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学案:4.核裂变与核聚变 5.“基本”粒子

合集下载

核裂变与核聚变 “基本”粒子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核裂变与核聚变 “基本”粒子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原子核的链式反应也可以在人工控制下进行。这样,释 放的核能就可以为人类的和平建设服务。其实,在第一个原 子弹制成以前,科学家们已经实现了核能的可控释放。
1942年,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就主持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称为“核反应堆”的装置,首次通过可控制的链式反应 实现了核能的释放。
反应堆
核心设施:浓缩铀制成的铀棒
中科院环流器装置EAST
三、核聚变
8.解决的两种方案:
(2)惯性约束:利用核聚变物质的惯性进行约束。在惯 性约束下,可以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或X射线从各个方向 照射参加反应物质,使它们“挤”在一起发生反应。由于 核聚变反应的时间非常短,被“挤”在一起的核聚变物质 因自身的惯性还来不及扩散就完成了核反应。
道尔顿(原子)
汤姆孙(电子)
卢瑟福(质子)
查德威克(中子)
一、发现新粒子
2.发现新粒子:
从20 世纪30 的粒子。
年代以来,人们在对宇宙线的研究中陆续发现了一些新
二、粒子的分类
1.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质子和中子都是强子。 2.轻子: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
最早发现的轻子是电子,后来发现的轻子有电子中微子、μ子、μ子中微 子以及τ子和τ子中微子。 3.规范玻色子:是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
如光子、中间玻色子(W和Z玻色子)、胶子。 4.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场的量子激发。基本粒子因与希格斯场耦合而获得质量。
阅读书本130面拓展学习:夸克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
三、核聚变
6.核聚变的优点:
(1)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也就是说,相同质量的核燃料,反应中产生的能量比较多; (2)地球上核聚变燃料氘和氚储量丰富; (3)轻核聚变更为安全、清洁。
7.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困难:核高聚的变温需度要。的温度太高,地球上没有任何容器能够经受如此 8.解决的两种方案:

2023年新教材高中物理核裂变与核聚变“基本”粒子基础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2023年新教材高中物理核裂变与核聚变“基本”粒子基础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5.4 核裂变与核聚变5.5 “基本”粒子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6分,共48分)1.中国是核电大国,到2020年1月,已经建成19座核电站,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裂变反应时所产生的核能来进行发电的。

关于原子核与核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间只存在引力B.核反应中由于核子数减少而导致质量亏损C.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核子平均质量越小D.核电站利用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原子核来获取核能解析: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间存在核力的作用,核力有时表现为斥力,有时表现为引力,选项A错误;核反应中核子数并没有减少,由于核子的平均质量减少而导致质量亏损,选项B错误;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核子平均质量越小,选项C正确;核电站利用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中等质量核来获取核能,选项D错误。

2.如图是核反应堆的示意图,对于核反应堆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铀棒是核燃料,核心物质是铀238B.石墨起到吸收中子的作用C.镉棒起到使中子减速的作用D.水泥防护层的作用是为了阻隔γ射线,避免放射性危害解析:铀棒是核燃料,核心物质是铀235,选项A错误;在核反应堆中用石墨做慢化剂使中子减速,选项BC错误;水泥防护层的作用是为了阻隔γ射线,避免放射性危害,选项D正确。

3.中国承诺到2020年碳排放量下降40%~45%。

为了实现负责任大国的承诺,我国将新建核电站项目。

目前关于核电站获取核能的基本核反应方程可能是( A ) A.235 92U+10n―→9038Sr+136 54Xe+1010n B.2411Na―→2412Mg+ 0-1eC.14 7N+42He―→17 8O+11H D.238 92U―→234 90Th+42He解析:重核的裂变是指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A是裂变反应,A 正确;B 为β衰变,C 是发现质子的反应,D 是α衰变。

