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肝脾肺肾的关系
脏腑之间的关系总结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6.肺与肝
主要表现:在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
肺 与
肺在膈上 生理:气机升降
肝在膈下
其气以肃降为顺(肺从右降)
制约并调节肝气升发
互制互用,升降协调,
其气以升发为畅(肝从左升) 维持全身气机调畅。
2.心与脾
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和运行的相互协同关系。
生理 心
血液生成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心主心脉,心阳化赤以生血 心脾协同 脾气健运,化源充足——心血自充 心血脾气 心血旺盛——脾得濡养,健运不息 相互促进
血液化生充足。
与 脾
心行血,推动血液运行不已 血液运行 脾统血,统摄血液不逸脉外 协调配合,血运正常。
心主血
心有所主——主持推动血液运行
血液运行 肝藏血 血液充足 肝有所藏——贮藏调节血量分配 血运通利
生理
心
精神情志
心主神志,主宰精神情志 肝主疏泄,调畅精神情志 相互协同,调节精神情志。
与
心血不足,肝无所藏,肝血虚——眩晕、视物模糊、爪甲色淡、肢麻筋挛。
肝
心肝血虚 肝血亏虚,心无所主,心血虚——心悸怔忡、面色不华、舌淡脉细。
心肾相交示意图
水火既济
心
精神互用
肾
君相安位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心肾水火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心火不亢 心阳
下 温
肾阳
温煦 推动 兴奋 凉润 宁静 抑制
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对应自然界的五行(金木水火土)
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对应自然界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展开全文黄帝内经》应用五行的生、克、乘、侮等学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肌体各腑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生相克的关系,把人体组织结构按五行予以归属;五脏——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官——目属木、舌属火、口属土、鼻属金、耳属水;情志——怒属木、喜属火、思属土、悲属金、恐属水;通俗解说下:木主肝,它像春天的树一样,向上性,开窍由目;火主心,代表心脏里的血像火一样在燃烧有激情,开窍于舌;土主脾,代表后天性,所以饮食是要用口来完成;金代表肺,金代表金属能发音;水主肾,水性下降,所以会往外排出并指出五脏之间的生理关系,如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还提出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如相生关系的传变——“母病及子”和“子病反母”;相克关系的传变——相乘(肝病导致脾病,为肝乘牌)和反侮(肝病导致肺病,为肝侮肺)。
由此提出了一些治疗准则,如“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等。
这就形成了中医五行学说的完整而独特的理论。
总之,由于阴阳五行说在中医中的直接引用,使中医初具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特色,阴阳五行说不失为中国古代医学的哲学基础。
五行相生的理解金生水,因为地球上最原始的水就是从地球内部转化而来的;水生木,因为水灌溉树木,树木便能欣欣向荣;木生火,因为火以木料作燃料的材料,木烧尽,则火会自动熄灭。
火生土,因为火燃烧物体后,物体化为灰烬,而灰烬便是土;土生金,因为金蕴藏于泥土石块之中,经冶炼后才提取金属;五行相克的理解金克木,因为金属铸造的割切工具可锯毁树木;木克土,因为树根吸收土中的营养,以补己用,树木强壮了,土壤如果得不到补充,自然削弱;土克水,因为土能防水;水克火,因为火遇水便熄灭。
火克金,因为烈火能溶解金属;。
脏腑之间的关系
肾精不足,少
阴阳两虚
肺阴不足,下汲肾阴 肾阴亏虚,肺阴失充
肺肾阴虚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干咳少痰,腰膝酸软
肺肾阳虚,津凝为痰——老年久病痰饮咳喘
8. 肝与脾
主要体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的协同作用
生理:
藏血与统血
肝主藏血,调节血量,供应脾运 脾主生血,统血,使肝血充足
病理
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影响肺降——胸满气急喘咳 肺津不降,传导失职——便秘、干结
肺虚推动无力——气虚便秘,大便艰涩不行 气虚不固,清浊混杂而下——大便溏泄
脾与胃
胃主受纳——是脾运前提条件 纳运协调 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
生 升降相因 脾主升清——转输精气,上输心肺 胃主降浊——浊阴下降,虚实更替
先后天相互资生
先天温养后天——脾主运化,赖命火温煦 后天补充先天——肾主藏精,须脾精补充
水液代谢
脾主运化水湿——脾阳健运,土能制水 肾为主水之脏——肾阳气化,开合有度
病理:
肾阳不足 脾阳亏虚
脾肾阳虚——少腹冷痛、形寒肢冷 下利清谷、五更泻
脾不运水 肾失气化
水液代谢紊乱——水肿 、尿少
10. 肝与肾
疏泄胆汁,帮助消化
精神情志
胆主决断 胆主决断
肝胆相济,勇敢乃成
病理
肝与胆
消化方面
肝失疏泄,胆汁排泄不利 肝胆同病 胆道受阻,影响肝之疏泄
精神情志
肝血不足 胆气虚怯
谋虑不决——口苦, 心烦失眠
肾与膀胱
生理
肾为水脏——蒸腾气化,控制膀胱开合 膀胱为水腑——开合有度,尿液正常贮存排泄
