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读后感费尔巴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次重要补充。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费尔巴哈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费尔巴哈在书中深刻地分析了德意志人的意识形态,并将其与经济基础联系起来。
他认为意识形态是由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决定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
这一观点使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我们不能仅仅从意识形态本身去理解问题,而要把它放在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其次,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宗教是人类意识的产物,是对现实的幻想和追求。
通过对宗教的批判,费尔巴哈揭示了宗教的社会根源,并希望人们能够从迷信和盲从中解脱出来。
这让我对宗教问题有了新的思考,使我更加明白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此外,费尔巴哈在书中对哲学的分析也非常深入。
他批判了德国现存的哲学体系,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他强调哲学应该是人类实践的理论指导,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学问。
这使我对哲学的理解有了新的突破,认识到哲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解读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
最后,我想说费尔巴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本思想深邃、触动人心的著作。
通过这本书,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社会现象和意识形态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费尔巴哈的思想对我个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让我更加坚定了追求真理、改造社会的信念。
总之,费尔巴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本思想精深的著作,它的理论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社会、宗教、哲学等方面的理解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积极运用和发展费尔巴哈的思想,为实现真正的自由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德意志意识形态》心得体会
《德意志意识形态》心得体会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指德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形成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观念和信仰。
这些意识形态塑造了德国社会的特点,并在国内外发挥了重要影响。
通过学习和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我对德国社会及其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德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历史上,德国经历了许多政治和社会动荡的时期,例如魏玛共和国时期、纳粹德国以及二战后的东西德分裂等。
在这些时期,不同的意识形态如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等相互对峙。
这些意识形态的碰撞与交流塑造了德国的命运,并对欧洲乃至全球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德意志意识形态表现出德国民族特点。
德国人民具备积极进取的精神,强调理性和效率。
他们善于创新,推崇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德国以其对教育的重视而闻名,这种精神在大学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德国人还重视社群感和集体主义,注重社会公平和福利制度的建设,这种特点体现了德国人民对整体利益的关注。
另外,德意志意识形态也反映了德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角色。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具备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创新能力。
德国人民崇尚合作与包容,积极承担起国际责任。
他们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以应对共同的挑战。
德国的对外政策也强调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这与他们长期积累的意识形态是一致的。
最后,通过学习德意志意识形态,我意识到了文化交流和对话的重要性。
德国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仅源于德国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
通过与德国人民和其他国家的交流,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增进理解和友谊。
只有通过开放和包容的对话,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和机遇,推动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综上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德国历史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德国社会的特点和发展,并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同时,德意志意识形态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文化交流和对话的机会,以推动世界的发展和进步。
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有感论文
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有感论文第一篇: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有感论文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有感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上,《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也是学界公认的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性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第一次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了系统的阐述,我们可以领会到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理论特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由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根据本阶级的利益而编造出来的幻想,是掩蔽显示关系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从批判鲍威尔、施蒂纳为代表的德国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教育来代替革命实践的幻想出发,由此批判作为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整个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意识形态学说包括:一:社会存在是一切意识形态和观念的基础和来源。
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生,发展,变化和消亡是与社会的物质生产史,社会经济制度的不断变革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
二:意识形态是人们的生活过程的反映.也是完全独立的。
人们在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中。
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
意识形态没有绝对独立的历史。
一定的意识形态一定与当时的工业关系和交往关系有必然的联系.思辨的唯心主义者热衷于脱离现实生活来讨论精神或宗教自身的发展.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四:意识形态具有滞后性。
它落后于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反应。
五:意识形态具有隐蔽性。
是统治阶级利益的反映。
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总是歪曲人类史。
我们需要真正的认识历史,就需要看到意识形态存在的基础,即社会存在。
所以我们必须确立历史辩证法的观念。
六:意识形态将会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终结。
而破解这种意识形态最根本的处理是革命实践。
