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1.1《细胞生活的环境》备课教案(新人教必修3)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1.1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教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⑴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难点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知识要点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以直接从水中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养料和氧,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概念: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体液。
其中除含有大量水以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
细胞内液2、成分:体液细胞外液内环境淋巴等3、细胞外液间的联系⑴血浆:血液中的液体部分称为血浆。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⑵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做细胞间隙液。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⑶淋巴:存在于淋巴管中的液体。
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淋巴是这些细胞的直接生活的环境。
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强调: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例题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C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例题2】写出下列不同组织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的细胞组织液和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组织液和淋巴红细胞血浆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淋巴【例题3】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思考:全身的细胞外液是(填是、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血浆淋巴组织液解析: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
高中生物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
《细胞生活的环境》1.教课内容解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的内容,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有亲近的联系,对理解保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正常运转的结果有重要的作用。
2.学生学习状况解析:2.1 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但本节内容知识点多,学生忘记得多,对看法的理解还是比较模糊.2.2 、培育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已基本养成课前自学、课后复习牢固学习习惯,但仍需不停牢固,教师的指引还是必不行少的。
3.设计思想:这节课的重要看法有: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浸透压等.此中内环境是本节的中心看法.要让学生掌握并应用这些看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节课试试用诱思探究的教课方法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虑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这节课堂以问题为线索,经过具体的事实和活动,帮助学生成立出上述中心看法,形成其自己的中心看法知识系统.经过学生自主学习,在纠错中不停修正看法,使学生真切理解看法的内涵和外延.4.教课目标4.1 知识与技术(1)描述内环境的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试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4.2 过程与方法(1)试试经过练习,学生自主成立看法。
(2)经过指引学生识图,培育培育学生识图能力,办理信息的能力,(3)经过对资料的解析,对问题的思虑和解决,培育学生获得有效信息,解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3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经过”诱思研究”教课,培育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涵养,培育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5.教课重点和难点5.1 .内环境的构成和理化性质。
5.2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6.教课过程设计教课环节教师的组织和指引学生活动设计企图用多媒体展现本节课的教课目标让学生明确本展现学习节课的学习任目标务、目标及方法。
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师教学实施方案授课年级 高二 课题 第1单元 第1课时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程学习目标 目标解读1.描述单细胞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2.描述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3.概述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说明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重点难点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难点: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课程导学建议 课前准备1.教师研究本课时教材,收集相关教学资源,制作教学用的PPT。
2.设计本课题联系实际、课堂上需要对学生提问的问题。
3.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自主预习并尝试完成教材P5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
教学建议1.设置联系生产生活的问题,比较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环境的异同。
2.多细胞生物细胞周围液体的比较:泪液、消化液、尿液等是一类;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是另一类,哪一类属于内环境?3.内环境成分与非内环境成分的比较,然后举例学生分析,如血红蛋白与血浆蛋白。
4.运用PPT说明溶液渗透压大小与溶质微粒数量的关系,为解析细胞与环境物质交换奠定基础。
5.多细胞生物细胞不直接与外界物质交换,引出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导学过程设计程序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运用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2 min结合图片提问:1.冰天雪地下巡逻的战士体温会不会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2.在一边是清水、另一边是盐水,并且连通的载玻片上的草履虫,它会怎么移动?1.思考问题,明白“生物体生命活动需要调节”。
2.知道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形式多种多样。
提供巡逻战士、草履虫图片,PPT演示第一 层级 学习 过程 自主预习5 min1.教师准备问题,问题紧扣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学有所想,边预习边思考问题:(见《基础预习交流》中的1、2、3。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五、课时安排2课时课堂练习基础题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 B.K+ C.Na+ D.Ca2+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中氧气的浓度 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D.细胞中ATP的数量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6.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7.血浆中水的来源是()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和组织液8.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9.右图是人的体温变化简图,请据图回答:(1)当人受到寒冷刺激时,可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来维持正常的体温,此时体内分泌量明显上升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必修3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2014年高中生物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必修31.教材地位分析《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三模块《稳态与环境》的第三章第一节内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为整个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提出内环境与稳态两个重要概念,强调稳态这一核心概念形成发展,重点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第二节内容就是在第一节提出内环境概念、学生能描述其组成及理化性质、能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的基础上,提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进而说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分三个部分: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通过小调查和实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动态变化、平衡、稳态,然后通过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稳态调节的机制并认识稳态的重要性,最后经讨论促进学生关注健康问题、关爱生命保护环境。
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达到了解水平即可。
教材在本节课中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教材地位分析已经学习了高中生物的两个模块的内容,学生已经从分子和细胞水平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抽象思维、演绎能力和逻辑思维都有了一定的锻炼,在此基础上讲解内环境以及稳态这样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可以通过与生活经历相联系来理解和掌握。
