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汉语偏误分析之语法规律例外篇
汉语偏误分析之语法规律例外篇刘东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6)中图分类号:H19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5)04-0178-02摘要语法的例外现象打破了语法规则的可类推性,文章从偏误分析入手,对由于语法规律例外现象导致的语法偏误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由语法规律的例外导致学生“错误类推”的偏误类型大致有三种:第一,语言的不对称现象导致的偏误;第二,语法规律使用范围的不确定导致偏误;第三,语言的历史“化石”语法现象导致偏误。
关键词语法偏误类推语法规律例外关系Chinese Error Analysis:Exceptions in Grammatical Rules// Liu DongmeiAbstract The exception phenomenon of grammar can break general grammatical rules.Starting from error analysis,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grammatical errors resulted from the exception phenomenon of grammatical rules,and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generally three types of errors of students in"wrong analogy"caused by the exceptions of grammatical rules:first,er-rors caused by asymmetry of language;second,errors caused by uncertain range for the use of grammatical rules;third,errors caused by the historical"fossilization"of language.Key words grammatical errors;analogy;grammatical rules;ex-ceptions;relations语言的各个层面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语法层面的规则就是指语言的结构规则。
对外汉语十个语法难点的偏误研究
对外汉语十个语法难点的偏误研究现如今,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学习汉语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趋势。
然而,由于其语法结构与许多其他语言存在较大差异,许多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偏误。
本文将针对对外汉语十个语法难点的偏误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首先,谈到名词的数量表示,许多学习者往往容易混淆“一个”与“一些”的用法。
在汉语中,表示数量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一个”或“一些”,而学习者往往会将二者混淆,导致语法偏误。
通过大量练习和实例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一语法点。
其次,介词的使用也是许多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容易出现的偏误之一。
汉语中的介词用法与英语等西方语言存在很大不同,学习者需要特别注意介词的具体用法和搭配。
例如,“在”和“在…里”、“和”和“跟”等介词的使用,在实际语境中往往会造成学习者的困惑和错误使用。
通过大量的语境练习和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避免这类语法偏误。
此外,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也是对外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难点。
许多学习者在运用动词时往往会忽略时态和语态的使用规范,导致语法偏误。
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特殊用法的动词,如“给”、“被”等,学习者需要特别注意时态和语态的搭配规则。
通过大量的例句练习和语境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用法。
再次,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也是许多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容易出现的偏误之一。
汉语中的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方式与英语等西方语言存在差异,学习者需要特别注意形容词和副词的位置和修饰对象。
例如,“很”和“非常”等副词的使用,在不同语境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学习者需要灵活运用。
通过大量的句型模仿和语言实践,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技巧。
另外,量词的使用也是对外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语法难点。
汉语中的量词种类繁多,学习者往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量词。
例如,“个”、“本”、“条”等量词的用法,需要根据名词的特性和数量进行选择,否则容易产生语法偏误。
常用语法偏误分析
常用语法偏误分析第十七节汉语语法偏误分析一、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习得过程。
中介语理论提出,学习者自身存在着一个介于第一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动态的语言系统——中介语,并重视对这一语言系统的研究。
研究时主要采用偏误分析的方法,即关注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并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以探求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因此,教学中一般的纠错并不等于偏误分析,进行偏误分析首先要区分“失误”(mistake)和“偏误”(error)。
失误是指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语言错误,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粗心或紧张等,具有偶然性。
第二语言学习者和操母语的人都有可能发生这类错误,而且在错误发生之后有能力进行改正。
所以,它属于语言运用范畴,不能反映说话人的语言能力。
例如在一位学习者的同一篇作文中,先后出现了以下两句话:(1)*从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开始,我妈妈每天给我打电话,想让我回家。
(2)从5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开始,电视台停止播放那首歌。
前一句遗漏了量词“个”,而句法环境相同的后一句却未遗漏,可见前面的错误是由于她的疏忽产生的,属于失误。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
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例如:(3)*天上都是黑云,看起来(要)下雨了,我们快回家吧!(4)*快八点了,你(要)起床了。
以上两例均出自初级阶段学习者的作业,由于他们还没有熟练掌握助动词“要”的用法,所以在该使用的地方却没有使用,这是他们在特定阶段的语言能力的表现,具有普遍性,所以他们所犯的错误属于偏误。
在教学实践中,纠错应该以偏误为对象,进行有效地分析。
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了解偏误的成因,进而预测偏误的发生,积极有效地进行教学。
例如:(5)*我每天吃晚饭在食堂。
此例是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的偏误。
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四组 506宿舍
一、韩国中高级汉语水平学生语法偏误
(一)“了”的使用偏误 (二)补语的偏误 (三)副词、助动词、介词的偏误 (四)某些汉语中特殊的句式的偏误 (五)语序偏误
3·“被”字句误用
(五)语序偏误
1· 副词语序偏误
a.我也以前在你们公司学了很丰富的经验。 b.我在成均馆大学中国大学院学了已经三个月。
2· 宾语语序偏误
您能不能这几个方面的知识教我呢?