无产阶级是革命实践的主体。
只有革命实践活动才能摧毁意识形态的基础,并且扬弃意识形态的本身。
在实践批判的基础上,理论批判是重要的,这种批判必须立足于现实。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1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1846年完成创作的。
众所周知,《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体系的一部巨著。
在这部巨著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这部巨著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
在此书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交往形式)、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市民社会)及社会革命、人民群众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并运用这些范畴系统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第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
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其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在哪里呢?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看法是绝然不同的。
唯心史观把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的范畴、观念做为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唯物史观则把人类的物质生产做为历史发展出发点。
我们认为唯心史观是一种对社会历史的错误想象,对人类社会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根本错误的,而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是社会有机体普遍本质的理论再现,其原因,就在于对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的理解不同。
由此,马、恩特别重视并在对唯物史观的表述中首先明确指出考察社会历史要“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
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它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告诉我们,社会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结成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而人们在生产中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则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性质。
只有以这样一种物质关系、经济关系作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作为一种历史观,才能再现社会有机体的普遍本质,才能揭示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才能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读后感《<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初读时感觉如同在迷雾中摸索,可随着深入研读,仿佛拨云见日,让我对社会、历史和人类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书中所阐述的观点,并非是那种高高在上、难以触及的理论,而是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对我们所处的世界进行了深刻剖析。
书中对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分工等方面的论述,让我联想到了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却蕴含深意的现象。
就拿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工作来说吧。
在现代社会,工作分工越来越精细。
有人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处理文件,有人在工厂车间操作机器,有人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送外卖,还有人在农田里辛勤劳作。
这种分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比如说,那些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工人,他们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动作,仿佛是机器的一部分,很少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而那些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竞争,身心疲惫。
这让我不禁思考,这种分工到底是解放了我们,还是束缚了我们?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想想看,以前我们的祖辈大多以种地为生,靠天吃饭,生产力水平低下。
后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人们纷纷离开农村,走进城市,成为工人。
这一变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社会的结构和关系。
再说说我们的消费观念。
如今,广告无处不在,它们不断地向我们灌输着各种消费理念,让我们觉得只有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才能幸福。
于是,我们拼命工作赚钱,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甚至很多时候是为了消费而消费。
可当我们拥有了这些东西之后,真的就变得更快乐了吗?或许在短暂的满足之后,是更深的空虚和迷茫。
这是不是也是社会意识形态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呢?书中还提到了阶级和阶级斗争。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阶级之间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斗争。
而在当今社会,虽然阶级的表现形式可能有所变化,但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问题依然存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读后感费尔巴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著作,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现代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深感费尔巴哈在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剖析时的深刻和准确,让我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费尔巴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先揭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个体的影响。
他指出,德意志意识形态使个体认同和附和集体利益成为一种强迫性的行为,从而使个体丧失了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往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笼罩下,成为被操控的工具,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费尔巴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揭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个体意识形态的控制和束缚。
其次,费尔巴哈在书中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他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种基于虚假理念和幻象的权力工具,通过对个体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和塑造,达到控制和统治的目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本质是虚假的,不仅掩盖了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还为统治者的利益服务。
这种虚假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使得个体无法真正认识和理解社会的本质,继续维持着现存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
