬肯定:对幼儿的每一次创作都要给予积极肯定和鼓励,激发其继续探索和尝试的动力。
4. 培养幼儿对美的独立认知能力在培养幼儿审美情感过程中,独立认知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审美情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审美情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ee49ec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2.png)
审美情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审美情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前言审美情感社会实践是一种探究个体与群体审美情感的社会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感知、体验和认识艺术作品和文化价值。
在参与审美情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艺术与情感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对人的成长、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从个体、群体和社会层面进行总结和体会,探讨审美情感社会实践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二、个体层面的影响1.提升审美情感能力参与审美情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个体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领悟。
在实践过程中,我与艺术家、文化学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作品的解读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拓宽了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提高了对艺术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2.培养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参与审美情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个体更深入地感受和体验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内涵,并学会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进行情感的表达。
在实践中,我参与了绘画班、音乐会等活动,通过绘画和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些表达方式使我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自己的情感,并且更加敏锐地观察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3.增强自信心和个人价值感参与审美情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个体感受到自己的创造力和拓展自己的能力,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个人价值感。
在实践过程中,我参与了一次文化交流活动,与他人合作完成了一场音乐剧的演出,通过排练和表演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活动的成功使我更加自信,并深刻地感受到个体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存在感。
三、群体层面的影响1.加强群体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参与审美情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促进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中,我与同伴一起参与了艺术创作班、舞蹈团等群体活动,通过共同的目标和合作共事的过程,增进了与他人的互动和关系,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理解。
2.促进群体的创新和创造力参与审美情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激发群体成员的创新和创造力,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来达到更高层次的艺术表达。
人的审美情感不是与生俱来的
![人的审美情感不是与生俱来的](https://img.taocdn.com/s3/m/8d382a6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0.png)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美育融入陈兵人的审美情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美的欣赏活动的产物,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直接感受和情感反应。
美感的形成,当然离不开审美对象。
几乎所有的历史都是一幅幅场面壮阔、气象宏伟的画面。
历史教材的审美特征是多方面的,它像诗、像画、像深刻的哲理、像美妙而悲壮的音乐。
历史教学内容为审美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审美能力是一种主体性的自由创造能力,主要靠审美主体的主动体验、实践而获得。
审美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点拨、启发和引导作用。
教师不仅要挖掘美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把真善美的教学内容与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享受和创造历史教学中的美。
笔者在近几年的历史教学中,注意发掘历史教材中的美育资源,进行了将美育融入教学之中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用情境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感受力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出发点。
学生如果缺乏对美的事物的感受,那么审美对象对于学生而言就毫无意义。
情境法的特点是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展形象思维。
情境教学法“情真意切”是它特有的教育功能,通过情境以生动、形象、具体的审美客体为对象,以课堂内外的审美活动为过程,引导学生对审美对象产生感受,在不断的审美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语言情境和实物情境来实现的。