5.4核裂变与核聚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5.4核裂变与核聚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核裂变与核聚变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微观机制和能量释放过程。此外,对于核能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等社会议题,学生可能缺乏深入思考,难以形成批判性见解。在数学表达和物理公式应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如质能方程的具体运用和计算。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 拓展科学决策意识,学会在复杂情境中分析问题、权衡利弊,做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核裂变与核聚变的概念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他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学计算,深入探究核反应的原理。然而,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学生在理解核能安全性和环境影响方面还不够深入,这表明我需要加强这部分的教学。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设计更多的案例研究和讨论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核能利用的利弊,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核裂变与核聚变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潜在风险。
4. 核能面进行当堂检测:
1. 判断题:
- 核裂变是指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核的过程。( )
- 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合并成一个质量较大的核的过程。( )
2. 选择题:
- 以下哪个天体是由于核聚变产生能量?(A. 地球 B. 太阳 C. 月亮 D. 火)
其次,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可以进一步加强。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环节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尝试创造更加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我发现通过多媒体和实验演示的教学方法非常有效,学生们对这些直观的教学手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接下来,我将继续丰富教学资源,引入更多与核裂变和核聚变相关的视频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5章 5 “基本”粒子

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5章 5 “基本”粒子

5“基本”粒子[学习目标] 1.了解粒子的发现史。

2.知道粒子的分类及特点(重点)。

3.了解夸克模型。

1.“基本”粒子(1)人们认为光子、电子、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粒子,把它们叫作“基本粒子”。

(2)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很多新粒子不能看作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并发现质子、中子等本身也有自己的复杂的结构。

2.发现新粒子(1)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37年发现了μ子,1947年发现了K介子和π介子,后来发现了超子等。

(2)实验中发现,存在着这样一类粒子,它们的质量、寿命、自旋等物理性质与过去已经发现的粒子相同,而电荷等其他性质相反,这些粒子叫作反粒子。

例1为了探究宇宙起源,科学家将利用阿尔法磁谱仪(AMS)在太空中寻找“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

“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荷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则反氢原子是()A.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荷的电子构成B.由1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正电子构成C.由1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D.由1个不带电荷的中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正电子构成答案 B解析反氢原子由1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正电子构成。

故选B。

例2人们在对宇宙射线的研究中,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粒子,K介子和π介子都是科学家在1947年发现的。

K-介子的衰变方程为K-→π0+π-,其中K-介子和π-介子带负电,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电荷量,π0介子不带电。

如图所示,一个K-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图中的圆弧虚线,K-介子衰变后,π0介子和π-介子的轨迹可能是()答案 A解析π0介子不带电,在磁场中不偏转,π-介子带负电,在磁场中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再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判定知A正确。

3.粒子的分类(1)强子:是参与(填“参与”或“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

质子和中子都是强子。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案:高中第5章原子核4核裂变与核聚变5“基本”粒子学案选择性必修3(物理)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案:高中第5章原子核4核裂变与核聚变5“基本”粒子学案选择性必修3(物理)

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核裂变与核聚变、链式反应及粒子的基本概念,了解原子弹、核反应堆、聚变反应条件、新粒子的内容。

2.[科学思维]掌握链式反应及核聚变释放能量的计算,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掌握轻核聚变的条件,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对链式反应的探究,理解原子弹、核反应堆的原理,体会热核反应的条件及科学发现新粒子的进步。

4.[科学态度与责任]学习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其工作的艰辛,激发探索未来科学的热情。

阅读教材,回答第119页和第126页的“问题”并梳理必要的知识点。

教材P119页“问题”提示:重核是裂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主要应用有原子弹和核电站;轻核聚变释放出巨大能量,现在仅有氢弹应用。

教材P126页“问题”提示:这些新发现的粒子大体可分为强子、轻子、规范玻色子和希格斯玻色子几种类别,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核裂变1.核裂变的发现(1)核裂变重核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个质量差不多的新原子核,并放出核能的过程。

(2)铀核裂变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其产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典型的反应是235 92U+10n→144 56Ba +8936Kr+310n。

(3)链式反应当一个中子引起一个重核裂变后,裂变释放的中子再引起其他重核裂变,且能不断继续下去,这种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核裂变反应一代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作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4)链式反应的条件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或裂变物质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

2.反应堆与核电站(1)核能释放的控制通过可控制的链式反应实现核能释放的装置称为核反应堆。

(2)慢化剂反应堆中,为了使裂变产生的快中子减速,在铀棒周围要放“慢化剂”,常用的慢化剂有石墨、重水和普通水(也叫轻水)。

(3)控制棒为了控制反应速度,还需要在铀棒之间插进一些镉棒,它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反应过于激烈时,可将其插入深一些,多吸收一些中子,链式反应的速度就会慢一些,这种镉棒叫作控制棒。

