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单--冷热与温度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测量水的温度》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测量水的温度》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二)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一:
1、准备四杯分别有冷、温、热、烫的水;
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四杯水的温度、记录结果;
3、比较测量结果。
结论:冷、温、热、烫的水的温度不一样。
实验名称
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者
同组者
实验时间
实验器材: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烫水)、4支温度计-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教材中)。
实验目的:了解:1、冷、温、热、烫的水的温度不一样。2、认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温度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
实验步骤
(一)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实验步骤
1、将油和水混在一起,观察混合物的分层情况;
2、将同一木条放入装有两种液体的试管中,观察木条在两种液体中的沉浮状况。
结论:同样多的油比同样多的水要轻。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实验二:
1、每2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2、连续测量10分钟(或更长)
3、比较探研结果。
结论:1、冷、温、热、烫的水的温度不一样。
2、认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温度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
实验名称
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实验者
同组者
实验时间
实验器材:水、油、试管、木条、盆。
实验目的: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三年级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观察和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目的:认识温度计,会正确读出温度计上的数。

实验器材: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2、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实验步骤:1.了解温度计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2.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

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3.观察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及玻璃泡上连着的细玻璃管。

4.观察玻璃泡里装着的液体。

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使他变热,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

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

实验结论: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和刻度三部分组成;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实验名称: 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会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选择不同的温度计和正确使用温度计测读温度。

实验器材: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 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教材)实验步骤:1.严格按照测量水温的方法,分别测量4杯水的温度。

2.交流各小组测得的水温数据,讨论温度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3.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并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4.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并记录。

5.分析记录表内的数据并交流:这些水温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实验名称: 观察冰的融化实验目的:观察冰的融化实验器材:烧杯一只,温度计2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冰块实验步骤: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

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实验结论: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冰完全融化成水。

实验名称: 观察加快冰的融化实验目的:加快冰的融化实验器材: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 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地理冷热分析实验报告(3篇)

地理冷热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地面的冷热不均对空气流动的影响,验证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铁板、火柴、一小堆纸、透明胶带、直尺、记录纸、笔2. 实验场地: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三、实验步骤1. 在实验场地,放置一块铁板,用透明胶带固定好。

2. 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用直尺测量纸堆的高度,记录下来。

3. 用火柴点燃纸堆,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4. 在纸堆点燃后,用直尺测量纸堆的高度,记录下来。

5. 观察并记录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轨迹,包括上升、水平移动和下沉的过程。

6.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四、实验现象1. 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逐渐向四周扩散。

2. 在空中,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轨迹呈环状,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

3.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片和灰烬逐渐下沉,重新进入火堆。

五、实验结论1.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地面的冷热不均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从而在水平面上形成气压差异,最终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

2. 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a. 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b. 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气压高的地方空气向气压低的地方移动。

c. 气压差异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

3.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验证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六、实验分析1. 实验过程中,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轨迹呈环状,符合热力环流的特点。

2. 实验结果表明,地面的冷热不均对空气流动有显著影响,是形成热力环流的主要原因。

3. 通过观察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可以直观地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纸片和灰烬运动过程的观察,验证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地面的冷热不均对空气流动有显著影响,是形成热力环流的主要原因。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为今后学习地理学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体温测量实验实训报告单

体温测量实验实训报告单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体温测量的原理和重要性。

2. 掌握常用体温测量方法及仪器的使用。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体温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4. 学习体温异常时的处理方法和记录技巧。

二、实验原理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人体的代谢状况和健康状况。

正常成年人的体温一般在36.1℃至37.2℃之间。

体温测量是临床医学和健康监测的重要手段,通过测量体温可以初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发热等异常情况。

体温测量主要分为体表温度测量和体内温度测量两大类。

体表温度测量包括口腔温度、腋下温度和肛门温度测量;体内温度测量则通过直肠温度测量实现。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口腔温度计2. 腋下温度计3. 肛门温度计4. 直肠温度计5. 记录表格6. 酒精棉球7. 手套8. 水银温度计(备选)四、实验步骤1. 口腔温度测量(1)准备好口腔温度计,检查是否完好。

