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详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主要讲述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过程和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革命前俄国的社会状况、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立及其领导地位、十月革命的爆发和胜利、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的艰难历程。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俄国十月革命这样复杂的历史事件,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误区,如对革命过程的细节了解不全面,对革命的影响和意义认识不够深刻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的艰难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对革命过程中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判断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革命前俄国的社会状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俄国十月革命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革命前俄国的社会状况,让学生了解革命的背景。
接着,教师讲述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立及其领导地位,为学生揭示革命的过程。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一章《近代化的探索》、第二章《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内容涵盖近代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意义、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教学重点: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大事年表,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脉络,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第一章《近代化的探索》,分析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讲解第二章《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分析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历史事件,强调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意义。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再现重大历史事件。
4. 例题讲解:(1)分析近代化探索中的洋务运动,讲解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2)讲解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以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为例,分析其经验教训。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述重要历史事件。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意义。
2. 黑板右侧: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5篇)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2023 篇一一、现状分析历史思品学科只占中考分数50分,由于学业繁重,学生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主科上,弱化了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
要想在这门学科上保证学业质量,我们首先要学会花时间下功夫,而且应该是尽可能花学生在校的时间,所以我们思考的是怎样去提高学生在校时间的学习效益,怎样做好有效教学环节中的细节落实?二、目标定位从目前各校联考成绩来看,我们社会学科有压力也有动力,压力是我们社会学科初三接班老师特别多,而学生对理科重视,放在社会学科上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少,基础又差。
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我们联考第二,进步较大,但期末的成绩就排在联考第五,成绩起伏很大。
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最后100多天时间达到最佳复习效果是我们备课组本学期重点工作。
今年的中考目标定位:最低目标是超过市平均分,最高目标是联考学校第二水平。
三、计划安排1、进度安排本学期,初三历史备课组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完成三轮复习。
(1)1-10周第一轮复习。
我们注重研究《考试说明》,认真组织上好每一节复习课,第一轮的复习要重视基础,扎实落实教学内容。
复习的模式为:依据考点——回归课本——重点突破——当堂检测。
重视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在校时间的学习效益,构建实效课堂。
(2)11-13周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重视专题复习,加强题目的训练,尤其是选择题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导选择题致错误多。
(3)14-16周第三轮复习。
第三轮复习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了解身边大事,感受社会发展变化是我们这门学科的方向和要求,也是命题必须遵循的原则。
综观这几年中考试卷,社会时政热点与考点知识的结合点往往是中考命题的重点。
而且思品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不仅仅为了应考,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第一章:Unit 1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
2. 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
2.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发展: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3. 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Unit 2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 掌握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
2. 中国古代文明: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体系,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成就。
3. 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3. 举办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Unit 3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
2. 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发展: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
3. 近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成就。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第一章秦汉的统一和繁荣课时一:秦朝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课程目标1.了解秦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
2.理解秦始皇实行法家思想的意义。
3.掌握《秦制》的内容。
课程重点1.秦朝的建立和发展。
2.秦朝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三公制。
3.法家思想的实施及其影响。
课程难点1.理解法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掌握《秦制》的具体内容。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课堂小白板,用于整理思路和回答问题。
3.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步骤一:背景介绍介绍秦朝的历史背景,如周朝的衰落、战国时期的各国争霸等。
步骤二:秦朝的建立和统一1.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发展。
2.秦国灭六国,实现全国统一。
步骤三:秦朝的政治制度1.郡县制。
2.三公制。
3.法家思想在政治制度中的实施。
步骤四:法家思想的实施及影响1.法家思想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2.法家思想的实施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影响。
步骤五: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课堂练习1.列举秦朝的政治制度。
2.解释法家思想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3.了解《秦制》的内容和意义。
参考资料1.《秦制》。
2.《史记》。
第二章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时一:东汉政治制度及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课程目标1.了解东汉政治制度。
2.理解董卓之乱及其影响。
3.掌握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课程重点1.东汉政治制度的变革。
2.董卓之乱的内容及影响。
3.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1.理解东汉政治制度变革的意义和影响。
2.掌握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课堂小白板,用于整理思路和回答问题。
3.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步骤一:背景介绍介绍东汉时期的历史背景。
步骤二:东汉政治制度的变革1.东汉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
2.郡县制的改革和曹操的政治思想。
步骤三:董卓之乱的内容及影响1.董卓之乱的具体内容。
2.董卓之乱对东汉时期的影响。
步骤四: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1.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形势。
