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PPT
【一线精品】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川教版优秀公开课件
第一学习主题 第1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山顶洞遗址 出土的装饰品
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头骨化石及头部复原图
中国晚期智人化石,1933年出土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距今1.8万年。山顶洞 人保留一些原始性状,头骨比较低平,眉弓比较发达。山顶洞人具有较多的蒙古人种特征, 如颧骨较大而且向前突出,鼻骨低而宽,鼻梁稍凹,上门齿成铲形等,被看作是正在形成中 的蒙古人种北方型的代表。
埃及 印度
两河流域巴比伦
中国
希腊克里特岛
课堂小结
第一学习主题 第1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早期人类
1.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2.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决定性作用 3.三大人种
从野蛮 走向文明
1.母系氏族公社 2.父系氏族公社 3.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 4.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学习主题 第1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奥巴马生于美国夏威夷州火奴鲁鲁,父亲老 贝拉克是生于肯尼亚的卢欧族人,母亲安(Ann Dunham)生于堪萨斯州的威奇托,祖父为英国 殖民统治肯尼亚时期之公务员(公仆)。
奥巴马在2007年2月10日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 美国总统选举。他的竞选纲领侧重完结伊拉克战 争及实施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当选为美国第44任 总统。
南方古猿头骨化石
南方古猿生活想象图
南方古猿属于灵长目人科,生活在距今420多万年到100万年前之间。化石主要分布在非 洲的东海岸,包括南非、坦桑尼亚、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从头骨上看,已经具有人和猿的 混合特征。
第一学习主题 第1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猿人遗骨化石发现地址之一 坦桑尼亚奥杜韦峡谷
种族有没有优劣之分?
初中 历史九上《世界古代史第1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PPT课件 (11)
学习与探究
学习活动
1.识别黄、白、黑三大人种
白种人(欧罗巴人种) 黑种人(尼格罗人种) 黄种人(蒙古人种)
2.仿制石器
砍砸器
刮削器
尖状器
C 学习测评
1.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D A.气候变化 B.自然环境
2.下列不属于晚期智人的是(
C.劳动 )。
D.食物
A.山顶洞人 B.阿尔法卢人 C.克罗马农人 D.易洛魁人
史海拾贝
易洛魁人的母系大家庭
印第安人的村落1720年的易洛魁部落村落印第安人原始长屋
结束
中国晚期智人化石,1933年出土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距今1.8万年。山顶洞 人保留一些原始性状,头骨比较低平,眉弓比较发达。山顶洞人具有较多的蒙古人种特征, 如颧骨较大而且向前突出,鼻骨低而宽,鼻梁稍凹,上门齿成铲形等,被看作是正在形成中
晚 期 智 人
非洲阿尔及利亚阿尔法卢人
欧洲法国克罗马农人
法南猿中最著名的化石,于1974年被约翰逊(D.C.Johanson)等人组成的考察队在埃塞俄
南方古猿——“露西”骨骼化石及复原图
南方古猿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露西。1974年,古人类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一具成年 女性的骨骼,并以发现当晚播放的甲壳虫乐队的“天上带着宝石的露西”将她昵称为露西。
最早人早类期化猿石人
猿人遗骨化石发现地址之一 坦桑尼亚奥杜韦峡谷
1959年,路易斯·利基(Louis Leakey)与玛丽·利基(Mary Leakey)夫妇在坦桑尼亚的
“露西”(Lucy)化石发现处
约翰逊(D.C.Johanson)
阿法南猿生活在350~300万年前,是所有南猿中名气最大的一种。“露西”(Lucy)是阿
课件1:第1课 人类的形成
(标上相应的字母):
德国尼安德特人( C )
A.早期猿人
B.晚期猿人 C.早 印尼爪哇人 ( B )
期智人 D.晚期智人
中国丁村人 ( C )
2.准确地说,上题7个选项应当属于法国克罗马农人( D )
人类进化的哪个阶段?