病理
肾气不足
固摄无权 气化失常
朝百脉宣发布散
饮食
中医五脏六腑的关系及功能主治
中医五脏六腑的关系及功能主治一、五脏的关系及功能中医学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它们在人体中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平衡。
1.心:人体的“君主”,主宰血脉循环和情绪活动,心主神志,主治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2.肝:人体的“将军”,主要功能是保证气血的顺畅流动,调节情绪和平衡体内阴阳,主治肝脏疾病、情绪失调等。
3.脾:人体的“中土”,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养分,调理水液代谢,主治脾胃疾病、消化不良等。
4.肺:人体的“官窍”,主要功能是呼吸和气体代谢,调节水液代谢,主治呼吸系统疾病、水液代谢疾病等。
5.肾:人体的“主源”,主要功能是储存精气和调节水液代谢,主治肾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二、六腑的关系及功能中医学中,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它们与五脏密切相关,负责消化、排泄、储存等功能。
1.胆:贮藏、浓缩和排泄胆汁,主要功能是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主治胆道疾病、消化不良等。
2.胃: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食物,主治胃炎、胃溃疡等。
3.大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盐类,排泄余下的废物,主治大肠炎、便秘等。
4.小肠: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吸收,主治小肠疾病、肠胃不适等。
5.膀胱:负责储存和排放尿液,主治膀胱炎、尿频尿急等。
6.三焦: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主要功能是调理水液代谢、排泄废物,主治尿路感染、水肿等。
三、五脏六腑的功能主治五脏和六腑的功能主治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影响、互相配合,共同维护人体的健康。
1.心与脾:心藏神,脾主运化。
心血虚弱可导致脾失运化功能,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2.肝与胃:肝主疏泄,胃主受纳。
肝气郁结可导致胃气不舒,出现胃胀、胃痛等症状。
3.肺与大肠:肺主气机,大肠主排泄。
肺疾病常伴有大肠问题,如咳嗽伴便秘。
4.肾与小肠:肾主水液代谢,小肠主吸收。
肾虚可导致小肠不吸收水分,出现尿频尿急、干燥等情况。
5.脾与胆:脾主升清,胆主降浊。
脾胃不和可导致胆汁排放不畅,出现胆囊病变、黄疸等症状。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一、心与脾心主血脉,脾主统血又为气血生化之源。
心与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
1. 血液生成方面: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在脾的运化作用下,水谷精微之气得以消化吸收并注之于血脉而成为血液。
只有脾气强健,气血生化有源,心血才能充盈。
而脾的运化功能,也与心有一定的联系,一方面心阳可以温运脾土,另一方面,心主神志,可以调节脾的运化,有利于气血的生成。
心与脾在血液的生成方面,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2. 血液的运行方面:人体血液的运行,除了靠心气的推动、肺气的资助外,还需依赖于脾气的统摄。
只有脾气强健,统摄血液生理功能正常,血液才能在心气的推动下在经脉内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
心肺脾等脏相互配合,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在病理上,心脾两脏也常互相影响,如思虑过度,不仅可以耗伤心血,也可引起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出现纳呆、腹胀等症;若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或劳心过度,血液耗损过多,最终可以导致“心脾两虚”,出现眩晕、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面色无华等症,中医往往采用补益心脾的方法予以治疗。
此外,不管是心主血脉的功能失常或脾主统血功能障碍,均可引起血液运行失常。
二、肝与脾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统血又为气血生化之源。
故肝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及血液的生成运行方面。
l. 在消化方面:脾主运化,摄入到人体内的饮食物,必须经过脾胃共同作用,才能使水谷化为精微并输送到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
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与肝的关系极为密切,这种关系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只有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正常,胆汁才得以正常的分泌和排泄,脾胃升降有序,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得以正常的消化吸收。