语言,如教师或学生的讲述、师生间的讨论,是向学生传播美的信息最直接的媒介,有感情、有色彩、有韵律,师生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
如讲李冰对都江堰的设计以及他为这项工程的劳碌奔波,终于换来四川灌县的一片绿野沃土,让学生领悟劳动的美好感情。
实物情境有:具体的实物如造型优美的地动仪、绚丽多彩的中国丝绸等;观看图片资料,如金字塔的照片、宋代的《清明上河图》等;观看教学录像,如讲二战时,播放VCD《二战实录》,让学生去感受宏伟的战争场面,仿佛置身战火之中;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动画情境,网上信息下载,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对历史有一个亲身的感觉和体验。
美学中的审美体验名词解释
![美学中的审美体验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8ff810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4.png)
美学中的审美体验名词解释引言美学是探讨艺术和审美经验的学科,它研究美的本质、艺术的形式和审美体验的过程。
在美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术语用于描述和解释审美体验。
本文将通过解释这些名词,深入探讨美学中的审美体验。
一、美感美感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敏感和感知能力。
它是指一个人能否感受到美的存在以及对美的敏感程度。
美感是与个人的感知和情感相关的,一个人的美感可能受到文化、背景和个人经验的影响。
美感的培养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身临其境的体验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观察来实现。
通过培养美感,一个人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美的存在。
二、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指在欣赏艺术作品或体验美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它通常涉及对美的赞美、敬畏、震撼或者其他强烈的感受。
审美情感是审美体验的核心,它使人能够从艺术作品中获得情感共鸣,并产生深刻的体验。
审美情感是个人和主观的,不同的人对同一艺术作品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三、审美判断审美判断是指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决断的过程。
在审美判断中,人们会对作品的美感、艺术价值和技巧等进行评估。
审美判断通常涉及个人的主观意见和价值观,因此不同的人可能会对同一作品有不同的评价。
审美判断是一种复杂的思考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作品自身的特点和背景,以及个人的经验和情感。
四、审美享受审美享受是指在欣赏艺术作品或感受美的过程中获得的愉悦和满足感。
它是人们从艺术作品中获取的一种感觉,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暂时抛开现实的烦恼,沉浸在美的世界中。
审美享受的程度取决于个人对美感的敏感度、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通过不断的欣赏和体验,一个人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享受水平。
五、美的表达美的表达是指艺术家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的过程。
艺术家通过绘画、音乐、文学等形式,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观念转化为艺术作品。
美的表达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艺术家通过选择和组织材料、运用创新的技巧和风格,传达他们对美的独特视角和个人体验。
通过欣赏和理解艺术家的美的表达,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美。
审美情感 名词解释
![审美情感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253448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0.png)
审美情感名词解释审美情感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复杂的情感,是一种极为精微细腻的精神现象,是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的基础。
审美情感是一种超越实用功利性的愉悦性快感,具有非概念性和非功利性的特点。
审美情感主要来源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审美把握,尤其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以及人与超自然的关系所产生的审美体验。
审美情感的产生与表现都与艺术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中的核心内容,也是艺术作品能够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关键因素。
审美情感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崇高、优美、悲剧性、喜剧性等。
1.崇高:崇高是一种庄严、雄伟的美,它往往通过巨大的体积、广阔的空间、粗犷的力等强烈而深刻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
在艺术作品中,崇高常常通过山川的雄伟、人性的崇高、悲剧的力量等方面来展现。
2.优美:优美又称为秀美、柔美,是一种和谐、宁静、细腻的美。
优美的特点是小巧、轻盈、精致,给人以轻松、愉快、宁静的审美感受。
在艺术作品中,优美常常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日常生活场景的表现等方面来展现。
3.悲惨:悲惨是一种表现人生苦难和不幸的审美情感,它常常通过痛苦、悲伤、绝望等情绪表现出来。
在艺术作品中,悲剧性作品往往具有催人泪下、触动心灵的力量,能够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4.喜剧性:喜剧性是一种表现幽默、诙谐、戏谑等轻松愉快的情绪的审美情感。
在艺术作品中,喜剧性作品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表演和诙谐的情节等手法来展现其独特魅力。