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A.正在形成的人
( B)
( B )坦桑
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B.完全形成的人
2. 现代三大人种差异显现出现在(
)
A. 早期猿人 B. 早期智人 C. 晚期智人
3、世界上的主要三大人种有(
)
A. 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
B. 黄种人、棕色人种和黑种人
C. 白种人、黄种人和棕色人种
D. 棕色人种、白种人和黑种人
D. 晚期猿人
4、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是( )
A. 原始人群 B. 母系氏族
完全形成的人
早期猿人 晚期猿人 早期智人
晚期智人
比比看,谁是记忆高手!
德国尼安德特人 法国克罗马农人
奥都威峡谷能人
元谋人
山顶洞人 北京人
丁村人
印尼爪哇人
完全形成中的人 早期猿人
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晚期猿人
北京人头骨及头部复原像
早期智人
• 尼安德特人
晚期智人
• 山顶洞人
人种差异何时显现?
晚期智人
为什么存在人种差异呢?
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
白种人
黑种人 黄种人
白种人
黑种人
黄种人
请你选择判断人种的依据: 体貌特征
肤色 眼睛
智力 地域
头发 职业
知识梳理
人类的出现 时间: 三、四百万年前 地点: 非洲南方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一、共性:人类文明产生
——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和城市的出现: 材料:“文明是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当某个阶段的文化,比较广泛的使用了文字, 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经初步形成,社会成员被划分成了阶级或等级,社会制度、政治制 度、经济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出现了巨大的公用建筑甚至城市中心,那么发展到这种程度 的文化,就可以称作文明。”
年
宗教:印度教、佛教、基督教等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明: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都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时空定位】
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
两河流域产生 了最初的文明
公元前 3500年左
右
埃及初步 实现统一
公元前 3100年左
右
苏美尔地区出 现城市国家
约公元前 2900年左
右
古巴比伦基本 巴尔干半岛城邦 恒河流域形成 统一两河流域 逐渐发展起来 一系列国家
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 统一两河流域
3、文明成果
①制度: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城市成为地方行
政单位
早 期
②法律:《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
文 制定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明 发 展
政 治
内容:
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
汉 谟 拉
权 柄
的 表
等多个方面。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 威(性质)
1.(2022·山东高考·11)图3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 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 A.小麦、玉米 B.玉米、水稻 C.小麦、甘蔗 D.水稻、甘蔗 【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白色箭头所代表的的农作物从西亚向东亚、欧 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传播,黑色箭头所代表的的农作物从南太平洋 向南亚、东亚、非洲、欧洲等地传播,所以两种作物是小麦(西亚)、甘蔗 (南太平洋新几内亚群岛),故选C项;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31张)
文明本质含 义意为一种 先进的社会 和文化发展 状态以及到 达这一状态 的过程
探究一:为什么农耕畜牧是文明产生的前提?
采 集 狩 猎
印尼苏拉威西岛壁画
对大自然的 索取
移居
农 耕 畜 牧
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
生产、生活 方式的转变
对大自然的 改造
定居
文明是如何产生的?
生产
生产
技术
工具 生产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程目标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 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 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一、旭日初升:文明的滥觞 二、灿若繁星:文明的多彩 三、星月交辉:文明的启迪
01
旭日初升 文明的滥觞
如何理解[文明]的含义?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一般意义
历史学领域 泛指原始社会之后的漫长历史阶段。“文明”与
如何认识和评价种姓制度?