(2)让受试者坐直,将温度计置于舌下,紧闭嘴唇。

(3)等待3-5分钟后,读取温度计上的数值。

2. 腋下温度测量(1)准备好腋下温度计,检查是否完好。

(2)让受试者解开上衣,将温度计夹于腋下,紧贴皮肤。

(3)等待5-10分钟后,读取温度计上的数值。

3. 肛门温度测量(1)准备好肛门温度计,检查是否完好。

(2)让受试者侧卧,将温度计插入肛门,深度约为1-2厘米。

(3)等待3-5分钟后,读取温度计上的数值。

4. 直肠温度测量(1)准备好直肠温度计,检查是否完好。

(2)让受试者侧卧,将温度计插入肛门,深度约为2-3厘米。

(3)等待3-5分钟后,读取温度计上的数值。

5. 记录与比较(1)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2)比较不同测量方法的差异,分析原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口腔温度、腋下温度和肛门温度的测量结果相近,但肛门温度较其他两种方法更为准确。

2. 口腔温度受呼吸、说话等因素影响较大,容易产生误差。

3. 腋下温度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较小,但受受试者活动、衣物等因素影响较大。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凝固现象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探索水的凝固规律。

实验材料:1.温度计2.温水3.冰块4.透明杯子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放入透明杯子中,准备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2.将温水倒入透明杯中,记录温水的温度。

3.将冰块倒入温水中,搅拌几分钟。

4.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水的温度,并观察水的状态。

实验结果:1.在室温下,温水的温度为25摄氏度,水呈液态。

2.加入冰块后,温水的温度逐渐下降。

3.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变成冰块。

4.继续降温,冰块变得更加坚硬。

实验分析与结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温水的温度在接触冰块后会下降。

2.当温度降到0摄氏度时,水会变成冰块。

3.冰块的温度会比室温更低。

4.冰块比水更硬,无法倒出。

实验原理:水的凝固是指水在降温至一定温度时,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能量减小,分子开始互相靠近,形成规则的排列结构,从而形成冰块。

冰块的温度会继续下降,直到达到冰的熔点。

实验应用:1.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水的凝固现象制作冰块、冰淇淋等冷食品。

2.在工业生产中,水的凝固现象在冷链运输、制冷设备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水的凝固现象。

我学会了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实验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和有趣性。

通过实践,让我对科学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实验报告温度

实验报告温度

实验报告温度实验报告: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引言:温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

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身体感受,还对物质的性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温度变化对我们周围环境的重要性。

实验一:温度对物质的相变影响首先,我们选择了水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改变温度来观察其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质变化。

我们将水分别加热至100摄氏度和冷却至0摄氏度,然后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结果显示,当水加热至100摄氏度时,其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即发生了沸腾。

而当水冷却至0摄氏度时,则从液态转变为固态,即结冰。

这表明温度的变化可以引发物质的相变,进而改变物质的性质。

实验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第二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铁与酸的反应。

我们将铁片分别放入温度为20摄氏度和40摄氏度的盛有酸的容器中,并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结果显示,温度为40摄氏度时,铁与酸的反应速率明显快于温度为20摄氏度时的反应速率。

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导致了分子的热运动加剧,使得反应物分子更容易碰撞并发生反应。

因此,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实验三:温度对生物活动的影响在第三个实验中,我们关注了温度对生物活动的影响。

我们选择了果蝇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分别暴露在温度为25摄氏度和35摄氏度的环境中,并观察果蝇的行为和生命周期的变化。

结果显示,温度为35摄氏度的环境下,果蝇的活动更加活跃,其飞行速度和食物摄入量明显增加。

此外,果蝇在该温度下的繁殖周期也缩短。

这表明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生物的活动和生命周期的发展。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温度对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速率和生物活动均有重要影响。

