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运动心理学教案设计

运动心理学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包括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运动员 的心理训练与调控、比赛心理策略等 。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 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02 运动心理学基础理论
运动心理学基本概念
01
02
03
运动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心理 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的科学。
通过目标激励、困难挑战、自我强化等手段培养意志力。
03
抗挫折能力的意义与提高方法
抗挫折能力是指运动员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心态和继续努
力的能力,可以通过认知重构、情绪管理、社会支持等方式提高抗挫折
能力。
04 运动团队心理建设
运动团队心理概述
运动团队心理的定义
指在运动团队中,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产生的心理状态和 表现。
谢谢聆听
02
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
包括运动员心理、教练心理、观众心理、运动团队心理 等。
03
运动心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与体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
教案设计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教案设计,使学生掌握运动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提高心理素质和运动表现。
意义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 高运动水平和比赛成绩,促进身 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制定个性化的选材方案
根据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选材方案, 提高选材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运动心理学在训练中的应用
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动机
通过心理干预和激励手段,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热情和动机,提高训练效果。
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
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心理训练和指导,帮助运动员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提高比赛中的应对能力 。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实践活动:1.按摩的各种手法及其操作;2.合理 治疗运动伤病的实际操作内容,即:⑴.学习中暑 的处理和预防方法。⑵.出血的急救。⑶.骨折的急 救。⑷.心肺复苏术的实施方法。
2、人体素质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运动中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和运动代谢的变
化规律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5. 人的身 体素质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7
章次
各章标题名称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讨论习题课
第一章
人的动机过程
3
1
第二章
人的认知过程
3
1
第三章
人的差异比较
3
1
第四章
如何进行技能训练
4
1
第五章
如何进行心理训练
5
1
第六章
如何进行比赛心理调节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3. 基本形 态结构、生理 功能特点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概 述
运动系统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氧运系统
理解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知道人体运动 的能量供应;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 泌系统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组成、运动中的作 用,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和人体各系 统对运动训练的适应;了解运动中人体神经、内分 泌系统对人体的调节作用。
1
科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
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1.系统介绍人体基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特点和运动伤病的基本知识(第二章至 第五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2.适量介绍人体基本组成、运动员营养(第一章、第六章)。 3.详细叙述人体素质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运动中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和运动代 谢的变化规律(第七章至第十章)。

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运动心理学是运动科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体育专业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侧重讲授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的理论和相关心理实验。

基础理论内容包括人的知、情、意、行等心理,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等心理结构和心理训练,本课程实用性强,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可以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课程目标掌握运动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使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运动实践中的心理问题能力,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今后的体育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实验让学生学会观察问题的方式,能熟练使用基础实验的仪器,独立完成基础实验报告,独立从事调研活动和学会写小论文;组织学生对我校运动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可在本课程前后选修“教育心理学”、“心理质询与治疗”等课程。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主编. 运动心理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推荐参考书:张力为主编.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祝蓓里. 运动心理学原理与运用. 上海: 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1992.六、课程进度表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案例引进、理论分析解读、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和实践应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七、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宋体,小四,粗体)1. 课前预习,上课要集中精力,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紧跟老师的授课思路和进度。

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2. 学生必须阅读与选读的课外教学材料季浏、符民秋. 当代运动心理学.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祝蓓里. 运动心理学原理与运用. 上海: 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1992.八、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缺课旷课1次扣5分,缺课、旷课累计超过课程教学总时数三分之一者,作业、实验没有完成3次以上不得参加该课程的考核,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标注旷课标志并列入不及格课程成绩记载。

《运动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运动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定义:运动咨询心理学是关于心理咨询形式、理论和方法在体育情景中的应用的学科课程。

(-)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武汉体育学院应用(运动)心理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2003年1月修订本)编写的。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是应用(运动)心理学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程。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心理咨询活动的形式特点,理论流派和技术方法等方法的内容,本了解在体育运动情景下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的特殊性和注意事项。

(四)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五)学时数与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J教学安排教学基本内容讲授小组学习讨论/答疑实践小计第一章绪论44第二章咨询要素分析44第三章咨询目标426第四章会谈及会谈技巧64212第五章咨访关系与咨询特质314第六章一般咨询过程22第七章心理分析疗法314第八章行为疗法4116第九章以人为中心疗法314第十章理性-情绪疗法112第十一章其它疗法314第十二章体育运动中的心理咨询112小计241413354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论辩析知识点:心理咨询定义,内容,咨询与治疗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心理咨询的发展与现状知识点:咨询心理学的流派与延袭,现代社会对心理咨询活动的需要。