失落世界:印度河文明之古印度
约前3千年 早期铭文
独角兽印章
婆罗门教
释迦摩尼像
史诗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健陀罗艺术雕像
约前4千年 胸针
印度河陶器及纹饰
失落世界:印度河文明之古印度
婆罗门教
释迦摩尼像
约前3千年 早期铭文
史诗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独角兽印章
健陀罗艺术雕像
摩亨佐·达罗遗址
哈拉帕遗址
失落世界:印度河文明之古印度
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 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其双腿变 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崔连伸等选译《古印度吹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
“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 视”;废除“不可接触制”
第一课__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完全形成的人”
(能够制造工具进行劳动)
中国山顶洞人 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 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第一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二三百万年前
25万年前
5万年前
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在由 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劳动起了 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人。
第一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2、人种的分类 (根据人的体貌特征,分为三大人种)
野蛮
贫富分化
文明
阶级
国家 (奴隶社会)
第一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国家和地区:
①尼罗河流域 ②两河流域 古埃及 古巴比伦王国
③印度河、恒河流域 ④黄河流域 ⑤爱琴海地域
古印度 中国 古希腊
第一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知识点归纳:
早期人类
1.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2.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3.三大人种
黄种人 白种人 黑种人
第一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差异形成的原因:
人种的形成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 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辨析:
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分子宣扬“种族优劣论” 和所谓的“白种人是最优秀的种族”。 你能驳斥他们的观点吗?
第一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二、从野蛮走向文明
1、母系氏族
特点: ①血统以母系计算 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群婚) ②在社会生活中,妇女占主导地位 ③以采集和狩猎为生,石器是主要生产工具
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转化原因是: (1)原始社会经济的变化,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 逐渐取代了母系氏族时期的采集和狩猎。 (2)男子与妇女在劳动中地位的变化,男子在繁重 复杂的劳动中取代了妇女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 (3)婚姻关系的变化,一夫一妻家庭出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课件北师
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01
02
03
人类起源的探索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对于 人类起源的探索具有重要 意义,为世界文明史的研 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文化交流的促进
远古人类在与其他地区的 交往中,促进了不同文化 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世 界文明的发展。
人类历史的完善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对于 完善世界历史体系、丰富 世界文明多样性具有重要 意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华 大地的远古人类》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远古人类的出现与演化 •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 远古人类的文化与科技 •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的影响 • 总结与思考
01
引言
本课目标
了解中华大地远古人类的基本情况,包括起源、发 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掌握远古人类在中华大地上的重要贡献和影响,理 解其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
远古人类的宗教与信仰
自然崇拜
远古人类对自然力量和现象产生 崇拜之情,认为自然界的力量能 够影响人类的命运和生存,因此 产生了各种自然崇拜和祭祀活动。
图腾崇拜
远古人类认为某些动物或植物与 自己有特殊的关系,将其作为部 落或家庭的守护神,形成了图腾
崇拜的文化现象。
祖先崇拜
远古人类认为祖先的灵魂能够保 佑家族和子孙的平安和繁荣,因 此产生了祖先崇拜的文化现象。
05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的影响
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是中国历 史的起点,他们为中华文明的起
源奠定了基础。
文化传承
远古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 造了著名的华夏文化,成为中华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后世的 文化传承。
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课件4湘美版
做一做
• 1.先在卡纸上画出彩陶的器形,再 用剪刀将其剪下来。
• 2.在剪好的彩陶平面图上画上装饰 纹样。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3、模制法 将泥料填入模子,制 成陶胚,待半干时取 出。 4、轮制法 用陶轮加工陶器的方 法。
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 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 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
彩陶船形壶 新石器时代 彩陶 旋纹尖底瓶 新石器时代
• 想象原始人的生活状况,讨论: 1.原始人为什么会发明彩陶? 2.彩陶对原始人的生活有何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考· 练习
1、这个图案是由哪几种图 形构成的? 2、猜猜它和 原始人的生活有何联系?