此外,费尔巴哈还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和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指出,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历史和社会条件的产物,是特定阶级的意识形态,它通过对个体进行意识形态的传播和灌输,以维护其统治地位和经济利益。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特点是强大而具有欺骗性,它通过操纵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使其服从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费尔巴哈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和特点的分析,为我们认识和理解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在读完《德意志意识形态》后,我深感费尔巴哈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是十分深刻和准确的。
他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个体的控制和束缚,分析了其本质和历史特点。
这使我对社会现实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深刻地意识到个体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不盲目从众,不被德意志意识形态所左右。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观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观后感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指由德国哲学家们在19世纪后期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想体系和价值观。
这一观念对于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文化和政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我深入研究和思考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我对其充满敬畏和震撼。
本文将分享我对这一主题的观后感,并详细阐述我所认为的其价值和局限性。
首先,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其严谨的思辨和探索方式吸引了我。
这一意识形态强调通过理性思考和理论推演来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
它追求真理和智慧,倡导自由思考和思想创新。
在这一意识形态下,人们被鼓励超越传统观念和固定框架,独立思考并形成独特的见解。
如此,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拓宽思维空间和开拓未来的可能性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平台。
其次,德意志意识形态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尊严。
它崇尚人权和人的尊严,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并享有自由发展的权利。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个人主义思想鼓励人们追求个体的自由和价值,并强调个人应对其生活和命运负责。
这种思想观念成为了现代社会建构的基石,推动了人权和民主的发展。
然而,我也意识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过于理性和抽象,可能忽视了情感和感性的重要性。
人类是情感动物,而情感对于人的思维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德意志意识形态忽视了感性这一方面,可能导致理论与实际脱离,无法真正满足个体的情感需求。
其次,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过度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权利,可能忽视了社会和集体的利益。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常常存在矛盾和冲突。
德意志意识形态过度追求个体权利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削弱社会凝聚力。
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平衡个体和集体利益,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此外,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演变中,也存在一定的变形和偏见。
在某些情况下,德意志意识形态被滥用或误解,成为统治者实施专制政权的工具,损害大众的权利和自由。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警惕,防止德意志意识形态被扭曲和滥用。
总而言之,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人类思维和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学习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读后感
学习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读后感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它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及其背后的力量具有重大意义。
我对这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对德国哲学思想的梳理和批判,指出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他认为,人们的思维和意识并不是超出社会存在的独立存在,而是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
无论是宗教、哲学还是政治观念,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
这种对意识形态的观点让我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我看来,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他指出,意识形态往往是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制造的工具。
通过操控人们的意识和思维,统治阶级能够将自己的统治合理化,使被统治者相信这种统治是合法的。
这一观点使我开始思考媒体和教育对意识形态的塑造作用。
我们应该怀疑从媒体和教育中传递出来的信息,思考背后的立场和动机。
除了对意识形态的深刻剖析,马克思还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以利润最大化和私有制为核心,导致了社会不平等和剥削。
他呼吁工人阶级要觉醒起来,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这一观点让我对社会中的不公正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我们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应该思考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公平。
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我而言是一本重要的著作。
通过对意识形态和社会的深入思考,我对社会历史和现实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相信,只有通过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我们才能够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学习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次挑战性而有意义的旅程。
马克思的观点深入而犀利,需要我们对社会和历史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他给予了我对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和社会不公正的更深入认识,同时也激励我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为实现社会正义和公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而言,学习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次重要的思想之旅。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读后感在我读完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所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章之后,感慨颇深。
这本书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是因为它对于当今社会具有极大的启示和警示作用。
费尔巴哈犀利地指出,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贯穿着德国历史的方方面面,甚至是欧洲历史的一部分。
这些思想理念和文化传统不仅影响着德国本国,也影响着整个欧洲地区。
究竟什么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呢?在这里,笔者理解为德国人的某种独特思想特征和文化传承,表现为对自我认同的强烈追求,对社会组织的高度重视,对民族意识的强烈追求,对理性和学问的热爱等等。
这些核心思想一直以来影响着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可以说,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形成,对于德国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其中就包括了德国早期的哲学讨论和学术思考,这些被逐渐转化为一种特有的心态和文化传统。