脾的运化功能,对肝之疏泄亦有一定影响,只有脾气强健,饮食物及水液得以及时的输布而不发生滞留,肝之疏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
在病理情况下,如肝的疏泄不利,即可对脾胃的运化功能产生影响。
2. 在血液方面:肝主藏血,贮藏和调节全身血量,脾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
全面解读中医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全面解读中医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一、中医五脏六腑的概念与特点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它的理论体系包括了诸多独特而深奥的概念。
其中,五脏六腑便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1. 五脏:心、肺、肝、脾、肾。
2. 六腑: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人体内负责掌管着各自领域的器官,而六腑则指与消化和排泄相关的器官。
这些器官不仅有独立的功能,还存在着密切相互关联。
二、五藏对应力量与情感1. 心藏神灵:心主血脉,掌管精神活动和情感。
心为人体之主宰,主持人体生命活动和思想意识。
心藏神灵,因此在中医看来与情感紧密相关。
当人的心情愉悦时,血液循环也会良好;而当情绪低落或过分激动时,则可能影响到心底火炽,进而影响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
2. 肺主气机:肺经气机,调节呼吸和水液代谢。
肺为人体最易受到外界侵袭的器官之一。
它具有调节呼吸、控制水液代谢等功能。
肺主气机,在中医看来与人体的自身免疫、情绪和态度有着密切关系。
当人感到忧愁或垂头丧气时,往往会影响到肺气的运行以及正常饮食和睡眠。
3. 肝主疏泄:肝藏血脉,负责调节情绪与新陈代谢。
肝主疏泄,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肝脏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身体废物的排泄功能。
此外,肝也对情绪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当人情绪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容易导致肝气郁结,从而影响整个身体系统的健康。
4. 脾转化营养:脾胃运化食物。
在中医学中,脾胃被视为消化系统的核心器官。
它具有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的功能。
脾胃的健康与人体免疫系统、血液循环以及情绪调节紧密相关。
当脾胃消化不良时,不仅会影响到营养吸收,还可能导致疲劳、情绪波动等一系列问题。
5. 肾藏精气:肾主生殖、生长发育和体力活动。
肾脏被视为人体储存精气之地,在中医学中对应着生殖系统、骨髓以及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
肾主负责身体的发育和代谢,同时也影响人体的性功能、思维能力和抗老化能力等方面。
三、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1. 六腑是五脏的配套器官。
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原理
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原理五脏六腑相生相克原理是中医理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早在古代就被广泛运用于中医治疗中。
该理论认为,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每个脏腑之间的关系相生相克,维持了人体内部生物环境的平衡,保证了身体的健康。
下面是关于五脏六腑相生相克原理的20条详细解析。
1、心生肺:心主精神,肺主气,心的精神质可以促进肺气的产生和运行,同时肺气的运行也会促进心气的血液循环。
2、肺生肾:肺气可以促进肾气的产生和循环,肺气中的水分在肾中得到排泄,使人体内部环境达到平衡。
3、肾生肝: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水源,而肝脏则分泌胆汁,在发生代谢作用时需要肾脏提供水分的支持,肝脏的健康也需要依赖于肾脏的正常工作。
4、肝生脾:肝脏中的气血经过胆汁的代谢,流向脾脏,促进脾脏的运行和新陈代谢。
5、脾生肺:脾脏可以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和气血,这些物质需要通过肺气的循环,才能被分配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中,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6、心生肝:心脏通过血液的循环,将养分和氧气输送到肝脏,维持肝功能正常,并且心脏同时也抑制肝脏的情绪波动和过度兴奋。
7、肝生心:肝脏中的气血通过心脏的循环,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中,促进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8、心生脾:心脏中的气血可以促进脾脏的新陈代谢和运行,同时心脏还可以抑制脾脏的思维和过度紧张。
9、脾生心:脾脏中的气血可以为身体各部分输送营养和氧气,促进心脏的正常运行,同时它还可以平衡心脏和情绪。
10、肾生心:肾脏是人体中生命源泉的主要器官,正常的肾功能有助于维持心脏的健康和稳定。
11、心克肾:情绪波动和过度紧张会影响肾的正常工作,造成体内气血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如肾炎等。
12、肺克肝:肝脏在情绪波动或过度兴奋时会分泌大量的胆汁,降低人体内的气血水平,过度蓄积胆汁还会反过来影响肺的正常运行。