核裂变与核聚变+学历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核裂变与核聚变+学历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核裂变与核聚变》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核裂变与核聚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原子核的基本知识,掌握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定义、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核裂变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意义。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原子核的组成及其基本性质;2. 掌握核裂变的定义、原理及基本过程;3. 了解核裂变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如核电站的工作原理;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核能技术的兴趣。

三、评价任务1. 通过课堂互动及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原子核及核裂变概念的理解程度;2. 通过课堂小测验,评价学生对核裂变原理的掌握情况;3. 通过课堂讨论及小组活动,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结合课后小论文或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对核能技术的兴趣。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原子结构及原子核的组成,引出本课学习主题——核裂变与核聚变。

2. 讲解原子核的基本知识:包括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的稳定性及放射性等。

3. 讲解核裂变的定义、原理及基本过程:通过图示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核裂变的过程,并结合实际例子(如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加深理解。

4.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核裂变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及优势,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5.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回答和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核裂变概念的理解程度。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核裂变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出题检测学生对核裂变原理的掌握情况;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及阅读材料,巩固学生对原子核及核裂变知识的理解;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核裂变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4. 课后论文:要求学生撰写关于核能技术的兴趣短文或心得体会。

六、学后反思1. 学生自我反思:学生在完成作业和论文后,应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本课学习的收获和不足;2. 教师教学反思:教师应对本课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及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3. 课堂互动反馈:通过课堂互动及学生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对核裂变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5.4 核裂变与核聚变(教学设计)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5.4 核裂变与核聚变(教学设计)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4节核裂变与核聚变教学设计1、核裂变核裂变:重核受粒子打击,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能的反应。

∶铀核裂变的一种典型情形(最典型的一种核反应方程式)∶铀核的三分裂、四分裂概率:三分裂:3001四分裂:500011947年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在巴黎首先观察到中子轰击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

2、链式反应∶定义:当一个中子引起一个重核裂变后,裂变释放的中子再引起其他重核裂变,且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这种反应叫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2)临界体积和临界质量:使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做临界质量。

发生链式反应的条件:铀块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或者铀块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

思考:如图为核裂变示意图。

(1)重核裂变是一种天然现象吗?(2)只要有中子轰击铀块就可以产生链式反应吗?答案:(1)不是(2)不能解析:重核的裂变不能自发地进行,只能发生在人工控制的核反应中,只有达到链式反应的条件时,才会发生重核的裂变。

3、核裂变释放大量的能量一个铀235核裂变时释放的能量如果200MeV估算,1kg 铀235全部裂变时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2800t标准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化学能!小试牛刀【例题】(多选)关于重核裂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D ) A.重核裂变为两个中等质量的核时,重核的中子数要比裂变后的两个中等质量核的中子数多B.只要用中子轰击铀块,就一定能发生链式反应C.为了使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发生,不能利用裂变时产生的中子D.裂变过程中释放能量,质量亏损【例题】铀核裂变时,对于产生链式反应的重要因素,下列1、反应堆:通过可控制的链式反应来释放核能的装置。

∶铀棒:由天然铀或浓缩铀(铀235的含量占2%~4%)制成,它是核反应堆的燃料。

∶石墨(或重水):石墨(或重水)作为慢化剂,附着在铀棒周围,使反应生成的快中子变为慢中子,便于被铀235“捉”住,发生核裂变。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3优质学案3:5 4核裂变与核聚变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3优质学案3:5 4核裂变与核聚变

5.4 核裂变与核聚变〖素养目标〗1.知道重核的裂变和链式反应,知道聚变反应的特点2.了解原子弹的原理,聚变反应的条件3.会计算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知识梳理〗知识点一、核裂变1.定义:核物理中,把重核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个质量差不多的新原子核,并放出核能的过程,叫核裂变。

2.铀核的典型裂变方程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其产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典型的反应是23592U+1n―→14456Ba+8936Kr+310n.3.链式反应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核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

