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逸笔草草:元代文人画家倪瓒宣扬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发展了宋以来水墨写意画的精神,在抒发个人意兴方面,最求更自由的发挥。它是对前代画家注重形似问题的一种挑战。
古意:元代初期开始在画坛上流行的审美倾向,主张摆脱近世(指南宋院体)画的作风,追求晋唐的艺术境界。倡导“画贵有古意”的主要人物是赵孟頫 。
三教合一:宋代以来思想界和宗教文化界的主要趋势,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使汉文化再一个新的认识基础上发展。元代以“三教弟子”等名号自诩的就有赵孟頫等人,声势很大。
梵相:特指佛教造像 蒙汉二元制:元代的社会政治制度,它包括蒙古传统的制度如宿卫制、宫帐制、投下制等和中原的行政管理制度。通过这种二元的制度,保证蒙古帝王的政令能有效实施。
十三科:民间和画院画家要掌握的绘画基本科目,由元初汤垕首先提出,元末陶宗仪作具体说明,包括:“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神鬼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
浅绛山水:与青绿山水不同的一种风格形式,以笔墨皴写为结构,再敷之以淡赭色点染山石、树干,呈现出苍劲古朴之气,为元末山水画大家黄公望所专长。
书画合一:是宋代文人开始将书法笔法和写意画法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它由赵孟頫明确加以提倡和总结,得到了元代文人画家们的积极响应。
四君子:指绘画中梅兰竹菊四种题材,代表文人的雅致格调。其来源是与“岁寒三友”(松竹梅)等专题有关,到宋末元初组合起来。它们再笔墨表现上有很大发挥余地,主要靠特定的程式来传达其固有的象征意义。
阔远:山水画构图的一种,最早由宋代韩拙提出,到元代成为代替“深远”一法的表水:元代山水画的一种新的类型,专门以文人画家自己或友朋的斋室为对象,表现个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它和表现一般性自然山水的作品相比,更能突出特定的文化背景。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全部)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全部)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全部)•史前社会:是指人类有文字记载之前存在的社会,其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相对于文明社会都比较低下,所以又通常被称为原始社会。

•石器时代:是根据人类生产工具的进化划分出的社会发展阶段,代表了最初的生产力水平。

它又可以细分为旧石器(约距今10000-100000年前)和新石器(约距今4000-10000年前)两个阶段。

前者以打击石器为代表,后者以磨光石器(包括玉器)和陶器为代表。

石器时代以后有青铜器、铁器等时代。

•陶器:是用陶土作为坯胎,用火烧制而成的器物。

窑温一般在摄氏600到1000度之间。

根据陶土质地分为红陶、黑陶、白陶和灰陶。

•彩陶:在打磨光滑的的橙红色陶胚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P7)•黑陶: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P7)•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汉字形态,因其刻于龟甲和牛胛骨上而得名。

它记录的是甲骨占卜的整个过程,故又称“卜辞”。

•大篆:又称“籀书”,是早期书体的一种,西周至春秋多数青铜器铭文采用该体,代表了官方正规书风。

秦国的石鼓所刻文字,是大篆书体的范例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基础上创造了秦篆,即小篆。

•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龙或夔凤图案。

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

•失蜡浇铸法:是春秋以后采用的铸造青铜器的方法。

它用石蜡做成器物模型,用陶泥敷施其上成一外模,再加热脱去石蜡,得到中空的铸模。

它能铸造精密度较高的器物纹饰。

•错金银工艺:是战国时代流行的铜器装饰工艺。

它用金、银及红铜等金属和绿松石、玛瑙等矿石填充或镶嵌在铜器的花纹缝隙间,产生色彩斑斓的装饰效果。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彩陶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者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2.岩画:岩画是古代描绘或者摩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被称为是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

3.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4.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壁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5.“迁想妙得”:“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中,掌握对象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以及与外形的关系,取得艺术感受,“妙得”为“迁想”的结果。

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与主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6.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出身世族家庭。

少年时以其天才的、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闻名,并为上层人士所器重。

他是一个典型的士大夫专业画家,他在绘画及文学方面艺术方面才华横溢。

有绘画作品《洛神赋》《女史箴》,在艺术上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要求—“传神写照”7.张僧繇:江苏人,生于南齐时期,主要艺术活动在整个梁代。

他所创造的绘画风貌,对南北朝后期和隋唐两代的绘画艺术,起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他在我国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8.“畅神说”: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畅神说”,认为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畅神说”使中国画“以神写照”的理论又前进了一步。

9.“比德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

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既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一些品德美。

10.《五牛图》:是中唐专写农村风俗的画家韩滉的作品。

在这幅横卷上,画家用粗笔描绘了五头不同形态的黄牛,其中有所谓“步者、者、纵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驰者”。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红山文化雕塑红山文化,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红山文化雕塑,是中国原始雕塑,大体分为人像雕塑和动物雕塑两大类。

红山文化陶塑与泥塑女神像的出土,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重要的美术考古新发现之一。

1982年,在辽宁红山文化祭祀遗址中,首先发现一批小型陶塑孕妇像;1983年,在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发现一件与真人等大的泥塑女神头像,五官清晰,造型逼真,目光炯炯,嘴唇掀动,颇具神秘色彩。

附近还有更大的女性塑像残块出土。

研究者一致认为它们是丰收女神或地母神的形象。

红山文化玉龙已在多处发现,其中尤以内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刻划的最为栩栩如生。

这条玉龙墨绿色完整无缺,呈C字形。

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有鬣(音列)。

龙背有对称的单孔,经试验此孔用于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1971年,被考古界誉为红山文化象征的“中华第一龙”。

2、良渚文化玉琮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类型,良渚文化玉琮出土于该区域。

浙江余杭反山出土了一件大玉琮,宽博厚重为目前所知良渚玉器之首,有“琮王”之称。

上面刻画的神徽图案,可能是多个氏族图腾符号组合、演变而成。

良渚文化玉器多用减低平雕加阴刻线的手法作器表装饰,工艺水平更高,其上的兽面纹饰与后来商代青铜器表面的饕餮纹可能有渊源。

3、龙山文化黑陶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山东龙山文化以轮制技术制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

潍坊姚官庄出土的蛋壳黑陶盘口花柄圈足杯,轮廓曲折多变,造型稳健俊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黑陶与彩陶代表着我国古代美术创造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都为青铜器的出现做了准备,也为以后陶瓷器的发展奠定的基础。

1、三星堆铜塑(13)广汉市是古代蜀国的都城之一,70多年来,那里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探索古蜀文化的重要目标。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彩陶: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图案,烧成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2.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夫人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

代表画家有张萱、周昉等。

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3.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目前群雕的主题雕刻。

