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战役简介 西南战役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合集下载

解放大西南之战

解放大西南之战

解放大西南之战一1949年春末,国民党政府拒绝和谈,中国人民解放军遵照毛主席、朱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势如破竹,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攻占了南京、上海、武汉、杭州、南昌、太原、西安等重要城市。

分崩离析的国民党反动派,并不就此甘心。

它们在美帝国主义继续支持下,绝望地进行挣扎,准备把退集在华南、西南、西北、台湾及沿海岛屿的部队,全部组织起来,以白崇禧、胡宗南两个仅有的集团为骨干,建立陆上和海上基地。

在华南地区,以白崇禧集团和粤系余汉谋部队,组织"湘粤联防",阻我进军两广。

在西南地区,以胡宗南集团和川陕边的部队扼守秦岭、巴山,防我由陕入川;以宋希濂集团和孙元良兵团布防川湘鄂边,防守川东门户;并把若干个军摆在川康云贵境内机动。

打算以川康云贵为后方,割据西南,再次定都重庆,等待国际事变,卷土重来。

一旦上述计划破产,即退往云贵;再无法存身时,则逃亡国外。

毛主席指示全军,在继续进军时,对白崇禧集团及西南各敌,应采取大迂回、大包围动作,断其后路,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之。

毛主席并提出,在军事打击的同时,必须兼用政治方式。

在作战部署上,确定:以第二野战军之四兵团归第四野战军指挥,于1949 年10 月间配合四野部队攻占广州,继而迂回白崇禧部,聚歼该敌于广西境内,尔后西出昆明;令二野主力在广州解放后,与广西作战的同时,以大迂回大包围的动作,从东南面直出贵州,进占川东、川南,切断胡宗南集团和川康诸敌退往云南的道路;以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兵团及第一野战军的1 个军,在贺龙司令员、李井泉副政委率领下,积极吸引和抑留胡宗南集团于秦岭地区,待二野断敌退路时,迅速南下,由北面越过秦岭,追击胡宗南集团,会同二野主力聚歼其于四川盆地。

毛主席这一英明的决策,是使蒋介石100万人马腾翅难飞的一着。

为圆满实现毛主席所制定的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意图,必须首先给蒋介石造成错觉。

因之,在军委统一部署下,我们进军西南的部队在刘、邓、贺诸首长指挥下,并和兄弟部队密切协同,给敌人设置了许多"迷魂阵"。

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战役

国防教育宣传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战役全国解放战争是我国民主革命阶段革命力量同反革命力量进行的一场决战。

在这一时期,我军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采取了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战略方针,遵循毛泽东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先后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战役140多次,消灭国民党军队800多万人,和全国人民一道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从1946年7月至1950年6月,我军进行的歼敌10万人以上的重要的作战行动和著名战役主要有:东北冬季攻势(1947.12.15~1948.3.15);晋中战役(1948.6.11~7.21);辽沈战役(1948.9.12~11.2);济南战役(1948.9.16~24);淮海战役(1948.11.6~1949.1.10);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渡江战役(1949.4.20~6.1);甘肃河西战役及解放新疆(1949.7~9);广西战役(1949.11~12.12);西南战役(1949.11~1950.4)等。

在上述作战行动和著名战役中,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以及渡江战役最为著名。

兹简介如下:辽沈战役:指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我军在东北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的大规模进攻战役。

解放战争当时已进入第三年,国民党军在东北地区的总兵力共55万人,分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

我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决战部署,集中70余万兵力,首先攻打锦州,接着会战辽西,解放沈阳、营口。

此役,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淮海战役:指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

当时,集结在这个地区的国民党军共80万人。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西线战斗原来是这样打赢了的!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西线战斗原来是这样打赢了的!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西线战斗原来是这样打赢了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西线战场的作战,是抗美援朝初期规模最大的一场胜仗。

