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归纳(川教版)1949—1956年: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56—196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准备成立新中国1、目的、议题:筹备建国任务2、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3、内容:⑴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国庆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国内意义: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⑵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1、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十世班禅额尔德尼。
2、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3、启示:①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②使用和平解放方针,符合西藏人民的利益,有利于民族团结,同时为西藏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一、军事上:抗美援朝(1950—1953)1、出兵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②美军干涉中国内政,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司令员—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可爱的人”3、目的:保家卫国4、结果:1953年7月,板门店,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中国现代史复习要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目的:筹建新中国;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2.内容: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作用。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四.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统一大业基本完成):1951年10月。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1.标志: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结果: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作用(意义):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1.原因:新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目的: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3.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4.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5.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会议的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2.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二、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周恩来对万隆会议的贡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最全的纲要复习资料,涵盖本科目所有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4、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达衰的主要表现。
答:(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多。
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度,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纪茫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上海为通商口岸。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30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7、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重点1、两对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两大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
3、总理衙门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化的标志。
4、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1年编成《四洲志》一书。
魏源在1843年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
5、《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及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主要内容是:在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6、洋务运动是兴办近代军工和民用等企业,兴办洋务的运动。
洋务派如:曾国藩、奕祈、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历史作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但是,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失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失败)的原因: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7、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知识要点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3,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手段: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目的:不是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他们的殖民地,为了他们自己本国的利益)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材料)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注意观念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简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收到多方面的阻碍首先,是国外资本的压迫。
其次,是官僚资本的排挤。
再次,是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最后,是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6,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答)以农村为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7,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首先,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其次,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再次,强制推行奴化教育8,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
为此,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球团结的方针。
9,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答)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3、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4、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5、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6、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7、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
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中近复习资料一、简答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①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②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③关系: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2、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
①其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分析,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②社会制度腐败:1840年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统治中国的清王朝,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甚至为了自身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他们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所以,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③经济技术落后: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并不意味着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就不应该进行反侵略战争或在战争中一定打败战。
而且反动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的动员。
这样,中国的反侵略战争再一次遭到失败,才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④教训:1、在近代中国,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就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
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参考)
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参考)第一编、五四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选择题 1、北李南陈是指:李大钊、陈独秀。
、北李南陈是指:李大钊、陈独秀。
2、李大钊: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骨遗骸。
、李大钊: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骨遗骸。
3、最早报道“十月革命”的报纸是《民国日报》,时间为1917年11月10日。
日。
二、名词解释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三、简答题及述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主义的三次论战及其意义。
、简述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主义的三次论战及其意义。
2、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中共一大的召开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义。
3五四运动的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第二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中国革命运动的新发展 一、名词解释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大罢工、二七惨案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大罢工、二七惨案二、选择题1、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公开叛变,炮轰总统府。
日,陈炯明公开叛变,炮轰总统府。
2公开组织工人运动的机关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1年成立于上海。
年成立于上海。
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试述中共二大制定的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及其历史意义。
、试述中共二大制定的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及其历史意义。
第二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三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涨。
一、选择题黄埔军校与1924年5月5日开学,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
日举行开学典礼。
二、名词解释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五卅惨案五卅惨案 省港罢工省港罢工 中山舰事件中山舰事件 整理党务案整理党务案 北京政变北京政变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简述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三大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政策演变。
、简述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三大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政策演变。
2、试述中国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功绩。
、试述中国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功绩。
中国现代史强化复习(经典例题)
(1)中国的民主政治在文革时受到破坏,试用史实说明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人民怎样重建民主法治的?
法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16字方针;修改宪法;
民主:重新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会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组织法》;扩大基层民主;
(2)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变为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再到市场经济体制。
(1)建国初期,中国人民在改革生产关系和解放生产力方面有哪些建树?
生产关系: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没收官僚资本;
生产力:实行一五计划并超额完成;
(2)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人说“两头好,中间差”,试用史实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在曲折中前进?