13、肝克脾:情绪波动和过度兴奋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荷,影响脾脏的正常运转,导致脾虚。
14、脾克肝:过度的思虑和情绪波动会过度消耗脾脏的气血,使其运行不畅,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
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解释
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解释五脏六腑是中医学中对人体内脏器官的分类和划分方式。
相生相克则是指五脏六腑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种理论认为每个器官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和责任,同时与其他器官的功能有着紧密的联系。
下面我们来仔细解释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含义。
五脏相生是指五脏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关系。
按照中医理论,心、肝、脾、肺、肾是五脏,它们分别主管着人体的精神活动、血液循环、消化吸收、呼吸系统和水液代谢。
这五脏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
首先,心脏被称为主宰器官,它主管着人的精神活动和血液循环。
肝则在这个系统中承担了调节血液循环的重要角色。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人的心情和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肺脏与心脏的相生关系也十分重要。
肺主管呼吸系统,而心脏则提供肺部所需的氧气。
这种相互依存关系使得呼吸和心跳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肾脏则与心脏、肾脏、肝脏有着紧密的相生关系。
肾主管水液代谢和生殖系统,同时也为其他脏器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和气血。
相克的含义则是指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克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保持人体的平衡。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心肝相克的关系。
心脏主管血液,而肝脏主管气机。
当心脏功能失调时,会导致气机运行不畅;而肝火过旺则会反过来影响到心脏的功能。
肺脾相克关系也很重要。
肺脏主管呼吸,而脾脏主管消化吸收。
脾虚可能导致肺气不足,而肺热则可能造成脾湿。
肝肾相克关系也存在。
肝脏主管气机,肾脏主管水液代谢。
肝的气机紊乱可能导致肾气阻滞,而肾虚则可能导致肝气不舒。
总而言之,五脏六腑相生相克是中医理论中对人体内脏器官之间关系的一种描述。
它帮助我们理解各器官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从而使人体能够保持平衡和健康。
在中医实践中,了解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原理有助于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
五脏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脏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脏相生相克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描述了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这个理论认为,五脏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关系,相生指的是一个脏器的功能活动对另一个脏器的功能活动有促进作用,而相克则是指一个脏器的功能活动对另一个脏器的功能活动有抑制作用。
我们来看看五脏相生的关系。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心脏相生脾脏,脾脏相生肺脏,肺脏相生肾脏,肾脏相生肝脏,肝脏相生心脏。
这种相生的关系是指一个脏器的功能活动对另一个脏器的功能活动有积极的影响。
例如,心脏的功能活动可以促进脾脏的功能活动,而脾脏的功能活动又可以促进肺脏的功能活动,以此类推。
这种相生的关系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五脏相克的关系。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心脏相克肺脏,肺脏相克肝脏,肝脏相克脾脏,脾脏相克肾脏,肾脏相克心脏。
这种相克的关系是指一个脏器的功能活动对另一个脏器的功能活动有抑制作用。
例如,心脏的功能活动可以抑制肺脏的功能活动,而肺脏的功能活动又可以抑制肝脏的功能活动,以此类推。
这种相克的关系在人体的生理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保持五脏之间的平衡。
五脏相生相克的关系在中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这个理论,中医医生可以通过调节五脏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治疗疾病。
例如,当一个脏器的功能活动过强或过弱时,医生可以通过调节相生相克的关系来恢复脏器的平衡。