人面鱼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
彩陶中的具象纹样
彩陶中的抽象纹样
彩陶鱼纹图案的变化
彩陶鸟纹图案的变化
艺术品的欣赏方法
• 1.了解艺术品出现的时代背景 • 2.了解艺术品的器形特点 • 3.了解艺术品的纹饰特点
文 明 之 光
第 一 课
中 国 工 艺 美 术 ----- 彩 陶
人类从远古走来,在大自然的风风 雨雨中历练成长。我们的祖先从打磨 石器、钻木取火开始,步履艰难地走 出漫漫长夜,迎来人类文明的曙光。
彩 陶 的 制 作 过 程
陶器的制作方法
1、捏塑法 将泥料用手捏塑成型。 2、泥条盘筑法 通过泥条来构筑成型。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共44张PPT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现代史 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前言3:时间脉络
1、世界古代史:公元前3500年左右——15世纪。 讲述古代文明(包括早期文明和中古文明)呈现除的多元发展格局;由于农耕文明生产力的发展而促
成的欧亚大帝国的形式以及这些地区文明的相互交往;解释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 基本过程。 2、世界近代史:15、16世纪——19世纪末。
随着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国家的君主,形成最初的官僚,奴隶制国家 开始建立,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4)意义: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它打破了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关系的狭隘性,从而有利于 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的发展,为整个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的进一 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 材料6:
对于最初人类文明出现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国家制度的确立,文字、文献的形成,冶金业及制作金 属工具的普及,城市建筑的设置等四个方面。
——陈明远《质疑四大文明古国》 材料7:
文明是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当某个阶段的文化,比较广泛的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学和自然 科学已经初步形成,社会成员被划分成了阶级或等级,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已经比较完备, 出现了巨大的公用建筑甚至城市中心,那么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称作文明。
材料9:文明发源地分布图与农耕畜牧壁画——
一、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
1、文明产生的含义、原因与分布
(1)含义: 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物质资料生产不断发展,精神生活
不断丰富,社会分工和分化加剧,由社会分工和阶层分化发展成为不同阶级,出现强制性的公共权力: 国家。可以说,文明是在国家管理下创造出的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方面的发明创造的总和。 (2)原因(文明形成的标志): ①阶级: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战俘沦为奴隶。 ②国家:解决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需要。 ③文字:记事、管理的需要。 ④城市:农耕文明的定居要求,政治宗教活动出现,战争兼并频繁。
九年级上册历史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人类的形成1、人类形成的过程:攀树的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2、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黄种、白种和黑种人。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3、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社会是原始社会。
4、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闻名的摇篮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有非洲的古埃及和亚洲的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
这四个古国被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因为这四个国家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2、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非洲的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古代埃及权利的象征是金字塔。
它们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
3、在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称。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今伊拉克一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5、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古印度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1、西方文明之源——希腊、罗马2、公元前8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希腊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
公元前6世纪,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在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才有权参政)3、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开始独揽大权,罗马帝国建立。
第二讲 史前时代-人类文明的曙光
4,“四段论”,主要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 论述,把原始社会分为“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群, 母系社会,父系社会四个时期。 5,“四段论”, 认为原始社会应分为血亲社会, 血缘社会,血族社会,氏族社会四个阶段。
二、人类的起源
(一)、人类起源问题的探索 (二)、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 (三)、劳动创造了人及人类社会
盘古图卷 董其昌作(1555—1636年)明书画家
上帝创造亚当 创世纪 米盖朗基罗作
大洪水 米盖朗基罗作
(一)、人类起源问题的探索
1.自然发生论:蛋里孵出,树上长出,月亮掉下,火山喷发 出 2.神创论:中国女娲抟土造人,古埃及哈奴姆神粘土造人, 古希腊天神普罗米修斯造人,基督教上帝造人(前4004 年,10月23日上午9时?) 3.科学探讨:人类起源的生物学解释 林奈(瑞典博物学家,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奠基人,17071778),人猿同归于灵长目 拉马克(法国学者1744-1829《动物哲学》-1809),人类 源于类人猿(类人猿: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灵长目,猩猩 科和长臂猿科动物的总称,亲缘关系与人最为接近,故称, 也叫做猿类。包括大猩猩、黑猩猩、猩猩和长臂猿等现代类人猿)
第二讲 史前时代—人类文明的曙光
一、关于原始社会史的分期 二、人类的起源 三、从野蛮走向文明 四、早期文明的传播