3· 状语后置的偏误
还有我有一些不满对你们公司的服务。
4· 否定副词的位置
有些传统文化给人们没有大的印象。
a.我上大学时,就曾经有过学生记者的经验,我每周在报纸上 写了一篇文章,采访了主要新闻。 b.一辈子行医的太爷爷决定了把它送到研究所,这时太爷爷向送别亲人 那样流眼泪,因为他知道小狮子不能回来。 c.毕业以后这些年你都做过什么工作?我教了汉语,此外我在贸易公司 翻译了汉语。
(二)补语的偏误 1· 缺少必要的补语
a.找工作以后,每个星期五晚上的聚餐是免不了的。 b.你能不能把这本书给我翻译?
2· 误用补语
a.除了北京,你绝对吃不了这样的烤鸭。 b.我希望贵公司尽快把这个问题解决过来。
3· 补语误作为状语来用
但是这个问题发生以后,给你们公司打电话了好几次„„
(三)副词、助动词、介词的偏误
1· 误用副词
我没有知道去哪儿旅游。
(二)不熟悉汉语某些特殊的句法规则
汉语偏误分析实例以为为了和因为为例
汉语偏误分析实例以为为了和因为为例汉语偏误分析实例以"为了"和"因为"为例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但由于语言的灵活性和复杂性,人们在使用汉语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偏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为了"和"因为"这两个常见的词语为例,来分析汉语中的偏误情况。
一、"为了"的偏误分析"为了"是一个表示目的、理由的常用词语,但有时候人们在使用它时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偏误。
1. 偏误一:顺序颠倒有些人在使用"为了"时,会将目的和行动的顺序颠倒,例如:"我出去玩为了休息",实际上应该是"我为了休息出去玩"。
2. 偏误二:语序错误有时候人们在表达目的时会将话语的前后顺序颠倒,例如:"为了赚钱,他努力工作",实际上应该是"他努力工作,为了赚钱"。
以上是一些关于"为了"的常见偏误分析,我们需要在使用它时注意语序的正确性和目的与行动的顺序是否一致。
二、"因为"的偏误分析"因为"是一个表示原因、解释的常用词语,但在使用它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偏误情况。
1. 偏误一:原因不准确有时候人们在使用"因为"时,会给出错误或不准确的原因,例如:"因为下雨了,所以他没有来",实际上可能并不是因为下雨,而是其他原因导致他没有来。
2. 偏误二:因果倒置有些人在表达原因时,会将因果关系倒置,例如:"因为她生病了,所以没去上学",实际上应该是"她没去上学,因为生病了"。
以上是关于"因为"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偏误分析,我们在使用它时要确保原因的准确性和因果关系的正确表达。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一、什么是偏误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
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天上都是黑云,看起来下雨了,我们快回家吧!
快八点了,你起床了。
二、语法偏误的成因
主要有以下几种: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
什么你要买?
