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基本原理》练习题

一、辨析

1.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正确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作用

2.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培养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特征,培养人是教育最基本的立足点和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教育存在和发展最基本的依据。

3.教育具有继承性。如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

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虽然教育受到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和社会意识的制约,但教育与其发展往往不同步。

2.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现象。

此说法正确。

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

①能传递和深化文化

②它的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称为文化的本体。

③所以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现象。

3.不存在没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此说法是正确的。

①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②目的性是教育的必然属性,一切教育都有目的。任何一个参与到

教育过程的主体都对教育有各自的期望和需求。

③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其本身也必然和人类

的其他社会活动一样具有目的性。

4.明确教育目的,就是要明确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明确的一个根本问题。

此说法是正确的。

①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

指导作用。

②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

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③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各类

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和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具体要求。

④科学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

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明确教育目的。

5.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意味着“五育”齐头并进,并驾齐驱。

错误

①全面发展不能理解为并驾齐驱,要求学生“样样都好”的平均发

展。而是各方面和谐统一的发展。

②全面发展的教育同“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并不是

对立的、矛盾的。人的发展应是全面、和谐、具有鲜明个性的。

③在实际生活中,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

的,有时需要针对某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强调某一方面。学校教育也常会因某一时期任务的不同,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

6.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计划。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①课程计划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

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

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

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因此,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课程计划,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7.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此说法是正确的。

①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授人以鱼不

如授人以渔”,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②老师要做的是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不断学习探究的精神,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

③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

体。

8.总体而言,学校课程内容主要由间接经验构成。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学校课程内容是由直接和间接经验经验共同构成。间接经验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书本知识,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直接经验是指学生为学习书本知识而需要的感性知识是课程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2.但总体而言,学校课程内容主要是由那些从前人所总结出来的系统的经验即间接经验构成,这样才能更加系统高效的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培养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9.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①“教学有法”,指教学有一定的方法、原理、规律。“教无定法”

说的是教学没有固定的、死板的方法;这都在强调教学方法。

②教学方法多也各有其特点,在教学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

其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找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最佳切入点,使两者有机结合。④所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③因此,教师只有明察课堂,实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

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10.知识越多,能力越强。

该说法是错误的。

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并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能力越强,获得知识越快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具有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但机械地说知识

越多,能力越强是错误的。

11.德育过程具有多端性。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

程。

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3.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等条件选择多种开端,最后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和谐发展。

12.班主任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①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源头,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起着

导师的作用。班主任要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②班主任要协调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任课老师,

各级领导,团学组织。

③学校一般是通过班级来开展教学、教育工作的。学校工作计划的

实施,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学生的成长都取决于班级工作的开展,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质量。

因此,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二、简答

1.简述教育与政治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性质,具体表现在: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体制。

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反作用,如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