德国人在自我认同上通过这些思想特征的表现,在国家建设和文化传承上也通过这些思想特征来体现自己的独特之处。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于理性和学问的追求是非常明显的,这反映了德国人的教育和文化水平。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其他领域具有的价值和特点不重要,事实上,每一个领域的贡献都成为了德国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
面对这种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外来者很难解读其中的含义和深层次的道理。
这与我们中国有些相似之处。
我们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之时,会拿出很多古典的诗词歌赋,这些诗词歌赋代表着中华文明的传统与价值。
这些价值观念的发展一方面是与我们的历史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是与我们现代文化的升华和发展相关。
我们可以看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通过深入分析德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炼出这些核心价值观念。
这些思想和观念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国际关系和政治经济发展方面。
在当前全球化趋势下,各种文化的融合和碰撞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事实。
此时,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德意志意识形态并从中汲取营养呢?首先,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盲目接受一种文化或者价值观念,而是需要对于我们所处的文化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读后感
在阅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后,我深刻地认识到德国民族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根源和特点。
作者恩格斯和马克思通过对德国历史、文化和政治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德国民族主义的本质是一种排外主义和种族主义,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德国人的利益和权力,而不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
在书中,作者还指出了德国民族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危害和恶劣影响。
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大屠杀的发生,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因此,我们必须警惕和抵制任何形式的排外主义和种族主义,坚定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和平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德国民族主义和纳粹主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视和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和平发展。
我相信,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类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种深刻的思想体系,它涵盖了德国人民的文化、历史、哲学和社会观念。
这种意识形态对于德国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世界各国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于自由和人权的追求。
德国人民一直以来都对自由和人权有着深刻的追求和热爱,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压迫。
这种思想在德国的历史中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自由战争和1848年的革命,当时德国人民为了争取自由和人权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成为了德国民族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和观念。
另外,德意志意识形态还包含了对于民主和平等的追求。
德国人民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民主制度和平等的社会秩序,他们认为只有在一个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人民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安宁。
这种观念在德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德国是一个民主和法治的国家,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和尊重。
德意志意识形态还包含了对于科学和技术的追求。
德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科学和技术的领先者,德国人民对于科学和技术有着非常高的热情和追求。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类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进步和发展。
这种观念在德国的教育和科研领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德国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总的来说,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种包含了自由、人权、民主、平等、科学和技术的综合性思想体系,它对于德国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世界各国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人民一直以来都秉持着这种意识形态,努力追求自由、民主、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希望德国人民能够继续秉持这种意识形态,为世界的和平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观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观后感《德意志意识形态》观后感在翻开《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之前,我对它的期待是复杂的。
既好奇它能带给我怎样深邃的思考,又担心自己会在那些晦涩的理论中迷失。
然而,当真正深入其中,我发现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思想世界,一个充满着对社会、历史和人类本质深刻洞察的世界。
这本书让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书中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这一观点犹如一道闪电,照亮了我过去对社会现象理解的黑暗角落。
以前,我常常会困惑于为什么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观念,为什么不同的社会阶层会有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现在我明白了,这一切都源于人们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源于他们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
就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来说吧。
我有一个朋友,小李,他家境贫寒,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收入微薄。
小李从小就深知生活的艰辛,所以他的梦想就是努力学习,将来能够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改变家庭的命运。
而我另一个朋友,小王,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衣食无忧,接受着最好的教育。
小王的梦想则是追求自己的艺术爱好,成为一名知名的画家,对于物质的追求并不是他首要考虑的问题。
小李和小王截然不同的梦想和追求,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就有不同的性格或者天赋,而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决定了他们的意识和观念。
小李生活的压力让他更加注重物质的保障和生活的稳定,而小王优越的家庭条件则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自我实现。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强调了分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他们认为,分工的发展会导致私有制的产生,进而引发阶级的分化和对立。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现代社会的职场分工。
在一个公司里,有管理层、技术人员、普通员工等等不同的岗位。
