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著《大败局》读后感1500字
《大败局》读后感心得感悟1500字
《大败局》读后感心得感悟1500字《大败局》读后感心得感悟1500字:上个月读了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后,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的发展历程,小到个人,中到企业,大到国家,刷新了个人对这几十年的社会发展的认知,弥补了这一时间段对社会状况的无知。
对于吴晓波本人,还是很敬佩的,能够在错综复杂的企业发展中娓娓道来,将每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条不紊地进行描述,并适当分析背后的逻辑,这对于作者的写作能力、整合能力、分析能力提出了很高的挑战。
在这过程中,我了解到波波老师的《大败局》一书,于是也读了下,书中选取了几十年来企业发展最终失败的典型案例,详细描述企业的萌芽期、发展期、扩张期、衰落期等阶段的所作所为,企业刚开始为何能够发展起来(不安分的个人、把握时机、灵敏的市场嗅觉),当有一定的规模、资金后,如何进一步的进行发展(扩张并购、资本运作、专业化),以及最终的结局及原因(扩张-整合不当、消耗资源、管理水平跟不上-资金链断裂、产权不清晰-政商博弈-不断内耗、固守已有产业,市场需求敏锐度低、不与时俱进-转型失败)。
企业涉及行业以家电制造、饮料业、房地产、金融业为主,读后觉得企业的发展模式有固有的套路,其结局也相差无几,有几点体会:企业要有拿得出手的产品(听到企业名字,会想到什么),在某一领域必须专业化,且需要持续投入时间、资金、人员。
哪怕后期发展过程中,多元化了,实行扩张并购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也不能丢,不要为了企业做大,而忽视了企业的做强。
重视企业的科研投入,把握核心技术,也是涉及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遵循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大跃进真的不符合一家企业正常成长的逻辑),这个不知道怎么说,但就是忍不住想写下来。
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不要与政府对着干,人家是有国家武器的,你再怎么大也是一个企业,顺势而为。
王健林说:“敬而远之”,马云说:“跟政府谈恋爱,但绝不结婚”。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企业发展扩大过程中,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模式也需要做相应的改变和提高,物质文明要抓,精神文明建设亦不能忽视。
读《大败局》有感 (2)
读《大败局》有感 (2)
《大败局》是一部非常令人动容的影片,其中描绘了台湾抗日战争期间,一支台湾军队在当地居民们的支持下,勇敢地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影片中,那些不畏艰险、一心抗日的台湾人才使我们感受到台湾的历史文化。
而看到这样的台湾人,令我们不禁想起了自己国家的勇敢,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国家的文化,同时感受到台湾的历史文化的伟大。
通过《大败局》,我也更加认识到台湾人的精神:一个民族就是由一个民族的精神组成的,台湾人从来都是勇敢不退缩的,在日本侵略者面前,他们毅然忍受了苦难走出了不可能的局面。
台湾人民以其顽强的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整个台湾在日本侵略之下英勇坚持,即便最终是失败也要以勇往直前的精神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让我佩服不已。
通过这部影片,我也更加认识到台湾的历史,在日本的侵略下,台湾的居民经历了多少苦难。
而看到台湾人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却不惧怕、不退缩,他们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和精神来捍卫台湾,令我充满赞叹。
总之,《大败局》是一部令人动容的作品,其中把台湾人的抗日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看完这部影片,我深深地感受到台湾的历史文化的伟大,也对台湾人的勇敢有了更深的认识。
《大败局Ⅱ》读后感
《大败局Ⅱ》读后感得益于领导出差,我手头的工作减少,因此有时间在一周内读完了这本书。
以下是我阅读后的一些体会。
在阅读《大败局Ⅱ》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中蕴含着许多风险和挑战。
作者通过 9 个企业的案例,揭示了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困境以及制度上的弊端。
有些企业的失败是经营者咎由自取,如“托普”的衰败,是企业家空手套白狼的故事。
他们没有扎实地从事实业,而是通过编造软件园开发的故事和利用政府对信息化产业的渴求来圈地跑马。
还有顺驰的快速扩张,孙宏斌在房地产政策收紧时,未能居安思危,寻求外部资金失败后,导致资金链断裂。
然而,更多的企业失败是由于早期产权制度不明晰,导致经营者与当地政府、国有资本之间的博弈失败。
这让我深感痛心,尤其是那些一心钻研技术的民族品牌企业,如汽车、饮料、钢铁和家电等行业的企业,它们的失败令人惋惜。
其中,铁本的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戴国芳,一个中学尚未毕业的人,通过捡破铜烂铁发现了炼钢的商机。
他购置了三台 30 吨的小电炉,开始了自己的炼钢事业。
随着技艺的提高和对成本的良好把控,他租赁了江苏 6 家濒临倒闭的钢铁厂。
由于对钢铁市场的看好,他申请在常州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名为“铁本”,寓意为以铁为本。
根据当时的判断,他申请建立一个产量为 200 万吨的生产基地。
常州市政府希望树立一个钢铁强区,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他们积极鼓动戴国芳,并帮助他将产量扩大到 840 万吨。
为了加快办理相关证件,政府将大项目拆分为小项目进行审批。
铁本当时建设锅炉设备的成本仅为 3 亿多元,而其他企业的成本则高达 7-8 亿。