2.曹操和孙权的关系及影响。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1.1 希波战争1.2 罗马帝国的扩张1.3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1.4 阿拉伯的扩张第二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1 夏商西周的更迭2.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2.3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2.4 汉朝的政治制度第三章:近代科技的产生与发展3.1 近代科技产生的背景3.2 三次科技革命3.3 科学理论的突破3.4 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四章:近代社会的变革4.1 英国的工业革命4.2 美国的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4.3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4.4 日本的明治维新第五章:20世纪的世界格局5.1 第一次世界大战5.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5.3 第二次世界大战5.4 冷战与两极格局第六章: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的局部抗战6.1 九一八事变6.2 中国的局部抗战6.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6.4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7.1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7.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7.3 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7.4 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第八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8.1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意义8.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8.3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8.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第九章: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9.1 两极格局的瓦解9.2 世界上主要的政治力量9.3 地区冲突与热点问题9.4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十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0.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背景10.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0.3 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全球化10.4 全球化中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第十一章:信息技术革命与可持续发展11.1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与发展11.2 互联网的诞生与全球普及11.3 信息时代的社会变革11.4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践第十二章:21世纪初的国际关系12.1 911事件与全球反恐战争12.2 伊拉克战争与中东问题12.3 全球化进程中的合作与冲突12.4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十三章: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社会13.1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变迁13.2 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挑战13.3 社会结构的变动与人口问题13.4 城乡差距与区域发展第十四章:全球生态环境问题14.1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影响14.2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14.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4.4 国际环境保护合作与挑战第十五章:走向未来的世界15.1 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与机遇15.2 科技创新与未来社会15.3 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15.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重点:希波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亚历山大大帝东征、阿拉伯的扩张。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统一国家的建立1.1 秦朝的建立了解秦朝的建立背景,如战国时期的纷争和民众渴望统一的心情。
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意义。
探讨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1.2 两汉的兴衰了解西汉的建立和汉武帝的统治成就,如开疆扩土、加强中央集权等。
掌握东汉的建立和衰落过程,如光武帝的改革和黄巾起义。
探讨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如农业生产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等。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的更替2.1 三国鼎立了解三国鼎立的背景,如东汉末年的宦官专权和民众疾苦。
掌握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和争夺过程。
探讨三国鼎立对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2.2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了解西晋的建立和东晋的建立过程。
掌握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如南朝的宋、齐、梁、陈和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探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第三章:隋唐时期的繁荣与衰落3.1 隋朝的建立与繁荣了解隋朝的建立背景,如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和社会动荡。
掌握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成就和问题。
探讨隋朝的大运河建设和科举制度的意义。
3.2 唐朝的繁荣与衰落了解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的成就,如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
掌握唐朝的衰落过程,如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
探讨唐朝的对外交往和文化影响。
第四章:宋元时期的变革与发展4.1 宋朝的建立与变革了解宋朝的建立背景,如唐朝衰落和五代的分裂。
掌握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如科举制度的完善、商业经济的繁荣等。
探讨宋朝的文化成就,如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进步。
4.2 元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
掌握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如行省制度、民族政策等。
探讨元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统一的政治体制、民族融合等。
第五章:明清时期的巩固与挑战5.1 明朝的建立与巩固了解明朝的建立背景,如元朝的统治问题和社会动荡。
掌握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如科举制度的改革、海外贸易的限制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 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主要介绍了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俄国农奴制改革这一课题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及其必然性。
2.改革的过程及特点。
3.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分享学习心得。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的影响。
4.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比较俄国改革与其他国家改革的异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相关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3.网络资源:查找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资料。
4.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19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农民的生活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如农民起义、战争损失等,让学生了解改革的必然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改革的过程及特点,如解放农奴、土地分配等,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影响,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的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光辉历程》教案3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光辉历程》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unit 1 of the ninth grade volume II of PEP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光辉历程》教案3篇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光辉历程》教案2、篇章2: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光辉历程》教案3、篇章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光辉历程》教案篇章1: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光辉历程》教案教学内容1.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音乐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并有感情地演唱。
