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平均分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平均分》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平均分》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平均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是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每个人分到的数量相等。

本节课的内容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表内除法”相呼应,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能够将平均分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引导发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糖果等,用于展示平均分的过程。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平时有没有参加过分东西的活动?比如分水果、分糖果等。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均分。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物,如水果、糖果等,并提出问题:如果要把这些东西平均分给你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分?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平均分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5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篇1教学目标:1. 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一)复习铺垫:(出示题目)1. 计算:40+6×8 70-5×42. 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创设情境,聊天导入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了,又是一年新的开始,小刺猬也有了一个新的生意,瞧,它的鲜花店开张啦。

(出示教材情景图)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 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2.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刚才我们对花店里的花的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你能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 大家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4. 针对第一种方法,重点讲述: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意义上来多说。

)重点强调。

5. 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在大部分学生计算好以后,组织汇报。

6. 及时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组织智力大闯关:第一关:(分男女生比赛)4+24÷8 5-8÷472÷8-3 36+81÷945+8×4 80-6×8指名学生说运算顺序,叫6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1课时 平均分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1课时 平均分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1课时平均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简单计算平均数。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将平均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可通过讲解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平均数的兴趣,激发
学生学习的欲望。

2. 学习新知识(15分钟)
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是一组数的总和除以这组数的个数。

示例:若三个
人的年龄分别为8岁、9岁和10岁,则他们的平均年龄为(8+9+10)÷3=9岁。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让学生针对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计算平均数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计
算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共同发
现问题的解决思路。

4. 拓展应用(10分钟)
教师提供更多的实际生活例子,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的平均数知识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5. 练习与反馈(10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平均数展开,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解决问题中。

希望通过合作学习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际运用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完整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师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平均分教案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平均分教案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平均分教案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的第2课时,主题为“平均分”。

教学内容围绕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和作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将这一概念应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和探究来发现平均分的规律也是一个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平均分教学视频。

学具:小石子、计数棒、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分苹果游戏,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2. 探索与发现:学生分组,利用学具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3. 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4. 实践与应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平均分的定义。

2. 平均分的方法。

3. 平均分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拓展练习:解决一个与平均分相关的实际问题。

3. 思考题:思考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1. 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4.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直观教学:通过实物分配(如苹果、糖果等)来展示平均分的概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通用9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通用9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通用9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篇1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准备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1.例1,引入“平均分”。

谈话: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

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

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

平均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平均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平均分(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平均分”,选自《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将一组数平均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配的方法,能够将一组数平均分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2. 掌握平均分配的方法,能够将一组数平均分配。

3. 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教具模型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组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数平均分配。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平均分”的概念,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通过教具模型演示平均分配的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将一组数平均分配,并讨论如何确保分配的公平性。

4. 小组分享: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实践操作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5. 应用拓展: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问题。

6.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板书设计1. 板书平均分2. 板书内容:- 平均分的概念- 平均分配的方法- 平均分的应用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2. 实践作业: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个重点章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图片和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多人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是将总数分成相等的份数,每份的数量相同。

2.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将物品平均分给多人。

3.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图片和实际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分一分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

3.采用问题驱动法,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小棒等,用于分一分和展示平均分的过程。

2.学具:准备一些卡片或者小物品,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课件:制作一些情景图片和动画,用于展示和解释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景图片或者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分水果的故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多人。

《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平均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67页至第69页的“平均分”概念及其应用。

内容包括:1. 引入“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 学习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3. 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直观地感知和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除法求平均分。

2. 教学重点:掌握平均分的意义,能够运用除法将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实物物品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实物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a. 教师出示一些实物物品(如水果、玩具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过程。

2. 概念讲解(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解释平均分的意义和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出示例题,讲解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题,理解求平均分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和应用。

b.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合作(10分钟)a.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关于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b. 各小组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平均分”的定义、求平均分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笔和纸画出一种情景,表示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答案:略a. 有12个苹果,要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b. 有18个糖果,要平均分给6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糖果?答案:a. 12 ÷ 3 = 4,每个人分到4个苹果。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平均分(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平均分(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平均分(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什么是平均分,能够简单地计算平均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掌握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是对总数进行均等分配。