曲折前进: “两头好”是指这一时期的开始和后段的探索是正确的,“中间差”是指为一时期的中段,出现了探索失误。 ①十年建设时期,开始探索的“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分析和主要任务是正确,但八大的路线没有坚持下来;②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忽略了客观规律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③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央在农村纠左,确定“八字方针”。恢复并得到发展。
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力量壮大;(2分)政治:中国工人阶级具有革命性,在民族危机、学生运动、思想:十月革命影响下,政治上觉醒。(4分)
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②工业化。(3分)
50年代是中国的一个关键期,稳定秩序,加强建设。中国人民在这一转折期进了卓越的努力。
2、从探索的历程看
具有曲折性的特点:改革开放以前,革命和建设进程或者被冒进脱离现实地超越,或者为左倾错误不时地中断,使工作重心不正确的转移,以致于经济建设从冒进至中断,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正规,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归纳整理
第一讲:历史大转型与中国梦(黄东)一、王朝周期律的启示类资本主义不得充分发展的原因:1.商品货币经济古已有之,但官方主导抑制民间主导,尤其是海外贸易官家绝对主导,政治权力抑制私人产权和商人势力,文化上歧视竞争意识。
2.官僚、地主与富商大贾互相转化,不惟影响工业导向的扩大再生产,也抑制类西方的第三阶级的产生。
3.宋元、明清政权变革的影响二、世界历史下的中国命运(一)殖民贸易与欧洲中心(二)鸦片贸易与反侵略战争失败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1.统治者难以应对时艰2.国防体制难以抵御外侮3.适应近代战争的人才匮乏4.武器装备落后经济技术的落后(重要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文化观念的因素三、中国梦的普遍意义(一)侵略的双重性与历史任务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军事侵略2.政治控制3.经济掠夺4.文化渗透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后果与影响:①西方殖民者对落后国家的侵略,促使那里封建经济结构解体,刺激了那里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而使打破了这些国家封闭落后的社会结构,为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②西方列强的侵略,又使落后国家的经济呈现依附性的畸形、片面的发展,单一产品制,出口加工,列强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还扶持和保护落后国家的自然经济,使落后国家的经济呈现先进工业与落后农业共存的二元结构状况,使被侵略国家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地发展壮大,这又是不发达国家现代化困难重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扫清障碍必要前提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最终目的必然要求(二)中国梦的三要素: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第二讲由器物而制度——帝国的自改革及其失败一、自强运动的顿挫(一)应急型的洋务改革·洋务运动的目的:御外侮、弭内患·洋务运动的路径:求强→工业化(重工业)→资本投入→资本匮乏→求富:工业化(轻工业)→民生企业(官督商办)→?洋务企业的特点:①依赖性②封建性(腐朽性、垄断性、家长制)·洋务运动的意义:1.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1.2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1.割据的含义: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这里是指国内形成了红色政权与国民党政权对峙的局面2.工农武装起义的原因(也是割据背景):ab3.八一起义:领导,意义4.八七会议:时间,地点,内容,意义5.秋收起义:时间,领导人,结果,经过,意义(意义: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认识起义地图找到文家市井冈山)6.起义失败的原因:没有认清国情,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行不通7.井冈山根据地建立:过程,作用8.井冈山会师:时间,人物,作用9.武装割据理论:来源(三篇文章),内容,意义(内容包括4个小方面,其中土地革命是理论的核心)10.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半半国情11.星火燎原:时间,规模12.割据局面正式形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13.粉碎三次围剿:时间,作战方针14.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时间,地点,两个主席,性质,意义(性质:工农革命政府)(意义:标志着红色政权与国民党政权对峙局面的正式形成,推动了革命的发展)15.土地革命:原因,内容,路线,作用(原因:要铲除封建土地制,必须进行土地革命;要解放全国人民,主体是解放农民)16.经济建设:目的,内容,意义17.农村革命根据地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原因是:大革命时群众基础好;此处敌人统治力量弱18.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上走过三种道路:走西方人的路,走俄国人的路,走自己的路1.3九一八事变1.原因:根本,内部,外部(结合黑体理解根本)2.经过(会简单叙述即可)3.各方力量的态度:蒋政府:不抵抗国联:主张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小字)英美:忙于应付国内危机对日本姑息纵容中共与各阶层爱国人士:掀起抗日救亡运动4.蒋介石不抵抗的原因:a认为中国处于劣势抵抗会速亡,希望国联帮助b 认为自己最大的威胁是人民革命。