第三节心理咨询的分类知识点:心理咨询的形式分类,功能分类。

第四节心理咨询学习与实践中应注意的事项知识点:咨询活动对咨询者的要求,道德准则。

第二章咨询要素分析第一节咨询和治疗中的共同要素知识点:咨询形式的共同要素分析。

第二节咨询和治疗的主要变项知识点:咨询形式的主要变量分析。

第三章咨询目标第一节健全人格与咨询目标知识点:健全人格,不同人格理论。

第二节确定怎样的咨询目标知识点:一般目标和个人目标,终极目标和过程性目标,不同流派的终极目标。

第三节怎样确定咨询目标知识点:确定咨询目标的常见问题与处理原则,确定目标的方法,成功指示器。

人体科学专业《运动心理学》教学大纲

人体科学专业《运动心理学》教学大纲

人体科学专业《运动心理学》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是依据2004年《西安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制定的。

运动心理学是运动人体科学系的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运动人体科学系各专业方向的本科学生,计划学时为72学时,学生修完本课成绩合格后计4学分。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最低限度的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掌握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具体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具备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中的心理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心理训练方面的知识和心理技能。

三、教学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哲学和运动生理学等相关基础知识,因此本课程教学应安排在这些基础课学习之后。

本课程教材编选应注意本课程的内容构成:学生应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否则无从理解运动心理学的内容,但须注意这些知识与体育运动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运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心理训练的基本方法。

这既是本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及实验课。

四、教学内容、形式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其一为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主要体现在前三章之中;其二为运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内容,在后章之中;其三为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以及试验课,分布于群课程各章之中。

学时分配见下表:教学内容、形式与学时分配表五、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历史和对象一、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一、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二、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第三节运动心理学概述一、运动心理学研究对象二、运动心理学研究内容第二章体育运动中的认知过程第一节体育运动中的感知觉一、体育运动中的感觉二、体育运动中的知觉三、专门化知觉四、体育运动中学生的错觉第二节体育运动与记忆一、记忆概述二、体育运动中的记忆三、体育运动中促进以记忆有效性的条件第三节体育运动中的思维一、思维及基本特点二、体育运动中思维的作用三、体育运动中的操作思维第三章体育运动中的心理状态第一节体育运动中的情绪状态一、情绪概述二、体育运动中情绪的影响三、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焦虑第二节体育运动中的意志状态第三节体育运动中的注意状态一、注意概述二、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三、运动员的注意品质以及测定第四章运动员的个性第一节运动员的个性一、个性概述二、运动员个性的测定三、运动员的个性结构与特点四、个性与心理选材第五章运动动机第一节动机一、动机的概念及分类二、运动动机的功能三、动机的理论四、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六章归因第一节归因一、归因概念二、归因理论简介三、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第七章运动唤醒第一节唤醒、应激、焦虑的概念一、唤醒二、应激三、焦虑第二节唤醒与运动操作一、倒U型假说二、最佳功能区(IZO)理论三、马腾斯的多维焦虑理论五、突变理论六、焦虑方向理论第八章运动身体训练与心理第一节运动身体训练与心理一、身体素质与训练二、身体素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第九章运动技能学习第一节运动技能学习概述一、学习理论与运动技能学习二、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三、运动技能的迁移第十章心理技能训练第一节心理技能概述一、什么是心理技能训练二、心理技能训练的原则第二节心理技能训练几个主要方法(一)、目标设置训练(二)、表象技能训练(三)注意集中训练(四)应激控制技能训练第十一章运动团体心理第一节体育运动的社会化一、社会化及特点二、运动社会化作用三、影响社会化的因素第二节运动团体及凝聚力一、团队凝聚力的概念二、团队凝聚力作用三、团体凝聚力形成和培育第三节教练员心理一、教练员基本素质二、教练员对团队的影响作用三、教练员的领导方式第十二章锻炼心理第一节锻炼心理学概述一、体育锻炼的心理益处二、体育锻炼和精神健康的理论第二节坚持练习及其决定因素一、从久坐生活方式转变到参加运动二、从参与运动到维持或退出运动的转变三、从退出锻炼到重新开始锻炼的转变第三节锻炼行为理论一、合理行为理论二、计划行为理论三、跨理论模式四、社会认知理论第四节社会体格焦虑、身体自我概念和身体形象一、社会体格焦虑、身体自我概念和身体形象二、健身可缓解生活压力第十三章运动心理学服务实践第一节运动心理学服务实践概述一、运动心理学服务实践的性质与任务二、运动心理工作者实践服务的特点三、运动心理学实践服务的职业道德第二节运动心理学实践服务的程序一、制定运动心理学实践服务程序的原则二、运动心理学实践服务的程序第十四章、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及相关实验介绍第一节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述一、运动心理学研究德原则二、运动心理学研究工作的步骤第二节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一、观察法二、心理测量法三、实验法五、成绩评定与考核办法学生成绩考核分为三个部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含作业、讨论、考勤等;实验报告占总成绩10%;期末闭卷考试占7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42512004 课程名称:体育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型:课程实验开课学期:4总学时数:54 实验学时:6 总学分数:3面向专业:体育教育二、课程目标本教学大纲是依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和2007年黄冈师范学院制定的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而制定的。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树立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理念;使学生了解掌握人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为学生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应用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运用心理技能、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

