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李得升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渗透德育美育教案 -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透德育美育的语文教案

《再别康桥》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感受《再别康桥》的情感美、意象美、韵律美。学会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把握诗歌意象,初步掌握并运用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读、设问、启发、讲解、讨论相结合。

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

4德育美育目标:1、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学生“艺术美”的素养。2、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提升学生爱国爱家情怀。

【学习重点】

感受《再别康桥》内容上的诗意美和人情美,品味其艺术上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学习难点】

1.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情感。

2.理解诗歌中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

【学习方法】诵读品读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再别康桥》

预习导学

一、知识链接

徐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二、课前自测

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青荇(xìng)榆阴(yú)沉淀(diàn)长篙(gā)

漫溯(sù)浮藻(zǎo)斑斓(lán)笙萧(s hēng)

2.请用斜线标注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②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③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④满载/一船/星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课堂导学

一、走进诗人,走进康桥

边展示图片边讲解:“这座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这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这首

诗,清新空灵,载誉中华。你想欣赏这座桥,走进这个人,感受这首诗吗?”

二、整体感知,了解诗歌

1、齐读全诗并谈一谈对这首诗的初步印象。

初步领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关注题目,“再别”是题眼;关键词语(直抒胸臆和描述性语言),开头结尾两节“走了”“作别”“不带走”等词语;抓住意象即借助特定的景物:西天的云彩、夕阳中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油油的清荇、榆阴下的潭水等,诗人通过描绘康桥河畔清新明丽的画面,表达了对康桥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徐志摩是一个生来就为追寻感动的诗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彗星。康桥是他的知己,是他的"精神依恋之乡"。诗人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诗人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芽的。")

2、作者再来康桥,再别康桥,来去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写?

第一节“轻轻的”与最后一节“悄悄的”的遥相呼应。这样写出作者对康桥爱得情深意挚,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深怕惊醒了它。

三、品味意象,体景悟情

1、齐读

2、

3、

4、

5、6节,探究意象,体会情感(掌握通过意象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知识补充: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

如“金柳”“新娘”就是赋予作者情感的形象,我们叫做意象。理解“意象”必然伴随着联想与想象。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读者才能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

2、本诗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诗的意象,并谈谈其表达什么情感?

意象情感

•云彩对康桥的不舍和眷恋

•金柳无限的欢喜和欢喜如痴如醉的爱

•青荇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潭水把留恋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星辉快乐,对康桥的迷恋到了极致

•笙箫离别的惆怅

3、情有“读”钟,“读”美康桥

(要求:选自己最喜欢的章节来读,要求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绘诗中景,品诗中情,酝酿并在诵读过程中表现真正的感情。)

小组选出代表,朗读最为独钟的章节,品味诗中关键词句,酝酿并表现诗中淡淡的惆怅和无限的眷恋。

四、小组合作探究:

这首新诗美在何处?(可结合“三美”主张来回答)

知识补充:“新月派”提倡诗歌创作具有“三美”的主张:绘画美指的是词语的色彩音乐美指的是诗歌的音节

建筑美指的是诗歌的句式

美在何处?

(1)诗歌有一种绘画美。

美在诗的语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词语;美在有着美丽、寓意深刻的意象和画面。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等意象,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2)诗歌有一种建筑美

•节的匀称:这首诗一共有七节,每节4行

•句的整齐: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给人以美感。

(3)诗歌一种音乐美

•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每节偶句押韵,韵脚为:来,彩;

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每行基本上由两个或三个。

•音步构成,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首节和末节,回环复沓,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五、再读全诗,小结全诗

教师归纳:志摩用他的诗情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然而他的生命最终却真的像一片云一干样飘逝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他就这样轻轻的来又悄悄地走了,这来去之间流露出多少对康桥深深的依恋。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学子,一个美轮美奂的异域学府,谱写了一曲如诉如歌的行板。

同时,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后,提升学生爱国爱家情怀。

小结: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六、【迁移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温馨提示:阅读课外诗歌,不要着慌,要反复诵读,认真体会,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诗人的感情,领略诗歌的意境。]

雪花的快乐

□ 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

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