管理层掌握着决策权和资源分配权,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和地位;而普通员工则只能从事一些重复性、基础性的工作,收入相对较低。
这种分工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阶级的分化。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读后感说实话,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可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刚开始接触的时候,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复杂的理论,差点没把我给绕晕了。
但耐着性子读下去,还真有不少让我感触颇深的地方。
这本书里提到的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朋友聚会。
聚会上大家聊得热火朝天,从工作到生活,从娱乐八卦到国际局势,那话题是变了又变。
其中有个朋友,一直大谈特谈各种名牌奢侈品,什么最新款的包包、限量版的手表,好像拥有了这些就能代表一切。
开始的时候,大家还听得津津有味,可后来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
后来我仔细一想,这位朋友之所以会这样,不就是他所处的环境和所接触的事物塑造了他的这种意识嘛。
他工作在一个非常看重物质和外在形象的行业,身边的人也大多追求这些表面的东西。
所以在他的意识里,这些名牌奢侈品就成了衡量成功和价值的重要标准。
这就像《德意志意识形态》里说的,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他们的存在,而是他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他们的意识。
再说说我们的社交圈子吧。
在不同的圈子里,人们的想法和行为方式真的大不相同。
比如我参加的一个读书俱乐部,大家聚在一起讨论的都是最近读了什么好书,对书中的观点有什么看法,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在这个圈子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是最重要的,大家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充实和成长。
而另一个运动爱好者的圈子,话题则更多围绕着各种运动项目、比赛成绩、健身方法等等。
每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社交圈子中,逐渐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和观念。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关于消费观念的。
我有两个亲戚,一个生活在大城市,一个在小县城。
大城市的那位亲戚,消费观念比较超前,喜欢尝试新的科技产品,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哪怕有时候需要贷款或者分期付款。
而小县城的那位亲戚呢,则更注重储蓄,消费比较保守,对于新事物的接受也相对较慢。
这难道不也是他们所处的不同社会环境所导致的吗?大城市的快节奏、丰富的商品选择和消费文化,影响了那位亲戚的消费意识;而小县城相对简单和稳定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另一位亲戚的储蓄习惯。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读后感《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的费尔巴哈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理论价值。
读完这一章节,我深受启发,对诸多哲学和社会问题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费尔巴哈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哲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产生了影响。
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章节中对费尔巴哈的哲学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和超越。
费尔巴哈强调了人的自然属性,认为人是感性的存在。
他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指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这一观点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冲击了传统宗教神学的统治地位,使人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仅仅看到了人的自然属性,而没有看到人的社会属性。
人不仅仅是孤立的个体,更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存在。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费尔巴哈的哲学是一种直观的唯物主义,他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而没有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事物当作实践去理解。
相比之下,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从实践出发去理解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发展。
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观点,让我们认识到人类的社会生活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费尔巴哈在考察历史时,陷入了唯心主义的误区。
他没有看到物质生产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把历史看作是一些孤立的、偶然的事件的堆积。
马克思和恩格斯则指出,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这一观点为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强调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费尔巴哈的哲学忽视了社会存在对人的意识的决定作用,而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中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阅读这一章节,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解释力。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在本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中,我有幸阅读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
起初阅读时有很多不懂之处,通过研读原著、查找解读资料,终于对这本书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
这本著作一共分为两卷,第一卷批判了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第二卷批判了当时流行于德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或“德国社会主义”的哲学观点。
这本著作中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历史”、“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等主要观点以及关于现实的个人、分工、市民社会、异化概念以及唯物史观的本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道:“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这就清楚的阐明了本书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我觉得单单这一句话对于我这种并不是特别了解哲学知识的人有理解上的困难。
于是我从根本概念上出发想找到能够阐明这个观点的例子,“社会存在”是指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存在,包括人、社会组织、社会活动、各种财产、知识等。
“社会意识”是指存在在社会精神领域中的反映,是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
根据概念便可以举出例子来印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观点,例如唐代国力强盛,人们以胖为美因为他们认为丰腴的体态体现了“盛唐气象”。
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肥胖会引 - 1 -发许多疾病,而且现代的服饰普遍修身,如果胖了穿起来就缺乏美感,因此现代的审美眼光是以匀称为美。
这就是典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例子。
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根据概念便不难理解为何“生产方式决定历史”了,采用先进的技术,则能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推进历史的进程,经济发展稳定了,人们就会安居乐业,政治才能稳定,整个国家才有强盛可言。
远古时代,先祖们只能用简陋的石器工具进行生产活动,生产的物质往往不能维持基本生存的需要,那时的人因为不懂火的运用,因此只能吃生食,这样会造成传染病。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读后感当我翻开《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思想火花的奇妙世界。
