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感染病毒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肠道EB病毒感染组织检测和病理诊断共识解读PPT课件

肠道EB病毒感染组织检测和病理诊断共识解读PPT课件

肠道EB病毒感染与胃癌关系
EB病毒与胃癌的关联
部分胃癌患者体内可检测到EB病毒, 表明EB病毒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发病机制
EB病毒感染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 转化,进而引发胃癌。
诊断价值
检测EB病毒可作为胃癌的辅助诊断手 段之一,但并非所有胃癌都与EB病毒
感染有关。
肠道EB病毒感染与其他疾病关系
肠道EB病毒感染概述
病原体
传播途径
肠道EB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疱疹病 毒科,可引起人类肠道感染。
肠道EB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 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等途径传播。
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
肠道EB病毒感染可引起腹泻、腹痛、恶心 、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感染者可出现 肠道炎症、肠套叠、肠穿孔等并发症。
免疫学标准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检测肠道 EB病毒感染组织中EB病毒的特异性抗 原或抗体,以确认EB病毒感染。
病理诊断流程
标本采集
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选 择合适的标本进行采集,如肠 道活检组织、手术切除标本等

病理检查
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固定、包埋 、切片和染色等处理,以便在 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改变。
肠道EB病毒感染组织检 测和病理诊断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2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肠道EB病毒感染组织检测方法 • 病理诊断共识解读 • 肠道EB病毒感染与相关疾病关系 • 肠道EB病毒感染预防和治疗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对肠道EB病毒感染的认识
经系统疾病等其他疾病的发生有关。
05
肠道EB病毒感染预防和治疗 策略

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
毕桂芝
1
概述
• 病原体 • 可传播性 • 流行性 • 感染后免疫 • 临床特点 • 可预防性 • 医院内感染
2
病毒性疾病
3
麻 疹(measles) 一、病因
麻疹病毒引起,此病毒存活能力非 常差
4
二 、流行病学
• 传 染 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 传播途径:呼吸道 • 易感人群:人类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终生
2.中药治疗:全身(清热解毒类) 局部(紫金锭,如意金黄散,仙人掌)
3.治疗并发症:
42
百日咳 (pertussis,whooping cough)
一、病因
百日咳杆菌引起
43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患者。发病6周内有传 染性,2-3周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呼吸道进行传播 (三)易感人群:5岁以内多见
54
出疹期: 时间:发热24小时内,48小时达高峰 顺序:颈部-躯干-四肢 性质: 口周苍白圈: 帕氏线:
恢复期: 出现脱皮,不留色素沉着
55
(二)轻型 (三)中毒型 (四)脓毒型 (五)外科型或产科型 五、并发症
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肾小球肾炎))
56
六、诊断检查 1.血像检查 2.细菌培养 七、治疗
青霉素:5万单位/公斤,7-10天。 头孢类或红霉素
57
预防 1.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58
室温 衣被 皮肤清洁 剪短指甲 皮肤瘙痒:0.25%冰片,炉干石洗剂或5% 碳酸氢钠溶液 疱疹破溃:1%龙胆紫 皮肤继发感染:抗生素(局部或全身)
59
体温:物理或药降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精神状态以及食欲 并发症
46

肠道传染病1ppt课件

肠道传染病1ppt课件

02
常见肠道传染病介绍
细菌性痢疾
01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 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 病。
02
03
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 腹泻等,严重者可出现 中毒性休克。
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 径,也可通过食物、水 等传播。
04
预防措施包括注意饮食 卫生,避免不洁饮食, 加强水源保护等。
阿米巴肠病
01
02
பைடு நூலகம்
03
04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建议,及时接种相关疫苗,提高个体免疫力。
加强免疫监测
定期开展免疫监测工作,了解人群免疫状况,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知度
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学校、社区等途径开 展健康教育,普及肠道传 染病防治知识。
提高公众卫生意识
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 活方式,提高公众对肠道 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也可通 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等传播。
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肝 脾肿大等,严重者可出现肠出血、肠 穿孔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包括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 食不洁食品,加强水源保护等。
其他常见肠道传染病
01
02
03
霍乱
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 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剧 烈腹泻、呕吐等。
一旦患者出现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包 括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治疗等,以确保患者安 全度过并发症期。
患者康复期管理建议
加强饮食管理
在患者康复期,应加强饮食管理,提供均衡、营养丰富的膳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
最适增殖温度低,为33℃,与其优先感染 眼结膜有关。 用人胚肾或猴肾细胞培养。
二、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
种常见疾病。手足口病症状表现为发热、
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个别患者可引起
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
症。 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新肠道病毒 71型最为常见
引起脊髓灰质炎、脑膜炎、脑膜脑炎、心肌炎、
心周炎、手足口病等疾病。