2.培养学生的计算平均值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包括有关平均分的图片和案例。

2.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和铅笔。

3.教室准备好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教师出示一个班上同学的成绩单,让学生寻找成绩单中的规律。

2.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猜测平均分的意义。

第二步:讲解
1.通过实例介绍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讲解如何将总数均等分配给每个人。

第三步:练习
1.让学生参与课堂练习,计算一些简单的平均分问题。

2.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解决平均分问题的策略。

第四步: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平均分知识点。

2.强调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关于平均分的练习题。

2.思考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描述该例子中如何计算平均分。

七、扩展阅读
阅读有关平均分的故事或实际案例,拓展对平均分的应用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掌握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分》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分》人教新课标(2023秋)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同学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平均分的理解。我看到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交流,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不过,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不够主动,可能需要我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多地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发现,这样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他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可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平均分的概念应用于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探索分数知识的过程中,提出新问题、发现新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是指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分水果、折纸等,感知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平均分的概念有着很好的直觉,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如分水果、折纸等,很快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这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数学二下《平均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平均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平均分》教案一、教案背景本教案是为高中数学二年级学生编写的,内容主要围绕平均分的概念展开。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

2.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平均分?•平均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所有数值的算术平均数。

2. 如何计算平均分?•对给定的一组数求和,然后除以这组数的个数即可得到平均分。

3. 平均分的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平均分的概念经常被用于计算各类数据的平均值,比如考试成绩、投资收益等。

四、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实例: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平均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平均分相关问题。

3.课堂练习: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掌握。

五、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平均分的概念及重要性。

2.讲解:详细讲解计算平均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解决平均分相关问题。

4.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批改。

5.总结:对学生在平均分方面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解题思路等。

2.作业评定: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评定其对平均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还存在一些模糊理解,需要加强实例讲解和练习题的讲解。

同时,在平均分的应用方面,可以设计更多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教案的简要内容,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与应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平均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平均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平均分人教新课标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一起学习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一节——平均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我们理解平均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课标教材,我们将学习第35页到37页的内容,这部分主要包括平均分的定义、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多人以及如何计算平均分。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多人,并能够独立计算平均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如何计算平均分。

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理解无论物品多少,只要数量相同,每个人分到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些小玩具,代表我们要分的物品,还有白纸和彩笔,方便孩子们在练习时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先给每个孩子发一个小玩具,让他们自己玩一会儿,然后问他们,如果我们要把这些玩具平均分给旁边的小组,我们应该怎么做?2. 讲解:接着,我讲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们看到无论物品多少,只要数量相同,每个人分到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3. 练习:然后,我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将玩具平均分给旁边的小组,并记录下他们的计算过程。

4. 讲解:在孩子们练习的过程中,我巡回指导,解答他们的问题,并讲解了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平均分”三个字,并在旁边画了一些小玩具,表示我们要分的物品。

然后,我写下了“每个人分到的数量都是一样的”这句话,让孩子们明白平均分的本质。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12个橘子,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橘子?答案:每个朋友能分到3个橘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孩子们对平均分有了基本的理解,但在计算过程中,有些孩子还是有点困惑。

我想,在下一节课中,我应该更加详细地讲解计算方法,并多给孩子们一些练习的机会。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平均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平均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平均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平均分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1. 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2. 平均分计算方法的掌握。

3. 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 讲解新课:详细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3. 例题解析:通过例题,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平均分的概念2.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3. 平均分的应用4. 例题解析5. 课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平均分。

2. 提高题: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探索平均分的其他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平均分的掌握程度。

3. 教学改进: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等方面均进行了详细规划,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均分的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注重课后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以班级分水果的实际例子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平均分》教案(精选15篇)

《平均分》教案(精选15篇)

《平均分》教案(精选15篇)《平均分》篇1一、说教材《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里面的内容。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