它让“联合国军”(以下简称联军)以大吃一惊的方式明白了志愿军的战斗力。

此战,志愿军几乎全歼韩2军(含韩6、7、8三个师),使美2师遭受“溃灭”式重创(突围后一度只剩20%的人员)。

此战38军的表现,使彭德怀在核电中直言“三十八军万岁!”并因而使38军有了“万岁军”的称号。

此战中的龙源里周边战斗,让作家魏巍亲眼目睹后写下了不朽雄文《谁是最可爱的人》。

现在我就尝试用尽可能直白的语言,讲清楚这次战役的来龙去脉,并尽可能讲清楚胜负的前因后果。

一、双方实力对比与基本意图此战,志愿军方面有6个军。

从西向东,分别是:50军、66军、39军、40军、38军、42军。

当时志愿军司令部(以下简称志司)的想法是:西线志愿军共6个军18个师;当面西线联军大致实力为5-6个师;所以以18个师围歼敌军5-6个师,应该是有把握的。

志愿军的意图是“以正合,以奇胜”,分步骤如下:1.以50军、66军、39军作为“正集团”,当面诱敌深入;2.以40军、38军、42军成为“奇集团”,在“正集团”诱敌深入后,突然出击,以“左勾拳”形式,猛烈突破敌军右侧翼;3.“奇集团”突破敌军右翼后,从敌军右翼突入到敌军后方,切断敌军退路;4.“奇集团”得手后,“正集团”发起猛攻,相当于以“奇集团”为砧,以“正集团”为锤,将西线联军一举全歼。

志司的想法对不对呢?也对也不对。

对,是因为当面敌军确实实力合5-6个师。

不对,是因为这5-6个师的地面火力密度甚至超过志愿军5-6个军,而且这还没算上联军的空中火力。

所以,以志愿军6个军用一次战役全歼当面敌军5-6个师,其实是不太现实的。

当面联军都有哪些部队?有美军4个师(骑1、2、24、25),英军两个旅(27、29)、土耳其旅以及韩军4个师(1、6、7、8)。

英军两个旅加上土耳其旅,三个旅的实力总合,大致相当于一个美军师。

西南地区改进国民党军起义投诚部队纪实

西南地区改进国民党军起义投诚部队纪实
文 史精华
安定 了原 国民党 军政人员 的情绪 ,使改造 和整编
工作得 以比较顺 利地进行下去 。 在 中共 中央西南 局 的一次会 议上 ,西 南局第

书记 、西南军 区政治委员 邓小平讲 过 :对改造
起 义部 队,我们 贯彻 的方 针是 ,遵 照毛主席 “ 包
下来 ” 的原 则。即 ,宜集不 宜散 ,宜养 不宜 赶 ,
集 中整理 ,认 真改造 ,分 别对象 ,逐 步处理 ,使 之各得其所 ,不便散 之四方 ,且不 为蒋匪利 用 ,
扰乱社会 的方针 。 2 ຫໍສະໝຸດ 1 3・ 4 总第 2 7 5 期
故 实钩 沉 4 5
作 为西南 军 区司令员 ,贺龙也 认为 ,必须抓 紧时机 , 认 真处理 国民党 军起 义 、 投诚 、 被俘官 兵 , 否 则将危 及西南 地 区的安定 。他 提 出 :必 须将这
要录用 ,要 整编 。毛主席说 : ‘ 禹王治诸 侯 ,后 至者诛 。这 个政策 是错 的。 ’后 至者诛 ,谁 还敢 回到 中国大家庭一 起为人 民大众做好事 呢?今天 我们 只要 于人 民事 业有利 ,只要 进步 ,只要 愿意 改造 , 为大众服务 , 就可以一齐来干 。 ” 这一席话 ,
个 数 字 :9 0万 ,9 0万 ,6 0 0 0万 ,6 0万。什 么 叫
9 0万 、9 0 万呀?头一个 9 0 万 ,就是起义 、投诚 、 俘虏 的国民党官兵有 9 0 万, 怎么消化 , 怎么安置 , 怎么教 育改造 ,这是个 大难题 ,需要 解决 。还 有

是一项极其复杂 ,而且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1 9 4 9年 l 2月底 ,西南 战役结束后 ,国 民党军
起 义 、投诚 、被俘官兵 数 目之 大 ,是解 放战争 中 最多 的 , 有番号的单位达 1 0 0 多个 ,人员达 9 0 万。 其 中 ,仅起义 官兵就有 5 6万余人 ,是解放战争历 次战役 中人数最 多 的。这些 部 队 ,许 多是在解 放 军大军压境或被包 围的情况下 , 不得 已而起义 的, 情况十分复杂 。 起 义后 ,他 们有 的虚报 人数 ,以增加 同共产 党讨 价还价 的资本 ;有 的 隐藏 特务 ,包 庇坏人 ;

湘西会战的小故事

湘西会战的小故事

湘西会战的小故事
湘西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它发生在1935年10月6日至11月9日之间。