这种政策的实质是卖国反共5.九一八影响:a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东北成为殖民地B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上升C拉开了局部抗战的序幕D增强了日本实力加速了策源地的形成6.九一八后中共抗日活动:发表宣言,到东北组织游击队1936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周保中李兆麟是联军的主要领导人7.东北军民抗日活动:组织()军,原东北将领( )组织的黑龙江民众抗日救国义勇军是其中著名的一支,打响了东北抗日的第一枪8.要求国民政府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的民主权利的是()与日军血战收复多伦的是()同盟军,此同盟是国民党将领()与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的与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宣布反蒋抗日的是()革命政府在上海成立的抗日反蒋组织是(),()任主席,蔡元培任副主席9.九一八后成立的抗日组织:36抗日联军,32中国民权保障同盟,33.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33.11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4红军的长征1.长征的原因:攘外先安内政策;五反失败(直接),王明“左”倾在中央的统治,民族矛盾的上升2.攘外安内政策:背景,实质,行动(发动围剿)影响(影响:利于日本侵华,导致抗日民主运动高涨)3.第四次围剿:背景,结果及原因,军事方针4.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原因ab(根因左倾错误)时间,围剿的重点,蒋的作战方法,左倾错误在五反中的表现(开始时的方针,受挫后的方针)5.长征含义(开始的标志)(战略转移指革命中心的转移,由瑞金到陕北)6.遵义会议:背景(见小字:归纳为:长征开始时红军损失惨重危难时发现毛的主张的正确性),内容(a-d)注意:没有清算王明的左倾路线意义(a-c)注意:“成熟“是指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了问题7.长征中()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渡过()冲出了包围圈8.长征结束的标志9.长征的历史意义(结合黑体字反映第三条意义)10.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乐观向上1.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华北事变:(即“统一战线的背景”)含义,表现,实质,影响(a-d)(表现:何梅协定与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何梅协定:含义,内容,影响)(华北事变最主要影响:使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过程:a 1935.8.1八一宣言号召一致抗日(注意与9.18时宣言比较)b 1935冬瓦窑堡会议确立()方针c 瓦会议后毛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d 1936()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一二九运动:背景,领导,地点,时间,口号,运动人群,作用(背景: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加深)要认识图片4.我们学过的学生运动:五四,五卅,一二九学生们的优秀品质:爱国,崇尚真理科学,不畏强暴,关心时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追求进步,奋不顾身5.西安事变:原因:a-c,经过,各界反应,结果,意义各界反应及目的:亲日派,亲英美派,中共6.能和平解决的根因: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7.十年对峙时期中共的国民党的态度变化:武装反抗----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2.1抗日战争的爆发1.七七事变原因:见导言a-d2.简单叙述七七经过,意义3.国共第二次合作过程:a七七后中共通电b七七后蒋发表谈话,c 八一三后国民政府宣言d改编军队e公布合作宣言(八一三事变是指)(比较:九一八宣言,八一宣言,一二九口号,七七后通电)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即合作完成的标志5.国共能达成第二次合作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6.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主要的抗战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广州武汉会战7.淞沪会战意义:使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破产8.()战役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大学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主观题)(DOC)
中国现代史(黄珍德老师重点)一、名词解释1.问题与主义之争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得到传播,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引起资产阶级改良者的反对。
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他主张“少谈些主义”,是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胡适主张“多研究些问题”是反对根本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主张一点一滴地进行改良。
同年8月,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问题与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他针对胡适反对“根本解决”的观点,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问题与主义”之争,标志着新文化运动中统一战线的内部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公开分裂,通过论战,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2.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荐的12名代表和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出席了会议。
大会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
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从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
确定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大会还确定党成立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局,陈独秀书记,李达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直皖战争直皖战争,发生于1920年7月14日,是直系曹锟与皖系段祺瑞为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在京津地区的对抗。