2.欣赏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了解歌曲所表达的人民对毛泽东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1.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1)简介这首歌曲的作者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
(2)听录音或观看录像,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和旋律进行特点以及歌曲塑造的形象。
(3)教师教唱。
学生可跟随录音或钢琴演唱乐谱,直到唱熟。
(4)填上歌词演唱,注意唱出歌曲的力度和感情。
2.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1)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情绪。
(2)教师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毛泽东的生平事迹?他为什么受到战士们的尊重与爱戴?请学生结合历史说一说,教师补充。
(3)再次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旋律特点、节奏特点以及歌词中衬词的作用。
初中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初中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制度和经济发展;
2. 掌握中国古代社会变革的主要事件和原因;
3. 能够分析中国古代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重点:
1. 了解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和经济状况;
2.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新兴阶级的兴起;
3. 掌握三纲五常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
1.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掌握三纲五常的思想内涵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引出本课的主题;
2. 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古代社会变革的兴趣。
二、讲授(30分钟)
1. 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和经济状况;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新兴阶级的兴起;
3. 讲解三纲五常的内容和意义。
三、练习(15分钟)
1. 针对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设计相关的选择题和解答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讨论三纲五常的思想内涵和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社会变革的重要性和启示。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阅读相关教材的作业,加深对古代社会变革的理解;
2. 准备下节课的知识点和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掌握相关知识和思想,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1课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1.2 唐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3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中外交流2. 第2课五代十国与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2.1 五代十国的政治局势2.2 宋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3 元朝的统一与大一统格局3. 第3课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转型3.1 明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3.2 清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3.3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与近代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各个时期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宋元时期的多元文化交融、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衰落与转型。
2.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明清时期的近代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隋唐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特点。
4.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2. 内容:1.1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2 五代十国与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1.3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转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表现。
(2)分析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原因。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全部教案(共18页)
.了解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在反抗殖民统治斗争中的主要事迹及杰出作用,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走上就有反抗。
”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大革命.在南美洲北部地区,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展开激战。
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
战斗胜利;②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印度民族大起义都沉重打击了殖民统治,表现出世纪初,沙皇____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②改革推动俄相同点:①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②改革的对内作用相似,都从不同方宣布农奴在法律面貌,实现富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废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华盛顿林肯,从他入主白宫到遇刺身亡,只有四年的时间,四年里他只做了一件事,领导了美国内战,__扩展奴隶制》,宣布从年元旦起,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
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方法点拨】注意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评一定要客观公正;一般从和人物相关的事件和影资产阶级起了领导作用;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五、达标测评巩固新知见对应学生用书。
教学反思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__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束手无策,成为各个阶层唾弃的对象。
一部分折点。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了上发展资本色彩浓厚,成为后来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社以俄国和日本为例,论述改革推动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五、达标测评巩固新知见对应学生用书。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教案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1.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2.近代以来的世界3.当代世界的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近代以来的世界;当代世界的发展。
2.难点:古代文明交流的途径与影响;近代以来的世界格局变化;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文明交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古代文明交流的途径讲述古代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如丝绸之路、大运河等,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
3.分析古代文明交流的影响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交流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如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等。
第二课时:近代以来的世界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近代以来世界的变化。
2.讲解近代以来世界的主要历史事件讲述工业革命、殖民扩张、两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世界的发展。
3.分析近代以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分析近代以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如科技发展、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等。
第三课时:当代世界的发展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当代世界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当代世界的变化。
2.讲解当代世界的主要发展讲述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等当代世界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当代世界的现状。