疾病。
一种病毒血清型可引起几种不同的疾病
综合征,而几种不同的血清型又可引起同一种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脊灰病毒)
脊灰病毒是引起人类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广泛流行,遍及全球的一种急性 传染病。 病变主要是脊髓前角灰质部分,故称“脊髓灰质 炎”。 主要表现为肢体肌肉驰缓性麻痹,因多发生于小儿, 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我国已于2001年10月宣布消灭了野生株感染的脊 髓灰质炎。
微生物学检查
分离病毒及血清学检查 预防尚无疫苗可用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
一、柯萨奇病毒
(Coxsackievirus)
柯萨奇病毒是1948年在美国纽约州柯萨奇
镇,从一名疑似脊髓灰质炎患者粪便中用接种
乳鼠的方法首次分离出的,因而得名。
临床意义
传染源:患者或无症状带毒者
传播途径: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亦可由呼吸道传
生物学特性
ECHOV生物学特性与柯萨奇病毒相似
第三节 新型肠道病毒
1969年以后分离出的肠道病毒新血清 型,不再将其归属于柯萨奇病毒和ECHO 病毒,统称为新型肠道病毒。按抗原排列 顺序分别命名为肠道病毒68、69、70和71 型。

2024版肠道病毒感染

2024版肠道病毒感染
抗病毒治疗研究突破 随着对肠道病毒复制机制和抗病毒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 究,未来有望发现新的抗病毒药物或治疗方法,为肠道病 毒感染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30
THANK YOU
2024/1/25
31
护理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充足休息、注 意个人卫生等护理措施,促进康复。同 时,对于严重病例需加强护理和监测,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024/1/25
21
05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建议
2024/1/25
22Leabharlann 脱水现象及补液治疗原则轻度脱水
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可通过口 服补液盐纠正。
中度脱水
除了上述三种常见肠道病毒外,还有其他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人类感染,如星状病 毒、杯状病毒等。
这些肠道病毒的传播途径和症状表现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都可引起胃肠道症状。
2024/1/25
预防这些肠道病毒感染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管理,避免接触污染的 水源和食品。
11
03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2024/1/25
高钾血症
应立即停用含钾药物或食物,采取降钾措施如使用胰岛素和葡萄糖、 钙剂、碳酸氢钠等。
低钠血症
轻度低钠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重度低钠需静脉补充高渗盐水。
2024/1/25
24
心肌损害监测和干预措施
心肌酶谱监测
定期检测心肌酶谱如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以评估心肌损害程 度。
心电图检查
对疑似心肌损害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 常表现。
出现烦躁、皮肤弹性降低、四肢冷等症状,需静 脉补液治疗。
重度脱水
表现为休克、无尿、昏迷等严重症状,应立即进 行静脉快速补液,同时监测生命体征。

新型肠道病毒感染

新型肠道病毒感染
9
(六)治疗
对症治疗 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利巴韦林 合并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眼液滴眼。
10
(七)预防 隔离患者。 患者使用过的物品需进行消毒 流行期间避免到公共浴室、泳池。
11
主要引起手足口病, 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无菌性脑膜炎、
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麻痹等多种神经系统疾 病。 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流行于夏秋季,6-9月为流行 高峰。
重症病例的治疗
对症:降温、镇静、止惊。 控制颅内高压 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机辅助呼吸 改善循环:维持血压稳定(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 丙种球蛋白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22
(八)预防
加强宣传教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早期发现传染源,隔离避免接触传播。 流行季节,减少易感人群进入公共场所。 注意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检测和消毒。
3、易感人群 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多见。人群普遍 易感。
4、人群免疫力 人群隐性感染常见,病后可获免疫力
15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 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 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2
主要引起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 病),传染性强,常引起暴发流行。成人、 儿童均可发病,患者常以青少年为主。家 庭中传染性强。多流行于夏秋季节。
1969年后,曾多次在多个国家发生流行。
3
(一)病原学: EV70,属小RNA病毒科,球形,直径2730nm。由核衣壳和单股正链RNA组成。 无包膜。 对热、紫外线和多种消毒剂敏感。
起病3天内的结膜拭子、刮取物中检测出EV70.