那个天我们没有去公园。
三、常见的语法偏误
常见的语法偏误主要有四种:遗漏、误加、误用和错位。
(一)遗漏(缺失)
是指在词语或句中缺少了某些该用的成分。
排队的人很多,厅里面热闹。
有一条蛇掉进缸。
即使你们不同意,我要买这本书。
他连最简单的汉字也写不好,复杂的汉字写不好。
二、误加(多余)
是指在不应该使用某一词语或某种句法成分时使用了该词语或成分。
我们班有十五个学生们。
我昨天不在了家。
他从来一次也没说过谎。
三、误代
误代是指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用了不适合于特定语言环境的一个而造成的偏误。
我没有够的钱买车。
一件衣服被他撕破了。
生活中,谁有干涉别人的资格呢?特别是恋爱,局外人别干涉。
举办奥运会有很多好处,那就是我的看法。
四、错序
是指句中的词语或成分位置不当。
下楼两个外国人住。
上海是一个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
他每个星期日和朋友一起都去吃韩国菜。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引言: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汉语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语言,语法结构独特,对外国人学习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见的语法偏误。
一、汉语句子结构的错误汉语句子的结构与英语等西方语言存在较大差别,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出现句子结构错误的情况。
例如,他们经常将状语放在主语后面,导致句意不清。
正确的句子结构应该是“主语+谓语+状语”。
二、动词时态的误用外国人学习汉语时经常出现动词时态错误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母语动词的时态用法与汉语不同,需要适应汉语中表达时间的方式。
例如,他们经常使用“了”表示过去事件,而不是使用正确的过去时态。
需要注意的是,“了”只是表示动作的完成,而不一定表示过去。
三、量词的误用汉语中存在很多量词,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往往容易出错。
他们经常使用错误的量词或者不使用量词。
例如,他们会说“我有两个猫”而不是“我有两只猫”,或者说“我买了苹果”而不是“我买了几个苹果”。
正确使用量词可以使句子更加准确和地道。
四、语序的错误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常出现语序错误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母语语序与汉语不同,需要适应汉语的语序特点。
例如,他们经常将疑问词放在句子的末尾,而不是放在句子的前面。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疑问词+主语+谓语+其他成分”。
结论: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会出现语法偏误,主要是因为母语与汉语的差异导致的。
要克服这些偏误,外国人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汉语的语法结构,并积极参与语言交流,不断纠正错误。
同时,教师在教授汉语时应注重帮助外国人解决语法问题,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汉语语法。
总结: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出现语法偏误,主要包括句子结构的错误、动词时态的误用、量词的误用和语序的错误。
要克服这些偏误,外国人需要深入了解汉语的语法结构,并通过语言交流和教师的指导来纠正错误。
语法偏误研究
1.假偏误产生原因:母语影响、目的语规则泛化、教学误导。
2.语篇偏误的四种类别:错误推理、规则应用不完全、系统规则简化、错误分析。
3.在中介语理论产生以前,外语教学中对语言难点进行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对比分析。
4.汉语语法偏误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从20年代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主要经历了以从中介语的引进到初步利用它进行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研究的过程,第二阶段从90年代至今,是研究的发展期。
两个阶段,以鲁健骥的《中介语研究十年》(1996)的发表为分水岭。
5. 经典性的对比分析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描写、选择、对比、预测6. 偏误产生原因: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教学误导、交际策略的运用、语言普遍性因素。
7.布拉图简明的困难层次模式,他将困难分成六个等级,零至五级难度由低到高。
零级:正迁移。
一级:合并。
二级:差异不足。
三级:再解释。
四级:超差异。
五级:分化。
8. 结合交际策略的类别,把偏误现象分为:转述、有意识的迁移、回避、检索中的重复等几种形式进行分析。
9.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在经历了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之后,又出现了语言普遍性理论,这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打开了新局面。
名解正迁移:当母语和外语的某些结构相同时,就出现有益的转移;负迁移:当母语和外语的某些结构相异时,就会出现有害的转移;语际偏误:是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偏误,具体而言是学习者在学习某种语言时按照母语的思维定势将其表达习惯套入目的语而造成的表达错误。
转述:包括综合策略和分析策略。
具体可分为近似、生造、迂回三种情况。
普遍语法:是“由人类所有语言所共有的原则、条件和规则组成的系统,是人类语言的本质所在”。
这个理论认为,语言包括原则和参数。
原则反映人类语言的普遍性,是人脑先天固有的,不必通过学习而存在于大脑中。
参数反映了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差异,不同语言体现不同的参数值。
简答:1.简述偏误研究和对比分析、中介语理论之间的关系。