4.链式反应的条件(1)铀块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2)铀块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以上两个条件满足一个,则另一个条件自动满足.知识点二、反应堆与核电站1.核反应堆:通过可控制的链式反应实现核能释放的装置称为核反应堆.2.反应堆工作原理(1)热源: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是热源,如图为简化的核反应堆示意图:铀棒是燃料,由天然铀或浓缩铀(铀235的含量占2%~4%)制成,石墨(重水)为慢化剂,使反应生成的快中子变为慢中子,便于铀235的吸收,发生裂变,慢化剂附在铀棒周围.反应堆示意图(2)控制棒:镉棒的作用是吸收中子,控制反应速度,所以也叫控制棒.控制棒插入深一些,吸收中子多,反应速度变慢,插入浅一些,吸收中子少,反应速度加快,采用电子仪器自动调节控制棒插入深度,就能控制核反应的剧烈程度.(3)冷却剂:核反应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内能,这时通过水、液态钠等作冷却剂,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内能传输出去,用于推动蒸汽机,使发电机发电.发生裂变反应时,会产生一些有危险的放射性物质,很厚的水泥防护层可以防止射线辐射到外面.知识点三、核聚变1.定义: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并释放出能量的反应.2.典型的核聚变方程:21H+31H→42He+10n+17.6 MeV3.条件在超高温条件下,剧烈的热运动使得一部分原子核具有足够的动能,可以克服库伦斥力,发生核聚变。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五章原子核第45节核裂变与核聚变“基本”粒子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五章原子核第45节核裂变与核聚变“基本”粒子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4)夸克模型
1964 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提出了强子的夸克模型,认为强子是由更基本
的成分组成,这种成分叫作 夸克 ,夸克模型指出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
小单位,即存在分数电荷。
2.判一判
(1)电子的反粒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质量数为 0。
(√ )
(2)质子、中子不能再分。
(×)
(3)夸克的带电荷量是电子电荷量的整数倍。
(3)由核能的转化量计算。
[对点练清]
1.下列核反应中,表示核裂变的是
()
A.29328U→23940Th+42He B.164C→147N+-01e C.23952U+10n→15464Ba+8396Kr+310n D.94Be+42He→162C+10n 解析: 29328U→23940Th+42He 是 α 衰变,164C→174N+-01e 是 β 衰变,94Be+42He→162 C+10n 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只有 C 选项是重核裂变。
答案:C
2.关于重核的裂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等于它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
B.中子从铀块中通过时,一定发生链式反应
C.重核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明显的质量亏损,所以核子数要减少
D.由于重核的核子平均质量大于中等质量核的核子平均质量,所以重核
裂变为中等质量的核时,要发生质量亏损,放出核能
Hale Waihona Puke [规律方法] 重核裂变释放的核能的计算方法
(1)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用裂变反应中质量亏损(Δm)的千克数乘以真 空中的光速(c=3×108 m/s)的平方,即 ΔE=Δmc2。
(2)根据 1 个原子质量单位(u)相当于 931.5 兆电子伏(MeV)能量计算,用 裂 变 反 应 中 质 量 亏 损 的 原 子 质 量 单 位 数 乘 以 931.5 MeV , 即 ΔE = Δm(u)×931.5 MeV。

4核裂变与核聚变-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19版)教案

4核裂变与核聚变-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19版)教案

4 核裂变与核聚变-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19版)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以下内容:1.掌握核反应的基本概念;2.熟悉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3.了解核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4.讨论核能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内容1. 核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掌握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的基本概念;•理解核反应的基本过程;•了解核反应中的粒子和辐射。

2.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基本原理;•比较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异同点;•掌握核反应的能量释放和能量损失。

3. 核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了解核反应在电力产生、核武器等方面的应用;•讨论核反应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4. 核能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比较核能和传统能源的优缺点;•探讨核能在未来能源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三、教学重点•核反应的基本原理;•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异同点;•核能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

四、教学难点•粒子运动的规律性理解;•核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影响。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实验演示;•讨论交流。

六、学生活动•听讲和笔记;•观看实验演示;•参加讨论交流。

七、教学时间安排本教案设计为1节课,具体时间安排如下:时间教学内容0-10分钟核反应的基本概念10-30分钟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30-50分钟核反应在实际应用中50-70分钟核能的优缺点和前景70-80分钟教学总结八、教学资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19版)教材;•知识点PPT、视频、实验室设备。

九、教学评估1.课堂作业:整理笔记;2.实验报告:观看实验演示并进行实验报告;3.课后练习:课后练习题。

十、教学反思针对本次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否能够更好地进行配合和协调;2.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否能够更好地结合课堂实际进行调整;3.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是否能够更好地进行激励和改进。

通过以上反思,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实现教与学的双向发展。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五章原子核与基本粒子 核裂变 核聚变 粒子物理学发展概况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五章原子核与基本粒子 核裂变 核聚变 粒子物理学发展概况