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

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4.岩画:是古代描绘或摹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被称为是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

大多数岩画分布在新疆少数名族地区,具有原始美术的特点和稚拙、率真的艺术魅力。

5.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魅力的装饰纹样。

它是一些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这些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恐怖的动物形象,只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像在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体现了狞厉美。

6.《人物龙凤帛画》7.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画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8.“迁想妙得”:西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张。

“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取得艺术感受。

“妙得”为其结果。

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这是对绘画审美活动的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的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

9.吴带当风: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

他在宗教画上的成就突出。

在用笔记法上,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固有吴带当风之称。

10.《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较完备的绘画通史,作者唐代张彦远。

11.“为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璪的绘画理论,他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基础。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陶器①人类利用泥土烧,制造的使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②按照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③按照陶质分:红,白,灰,黑④按照装饰分:拟形陶,彩陶,素陶,印纹陶⑤按照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2、彩陶①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②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③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客观水平。

3、青铜器①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②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③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④其品种有:鼎、尊、豆、盘、钟等。

4、瓦当①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

②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

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

③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

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5、秦兵马俑①惊人的数目和巨大的体积在世界美术史是罕见的;②造型简练,崇尚写实,面部刻画细致,绘彩逼真,表情丰富,姿态多样;③整个秦俑具有宏伟壮阔的气势,又有活跃变化的动感。

6、马踏匈奴①是霍去病墓雕群的一座主像;②战马昂首挺立,英姿飒爽,豪迈雄劲,足踏匈奴于脚下。

③此作品既是对英雄丰功伟绩的缅怀追思,也是对西汉国强马壮的高度赞颂。

7、画像石①画像石是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功能艺术,厚葬和孝悌是画像石产生的原因;②主要用于装饰墓室、石棺、祠堂和石阙等③盛行于东汉中晚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8、帛画①帛画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直至西汉前期,是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②古代画在丝织物上,其表现的主题是引魂升天③以墨线为骨,线条流利舒畅,色彩绚烂谐调,富有装饰趣味。

9、魏晋南北朝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与理论①顾恺之在艺术创作上的突出成就表现在他极为重视人物内在思想感情与性格风度,可以成功地刻画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个性;②他画人物尤为重描绘眼神,认为眼神是传神成功与否的光键所在;③绘画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仁智图》④他还精研绘画理论,著有《论画》、《魏晋盛流画赞》、《画云台山记》⑤他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理论。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三远: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总结山水画布局中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方法。

成为处理全景山水构图的基本程式。

郭解释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是中国著名的古代艺术。

其规模宏大,刻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在中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永乐宫壁画:北方道教艺术中成就最高的是山西永济的永乐宫道教建筑群和壁画。

各殿的壁画装饰是在元中后期陆续完成的。

永乐宫三大殿的壁画,都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北方宗教壁画中最有艺术价值的经典内容(其中三清殿的《朝元图》出自当地著名画工之手。

构图恢宏,气势非凡。

它们的突出之处是整体性强,在各种前代样板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格局。

画家的线条运用能力惊人,其圆浑流畅的长线组织,既表现了衣带飞舞飘逸的动感,又体现出浓烈的装饰效果。

纯阳殿的《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在这一连环画形式的壁画中,全部故事都安排在山水的自然环境中,保持了一种统一的画面基调。

它们生动多样地表现出当时人民生活的现实情景。

重阳殿的壁画也是连环画形式。

)。

《鹊华秋色图》:·赵孟頫为生活在吴兴的书画收藏家周密作的。

在这幅纸本手卷上,突出地体现了画家借复古以开新的艺术理想和成就。

·以家乡山水为题材创作,其文化内涵十分深厚。

·这幅精心绘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画家在选择风格语言时的独到之处,这样的复古,完全符合江南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

·从画面上看,有开阔的平远之景,远处鹊,华二山遥相对立,形态各异,别具风采;其墨色韵致更接近董源,多用干笔皴擦,但不作刚直方正的线条,因而圆浑又潇洒。

其山石的皴法用披麻皴,富于变化,使细密流畅的线条愈显凝重含蓄之美。

·这一作品在元代画史上影响深远,是赵孟頫周围的艺术家们看到了一种新的风格趋向。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舞蹈纹彩盆》新石器时代一幅重要的绘画性作品,氏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彩盆》,在陶盆内壁描绘着三幅相同五人一组,手拉着手的舞蹈画面,它不仅是彩陶图案装饰别具一格的创造。

也是以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原始社会生活的绘画作品,它反映了原始人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创造了舞蹈艺术,表现了劳动之余的快乐或丰收之后的喜悦心情,是反映原始社会现实生活唯一最早的作品。

2.院体画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

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之制度也以此最为完备。

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应了最高统制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

宋代院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传统绘画以良好的影响;院画也有其局限性,“萎靡柔媚之处当舍”(鲁迅语)。

3.文人画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

以别于民问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

要求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作品多以水墨山水、花鸟为主,要求“不求形似”,强调笔墨、抒情、写意。

其强调身份、强调“士气”的审美趣味,对后世绘画影响巨大。

4.吴道子盛唐,“画圣”。

(1)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画家,对中古以后的人物画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他的佛教画被称为“吴家祥”。

(3)其画风“落笔雄劲,敷粉简淡。

(4)其线描富有运动感、节奏感和粗细变化,称为“莼菜条描”。

(5)所勾衣纹流畅飘洒,被称为“吴带当风”。

(6)独创“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的淡彩画法,被称为“吴装”。

5.青铜器是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

主要类型有饮器、食器、酒器、兵器等。

青铜器艺术是夏、商、周时占主导地垃的美术创造。

此时期出现了大量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其造型和纹样在工艺美术史上具有典范意义。

6.《林泉高致集》是北宋郭熙山水画创作的经验总结,是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的。

该书论述宽泛,涉及山水画创作的方方面面,从起源、功能、到具体创作时构思、构图、形象望造、笔墨运用以及观察方法等等都有很好的说明,不少地方则是发前人所未发之观点。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楚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唐代凌烟阁功臣像: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真人大小的图像。

山西繁峙岩山寺金代壁画:山西繁峙县城东南天岩寺文殊殿内金代描绘的关于佛教故事的壁画。

南宋四家:李唐、夏圭、刘松年、马远。

2、斧劈皴:唐李思训所创之勾听方法,笔线遭劲,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王蒙。

2、富春山居图:元四家之一黄公望应友人郑无用之情酝酿数年所作,为横卷,长两尺,以苍润精炼的笔墨和优美动人的意境描绘浙江富阳、桐庐一带山容水貌,及富春江上旖旎风光。