这场战役的胜利,有效地阻止了日军向西南方向扩张的步伐,保护了中国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

湘西会战的胜利得益于奋勇善战的中国军队,尤其是几位杰出的将领。

其中,朱德将军是湘西会战的主力指挥官,他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有效指挥士兵作战。

朱德将军率领的军队以强烈的意志和坚韧的意志,与敌人进行了血腥激烈的战斗,最终赢得了胜利。

湘西会战的成功也离不开中国军队的优秀装备,特别是由克行将军亲自研制的“克行炮”,火力强大,能够有效地摧毁日军的组织结构,对湘西会战的胜利产生了巨大影响。

湘西会战的胜利不仅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在政治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湖南的政府和民众更加坚定了抗日的决心,整个国家也更加团结起来,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坚持战斗。

从湘西会战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军队的勇气和毅力,他们在这场战役中表现出色,为保卫国家的自由和独立做出了杰出贡献。

湘西会战对于现代中国的军事发展和今后的军事历史研究都有着重要价值。

解放战争重要战役时间表(1945-1950)

解放战争重要战役时间表(1945-1950)

解放战争重要战役时间表(1945-1950)解放战争重要战役(1945-1951)一、局部冲突1945年1.上党战役(9-10):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山西长治。

意义:是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共两党发生的首次军事冲突,是1945年国共冲突的一部分,成为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序曲。

该战役由中共发动,且发生于重庆谈判期间,以作为配合谈判的重要军事动作。

这次战役歼灭了阎锡山所属的11个师的部队,使得阎锡山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未能对中共发动攻势,并且不得不借助中央军守卫山西。

2.邯郸战役(10-11):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邯郸。

意义:此战,除新8军等部起义外,解放军共毙伤国民党军3000余人,俘马法五以下1.7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物资,自己伤亡4000余人。

在国民党内部引起了很大震动,对阻止和迟滞国民党军沿平汉路北进,掩护其他解放区部队向东北进军和展开,争取国内和平的斗争均有重大作用。

1946年1.四平保卫战(4-5):东北民主联军(林彪,彭真);辽宁、吉林、内蒙。

意义:四平保卫战持续月余,民主联军以损失8000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万余人。

此战是党中央从全国的战略出发,为配合谈判斗争而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

在这次作战中,解放军推迟了敌人的北进计划,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全面战争(一)战略防御2.中原突围(6-8):中原野战军(李先念,王震);鄂豫皖边区。

意义:中原军区部队在突围中,以无比的毅力,多次打破了国民党军的重重围追堵截,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保存了主力,创建了两块游击根据地,并留置小部分兵力坚持鄂东和鄂中地区的游击斗争。

同时钳制了国民党军的大量兵力,从战略上配合了其他地区解放军的作战。

3.苏中战役(7-8):华中野战军(粟裕,谭震林);苏州中部。

意义:苏中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内线作战的著名战例(七战七捷),同时起到了战略侦察作用,也是全面内战爆发后,解放军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的战役。

老将军趣忆解放大西南

老将军趣忆解放大西南

老将军趣忆解放大西南作者:杨念文来源:《百姓生活》2015年第02期杨茂林,曾任解放军某部副军长,虽说年届八旬,但身体健壮、精神矍铄,仍不减当年驰骋沙场的豪迈与洒脱。

他向笔者讲述了当年解放军挺进大西南的全过程,以及途中的一些有趣经历。

走过苗区1949年4月渡江战役之后,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乘胜追击,全部、干净、彻底消灭蒋军残余势力。

当时我军有五大野战军,二野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中央军委给二野的任务是大迂回、大包围,进军大西南。

蒋介石为守住西南,亲临重庆,在川、康、云、贵、藏地区部署新的防线,调集了胡宗南、罗广文、李文等几个兵团和云、贵、川旧军阀,拼凑了将近90万军队,试图挡住解放军的攻势。

刘伯承、邓小平在南京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邓小平提出的口号是:依靠60万(二野兵力),进军大西南,消灭90万(蒋军兵力),解放7000万(西南民众)。