3.分析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分析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如可持续发展、和平与发展等。
五、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六、作业布置1.复习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掌握古代文明交流、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和当代世界发展的基本知识。
2.结合教材,思考古代文明交流对当代世界发展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设计说明本课主要学习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本课内容较简单,故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探究的方式,结合图片、文献、视频等各种史料,帮助学生识记斗争的主要内容,理解斗争的背景和意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虽然发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它们的目的都是反抗殖民者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争取民族独立。
玻利瓦尔、圣马丁、章西女王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殖民者的爱国主义热情,值得青少年学习,所以本课通过多个活动落实情感价值,培养青少年爱祖国、爱人民的责任意识和担当。
学习目标1.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和过程,认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艰巨性。
2.了解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理解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必要性,认识其对印度发展的意义。
3.了解玻利瓦尔、圣马丁、章西女王在反抗殖民统治斗争中的主要事迹,感受殖民地人民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
教学难点: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玻利瓦尔》(书目)。
2.影视作品:《章西女王》(电影)。
(二)工具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观看影视作品,如《玻利瓦尔》《章西女王》,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眼中的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引导学生从史料实物中认识历史,并提醒学生,本节课将从一些更为真实的史料入手进行学习。
二、预习检查1.拉丁美洲的地理范围和名称由来。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时间、领导人、经过、结果。
3.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主要领导者、过程和影响。
三、学习任务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2页第1自然段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回答: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强迫印第安人开采金矿、银矿。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课俄国农奴制改革19世纪中叶的俄国农奴制危机11年改革法案的颁布及主要内容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2. 第2课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背景政治体制、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3. 第4课第一世界大战战争的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
2. 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世界大战等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重点: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各国改革举措及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地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事件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讲解:(1)俄国农奴制改革详细讲解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危机,分析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阐述11年改革法案的颁布及主要内容,探讨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日本明治维新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分析日本在面临民族危机时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详细讲解明治维新在政治体制、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3)第一世界大战分析战争的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了解各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
探讨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3.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危机主要内容:11年改革法案影响:促进俄国社会转型2. 日本明治维新背景:民族危机改革措施:政治、经济、教育作用:推动日本现代化3. 第一世界大战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影响世界格局七、作业设计1. 习题:(1)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及其影响。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篇一: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专讲隋朝的历史。
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
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而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则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本课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对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对抗斗争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和过程;了解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观察地图<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 ,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过程,使学生掌握读图和借助历史地图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讲述玻利瓦尔、圣马丁和章西女||王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探究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发愤图强的民族责任感;了解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的英雄事迹,学习其爱国、不畏强权等优秀品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对抗斗争的过程、玻利瓦尔、章西女||王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对抗斗争的原因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拉丁美洲的灾难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就已经开始了 , "茂密的原始森林 ,充满危险的处女地激起了指挥官、绅士贵族们和那些衣衫褴褛的、被驱使去夺取诱人的战利品的士兵们的贪婪之心〞.印第安人像苍蝇般成群地死去 ,幸存者成了备受蹂躏的奴隶 .西班牙人对印加人说: "这些财富不属于你们 ,上帝将它留给远方的来客.〞这种强盗逻辑在武力的支持之下 ,变得不可动摇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拉丁美洲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有压迫就有对抗.〞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怎样的对抗斗争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1.拉美独立运动爆发的内因- -殖民统治与掠夺(1)教师简述:政|治幅员- - "拉丁美洲〞的由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新航路开辟后 ,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掠夺的概况 ,指出拉美地区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 ,其余地区根本上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2)图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根源(内因)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殖民统治与掠夺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内因) .2.拉美独立运动爆发的外因-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归纳:18世纪末19世纪初 ,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 ,拉美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日益增强 ,爆发了大规模的对抗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目标导学二:概述拉美独立运动反殖斗争史实1.结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 ,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独立运动的时空状况.提示:(1)独立运动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阔地区.它分为南美洲北部战场和南美洲南部战场.(2)运动主力: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3)起止时间:19世纪初至||19世纪20年代末.