医学微生物学之肠道感染病毒PPT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之肠道感染病毒PPT课件

03
肠道感染病毒的致病机制
肠道感染病毒对肠道黏膜的损伤
肠道黏膜损伤机制
肠道感染病毒通过吸附和侵入肠道上 皮细胞,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导致肠 道通透性增加,使肠道内的细菌和毒 素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感染。
细胞病变效应
肠道感染病毒在细胞内复制过程中, 可引起细胞病变效应,导致细胞死亡 和组织损伤。
肠道感染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干扰
免疫抑制
肠道感染病毒可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 ,使机体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体。
炎症反应
肠道感染病毒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肠道炎症和肠道外并发 症的发生。
肠道感染病毒与其他病原体的协同作用
细菌协同感染
肠道感染病毒可与肠道内的细菌共同作用,导致更严重的肠道感染和全身性感 染。
混合感染
肠道感染病毒与其他病原体如细菌、寄生虫等的混合感染,可相互促进,加重 病情。
04
肠道感染病毒的诊断与检测
临床诊断方法
80%
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有腹泻、腹痛、发 热等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 和持续时间。
100%
体征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 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腹部是否 有压痛、反跳痛等症状。
80%
粪便检查
通过收集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 显微镜检查和培养,以确定是否 存在肠道感染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之肠道感染病毒 ppt课件

CONTENCT

• 肠道感染病毒概述 • 肠道感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肠道感染病毒的致病机制 • 肠道感染病毒的诊断与检测 • 肠道感染病毒的治疗与预防 • 肠道感染病毒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肠道感染病毒概述
肠道感染病毒的定义与分类

肠道传染病防控培训PPT课件

肠道传染病防控培训PPT课件

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贫困地区卫生条件差,居民缺乏良好 的卫生习惯,易导致肠道传染病的爆 发和流行。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间人员流动频繁,肠道传染病的跨国 传播风险增加。
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影响水源和食物安全,进而 增加肠道传染病的发生风险。
饮食卫生管理
食品加工场所卫生
保持食品加工场所清洁、卫生,定期 消毒。生熟食品要分开加工,避免交 叉污染。
食品储存与运输
餐饮从业人员管理
餐饮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期间 要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整洁的工作衣 帽。
食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防鼠、防 蝇的地方。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保温、 保鲜和防污染。
肠道传染病防控培训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肠道传染病概述 • 肠道传染病防控策略 • 常见肠道传染病及防治 • 肠道传染病实验室诊断技术 • 肠道传染病现场处置及案例分析 • 肠道传染病防控挑战与对策
01
肠道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肠道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从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 、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 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的一类疾病。
其他常见肠道传染病
甲型肝炎
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表现为 发热、黄疸等。防治策略包括注意饮食卫生、接种甲肝疫 苗等。
轮状病毒感染
由轮状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表现为腹泻、 呕吐等。防治策略包括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饮食管理等。
手足口病

肠道传染病防治 ppt课件

肠道传染病防治  ppt课件
ppt课件 11
诊断标准
带菌者:无霍乱临床表现,但是粪便、
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O1 群和
(或)O139 群霍乱弧菌。
ppt课件
12
霍乱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既可诊断
与霍乱患者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共同暴露史,并
伴有呕吐,少数病例可出现低热(多见于儿童)、腹 部隐痛或饱腹感,个别病例有阵发性绞痛者。 有呕吐,少数病例可出现低热(多见于儿童)、腹部 隐痛或饱腹感,个别病例有阵发性绞痛者,并且粪便、 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或者 霍乱弧菌快速辅助检测试验阳性。 在霍乱流行期出现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 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并且粪便、呕吐 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或者霍乱 弧菌快速辅助检测试验阳性者。 腹泻次数频繁或剧烈,粪便性状为水样便,伴有呕吐, 迅速出现脱水或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 别是腓肠肌)等休克表现.
ppt课件
1
概述
概念: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病毒及 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 染性疾病,容易在学校食堂、饭店或家庭 聚餐中引起爆发和流行。 常见病种: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 性肝炎、伤寒、副伤寒以及感染性腹泻、 手足口病等。
ppt课件
2
概述
常见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 肠道症状,有些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 中毒症状。症状的轻重要看感染的是哪种 细菌和病毒,有些肠道传染病来势十分凶 险如霍乱和中毒性细菌性疾病、食物中毒 等,细菌在人体内大量的生长繁殖,毒素 迅速进入人体血液,若不及时治疗,可引 起严重的并发病,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ppt课件 7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PPT课件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PPT课件