说实话,一开始读的时候,真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
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复杂的论述,让我有点头疼。
但随着深入其中,慢慢琢磨,竟也品出了一些滋味。
书中对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探讨,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参加一个志愿者活动,去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改善学习条件。
那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
我们带着书本、文具和满满的爱心来到了那里。
当我们走进那所破旧的学校,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渴望和好奇的眼睛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那些孩子,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用着短得不能再短的铅笔,但是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却无比强烈。
我们开始给他们分发书本和文具,孩子们那种欣喜若狂的表情,我至今都难以忘怀。
其中有个小女孩,小心翼翼地接过一本崭新的画册,轻轻地抚摸着封面,脸上绽放出如同春天花朵般灿烂的笑容。
她对我说:“姐姐,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画册。
”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物质的匮乏并没有磨灭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知识的追求。
这让我想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
这些孩子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这是他们的社会存在。
但他们心中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学习的热爱,这种社会意识却无比强大,支撑着他们努力前行。
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书中所阐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也在这个小山村中有了生动的体现。
村子里的人们大多以务农为生,生产方式简单而落后,生产力水平很低。
这就导致了他们的生产关系相对单一,经济发展缓慢。
我们在和村民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也渴望改变现状,希望能够引进新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生活质量。
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他们很难实现这些愿望。
这让我明白,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改变生产关系,推动社会进步是多么的重要。
再说说分工吧,在这个小山村里,分工也比较简单。
男人大多负责种地,女人则操持家务、照顾孩子。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由尼采所著的哲学巨著,它深刻地揭示了德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
这部著作不仅对德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哲学史和文化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德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也对德国哲学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尼采对德国人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认为德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典型的理性主义思维方式,他们注重逻辑和推理,喜欢通过思考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这种思维方式在德国哲学和科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德国人在哲学和科学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然而,尼采也指出了德国人思维方式的局限性,他们过分注重逻辑和推理,忽视了直觉和感性的重要性。
这种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德国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在艺术和文学领域相对落后。
除了对德国人的思维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外,尼采还对德国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他认为德国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浪漫主义文化,注重个性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德国文化在音乐、文学和哲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德国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尼采也指出了德国文化的局限性,他认为德国文化过分注重个性和内心世界的表达,忽视了社会现实和外部世界的重要性。
这种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德国文化的发展,使德国文化相对封闭和孤立。
通过阅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我对德国哲学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认识到德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也意识到了德国哲学和文化的重要性。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德国文化的魅力和魅力,也对德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相信通过学习和了解德国哲学和文化,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类的思维方式,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自己的文化。
因此,我对德国哲学和文化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德国哲学和文化,从中汲取智慧和启发,让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观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观后感说实话,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书可真是费了我一番功夫。
这可不是那种能轻轻松松就读懂、读透的书。
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就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迷雾的森林,到处都是复杂的概念和理论。
但我告诉自己,别退缩,得硬着头皮读下去。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真的是太深刻了。
他们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比如说,现在大家都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
有人天天晒美食,有人秀恩爱,有人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
这看似是个人的意识和选择,但其实背后是受到了整个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相对丰富、信息传播极为迅速的时代,社交媒体成为了大家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而这种展示,又反过来影响着其他人的意识和行为,形成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再说说工作吧。
我们每天为了生计奔波,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往往不是完全由我们的个人兴趣和理想决定的。
更多的时候,是社会的需求、经济的形势在左右着我们的选择。
就像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画画,梦想是成为一名自由画家。
可现实是,他找不到稳定的能支持他纯画画的工作,最后不得不去做一份跟画画毫无关系的办公室工作,只为了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你看,这就是社会存在对个人意识和选择的制约。
书中还提到了分工的问题。
这让我想到了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人。
他们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做着极其细分的工作。
这种分工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让工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的一部分,失去了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面了解和掌控。