不同类型的审美情感在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源于人们的内心感受,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欣赏活动,只有深入了解和体验不同类型的审美情感,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审美情感在人们欣赏艺术作品和判断作品质量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作品所传递的审美情感,这种情感能够触动人的内心世界,引起共鸣和思考。
结合熟悉的作品,简要论述诗歌审美情感的特征
![结合熟悉的作品,简要论述诗歌审美情感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145885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a.png)
结合熟悉的作品,简要论述诗歌审美情感的特征
诗歌审美情感的特征
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情感特征。
通过结合熟悉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诗歌审美情感的特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特征的简要论述:
1. 言语的音韵韵律
•诗歌通过独特的语言艺术手法,强调音韵韵律的美感。
•使用押韵、平仄、节奏等手法,创造出饱满、优美的音韵韵律,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 感知的直观性
•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更加直观、感性。
•通过具象的描写和形象的想象,将情感与事物相联系,使读者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3. 表达的多义性
•诗歌常常具有多层次的意义和丰富的象征符号。
•使用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呈现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4. 想象的自由性
•诗歌不受现实约束,可以大胆地发挥想象力。
•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超越常规的描写手法,创造出世界的另一面,让诗歌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深远的情感表达。
5. 情感的独特性
•诗歌的审美情感常常是独特而深沉的。
•通过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思考,诗歌能够表达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境界,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
结论
诗歌审美情感的特征是多维且具有个性化的。
它通过言语的音韵
韵律、感知的直观性、表达的多义性、想象的自由性和情感的独特性,创造了一种独特而深远的艺术体验。
通过读取和欣赏更多的诗歌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诗歌的审美情感特点,拓宽我们的审美视野。
音乐审美情感
![音乐审美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c509885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6.png)
音乐审美情感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和声、旋律和节奏的组合,传达着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音乐审美情感既涉及个体的情感体验,也涉及群体的审美共鸣。
本文将从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探讨音乐对于审美情感的影响。
一、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对音乐的偏好和情感体验。
音乐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艺术表达形式,具有着独特的情感传递力。
有的人喜欢激昂高亢的音乐,能够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活力;有的人喜欢柔和舒缓的音乐,能够带给他们平静和放松。
不同类型的音乐在情感表达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如古典音乐追求高贵典雅的情感表达,摇滚音乐追求激情奔放的情感表达。
此外,音乐还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
有研究表明,快速的节奏和高音调的音乐能够提升人们的兴奋感,而慢速的节奏和低音调的音乐则能够使人感到安静和放松。
当人们处于不同的情绪状态时,他们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欢快的时候,人们更可能倾向于选择节奏明快的音乐;而在伤感的时候,人们可能更喜欢柔和悲伤的旋律。
二、群体音乐不仅仅是个体情感的表达,也是群体情感的共鸣。
音乐可以成为人们对于某种情感的集体认同和表达方式。
比如,国歌是一种具有集体意义的音乐作品,它能够唤起国民对于国家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音乐还可以成为某个时代的文化象征,通过音乐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的审美情感和文化风貌。
此外,音乐也可以成为社会运动和抗争的象征。
在历史上,音乐曾经成为反对战争和追求公平正义的呼声,如20世纪60年代的反战歌曲和黑人民权运动的自由之歌。
音乐的力量能够凝聚群体的情感和力量,激发人们对于正义和公平的追求。
三、音乐与个体、群体的互动关系个体和群体的音乐审美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
个体的音乐偏好和情感体验受到群体的社会认同和文化影响,而群体的音乐共鸣和情感表达也离不开个体的情感体验和表达。
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音乐类型和风格的丰富性使得个体有更多选择,满足不同审美情感的需求。
同时,群体关于音乐的共同认同也在不断演变和变化,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群体对于音乐审美的追求会发生差异。
审美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审美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ff24f1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1.png)
审美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说到审美情感,那可是极其主观的。
你看,两个不同的人看同一幅画,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一个人可能觉得这幅画真美,色彩鲜艳得像花园里的花;而另一个人可能会说,这些颜色简直就是乱七八糟,跟我的家里那个老电视机一样毫无美感。