偏误研究与对比分析的关系:偏误研究离不开对比分析。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学习汉语。
然而,由于中文和英文等西方语言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语法偏误。
这些偏误不仅影响了外国人汉语的表达准确性,也反映出了中文和西方语言的不同之处。
本文将探讨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见的语法偏误,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首先,外国人学习汉语时经常出现的语法偏误是主谓宾语的搭配错误。
在中文中,主谓宾语的搭配必须是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否则会影响语句的表达准确性。
例如,一个常见的错误是把英语的主语放在汉语主语的位置,导致主谓宾语的搭配错误。
外国人通常会说“我去学校”,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去了学校”。
其次,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还经常出现的语法偏误是词序的错误。
在中文中,词序的位置对语句的意义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由于中文和西方语言在词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外国人容易在句子的构造上犯错误。
例如,外国人常常会把英文的定语放在汉语的前面,导致词序的错误。
他们会说“一个大的书”,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一个大书”。
此外,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还容易出现的语法偏误是时态的混淆。
在中文中,时态的表达方式与英语等西方语言有所不同,外国人往往会因此而产生混淆。
例如,他们可能会把英语的过去时用在汉语的未来时上,导致时态的混淆。
他们会说“我昨天去了超市”,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明天要去超市”。
最后,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还容易犯的一个常见的语法偏误是冠词的误用。
在中文中,冠词的使用与英语等西方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外国人往往会因此而出现误用。
例如,他们可能会把英文的冠词“a”用在汉语中导致语句表达不准确。
他们会说“我是一个老师”,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是老师”。
综上所述,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见的语法偏误主要集中在主谓宾语的搭配、词序、时态和冠词的误用上。
这些偏误不仅影响了外国人汉语的表达准确性,也反映出了中文和西方语言在语法上的不同之处。
为了避免这些语法偏误,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应该多加练习,注意中文的语法规则,增强对中文语法结构的理解。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
偏误
01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应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02
例
1
句
2
分
3
析
4
我从小一直学钢琴 我从小一直学了钢琴 分类:传统分类:语法:助词的使用错误 局部性偏误:助词“了”的不理解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也有可能是语际偏误) 理解偏误:对于“了”的不了解 显性偏误:有明显语法结构错误
5
分析:一直”表示持续,动态助词“了”表示完成,这是两个矛盾的范畴.不过,这两个范畴有时可以共存,比如: 他一直当了30年医生. 由于有了“30年”这个时间段,把“一直”的持续限制住了.所以,“一直”、“了”可以同时用.但你的句子里没有一个时间段,却有了一个要命的“从小”,“从小”是表示“自小到现在,而且还将继续”,这样,“从小一直”和“了”就彻底对立了,无法同现、共存.
4、书包有三本书 书包里有三本书 分类: 传统分类:领属关系不清楚 局部性偏误:主语的误用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对于方位和领属关系的不了解 隐形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
韩国学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韩国学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韩国学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汉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也是韩国学生学习的热门语言之一。
然而,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语法偏误。
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语法偏误出发,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帮助韩国学生克服这些问题。
第一个常见的语法偏误是词序错误。
在韩语中,谓语动词通常出现在主语后面,而在汉语中,谓语动词通常出现在主语前面。
因此,韩国学生常常会把汉语的词序规则应用到汉语中,导致句子的顺序不正确。
例如,他们会说“我是高中生”(I am high school student),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是一个高中生”(我是一个高中生)。
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容易理解。
首先,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之前已经熟悉了韩语的语法规则,并习惯了韩语的词序。
另外,韩语的主谓宾语结构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而汉语中常常会有代词、数词等成分出现在动词之前,这也给韩国学生造成了困扰。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韩国学生可以通过多读多写来加强对汉语的词序规则的理解。