吴门四: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2、吴门书法三大家:祝允明、文征明、王宠。

南陈北崔:晚明的陈洪绶和崔子忠。

2、南北宗论:以纯化文人画为宗旨,以文人山水画为绘画最高境界的理想模式。

仕女画:即美女画,是画坛中对美女画的一个沿习用词,是人物画中以女性形象为描绘对象的绘画。

浙派:明代宫廷内外追随戴进画风的一派画家。

外销画:由中国早期油画师绘制的销往国外的油画。

2、决澜社:1930至1935年间,致力于以西方绘画改造中国绘画的画社。

3、北平艺专: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

这是一所在蔡元培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理念影响下,立足本土,借鉴外国现代美术教育经验的学校。

“美育”:从全民族来说,是普遍提高整个国民审美素质的工作;从个人来说,是伴随一个人从出生直至死亡的审美素质培养。

“大鲁艺”:工农群众的生活斗争,广大的劳动人民就是“大鲁艺”的老师,应当认真向他们学习,改造自己的思想感情,把立足点逐渐转移到工农兵这一边来,才能成为真正的革命文艺工作者。

伤痕美术:文革后描绘悲情现实主义和平民主义题材的美术潮流。

新潮美术:指19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出现的一种以西方现代主义为特征的美术运动。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画像石(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2.黑陶① 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

"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

③ 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④ 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3.彩陶① 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

② 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_ . H一。

③ 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4.人面鱼纹彩陶盆① 西安半坡② 仰韶文化③ 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 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5.C形玉雕龙①197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② 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往难以判定为何种动物,故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称兽面纹。

⑤ 常饰于器物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的腹部、颈下等重要部位作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为主题纹样,西周中期后逐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渐衰落。

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9."岩画①是用矿物质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顡料涂绘或用石器磨刻,敲象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崖6.泥塑女神像① 出土壁或岩石的图画。

② 我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国境内岩画分布广泛。

③ 址② 头像与真人等大,似比较重要的有内蒙古阴山为全身像的头部。

塑像面呈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江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苏连云港岩画等。

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1 0 . "原始瓷器商周时期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出现的青釉器皿,已经具备秘感③ 塑造技术成熟,水了瓷器的基本条件,但与后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来的瓷器相比,质量较差,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还于原始阶段,故称原始瓷有关,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器。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画像石(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2.黑陶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

"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

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3.彩陶①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

②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

"③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4.人面鱼纹彩陶盆①西安半坡②仰韶文化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5.C形玉雕龙①197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②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往难以判定为何种动物,故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称兽面纹。

⑤常饰于器物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的腹部、颈下等重要部位作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为主题纹样,西周中期后逐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渐衰落。

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9."岩画①是用矿物质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顡料涂绘或用石器磨刻,敲象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崖6.泥塑女神像①出土壁或岩石的图画。

②我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国境内岩画分布广泛。

③址②头像与真人等大,似比较重要的有内蒙古阴山为全身像的头部。

塑像面呈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江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苏连云港岩画等。

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10."原始瓷器商周时期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出现的青釉器皿,已经具备秘感③塑造技术成熟,水了瓷器的基本条件,但与后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来的瓷器相比,质量较差,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还于原始阶段,故称原始瓷有关,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器。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 画像石(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2. 黑陶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

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

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3. 彩陶①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

②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

③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4. 人面鱼纹彩陶盆①西安半坡②仰韶文化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5. C形玉雕龙①197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②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6. 泥塑女神像①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②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

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③塑造技术成熟,水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神的象征7. 舞蹈纹彩陶盆①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

②内壁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有学者认为这是表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或祭祀神灵。

③在技法上,这件作品紧紧抓住人物的动态和整齐的队形,以极其精练的笔墨进行描绘富有抒情的意念。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斗彩:先用青花颜料在胎底上勾出纹样的轮廓,再罩透明釉,经高温烧成青花瓷,然后在青花轮廓线间填色,后加温烧彩,取得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斗艳争奇的艺术效果。

2、青铜器以铜为主加锡铅合金,用蜡或泥模铸造的器具。

主要产于夏商周三代。

3、联珠纹是在团纹的四周边饰以若干小圆圈,如同联珠而得名。

4、彩陶答: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5、仕女画答: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

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

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

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6、刺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预先设计好的花纹在织物上刺缀运针,以锈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制作,俗称“绣花”。

7、马踏匈奴答: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

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

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8、画像石答: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

盛行于东汉。

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9、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答:中国画术语。

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

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

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10、昭陵六骏答:唐太宗陵墓前浮雕。

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

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

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11、帛画答: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

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

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明清芥子园画谱明清时期绘画进一步普及于社会,作为学习范本的画谱纷纷刻板流传,《芥子园画谱》即是其中影响最大的画谱之一。

《芥子园画谱》共分三集,初集为山水谱,二集为梅兰竹菊谱,三集为花卉草虫翎毛谱。

因对技法皆有简要分析,便于初学者入门,故风行一时。

萝轩变古笺谱笺纸是古代文人书信或写诗时用的纸,讲求美观实用,明代后期套色水印用于笺纸的装饰,并将之辑印成集,遂有笺谱出现。

《萝轩变古笺谱》为南京吴发祥刊印,除用套色水印外,还创造性的采用了“拱花”技术。

共182幅作品。

杨柳青和桃花坞年画杨柳青位于天津西郊,又称“卫画”,杨柳青年画受到北方版画和院体画的影响,精工细腻,生动逼真,设色鲜艳雅致,题词讲究。

在风格上追求绘画效果,彩色套印可与彩绘结合。

细腻鲜丽,人物形象俊秀传神。

题材包括神#、风俗、历史故事、戏曲、娃娃、美人、风景、花卉等。

苏州桃花坞年画收到南方版画影响,严谨细致,人物多作微笑表情。

原色套印的传统形式,以粉红粉绿为主,具有明丽雅致的效果,风俗、戏曲等题材的作品更具有南方地区特色。

泥人张泥人张是天津张姓民间彩塑艺人的称号。

“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题材广泛、惟妙惟肖。

艺术上雅俗共赏。

在中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的第一代匠师名张长林,第二代张兆荣,第三代张景枯景泰蓝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

景泰蓝以金或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细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

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出口工艺品。

顾绣又称“露香园绣”。

明代顾绣多以名人书画为蓝本,配以典雅,针线平整,形象生动,又略以画笔点染补绣工不足,表现古代书画名迹能得其韵致,而无生硬造作之感。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它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

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2、画像石(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3、“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是说“画圣”吴道之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三国两晋曹不兴所画人物其特点画衣纹稠叠即衣纹稠叠如贴在身上一样.吴带当风: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