(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2.阅读教材,评说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反殖斗争的英雄事迹,完成表格中的内容.培养学生 "论从史出〞的学史方法.同时依据史实 ,帮助学生构建 "历史价值观〞 ,升华历史情感.3.拓展延伸:在阅读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反殖民斗争事迹的根底上,讨论总结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战争的正义性.(2)有利的国际条件- -美、法革|命的影响.(3)有一批杰出领袖:海地的杜桑·卢维杜尔、墨西哥的伊达尔哥、南美洲的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4)革|命措施正确 ,如玻利瓦尔建立根据地、解放奴隶、许诺战后分给士兵土地等.(5)团结协作 ,相互支持 ,如海地支持玻利瓦尔.(6)参战将士英勇奋斗、吃苦耐劳、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目标导学三: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获取有效信息,探讨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2.教师在学生阅读和答复的根底上,展示以下图归纳总结的原因.目标导学四: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过程与影响1.从历史要素角度 ,概括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历程 . 教师列表归纳:(学生完成下表内容) 要素 印度民族大起义历程 领导人代表时间 1857 -1859年章西女||王 领导者 封建||王公 主力 土兵阶层 土兵、农民、手工业者、封建||王公 结果 起义被镇压影响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2.拓展延伸:讨论印度民族大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展示:英国武器先进 ,实力强大 .英国殖民者调集军队镇压起义 ,甚至||把派往伊朗和中|国的侵略军调回印度 .由于各地的起义军根本上是各自为战 ,力量分散 ,再加上有的封建||王公被敌人分化 ,在关键时刻动摇投敌 ,起义城市先后失陷 ,起义失败 .提示:(1)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要是封建||王公 ,这些人后来很多都被英国收买了 ,所以逐渐退出起义 .(2)印度的民族大起义组织不严密 ,较为松散 ,各自为战 ,敌人分化瓦解 .(3)英国实力远在印度之上 .(4)缺乏统一指挥、发生内讧、叛乱和投敌等 .3.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三、课堂总结19世纪 ,在拉丁美洲和印度 ,相继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对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 .通过学习 ,我们不难发现: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是激起殖民地人民抗争的根本原因;②同是反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拉美独立运动取得了胜利而印度民族大起义却失败了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 ,拉美人民团结协作、联合抗战 ,弱国最||终战胜了强敌 .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各自为战 ,力量分散 ,最||终起义失败 .它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 ,众志成城 ,弱国同样可以战胜强敌 !3 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通过使用历史图片、文字材料创设情境,把枯燥无味的历史变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泼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鼓励学生自学,通过历史问题的讨论,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激发学生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但在根底知识的掌握方面,学生对以往知识遗忘的较多,因此横向联系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比方在问到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同时期,中|国也发生了类似的运动,你知道是什么吗〞时,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正确答复.第2课俄国的改革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理解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观看<大国崛起>或<世|界历史>等纪录片中关于俄国历史的片段,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搜集彼得一世的资料,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观察地图<15 -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 ,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过程,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开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措施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知道右边图片上的人物是谁吗?2.彼得一世被称为 "俄国之父〞,他的历史功绩主要有哪些?3.马克思评价彼得一世 "用‘野蛮 ,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这里的两个 "野蛮〞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提示:第|一个 "野蛮〞指彼得一世改革的强硬手段和坚决态度以及对反对者的残酷无情.第二个 "野蛮〞指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方面的相对落后.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提示: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 ,实现富国强兵.3.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提示:类别措施作用(由学生归纳)军|事上创立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有利于建立新式军队 ,增强军|事实力类别措施作用(由学生归纳)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效劳 ,按功绩和才能提拔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 ,提高了政府效率 ,稳固了沙皇统治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准许工场主购置整个村庄的农奴促进了经济开展 ,扩大了农奴制的根底文教上推行文化教育 ,派遣留学生 ,创办科学院 ,开办学校 ,创办||报纸促进了文化教育开展 ,提高了科教素质社会习俗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改变落后习俗和文明开化说一说:P7 "人物扫描〞表达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提示:敢想敢为 ,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1.读史料:材料展示: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准许工场主购置整个村庄的农奴.〞到彼得一世去世时 ,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 ,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 .不过 ,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设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的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根底?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开展 ,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开展创造了条件.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根底 ,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总结: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 -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和<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 ,说说改革的影响.提示:通过改革 ,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3.展示图文材料图一彼得一世倡导的某一习俗改革图二中|国军人强行给行人剪辫子材料展示:1698年某天 ,彼得一世从国外归来 ,领主们纷纷前来祝贺 .不料沙皇接过侍从递给他的一把剪刀 ,立即亲自剪除领主们的大胡子 .不久以后 ,彼得一世发布敕令:剪胡子是俄国人应尽的义务 ,除神职人员外 ,禁止任何人蓄须 .设问:图一情景反映了彼得一世的什么改革措施?图二情景是近代中|国哪一次革|命的产物?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以此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提示:剪胡须.辛亥革|命.它们都受西方先进文明的影响 ,改革社会陋习 ,对改变社会风俗产生了深远影响.总结: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先进技术、社会风俗、生活方式)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4.教师补充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开展的障碍.目标导学三: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影响1.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P8 "相关史事〞,分析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原因.提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开展.2.读史料材料展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 "诸位会深信 ,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 ,都一一做到了.〞引导学生分析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的目的.提示:它说明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维护地主贵族的利益.3.