温度的变化可以引发物质的相变,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并影响生物的行为和生命周期。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温度对我们周围环境的重要性,并合理利用温度来调节物质和生物的性质,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护环境,避免过度的温度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测量水的温度》三年级下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测量水的温度》三年级下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数不同,温度越高,读数越大。
实验结论
水的冷热不同水的温度不同。
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年级
三年级(下)
组别
指导教师
时间
实验名称
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标
会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选择不同的温度计,以及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器材
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
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
水温测量记录表
实验步骤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实验报告单: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实验报告单: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每次试验都能使岩石出现破裂。
实验
结论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裂,这种现象叫风化。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西河二小小学科学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报告单
实验者
年(班)级:
五年级
时间:
实验
名称
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我的
猜测
温度、流水、植物、动物能使岩石变化。
实验Biblioteka 过程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冷和热的作用。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人冷水中,反复几次。2、流水的作用。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晃动。3、植物的作用,向杯内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再倒入一些石膏糊,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盘子。观察豌豆发芽后的石膏。4、动物的活动。

温度与气温的实验报告

温度与气温的实验报告

温度与气温的实验报告温度与气温的实验报告引言:温度和气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

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程度,而气温则是指大气中分子的平均热运动程度。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气温变化,探究温度与气温之间的关系。

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温度计、温度计夹子、水槽、冰块、热水壶。

2. 实验步骤:a. 将温度计夹在水槽的一侧,确保温度计的水银柱完全浸入水中。

b. 在另一侧的水槽内加入适量的冰块,使水温降低。

c. 等待一段时间,直到温度计的水银柱稳定在一个数值上。

d. 记录下此时的温度,作为冰点温度。

e. 将热水壶倒入水槽的另一侧,使水温升高。

f. 等待一段时间,直到温度计的水银柱稳定在一个数值上。

g. 记录下此时的温度,作为沸点温度。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量,得到以下结果:1. 冰点温度:0℃2. 沸点温度:100℃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冰点温度和沸点温度分别对应着水的固态和气态。

这是因为在冰点温度下,水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形成了固态的冰;而在沸点温度下,水分子的热运动加快,形成了气态的水蒸气。

此外,我们还可以观察到温度与气温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温度计的读数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水温的降低而减少。

这说明温度与气温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联。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冰点温度为0℃,沸点温度为100℃。

2. 温度与气温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联,随着温度的升高,气温也会相应增加。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尽管本次实验取得了一定的结果,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温度计读数的误差,这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实验中只涉及了水的温度变化,对于其他物质的温度与气温关系没有进行研究。

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使用更加精确的温度计,以减少读数误差。

2. 扩大实验对象范围,研究不同物质的温度与气温关系。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温度与气温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新改版苏教版四下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新改版苏教版四下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2022年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答案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报告记录。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设: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实验设计: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实验记录:2.绘制水温变化曲线图。

实验结论: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2.热胀冷缩研究液体、气体、固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

3.水受热以后画出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冰融化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冰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

2.冰融化时的温度是多少°C?冰融化时的温度是0°C。

3.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画出水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水沸腾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水沸腾前,温度持续上升。

2.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C?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C。

3.水沸腾以后,停止加热前,温度是否继续上升?水沸腾以后,停止加热前,温度不再继续上升。

4.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会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

4.水遇冷以后画出水结冰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水结冰时的温度是多少°C?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C。

2.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一直维持在零度,直到全部结成冰之后才会继续随着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温度。

冰、水、水蒸气是如何相互变化的?在括号里填写变化条件。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5.地球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

在下图标注出麦哲伦环球航行的主要停靠点。

观察月相记录单。

如实记录,可以画简单的示意图,也可以剪贴月相,日期以农历为主,也可以同时记录两个日期。

环氧树脂冷热实验报告

环氧树脂冷热实验报告

环氧树脂冷热实验报告一、引言环氧树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的高性能材料,其在机械、电子、化工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然而,环氧树脂的性能往往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对环氧树脂进行冷热实验是十分必要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环氧树脂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变化,并探索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和冷冻特性。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环氧树脂,其配比为100g环氧树脂:40g环氧固化剂。

此外,还需要准备冷却器、恒温槽以及温度计等实验设备。

2. 实验步骤1. 将环氧树脂和环氧固化剂按照配比混合均匀;2. 将混合后的环氧树脂注入模具中,待其硬化;3. 将硬化后的环氧树脂样本放入恒温槽中,温度设定为30;4. 记录环氧树脂样本的形态变化及触感;5. 将恒温槽的温度调整为80;6. 记录环氧树脂样本在高温下的形态变化及触感;7. 将恒温槽的温度调整为-20;8. 记录环氧树脂样本在低温下的形态变化及触感。

