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公共建筑形象设计的美学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公共建筑形象设计的美学原则

[摘要]从高层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形象的角度分析,建筑的造型是多方面的考虑和因素影响下的结果。

为了全方位的分析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从人文主义、体验过程及审美变异几个方面构建造型系统

并进行分析。

[Abstract]: From the senior public buildings the outer space image Angle analysis, the modelling of architecture are many consider an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factors of the results.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modelling design, from the humanism, experience process and aesthetic aspects modelling system construct variations

And analyzed.

[关键词]高层公共建筑;形象设计;美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Keywords]: High-rise public buildings, Image design, The aesthetic principle

1.高层公共建筑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近代高层建筑发展的开始阶段。由于1851年发明了电梯系统,1857年出现了第一台自控客用电梯,因而为解决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创造了条件,加之钢铁工业的发展,又为近代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945年,随着二次大战的结束,建筑活动又有了较大的发展。高层建筑除

纽约和芝加哥外,在波士顿、旧金山等一些经济较为繁荣的大都市,也陆续开始建造,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高层建筑的繁荣时期。有美孚石油公司大楼、联合国秘书处办公楼、芝加哥湖端塔、水塔广场大楼、世界贸易中心大楼。、西尔斯大厦等。这些建筑名扬四海,在其造型设计上开始摆脱本世纪初期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走上了一条“形式服从功能”的现代建筑之路。

在我国,由于社会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实力日趋雄厚,近年来一幢幢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从当前的高层建筑发展情况来看,对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国家和地区分析表明,高层建筑的发展前景与本世纪中期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建造之风已经从欧洲大陆吹向中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

2高层建筑形象设计的美学原则

建筑造型的含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就广义而言,是指建筑创作中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功能、技术和美学等内容;从狭义而言,它是构成建筑外部的美学形式,是被人直接感知的建筑空间的物化形式。

建筑的造型是在多方面的考虑和因素影响下的结果:如造型审美的观念的潜在影响、高层公共建筑局部与主体的关系、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复杂关系、平面具体组织及结构材料等技术条件的制约等。为了全方位的分析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造型系统并进行分析。

由于建筑尺度和欣赏角度的不同,高层建筑造型对城市的冲击使造型审美更趋向对以人为本的探讨。针对目前影响建筑造型的一些审美倾向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做为审美主体的人注重对审美过程的体验,并同时体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审美情趣。表现在高层建筑造型领域中,则出现了模糊化、情感化、多元化和大众化等审美趋势,当代的美学原则总体上正逐步走向一种变异。

2.1人文主义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于建筑的理解和认识。人们越来越重视研究“人”在建筑(包括在城市环境)中的主体地位,并开始建筑本质意义的思考。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体现了当代建筑观念的变化:“建筑的主要问题已不再是纯体积的视觉表演,而是创造人们能在其间生活的空间。要强调的已不再是外壳而是内容,不再是孤立的建筑而是城市组织的延续。”新的城市化概念要求环境具有连续性,而高层建筑是连续统一体中的单元,只有与其他单元对话才能达到自身形象的完整。在现代意义下的建筑审美活动已不再停留于对形式和风格作传统意义的纯美学关照、而是把建筑置于广大社会文化语义场中对相关的问题做有意义的反映。

作为社会发展的综合产物,高层建筑的审美价值趋向也表现为更加注重精神,注重文化与环境,整体意识也更趋强烈。它要满足社会的需要,代表当代生产力水平,反映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审美取向,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社会性,而高层建筑与人的关系也必然变得更加复杂奥妙。正如布鲁诺·塞维所说:“对现代作品的审美价值标准固然与对过去的没有什么不同,但现代建筑的艺术理想却是与它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人类活动和生活的多样性、物质心理活动方面的需求、他的精神状态,总之,这个完整的人、肉体和精神结合为活的整体的人,就是现代艺术的源头。”

2.2体验过程

建筑的目的在于为人的生活服务。千百年来,人们首先关心的是建筑的结果,对于高层建筑,大多数人是把它的目标能否实现,即完成后的高层建筑能否具有它“应当具有的”特性和品质——包括风格、形式、功能质量等等——作为衡量一个设计或一件作品成败的最终标准。随着人类的进步,建筑也在不断的发展,一旦有了可能,建筑中便出现了装饰,出现了非功能性的构件和形式,出现了并非满足人类居住所必需的平面、立面以至空间的处理……人类的建筑活动始终在追求着对单一居住功能的超越。

以国际式建筑为代表的现代建筑美学表现出重普遍、轻个体;重永恒、轻短暂;重客观、轻主观;重统一、轻多样等基本硬美学特征。这种审美观念注重物质功能,具有清晰的理性目的,符合逻辑的审美追求,崇尚完美的审美理想,关

注高雅的审美情趣,并在一段时期内成为主流。而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对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以文化为本体,探究人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文化哲学受到了广泛重视,这实际上是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对自身进行更高层次反思的结果。随着人类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和当代哲学对人类及其生活本质探索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艺术不是替代生活的“理想”,而是生命本身的一部分。

从总的建筑审美趋势来看,当代建筑比以往更加重视与人的生活的联系,更加重视人对建筑的接受过程,更加重视人在建筑中的各种体验、感受等心理状态及其发展的依据。如果说,以往人们把建筑当作一种客观、恒常的物质存在而主要关心它所具有的内容和性质的话,则今天建筑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在与人的交流对话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存在,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二者相比,前者指“什么”,主要涉及一种终极、恒定的结果;后者指“怎样”,主要涉及的是过程。这实际上表明了人们建筑观念的一种转变:人们对建筑的关切的中心正从追求“结果”走向体验“过程”。

2.3审美变异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古典美学和现代建筑美学受到空前严峻的挑战:后现代建筑一反现代建筑初衷,推出了尊重传统追求含混于复杂的美学思想;晚期现代则把现代主义理论推向了极端,他们借助当代高科技成就,用极端逻辑性和高度夸张的手法,追求新颖的审美效果。随着解构主义的异军突起,传统西方美学再次受到反叛者的攻击,他们摈弃和谐统一的美学法则,肯定非逻辑性的偶然机遇,追求冲突与破碎之美。这种对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核心框架——理性的否定使得当代建筑美学领域出现了软化变异的趋向。

众多风格迥异的建筑实例可以清晰的意识到审美观的这种复杂化和多元化。事实上,我们经常发现自己已经步入美学迷宫——很多优秀的作品经过经典美学观念的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却是拙劣无比。这些都说明了在建筑创作领域已经出现了“审美变异”现象。

“审美变异”概括起来说,是指当代建筑创作领域出现的,对现有经典美学的反叛和质疑现象。它包括美学范畴、审美理想、价值取向、审美评价标准等观念体系及艺术手法的变革。如果从哲学高度来看到这一问题,就会发现变异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否定理性,通过非理性因素的渗透来构筑新的美学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