(五)抗原结构
霍乱弧菌具有耐热的菌体(O)抗原和不耐热的鞭 毛(H)抗原。 H抗原为霍乱弧菌所共有;O抗原特 异性高,有群和型两种抗原,是霍乱弧菌分群和分型 的霍菌基乱所础弧共。 菌 有,群 特A的 异抗特 抗原异原与性有B抗A或、原/B有和、1CC0三抗0种原余。相种A结为。合OO又11可群群分弧 为三种血清型,即稻叶型(Inaba,原型,含AC),小川 型(Ogawa,异型,含AB)和彦岛型(Hikojima,中间型, 含多特A价异B诊性C断 的)。血 AO清 、1不 B39发、群生C霍交因乱叉子弧凝单菌集克与隆,与O抗O1体群1群也霍霍不乱乱发弧弧生菌菌反的 应。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霍乱肠毒素还能促使粘膜杯状细胞分泌粘 液增多,使腹泻水样便中含有大量粘液。此 外腹泻导致的失水,使胆汁分泌减少,因而腹 泻出的大便可成“米泔水”样。 除肠毒素外,内毒素和霍乱弧菌产生溶血素、 酶类及其他代谢产物,也有一定的致病作用。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二)病理生理 1.水和电解质紊乱 2.代谢性酸中毒 (三)病理解剖
2.口服补液法 霍乱患者肠道对氯化钠的吸收较差,但对钾、 碳酸氢盐仍可吸收,对葡萄糖吸收亦无影响,而且葡萄糖的
吸收能促进水和钠的吸收。因此对轻、中型脱水的患者可
予口服补液。口服液配方有:①每升水含葡萄糖20g、氯化 钠3.5g、碳酸氢钠2.5g和氯化钾1.5g;②每升水含葡萄糖 24g、氯化钠4g、碳酸氢钠3.5g、柠檬酸钾2.5g。成人轻、 中型脱水初4~6小时每小时服750ml,体重不足25kg的儿 童每小时250ml,经后依泻吐量增减,一般按排出1份大便给 予1.5份液体计算,也可采取能喝多少就给多少的办法。重 型、婴幼儿及老年患者则先行静脉补液,待病情好转或呕 吐缓解后再改为口服补液。

肠道传染病ppt课件

肠道传染病ppt课件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经水传播:是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爆发流 行的主要原因。
霍乱、伤寒、菌痢 被称为三大水媒病。
流行病学
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 、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都存在被病原体 污染的危险。食品中的病原体可来自存 放容器、进餐用具、 手的接触、施用粪肥 及被昆虫污染等。
流行病学
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衣物、 文具、门把手、钱币等都有可能造成病 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昆虫传播:作为间接媒介是 造成肠道传染病扩散的 重要原因。
星状病毒
冠状病毒
HIV-1
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细菌
大肠埃希菌
沙门菌
福氏志贺菌
霍乱弧菌
小肠结肠炎 耶尔森菌
幽门螺杆菌
空肠弯曲菌
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真菌
白色假丝酵母菌
曲霉(分生孢子头)
毛霉
曲霉
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原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 滋养体
溶组织内阿米巴 包囊
蓝氏贾第鞭毛虫 滋养体
蓝氏贾第鞭毛虫 包囊
发病机制:胃肠道天然防御屏障削弱

胃酸:可杀灭多数病毒、病原菌、原虫和寄生虫虫卵 胆盐: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杀灭病原体或抑制其生长 淋巴组织:介导抗病原体免疫应答或超敏反应性损害的发生 分泌性IgA:是肠道抗病原体局部免疫的重要承担者 肠道正常菌群:可抑制病原微生物在肠道的定植和生长 肠道菌素(enterocins):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感染性腹泻
肠道感染性腹泻
肠道外感染性腹泻