“走到就是胜利!”这是邓小平的原话。

1949年8月1日,我们在安徽桐城授军旗,召开誓师大会。

当时二野有3个兵团,我们是第3兵团,我在该兵团所属的82团二营,是副营长。

8月下旬,我们在安庆剿匪后,开赴合肥,坐闷罐车到武汉,在长江边上的大仓库住了一晚,第二天乘船渡过长江,行军到达长沙。

部队一路急行军进入湖南益阳,由常德到桃源,休整了一个多星期后,正式向西南进军。

我们经过沅陵,进入辰溪。

辰溪县城被国民党军队烧光了,我们到那里天已黑尽,找不到地方住。

那里的老百姓也没了房子,在外边哭成一片。

没有办法,我们只得露营,拿背包往地上一坐,撑一把雨伞就睡了。

第二天,我们改走山路,两天后到达凤凰。

凤凰是苗族地区,没见着敌人,也看不到年轻妇女和年轻男子,但县长没跑,还能弄到粮食。

我们住在当地老百姓家里,由于语言不通,只能跟他们比划。

比如拿一把稻草在手里,再把头往稻草上一靠,表示我们可以在你家睡觉吗?老百姓点头,就表示同意了。

那时排长以上干部每人背30块钢洋,就是用于在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开销。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全面抗战的第三阶段:战略反攻阶段)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全面抗战的第三阶段:战略反攻阶段)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全面抗战的第三阶段:战略反攻阶段)战争是什么?战争从来不是罗曼史。

战争是血与火、伤与泪,是死亡的恐惧与求生的本能。

战争更是勇气的较量,智慧与谋略的过招,正气与邪恶的殊死恶斗。

中国人从来爱好和平,但中国人面对狼子野心的入侵者,从来都不缺乏“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勇气和决心。

卢沟桥的狮子聆听了中国军人抵抗侵略的第一声枪响,台儿庄的焦土、平型关和沪淞的鲜血见证了中国军人那些荡气回肠的保家卫国的历史真实。

中国人的胜利,就来自这血光闪烁的枪炮声里…抗战重大战役(全面抗战的第三阶段:战略反攻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

与此同时,国民党正面战场却出现了大溃败的局面,先后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

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

当时,由于国民党军队主力分散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在解放区军民的包围之中,因此全面反攻的任务,自然地主要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队来进行。

在这个阶段发生的战役有:缅北滇西战役、豫湘桂战役、湘粤赣战役、豫西鄂北会战、湘西会战、苏蒙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等。

缅北滇西战役又称滇西缅北战役战场地址: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作战时间:1943年10月—1945年3月参战部队:由中美英三国军队联合组成盟军作战经过:盟军由中美英三国军队联合组成,其中中国参战部队有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等部队。

总兵力达约260000人。

战役指挥有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远征军副司令长官黄琪翔将军以及美军的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等人。

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盟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发动的一次进攻性战役。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目录序言 (1)1 .宜川战役 (1)2 .鲁西南战役 (2)3 .平津战役 (3)4 .济南战役 (3)5 .晋中战役 (4)6 .莱芜战役 (4)7 .苏中七战七捷 (5)8 .豫东战役 (5)9 .辽沈战役 (6)10 .淮海战役 (6)序百1946年6月26日,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在驻马店的指挥所下达了总攻击令,22万国军向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这标志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彻底撕毁了停战协定。

面对国民党军的进犯,解放区军民奋起反抗。

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和参谋总长陈诚叫嚣“三至五个月结束战争”,然而在三年时间中,解放军越打越强,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进而横渡长江,席卷东南、西南、西北,最终解放全中国。

在解放战争中,有十大经典战役,极具代表性,体现了指挥员杰出的指挥艺术,下面就为大家一一道来。

十大经典战役中,莱芜战役、苏中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这五个战役,粟裕都曾直接指挥或参与指挥,他在解放战争中的贡献之大可见一斑,第一大将实至名归。

1.宜川战役宜川战役是“围点打援”的典范战例,1948年2月22日,西北野战军在司令员彭德怀的指挥下,集中5个纵队,发起了宜川战役。

27B,围城的解放军对宜川发起攻击,城内守军慌忙向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求援。