他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

他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交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4、金文:铸或刻在殷、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5、南宋四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他们四人被称为.6、“三远”:郭熙的山水画论透视原则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即深、高、平.8、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这些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象在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体现了“狞厉美”( 李泽厚语)。

9、骨法用笔:通过用笔捉取人物的骨象法则,进而揭示他的风神韵度.10、《人物龙凤帛画》:此画于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 (战国)这副画高28厘米、宽20厘米,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这一个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仅现一足的龙.此画表现楚国贵族妇女祈祷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天升仙。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

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2. 唐三彩是唐代低温彩釉陶器的总称,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朝,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因为常用黄绿白三种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点,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彩”。

3. 清初四王是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又称江左四王。

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因此被尊为“正宗”。

各自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与“虞山”两派,影响了后代三百余年。

4. 丹青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

也泛指绘画艺术,如《晋书·顾恺之传》:“尤善丹青。

” 比喻坚贞。

因丹青两色不易变易:丹青不渝。

5.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

有隶变,才有今天的汉字。

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把这一书体发展蜕变的景象及其内在规律称为隶变。

6.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地域画派。

因广东地处五岭之南,因此称为岭南。

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

他们艺术上主张“折衷东西方”融合西画以革新中国画。

7. 气韵生动南朝·齐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中“六法”之一,“气韵生动”是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状态,可以说“气韵生动”是“六法”的灵魂,绘画中的最高境界。