思考与练习
1、学者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进行了怎样的 科学探索? 2、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 3、简述氏族制度中人类婚姻家庭的演变及 其特征。 4、简述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阶段社会经济 的特征。 5、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1、人类的直系祖先:大约300万年前,非洲生活着早期人类南方古猿。
2、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3、世界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4、母系氏族的特点:以采集和渔猎为主;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主导地位;共同劳动,共同生活。
5、父系氏族的特点:以农耕为主;男子在生产生活中居主导地位;私有财产出现。
6,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氏族开始瓦解,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国家也随之产生。
7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克里特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1、神奇的金字塔:埃及地处非洲北部,尼罗河流经全境。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100年,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2、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3、西亚两河流域约在公元前3000年出现了许多城市国家。
4、《汉谟拉比法典》:A、目的: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B、内容:(a)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b)序言和结语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c)正文共282条,内容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C、意义: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5、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主要有印度河和恒河6、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被称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7、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
它把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第二等级刹帝利:充当武士,掌管军、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是一般平民,以农、牧、工、商为职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沦落的雅利安人,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
1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首陀罗或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去打高种姓的人,那么
他1必.特须点被:截去贵那贱部分分明肢、体职;业如果世议袭论、婆法罗律门地,位则不用沸平油等灌
进2.他影的响嘴:巴对和印耳度朵社里。会首和陀历罗史不的应发有展任何产财生产了,深他远的影主响人
可以拿走他的一切。
——《摩奴法典》
婆罗门教
释迦摩尼像
健陀罗艺术雕像
世界历史: 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世界各国和各地 区、各民族的历史,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 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势。横向看,是人类由分散 走向整体的历史,是全球视野下人类走向命运共 同体的过程。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教学目标 (一)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线索,掌 握基本的世界史方面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方面的素养及多角度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及能力; (三)认识到人类文明发展多元化的特点,理解 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传统,拓宽国际 视野,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牢固树立构建人类
在一切场合在本质上都是镇压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机器。
——恩格斯:《家
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史料2:文明,主要指有组织的社会或城市国家。
---张广智、张广勇《史学:文化中的文化》
史料2:“文明是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当某个阶段的文化,比较广泛的使用了文字, 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经初步形成,社会成员被划分成了阶级或等级,社会制度、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出现了巨大的公用建筑甚至城市中心,那么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文化, 就可以称作文明。” ——纪录片《世界历史》第2集 《文明的曙光》
BC3500文明兴起 BC3100 统一;
官僚系统;
古印度 印度河 文明 恒河
广西桂林市火炬中学八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课文明之光共45张
凤纹
蟠螭纹 乳丁纹 云雷纹
思考·练习
高133厘米
比较不同时代的两件器物, 它们给你什么不同感受?
高118厘米
学习活动二
参观博物馆或访问博物馆网站,了 解博物馆及其藏品的作用;选择自己感 兴趣的作品,做一个调查报告。
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由瓷土作胎, 表面施以玻璃质釉,经 1200℃以上的高温烧制
景德镇窑青花折枝花果纹带盖梅瓶 明代
景德镇窑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瓶 元代
斗彩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彩瓷 工艺。
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 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 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入不同的彩色,最后入 彩炉低温烧成。
成化斗彩三秋杯 明代
五彩是瓷器釉上 彩的一种。五彩瓷在 明清两代得到发展、 盛行,其配方经过不 断的创新,并进行多 次重大的改革之后, 才出现以红、黄、绿、 蓝、黑、紫等为主的 彩瓷。
腹部四角各攀附立体飞龙。 通体满饰蟠螭纹。 圈足下两个卷尾兽侧首吐舌。
莲鹤方壶 春秋 高118厘米, 重64.28千克
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恶兽。《吕氏春 秋·先识》载描:述“这周个鼎形著象饕,餮谈,谈有你首的无感身受,。食人 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尝试描述这些 纹饰的造型特征。
夔纹
龙纹
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 你联想到什么?