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

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对除法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展示两种不同的方法,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称为平均分。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紧接着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各种实物,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学生由多次经历的“平均分”的过程,找出平均分的方法,并在头脑中由感性思维而形成抽象思维,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建立表象——动作思维——抽象思维,这是一个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而设置的螺旋式的知识上升的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学生动手操作知道“平均分”的含义能按要求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懂得从不同角度进行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性,灵活性。

情感发展目标:通过小组的摆,分,观察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大多独生子女)的平等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了解平均分的方法难点: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自主探索、情境演示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学习、合作交流。

五、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小红花学具:小棒六、说(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1、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如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努力实现三维目标;3、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教科书第8页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6张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1.情境导入,实际操作把6块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

2.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每份都是2块糖,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3.提供素材,通过辨析巩固概念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同学们正在准备食物,你找到平均分了么?4.联系生活,感悟概念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方法1.读懂题意,理解平均分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几份?)2.实际操作,应用平均分(1)自己试着分一分。

(2)交流分的结果,边分边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交流分法,提升认识平均分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一)辨析练习1.课本第8页的做一做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二)基本练习(1)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2)如果将这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片枫叶。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11页练习二,第1~4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教学内容教科书P48例2及“做一做”,完成P50~51“练习十一”第5、6题。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平均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平均分”。

要求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准确地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平均分的情况?请举例说明。

2. 讲解平均分的概念:- 利用PPT课件展示平均分的定义和相关例子。

- 讲解平均分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平均分是将总数平均分配给每一份。

- 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3. 练习平均分的方法:- 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互相讨论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小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场景,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 每组进行讨论,总结解题思路和答案。

- 邀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并进行讲解。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和进步。

板书设计:1. 平均分的概念和含义。

2. 平均分的方法和步骤。

3. 实际场景中的平均分应用。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关于平均分的题目。

2. 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平均分》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平均分》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平均分》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平均数。

2.能够计算简单的平均数。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平均数的概念。

2.理解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能够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概念。

2.能够独立计算平均数。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教案。

2.学生需要准备纸笔、课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引入平均数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

比如:大家班上一共有10个学生,平均每个学生有几本书?
2. 学习新知识
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平均数,如何计算平均数,示范计算几组简单的例题。

3. 合作学习
让学生分组合作,在小组内共同解决平均数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拓展练习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拓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活动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里继续练习计算平均数,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课堂训练和练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七、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平均数的知识点。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哦!。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确什么是平均分,能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和互助的精神,懂得尊重他人的不同见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难点: 1. 理解平均分的本质。

2. 运用平均分进行问题求解。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实物道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等。

3.环境准备:保证课堂秩序,提供互动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在导入环节可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或图片展示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平均分问题的思考。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简单介绍什么是平均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定义和意义。

3. 计算方法演示(15分钟)教师以实际例子向学生演示如何计算平均分,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4. 练习与讨论(20分钟)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练习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讨论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和思维能力。

5.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将平均分的知识应用到不同情境中,拓展学生思维。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提出问题。

五、课堂作业布置《平均分》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均分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平均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本次《平均分》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关键词:同样多平均分教具学具:演示教具:12个乒乓球、15枝铅笔、10个纸盒,课件。

学生学具:每小组10个小纸盒、15个乒乓球、20支铅笔。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图片)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苹果时,每份都同样多。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同样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学习例1,引入平均分师:二(1)班的小朋友还有些食品没分好,咱们帮帮他们好吗?要求:(1)请各组同学利用20枝铅笔代替火腿肠,帮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肠。

(2)要像他们分苹果一样每份分同样多。

A、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B、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C 、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节课的内容。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篇1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

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

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

一、教材简析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

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

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

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8~11页,例1、例2及练习二T1、T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动手操作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糖果若干、小棒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都是6,班上刚好每小组3人)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你喜欢哪种?为什么?(分得同样多比较公平)
(4)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5)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4、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有几种分法?
(1)讨论分配方案。

(2)同桌一起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2、分一分: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2、练习二第4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巩固练习,运用“平均分”
完成练习册和口算心法相关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