胡宗南急令整编第29军军长刘戡率部(辖2个整编师)2万多人沿洛(JI1)宜(川)公路驰援宜川。

28日,当刘戡部到达宣川的瓦子街地区时,解放军的打援部队将刘戡部合围并发起进攻。

激战至3月1日17时,解放军全歼被围之敌大部,42岁的刘戡在解放军攻入他的军指挥部前,用手榴弹自炸身亡。

刘戡所部被全歼后,解放军于3月2日对宜川城发起总攻,激战至8日全歼守军5000余人,宜川战役胜利结束。

刘戡自杀后,胡宗南痛哭失声,说起来,对于刘戡之死,胡宗南也是有责任的,宜川被围后,刘戡受命增援时,曾向胡宗南建议派出先头部队攻占观亭,然后由观亭方向增援宜川。

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十大经典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十大经典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十大经典战役四渡赤水时间:1935年1月19日——3月31日地点:川、黔交界的赤水河双方:红一方面军;国民党方面周浑元、吴奇伟两部8个师,湘军3个师,滇军熟。

平型关凯旋的八路军平型关战役作战图平型关大捷时间:1937年9月25日——9月27日地点:山西省灵丘县西南平型关双方:八路军第115师;日军板恒征四郎第5师团21旅团一部。

结果: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全部辎重车辆意义: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的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伪军时间:1948年9月12日——11月2日地点:东北战场双方:东北野战军;东北“剿总”卫立煌集团。

结果:歼灭东北“剿总”及所属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6个整师及地方部队计47.2万人,俘虏国民党军少将以上军官186名。

意义:辽沈战役的胜利,抢占了战略先机,使东北野战军成为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东北解放区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

庆祝太原解放的资料照片太原战役达3883意义:淮海战役是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毛泽东欣喜地指出,淮海战役的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也基本上解决。

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关于天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手稿资料图:林彪写给陈长捷的信平津战役时间:1948年11月29日——1949年1月31日地点:华北地区双方: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傅作义集团。

金城战役要图金城战役时间:1953年7月13日——7月27日地点:抗美援朝东线战场金城以南地区双方;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

结果:志愿军一举突破了敌人4个师25公里;防御正面,突入敌纵深15公里,收复土地167平方公里,毙伤俘敌6.13万余人。

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

(文章来源于环球网)。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十大经典之战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十大经典之战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十大经典之战按战役发起时间排序(一)苏中战役(指挥员:粟裕)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集中兵力进犯苏中解放区。

华中野战军在粟裕的指挥下,采取依托苏中解放区内线歼敌的作战方针,以5.5万人民解放军对抗12 万国民党军,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七战七捷,歼灭国民党军5万3千余人,缴获各种炮160门,取得了苏中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树立起依托内线作战的模式,堪称战史上的用兵奇略。

中央军委称此役是“伟大胜利”,并“希望各区仿照办理”。

(二)孟良崮战役(指挥员:粟裕)在全面进攻山东解放区的计划遭到失败以后,国民党军又向山东解放区发起了重点进攻。

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指挥下,以20万人民解放军对抗45万国民党军的进犯,先以诱敌深入的方法寻得战机,再以“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魄和胆识,集中优势兵力割歼敌进攻主力,在孟良崮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歼灭国民党军3万8千余人,缴获各种炮267门,创造了人民解放军在敌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战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同时开创了人民解放军歼灭蒋介石集团五大主力的先河,初步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三)鲁西南战役(指挥员:刘伯承)鲁西南地区是中原野战军刘邓大军南渡黄河实施战略进攻的要点,遵照中共中央南渡黄河先在鲁西南地区作战的指示,中原野战军刘邓大军南渡黄河挺进鲁西南地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此役,为阻挡刘邓大军南进和确保陇海路安全,国民党先后调集兵力进击南渡黄河的刘邓大军,刘伯承指挥12万人民解放军面对18万国民党军的进围,冷静地审度敌情,紧紧抓住国民党军逐批来援的弱点,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来援之敌,歼灭国民党军6万余人,缴获各种炮872门,取得了鲁西南战役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华东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作战。

(四)胶东战役(指挥员:许世友)为了达到全面占领山东解放区的企图,国民党组成胶东兵团向华东野战军最重要的后方基地胶东解放区发起进攻。

全面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战略地位的确立

全面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战略地位的确立

全面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战略地位的确立作者:荀利波来源:《学术探索》 2019年第1期荀利波(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云南曲靖655011)摘要: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进一步侵吞中国野心的暴露,国民政府权衡利弊后逐步形成构筑四川、云南、广西、贵州为核心的战略大后方的设想。