彩陶罐 新石器时代
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 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 ,并由此想 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
彩陶彩陶旋船纹形尖壶底瓶新石新器石时器代时代
思考·练习 仔细观察,说一说
人面鱼纹是由哪几种图 形构成的。
人面鱼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
? 将虚实、疏密、正 反、阴阳等关系较 好地协调组织在一 个空间平面之中。 图样的多次重复, 使看上去简单的图 样显得丰富多彩, 富有魅力。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42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种说法说明了原始社会末期禅让制的继续推行,是称颂禅让制的体现;第二种说法说明了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表明“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中原地区从此出现“国家”的概念。
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距今约5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
黄河流域
红山文化
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长江下游
长江下游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辽河上游
典型器物为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物
代表器物为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
分布特征:
从满天星斗趋向于中原中心
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
问题4:结合材料3,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认识。
认识:(1)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2)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丰富的内涵,其史料价值是值得重视的。(3)三皇五帝传说中的一些情节和早期国家出现政治强权的情形相符合。
夏禹
大同之世→小康之世
天下为公→天下为家
禅让制→世袭制
(2)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小宗
小宗
小宗
渊源
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内容
按父系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目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巩固统治。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主题第一课人类的形成和文明的曙光
《人类的形成和文明的曙光》教学目标专项说明一、目标陈述1、识记与理解了解历史领域的考古知识,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
知道世界三大人种,了解他们的形成原因。
说说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过渡及文明史的出现。
2、能力与方法通过对人类形成的原因,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及野蛮走向文明的发展三大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运用大量的影画资料及学生活动分析上述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归纳规律,了解内涵的过程,让学生树立一种历史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通过讲述远古人类的进化过程,说明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后必胜今。
认识人类的进化是人类艰苦探索的过程,是顺应自然变迁保存种族的前进。
同时在历史的演进中体会历史的魅力。
二、目标设计的依据本课作为新课标九年级历史第一课,新课标注重主题与时序结合,主题下分课的体例。
对时序性的重视、主题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呼应,反映了历史学科的特点。
教材突出了历史发展的空间感,将史前人类作为整个古代亚非文明的导读加以处理,因此本课有提纲携领的作用,充分提示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使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看待时代发展大势的能力,因此本课中强化了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历史发展脉络。
九年级学生在前两个学年的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对历史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比较缺乏对历史知识内在联系,总体认知上的把握,他们的历史知识是零散而纷杂的,不容易形成系统,这对把握历史大势十分不利,本课就是想通过对世界历史开端学习,在基础知识,创新精神,历史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整合中步入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更客观的对待历史问题。
三、目标达成的思路和方法老师教得好,不如学生学得好,“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尤为必要。
川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第1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word教案(3)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南方古猿、三大人种的名称、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和地区;了解氏族组织的基本状况,理解劳动创造人的科学观点。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神话故事,借助文学的描述,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历史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以正文为纲,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作用的了解,认识劳动对人类的进化和原始社会组织形成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劳动创造世界的教育;通过原始社会组织从母系氏族一父系氏族一奴隶社会不断演进的轨迹的学习,了解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进程,对学生进行人类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历史发展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劳动创造人,原始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二、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对“从野蛮走向文明”概念的科学理解。