审美情感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艺术中找到自己的声音,这种多样性真的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想想看,这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有的人爱吃甜,有的人爱吃咸,每个人的偏好都不一样,但这恰恰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而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个表达情感的过程。
艺术家通过笔、颜料、声音,甚至是肢体语言,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传达给观众。
这种传递就像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你看看,那些动人的音乐,背后的作曲家一定是在经历了什么,或者是在表达某种情感。
听到那种旋律,心里是不是有种莫名的触动?这就是审美情感的力量。
它让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作品,而是与观众之间产生了情感共鸣的桥梁。
艺术可以让人感到快乐、悲伤、激动,这种情感的变化,恰恰让我们更能理解和体验生活的丰富。
艺术创作中,审美情感还可以激励创作者去探索更深层次的主题。
想想吧,很多时候,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来探讨社会问题、文化冲突、个人经历。
没有审美情感的推动,这些主题可能就会被淹没在日常琐事中。
而正是这种情感,让艺术家在面对这些复杂问题时,能够找到一种独特的视角,把自己的看法融入到作品中。
这样的作品,往往能够引发观众深思,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去思考自己的生活、社会,以及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审美情感也能让艺术家们在创作时产生无穷的灵感。
灵感就像是秋天的雨,突然来临,淋湿了整个创作的世界。
艺术家们常常在某个瞬间,被生活的美好或悲伤所打动,然后就涌现出无数创作的念头。
这种感觉,真的是无与伦比。
正因为有了这种情感的激发,他们才会在画布上挥洒自如,或是把一个个音符编织成美妙的旋律。
想象一下,一个艺术家在阳光下,听着风吹过树梢的声音,突然灵感乍现,画出了令所有人惊艳的作品,那种美妙的瞬间,简直让人羡慕。
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情感
![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7791688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e.png)
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情感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情感在我们的日常阅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追溯文学作品的历史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审美情趣与审美情感的演变。
从古代的经典作品到现代的文学创作,每一个时代都凝聚着不同的审美价值观。
在古代文学中,审美情趣与审美情感的体现主要以情景描写、形象艺术、修辞手法等为主要手段。
从《红楼梦》到《西游记》,这些经典作品中蕴含着浓厚的情感,通过作者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美感。
古代文学作品强调对情感的细腻刻画和对美的追求,通过描写细节来表达情感的丰富性,进而激发读者的审美情感。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情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现代文学更加注重对社会现象、人际关系的反思,对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剖析。
例如,杨绛的小说《家》中描绘了家庭中的琐碎和温馨,读者在阅读时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一种亲切的情感。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情感更加注重对当下社会的思考与抒发,呈现出一种更具现实主义色彩的审美风格。
除了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当代文学也在审美情趣与审美情感上有所创新。
当代文学作品更加注重个体的情感表达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当代文学作品在风格和题材上呈现出多样性。
以当代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为例,通过对一个普通人命运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沧桑和深刻的情感。
当代文学作品强调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与个体经验的探索,引导读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审美情感的思考。
审美情趣与审美情感对于文学作品的评析和阅读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的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作品,并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同时,审美情趣与审美情感也是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通过共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价值观,作品才能得以传达并引起共鸣。
总结而言,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情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是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情感的细致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能够培养个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素养。
情感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
![情感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ac9b34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2.png)