当时曹锟为地方军区负责人,段祺瑞为民国政府“边防督办”,从法律上来说,直皖战争是一场地方军人抗拒中央政府的军事政变。
中国现代史复习参考资料.doc
1.评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正面战场是在日军侵华推进线上中日军队交战的战场,主要位于大中城市、交通点线两侧和其他战略要地,由于作战的是国民党部队,又称国民党正面战场。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比较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作战时一溃千里。
国民党比抗战前有进步,使国内有一定的民主气氛,结束了与共产党的内战,制定了《抗日救国纲领》,公布战时军律等有利于抗战的法令,放宽了对抗战人员身份的限制,军事上确立了消耗战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积极作用: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本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和速战速决的作战方针。
②组织了一系列大会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延缓了其战略行动,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拉长,为相持阶段的到来起决定作用。
③为八路军、新四军等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和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条件。
④以全国性的政权和政府军队的名义抗战,影响巨大,不仅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也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国际声誉。
一溃千里的原因:①执行了一条不依靠人民群众,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使军队和人民群众脱离。
②战术上采取了消极防御的的阵地战,兵力分散,扼守据点,实行战略性防御。
③国民政府的抗战出于被迫,战前没有进行充分准备,内部派系复杂,指挥杂乱, 影响了协同作战。
④国民党最高当局在政治上的动摇。
⑤每一战役都有具体的失败原因,不能以消极抗战一概而论。
⑥敌强我弱2.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一、美国标榜中立时期(七•七事变一1938年下半年)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竭力避免同日本发生战争,从而对华采取不干涉政策。
而且这一时期,美国向日本大量贩卖军火,提供军用物资,自己获取了大量经济利益。
美国的中立,实际上是对日本的姑息纵容,客观上助长了日本对华的侵略。
二、有限援华时期(1938年底一珍珠港事件)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扩大,美国援华制日的因素不断加强,并采取援助和支持蒋介石政权的新政策。
近现代史概要
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前期(1919——1949)一。
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1. 出现新特点:⑴与前期主要通过炮舰外交、战争形式不同,列强主要通过维护条约和政治经济特权,进而维护在华利益。
⑵更多地利用代理人,强化其统治地位。
两种形式:扶植各自代理人;扶植共同代理人。
⑶对华控制权的争夺成为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逐渐形成英美集团与日本对抗和妥协的格局。
2. 列强的侵略活动:⑴对华控制权的争夺。
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1919——1931年:①争夺特点:由日本独霸中国暂时受挫到列强在华盛顿体系下的争夺。
注: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含义: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美国门户开放政策重新实施。
②争夺表现:美日资本输出之争,支持中国军阀混战。
③争夺的结果及影响:美国居优势地位,美日矛盾构成了“一战”后远东地区的主要矛盾。
阶段(二)1931——1945年:特点是华盛顿体系的破产与日本独霸中国。
分为二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31——1937年,表现为日本独霸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打破了列强各国在华的力量均衡。
第二个时期:1937——1945年,①日本排斥列强在华利益,企图独霸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并作为称霸亚洲的基地。
②此期日本侵华政策的特点:1937.7——1938.10日本侵略主要目标为通过军事打击强迫国民政府投降,表现为速战速决、军事进攻为主,国民政府为主要打击目标。
1938.10——1945年,为相持阶段,日本的目标是把中国作为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所以对国民政府实行分化、诱降政策,对沦陷区强化殖民统治和掠夺,重点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阶段(三)1945——1949年。
特点是美国独霸中国①背景:从1899后,美国一直对华推行“门户开放”政策,1945年开始独霸中国。
②原因:内因:二战后,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外因:远东形势发生变化,苏联在亚洲居守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发展。
③美国的对华政策:特征有二:其一:扶植亲美政权;其二扩大在华政治经济特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中国苏维埃运动进入高潮 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成立 二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三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四 革命根据地各项建设的开展
第二节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北上抗日 一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二 红军长征 留守红军的游击战争 三 红一、四方面军的会师及内部危机的克服 四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第三节 国民革命时期的文化和军阀统治下少数民族 一 甲寅派和现代评论派引起的文化论争 二 收回教育权运动 四 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