非感染性腹泻
肠道感染性பைடு நூலகம்泻

侵袭性病原引起的腹泻:细菌性痢疾、 阿
米巴痢疾、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炎、侵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炎、心包炎 ▪急性上感、肺炎 ▪急性结膜炎等
18
埃可病毒
(人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 ECHO)
生物学性状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似,可引起人、 猴肾细胞的CPE,但对猴及乳鼠均不致病
致病性与柯萨奇病毒相似
19
手 足 口 病
20
新肠道病毒
1976年ICTV决定新发现的肠道病毒不再划分以来某一 型别,而统称为新肠道病毒××型
干燥敏感,在污水、粪便中存活数月(传播有关) 5.对人类致病以隐性感染多见,能引起多种疾病, 疾病
3
肠道病毒不同种类病毒最初的区分标准
脊髓灰质炎
对猴的致 对乳鼠的 对猴和人培养细胞
病性 致病性
的致病性
+
-
+
柯萨奇病毒
-
+
-
埃可病毒
-
-
+
4
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 virus是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脊髓前角运动神 经细胞受损致弛缓性肢体麻痹多见下肢俗称小儿麻痹
分3个血清型I、II、III,以I型多见
5
6
Polio virus,EM
7
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致病机制
病毒
经口
肠粘膜细胞及淋巴组织增殖
10%
入血
第一次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中增殖
隐性感染90%-95%, 无症状或轻微
粪便排毒
顿挫型,5-10% 呼吸道、胃肠及全身症状 (发热、不适)
第二次病毒血症
1%-2% 侵犯中枢神经
破坏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非麻痹型(无菌性脑膜炎) 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疼痛等
麻痹型—肢体麻痹 (个别死亡)
暂时型 永久型
免疫力: 对同型可获得牢固免疫力
根据对乳鼠致病性不同分 A组——松弛性麻痹 B组——痉挛性麻痹
15
coxsackie virus
16
coxsackie virus 17
其传播途径及扩散过程也与脊髓灰质炎相似, 隐性感染多见(100:1)
病毒在肠道中繁殖,靶器官在肠道外,临床症 状多样化
▪ 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轻瘫 ▪ 疱疹性咽颊炎 ▪ 手足口病 ▪ 流行性胸痛、肌痛
第二十一章 肠道感染病毒
粪——口途径感染
包括
肠道病毒——常见胃肠道以外疾病
其它
轮状病毒 肠道腺病毒 杯状病毒 星状病毒
胃肠症状为主
1
第一节 肠道病毒
小RNA病毒科
肠道病毒 鼻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肠道病毒——在肠道内增殖,却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包括
脊髓灰质炎(1-3型) A组(1-24型)
柯萨奇病毒 B组(1-6型)
68型——与呼吸道感染有关(从呼吸道感染者咽部分离 69型——未发现与人类疾病有关(从直肠拭子中分离) 70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
从患者结膜中分离 生物学特征符合肠道病毒 致病性不同——不具有嗜肠道性(存在于眼结膜)
➢ ——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 ➢ ——最适合温度低于(33℃)优先感染眼部
29
星状病毒 ——呈星状,有5-6角 ——导致5岁以下儿童腹泻
30
埃可病毒(1-34型) 新型肠道病毒68、69、70、71型(72型=甲肝病毒)
2
共同特征
1.病毒呈小球形,20-30nm,20面体,由60个壳粒组 成,每个壳粒由4种不同结构蛋白组成(V1-V4),无 包膜。
2.在氯化铯(CsCl)浮力密度为1.34g/cm2, 鼻病毒为 1.40。
3.多在易感细胞内增殖,产生CPE 4.耐乙醚,耐酸,pH3-5稳定,56℃30min灭活,对uv、
幼儿死亡重要原因之一(脱水、酸中毒) 儿童及成人常见隐性感染(B组) 免疫力不牢固,可重复感染
25
26
第三节 其它
肠道腺病毒——40、41、42型为婴儿腹泻第2位病 原体,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夏季多见
27
杯状病毒
——表面有杯状凹陷 ——导致爆发性腹泻,多见于冬季
28
classic calicivirus
所致疾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71型——与柯萨奇病毒相似,抗原性不同 除脊髓灰质炎以外的肠道病毒尚无疫苗
第二节 轮状病毒
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最重要病原体,可导 致死亡。
球形双股DNA,20面体,双层衣壳,无包 膜,外形呈车轮状——具有诊断价值
22
23
rotavirus
24
分7个学清型(A-G组、A组最常见) 所致疾病——腹泻 6月—2岁婴幼儿严重腹泻(A组),是导致婴
9
10
Polio victims
11
12
Professor sabin
13
防治
一般预防:隔离患者、保护水源、注意 饮食卫生
特异预防:口服减毒活疫苗 紧急预防——丙种球蛋白
14
柯萨奇病毒
1948年从美国纽约州柯萨奇镇的两名患者粪便 中,用接种乳鼠方法首先分离出来的,而得名
生物学性状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似,但对乳鼠有 致病性,以与其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