8. 骨法用笔出自古代南齐谢赫的画论《古画品录》六法之一。

属于中国画技法命。

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9. 南宋四大家是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亦称“南宋四家”,以四人位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如果说北宋山水画以雄厚、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画则以秀丽、工致、优美胜。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9、浙派: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
10、青铜器: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大类。其中礼器是统治阶段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其品种有鼎、豆、尊、盘、钟等。
7、帛画: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8、唐三彩: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5、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国画术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6、昭陵六骏: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有强烈的体积感。
3、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Hale Waihona Puke 4、画像石: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11、瓦当: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2、画像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3、“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是说“画圣”吴道之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三国两晋曹不兴所画人物其特点画衣纹稠叠即衣纹稠叠如贴在身上一样. 4、金文:铸或刻在殷、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 5、南宋四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他们四人被称为. 6、“三远”:郭熙的山水画论透视原则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即深、高、平.8、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9、骨法用笔:通过用笔捉取人物的骨象法则,进而揭示他的风神韵度.10、《人物龙凤帛画》:此画于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这副画高28厘米、宽20厘米,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这一个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仅现一足的龙.11、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出土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仰韶文化,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伸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场面.12、海派:上海画派的主要画家任熊、任薰、任颐、虚谷、等人,他们既学习传统,而又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13、兰亭序:著名的行书帖.为东晋王羲之在兰亭引酒赋诗写序.内容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和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14、千里江山图:宋代画家王希孟的作品.绢本大青绿设色,51.5厘米1191.5厘米.画家在近12米20厘米,整绢上以半年的时间、惊人的毅力,非凡的气魄和高超的技法,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气象万千的锦绣河山. 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这一个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仅现一足的龙.简答题1、兵马俑的艺术特点.这些兵马俑,阵列有序,军容严整,是“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秦王朝军的缩影,以宏伟浩大的气魄歌颂了秦始皇率军“横扫六合,威振四海”,统一中国的业绩,体现了泱泱大国和时代的勃发精神.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与真马、真人相当,服饰、装束都很逼真,容貌神情各不相同. ?不同的容貌神情又是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之中,无数自立静止的重复,给人以整齐一律之感,构成了秦俑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学特点.帝国的威力在艺匠的手下表现得无以复加.2、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而兴,出现了新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一批艺术石窟,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出现了顾恺之等杰出画家. 山水逐渐从人物画种而兴起.建立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 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如王微、谢赫和绘画理论著作,如《画品》《画山水序》.总之,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对唐以及以后来中国绘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艺术(绘画)从雅拙走向成熟的桥梁.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意义. 这是张曹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时谈到的,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鉴定了理论基石.“师造化”不是单纯模仿自然,必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反之,“得心源”也不凭空而得,一味以意为之,而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两者协调,便会有好的作品产生.4、何谓“南宋四家”,并分别叙述其艺术特点.李唐、山石用“大斧劈皴”笔势雄阔,畅快淋漓,构图采取近景以角,起“开派”的作用.刘松年、画风工整,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景. 马远、画面简陋,全景不多.山石用大斧劈兼水墨皴,也兼用钉头鼠尾的皴法,笔势锋利严谨,方便有力.画树多用焦墨,秀拔多姿.夏#圭:在用笔上好用秃笔,点笔和夹笔,墨线气势起伏,落笔速度大而轻,尾端呈现尖状线条,富有变化.5、石涛在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上有何贡献. 他师法自然,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精神,在写生实践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前人的种种规范,创作出大量新颖独特、千情万态的优秀作品,为山川造像,为山川传神,他的山水画十分着重形式美,善于用点.在艺术上有很深刻的见解,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题画诗跋>,概括起来绘画美学思想有两个:一是强调“有我”,一是“一画”.在《变化章》提出:“故群子惟借古以开今也.”这段话抨击了复古的陈词滥调,艺术贵在创新,抒发情感、给清代绘画带来了生气. 6、清代最著名的三大年画产地有哪些. 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潍县的杨家埠. 7、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点.它是西汉纪念碑群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典范,是雕塑艺术在塑造形象方面打破旧的程式,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里程碑.这批石刻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除了作者环绕所纪念的英雄及其业绩,进行了精巧的设计与创作外,还在于它体现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拙美.雕刻手法采用“因材施雕”,即在无数的自然石料中选择,因石得形,顺势雕凿,在顽石中崛起活跃的生命.刀法简洁洗炼,造型朴拙粗放.在整体的团块结构中,采用浮雕和线刻表现细部,圆浑中透露明确的转折.给人的感觉不浮华、不繁琐、也不矫揉造作,浑朴深沉的思想,勃发豪放的精神蕴籍于单纯而自然的外形中,造成了艺术内在的惊心动魄的气势感和运动感.用温克尔曼对古希腊雕塑“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评价霍去病墓石刻.8、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佛教艺术的代表,敦煌壁画就性质而言,大体分为1佛像画.2民族传统神话题材装饰图案,故事画.3本生故事,这也是壁画里最为重要的内容.早期佛教绘画打破物理时空的画面组织,充满雅气和装饰味的造型,豪放泼辣的线条,浓重沉稳的色调,使其艺术风格给人的感受是激动不安、阴郁而又热烈、奇异而又真实、豪爽而又多姿与和谐、典雅、静穆、真理化的希腊艺术形式成鲜明对照.就技法而言,早期壁画是外来艺术有益的因素与我国线描造型和以形写神等民族艺术传统相结合的产物.西域风格又使中国是传统绘画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9、黄筌富贵,徐熙夜逸的风格差异.不同艺术风格.1师承关系不同:黄师承唐代的薛稷、所谓“正统派”.徐师承不明显,主要靠师法自然和体验生活来发挥他的独创精神. 2题材不同:黄多取于宫廷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徐善画自然中禽鸟、花竹、草虫蔬果.3表现技法不同:黄妙在赋色.用笔级新细,殆不见墨迹,以轻色染,谓之写生.徐以“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4格调不同:黄的绘画,追求形象的真实和画面的生趣.徐随自己的意愿画新鲜的题材,并用质朴、精谨的手法,追求生动活泼的笔墨趣味和朴实淡雅的格调.俩人两种美学风格,两人社会地位,环境思想态度不同,风格也不同.10、样认识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南北宗论的创立者想通过从唐至明近千年的山水画的分析总结,用艺术风格分流派,并加以褒贬,以建立绘画的新风格和绘画批评的新标准.竭力抬高文人画,贬底南北朝以上的院体画和青绿山水画体系.南北宗论有片面性只用两个流派去归纳,难免有自相矛盾,牵强附会,评价白当之处.应该肯定董其昌做出的贡献.南北宗论是文人画思潮的一种反映,所以一经建立,便得到文人画家的赞同.此论树立了温和文雅、精气内含的作风,鉴定了文人画在绘画史上的主导地位. 11、怎样评价清末的“上海画派”.19世纪末,在民族矛盾和中西文化的激烈碰见下,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首先在沿海城市兴起,画家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外来艺术思想,以一种新的视野和心态进行艺术创作,上海画派是继承扬州画派之后的一支绘画生力军,他们既学习传统又学习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使绘画作品充满新鲜活泼的生气,在画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页,对后时影响很大.12、怎样评价“四王”与“四僧”.清时的王时敏、王鉴、王荤、王原祁.他们在艺术上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脱离现实,醉心于前人笔墨技巧的路线,摹古是他们山水画创作的一大倾向.艺术风格和手法迎合当道者支持为正统派.弘仁、石溪、朱耷、石涛.在艺术上敢破敢立,强调个性解放,提倡“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变,不但自己真实的生活情感,为另一创新派.13、《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年代及其艺术特色. 张择端,字正道,北宋末期优秀的人物风俗画家.此图场面宏大,画家细微的观察竭尽全力对各种细节做精微、严密的描绘.全图巧妙地安排开端,高潮,收尾,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能唤起人们无穷的思绪.14、魏晋南北朝美术较之汉代有哪些重大发展,其社会历史原因何在.这是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1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而兴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2 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造像进一步提高.3.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背景中分化出来,4出现了绘画史上的理论家对后影响很大.15、比较北宋山水画与南宋山水画在构图以及空间处理上的不同特点.北宋山水画以雄壮、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画秀丽、工整、优美胜,两美并峙,各有千秋.16、述《历代名画记》一书的作者以及书中只要内容.