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为“调理五脏”,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除了治疗疾病,五脏相生相克的关系还可以用来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不同的脏器对应着不同的情绪和行为特征。
例如,心脏对应着喜悦和兴奋,肺脏对应着悲伤和忧郁,肝脏对应着愤怒和烦躁,脾脏对应着思考和担忧,肾脏对应着恐惧和冷静。
通过了解五脏相生相克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保持身心的健康平衡。
五脏相生相克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描述了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心肝脾肺肾的功能
中医学基础知识—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中医学基础知识—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中医学基础知识—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人的生命活动,是靠脏腑间的密切联系所构成的人体生理功能的整体性进行的。
这些脏器虽然各有其不同的生理作用,但彼此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1.脏与脏之间的联系(1)心与肺。
心主血、肺主气。
心与肺之间主要是气与血的关系。
血液的运行要靠气的推动,气也只有贯注于血脉之中,才能通达全身。
故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的说法。
反应在病理方面,心肺不正常互相影响,如咳嗽日久,肺气损伤,推动心血的功能不足,就会导致心气虚而出现心悸气短,甚至心区疼痛等症。
心火炽盛,消烁肺的津液,则见咳痰咯血、鼻燥、咽干等症。
(2)心与肝心与肝之间主要是血液循环与血量调节的关系。
若心血不足,可以影响肝的调节而引起失眠多梦、眩晕等症,肝血不足也可以影响心的功能而出现心悸、怔忡等症。
又如临床上高烧、昏迷、抽风的病症,也是心肝相互影响的一种病理变化。
另一方面,心主精神意识,肝主疏泄条达(即情绪舒畅)。
精神与情绪也是相互影响的,如精神不足,就会影响情绪的愉快,情绪抑郁不畅也会影响精神的充沛。
(3)心与脾脾的运化功能,.需要心阳的帮助,心血的再生又必须依靠脾的转化为其来源。
如果心阳不足,影响脾的运化,除心脏病症外,还会出现食少浮肿等症;若脾的运化失常,影响了心血的再生,就会出现贫血心悸等症。
此外,心与脾还有循环与统摄的关系,如果脾虚不能统摄血液,就会引起各种出血的疾患。
(4)心与肾心与肾之间的关系有二,一是阴与阳(又叫水与火)的互济,二是精与神的互根。
心居上焦,其性主动,故以阳(火)为主,肾居下焦,其性主静(藏精气而不泄)故以明(水)为主,心阳下降,温暖肾阴,肾阴上济,滋养心阳,上下相交,动静结合,形成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始终使人体保持在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
这种现象又叫做“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若阳气不足肾水不化,水气逆而上犯,就会造成“水气凌心”的心悸症,如果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火独亢,也会出现失眠健忘、多梦遗精等现象,这就是“心肾不交”的病症。
中医五脏口诀大全
中医五脏口诀大全
中医五脏口诀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它包含了人体内五个主要的脏器:心、肝、脾、肺、肾,以及这些脏器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相互关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五脏口诀:
1. 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
2. 心主血脉,肝主筋络,脾主运化,肺主气机,肾主水液。
3. 心开窍于舌,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
4. 心通于舌,肝通于目,脾通于口,肺通于鼻,肾通于耳。
5. 心色红,肝色苍,脾色黄,肺色白,肾色黑。
6. 心味苦,肝味酸,脾味甘,肺味辛,肾味咸。
7. 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8. 心热则渴,肝郁则怒,脾虚则乏,肺失宣降则喘,肾精亏则遗。
以上仅为部分中医五脏口诀,如果需要更全面的了解,建议参考相关中医教材或咨询专业中医师。
五脏六腑及其相关关系(配八卦五行图)
五脏六腑及其相关关系(配八卦五行图)“五脏六腑”是人体各内脏的总称。
心、肝、脾、肺、肾,叫五脏;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叫六腑。
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器血量的功能。
脾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运输全身的功能。
肺“管呼吸,主气”,肾有“藏精”、“生髓”、“主骨”的功能。
小肠主要功能是接受食物后分别清浊。
胆分泌胆汁,有助于消化食物。
胃受纳食物,再经脾将营养输出,以供养全身。
大肠的功能是传导糟粕之物,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膀胱主要是贮藏和排泄尿液。
三焦不是一个独立的脏器主体,而是按脏腑部位和功能分为三个部位:心、肺为上焦,脾、胃为中焦,肝、肾、大小肠、膀胱为下焦。
人的五脏六腑也体现了五行法的对立统一的规律。
具体地说,属于水行的肾脏和膀胱(耳朵,骨)生于木行的肝和胆(眼睛,肌肉);肝和胆生于火行的心脏和小肠(舌,脉);心脏和小肠生于土行的脾脏和胃(口,肉);脾脏和胃生于金行的肺和大肠(皮毛,鼻);肺和大肠生于水行的肾脏和膀胱(耳,骨)。