此外,他还与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企业签订了协议,约定了每吨 300 元的铁矿石价格,而当时市场价格每吨约为 1000 元。
同时,民营钢铁企业在成本方面一直具有优势,民营企业炼铁成本比国有企业每吨低 60 元到 90 元,炼钢成本每吨低 60 元到 150 元,成品每吨低 100 元到 300 元。
败局读后感范文五篇
败局读后感范文五篇吴晓波先生的《大败局》系列以案例的形式,揭示了中国改革三十年来一些经典企业的失败规律,给人诸多启示。
下面有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败局读后感,欢迎大家来参阅。
败局读后感1这是一本关于中国企业失败的书。
案例不错,深入浅出。
吴晓波在书中表达了这么一个观点:失败并非一个结果,而是一个阶段,一个过程。
中国第一代草创型企业家,体内大多都潜伏和滋生着某些“失败”的基因,这些基因促使了他们成功,但同时也是这些基因导致了他们的失败。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失败的第一代企业家,在还没有走向成功的时候就已经为自己的企业埋下了失败的炸弹。
那一代的企业家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普遍缺乏对市场规律和秩序的尊重,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
正是这些基因,使他们在那个市场还不健全的时代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是这些基因,使得他们在成功之后,没有使自己的企业得到维持。
因为对规律和秩序的漠视,那一代的企业家通过或打压对手、或恶性竞争、或是从灰色地带牟取暴利的方式获得了大量资本;但一段时间后,这些成长起来的企业,马上又被其他企业以相同的方式所取代。
“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中国市场环境的现状,那就是:‘对秩序的集体破坏以及秩序对破坏者的报复。
’在几乎所有的市场激战中,我们一次次地目睹到这样的现象:惨烈而无序的竞争,往往会出人意料地诞生出一位年轻而狂暴的盟主,而很快,一场接一场的‘以暴易暴’又让市场最终成为一片无法继续生存的焦土。
中国的保健品市场、VCD市场、白酒市场,竟无一例外。
”一个个案例读下来,令人感慨唏嘘。
以下简单摘录书中的几个案例,做一个简述:一亚细亚巨舰的沉没王遂舟的亚细亚,当时被认为是中国最有文化的商场,其“微笑服务”的理念、将百货划分出儿童和女性、化妆品专场的规划至今依然被中国各大百货沿用,但“这个旧体制最勇敢的摧毁者,却从一个僵化陈腐的极端冲决而出,不由自主地滑向了另一个华而不实的极端。
”王遂舟过于沉浸在对企业软件的打造上,忘记了企业家的目的是追求利润,而非荣誉、文化或者是某种先进的理念,那些东西是为利润服务的。
《大败局》读后感
个人感受和反应方面,我对这本书的喜欢是不言而喻的。我喜欢它深入浅出的分析,喜欢它生动有趣的故事,喜欢它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同时,我也对书中的某些部分不太满意。例如,我觉得书中对企业的失败的探讨,更多的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的,而对于企业的失败的具体原因,却没有深入探讨。此外,我也觉得书中对企业的失败的描述,更多的是批判和指责,而缺乏对企业的失败的理解和同情。
书中的情节,一个是企业从巅峰到谷底的跌宕起伏,另一个则是企业内部的人性百态。这些情节,让我看到了企业的失败并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而是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企业的挣扎和痛苦,也充满了企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这种情节的展示,让我对企业的失败有了更深的感受。
书中的角色,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非常鲜明。他们的行为和决策,他们的成功和失败,都让我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特别是企业的管理者,他们的决策失误,他们的盲目自信,他们的忽视创新,都让我对他们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角色的描绘,让我对企业的失败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次,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作者的文字非常精准和生动。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得内容更加有说服力。同时,作者还运用了一些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内容更加有趣和易于理解。例如,在讲述索尼的失败时,作者写道:“索尼的失败,就像是一场盛大的交响乐,旋律激昂却最终走向混乱。”这样的描述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索尼的失败过程。
写作风格方面,作者采用了叙述与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书籍既有故事性,又有理论性。书中的叙述简洁明了,让人容易理解;分析则深入浅出,让人印象深刻。例如,在讲述诺基亚的失败时,作者先叙述了诺基亚的历史和曾经的辉煌,然后分析了诺基亚失败的原因,最后指出了这一事件对其他企业的启示。这种叙述与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书籍内容丰富、观点鲜明。
《大败局》读后感
创业易守业不易------《大败局》读后感闲暇之余,断断续续读完《大败局》,它娓娓讲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巨人、亚细亚、三株、爱多、健力宝等近20个大型企业的兴衰历程,它们都曾如日中天,但也都无一幸免走向灭亡。
这些商业巨头的兴起无疑是创始者勇于抓住机遇以及不懈努力,但走向覆灭的原因则如出一辙,有制度设计的内因,也有研判市场环境的外因,更有职业人格和经营策略思路的人文因素等等,依旧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借鉴的地方。
“这是一个还没有老去的年代,你听到的每一个商业故事都是那么鲜活,你见到的每一个创业者都充满了无限的野心。