《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而完整的古代绘画艺术史书.17、试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以及重要传世绘画作品艺术成就和它在理论方面贡献.顾恺之东晋人,出身世族家庭,它是个典型的士大夫画家,并有三绝[画绝、才绝、痴绝]之称.艺术表现在艺术创作和理论建树两方面.在艺术实践上,师承卫协,继承发展了卫协艺术风格,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用线紧劲连绵,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顾恺之在绘画上的另一个特色是塑造人物不再单纯满足于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而非常注重“传神写照”善于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精润而生动内在魅力. 《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洛神赋图》.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的贡献,他在总结前人理论和艺术创作实践经验上建构的“传神写照”理论体系,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承上启下的理论价值.《画论》《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20、两晋南北朝的佛教美术为什么能得到巨大的发展,简要论述其原因和在美术史上的地位.西汉末年佛教就传入中国.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后战争连年不断,灾难重重,人民生活生命受到威胁,他们对于物质的解救绝望了,于是寻求着精神的解放,而佛教关于彼岸世界的宣扬正迎合了当时人民的心理,统治阶级把佛教作为统治工具大兴起来佛教美术. 21、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凿了哪些石窟,举出不同时期的代表性造像并对其风格演变作简要分析.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山西的云冈、洛阳龙门.造像4个阶段.十六国期为1[莫高窟、麦积山、为代表,属凿窟造像的初期,内容以单身佛、菩萨为重,以半圆雕特点,面相浑圆,宽额丰颊,长眉流露出一种神秘超然,威严感.]北魏孝文帝迁都以前为2 [云冈石窟为代表,集中了当时北方的技术力量在其形制,造像的内容和风格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色.以昙曜五窟为代表,]迁都至正光末年为3[洛阳龙门外来佛教艺术与民族传统艺术结合]东西魏至隋统一中国之前为4 [河北响堂山、山西天龙山佛像演变世俗化]. 22、举例说明敦煌莫高窟北魏壁画的题材内容及风格特色.分为佛像画,1说法礼拜,2民族传统神话3故事画(佛教故事、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壮观的场面和沉重而强烈的色彩,豪放泼辣的线条,和谐、典雅、静穆、理想化的艺术形式. 23、王曦之的书法主要作品及其在书法发展中的贡献.行书《兰亭序》《快雪时晴贴》,草书《初月贴》.精研笔法体势,博采众长.增损古法,载成新意,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创始了妍美流变的新体,被后世誉为“书圣”,善行,草,字势雄强多变,为历代学书者所追随.24、唐代有哪些富有影响的人物画家和作品,分历史阶段简要论述.初唐,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中原的传统,而还不断地吸收了边区各族和外来艺术的影响,不断发展.盛唐,是人物画最光辉的时期.宗教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世俗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反映贵族生活.晚唐仕女画发展,周妨《簪化仕女图》.25、试对阎立本的绘画活动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分析.阎立本出身贵族,一直追随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绘画创造密切适应着唐初巩固政权的需要,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颂歌,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他继承发展了“以形写神”的艺术传统,用线劲健结实,色沉浓重,人物形神兼备.在政治上他有“应物之才”描绘重大历史题材.26、吴道子的艺术成就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吴道子的人物画造形上1米粉厚薄,皆见骨下而起隐,旁见周视,盖四面可以意会如塑.2行笔相当细密.“顿菜条”式描法加强立体感,份量感,“吴带当风”之称.3吸收外来营养,使线条和色彩相互映衬.吴道子画风对后时的宗教人物画有重大影响. 27、隋唐时期鞍马题材的绘画发展状况,举出主要的画家与作品加以简要论述.唐代国势隆盛,继北朝尚武之风.对马尤为重视,马是勇士精神的象征.曹霸、陈闳、韩干《牧马图》《照夜白图》. 28、唐代陵墓雕塑有哪些重要创造,举出重要作品分析其艺术成就.唐代陵墓雕塑十分发达,陕西历代帝王陵墓石刻有昭陵、乾陵、顺陵.“昭陵六骏”雄健豪迈,精美赋有装饰性.“三彩”艺术.29、结合历史发展概要叙述五代绘画发展的面貌. 各小王朝的贵族地主阶级,自知其权势不保、用“及时行乐”来求精神的解脱.绘画上山水花鸟画的兴盛.山水方面画家师法大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状貌、气候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皴、擦、点、染的技巧.花鸟方面,彻底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大大加强,宗教画相应衰落.人物画继承唐遗风,细润精雅的格调占上风,能反映揭示社会本质.院体画和风俗画出现.30、宋代翰林图画院的建制.31、北宋前期有那些卓有影响的山水画家,结合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李成《晴峦萧寺图》为远、近、中三阶段构图可体会出他的作品“气象萧疏,烟林情矿,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的鲜明风格特色.《读碑巢石图》他画山石,多用湿墨皴染,明快透明,有烟岚轻动之感.关同.范宽《溪山行旅图》是一幅古代山水画的典范,此画给人以山势逼人之感.1是构图,主峰巍峨浩大,面积占画面三分之二,而逼近画面顶端,威压感,下呈现出承受主峰质量给人紧张感、空间感、运动感.2用笔用墨近似江南画风,体现体积感和重量感.郭熙《早春图》季节感强. 32、宋徽宗赵佶是怎样一个人物,如何评价其艺术成就.北末年,身为皇帝宋徽宗赵佶不仅仅是最高统治者,也是绘画艺术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艺术创作是他帝王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却是一个有相当艺术修养和艺术才能的艺术家重视翰林图画院,经常参与艺事活动,他的花鸟画,有不少作品流传,且风格多样,可以看出他对传统花鸟画兼收并蓄的迹象.赵佶的艺术思想、绘画风格以及书体对后世都有影响元代书画家,书法诸体皆能,精于正,行和小楷.晚年创立“赵体”.开启一代文人画的新风,在画坛上颇有“古意”而独具丰采的画风,他提出艺术“复古”之实质是要开创新的画风,书画等同,主张积极实践与艺术思想一致.山水画体现文人于简中求繁的意趣和对清幽淡远的境界的追求.花鸟画从工笔重彩向水墨写意过度的新画风.对元四家的影响很大.33、书法史上宋四家是谁,他们有哪些代表性作品流传下来,在艺术上有何特色,米芾《山林集》行楷、行用笔俊迈豪放,沉重痛快,极受推重.黄庭坚;行书《松风阁帖》,草书《诸上座帖》用笔侧锋取势,结体奇险,独树风格.蔡襄《茶录》《蒙惠帖》善于楷、行、草端庄稳健,精丽温淳.苏轼;楷书《醉翁亭记》行书《洞庭春色赋》崇尚意境.34、赵孟在书法上提出了哪些见解,其艺术成就及影响如何,画院制度完备.它既是创作机构,也是培养人才的任务,画家地位提高,按职务设画学正、艺学、待诏、柢候、供奉、画学生.多数通过考试录取.画学的学科分为专业课和公共课.取士标准,不仿前人,重构思.35、元代有哪些著名的擅长墨竹和墨梅的画家,试结合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擅长墨竹有李衍、深入竹乡,对竹的“形色情状”“生聚荣枯”做了仔细研究,画竹真实《双勾竹石图》、《沐雨图》等表现了画家追求的“清高拔俗”气概.柯九思《横竿晴竹图》秀润丰茂,楚楚动人.赵孟之妻管道升也是画竹高手.王冕是擅长墨梅,《画梅图》有生机勃额然,一种天然之趣.36、简要论述元四家的生平、作品及艺术成就.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夏山高隐》、倪瓒《松林亭子》吴镇《松泉图》.表现1强调绘画的文学化,使作品的文学趣味得到进一步加强.2与文学趣味一致,并且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和以书入画.3与相辅而行,画上题字作诗蔚然成风.37、元代花鸟画有哪些画家,他们在艺术史有何发展和创新.有王渊、陈琳、李衍、柯九思、王冕.一部分画家继承了宋代院画刻画严谨的传统并加以变化,重墨轻色,勾勒点染相结合的水墨花鸟画有所发展,呈现出花鸟画由宋的严谨、精美画风同明清的文人写意画风转变的过度特征.特别是梅、兰、竹等创作母题,因暗含着儒家的理论学和道及禅宗哲学精神,而为文人画家们所厚爱.这些题材被广泛地喜欢并经久不衰,还在于他们的外部形态最能用书法的线的精神.书画统一性特征.38、简要论述明清美术发展的特点.1文人画与院体画相争相融,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画坛的主流.2就文人画来看,被奉为“正统”的复古派与“反正统派”共存并进,既有冲突的一面,也有相互影响的一面.3民间绘画沛然兴起.4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绘画源源输入中国,一些擅画的外国传教士还成了供奉清廷的画师.39、何谓浙派,有哪些代表性画家,试举出几件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成就.在浙江钱塘形成一些画家如吴伟,《溪山鱼艇图》豪放挺健.蒋嵩,张路等人.有戴进《秋江独钓图》《风鱼归舟图》他继承古人传统,而不被成法所拘,创新意,多作斧劈皴,笔墨灵活多变,风格以挺健苍劲取胜.40、“扬州八怪”都包括哪些画家,他们的绘画是在什么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其艺术倾向如何,金农、郑燮、黄慎、李婵、罗聘、李方膺、汪士慎、高凤翰.这些画家大胆突破了当时以四王为代表的所谓正统派,崇尚摹古、一味追求笔墨形式的桎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这些人的艺术态度有许多共同趋向,在他们的绘画中又有某些共同点,借于书画发泄失意并诗,书,画结合,艺术上主张师造化,注重创作.追求书画同源的艺术情趣.41、唐代美术发展有何特点,试结合其历史社会背景加以说明.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灿烂夺目的篇章.中外交流下,唐代美术成就辉煌.书法达到一个高峰,建筑方面气势宏大,长安成.工艺驰誉世界“唐三彩”.陵墓雕刻,佛像雕塑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绘画方面.1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后而加以发扬.2山水画在晋以后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之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4石窟陵墓壁画到初盛都有新的发展.5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论述1、唐代十位画家、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人物画家,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方,尉迟乙僧(铁丝描),孙位,山水画家,李思训,王维,张澡,画马画家,韩干.风格各异.2、“小景”山水的艺术境界.人与自然的牧歌式的宁静表现道家的“仙境”、佛家的“禅境”、儒家的“世外桃源”的艺术境界.3、赵孟对元四家的影响.开启一代文人画的新风,在画坛上颇有“古意”而独具丰采的画风,他提出艺术“复古”之实质是要开创新的画风,书画等同,主张积极实践与艺术思想一致.山水画体现文人于简中求繁的意趣和对清幽淡远的境界的追求.花鸟画从工笔重彩向水墨写意过度的新画风.对元四家的影响很大.4、国美术史上,每个时期的艺术都有各自的特色,你最欣赏哪个时期,并阐明理由.唐代,唐代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又容纳了一些外来的艺术形式,丰富发展了民族艺术传统,赋与作品以一种丰富、健康、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绘画建构模式时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各个门类,在这个时期都以独立的姿态立于画坛,表现技法日趋成熟和完备,不少画论观念对后时影响大.建筑、工艺马上都体现了大唐艺术辉煌繁荣. 5、结合作品分析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在山水画发展上的地位及其艺术成就. 北派荆浩《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写关陕风光;南派董源《萧湘图》、巨然《秋山问道图》写江南山水.在继承传统的山水画的基础上,再现山水气势,壮美的山川景色,都创造了自己的表现方法,以抒写千变万化并具有个性的诗意境界,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优秀范例.。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陶器①人类利用泥土烧,制造的使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创造;②按照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③按照陶质分:红,白,灰,黑④按照装饰分:拟形陶,彩陶,素陶,印纹陶⑤按照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2、彩陶①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②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③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表达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到达客观水平。