三、实验结果1. 温度为30时的实验结果在30的温度下,环氧树脂样本表面光滑、坚硬,没有明显的变形。

触摸手感坚实,无沙粒感。

2. 温度为80时的实验结果在80的高温下,环氧树脂样本表面出现微细的气泡,颜色微微变黄。

触摸手感依旧坚实,无明显变软迹象。

3. 温度为-20时的实验结果在-20的低温下,环氧树脂样本出现局部脆化现象,表面出现微小的裂纹。

触摸手感变得稍微脆硬。

四、实验分析由实验结果可知,环氧树脂在不同温度下显示出不同的性能变化。

在正常温度范围内,环氧树脂保持稳定,硬度和强度较高,在工程领域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而在高温环境下,环氧树脂开始出现气泡,并且颜色有所变化,这说明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热分解反应。

在低温环境下,环氧树脂会出现脆化现象,容易发生裂纹,这说明环氧树脂的冷冻特性也有待提高。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环氧树脂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变化结果。

在正常温度范围内,环氧树脂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强韧性。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测量气温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测量气温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 姓名
实验小组:
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名称:测量气温
实验目的:
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以此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体温计、水温计、气温计
实验步骤:
1、选定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8点、10点、12点、14点、16点),用气温计测量各个时间点的气温。
2、用记录表记录下各个时间点的气温。
3、观察一天中的气温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一天中的温度是不同的,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14点是一天温度最高的时间点。
实验结论:
一天中的温度是不同的,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14点是一天温度最高的时间点。

温度和气温实验报告

温度和气温实验报告

温度和气温实验报告引言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程度的一种反映,是物体内部各部分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平均能量的测量指标。

气温则是大气中分子热运动程度的一种反映,是人们通常所称的温度。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多种方法测量室内温度和外部气温,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目的1. 了解温度和气温的定义和测量方法;2. 学习并掌握使用温度计和气温计进行实际测量的技巧;3. 分析并对比不同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装置与方法装置1. 实验室温度计(量程:-10 ~ 50 )2. 室外气温计(量程:-30 ~ 50 )3. 实验室室外温度计读数记录表格方法1. 将实验室温度计放置在室内的一个固定位置,等待温度计读数稳定后记录室内温度;2. 将室外气温计放置在窗外的一个固定位置,等待气温计读数稳定后记录室外气温;3. 重复上述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实验次数室内温度()室外气温()-1 23.5 19.22 24.0 20.13 23.8 18.9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出实验的平均室内温度和平均室外气温如下:平均室内温度= (23.5 + 24.0 + 23.8) / 3 = 23.8平均室外气温= (19.2 + 20.1 + 18.9) / 3 = 19.4经过多次实验测量和取平均值,我们得到了较为准确和可靠的室内温度和室外气温数据。

结果分析通过对比室内温度和室外气温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 比较室内温度和室外气温可以发现,室内温度较室外气温稍高。

这可能是由于室内有其他电器设备的热量产生,以及室内隔热效果较好的原因。

2. 实验中室内温度和室外气温的差异较小,这表明室内和室外温度相对稳定,温度变化较缓慢。

3.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较高,通过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可以减少个别数据的误差,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使用温度计和气温计对室内温度和室外气温进行了测量,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了结论。