思考题 : 1、 国民党处理济南事件的得失。 2、 评陈独秀在大革命紧急时期的政策策略。
6
3、 评张学良“东北易帜”、 4、 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业绩。
第三节 三十年代中前期的社会经济 一 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 二 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方针
8
三 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形成 四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艰难发展
思考题: 1、“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 2、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3、论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 4、 分析国民党强化统治的措施。 5、 评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方针。
思考题: 1、 评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2、“二七”大罢工失败的影响。 第七章 北洋军阀混战的加剧 国民革命的兴起 3 学时
第一节 北洋军阀混战的加剧 一 江浙战争 二 第二次直奉战争 北京政变和直系军阀的失败 三 奉系执政后的北京政争 四 段祺瑞重新执政和善后会议
第二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4
一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二 国民党改组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三 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平定商团叛乱
第三节 北伐战争 一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5
二 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三 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
思考题: 1、 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2、 试析陈独秀等对北伐战争态度变化的原因。 3、 国民党“二大”的历史意义。 4、 戴季陶主义出现的影响。 5、 论国民党内的“迁都之争”。
6、论湖南农民运动用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第九章 北洋军阀割据结束 3 学时 第一节 北伐军攻占武汉后的政局
思考题: 1、 南京临时政府的政体有何特点? 2、 评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
3、孙中山制定《临时约法》意义。 4、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的历史原因。 第二章 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失败 1 学时 第一节 洪宪帝制的建立
1
一 帝制的酝酿和“二十一条” 二 洪宪帝制的成立 第二节 护国战争 一 孙中山创建中华革命党 二 云南独立和讨袁战争的发动 三 护国战争的胜利进军 洪宪帝制覆灭 第三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 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三 民初的文化教育 四 《新青年》创刊和新文化运动兴起
第四节 民众抗战运动 一 民众抗日斗争的发展 二 抗日文化运动的高涨 三 华侨与抗日战争
思考题: 1、 评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的抗战方针。 2、 台儿庄大捷的意义。 3、 沿海工业高校内迁及其影响。 4、 评国民党的战时经济政策。 5、 平型关大捷的意义。 6、 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方针。
7、论民众抗日斗争的业绩。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第十五章 三十年代中前期的文化和少数民族 2 学时
第一节 三十年代中前期的思想文化 一 国民政府的文教政策 二 关于“西化”问题的讨论 三 文学革命运动的发展 四 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 五 文学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二节 三十年代中前期的少数民族民族 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少数民族政策 二 苏维埃区域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 三 新疆内蒙少数民族的革命运动
思考题: 1、 论袁世凯帝制与二十一条的关系。 2、 孙中山领导护国战争失败的原因。
3、洪宪帝制短命的原因。 4、民初教育有何特点? 第三章 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和皖系军阀统治的确立 2 学时 第一节 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一 黎元洪出任大总统 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二 “参战”问题和“府院之争” 三 张勋复辟及其失败 四 皖系军阀统治权的确立和段祺瑞的“毁法” 第二节 孙中山领导第一次护法运动 一 护法军政府成立 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二 护法战争的发动和失败 三 南北和谈及其破裂
11
第十七章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 学时 抗日战争相持局面的形成
一 日本侵华方针的演变 二 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 三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四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3
一 华盛顿会议和列强侵华新格局的形成 二 直奉共掌北京政权和两系权力之争 三 第一次直奉战争 第三节 孙中山领导第二次北伐及其失败 一 南方军阀的内争 孙中山重建军政府 二 直系军阀的“武力统一”和南方军阀的“联省自治” 三 孙中山发动第二次护法战争和陈炯明叛变
思考题: 1、 比较北京政府与南京临时政府的政权结构。 2、 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3、 陈炯明叛变对孙中山的影响。
思考题: 1、 论中国“参战”的得失。 2、段祺瑞何以能“毁法”?