3、青铜器①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②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③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④其品种有:鼎、尊、豆、盘、钟等。

4、瓦当①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

②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

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

③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

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5、秦兵马俑①惊人的数目和巨大的体积在世界美术史是罕见的;②造型简练,崇尚写实,面部刻画细致,绘彩逼真,表情丰富,姿态多样;③整个秦俑具有宏伟壮阔的气势,又有活泼变化的动感。

6、马踏匈奴①是霍去病墓雕群的一座主像;②战马昂首挺立,英姿飒爽,豪迈雄劲,足踏匈奴于脚下。

③此作品既是对英雄丰功伟绩的缅怀追思,也是对西汉国强马壮的高度赞颂。

7、画像石①画像石是为丧葬礼俗效劳的一种功能艺术,厚葬和孝悌是画像石产生的原因;②主要用于装饰墓室、石棺、祠堂和石阙等③盛行于东**晚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8、帛画①帛画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直至西汉前期,是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梦想;②古代画在丝织物上,其表现的主题是引魂升天③以墨线为骨,线条流利舒畅,色彩绚烂谐调,富有装饰趣味。

9、魏晋南北朝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与理论①顾恺之在艺术创作上的突出成就表现在他极为重视人物内在思想感情与性格风度,可以成功地刻画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个性;②他画人物尤为重描绘眼神,认为眼神是传神成功与否的光键所在;③绘画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仁智图"④他还精研绘画理论,著有"论画"、"魏晋盛流画赞"、"画云台山记"⑤他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鹳鱼石斧图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

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

器形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陶瓷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

图像简洁醒目,画面右侧那柄装饰考究而带有徽记的石斧,无疑是古代的权力棒,画面记录了鹳氏族兼并鱼氏族的重大历史事件。

构图均衡、饱满,为史前独立性绘画的珍品。

黑陶黑陶是我国新时期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

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其中以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彩陶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

是在打磨光滑的红色陶丕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

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西安半坡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在圆滚的脸庞上,画着三角形的鼻子,修长的眉毛,眯成一线的双眼,头上戴尖状顶饰物,或在耳旁画出双鱼,或在嘴边衔着两鱼。

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洁造型和生动组合。

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对于具体含义的解释则各不相同,有说崇拜鱼图腾,或者祈求捕鱼丰收说,或说生殖繁盛的祝福说。

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C形玉雕龙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

是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

玉龙整体高26厘米,呈玦形,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尖尾,无四肢及鳞甲。

龙背居中处有一穿孔。

是目前发现的体型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泥塑女神像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

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嘴,嘴角高挑,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

塑造的技术成熟,水平高超,其内涵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是生殖女神或丰收女神的象征。

舞蹈纹彩陶盆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

内壁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有学者认为这是表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或者祭祀神灵。

在技法上,这件作品仅仅抓住人物的动态和整齐的队形,以极其精练的笔墨进行描绘,富有抒情的意念。

饕餮纹也叫兽面纹。

是流行于商周时期的一种青铜器纹饰。

基本特征为双目圆瞪,阔口隆鼻,头上多有一对变化多端的犄角,或更有獠牙利爪,多数兽面纹的两旁还有对称展开的兽体身躯。

这种纹样实际上把各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以夸张和象征的手法综合起来,往往难以辨认是何种动物,故称为兽面纹。

常装饰于器物的腹部、颈下等重要部位作为主题纹样,西周中期后逐渐衰落。

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绘(一般以动物血或皮胶作为调和剂)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画在山崖石面上的图画。

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岩画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岩画遗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重要的有内蒙古阴山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岩画等。

整体上视为原始社会绘画,岩画的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狩猎、放牧、祭祀、神灵、动物等,堪称原始社会的百科全书。

原始瓷器商周时期出现的青釉瓷器,具备了瓷器的基本条件,但与后来的瓷器相比,质量较差,还处于原始阶段,故称原始瓷器。

器形有尊、罐、瓮、豆、碗、盂、盉等。

帛画中国古代画种。

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

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

代表有战国时期的《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等。

六齐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其合金成分,视用途和器类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铜锡比例,这就是《周礼考工记》中所谓的六齐,即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配置比例。

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主要内容是商王室用来占卜的卜辞,甲骨文已经具备六书,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笔画以直线形居多,往往十分纤细,但殷商后期的笔画渐显丰腴,还出现弧形线条,可能是为了忠实地表现出毛笔的笔意,也可能受到金文的影响。

无论笔画粗细,都显得遒劲而富有立体感,轻重疾徐刻画细腻,有运刀如笔之感。

失蜡法铸造铜器的一种方法。

先用蜡雕塑成所需器形后翻制成泥范,再用烘干的泥范铸青铜,可以获得精细的纹饰效果。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蟠虺纹铜尊是我国失蜡法的代表作。

青铜器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

商代晚期已形成了较完备的青铜器种类,主要类型有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

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礼器之中的炊煮器,有鼎、鬲、甗等品种;食器有簋、盂、豆等,酒器有觚、爵、觥、斝、尊、卣、壶等,水器有盘、匜、鉴等,乐器有铃、铙、鼓、钟等,兵器有钺、戈、戟、矛、刀等。