另外,前两个模块的学习,已经培养了学生通过实验、调查等方法来学习生物知识、理解生物现象、运用生物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生物学素养,所以本节课中小调查、小实验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熟练地运用并从中获得信息知识。
3.重难点分析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的具体目标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
做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2. 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A.唾液腺、垂体、肠腺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C.睾丸、汗腺、皮脂腺
D.卵巢、胃腺、肝脏
3.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唾液属于体液吗?____________
4.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引起c液减少
B.结构2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
C.3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D.A液中O
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
2
选做题:尝试画出本节内容的思维导图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二、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联系
三、内环境的成分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九、教学活动建议
设计问题:展示人体血细胞、草履虫的图片和毛细血管图片,通过问题串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的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借助动画“各种体内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引导学生构建细胞外液三者之间的关系图。
巧妙设疑:假如将动物身体的一个细胞或一块组织拿到体外,如果不提供特殊的环境条件,它很快就会死亡,而在内环境中体细胞却能正常地生活。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呢?以此引出细胞外液的成分。
十、教学反思。
2015_2016高中生物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即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建议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层推进.首先,以人体为例,结合初中已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弄懂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的人体内环境及三个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明确: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然后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分析实例,证明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时,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进而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并且使学生认识到: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
二、三维目标1.知识性目标: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能力技能训练: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形;提高识别、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日常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局部与整体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教学难点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五、教学策略“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章的导入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
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
同时通过图片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边防战士、炼钢工人、抗洪抢险战士工作环境的恶劣,体会他们工作的艰苦,认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渗透。
本节的引入可以利用草履虫取食、排遗过程的视频和人体血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动态演示,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
高中生物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第1课时《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里“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
这样,既可以与《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探讨”活动,意在调动学生围绕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生活环境的差异展开讨论。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
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内环境的意义,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
这部分内容的最后,教材以在内环境中体细胞能正常地生活,“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呢?”这样的问题,引出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内容。
本节课是本章第一节也是本书第一节,所以引言显得至关重要,应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参与到课堂。
体液的概念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所以在这里应及时举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
三种细胞外液学生很容易理解和体会,但关键是让他们知道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教师先讲解,让学生自己画出关系图。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
2.说明内环境三种成分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树立辩证主义唯物观点。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
2.说明内环境三种成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细胞外液的外延。
2.说明内环境三种成分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讲授法相结合。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内液(2/3)体液血浆细胞外液(1/3)组织液淋巴构成二、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间的关系血浆组织液淋巴九、【教学反思】由于一些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异较大,虽然教师适时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尽量让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以便于学生领会,但在思考用连线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时,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不知道细胞内液跟组织液之间是相互渗透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1.1《细胞生活的环境》名师教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察图片、师生交流,能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通过观察图像、小组讨论,能够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通过查阅资料,尝试用图表、文字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基本技能(培养小组合作的团队品质及知识的整合建构的能力);3、基本思想(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4、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设计思想: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节课的设计通过大量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本节课设计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其创新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内环境这一核心概念,而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
这样,既可以和《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环境这一概念,包括本节主要内容以及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等。
该核心概念的构建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四、学情分析: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在初中新教材中较少涉及,初中新教材仅就人体各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做了常识性介绍,但由于学习间隔时间太长,印象不深刻,需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渗透压,酸碱度,温度是内环境的三种理化性质
【总结】:多媒体显示
1、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媒介,与体内各系统间发生密不可分的功能联系。
思考讨论
问题串、加深印象
媒体展示、合作探究
讨论、
交流意见
互助学习
总结归纳知识要点
课堂小结
2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学习了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以及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着重要掌握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
[过渡]那么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呢?细胞外液有哪些化学成分呢?