所有我们从苦难中学到的东西,都不会没有价值。
所有的牺牲、失败,对于未来而言都是值得的。
”这是吴晓波在文中对那个时代的形容。
这句话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每一个企业的兴起,甚至更多的是白手起家,不禁让人热血澎湃。
作为集团建设大军中的一员,我认为,研读这些失败案例,从中吸取成功经验,找到制约发展症结,应对风云突变的市场环境,对于集团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以下是本人结合集团实际的一些不成熟,拟或片面的看法,旨在抛砖引玉。
一、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应用1996年7月,姜伟撰文提到:“1993年,国家某部门两次推广现代自动化管理程序;1994年,又有一个部门上门推广,但都被沈阳飞龙拒之门外。
而此时的三株公司则完成了现代化管理,在保健品市场萎缩时,三株为此大受益处,没有出现飞龙集团这样的资金混乱现象。
”这个教训告诉我们,企业必须不断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完成对企业周密的管理。
科学管理不仅应建筑于科学的思维,还要建筑于科学的方法上,基础之基础是科技。
集团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将精细化与高效率摆在首位。
目前,集团虽实施了财务、工程、资产管理和办公OA等信息化板块,但处于分散管理,利用率不高,为此,建议成立集团信息化管理中心(作为集团综合办公室下辖二级部门),确保信息化业务单元在中心的统一指挥下,构建高效的信息化平台,从而有效解决限时办结,避免重复、无效和低效率办公现象。
《大败局》读后感
《大败局》读后感
《大败局》是一本关于企业失败的案例集,作者是吴晓波。
这本书通过对一些知名企业失败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了企业经营中常见的错误和陷阱。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对企业经营和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学到了许多关于如何避免失败的宝贵经验。
本书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企业的失败往往不是由于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作者认为,一个企业的成功需要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包括战略、执行、管理、市场、技术等等。
同样,一个企业的失败也往往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不是单一的原因。
书中介绍了许多知名企业的失败案例,例如秦池酒厂、巨人集团、爱多 VCD 等等。
这些企业在曾经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作者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这些企业失败的原因,并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战略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一个企业的战略应该符合市场需求和趋势,同时也应该考虑到自身的资源和能力。
如果一个企业的战略不清晰或者不符合市场需求,那么它就很难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甚至可能导致失败。
书中还强调了执行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战略需要有良好的执行来支撑,如果一个企业的执行不力,那么即使有再好的战略也很难取得成功。
《大败局》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来思考企业经营和管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到了如何避免企业经营中的常见错误和陷阱,以及如何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战略。
这些知识和经验将对我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运用书中的原则,就能够在企业经营中取得更好的结果,并避免类似的失败。
读《大败局》有感
读《大败局》有感
1、投资中我们有很多人后悔自己没有到创业初期的格力、万科、茅台,否则可能有几十上百倍收益,但是那个年代巨人、三株、三九、爱多、拓普、德隆都倒下了,在那个年代看来,这些可都是好的赛道+好的管理层。
2、如果说成长需要梦想和勇气,那么,拒绝超出能力的成长似乎需要更大的理智和决断。
以创造奇迹的心态经营企业或投资,迟早会成为奇迹的吞噬物,所以必须学会降低预期,抵制杠杆的诱惑。
3、彼得·德鲁克曾经说:“目前快速成长的公司,就是未来问题成堆的公司,很少例外。
合理的成长目标应该是一个经济成就目标,而不只是一个体积目标。
”他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注意到了成长的危机。
他认为,如果企业都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很快就会耗尽整个世界的资源,而且长时期保持高速增长也绝不是一种健康现象。
它使得企业极为脆弱,与适当地予以管理的企业相比,它(快速成长的公司)有着紧张、脆弱以及隐藏的问题,以致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酿成重大危机。
4、那么多失败案例,很多真的是很难避免的,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很多成功,除了个人能力以外,都是时代的产物。
短期成靠运气,但长期靠能力,所以目前成功企业家,除好运气,也有超人能力和克制。
大败局读后感
大败局读后感《大败局》读后感《大败局》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作者通过深入的研究和详实的案例,剖析了一系列企业的失败原因和教训,让读者对商业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触动,对于企业经营和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这本书揭示了企业失败的多种原因。