热空气和冷空气实验报告单

热空气和冷空气实验报告单
4.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只纸杯下并观察。
5.准备两个同样大的集气瓶,其中一个用冷水使它变冷,另一个用酒精灯把给它加热<温度不宜过高。
6.在热集气瓶中放入点燃的香,等瓶内的烟充满后把香取走,立即用玻璃板把瓶口盖上。
7.将冷气瓶口对准热瓶口上下放置〔参看课本第7页图,然后快速抽取玻璃板。
8.对调两个瓶的位置〔瓶口不能分开,观察烟雾的流动情况。
我们发现
纸蛇转动;蜡烛上面那只纸杯向上动;烟雾往冷瓶飘动。
实验结论
空气受热变轻,遇冷变重,热空气向冷空气方向流动,这种现象就是对流。
教师批改
教师签:
实验器材
蜡烛2支 、A4纸、纸杯〔2个、平衡尺、香、玻璃板、粗线、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集气瓶2个、大头针。
实验步骤
1.仿照课本第6页图制作纸蛇〔纸条稍宽一些。
2.在纸蛇下方点燃2支蜡烛〔提示:注意别烧了纸蛇,观察。
3.将纸杯倒扣在桌面上,用大头针在接近纸杯底的杯壁上环绕杯底均匀地钻三个孔并穿上线打结〔参考课本第6页图,再把两个纸杯倒挂在平衡尺上,保持平衡。
将纸杯倒扣在桌面上用大头针在接近纸杯底的杯壁上环绕杯底均匀地钻三个孔并穿上线打结参考课本第6再把两个纸杯倒挂在平衡尺上保持平衡
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编号:4-2
〔 4年级〔 8班 第〔实验组 实验时间〔2017 年〔 9 月〔 19 日
教材位置
第6页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
热空气和冷空气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感知空气受热变轻,遇冷变重,了解什么是"对流"现象。

冷热溶血试验实验报告

冷热溶血试验实验报告

冷热溶血试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冷热溶血试验检测红细胞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以评估个体是否存在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实验原理:冷热溶血试验是一种检测红细胞膜稳定性的实验方法。

在低温下,某些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的红细胞会破裂,释放血红蛋白;而在37°C的体温下,正常红细胞能够恢复其形态,而缺陷红细胞则无法恢复,从而通过观察溶血程度来评估红细胞膜的完整性。

实验材料:1. 新鲜抗凝血液样本2. 37°C恒温水浴3. 0°C冰箱4. 试管5. 离心机6. 离心管7. 吸管8. 显微镜实验步骤:1. 从健康志愿者或患者处采集新鲜抗凝血液样本。

2. 将血液样本分为两份,分别标记为A和B。

3. 将标记为A的血液样本放入37°C恒温水浴中孵育30分钟。

4. 同时,将标记为B的血液样本放入0°C冰箱中孵育30分钟。

5. 孵育结束后,将两份样本取出,分别放入离心管中。

6. 使用离心机以3000转/分钟的速度离心5分钟。

7. 离心后,取出离心管,观察并记录上层血浆的颜色变化。

8. 使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实验结果:1. 正常红细胞在37°C孵育后,血浆应为淡黄色,显微镜下红细胞形态正常。

2. 在0°C孵育后,正常红细胞血浆颜色无明显变化,显微镜下红细胞形态正常。

3. 若存在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37°C孵育后的血浆可能呈现深黄色或红色,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破裂。

4. 在0°C孵育后,缺陷红细胞血浆颜色加深,显微镜下红细胞形态不规则或破裂。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样本中红细胞的膜稳定性。

若血浆颜色变化明显,且显微镜下观察到红细胞形态异常,则可能存在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

本实验为初步筛查手段,确诊还需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资料。

注意事项:1. 血液样本需新鲜采集,并尽快进行实验,以减少红细胞的自然老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报告单--冷热与温度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冷热与温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班)级实验小组成员
实验时间实验名称热水降温的规律探究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秒表热水
我的猜测:热水降温的规律是()
A均匀变化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没有规律
实验步骤:
1.倒大半杯热水,将温度计放入热水。

2.记录第一个的数据,将此温度记在分钟格里。

3. ,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水温数据。

4.算出热水每两分钟的,完成实验结论。

5.整理实验器材。

数据记录:
测量并记录热水变凉过程中水温变化情况。

时间0分钟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12分钟温度
温差
实验结论:
算一算热水每两分钟的温度差,你发现什么规律?
热水降温的规律是
授课教师:评定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班)级实验小组成员
实验时间实验名称热水降温的规律探究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秒表热水
我的猜测:热水降温的规律是()
A均匀变化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没有规律
实验步骤:
1.倒大半杯热水,将温度计放入热水。

2.记录第一个的数据,将此温度记在分钟格里。

3. ,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水温数据。

4.算出热水每两分钟的,完成实验结论。

5.整理实验器材。

数据记录:
测量并记录热水变凉过程中水温变化情况。

时间0分钟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12分钟温度
温差
实验结论:
算一算热水每两分钟的温度差,你发现什么规律?
热水降温的规律是
授课教师:评定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