三、选编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一)选编内容应与《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的改革精神相一致,与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相适应,充分体现《体育心理学》课程的内涵和价值。

(二)选编内容能反映《体育心理学》课程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和当代国内外体育教学的新观点、新方法。

所选内容应有助于构建适用于全体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体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

(三)选编内容应符合《课程方案》规定的《体育心理学》课程的基本要求,紧密结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精神与要求,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以及各校的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针对性强,实用并便于操作。

(四)选编内容要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掌握促进身心健康的知识与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终身体育观。

四、教学内容、形式和学时分配五、教学基本内容(一)理论部分1.体育心理学概述(1)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3)体育心理学简史和发展方向(4)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2.运动中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1)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2)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3)体育活动中团队目标的设置方法3.运动兴趣和动机(1)运动兴趣(2)运动动机4.运动归因(1)运动中的归因(2)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3)运动中的归因训练5.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1)体育活动的心理效益(2)体育活动的坚持性(3)体育活动行为的理论、预测及干预(4)体育活动的成瘾行为6.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1)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2)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3)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4)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7.心理技能训练(1)心理技能与心理技能训练(2)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3)运动中的认知干预疗法8.动作技能的学习(1)动作技能概述(2)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与过程(3)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4)动作技能的学习与训练(5)动作技能的迁移9.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优化(1)体育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2)体育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心理学原理(3)体育教学环境心理(4)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评价10.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1)体育能力的差异(2)智力因素的差异(3)非智力因素的差异(4)体育差生的心理11.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1)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致因(2)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3)运动损伤的心理评估(4)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12.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1)体育团体凝聚力概述(2)影响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因素(3)团体凝聚力与运动表现(4)团体凝聚力的发展13.运动中的领导行为(1)领导概述(2)教练员领导行为概述(3)教练员领导行为分析14.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1)运动中的道德形成和发展(2)攻击性行为的定义与分类(3)体育运动与攻击性行为(4)降低运动中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方法(二)实验部分1.心境的测量2.身体自我的测量3.心理技能的测量六、教学基本要求(一)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明确课程为培养目标服务的指导思想,体现《体育心理学》课程功能,以《课程方案》、《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和《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

运动医学 教学大纲

运动医学 教学大纲

运动医学教学大纲摘要:一、运动医学概述1.定义与背景2.学科发展历程二、运动生理学1.运动生理学基本概念2.运动生理学主要研究领域三、运动生物力学1.运动生物力学基本概念2.运动生物力学主要研究领域四、运动营养学1.运动营养学基本概念2.运动营养学主要研究领域五、运动心理学1.运动心理学基本概念2.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六、运动康复医学1.运动康复医学基本概念2.运动康复医学主要研究领域七、运动医学应用1.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2.运动与健康促进正文:【运动医学概述】运动医学是一门研究运动与健康、运动与疾病关系的学科,涉及运动生理、生物力学、营养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运动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研究框架。

【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生理功能变化及其调节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运动对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的影响,以及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神经内分泌调节等方面。

【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运动规律及其与生物组织力学性能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运动生物力学模型、生物力学参数的测量与分析、运动技术优化等方面。

【运动营养学】运动营养学是研究运动与营养相互关系及营养在运动中的作用和机制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运动员的营养需求、运动营养补充、营养与运动表现、运动营养与健康等方面。

【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与心理过程、心理特性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心理训练、运动心理压力与应对、运动心理干预等方面。

【运动康复医学】运动康复医学是研究运动疗法在疾病康复中的应用及其原理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运动疗法在慢性病、运动损伤等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以及运动康复医学的理论与实践。