他们可以找一些例句,模仿正确的汉语词序来练习,同时也可以请老师或朋友进行纠正。
第二个常见的语法偏误是动词形式错误。
在汉语中,动词的形式不随主语的变化而变化。
然而,在韩语中,动词的形式会随着主语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韩国学生常常会误用动词的形式。
例如,他们会说“我喜欢吃饭”(I like eat rice),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喜欢吃饭”(我喜欢吃饭)。
这个问题的原因是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无法忽视韩语语法的影响。
在韩语中,动词形式是根据主语的人称和数目变化的,而在汉语中动词的形式是固定的。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韩国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汉语动词的正确形式。
此外,他们还可以学习一些汉语的常用动词的不变形式,以此作为参考。
第三个常见的语法偏误是数量词的使用错误。
在韩语中,数量词通常是放在名词的后面的。
然而,在汉语中,数量词通常是放在名词的前面的。
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
青 衣
1、单个成分的错序
⑴状语的错序 ⑵定语的错序 ⑶“把”字的错序
2、成分组1)状语的错序
• 汉语中,状语一般在主语和谓语中间,只有时间状语和地 点状语可以放在句首。外国学生的问题是常常把一般状语 也放在句首(主语前),把时间和地点状语放在句尾。 • 你们去颐和园?(也)我。 • (常常)我们去旅行。 • 我们每天开始上课(八点)。 • 我不吃饭(在学校食堂)了。
衣
二、误加偏误 在一些语法形式中,通常情况下可 以/必须使用某个成分,但当这些 形式发生变化时,又一定不能使用 这个成分。
青 衣
例如:“了”是一个带有语法性质的词尾,但并不是完全意 义上的标志,使用起来有很大的灵活性。但也有一定要用 或一定不能用的情况。 • 从前我每个星期都看(了)一个电影。 • 五十年代每到国庆节天安门广场都举行(了)游行。 • 我是一个星期以前来(了)的北京。 • 我们是在国贸大厦看见(了)谢莉的。 • 我们是跟老师一起去(了)的颐和园的。
青 衣
(1)词组内部成分的错序
这类偏误通常出现在数量词组、时间词组和表示称谓的同 位词组上,例如把“十楼”说成“楼十”,把“去年九月” 说成“九月去年”等。
青 衣
(2)并列成分的错序
• 汉语中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并列时,顺序是比较固定的, 而当两项或多项定语或状语并列时容易出现错序偏误。 • 一个中国有意义的地方 • 很多他借来的书 • 新一本关于中国的书 • 在北京昨天· · · • 对朋友又· · · • 给他及时 · · · 青
青 衣
剧终
青 衣
AFP金融理财师 /afp/ 浵獍
叵
鲁健骥
青 衣
鲁健骥,男,1938年9月生,北京 人,蒙古族。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 国语学院英语系,1960年至今从事 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编有《初级汉语课本》。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引言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然而,由于汉语与许多其他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往往会犯一些语法错误。
本文将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见的语法偏误,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一、动词时态错误汉语的动词时态系统与许多其他语言不同,这导致了外国人经常在使用时态时出现错误。
例如,一些外国人在叙述过去事件时会错误地使用了现在时,或者反之。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所熟悉的语言没有明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态区分。
解决方法:1. 学习汉语的时态系统:外国人应该系统地学习汉语的时态系统,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时态的用法。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和听力练习来提高对汉语时态的理解。
2. 注意上下文:外国人在表达过去事件时应该注意使用过去时态,而在叙述现在事件时应该使用现在时态。
他们可以通过注意上下文来判断动词时态的正确使用。
二、数量词误用汉语的数量词系统也是外国人经常犯错误的一个领域。
外国人可能会错误地使用了错误的数量词,或者在数量词前后的搭配上出现问题。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所熟悉的语言没有类似的数量词系统。
解决方法:1. 学习常用的数量词:外国人应该学习常用的数量词,包括表示人、物、时间和空间的数量词。
他们可以通过背诵和使用这些数量词来加强掌握。
2. 注意数量词的搭配:外国人在使用数量词时应该注意其前后搭配的规则。
一些数量词需要与特定的量词搭配使用,而一些则可以直接在名词前使用。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和听力练习来熟悉数量词的搭配规则。
三、语序颠倒由于汉语的语序与许多其他语言不同,外国人常常在使用汉语时出现语序颠倒的错误。
他们可能习惯于将主语放在句子的前面,而在汉语中,动词往往出现在句子的中间位置。
解决方法:1. 学习汉语的基本语序:外国人应该系统地学习汉语的基本语序,即“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
他们可以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正确的语序。
2. 注重语境和逻辑关系:外国人在使用汉语时应该注重句子的语境和逻辑关系。
偏误分析
第十七节汉语语法偏误分析一、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习得过程。
中介语理论提出,学习者自身存在着一个介于第一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动态的语言系统——中介语,并重视对这一语言系统的研究。