读教材和下面漫画图,引导学生说出改革内容和农奴 "解放〞的实质.提示:实际上是对农奴的一次更大的掠夺.4.讨论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和影响.提示:性质: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因为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开展提供了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影响: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 ,推动俄国走上了开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 ,农奴制的剩余仍然存在 ,影响着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开展.5.拓展延伸:试从背景、时间、领导人、目的、内容、性质和影响等方面来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三、课堂总结学史是为了鉴今,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俄国的改革对俄国不同阶段的开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 "重现〞历史的根底,故本节课主要采用史料教学法,同时贯穿讲授法、问题教学法、阅读感悟法.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生情况等选择多样化的史料来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史料,在观点的碰撞中锻炼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由于受时间、教材等原因影响,讲授的知识很难深化,缺乏前后联系、比较及知识的迁移,以致学生对俄国历史的了解较为片段化.第3课美|国内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过程、意义以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等根本史实;了解<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重要文件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文件,认识这两部法律在美|国内战中的作用;结合林肯的历史活动,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林肯的人生经历和成就,树立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历史意义;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奉献教学难点:美|国内战前南北两种经济类型的矛盾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0年前 ,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欢乐的黎明 ,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这位 "伟大的美|国人〞是谁?他为什么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1.读教材和 "美|国南方种植园〞图文,归纳美|国内战的背景(社会经济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1)政|治上:美|国独立后建立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阶级||的联合政权.(2)经济上: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类型 .2.读教材和下面漫画,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工程市场需求劳动力需求关税需求南方种植园经济主要是英国市场黑人奴隶降低关税 ,提高出口额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统一的国内市场南方的大量劳动力提高关税 ,保护民族工业归纳总结:(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2)南北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3)导火线:1860年,林肯中选为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开展.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目标导学二:<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作用1.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内战初期的战争形势,理解<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出台的重要性.归纳总结:(1)军|事失利.(2)民众诉求.2.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林肯对待黑人奴隶制态度的演变.提示:阶段林肯对待黑人奴隶制态度的演变竞选总他同情奴隶 ,反对奴隶制 ,认为奴隶制违反自由平等原那么统前中选总主张用和平的方法 ,逐步限制奴隶制 ,最||终到达废除奴隶制的目的统初期内战梦想以保存南方奴隶制为条件 ,使南方各蓄奴州停止叛乱初期初战站在人民一边 ,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 ,公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失利材料一:凡年满21岁 ,没有参加过叛乱 ,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 ,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 ,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 ,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材料二:1863年元旦起 ,但凡当地尚在对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 ,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 ,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空当局 ,将成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设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一法令?这两个法令的公布有何作用?提示:<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得人心 ,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 ,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目标导学三:评价林肯的历史奉献1.读教材,总结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的主要活动.2.马克思说: "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设问:华盛顿的主要功绩是什么?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有何奉献?提示: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并取得了胜利 ,赢得了国|家独立;战后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 ,中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被称为 "合众国之父〞.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奉献 ,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目标导学四:美|国内战的意义1.引导学生联系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性质,分析美|国内战的性质.提示: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提示:经过这场战争 ,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 ,废除了奴隶制 ,去除了资本主义开展的最||大障碍 ,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开展创造了条件.3.问题思考:有人说,美|国内战为资本主义的开展扫清了障碍.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提示:这种说法有道理 ,但不准确.内战爆发前 ,美|国南方实行的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奴隶主主要以农产品交换英国的工业品 ,主张降低关税.这与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相抵触.内战结束后 ,美|国统一国内市场 ,大量被解放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劳动力 ,采取保护性的关税政策 ,这为美|国民族工业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极大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开展.但是 ,美|国社会内部仍然存在着阻碍资本主义开展的因素 .【知识拓展】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内战的比较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和稳固都不是一件易事,就算是资本主义经济十分兴旺的美|国,如果没有15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如果北方没有取得胜利,那么它的资本主义经济史或许也将改写.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美|国内战>一课的重点是要表达林肯在内战期间的作用,而难点那么在于分析内战的起因.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素质水平和知识根底,要实现重难点的突破,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在分析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时,依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可能会向学生介绍一大堆的历史背景资料,再让学生总结出几点原因.这种较理性的分析不适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只有让他们感性地、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的巨大影响过程与方法搜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日本从闭关锁国到被迫翻开国门,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放眼看世|界的眼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治维新后的日本20世纪初日本人的生活:大街上随处可见留着短发、穿西服的男子;人们吃西餐、开舞会、听西洋音乐;政府办了许多工矿企业 ,还鼓励开展私营的工商业;工厂、银行、邮政局、铁路等新鲜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家长有义务送学龄儿童接受教育 ,不服从者将受罚……试着想象一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明治维新对日本有什么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 "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提示:(1)内忧:幕府统治腐朽 ,闭关锁国 ,陷入统治危机.