作者通过分析多个企业的案例,发现了导致企业失败的共同因素,如管理层的失误、市场竞争的不利、战略规划的错误等。
这些案例让我明白了企业经营中的种种陷阱和挑战,警示我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要谨慎行事,避免重蹈覆辙。
其次,书中提到了成功企业的共同特点。
通过对成功企业的研究,作者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营策略,如创新、团队合作、市场定位等。
这些成功企业的案例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明白了在商业领域中,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企业家的成功经验和智慧。
通过对成功企业家的采访和研究,作者挖掘出了他们成功的秘诀和经验。
这些成功企业家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他们的坚持、勇气和智慧让我明白了成功的背后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的。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企业经营和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思考。
我意识到,要想在商业领域取得成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紧跟市场的变化和趋势。
总结起来,读完《大败局》这本书,我收获颇丰。
通过对企业失败和成功的案例分析,我深入了解了企业经营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也明白了成功的背后需要付出努力和智慧。
这本书对于我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会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成就。
《大败局Ⅱ》读后感
《大败局Ⅱ》读后感《大败局Ⅱ》这本书记录了多个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失败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是商业史上的教训,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见证。
虽然这些事件已经成为历史,但它们所带来的启示和教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阅读这些案例时,我深感商业世界的复杂和变幻莫测。
这些企业曾经辉煌一时,但最终却因为各种原因走向了失败。
有的是因为盲目扩张、资金链断裂,有的是因为管理不善、决策失误,有的是因为市场变化、竞争对手崛起。
这些失败的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企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然而,在阅读这些案例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同情。
这些企业家们曾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他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最终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中,铁本事件给我的触动最深。
戴国芳作为一个资产近百亿的企业老总,却住在钢铁厂里的一幢普通小楼里,他的父母还在农村,事发之后记者去实地调查,发现他的母亲还在农田里挑水浇菜,最后他家被查封,只有八万元。
他的话少、憨厚和干劲十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对政治环境之于经济发展、企业成长的影响并没有吃透。
铁本的命运让人扼腕叹息,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企业家的不易和艰辛。
在这些案例中,我也看到了政商博弈的复杂性。
一些企业家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例如,一些企业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等方面存在违规行为,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商业道德,不能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发展。
同时,这些案例也让我认识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些企业因为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的变化,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最终被市场淘汰。
《大败局Ⅱ》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企业发展的艰难和复杂,也让我看到了企业家们的智慧和勇气。
大败局读后感
大败局读后感《大败局》是一部引人深思、震撼人心的小说,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犀利的观察力,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的腐败、欺诈和道德沦丧。
通过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我对这部小说有了深刻的感悟和思量。
首先,小说以真正的社会背景为基础,通过描写银行业务员小陈的经历,展现了金融行业中的不正之风。
小陈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
然而,在面对利益的诱惑和同事的蛊惑下,他逐渐迷失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沦为了一个道德沦丧的人。
小陈的遭遇让我深思,人性的脆弱和金钱的诱惑往往会让人迷失方向,失去良知。