研究时主要采用偏误分析的方法,即关注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并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以探求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因此,教学中一般的纠错并不等于偏误分析,进行偏误分析首先要区分“失误”(mistake)和“偏误”(error)。
失误是指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语言错误,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粗心或紧张等,具有偶然性。
第二语言学习者和操母语的人都有可能发生这类错误,而且在错误发生之后有能力进行改正。
所以,它属于语言运用范畴,不能反映说话人的语言能力。
例如在一位学习者的同一篇作文中,先后出现了以下两句话:(1)*从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开始,我妈妈每天给我打电话,想让我回家。
(2)从5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开始,电视台停止播放那首歌。
前一句遗漏了量词“个”,而句法环境相同的后一句却未遗漏,可见前面的错误是由于她的疏忽产生的,属于失误。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
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例如:(3)*天上都是黑云,看起来(要)下雨了,我们快回家吧!(4)*快八点了,你(要)起床了。
以上两例均出自初级阶段学习者的作业,由于他们还没有熟练掌握助动词“要”的用法,所以在该使用的地方却没有使用,这是他们在特定阶段的语言能力的表现,具有普遍性,所以他们所犯的错误属于偏误。
在教学实践中,纠错应该以偏误为对象,进行有效地分析。
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了解偏误的成因,进而预测偏误的发生,积极有效地进行教学。
例如:(5)*我每天吃晚饭在食堂。
此例是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的偏误。
汉语中当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共同出现时,地点状语一定要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前,时间状语之后。
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语法偏误分析
针对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越南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的理 论指导,使其了解汉语声调系统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二是设计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帮助越南留学生克服声调学习的难点;三是提高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自信心和 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掌握汉语声调系统。
三、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越南留学生的汉语声调偏误进行实验分析,探讨了越南留学 生在汉语声调学习过程中的偏误类型、原因及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越南留学生 在汉语声调方面存在较为显著的偏误,需要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通过改进 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帮助越南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声调系 统。
3、替代留学生在某些情况下会用错误的词语或结构来替代正确的词语或结 构。例如,“今天天气很暖和,我穿了很多衣服”这句话中,使用了“暖和”来 替代“温暖”,导致表达不准确。
二、越南留学生语法偏误的原因 和影响
1、对语法规则的理解不准确越 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语法时
2、语言思维能力不足留学生在 学习汉语时,会受到母语思维的 影响
4、克服母语思维干扰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应该努力克服母语思维的 干扰,逐渐培养汉语思维能力。他们可以通过多看中文电影、听中文歌曲、参加 中文角等方式来培养汉语语感,逐渐提高汉语水平。
参考内容
一、引言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声调系统是汉语语音的重要组 成部分。越南留学生作为汉语学习者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其汉语声调偏误现象受 到广泛。为了深入了解越南留学生在汉语声调学习过程中的偏误现象,本次演示 通过实验方法,对越南留学生的汉语声调偏误进行了分析。
一、越南留学生常见的汉语语法 偏误类型
1、遗漏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常常遗漏一些必要的词语或结构,如动词、形 容词、介词等。例如,“他很漂亮,我很喜欢他”这句话中,遗漏了动词“喜 欢”,导致句子不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了”的使用偏误
1·语气词“了”的滥用
父亲童年在一个村里生活了。因为他的父母来到北京去工作, 所以只有他和爷爷俩一起生活了。
2·动态助词“了”的误 用
a.我上大学时,就曾经有过学生记者的经验,我每周在报纸上 写了一篇文章,采访了主要新闻。
b.一辈子行医的太爷爷决定了把它送到研究所,这时太爷爷向送别亲人 那样流眼泪,因为他知道小狮子不能回来。
这样的场景很常见的。
❖ 2.“把”字句的偏误
他放钱包在床上。 我们要把传统文化继承的话, 首先要让年轻人对它感兴趣。
❖ 3·“被”字句误用
(五)语序偏误
❖ 1·副词语序偏误
a.我也以前在你们公司学了很丰富的经验。 b.我在成均馆大学中国大学院学了已经三个月。
❖ 2·宾语语序偏误
您能不能这几个方面的知识教我呢?