2
第四章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3 学时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一 新思潮社团和刊物的涌现 二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众多西方社会理论的传播 三 《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对垒与论争 四 《学衡》派的主张 五 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六 白话文运动 第二节 五四运动 一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二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三 五四运动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 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二 马克思主义及各种思潮之间的论战 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四 工农运动的第一次高涨
第三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 一 中共四大的召开 二 国民会议运动 孙中山北上和逝世 三 五卅运动 四 国民党统一广东和广东国民政府成立
思考题: 1、 比较孙中山倡导的“国民会议”和段祺瑞的“善后会议”。 2、 第一交国共合作的形成及其特点和意义。 3、 论中国“四大”的理论贡献。 4、 论中国民众在五卅运动中的斗争策略。
7
三 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四 王明路线对中国革命的干扰
第二节 中间派别的政治主张及其活动 一 第三党 二 国民党改组派 三 人权派 四 乡村建设派 五 中国托派
思考题: 1、 论八七会议。 2、 中共六大的意义与不足。 3、 论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4、王明路线的实质及其影响。 5、评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一 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 二 各派军阀的明争暗斗 三 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四 四一二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五 武汉政府的继续北伐 六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紧急时期的策略
第二节 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的结束 一 武汉政府的危机 七一五政变 二 宁、汉之争 三 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 四 奉系撤回东北 皇姑屯事件发生 五 东北易帜 北洋军阀割据结束
5、广州革命根据地统一的意义。 第八章 北伐战争 3 学时
第一节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 一 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二 北伐的酝酿和蒋介石势力的形成 三 西山会议和国民党二大 四 戴季陶主义的出现和国民党的文化转向 五 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第二节 革命势力对直、奉联合政权的挑战 一 直、奉军阀重组反动同盟 二 关税会议和法权会议 三 反奉战争与“首都革命” 四 北京政权内的两派冲突 三一八惨案 五 对国家主义派的批判
思考题: 1、 评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2、 论白话文运动的意义。 3、 评《学衡》派。 4、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有何启示?
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第五章 皖系军阀的衰败和直系军阀统治的建立 2 学时
第一节 直皖战争瀑爆发 皖系的衰败 一 北洋政府的政权结构 二 直皖争夺的加剧 三 直皖战争爆发和皖系的失败 第二节 第一次直奉战争
下编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928·12——1949·10) 第十章 执政初期的南京国民政府 2 学时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政外交 一 国民党实施“训政”和南京政府的政治制度 二 编遗会议的流产 三 改订新约运动 四 国民政府初期的财政经济 第二节 国民党的派系之争 一 蒋桂战争 二 中原大战和扩大会议 三 约法之争 四 国民党四全大会的召开 思考题: 1、南京政府的政制有何特点? 2、评改订新约运动。 3、分析约法之争的实质。 第十一章 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兴起 3 学时 第一节 工农武装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一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南昌起义前追述对陈独秀的处理) 二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三 广州起义 四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 第二 节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一 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二 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思考题: 1、 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2、 分析红军长征目的地的确定过程。 3、 论反对张国涛分裂主义的斗争。
4、如何认识西路军问题? 第十四章 国共军事对抗的中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 学时 第一节 华北事变和中国政局的变化
一 华北事变 二 国内政治关系的重大变化
9
三 一二九运动 第二节 抗日民统一战线的酝酿
4、南方军阀与当时部分知识分子倡导的“联省自治”有何区别? 第六章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发展 2 学时 第一节 中国民主革命纲领制定
一 众多救国方案的提出与尝试 二 中共二大召开 民主革命纲领制定
第二节 民众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 “二七”大罢工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二 中共领导的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
思考题: 1、 评新生活运动与本位文化建设运动。 2、 论“西化”问题和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3、新疆内蒙少数民族革命斗争的业绩。
10
第十六章 抗日战争初期的两个战场 3 学时 第一节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一 七七事变和平津作战 二 八一三事变和淞沪会战 三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 中间党派拥蒋抗战 五 国民党战时集权体制的建立
一 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含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 二 西北地区抗日力量的初步联合 三 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变化和“五五宪草”的公布 四 国共两党开始有限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