课型新课热情。
)师:浮动的尘埃,稀薄的雾气,一个暗淡的蓝点,一颗自身不能发光的行星,它却是人类目前唯一的家园。
那么,谁是我们的祖先?谁最先行走于地球上?谁又是它们现在依然存活的近亲?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早期人类在经历野蛮生活时所受到的痛苦和恐惧,以及在享受自然时的喜悦和欢心。
二、学习新课(一)早期人类师:古老的神话中说人是由神创造出来的。
那么,有谁知道我国乃至世界各民族中流传着哪些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呢?(活动略,教师予以适当的评价)(多媒体展示:图片《女娲造人》和《伊甸园里》)师:《女娲造人》和《伊甸园里》两则神话故事,一则出自中国,一则出自西方,从两则神话中,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但是两则故事也有许多共同点。
咱们来个限时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多的相同点。
(学生可能有如下回答:两则神话都认为人类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两则神话都认为人类是被创造出来的,都有创造人的神;制造人的材料都被设想为泥土,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的形象都是按照创造者自身的形象设计的;两则神话都说到人类为什么有男女性别的差异。
课件4:第1课 人类的形成
4、猿 进 化
人
埃及 印度
中国
希腊克里特岛 两河流域巴比伦
南方古猿——人类的起始
攀树的猿群
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生存年代距今大约3000多万年
正在形成的人
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非洲种
南方古猿 阿法种
年“
,露
体西
态少
已女
具”
有距
人今
的约
340
特
征 。
万
在非洲发现的 最早的人类足 迹
攀树的猿群
正在形成的人
氏族,是按同一祖先的亲属关系结合在一起 的社会集团,是原始人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 织的基本单位。
按使用工具划分
原始社会的几种分期
旧石器时期
按社会组织形式划分
母系氏族
新石器时期
父系氏族
二、原始社会(氏族社会)
相同点
母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
①母系氏族公社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公社男子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关 于 人 类 形 成 的 传 说
1、女娲造人
:
——
神 说
“ 要 《有 圣光 经。 》” 就 有 了 光 。
• 2、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
——《圣经》
3、“魔鬼牧师”——达尔文
达尔文推断人类从遥 远的、与类人猿相似的 祖先进化而来,而不是 像许多人错误的想法那 样,从现存的猴子或者 类人猿进化而来。
完全形成的人
制造和使用工具(劳动)
人与猿的根本区别 是什么?
和真正的猿相比,毕竟是不同的。
方法1:看看腿和脚
2
方 法
: 看 看 后 脑 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野蛮 走向文明
1.母系氏族公社 2.父系氏族公社 3.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 4.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学习测评
1.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C )。 A.气候变化 B.自然环境 C.劳动 D.食物 2.人类进入氏族时期后,最初的社会组织是母系氏族 , 后来发展为父系氏族。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埃及 印度
中国
希腊克里特岛 两河流域巴比伦
古埃及的壁画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永恒祈祷Biblioteka 克里特文明迈锡尼金面具
古希腊奥林匹克赛会遗迹及运动员
古印度前3000年文明遗址
中国商周时的甲骨文和金文
课堂小结
早期人类
1.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2.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3.三大人种
西方: 上帝创造亚当
东方: 女娲抟土造人
人类的祖先是谁? 我们祖先的生活环境怎样? 祖先们为什么要结成群体生活? 假如你回到那个时代,你会怎样生存?
人类的祖先是谁?
南方古猿——露西头骨
虽然我很 丑!可必 须承认我 是你们的 祖先
我们祖先的生活环境怎样? 祖先们为什么要结成群体生活? 假如你回到那个时代,你会怎样生存?
猿人
二三百万年前
25万年前
5万年前
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晚期智人时形成)
原始社会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母系、父系氏族公社对比表
历史阶段
男女地位变化
生产方式
婚姻状态
母系氏族
妇女在社会中居 于主导地位
采集、渔猎为主
群婚
父系氏族
男子开始处于支 配地位
农业、畜牧业
一夫一妻
从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起决 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转化原因是:
(1)原始社会经济的变化,农业和畜牧业的出 现逐渐取代了母系氏族时期的采集和狩猎。
(2)男子与妇女在劳动中地位的变化,男子在繁重 复杂的劳动中取代了妇女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
(3)婚姻关系的变化,一夫一妻家庭出现。
生产力的发展
剩余产品
私有财产
野蛮
贫富分化
文明
阶级
国家 (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军队、监狱、法庭等暴力 机关出现,奴隶地位低下,阶级压 迫十分严重,而原始社会人人平等。 为何还说这是“从野蛮走向文明”?
文明是指生产力水平提高之下,创造出 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与人的 地位差异并不是区分野蛮和文明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