【运动医学应用】运动医学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关注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运动与健康促进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讲授运动员的认知过程,运动员的心理健康,运动员的社会互动等。

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的心理特点,了解体育运动为什么可以成为人的心理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重要形式。

本课程先修课程为:《普通心理学》、《教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2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7周,总课时数34学时,安排在第七学期。

本课程学分数为:2学分二、学时分配表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系统掌握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运动中的心理学问题,具备综合运用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运动实践的基本能力,培养对运动心理学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体育人文素养,培养体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第1章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本章回顾运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讨论运动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分析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点,介绍中国运动心理学当前的工作领域。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运动心理学史、运动心理学性质和任务、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特点。

难点是:运动心理学的任务、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第2章运动活动的感知过程本章讨论了对于运动活动具有特殊意义的感知觉问题,包括动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专门化知觉在运动活动中的作用以及知觉特性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意义。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在运动活动中的意义,专门化知觉的特征、测量方法及培养手段,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意义。

难点是:动觉在运动活动中的意义。

第3章运动活动的记忆过程本章讨论了运动记忆的特点、性质和作用。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短时运动记忆、长时运动记忆的特点及在动作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动觉表象和视觉表象、内部表象和外部表象的特点及在训练竞赛,组块的含义。

难点是:运动中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运动表象的特点及其在训练竞赛中训练。

第4章运动活动的思维过程本章首先介绍对运动活动的思维过程进行传统研究的情况,然后介绍对运动活动的思维过程进行决策研究的进展。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操作思维的特点及其与运动项目和运动水平的关系,认知心理学研究战术意识和战术思维的思路和方法,运动情境中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意义,运动情境中认知决策和直觉决策的作用与区别,竞技运动领域创造思维的原因和表现。

难点是:运动情境中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意义,运动情境中认知决策和直觉决策的作用与区别。

第5章心理疲劳与过度训练本章探讨心理疲劳性质、原因、测量及控制。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心理疲劳与生理疲劳的区别,心理疲劳与心理耗竭、职业倦怠的区别,运动性心理疲劳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测量手段和控制方法。

难点是:心理疲劳与心理耗竭、职业倦怠, 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测量手段和控制方法第6章使用兴奋剂的心理分析本章分析了兴奋剂对神经系统、心理及行为的不良影响,探讨了运动员和青少年使用兴奋剂和娱乐性药物的原因,以及帮助运动员远离兴奋剂的心理策略。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兴奋剂和使用兴奋剂的概念、兴奋剂的种类及作用、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社会心理原因、青少年使用娱乐性药物的原因、直观判断运动员是否使用兴奋剂的方法、反兴奋剂教育的策略。

难点:反兴奋剂教育的策略第7章运动团体的凝聚力本章介绍运动中团体凝聚力概念、分类、测量的方法以及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探讨团体凝聚力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团体凝聚力、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之间的区别,团体凝聚力的概念模型、测量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团体凝聚力与运动成绩、运动表现其他变量之间关系。

难点是:团体凝聚力的概念模型。

第8章教练员的领导与管理本章从管理和领导的角度,探讨教练员成功的因素,因为管理运动员和领导运动员是教练员的基本职责。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领导的含义、领导方式的类型、影响教练员执教行为和领导行为的因素、教练员影响力的形成、教练员管理应追求的心理效果。

难点是:教练员影响力的形成、影响教练员领导行为的因素四、教学内容纲要第1章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1.1 运动心理学的发展1.2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特点第2章运动活动的感知过程2.1 感觉系统对运动活动的作用2.2 知觉系统对运动活动的作用第3章运动活动的记忆过程3.1 短时运动记忆的特点3.2 长时运动记忆的特点3.3 运动表象的特点第4章运动活动的思维过程4.1 运动员操作思维的特点4.2 运动员解决问题的特点4.3 运动活动与创新思维的关系第5章心理疲劳与过度训练5.1 运动性心理疲劳特点5.2 运动性疲劳的原因5.3 运动性疲劳的监测5.4 运动性疲劳的控制第6章使用兴奋剂的心理分析6.1 兴奋剂6.2 使用兴奋剂的动机6.3 杜绝兴奋剂的策略第7章运动团体的凝聚力7.1 团体凝聚力的含义7.2 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7.3 团体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第8章教练员的领导与管理8.1 领导方式与领导功能8.2 影响教练员领导行为的因素8.3 教练员影响力的形成五、运动心理学实验实验1 速度知觉 2学时实验2 操作思维测试2学时实验3 动觉感觉性测试 2学时六、课程教材教科书:张力为,毛志雄主编.运动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参考书:[1] 季浏等编著.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姚家新等译著.运动心理学导论.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张忠秋等译.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北京:中国轻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6[4] 张力为等译.运动心理学----概念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七、其他说明本大纲适用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运动心理学》为专业选修课程。