其次,小说中的反洗钱调查员李明是一个朴重的人物形象。
他在工作中坚守原则,不畏难点,勇敢揭露了银行内部的腐败行为。
李明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坚持和勇气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的模范。
小说通过对李明的塑造,向读者传递了正义和勇气的力量,呼吁每一个人都要坚守自己的底线,勇敢地面对现实中的不公和腐败。
此外,小说还揭示了金融行业内部的腐败现象。
通过对银行内部的权力斗争、利益输送和利益集团的描写,作者展示了现实社会中的黑暗面。
这些描写让我对现实社会中的金融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和管理提出了更多的思量。
小说通过对腐败现象的揭示,警示着我们要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最后,小说以惨剧结局收尾,让人深感可惜和无奈。
小陈最终因为自己的贪婪和道德沦丧而走上了不归路,他的家庭和事业都陷入了困境。
这个结局让我深思人性的扭曲和现实的残酷,也让我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有了更多的反思。
小说以惨剧结局,向读者传递了警示和警省,让我们认识到道德底线的重要性,警惕自己不要走上道德沦丧的道路。
综上所述,《大败局》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通过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现了现实社会中的腐败、欺诈和道德沦丧。
这部小说让我对金融行业和人性的脆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有了更多的反思。
大败局读后感
大败局读后感《大败局》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作者以犀利的笔触和生动的情节,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扭曲。
通过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商业世界的残酷和无情,以及人性在利益面前的扭曲。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企业家,他在商界风生水起,一度成为了众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他逐渐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的陷阱,最终走向了失败的边缘。
小说通过描写他的成长和失败,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商界的险恶和残酷。
在《大败局》中,作者通过描写商业竞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小说中的人物无一不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失去了道德底线,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别人。
这让我深感商业世界的冷酷和无情,人性在利益面前的扭曲。
小说中的情节紧凑,扣人心弦,让人不禁为主人公的遭遇而心生同情。
他一直在追求成功,但最终却走向了失败。
这让我深思,成功并不是唯一的追求,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内心的平衡和道德的底线。
成功并不是以牺牲他人为代价的,我们应该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
《大败局》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细节,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这让我对商业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总的来说,《大败局》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通过揭示商业世界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让读者深刻认识到了商业的本质和人性的弱点。
这本书让我对商业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相信,只有在保持良好的道德底线和追求内心平衡的同时,我们才能在商业世界中取得真正的成功。
《大败局Ⅱ》读后感
《大败局Ⅱ》读后感本书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当时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们在市场的海洋中奋勇拼搏。
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和创新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传奇。
然而,辉煌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失败的教训,这些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吴晓波在书中指出,大败局 1 主要是由于企业家自身的原因,如职业精神的缺失、内心欲望的膨胀、对道德和规则的漠视以及多元化扩张速度过快等。
而大败局 2 则更多地涉及体制和制度上的问题,如外企外资享受的“超国民待遇”、国企先天性的融资优势、制度上监管的不到位、私有产权的归属问题、政商博弈问题以及不同地方政府与企业家之间的博弈问题等。
此外,中国宏观经济周期的波动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这些案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曾经辉煌的企业如何在市场的风浪中倒下。
其中,最让人感慨的是那些因为体制和制度问题而失败的企业。
比如,铁本案中,中国企业在与外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得不接受不公平的待遇;而在德隆系和中科系的案例中,制度上的监管缺失导致了庄家的操纵和股市的混乱。