大的动能,表现在宏观上就是核燃料需要达到极高的温度。
3.为什么轻核聚变和重核裂变都会释放能量?
提示:(1)可以从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曲线上看,铁的平均结合能最大,也就是
核子结合成铁或铁附近的原子核时,每个核子平均放出的能量大。因此可
知两个比铁轻的原子核结合时,或比铁重的重核分裂时,都要放出能量。
(2)也可以根据核子的平均质量分析,铁原子的核子的平均质量最小,如果
上的储量非常丰富
比较容易进行人工控制,现在的核 目前,除氢弹以外,人们还
电站都是用核裂变反应释放核能 不能控制它
聚变反应比裂变反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要大3~4倍
聚变反应的核废料处理要比裂变反应简单得多
【典型例题】
【例题 1】现有的核电站比较广泛采用的核反应之一是
235
1
+
0n
92
Nd+AZ Zr+310 n+8-1 0 e+ν。
(1)热源: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是热源,下图为简化的核反应堆示意图,铀棒
是燃料,由天然铀或浓缩铀(铀235的含量占2%~4%)制成,石墨(重水)为慢化
剂,使反应生成的快中子变为慢中子,便于铀235的吸收,发生裂变,慢化剂附
在铀棒周围。
(2)控制棒:镉棒的作用是吸收中子,控制反应速度,所以也叫控制棒。控制
部裂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 800 t标准煤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裂变时能产
生几百万度的高温。
2.核聚变
(1)聚变发生的条件:要使轻核聚变,必须使轻核之间的距离接近核力发生
作用的距离10-15 m,这要克服电荷间强大的斥力作用,要求使轻核具有足够
大的动能,有一种办法就是把它们加热到上亿开尔文的高温。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5章 原子核与基本粒子 4 核裂变 核聚变 5 粒子物理学发展概况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5章 原子核与基本粒子 4 核裂变 核聚变 5 粒子物理学发展概况

类。(物理观念)
6.了解夸克模型,知道夸克是组成强子的成分。(物理观念)
目录索引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核裂变
1.核裂变
核聚变
人工转变的一种
中等质量
(1)把重核分裂成几个___________原子核的核反应现象称为核裂变。
要点提示不是,铀块体积还须大于或等于临界体积。
知识归纳
1.铀核的裂变和裂变方程
(1)核子受激发:当中子进入铀235后,便形成了处于激发状态的复核,复核中
由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子的激烈运动,使核变成不规则的形状。
(2)核子分裂:核子间的距离增大,因而核力迅速减弱,使得原子核由于质子
间的斥力作用而分裂成几块,同时放出两或三个中子,这些中子又引起其他
铀核裂变,这样,裂变就会不断地进行下去,释放出越来越多的核能。
(3)常见的裂变方程:
1
①0 n+235
92 U
1
②0 n+235
92 U
1
Ba+92
Kr+3
36
0n
1
Sr+136
Xe+10
0n
54
2.链式反应的条件
(1)铀块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
(2)铀块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
3.裂变反应的能量
铀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发生质量亏损,所以放出能量。一个铀235
核裂变时释放的能量如果按200 MeV估算,1 kg铀235全部裂变放出的能量
相当于2 800 t标准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裂变时能产生几百万度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核裂变与核聚变5.“基本”粒子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核裂变与核聚变、链式反应及粒子的基本概念,了解原子弹、核反应堆、聚变反应条件、新粒子的内容。

2.[科学思维]掌握链式反应及核聚变释放能量的计算,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掌握轻核聚变的条件,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对链式反应的探究,理解原子弹、核反应堆的原理,体会热核反应的条件及科学发现新粒子的进步。

4.[科学态度与责任]学习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其工作的艰辛,激发探索未来科学的热情。

阅读教材,回答第119页和第126页的“问题”并梳理必要的知识点。

教材P119页“问题”提示:重核是裂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主要应用有原子弹和核电站;轻核聚变释放出巨大能量,现在仅有氢弹应用。

教材P126页“问题”提示:这些新发现的粒子大体可分为强子、轻子、规范玻色子和希格斯玻色子几种类别,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核裂变1.核裂变的发现(1)核裂变重核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个质量差不多的新原子核,并放出核能的过程。

(2)铀核裂变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其产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典型的反应是235 92U+10n→14 56Ba+8936Kr+310n。