【自主探究二】资料分析
血浆的化学组成。并做P4讨论题
【总结】多媒体显示:细胞外液的成分(以血浆为例)
【自主探究三】
阅读P5“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这一部分内容并填写导学案相关内容并回答问题:
1、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什么物质的含量有关?
【出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图示模型
思考并回答问题(不会,因为人是恒温的)
观看并思考后回答(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学生思考、
记笔记
学生阅读思考并填写导学案
学生自己书写并讨论黑板上的是否正确
观看视频和图示并回答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
板书设计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可无〕
教学反思与改良
以生活情境及问题导向引发同学的学,紧密联系生活实例,有助于同学核心素养的达
疫情期间,在人多的地方要时刻佩戴口罩并常常消毒双手,假设未做好防护可能会受到感染,那么新冠病毒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侵入到人体细胞内? 机体接种的疫苗又是如何抵达人体细胞的?以上生活实际问题的提出,能够激发同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培育同学的科学思维。
同学结合学校已学的人体系统相关学问进行思索。同学尝试答复后,老师予以补充。同学以摄食为例,思索食物如何彻底被体内细胞汲取、利用,分析在该过程 中养分物质一共穿越了几层细胞。
学习重难点
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难点: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任务实施过程
学习任务
老师活动
同学活动
教学意图
情境激趣,引入课题
展现社会热议话题“鸡蛋返生〞的相关资料,阐述大致试验过程。老师引导同学分析得出:鸡蛋孵化需要外界环境与鸡 蛋内部环境的共同维系,以使其到达稳态。熟鸡蛋的蛋白质变性失活,鸡蛋内部环境已被破坏,因此,这一争论值得质疑。与鸡蛋孵化一样,人的生长发育也需要环境,人体对高温、高寒环境有肯定的耐受性,并照旧保持机体温度在37℃左右,说明人体内部环境也会适当进行自我调整来到达相 对稳定的状态。老师可利用类比的方法引出章节 标题“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再由人体环境引入更微观的细胞环境,从而引出本节课题“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观看图解,结合实例,比拟分析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归纳总结探究内环境的含义,熟识到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形成结构与功能观和系统观。
生物必修三人教新课标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开篇,而细胞所生存的环境即内环境是核心概念。
内环境的稳态贯穿整个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过程。
因此,本节课是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础。
同时,也是对生命系统中个体层次的认识,生物体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就必需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本节内容包括内环境概念,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及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理化性质既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
根据对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内环境的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2)举例说明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能力目标: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运用内环境稳态的基本知识,明确只有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实现内环境的稳态,从而确立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设计思路:(1)本节课设想用问题串的形式,使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
(2)对内环境等抽象的知识,以图片、实例等形式展示、引导,使知识直观化、具体化。
(3)利用化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血浆PH的调节。
教学过程:导入:根据课本问题探讨,展示课本上草履虫图片,讨论草履虫的生活环境,怎样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展示章题图,人们不管在怎样的环境中都能保持体温的恒定,那么人作为多细胞生物的代表,其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是什么?其怎样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进而引出内环境的概念,切入正题,展示教学目标。
一、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1、内环境的概念根据导入的内容,明确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生存在细胞外液,学生阅读课本P2---P3掌握以下问题:(1) 明确体液的组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2) 明确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是细胞外液(3) 能列举课本中几种细胞的生存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能力: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认同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
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板书设计:
细胞内液
一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内环境
淋巴
三者关系:
组织液血浆
淋巴
水
1、血浆的成分无机盐
蛋白质
二内环境的化学组成运输的其他物质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不同的是蛋白质的含量很
少。
3、本质:盐溶液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a.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无机盐:Na+、Cl—
主要因素
b.血浆渗透压蛋白质
大小:约770kPa
PH值:7.35——7.45 2、酸碱度:血浆
调节:与HCO
3—、HPO
4
2—等离子有关
3、温度:37℃左右。
四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例如:气体(O
2和CO
2
)的交换
O
2O
2
O
2
O
2
外界肺泡血浆组织液细胞
CO
2
CO
2
CO
2
CO
2
O
2
、养料O
2
、养料
所以:外界环境内环境细胞
2、代谢废物
2
、代谢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能力:举例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相关知识连接
1、人体各大系统的功能,特别是循环系统。
2、细胞中的化合物?