情感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
情感在审美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审美即对美的感受和欣赏,在这一过程中,情感可以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评价、情绪的变化以及艺术作品的理解。
首先,情感对于审美的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在面对艺术品、自然景
观或其他美感的事物时,情感会主导我们对其的喜爱或厌恶。
当我们被某一作品或景观深深触动时,产生的喜悦、愉悦或内心的兴奋,都是情感在进行着审美的表达。
情感的激发使我们能够区分艺术作品的高低质量,从而进行准确的审美评价。
其次,情感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变化。
审美的过程往往会引起强烈的情绪波动,例如,在欣赏一幅富有情感的画作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心情愉悦或因其所表达的悲伤而感到哀愁。
情感充盈的艺术作品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使我们能够体验到更广阔、更深刻的情绪世界。
最后,情感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解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术家通过自
己的情感和经验创作作品,而观众则通过自身的情感来理解和解读这些作品。
情感使我们能够与艺术家建立起一种沟通与共鸣的桥梁,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感情。
情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感悟艺术作品背后的内涵,从而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总之,情感在审美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评价,驱动着我们情绪的变化,并帮助我们理解和解读艺术作品。
通过情感的参与,我们可以获得更加丰富、深刻和有意义的审美体验。
美术欣赏课中审美情感的作用
![美术欣赏课中审美情感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23bc40a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6.png)
美术欣赏课中审美情感的作用美术欣赏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而审美情感则是美术欣赏课中存在的重要元素之一。
审美情感是指人们对艺术作品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反应。
在美术欣赏课中,审美情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认知,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四个方面来探讨美术欣赏课中审美情感的作用。
审美情感对学生的认知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对各种艺术形式的认知能力。
艺术作品的创作背后蕴藏着作者的创意、思想和情感,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作品,可以深入了解艺术创作的目的和方式,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审美情感也可以帮助学生对作品进行主观价值评判。
学习欣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和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辨别优秀作品和平庸作品之间的差异,提高其艺术鉴赏水平。
审美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有积极的培养作用。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情绪。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表达和展示,它们往往具有强烈的情感和情绪色彩,可以触动学生内心的共鸣。
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可以沉浸在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情绪的宣泄。
审美情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情感素质,使其具备欣赏优秀艺术作品的敏感性和鉴赏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情感修养。
审美情感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有积极的培养作用。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丰富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艺术作品往往通过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借鉴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欣赏优秀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情感表达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审美情感 美学
![审美情感 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00fb32b7fd0a79563c1e7240.png)
相区别之处:
1、日常情感更接近于人的生理快感以及个人功利, 而审美情感则是一种超越了狭隘的个人功利实用考虑 的精神愉悦,是在一般生理快感、情欲满足基础上净 化和升华出来的更高级、更丰富、更深刻、更具有社 会理性内容的精神情感。 2、日常情感具有弥散性和瞬时性,往往时过境迁, 即渐淡忘。而审美情感具有意象性特征,意象使审美 情感获得特定的感性形式,使之相对稳定。人们面对 意象,可以从容品味其中情感特有的价值意义,因此, 审美情感被称为是一种“反思情感”。
移情说把审美过程理解为情感向外物的 单向投射,而中国的“感物动情”说则承认万 物有生机,审美过程是物我双方交流共感的过 程。 移情说过分夸大主体作用,忽视对象自身 的审美特征,忽视自然美的巨大价值;“感物 动情”说,则重视对象自身的审美属性和价值, 强调主客观的和谐统一。
二、审美情感的特点 (1)在审美情感中,人的理智(认识)、 意志(需要)和情感处于和谐统一之中。 (2)审美情感以日常生活情感为基础, 但审美情感中蕴含着理性认识,比日常生活 情感含有更丰富的、更深刻的社会内容。