西周之后酒器减少、食器增多,铭文加长。

代表器物有四羊方尊、毛公鼎、散氏盘等。

人物龙凤图战国时期帛画。

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

质地为平纹绢,高31厘米、宽22.5厘米,画面描绘了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合掌做祈祷状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引导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

画中人物比例匀称,仪态肃穆,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和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是先秦时期绘画的代表作。

人物御龙图战国时期帛画,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

画中一位头戴高冠、身着长袍、腰悬宝剑、侧身向左而立的男子右手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

龙尾部有一只仙鹤,龙神下有一鱼。

该画所表现的死者之魂乘龙升天的景象。

色彩平涂与渲染兼用,运笔劲挺优美、潇洒自如。

人物形象准确生动,揭示了人物的内在气质,画风古拙,装饰意味浓。

四羊方尊商贷晚期青铜雕塑的代表作。

出土于湖南宁乡,方尊口沿外移,颈部高耸,四边各装饰有蕉叶纹、兽面纹和夔纹。

尊肩四角以高浮雕的形式铸造出四个羊首,极大地丰富了器表的层次以及造型空间。

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器皿和动物巧妙地结合起来,整体庄重华丽,工艺高超精湛。

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

商代后期的王室著名的青铜器,鼎的内壁刻有“后母戊”(之前作司母戊),意思是商王文丁为祭祀其母亲而铸。

器形造型庄重,纹饰精工,具有气势,是我国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莲鹤方壶出土于河南新郑。

盖顶莲瓣丛中站立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造型舒展灵动。

壶身附有浮雕的龙虎,气势升腾,结构不凡,突破了商周以来青铜器庄重肃穆的风格,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风格。

长信宫灯出土于河北满城,为西汉工艺品的代表作之一。

其造型为宫女双手执灯形象,灯设计巧妙,灯盘可以转动,灯光的光照速度和照射方向可调节,宫女的袖子和身体中燃烧的烟气可导入体内,以保持室内的清洁。

达到了实用和美观的统一,是汉代工艺雕塑的典范。

马踏飞燕又称铜奔马,是东汉青铜雕塑的代表作。

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设计一匹风驰电掣的骏马,三足腾空,一足踩在展翅疾飞的燕隼背上,具有强烈的运动感。

作者巧妙地让燕隼双翅张开,加强雕像支点的稳定感,同时用燕隼的疾飞之态烘托出天马的神速。

取得了内容与形式、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统一,堪称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奇葩。

马踏匈奴汉代霍去病群雕的主体和代表作。

作者以一匹气宇轩昂的战马来象征霍去病,以战马踏翻侵略者来歌颂其战争中的勇敢。

作品造型轮廓准确有力,形象醒目,主题突出。

风格古朴稚拙,凝重稳练,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高度统一,是西汉雕刻艺术成就的标志性作品。

马王堆T字形帛画西汉时期帛画,出土于长沙马王堆古墓。

帛画长205厘米,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

画面分上中下三段,下段展现的是死后阴间的场景,画面描绘的神灵均为与死神相关的阴神,并且具有死而复生的功能;中段展现的是自然天空,描写了墓主人的魂魄乘龙升天的景象;上段为墓主人最终要达到的天堂胜境,该画是西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画面构图饱满,布局繁复井然,线条刚劲匀称,设色沉着雅致。

击鼓说唱俑出土于四川成都,作品塑造了一位民间艺人的表演说唱艺术的瞬间,人物左手抱鼓,右手执槌,身体用力前倾,右脚高跷,表现了说唱者说到精彩之处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自我陶醉的瞬间情态,充满了活泼的气息。

堪称东汉陶塑的杰作。

覆盖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

通常指的是半圆或者圆形的瓦头,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

常见的瓦当大多数与简瓦连制在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装饰,即有实用的功能,也富有装饰美。

画像石用于构筑墓室、石棺、墓前祠堂和石阙的建筑石材,雕刻着不同画面。

盛行与汉、魏、六朝和唐代。

内容有历史人物、神仙故事、孝子烈女等。

表现形式分阴刻和阳刻两大类。

其作品在结构、造型、线条的运用上达到了朴质雄劲的境界。

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石。

循石造型两汉大型石雕风格上的共同点是循石造型,即因材施艺,较多保留原石的形状和表面质感,稍作加工,取其意似,不作细致刻画。

它是一定美学趣味的产物。

因为当时有很多手段可以制造出较为精细的雕像。

而花岗岩的特殊质感与这种古拙朴厚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阳刚之美,显然更有利于表现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

高颐阙东汉益州太守高颐墓前的威仪性建筑。

位于四川雅安。

它是仿木结构的子母阙,由台基阙身、阙楼、屋顶四部分组成。

台基、阙身上雕出柱、枋和栌斗,阙楼上周刻楼面平坐木枋和挑檐斗拱,屋顶雕刻椽木和瓦饰,是研究汉代建筑的宝贵资釉陶低温铅釉陶出现于西汉后期,代表了汉代陶瓷工艺取得的杰出成就。

它以铜和铁为主要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成,铜使得釉成翠绿色,铁使得釉呈黄褐色和棕红色。

由于铅釉陶在低温下烧成,不宜实用,故多做丧葬用的明器。

孝子画像石棺于20世纪30年代出土于河南洛阳城郊,后流落于海外。

在石棺的两外侧线刻着内容为孝子故事的画像,如舜、郭巨、董永、蔡顺、王子林等的行孝事迹。

各组故事间以树木分割成三组,独立且连续的画面,每个画面表现一个孝子的故事,每幅独立的画面上方刻着标题。

孝子棺石刻以阴线刻画为主,线的运用十分成功。

人物情态生动,树木山石与人物的比例关系协调,山水背景的处理带有浓厚的装饰趣味,反映出北魏晚期绘画发展的面貌。

张家样萧梁时期画家张僧繇所创立的佛教人物画风格,被称为张家样。

在张家样中,张僧繇吸取天竺凹凸花的画法,一改顾陆以来的秀骨清像的人物造型,首创面短而艳的富于立体感的形象,人物形象具丰腴美,故唐代理论家评他得其肉。

是绘画技法上的一大进步,此张家样式,是张僧繇区别于其他人物画家的明显标志。

风俗画中国传统绘画中,表现城市经济发展和城乡生活的作品,即风俗画。

风俗画在宋代有独特发展且题材相当广泛。

市民生活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如货郎、婴戏、仕女、盘车等。

画家们在深入观察市民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基础上进行生动具体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众的生活思想感情,代表了人物画发展的新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