全面抗战爆发后,战事不断失利,东北部及东南沿海国土迅速沦丧,国民政府政治、军事机构被迫向后方撤离,特别是大批政府机构、工厂金融机构、教育文化机构及相关人员等迁入重庆、成都、桂林等地,大量沦陷区同胞避难流入西南,使得西南大后方政治地位急速上升,资源迅速汇聚,人口快速增加,经济得以稳定,城市获得发展,不仅成为全国抗战资源的汇聚地,也成为了全面抗战时期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承担起了全面抗战时期战略中心的重任。

关键词:全面抗战;西南大后方;战略中心中图分类号:K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9)01-0131-07西南是中国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方位对部分特定区域进行标定的一种习惯表达,但这种表达在不同历史时期出于政治、军事、经济等利益关联的考量,常常会包含不同的范围。

西南大后方也恰恰是在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中崛起并对中国抗日战争有着特殊意义的区域,也由此铺陈开中国西南边陲在现代历史上快速发展的特殊阶段。

正因此,这一问题也获得了一些学者的关注,如王树荫的《国民党何时确立西南为战略大后方》、张皎等的《论西南大后方抗战战略地位的确定》、张轲风的《民国时期西南大区区划演进研究》等,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西南大后方作为一个整体范畴的研究相比于大后方、国统区、解放区等而言尚未获得足够重视,常常被大后方等范畴所遮蔽,忽视了它自身的战略中心地位。

随着近年大量史料的新披露,我们有必要对西南大后方抗战战略中心地位的确立这一史实开展新的梳理,并期冀以此引起学界对其作为一个独特历史范畴的关注,拓展其在史学、教育学、文学、经济学等学科范畴的研究空间。

鏖战鲁西南

鏖战鲁西南

鏖战鲁西南
作者:
来源:《时代报告》2017年第10期
1947年7月8日至28日,面对敌人迫我背水一战的图谋,刘邓顺势发起鲁西南战役。

从首站攻克郓城至歼灭羊山集守军,历时20天,创造了以15个旅的兵力歼敌4个整编师9个半旅约5.6万人的战绩,迫使敌从陕北、山东等地调动,打乱了敌人部署,为挺进大别山开辟了通道。

为了纪念在鲁西南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我军将士,鲁西南战役纪念馆于鲁西南战役胜利50周年之际落成,曾参加过鲁西南战役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亲笔题写了馆名。

鲁西南战役纪念馆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羊山革命烈士陵园。

金乡县地处中国东部的鲁西南平原腹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它在中国解放战争中起着特殊的作用,鲁西南战役中的关键一战羊山战役即发生于此地。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西南抗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西南抗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西南抗战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

而西南地区,作为中国的“抗战前沿”,在整个抗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西南抗战,揭示这段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英勇抗争。

一、鸦片战争后的西南地区鸦片战争后,西南地区逐渐成为外国势力的争夺区。

清政府多次与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西南的主权岌岌可危。

西南地区的广大农民和知识分子对此深感愤慨,纷纷成立爱国组织,进行反侵略斗争。

其中,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力。

二、西南抗战的爆发与发展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抗战的前沿。

1939年,日本帝国主义意图进攻中国的心脏地带,向西南地区发动进攻。

西南地区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国军队展开了英勇抵抗。

他们采取游击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战术,对日军形成了有效的威胁。

三、西南抗战的重要战役西南抗战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四平战役、百乐门战役和铜鼓岭战役等。

这些战役体现了中国军民的顽强抗战精神。

通过这些战役,中国军队有效地削弱了日本军队的实力,为后续更大规模的战争奠定了基础。

四、西南地区的抗战英雄西南抗战中涌现了许多抗战英雄。

他们不畏艰险,舍身忘我,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战斗。

例如,邓小平、张云逸等,都是西南抗战的杰出代表。

五、西南抗战的胜利与意义西南抗战最终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

中国军队在艰苦的战斗中,打退了日本侵略者,保卫了西南地区的安全。

西南抗战对中国全面抗战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西南抗战的教训西南抗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其中包括军队训练不够精细、装备不足、战略部署有待改进等。

这些教训对于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西南抗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

西南地区军民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

西南大后方名词解释

西南大后方名词解释

西南大后方名词解释西南大后方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中国近现代历史、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多种元素。

西南大后方,是中国近现代面临的外国侵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中华民族英勇抗击外国侵略的象征。

西南大后方包括西南六省(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和广东),以及西部的甘肃、青海、宁夏三省,以及东北的黑龙江和辽宁。

因为这些地方是中国与两个大洋洲国家英国和日本的远距离相遇之处,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很多政治和文化思想社会集中发展的地方。