3、细胞和吸水和失水。
三、知识体系
细胞内液
(一)体液
__________
_________: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二)内环境:_____________
_________:存在于_______________的液体,又叫
__________。
是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环境。
_______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细胞生活的直接
环境。
三者关系:
()()
()
________(约90%)
1、血浆的成分________(约1%)
________(约7%-9%)
_______________(少量)
(三)内环境的化学组成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不同的是_________的含
量很少。
3、本质上是一种________,类似于海水,一定程度反映生命起
源于海洋
(四)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_________:指溶液中_____________对______的吸引力。
a.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______,溶液浓度高,渗透压____;
浓度低,渗透压____。
自由扩散的物质(如水分子)通过细胞膜时的方向主要
取决于细胞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大小,具体:渗透压____的一侧渗
透压____的一侧
_________:_____和_____
主要因素
b.血浆渗透压__________
大小:约770kPa,相当于___________的渗透压。
PH值: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血浆
调节:与____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3、__________: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左右。
(五)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例如:气体(O
2和CO
2
)的交换
O
2O
2
O
2
O
2
外界肺泡血浆()细胞
CO
2
CO
2
CO
2
CO
2
O
2
、养料O
2
、养料
所以:外界环境()细胞
CO
2、代谢废物CO
2
、代谢废物
四、知识探究
1、人体内所有的液体成分都是体液吗?消化道中的消化液是不是体液?
2、“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那么“血泡”呢?
3、“水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4、人体内部的环境就是内环境吗?
五、思维拓展
拓展1:下列各项中,能看作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结合B、氧气进入肺泡
C、肌肉注射胰岛素D、牛奶被喝进胃中
拓展2: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了能利尿排水,应向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A、氨基酸B、葡萄糖C、无机盐D、血浆蛋白
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能力: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认同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
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里“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
这样,既可以与《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探讨”活动,意在调动学生围绕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生活环境的差异展开讨论。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
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内环境的意义,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
这部分内容的最后,教材以在内环境中体细胞能正常地生活,“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呢?”这样的问题,引出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内容。
“细胞外液的成分”是学习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酸碱度等内容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以血浆的化学成分为例进行探讨。
资料分析所提供内容不要求学生记忆,而是供学生分析细胞外液有哪些成分时参考。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最后总结“细胞外液本质上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这样,就在“内环境”和“生物进化”这两个核心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渗透压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教材用的篇幅稍多,并且用旁栏思考的形式,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pH的概念,教材用“学科交叉”栏目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化学知识;内环境的温度特点比较好理解。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比较好理解。
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比较复杂。
教材在这里安排一个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初中所学过的知识,得到答案。
本节教材正文之后,还安排了有关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技能训练,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既练习、领悟构建模型的方法,又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内容。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一些内容:本节课是本章第一节也是本书第一节,所以引言显得至关重要,应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参与到课堂。
体液的概念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所以在这里应及时举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
三种细胞外液学生很容易理解和体会,但关键是让他们知道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可以先让学生看书,然后画出关系图,教师也可以用图来表示。
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主要了解血浆的化学成分,“讨论”中的题可以有选择的讨论,不必一一讨论,因为学生的知识是渐进的,可以放后面讨论。
细胞外液的三个理化性质中渗透压的概念难理解,所以花较多时间,可以与以前学过的细胞失水和吸水想联系,并与生活联系,即生理盐水。
其他两个性质可以花少量时间,并结合血浆的化学成分以及化学知识进行讲解。
最后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的知识要注意让学生分析,可以结合书本的“思考与讨论”,分析几种成分是如何进入内环境以及一些代谢废物是如何运出体外的,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所以学生较容易理解。
最后应该对本课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强调重难点,以及布置适当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对知识及时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