这些案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体制和制度的完善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书中也提到了私有产权的归属问题和政商博弈问题。
在一些案例中,企业的私有产权得不到保障,企业家在与政府的博弈中处于劣势,这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此外,不同地方政府与企业家之间的博弈问题也时有发生,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
然而,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改革开放的前期仍然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在那个时代,一切的改革从违法开始,各种“造概念”和“造名”的手段也成就了很多一时的商业英雄。
这些英雄们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勇气,在市场的夹缝中求生存,在体制的限制下谋发展。
他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也为后来的企业家们树立了榜样。
《大败局Ⅱ》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通过对中国民营企业失败案例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这些案例不仅是企业家们的教训,也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财富。
《大败局Ⅱ》读后感
《大败局Ⅱ》读后感今年我听完了第二套书,是修订版的两部。
这是由作者自己的团队制作成的有声图书,我在 1.3 倍速下历时两周于通勤路上听完。
在此,感谢读书的赠送。
我始终害怕自己成为一只只会移动行走的井底之蛙,所以会在工作之余以理性克制的方式,有意识地对专业甚至兴趣之外的领域进行知识输入。
而我对《大败局》的兴趣,源于希望能从中国企业的发展史中看到不同时期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贡献板块,进而思考未来的蓝海。
毕竟,成功者的经验往往有太多的偶然,而失败的经验却有着值得铭记的必然。
记者出身的吴晓波,在过去的 20 年里以独特的方式实现了个人财富的积累。
如果说文学中有历史小说这一类型,那么《大败局》从某种意义上应该算是中国企业失败的“野史”,那些或准确或模糊的资料经过他的一支妙笔,无形间增添了许多阅读的趣味。
听完第一部后,心中依旧感慨万千。
第一部中提及的大部分企业发展于改革开放所给予的宽松环境,却失败于经营者个体管理专业素养的缺失。
从秦池开始,到郑州亚细亚商场的终结,企业经营者都带着强烈的传奇色彩。
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打造出了名噪一时的企业,但受限于对经营本质的认识,几乎都以接近“野蛮式”博眼球的方式璀璨一时后极速陨落。
比如秦池对“名扬天下”的执着,三株、巨人、飞龙、太阳神无底线地吹嘘对保健品市场造成了巨大的浩劫;爱多在主营业务蒸蒸日上之时,因为财务创新而走向不归路。
但记忆最深刻的当属郑州亚细亚的没落,小时候每次路过看到那黄灿灿的商场名字折射出的光芒,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穿着在商场里购得的衣服鞋子,极大地满足了那时作为孩童所有的虚荣心。
然而忽然间,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亚细亚从高端时尚的代表沦为破落直至消失,其根由真的只是连锁经营吗?只是多元化尝试吗?在混沌初开的环境里,经营者借助大环境能够实现短时间的爆发,但长时间的生存和发展,更需要专业、克制和调整。
第二部中提及的企业经营者与第一部有着全然不同的背景,多数是具有高学历的优秀个体。
大败局读书心得体会1500
大败局读书心得体会1500吴晓波著的几本书我总是有拿起来就想一口气读完的感觉,近日连续看完了《激荡三十年》之后,又看了一遍《大败局》感受颇深。
《大败局》MBA式教案式的分析和反思,是他最为精彩、最为生动、也最为经典的作品,我也最想给大家推荐这本书。
《大败局》的案例,大多数是讲述一场企业家狂热、激进的燃烧殆尽。
其中保健品行业有好几篇,是这个行业先天卑劣基因的必然结果——草莽创业者迷信广告、针对广大群众几乎毫无底线的营销轰炸和被广告绑架,也多数注定了惨败的结局。
吴晓波总结的失败基因有三点: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
这些所有的失败案例中,大部分都源于两条根本原因,一是快速膨胀,二是政府关系处理不当。
而同时代起步、但是像常青树一样的柳传志、张瑞敏、王石、宗庆后、鲁冠球这些成功的企业家身上,无疑都体现了稳定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也极好的处理着与政府的关系。
与政府之间似乎保持一种若隐若现的关系最好,不可疏远甚至与政府关系搞僵,也不可太近乃至于行贿寻租。
在IT业,很多公司也常常面临政府资金的吸引,政府每年的那些各种名目的项目资金,看似不用残酷的市场竞争就可以空手白白获得,但结果往往却牵扯到管理者大量精力,将企业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建立百年老店上面,而是与政府博弈甚至是愚弄消费者身上,最终带领企业偏离正规而走向失败。
华为的任正非说得好:我们总能做成想做的事,所以就极少有失败的经验。
而正因为极少失败,所以从来不曾学过如何在失败中汲取教训,让自己得到历练而成为伟大。
失败是后来者的养料。
企业的发展是复杂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特别是在多元化的今天。
书中介绍的那些草创的企业家们,用一个个鲜活的失败案例,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了后来者一个道理: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仅仅靠一个创意或一则神话取得长久的成功,而应该吸取教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大败局》讲到巨人集团、沈阳飞龙和三株口服液几个保健品帝国,那时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是企业家的共同手段,但是夸大功效的虚假广告,把社会责任抛诸脑后,最终丧失人心。