(3)链式反应当一个中子引起一个重核裂变后,裂变释放的中子再引起其他重核裂变,且能不断继续下去,这种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核裂变反应一代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作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4)链式反应的条件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或裂变物质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

2.反应堆与核电站(1)核能释放的控制通过可控制的链式反应实现核能释放的装置称为核反应堆。

(2)慢化剂反应堆中,为了使裂变产生的快中子减速,在铀棒周围要放“慢化剂”,常用的慢化剂有石墨、重水和普通水(也叫轻水)。

(3)控制棒为了控制反应速度,还需要在铀棒之间插进一些镉棒,它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反应过于激烈时,可将其插入深一些,多吸收一些中子,链式反应的速度就会慢一些,这种镉棒叫作控制棒。

(4)能量输出核燃料裂变释放的能量使反应区温度升高,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

说明:核裂变是可以控制的,如核电站的建立和应用。

二、核聚变1.定义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核反应叫作核聚变。

2.举例21H+31H→42He+10n+17.6 MeV。

3.条件(1)轻核的距离要达到10-15 m以内。

(2)需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因此又叫热核反应。

4.优点(1)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2)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3)轻核聚变更为安全、清洁。

5.约束方法磁约束和惯性约束。

三、粒子1.基本粒子不基本(1)直到19世纪末,人们都认为光子、电子、质子和中子是基本粒子。

(2)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的新粒子并不是由以上基本粒子组成的,并发现质子、中子等本身也有复杂结构。

2.发现新粒子(1)新粒子: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37年发现了μ子,1947年发现了K介子和π介子及以后的超子等。

(2)粒子的分类:大体可分为强子、轻子、规范玻色子和希格斯玻色子几种类型。

(3)夸克模型的提出: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提出了强子的夸克模型,认为强子是由夸克构成的。

说明:反粒子最显著的特点是当它们与相应的正粒子相遇时,会发生“湮灭”,即同时消失而转化成其他的粒子。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铀核的裂变是一种天然放射现象。

(×)(2)铀块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时链式反应才能不停地进行下去。

(√)(3)核聚变反应中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比裂变时小一些。

(×)(4)质子、中子、电子都是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

(×)2.(多选)关于重核的裂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等于它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B.中子从铀块中通过时,一定发生链式反应C.重核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明显的质量亏损,但核子数不变D.重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核时,放出核能CD[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源于裂变过程的质量亏损,是核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其能量远大于俘获中子时吸收的能量,A错误,D正确;发生链式反应是有条件的,铀块的体积必须大于其临界体积,否则中子从铀块中穿过时,可能碰不到原子核,则不会发生链式反应,B错误;重核裂变时,核子数守恒,C正确。

]3.(多选)下列关于聚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要使聚变产生,必须克服库仑斥力做功B.轻核聚变需要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因此聚变又叫作热核反应C.原子弹爆炸能产生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所以氢弹利用原子弹引发热核反应D.自然界中不存在天然的热核反应ABC[轻核聚变时,必须使轻核之间距离达到10-15 m以内,所以必须克服库仑斥力做功,A正确;原子核必须有足够的动能,才能使它们接近到核力能发生作用的范围,实验证实,原子核必须处在几百万摄氏度下才有这样的能量,这样高的温度通常利用原子弹爆炸获得,B、C正确;在太阳内部或其他恒星内部都进行着热核反应,D错误。

]对核裂变和链式反应的理解如图所示为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试探究:(1)什么是链式反应?(2)链式反应中的临界体积指什么?提示:(1)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链式反应。

(2)能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临界质量。

(1)核子受激发:当中子进入铀235后,便形成了处于激发状态的复核,复核中由于核子的激烈运动,使核变成不规则的形状。

(2)核子分裂:核子间的距离增大,因而核力迅速减弱,使得原子核由于质子间的斥力作用而分裂成几块,同时放出2或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引起其他铀核裂变,这样,裂变就会不断地进行下去,释放出越来越多的核能。

(3)常见的裂变方程:①10n+235 92U→14 56Ba+8936Kr+310n②235 95U+10n→9438Sr+139 54Xe+310n。

2.链式反应的条件(1)铀块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

(2)铀块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

以上两个条件满足一个即可。

【例1】(多选)2017年11月17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获评全国道德模范。

下列有关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核潜艇是利用重核裂变提供动力B.重核裂变反应前后一定有质量亏损C.235 92U+10n→140 54U+9438Sr+d10n式中d=1D.铀核裂变后的新核比铀核的比结合能小思路点拨:(1)核裂变放出能量,比结合能变大。