(3)审美情感不同于认识情感和 意志情感,它始终不脱离具体、完整 的生动形象,直接对形象产生情感, 具有复杂的个性和多样性;而不象认 识情感、意志情感那样具有社会普遍 性。
三、“移情说”与“感物动情说”之比较
“移情说”是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里普 斯首先提出的美学观点,它把美的根源和本质归结为 人的移情作用,即通过主体意识活动,将人的情感灌 注到审美对象上,使无生命无情感的外物仿佛具有了 生命与情趣,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消失了,达到对 象人格化为“自我”,“物我交融”的目的。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宇宙万物一气化生,外物的 生命情态与人的情感能交互感应。“物色之动,心亦 摇焉”,这就是“感物动情”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之二:抽象的形式与实在 的事物之间存在某种关联
• 抽象的形式与实在的事物之间存在某种 关联,而实在的事物又与情感之间存在 具体的关联。
“x的表现”与 “x表现”的区分
• 当代分析美学家发现,艺术作品和审美 经验中的情感表现更多的是一种x表现, 而不是x的表现。从一种x表现中并不能 推导出存在x情感,从x的表现中可以推 导出存在x情感。
凡高在阿尔的卧室
梵高自己的说明
• 我头脑里有个新的想法……这一次所想的恰恰 就是我的卧室,但是在这里色彩要包办一切了, 通过色彩的单纯化给予事物更多更为宏伟的风 格,这里色彩要给人休息或睡眠的总体感觉。 一句话,观看这幅画应该让脑力得到休息,或 者更确切些,让想象得到休息。墙壁是淡紫罗 兰色。地面是红砖色。床和椅子的木头是鲜奶 油般的黄色,被单和枕头是淡淡的发绿的柠檬 色。床单是大红色。窗子是绿色。梳洗台是橙 色。水盆是兰色。门是紫色。
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利害的快感
• 康德:审美经验是一种不带任何利害的 愉悦,它不同于感官刺激而来的快感, 也不同于因为善而产生的愉快。
无利害性
• 无利害性(disinterestedness)是西方现代 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18世纪英国经验 主义美学家开始使用这个概念,它不仅 排除对事物的占有或利用兴趣,而且排 除对事物的求知兴趣,强调对事物的审 美反应不受知识概念和功利目的的约束。
• 亚里士多德:悲剧“净化说”(Katharsis) • 黑格尔:永恒正义的胜利 • 康德:崇高的事物能够唤醒我们的理性 • 悲能够深入到自我心灵的最深层次,能
够使人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真实存在。
悲、愁等负面情感的审美意义
• 1.一般意义上的快感;2.痛感;3.深层的快感。 美感同其他情感的区别,既不在第一层次上, 也不在第二层次上,而在第三层次上。人们在 日常生活中既可以体验到快感,也可以体验到 痛感,但不能或者说很少体验到深层的快感。 审美体验既可以体验到日常意义上的快感,也 可以体验到日常意义上的痛感,除此之外还能 体验到一种深层的快感,而且这种深层快感的 体验,反过来还会改变日常意义上的快感和痛 感的性质。这正是审美体验区别于其他体验的 地方。过去美学界对美感究竟是快感还是痛感 的争论,只是停留在第一和第二两个层次上, 如果我们能深入到第三个层次,不但不会出现 这种争论,而且会彻底改变我们对美感中的快 感和痛感的意义的理解。
:
谢 长 敏
老 人 与 狗
审美情感的时间性特征
• 无时间感 • 属己的时间 • 现在感 • 现在:一个以自身为目的的完整事件
审美情感与风格
• 作品的情感基调决定作品的风格。
托尔斯泰:艺术即情感交流
• 真正的艺术的是: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 一度体验过的情感,在唤起这种感情之 后,用动作、线条、色彩、音响和语言 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 人也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 活动。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的活动: 一个人用某些外在的符号有意识地把自 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 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审美情感的悖论一:愉快和惆怅
• 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 • 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普遍存在以悲、愁
为美的现象。
辛弃疾《丑奴儿》
• 少年不识愁滋味 • 爱上层楼 • 爱上层楼 • 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今识尽愁滋味 • 欲说还休 • 欲说还休 • 却道天凉好个秋
关于悲、愁等负面情感的审美 意义的理论探讨
审美快感的层次(李泽厚)
• 生理:悦耳悦目 • 心理:悦心悦意 • 精神:悦志悦神
审美情感不单是快感
• 卡西尔:我们在艺术中所感受到的不是哪种单 纯的或单一的情感性质,而是生命本身的动态 过程,是在相反的两极——快乐与悲伤、希望 与恐惧、狂喜与绝望——之间的持续摆动过 程。……在每一首伟大的诗篇中——在莎士比 亚的戏剧,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 中——我们确实都一定要经历人类情感的全 域。……我们所听到的是人类情感从最低的音 调到最高的音调的全音阶;它是我们整个生命 的运动和颤动。
第四讲 审美情感
• 1.艺术与情感的关系 • 2.审美情感的定义 • 3.审美情感的悖论
科林伍德:艺术即情感表现
• 真正的艺术,不是再现性艺术(无论是 为了实用目的还是为了娱乐目的,如果 激起情感是为了某种实用目的,就是巫 术,如果激起情感不为任何实用目的, 就是娱乐),而是表现性艺术,表现性 艺术不是对情感的再现,而是对情感的 探测、认识、释放。
审美情感的悖论二:真实和虚拟
• 1、诸如艺术作品之类的审美对象都是虚 拟的。
• 2、情感反应往往针对真实的事物。 • 3、虚拟的对象怎么能够激起真实的情感? • 于是有了当代西方美学讨论的热点问题
即所谓的“虚构的悖论”(the paradox of fiction )的问题。
解决之一:情感不是真实情感
• 在审美欣赏中,虚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 想象性的真实。
审美情感的悖论三:抽象与具体
• 1、诸如音乐、抽象绘画、书法等审美对 象都是抽象的。
• 2、但它们激发的情感却是具体的(比如 快乐与忧伤等)。
• 3、抽象的事物怎么可以激起具体的情感?
解决之一:抽象形式与情感之
• 卡西尔: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 承受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或莎 士比亚的《李尔王》中的所有感情的话, 那我们简直就难免于休克和因紧张过度 而精神崩溃了。但是艺术把所有这些痛 苦和凌辱、残忍与暴行都转化为一种自 我解放的手段,从而给了我们一种用任 何其它方式都不可能得到的内在自由。
解决之二:虚拟不是真的虚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