读《大败局》有感
读《大败局》有感
《大败局》是一本书,描述了一个人在败退的社会中,如何能够在狭隘的空间中重新找到自我,并实现重生。
这本书引起了我的共鸣,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书中人物受困于社会毫无出路之下所经历的痛苦。
书中人物显然处于一种不幸的极端境地,他们没有勇气抗争,被无比的精神压力所压制,直到最后的无助。
尽管书中的人物处境悲惨,但他们依然在最后的时刻勇敢抗争,他们依然敢于拥抱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也依然有能力重新起航。
从这本书中,我得到了许多启发:要勇敢面对困难,即使败仗,也要敢于想象一个不同的未来,以拥抱改变。
败仗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不断尝试,不断奋斗,勇敢地去把握未来。
我们都有机会去超越自身,去重拾灵感,去完成责任,去创造未来。
最后,《大败局》激励着我们,即使目前处境艰困,也要学会面对失败,勇敢地去探索自我,做好准备去迎接新的挑战,勇往直前的开拓更好的未来。
《大败局Ⅱ》读后感
《大败局Ⅱ》读后感读完吴晓波的《大败局Ⅱ》,我感慨万千。
这本书以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中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失败教训,让我对商业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书中的案例涵盖了多个行业,如铁本、戴国芳、德隆、中科、顺驰、托普等。
这些企业曾经辉煌一时,但最终都以失败收场。
它们的失败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政治博弈的失利,有的是因为创业原罪的困扰,有的是因为企业家职业精神的缺失。
然而,这些失败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发生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中国的市场经济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政治背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政治因素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的发展往往受到政策、法规和权力的影响。
在这种环境下,企业需要在商业利益和政治关系之间寻找平衡,这对企业家的智慧和勇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书中的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政治因素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不仅要面对市场竞争的挑战,还要应对政治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同时也需要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
然而,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复杂而微妙的,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企业的失败。
铁本和戴国芳的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铁本原本是一家小型钢铁厂,在政府的支持下迅速发展壮大。
然而,当铁本的规模超过国家规定时,政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将其视为威胁并加以整治。
最终,铁本被起诉,戴国芳也受到了指控。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遵守法律法规,同时也要与政府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避免触碰政治红线。
此外,创业原罪的困扰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快速发展,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如侵犯知识产权、虚假宣传、偷税漏税等。
这些行为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收益,但最终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形象,甚至导致企业的失败。
因此,企业家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守商业道德,以诚信为本,才能赢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可。
《大败局Ⅱ》读后感
《大败局Ⅱ》读后感在未翻开《大败局Ⅱ》这本书之前,我就已经听闻了本书作者吴晓波的大名。
他以其真实客观的文笔,以及深入实践和走访群众的方式,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状况,并对当今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自己的见解。
在国内的诸多经济论坛中,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也因此被誉为当今中国最出色的财经作家。
作者以清晰的逻辑,分别讲述了华晨、健力宝、三九集团等企业,在 20 世纪末至 21 世纪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凭借自身实力抓住时代机遇进行商业开拓的故事。
作者在序言中阐明了这些企业被掩盖在尘埃之中的原因,并形象地称之为“中国式失败”。
“中国式失败”包括政商博弈、创业“原罪”的困扰以及企业家职业精神的缺失。
而正文部分,作者又分别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各大历史企业的发展历程,在企业兴衰史后补充说明了各企业家的近况。
作者引用了部分商界人士与财经专家对各企业沦为败局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