(2)核反应方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AB[目前核潜艇是利用重核裂变提供动力,选项A正确;重核裂变要释放核能,则反应前后一定有质量亏损,选项B正确;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该核反应中的d=2,选项C错误;铀核不如裂变后生成的新核稳定,可知铀核的比结合能比裂变后生成的新核的比结合能小,选项D错误。

]对重核裂变的两点理解(1)重核裂变是中子轰击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使之分裂成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放出更多的中子的过程。

(2)重核的裂变是放能核反应,原因是核反应前后质量有亏损,根本原因是重核的比结合能相比中等质量的核的比结合能要小。

所以在重核分解为两个中等质量核的过程中要释放能量,而且释放的能量远大于它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

[跟进训练]1.下列核反应中,表示核裂变的是()A.238 92U→234 90Th+42HeB.14 6C→14 7N+0-1eC.235 92U+10n→14 56Ba+9236Kr+310nD.94Be+42He→12 6C+10nC[238 92U→234 90Th+42He是α衰变,14 6C→14 7N+0-1e是β衰变,94Be+42He→12 6C +10n是人工转变,只有选项C是重核裂变,C正确。

]核电站与核反应堆如图是慢中子反应堆的示意图。

试探究:(1)铀235是容易吸收快中子还是慢中子后发生裂变反应?(2)如何控制裂变反应的激烈程度?提示:(1)慢中子。

(2)控制棒由镉做成,当反应过于激烈时,使控制棒插入深一些,让它多吸收一些中子,链式反应的速度就会慢一些,反之,应使控制棒插入浅一些,让它少吸收一些中子,链式反应的速度就会快一些。

核电站的核心设施是核反应堆,反应堆用的核燃料是铀235,它的主要部件名称慢化剂控制棒热循环介质保护层采用的材料石墨、重水或普通水(也叫轻水)镉水或液态钠很厚的水泥外壳作用降低中子速度,便于铀235吸收吸收中子,控制反应速度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屏蔽射线,防止放射性污染(1)热源: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是热源,如图为简化的核反应堆示意图:铀棒是燃料,由天然铀或浓缩铀(铀235的含量占2~4%)制成,石墨、重水或普通水为慢化剂,使反应生成的快中子变为慢中子,便于铀235的吸收,发生裂变,慢化剂附在铀棒周围。

反应堆示意图(2)控制棒:镉棒的作用是吸收中子,控制反应速度,所以也叫控制棒。

控制棒插入深一些,吸收中子多,反应速度变慢,插入浅一些,吸收中子少,反应速度加快,采用电子仪器自动调节控制棒插入深度,就能控制核反应的剧烈程度。

(3)冷却剂:核反应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内能,这时通过水、液态钠等作冷却剂,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内能传输出去,用于推动蒸汽机,使发电机发电。

发生裂变反应时,会产生一些有危险的放射性物质,很厚的水泥防护层可以防止射线辐射到外面。

3.核电站发电的优点(1)消耗的核燃料少。

(2)作为核燃料的铀、钍等在地球上可采储量大。

(3)对环境的污染要比火力发电小。

【例2】每昼夜消耗220 g铀235的原子能发电站,如果效率为25%,它能产生的电功率为多大?(每个铀核裂变时放出的能量是200 MeV)思路点拨:由题条件求出总能量,再求出有用功,除以时间得到电功率。

[解析]一昼夜消耗的铀所能产生的核能为:ΔE=200××6.02×1023×106×1.6×10-19 J=1.8×1013 J电功率P=η=W=5.2×107 W。

[答案] 5.2×107 W[跟进训练]2.在核反应中,控制铀235核裂变反应速度的方法是()A.使用浓缩铀B.改变铀块的临界体积C.通过自动控制装置,改变镉棒插入的深度,以控制反应速度D.利用石墨与中子的碰撞来改变中子的速度C[利用控制系统吸收慢中子,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C选项正确。

]对核聚变的理解据报道,中科院离子物理所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努力,终于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的托克马克试验装置并调试成功。

这种装置被称为“人造太阳”(如图所示),它能够承受上亿摄氏度高温且能够控制等离子态的核子发生聚变并稳定持续地输出能量,就像太阳一样为人类提供无限清洁的能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