(2)外患:美|国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 ,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 ,开放港口 ,民族危机严重.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答复以下问题.(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3)倒幕的结果怎样?提示:幕府统治被推翻后 ,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附图解)图一:推行地税改革 ,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主义开展提供了资金 ,促进了经济开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兴建铁路 .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开展.图三:提倡 "文明开化〞 ,建立新式学堂 .大力开展近代教育 ,培养建设人才 .图四: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 ,即 "殖产兴业〞.促进了日本近代工业的开展.领域改革内容政|治上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 ,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 ,以 "殖产兴业〞为口号 ,大力开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提倡 "文明开化〞 ,向西方学习 ,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目标导学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和改革成功的原因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改革措施,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提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总结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提示: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 ,日本迅速走上了开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实现了富国强兵 ,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 ,明治维新保存了大量旧制度的剩余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 ,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讨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鼓励学生运用史实提出自己的观点,用史实进行佐证.原因依据佐证原因1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较薄弱幕府制下中|央统治较薄弱原因2 倒幕派势力强大 ,有自己的武装 ,得到西南四藩和天皇支持武装倒幕为改革扫除了障碍原因3 国际环境相对较宽松处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自由开展阶段原因4 改革措施得当 ,行之有效政|治、经济等方面有充分准备和应对举措工程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不同点背景日本经济开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 ,资本主义开展比中|国充分中|国经济开展水平落后 ,资本主义开展缓慢力量比照日本幕府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幕府成为众矢之的中|国封建势力较强大 ,维新力量弱小 ,顽固派阻挠改革途径日本改革是在推翻幕府统治的前提下进行的中|国维新派比较软弱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国际环境日本改革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国际环境较为宽松中|国改革处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结果日本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改革失败了 ,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同点①背景:两国改革前都处于闭关、落后状态 ,都存在着严重民族危机(内忧外患);资本主义在两国逐步形成和开展。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 2 俄国的改革 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2. 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的原因?3. 俄国1861年改革的目的。
4. 废除农奴制法令内容?5、废除农奴制法令的影响?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提示: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
4.读教材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提示: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
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1.读史料:“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
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实施目标设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的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和《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说说改革的影响。
提示: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总结: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先进技术、社会风俗、生活方式),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目标导学三: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影响多媒体展示亚历山大图片和他的观点: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问题: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指的又是什么?师阐释改革的性质、目的、时间和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说明】本课讲述的是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俄国发生的同样对世界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十月革命。
它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解读历史图片,并运用其中的有效信息理解和认识有关历史内容,指导学生设计制表,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形成历史知识结构。
指导学生概括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的突出贡献,从中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课标精解】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为以后学习苏联历史奠定基础。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4、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两个目,第一目为“新时代的曙光”,是全课的重点,主要内容包括老师们已非常熟悉的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及其采取的措施以及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在小字部分简述了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及其内容。
第二目“十月革命的意义”,包括“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等。
【学情分析】十月革命的内容对于初中生而言相对比较陌生,课文中的一些概念难以理解,如苏维埃政权,课文中一些知识联系也难把握,如十月革命与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关系,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的关系等。
中俄(苏)关系在历史上比较密切,中国历史上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就涉及了俄(苏)有关历史内容,学生对俄(苏)有关历史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
(2)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评价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及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了解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的突出贡献,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3、方法与过程结合课文导言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围绕“十月革命为什么发生,”“十月革命胜利后发生了什么”等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解读】1、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原因和意义。
重点解读:(1)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而俄国十月革命是这一探索的开始。