相反,属于水行的肾脏和膀胱克于火行的心脏和小肠(舌,脉);心脏和小肠克于金行的肺和大肠(皮毛,鼻);肺和大肠克于木行的肝和胆(眼睛,肌肉);肝和胆克于土行的脾脏和胃(口,肉);脾脏和胃克于水行的肾脏和膀胱。
人体是按照对立统一规律运行的一个整体。
如果其中某一个部位(或器官)薄弱或者是衰退,那么这个整体会发生疾病或者是消失。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
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
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
心肝脾肺肾
心肝脾肺肾关于《心肝脾肺肾》,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肝脾肺肾是一种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中医学把身体的全部身体状况都归纳到心肝脾肺肾,能够根据把脉来掌握健康状况,一只手的脉管心肝脾,另一只手的脉管脾肺肾。
中医学的核心理念跟西医方面核心理念有非常大的差别,西医方面的肾指的便是肾脏功能,中医学的肾包含范畴很广,肾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
先天之本的肾需要后天之本的脾来维护保养,简易说先天之本便是父母给的健康状况,后天之本便是我们大伙儿的日常饮食。
大伙儿要想身心健康,就务必掌握心肝脾肺肾的作用,立即调养身子情况。
心主神明,是高級神经中枢活动的修罗神;是一身之主,五脏六腑、百骸之君主;主血脉,其华在面; 主汗,通窍于舌。
肝主藏血,有储藏和调整血液的作用,故有“肝主血海”之说。
人卧则血归肝,肝开窍于目。
肝主筋,其华在爪;主肃降,助肠胃助消化消化吸收。
肝火升发,气轮舒适;肝郁气滞则焦躁不安肝主谋虑,肝气郁结多躁,谋虑不周到。
脾主运化水谷精准,输布全身,保持性命。
肠胃为营血常规之源,故称之为“后天之本”。
因此,人后天性的健康状况、身心健康是否,与脾有关键关联。
肺主诸气,司吸气,吸进清气与脾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准融合,化作原气,保持性命。
肺朝百脉,气促进血运作,依赖于肺。
肺参加身体水湿新陈代谢,通调水道。
肺开窍于鼻,主毛皮,凡皮肤、鼻、咽喉诸症,皆与肺相关。
肾精旺,人聪明智慧,消化充沛,精力旺盛,颈直肤亮,可防衰老数十年之多。
要想维持心肝脾肺肾身心健康务必维持乐观的心态,持续适度的健身运动;适度的健身运动能够有利于我们的基础代谢,加快营养物质及废弃物的运输、代谢,依照中医学的叫法,表中是相接的,外界的健身运动能够提升身体的人体器官功能。
充足的睡眠使我们的人体,有时间修补。
心肝脾肺肾在体内各起着什么作用
心肝脾肺肾在体内各起着什么作用可可逗 12级 2010-03-03心位于胸中,两肺之间,形如倒垂未开的莲蕊,外有心包护卫。
心主血脉,主神志。
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与四时之夏相应。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的功能1、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
心气充沛,血液才能在脉内周流不息,营养全身,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
如果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就会形成血流不畅,或血脉空虚,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甚至发生气血淤滞,血脉受阻,面色灰暗,唇舌青紫。
2、主神志:神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主宰的作用,在各脏腑功能活动中居于首要地位,五脏六腑都必须在心的统帅调节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生命活动。
肝位于腹腔中,膈肌之下,右胁之内。
肝主疏泄,主藏血。
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肝与四时之春相应。
肝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的功能1、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的功能,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调畅气机:气在体内的升降出入的运动叫做气机。
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运行都依赖气机的调畅。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脏腑功能就正常。
如果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会出现不适。
如果是气郁就会有胸胁、少腹胀痛;气逆就会出现头痛、面红耳赤,甚至喀血、晕厥等。
(2)促进脾胃运化:脾主升、胃主降,肝的疏泄正常是保持脾胃升降正常的重要条件。
如果肝失疏泄,可以出现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3)调解情志:精神情志的活动有赖于气血的运行,气机调畅则精神愉快;气机失调则会抑郁不乐。
2、主藏血:指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解血量的功能。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故有肝有血海之称。
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的时候,肝将贮藏的血液向外疏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五脏的关系君主之官:心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