而且,长期从事单一的、枯燥的工作,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还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论述。
这让我联想到了社会上的贫富差距现象。
富有的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能够为自己和子女创造更好的条件;而贫困的人则往往在为了基本的生活需求苦苦挣扎,他们的子女可能也因为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而难以改变命运。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观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观后感《德意志意识形态》观后感说实话,刚翻开《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是有点犯嘀咕的。
这书名听起来就感觉充满了深奥的哲学思辨和复杂的理论架构,让我担心自己能不能啃得下来。
但真正读进去之后,我发现它带给我的冲击和思考,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书中对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探讨,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以前吧,我总是对身边的一些现象感到困惑,比如说为什么大家对于同一件事情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反应。
读了这本书,我好像找到了一些答案。
它让我明白,我们的想法、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就拿我身边的一个小事儿来说吧。
我有个朋友,暂且叫他小李。
小李家里是做生意的,经济条件挺不错。
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环境中,对于消费的观念和我这个普通家庭出身的人那是完全不一样。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逛街,看到一双价格不菲的运动鞋。
我一看那价格标签,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觉得太贵了,没必要花这么多钱买一双鞋。
可小李呢,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就买了下来。
我当时就很不理解,问他为啥这么舍得。
他说,他觉得喜欢就买,钱嘛,花了再赚。
后来我仔细想想,这其实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存在不同导致的社会意识的差异。
小李从小生活富裕,对于金钱的概念和我这种从小要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肯定不一样。
他没有经历过那种为了几块钱而纠结的日子,所以在消费观念上会更加大胆和随意。
而我呢,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买东西首先考虑的是性价比。
书中还提到了分工的问题,这也让我感触颇深。
想想我们现在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都像是大机器上的一个小零件,各司其职。
就说我工作的单位吧,有的人负责市场推广,有的人负责产品研发,有的人负责客户服务。
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那一小块领域,力求做到最好。
但有时候我也会想,这种过度的分工是不是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呢?比如说,大家都只关注自己手头的工作,对于整个公司的运作和发展缺乏全面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学期很高兴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门课程,我了解了马克思的许多重要思想,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马克思的科学理论,领略一代伟人的风采,我在闲暇之余阅读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本书。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4年《神圣家族》之后合作的第二部宏伟巨著。
这部著作系统的概括了直到那时为止他们还不曾制定过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为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崭新的、科学的论证。
这本著作一共分为两卷,第一卷批判了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第二卷批判了当时流行于德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或“德国社会主义”的假社会主义本质。
就《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地位而言,学界均认为这本著作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当我们重温这本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时,仍然能够感受到其中重要的意义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相互关系的重要著作,也是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立场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础,更是丰富我们思想和指导我们实践的良师益友,让我发自内心地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
这本著作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现实的个人”理论,因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基于“现实的人”这一前提展开的。
“现实的人”这一概念包含着三个基本的方面之一是,“现实的人的物质生活条件”。
其实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现实”一词就是人普遍都只看到了物质的诱惑,而主动忽略了自己本身对精神的追求。
有的人会为了外在的钱财、
权力,从小偷小抢,到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道:“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受到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定发展的制约。
“意识决定生活”即每个人面对的一切都是自己意识的投射与反映,当一个人见到一个自己不曾见过的东西时,就会去想和自己以前见过的相比较,因此这个人的意识是接受他以前接触过的物质(现实)所决定的。
生活决定意识即物质决定意识,一般来说是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意识依赖于物质。
打个比方说,山上的桃花开了,你虽然没有看到,但桃花的开放不会因你没有看到而不存在,意识有赖于对于物质的接触(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口鼻等),而后再通过理性思维去认识,形成关于此物的意识。
再比如说一个从没有见过手机、电脑的人,他的意识里是没有手机电脑的概念的,当他第一次见到这些东西后,他才知道原来生活中有这些东西的存在。
所以我们要从对客观现实的不满情绪中摆脱出来,拥有美好的意识去期待美好的生活,如果我们的意识充满了嫉妒、愤恨、仇视、那么我们的未来也会是一个充满丑恶的世界。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因为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核心把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对推进我国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今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作为拥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文化素
养的大学生,我们的成才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成才的过程是艰难曲折的,因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较差,人际交往和处事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
社会各行各业激烈的竞争形势给大学生们的身心带来了种种压力,甚至有的大学生们对自身能力的不足的担忧造成了他们厌学、自卑、虚荣和逆反的心理,更不利于他们成才目标的最终实现。
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呢?首先大学生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充分发挥个体个性和创造性,将专业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力量,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通过各类社团活动、校外有用兼职、毕业设计等来锻炼自己的创新力。
增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核心所在。
极目标。
大学生应当坚持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维护好广大师生群体的利益,从而奠定好个人成才的基础。
学校也要搭建出更加广阔的成才机会,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经验,并培训相关的学习技巧和就业技能,锻炼出大学生出色的学习和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