❖ (二)不熟悉汉语某些特殊的句法规则
汉语中有补语,韩语中没有;汉语中有比较特殊的“把”字句、特殊 的“是……的”句和“被”字句,而韩语中没有这些句式。所以,就是以 韩语为母语的中高级汉语学习者也容易在这些方面出现偏误。
❖ (三)教师讲解时的误导或疏于解释
有的学生的偏误是由于教师讲授时误导造成的。如有的学生常常用 错“了”,除了由于语言的类型差异的原因造成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由 于老师在教授“了”时,只是泛泛地讲“了”是用于表示过去完成的动作 或状态,没有说明其实在有些情况下不能用,特别是在语篇中不能每个句 子都用“了”。
c.毕业以后这些年你都做过什么工作?我教了汉语,此外我在贸易公司 翻译了汉语。
(工作以后,每个星期五晚上的聚餐是免不了的。 b.你能不能把这本书给我翻译?
2·误用补语
a.除了北京,你绝对吃不了这样的烤鸭。 b.我希望贵公司尽快把这个问题解决过来。
3·补语误作为状语来用
但是这个问题发生以后,给你们公司打电话了好几次……
(三)副词、助动词、介词的偏误
❖ 1·误用副词
我没有知道去哪儿旅游。
❖ 2·缺少必要的副词
a.这电子辞典才用了两个月出现了问题。 b.以后,太爷爷几次扔掉小狮子,但它每次找回家了。
❖ 3.误用助动词“会、要、想”
a.我非常可惜不会参加这次服务团。 b.因为质量不好,人们不要吃这种大米。
❖ 3·状语后置的偏误
还有我有一些不满对你们公司的服务。
❖ 4·否定副词的位置
有些传统文化给人们没有大的印象。
❖ 5·多项定语语序的偏误
我们公司和贵公司有着亲密的长期合作关系。
二、韩国学生语法偏误形成的原因
❖ (一)语言类型差异和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
汉语与韩语的语言类型不同,学习者在中介语中把母语中的语法规则 用到汉语中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现象引起的。我们在前面所总 结出的学习者滥用“了”的错误就是最典型的负迁移造成的。不少韩国 学生受其母语的影响,在汉语某些表示过去的动作或状态的动词或形容词 后面一律加上“了”,但实际这些句子在汉语语篇中却不该加“了”。这 样的偏误属于第二语言习得中比较常见的负迁移现象。
❖ 4.缺少必要的助动词
这样的情况下,没有竞争力的话受到很大的损失。
(三)副词、助动词、介词的偏误
❖ 5.助动词多余
我很想要在三星公司工作。
❖ 6.缺少介词
❖ 一部分孩子来说,父母的希望会造成他们的负担。 ❖ 我们可以传统当中找到祖先的智慧。
(四)某些汉语中特殊的句式的偏误
❖ 1·“是……的”的偏误
另外有的情况下,“了”还可以用来表示还未发生的动作行为之后。 又如,有的老师讲“辞职”这词只介绍意义,没有强调它是一个不及物动 词,没有介绍它的用法,所以学生会说出“我辞职公司已经过了一年了。” 这样错误的句子。
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四组 506宿舍
一、韩国中高级汉语水平学生语法偏误
❖ (一)“了”的使用偏误 ❖ (二)补语的偏误 ❖ (三)副词、助动词、介词的偏误 ❖ (四)某些汉语中特殊的句式的偏误 ❖ (五)语序偏误
二、韩国学生语法偏误形成的原因
❖ (一)语言类型差异和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 ❖ (二)不熟悉汉语某些特殊的句法规则 ❖ (三)教师讲解时的误导或疏于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