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是棋盘中的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
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中医认为,大喜伤心窍门天下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
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
比如舌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
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的食品和呵(he)这个发音都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
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莲子和苦瓜,他们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
日常生活中多发“呵(he)”这个音对心功能也有帮助。
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在众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灵芝有非常好的养心安神作用,作为补五脏气血的灵芝胶囊,则能明显调节心系功能异常而出现的各种症状。
心功能异常出现的各种症状:肩臂、气短、心烦、心痛、失眠、多梦、自汗、盗汗、心悸、潮热、眩晕、咽干、健忘、痛涩、尿血、惊叫、痰黄稠、畏寒肢冷、神志不清、口唇青紫、困倦多痰、肥胖身重、口舌生疮、糜烂肿痛、体表疮疡、小便淋漓、面红耳赤、哭笑无常、语言错乱、四肢抽搐、口中流涎、卒然昏倒、喉中痰鸣、双目上视、五心烦热(脚心、手心、心口)将军之官:肝《黄帝内经》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用将军刚强急噪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事实上,脾气急噪的人往往都是肝火旺。
因此一个人发脾气时,你不要和他计较。
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肝气过旺而化为火气,他是克制不住的。
易怒的人,常会拍着桌子叫,他一定要把这股气发出来,心里才会好受,否则憋在心里会害病的。
等到这个气散了,自然而然也就心平气和了。
但是如果一个人老是发怒,轻则血压偏高,重则促使肝纤维化。
三国时的周瑜大怒之下剑伤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伤肝”的典型案例。
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和自己,生活中保持心态平和对于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肝藏血,我们可以从指甲与眼睛的状况来判断肝血的盛衰。
人手上的指甲是肝血盛衰的晴雨表,如果指甲比一般人要薄、脆、白,那就是肝血不足。
肝开窍于目,如果眼睛经常干涩,易迎风流泪,就表明肝阴血不够。
肝木系统功能异常,常会出现口苦、头晕目眩、眼干涩、目赤肿痛、两肋胀痛、烦躁易怒、肝病、血压高、血脂高、指甲干枯等症状。
那么我们如何调养呢?酸味、青色、嘘(xu)这个发音都与肝相关,归属肝木系统。
因此乌梅、醋、山查等酸味的食品,薄荷、芹菜等青色的食品,都是养肝佳品。
此外菊花、洋葱、荔枝、木瓜、桃、鲤鱼等食物也是养肝食物的代表。
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肝功能也有帮助。
很多人发怒时,会感觉两肋位置胀痛。
这是由于肝经从两肋经过。
在中医养生文化中,拍打两肋有助于肝经气血运行,是养肝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对于肝火旺的人,常拍打两肋或者胆经,有助于清泄肝火。
在众多的养肝仙草中,枸杞益肝明目第一,灵芝保肝解毒最佳,天麻平肝阳功效最显。
肝功能异常出现的各种症状:口苦、耳呜、胆小、痛经、不孕、失眠、眩晕、舌直、恶心、偏头痛、性冷淡、易感冒、两肋痛、厌油腻、乳房胀痛、经期失调、头目胀痛、行走不稳、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双目上视、关节僵硬、睾丸肿痛、带下黄浊、手足腿抽筋麻木、咽中有梗物感、易怒或多疑、一会冷一会热后天之本:脾胃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脾土系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脾胃的养生作用。
《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
”这就是说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过思则伤脾。
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54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操劳、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
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
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
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呼(h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