西南大后方也是中国抗击外国侵略的重要政治和军事中心。

在抗日战争期间,西南大后方是党和人民维护中华民族英勇抗击日本侵略的主要政治和军事中心,抗日战争结束后,西南大后方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行了华西统一的战役,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西南大后方,也是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区域。

在西南大后方,得到了中央较大的财政投入,文化建设得到了立竿见影的改变,特别是在科技教育、农业技术、水利工程、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推进。

西南大后方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重意义,它曾经是中国古老文明的源头,是中华民族英勇抗击外国侵略的精神家园,是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区域。

古今中外,西南大后方的历史文化和当代发展,为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力量,它不仅象征着中国人民的精神,还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柱。

西南大后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强大的力量,丰富的现实内容。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外文化与社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区域,也是中华民族英勇抗击外国侵略的象征,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区域,是中国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柱。

今天的西南大后方,仍然保持着过去的活力与活跃,仍然是中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国家保卫和社会繁荣发展的重任。

它将继续为中国开辟新的未来,为中国政治、军事、文化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邓小平领导西南抗美援朝运动

邓小平领导西南抗美援朝运动

上半月1949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任西南局第一书记。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10月,根据朝鲜劳动党中央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并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发表了联合宣言,号召中国人民以志愿的行动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奋斗,邓小平在西南地区领导西南人民,响应号召积极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运动。

“失败的一定是帝国主义,不是我们”在朝鲜战争爆发至志愿军入朝参战期间,邓小平在西南地区开展了准备援朝的动员工作。

1950年8月1日,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军区和中共重庆市委联合举行重庆社会各界人民庆祝西南军政委员会成立和西南解放后的第一个“八一”建军节,组织了各届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的游行示威大会,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西南局领导人检阅了游行队伍。

9月7日,西南军区召开第一届战斗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代表会议,邓小平在会上全面回顾了人民革命队伍的光辉历程,批评了部分同志认为战争打了这么多年应该休息的消极思想,指出部队存在这种退化思想的表现及其严重危害,号召大家向战斗英雄和模范学习。

邓小平指出:“我们还有很多敌人,还有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它们正在进攻朝鲜、侵占台湾,他们甚至敢于向我们的东北挑衅。

”邓小平要求军队努力提高能力,“如果敌人敢于侵犯我们,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把他们加以消灭”。

10月22日,在西南军区欢迎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返回西南的代表会上,邓小平再次指出了美帝国主义正在加紧侵略朝鲜的严峻局势,揭露了美国还想要进一步侵略中国、进而颠覆新中国和新生人民政权的野心,号召大家要有站起来就不倒下去的信心。

邓小平断言,“失败的一定是帝国主义,不是我们”。

邓小平这两次讲话,奠定了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必胜的基调,坚定了军队的战斗信心和勇气。

11月2日,邓小平在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开学典礼上就战争的前途指出:“战争一定会以美帝国主义失败而告终”,号召青年学生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回到工作岗位上把工作做好,用实际行动加强国防力量,建设强大的经济力量。

鲁西南战役简介资料鲁西南战役的过程与历史意义

鲁西南战役简介资料鲁西南战役的过程与历史意义

鲁西南战役简介资料鲁西南战役的过程与历史意义 鲁西南战役,是⼈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鲁西南地区进⾏的⼀个⼤规模歼灭战。

国共双⽅经过⼀年⾓逐,国民党军的全⾯进攻和重点进攻均遭失败。

随着战争的进程,双⽅兵⼒出现强弱消长的变化。

国民党总兵⼒已由战争之初的430万⼈降为373万⼈,其中正规军由200万⼈降为150万⼈。

⼈民解放军的总兵⼒则由战争初期的120万⼈发展到195万⼈,其中正规军有100多万⼈,可以全部⽤于机动作战。

当时的战场形势是:在北线,国民党军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民解放军则继续发动攻势;在南线,国民党军还在对解放区的陕北、⼭东两区实⾏所谓“重点进攻”,其主⼒已深深地陷⼊了这两个战场,⽽鲁西南、豫皖苏边直到⼤别⼭区则兵⼒⼗分空虚。

刘伯承称这种兵⼒部署,“很像⼀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其中央部分就成了要害和薄弱部分”①。