因此,只有讲清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才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2)十月革命是用暴力夺取政权的成功尝试,它为无产阶级以武力夺取政权提供了光辉范例;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处理方法:通过展示文字资料,学生合作学习,概括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展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报刊等图片,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出俄国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动手设计表格,将俄国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进行纵向对比,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2、教学难点: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
难点解读:这是个既复杂又特殊的历史现象,要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认识其存在的暂时性。
处理方法:通过三个问题启发学生开动脑筋,逐层深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总结历史原因、分析历史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①什么是两个政权?明确在两个政权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②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认识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③为什么说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暂时的历史现象?结合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来理解。
【课时】1课时(共计总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策略】1、史料教学法:展示图片或文字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概括得出正确结论,获得新知识。
2、启发式教学:使用设疑启发、类比启发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3、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对图片或文字资料展开讨论、评说,通过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5分钟设计一:多媒体展示世界现代史的概念。
【设计意图】明确世界现代史含义以及它的划分,为今后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介绍:世界历史是一部相互联系的历史,世界现代史(1917年——)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相互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设计二:多媒体展示列宁照片,指出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大革命导师。
教师提问:他是谁呢?学生回答:列宁。
教师介绍:对,这是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的真实情形,就是他,成功地领导俄国的十月革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的十月革命。
设计思路列宁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伟人,点明由他领导俄国十月革命,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如此导入新课,既较为自然,又突出了本课重点。
【讲授新课】30-35分钟一、新时代的曙光多媒体展示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后工业发展状况种类增长棉纺织品76%生铁190%熟铁116%煤炭131%铁路增加到32000千米问题:材料1反映了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时间、数据方面来分析)学生:1861年改革以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多媒体展示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2:1861年改革后,俄国经济状况及世界地位农业人口占全国的80%;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
按人均计算,俄国的钢产量仅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5。
问题:材料2反映了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时间、数据方面来分析)学生:1861年改革后,俄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国家,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合作探究:1861年改革之后,俄国的政治和经济是怎样的?农民和工人的地位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政治:保留了沙皇的专制统治经济:①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满足②工人受到残酷的剥削说明:俄国社会矛盾尖锐。
多媒体展示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3:俄国在“一战”中的状况1914年-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大量的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了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
至1917年,俄国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
一战期间俄国工人罢工情况时间罢工资料参加人数1914.8——12月68次3.5万19151000次54万19161500次100万问题:材料3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时间、数据方面来分析)学生:“一战”加剧了本来就很尖锐的社会矛盾。
设计思路:通过展示图文材料,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分析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同时通过探究,使学生在回顾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初步了解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原因,也为下一步了解二月革命作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介绍:“一战”加剧了俄国原本就尖锐的社会矛盾,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就在大战后期俄国首先爆发了二月革命。
那么二月革命爆发于何时,主力是哪些人?结果如何?它的性质又如何?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先看课文第一段。
1、二月革命自主学习:请每位学生在教材上标出答案。
学生回答: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激化了社会矛盾时间:1917年3月主力:工人、士兵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设计意图】落实教材知识点,将零散的而又不难以理解的知识以阅读课文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师提问: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继续看课文第2页最后一段小字内容。
学生回答:没有达到。
教师提问:那么掌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政策呢?学生回答: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多媒体展示:《七月流血事件》图片教师提问:说明掌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这个政权能否长期的存在呢?学生回答:说明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政权,不可能长期的存在。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
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是由于当时工农群众缺乏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所以真正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然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没有实现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所以它是不可能长期的存在。
自主探究: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使布尔什维克党认识到不可能通过和平方式夺取政权,必须以暴力的方式夺取政权。
于是发动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那么起义的时间、地点、主要参加者是谁呢?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结果如何?2、俄国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学生回答:(1)背景: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之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①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继续一战),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②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列宁回来领导革命(2)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3)时地: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彼得格勒(4)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列宁)(5)主力: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6)经过:11月6日夜,列宁在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
7日,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中,起义队伍攻克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7)特点: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8)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设计意图】落实教材知识点,将零散的而又不难以理解的知识以阅读课文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学生讨论后,回答)多媒体显示: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
教师提问: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