本书具有独特且严谨的构思,以及丰富而明晰的内容,是我们经济类学子应当细细品味的书籍。
让我们回过头来仔细分析这些“大厦”为何会崩塌。
说一说由政商博弈而酿成的败局。
其中可以细分为产权明晰化过程中的政商破裂、宏观调控过程中的利益分野,以及地方利益竞争格局中的失败者。
以健力宝为例,由于产权纠纷,它与可口可乐公司的竞争美梦破灭,最终导致三水市政府和健力宝双输的局面。
试想一下,如果 1997 年秋天三水市政府将产权出售给创业人李经纬,并尊重李经纬的选择,让公司在港上市,矛盾得以解决,那么在当今的中国市场上,仍会有健力宝大厦的存在,仍会有那个让国人引以为傲的民族品牌。
在宏观调控中由于对经济形势判断失误而马失前蹄的企业也令人惋惜。
比如在资本市场中游刃有余的德隆、以星火燎原之势发展的顺驰、以及即将在钢铁行业与国企分庭抗礼的常州铁本。
当时,随着国有资本在特定行业形成垄断之势,其相应的政策调控的排他性也越发显著,而上述民营企业冒进冲击国有资本垄断领域,最终积重难返,商业大厦崩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晓波著《大败局》读后感15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吴晓波著《大败局》读后感1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吴晓波著《大败局》读后感1500字:
吴晓波著的几本书我总是有拿起来就想一口气读完的感觉,近日连续看完了《激荡三十年》之后,又看了一遍《大败局》感受颇深。
《大败局》MBA式教案式的分析和反思,是他最为精彩、最为生动、也最为经典的作品,我也最想给大家推荐这本书。
《大败局》的案例,大多数是讲述一场企业家狂热、激进的燃烧殆尽。
其中保健品行业有好几篇,是这个行业先天卑劣基因的必然结果——草莽创业者迷信广告、针对广大群众几乎毫无底线的营销轰炸和被广告绑架,也多数注定了惨败的结局。
吴晓波总结的失败基因有三点: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
这些所有的失败案例中,大部分都源于两条根本原因,一是快速膨胀,二是政府关系处理不当。
而同时代起步、但是像常青树一样的柳传志、张瑞敏、王石、宗庆后、鲁冠球这些成功的企业家身上,无疑都体现了稳定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也极好的处理着与政府的关系。
与政府之间似乎保持一种若隐若现的关系最好,不可疏远甚至与政府关系搞僵,也不可太近乃至于行贿寻租。
在IT业,很多公司也常常面临政府资金的吸引,政府每年的那些各种名目的项目资金,看似不
用残酷的市场竞争就可以空手白白获得,但结果往往却牵扯到管理者大量精力,将企业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建立百年老店上面,而是与政府博弈甚至是愚弄消费者身上,最终带领企业偏离正规而走向失败。
华为的任正非说得好:我们总能做成想做的事,所以就极少有失败的经验。
而正因为极少失败,所以从来不曾学过如何在失败中汲取教训,让自己得到历练而成为伟大。
失败是后来者的养料。
企业的发展是复杂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特别是在多元化的今天。
书中介绍的那些草创的企业家们,用一个个鲜活的失败案例,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了后来者一个道理: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仅仅靠一个创意或一则神话取得长久的成功,而应该吸取教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大败局》讲到巨人集团、沈阳飞龙和三株口服液几个保健品帝国,那时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是企业家的共同手段,但是夸大功效的虚假广告,读后感把社会责任抛诸脑后,最终丧失人心。
在这点上,“三株帝国”最有代表性,它在创下80亿的销售记录后轰然倒塌——吴晓波在书中这么形容:“一家年销售额曾经高达80亿元——迄今中国尚无一家食品饮料或保健品企业超过这一记录——累计上缴利税18亿元、拥有15万员工的庞大帝国就这样轰然倒塌,淡出舞台,竟听不到一声惋惜和同情。
”
《健力宝》案例中李经纬仰天长叹的悲情画面早已定格在许多人的心中而久久难以释怀,我想个种滋味只有自己亲自品味过才能有更深的感受吧。
伴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已经实行了许多年,但是从政府对企业的管控程度来看,中国政府对企业依然有着非常强势的掌控能力,即使是已经名列世界500强上市公司,政府仍然能够非常强悍的更换其掌门人。
这充分说明我国的市场经济和已经实行了多少年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仍然有着很大的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当然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说哪个好或者哪个不好,在这一点上我欣赏邓小平说的,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就是好的生产关系,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们纵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有一点显然是好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绩是巨大的、也是世界举世公认的。
而更给我们信心的是,我们的党和政府去年召开的十九大中仍然高调宣称会继续深化改革,而且改革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而会越开越大。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能够敢于否定自己、自我革命,不断创新、自我完善的组织或者个人,他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他在历史的长河中今天比昨天始终在进步,所以他必然能够带领大家让一切向好的方向发展。
我经常想,如果一个企业的掌舵者看过了大败局,他应该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吧?作者:王永利
相关:大败局读后感1000字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