鲁西南战役简介资料鲁西南战役的过程与历史意义 参战⽅:国共双⽅ 结果:解放军取得了鲁西南战役的胜利 时间:1947年 主要指挥官:刘伯承、邓⼩平 影响:进军⼤别⼭,开始了战略进攻 根据这种形势,中共中央和⽑泽东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决定⽴即由战略防御转⼊战略进攻。

1947年5⽉8⽇,中共中央电⽰刘伯承、邓⼩平,要求晋冀鲁豫野战军“争取于6⽉1⽇前休整完毕,6⽉10⽇前渡河,向冀鲁豫区和豫皖苏区之敌进击,第⼆步向中原进击。

”②中共中央还指出,“为着在该区长期⽴⾜,全军应有充分的政治动员(使每个⼈明⽩政治任务,提倡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及⼲部、经费等项的充分准备。

”为作好充分的战略进攻准备,出击时间,可在6⽉底或更迟些。

③ 晋冀鲁豫军区和野战军司令部作了认真准备:部队进⾏整训和补充兵员;结合传达党的指⽰和学习⽂件,在⼴⼤军民中进⾏战略进攻形势、前途和任务的教育;开展⽴功运动,召开英模⼤会;组织参战民兵、民⼯五万余⼈。

冀鲁豫⾏署和军区,还发动沿河群众,修造⽊船⼀百⼆⼗余只,训练⽔⼿和船⼯。

鲁西南战役作文

鲁西南战役作文

鲁西南战役作文鲁西南战役,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为实现千里跃进大别山、经略中原的伟大战略意图,于1947年6月30日至7月28日,在山东省西南部的北起黄河、南到陇海铁路、西自菏泽、东到大运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歼灭战。

1946年3月,蒋介石及国民党军事当局悍然将黄河引归故道,以图利用黄河天险阻挡解放军南进,并企图利用黄河防线将解放军聚歼于华北平原。

5月,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将其80%的正规作战部队运到内战前线。

接着,蒋介石彻底脱下假和平的伪装,于6月26日,以25个旅、30万正规军,分四路向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

面对国民党的猖狂进攻,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鲁西南地区大踏步进退,开展运动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续进行了陇海出击、定陶战役、巨野战役、鄄南战役、巨金鱼战役、豫皖边战役以及豫北反攻等几次大规模战役,大量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彻底打破国民党进一步破坏解放区的企图。

为实现这一战略决策,邓小平、刘伯承决定在处于敌要害部位的鲁西南地区实施中央突破,跨越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打开战略进攻的南下通道,直驱大别山,从而达到预期战略目的。

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第2、第3、第6纵队12万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在从张秋镇至临濮集约300里长的黄河面上,发起渡河作战。

一夜之间,被国民党军队号称可顶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被刘邓大军一举突破。

国民党黄河防线的崩溃,正式拉开了鲁西南战疫的帷幕。

解放军渡河作战的胜利,使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极度震惊。

蒋介石匆忙飞抵开封,调兵遣将,坐镇指挥。

蒋介石令黄河前线败退下来的整编第55师、第68师分别聚集于郓城、菏泽、东明3个军事重镇,任命第二兵团司令王敬久为总指挥,对解放军形成钳形攻势,企图迫使刘邓大军于郓城地区背水作战,将其围歼于黄河、运河的三角地带,或逼其退至黄河北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战役简介西南战役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

本文导读:
简介
1949年11月至12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主力在第一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各一部配合下,对西南贵州、四川、云南、西康(今分属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数省内国民党军的进攻战役。

背景
经过渡江战役,国民党军不断被歼灭,主力丧失殆尽,残存的全部兵力仅剩150万人。

这些部队纷纷溃退到华南、西南和台湾等地。

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以白崇禧、胡宗南两个集团为骨干,进行最后的挣扎。

他以为西南地区的地理和政治条件可资利用。

秦岭、大巴山和武陵山山脉,象一道天然的围屏,隔断了川黔与内地的联系;盘根错节的封建势力和遍地林立的军阀土匪,是他的反动统治的基础;地处边睡,便于取得帝国主义的直接援助。

他的部署是:第一步,以白崇禧集团及粤军余汉谋部组织所谓湘粤联防,阻止解放军向两广进军,作为他部署西南的掩护;同时以嫡系胡宗南集团等扼守天险秦岭、大巴山、武陵山,阻止解放军入川。

第二步,白崇禧部退入广西,与四川的胡宗南互为呼应,联络
云贵军阀,负隅顽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