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适宜穿黄颜色的衣服,居室的颜色可多用黄色。
饮食上应多吃黄色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
日常生活中多发“呼(hu)”这个音对脾胃功能也有帮助。
声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实一点都不玄,中医的音韵养生与西医的音乐疗法有相似之处。
《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神。
”可见声音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也能够促进疾病康复。
在我们身体里面也蕴藏着调养脾胃的力量。
如民间就有“每天按摩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的说法,也就是说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静蹲来强健脾胃系。
在中药养生中,灵芝、人参、纳豆、白术、茯苓獐宝都是益气健脾的良药。
经过高科技提取浓缩而成的中药保健品则更优于药材本身。
如灵芝胶囊,通过调节五脏平衡而逐渐减轻消化不良、食后腹账、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促进胃炎、胃溃疡的修复;脾功能异常出现的各种症状:懒言、嗜睡、腹胀、便溏、脱肛、眩晕、色白、量多、吐血、便血、崩漏、消瘦、膝痛、易困乏、面浮肿、鼻出血、前额痛、喜叹息、食欲减退、肛门重坠、子宫脱垂、腹内觉冷、喜进热食、白带质稀、皮肤瘙痒、皮下出血、胃中灼热和隐痛、口臭或腻或甜、面色萎黄或烟熏色人体的宰相:肺《黄帝内经》说:“肺系一身之气,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
”因此,肺被称为人体的宰相,掌管生命的气机运行。
悲伤会阻滞人体气机的运行,故过悲则伤肺。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整日郁郁寡欢、悲悲切切,最终因肺病而死,是大悲伤肺的典型例子。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不必要的悲伤情绪,否则有害于肺。
如果病邪犯肺,导致肺气宣降出入失调而不得解,常见以下症状出现:咳嗽、气短、咳血、易感冒、慢支、哮喘、鼻炎、慢性咽炎等。
时间长了,气郁化火就会造成皮肤粗糙、痤疮等。
按五行学说,白色、辛味、呬(xi 声同"细")这个发音都与肺相关,归属于肺金系统。
因此白色的银耳、百合、梨均是养肺阴之佳品;辛味的姜汁、洋葱、香菜等可开肺气,风寒感冒时服用最佳。
生活中多发“呬(xi 声同"细")”这个音对肺功能也有帮助。
在人体经络穴位中,迎香穴是治疗鼻炎的,常按摩这个位置,有效防止鼻炎;膻中穴是调理肺之气机的要穴,常敲打此处,对于多种肺部疾病均有良效。
调养肺脏的仙草中,养肺阴枫斗第一;补肺气冬虫夏草最佳;灵芝功效最全,既能养肺气又能调理肺气。
由于肺主皮毛,患有家族性色斑的女性,可通过调理肺气而减轻色素沉淀。
肺功能异常出现的各种症状:咳喘、多痰、心烦、胸痛、便秘、痰粘、颧红、消瘦、头身疼痛、干咳痰少、气喘无力、声低懒言、形寒肢冷、动则气喘、不能平卧、不闻香臭、头面浮肿、咯腥臭脓血痰、口鼻与皮脸干燥、由于脾胃功能不足会痰中多沫、肾虚引起的喘、喘时尿出先天之本:肾《黄帝内经》认为肾为“藏精之所,主骨生髓”,意即为生命的发动机,故古代医家又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藏精主生殖系统,如果生殖系统出现问题,比如说出现前列腺肥大,就说明肾的精气不足了,要赶快补充精气。
老百姓常说“耳大有福”,背后的原理就是肾开窍于耳,肾气充足则耳大饱满、精力充沛,做事业自然拼劲十足、无往不利。
曾国潘说“功名看气宇,事业看精神”即是此意。
经常耳鸣或者听力下降的人,就是表明是肾气不够用了。
什么是肾主骨呢?中医认为,人的骨骼强健与否,由肾精气盈亏所决定。
骨质疏松的人要补养肾的精气,肾的精气足了,骨骼就强健有力了。
人散步的时候会有很多生理反应,其中一个反应就是满口生津。
这代表你的肾气、肾精得到补充了,因为在五行学说里面唾液归属于肾水。
所以肾阴虚的人口里会经常干,缺少唾液,这就是肾精不足了。
那么肾精气不足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常见的有腰膝酸软、手脚冷、体虚乏力、耳鸣、脱发、牙齿松动、骨质疏松、夜尿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减退、不孕不育、肾亏、更年期综合症。
按照五行养生学说,黑色、咸味、吹(chui)这个发音均与肾相关,归属于肾水系统。
咸味的海产品多补肾,以海参、海虾为代表;黑色的黑芝麻、黑小豆、乌鸡都是补肾佳品;另外猪腰子、核桃、韭菜也是补肾佳品。
日常生活中多发“吹(chui)”这个音对肾功能也有帮助。
腰为肾之府。
中医认为腰膝酸软就是肾虚。
经常转动腰,对肾就有好处,传统养生里面叫“晃龙”。
太极拳或者气功站桩,都有一个要点叫松腰,就是通过松腰来调养肾气。
在腰上有个要穴叫肾俞穴,经常拍打肾俞穴,对肾的精气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补肾仙草中,力量温和持久而不伤身的枸杞、玛咖为第一,对于肾气不足虫草最佳。
元气藏于肾之间的命门,而灵芝大补元气,故久服灵芝可有效调养肾气。
肾功能异常出现的各种症状:眩晕、食少、咳喘、崩漏、五更泄、腰酸腿沉、下身寒凉、外泄不止、下肢浮肿、腹胀心悸、智力低下、动作迟缓、成人早衰、发呆健忘、足软无力、血液粘稠、关节有病变、性功能减退、男子精少不孕、女子闭经不孕、尿少或痛余沥不尽、小儿身材矮小肝属木,应春,位居东方,为阳生之始,主生主升;在天应风,在地应木心属火,应夏,位居南方,为阳之盛,主成长;在天应热,在地应火肺属金,应秋,位居西方,为阳之始降,阴之始生,主收主降;在天应燥,在地应金;肾属水,应冬,位居北方,为阴之盛,阳之藏,主藏;在天应寒,在地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