《运动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一、考核目标通过考核,检验与评价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学习效果和能力:1.使学生掌握系统掌握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了解运动中的心理学问题,具备综合运用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运动实践的基本能力。

3.培养对运动心理学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体育人文素养,培养体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二、考核的内容及考核要求第一章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一)考核内容1.动心理学的发展2.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二)考核要求1.了解运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2.了解运动心理学的科学地位,掌握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点。

3.了解中国运动心理学当前的工作领域。

第二章运动活动的感知过程(一)考核内容1.感觉系统对运动活动的作用2.知觉系统对运动活动的作用(二)考核要求1.掌握动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专门化知觉的概念及在运动活动中的作用2.掌握专门化知觉的特征、测量方法及培养手段3.掌握知觉特性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意义。

第三章运动活动的记忆过程(一)考核内容1.短时运动记忆的特点2.长时运动记忆的特点3.运动表象的特点(二)考核要求1.掌握短时运动记忆、长时运动记忆的特点及在动作学习过程中的意义。

2.掌握动觉表象和视觉表象、内部表象和外部表象的特点及在训练竞赛,组块的含义。

第四章运动活动的思维过程(一)考核内容1.运动员操作思维的特点2.运动员解决问题的特点3.运动活动与创新思维的关系(二)考核要求1.掌握操作思维的特点及其与运动项目和运动水平的关系2.了解认知心理学研究战术意识和战术思维的思路和方法,3.掌握运动情境中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意义,运动情境中认知决策和直觉决策的作用与区别,竞技运动领域创造思维的原因和表现。

第五章心理疲劳与过度训练(一)考核内容1.运动性心理疲劳特点2.运动性疲劳的原因3.运动性疲劳的监测4.运动性疲劳的控制(二)考核要求1.了解心理疲劳与生理疲劳的区别,心理疲劳与心理耗竭、职业倦怠的区别2.掌握运动性心理疲劳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3.掌握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测量手段和控制方法第六章使用兴奋剂的心理分析(一)考核内容1.兴奋剂2.使用兴奋剂的动机3.杜绝兴奋剂的策略(二)考核要求1.掌握兴奋剂和使用兴奋剂的概念、兴奋剂的种类及作用2.了解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社会心理原因、青少年使用娱乐性药物的原因3.掌握直观判断运动员是否使用兴奋剂的方法、反兴奋剂教育的策略第七章运动团体的凝聚力(一)考核内容1.团体凝聚力的含义2.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3.团体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二)考核要求1.掌握运动中团体凝聚力概念、分类、测量的方法2.掌握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3.了解团体凝聚力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第八章教练员的领导与管理(一)考核内容1.领导方式与领导功能2.影响教练员领导行为的因素3.教练员影响力的形成(二)考核要求1.了解领导的含义、领导方式的类型2.掌握影响教练员执教行为和领导行为的因素、教练员影响力的形成3.了解教练员管理应追求的心理效果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1.由课程主讲教师按题型,命出试题AB二套试卷以及标准答案。

2.命题的知识覆盖面为全知识的80%,难度或学生发挥题,控制在20%3.同份试题中不出现同一知识。

同一难度的试题分别安排在各题型中。

试题重复率小于25%。

4.试卷命题完成后经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审查后由办公室加密保存,命题人、审题人、保管人遵守试题流程保密守则。

5.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6.成绩结构:平时成绩20% (考勤、课堂回答问题、课堂表现),期中成绩20% ,期末成绩60%。

《运动心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体育心理学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心理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全面思维能力,以指导体育教学与训练。

一、实验总学时:6学时二、课程总学时:34学时,2学分。

三、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四、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1初步掌握一些体育心理学实验方法和技能。

2为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运动训练提供帮助。

3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五、考核方式与要求1、考试内容2、考核依据实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

六、考核方法实验操作:60% 实验报告:40%七、成绩评定的总则1、评定成绩坚持公正、真实、科学的原则。

2、每人的实验成绩为每次实验成绩平均分3、每次实验成绩组成:实验报告占60分;实验操作40分;4、旷课达三分之一的或故意损环仪器者判为不及格。

八、成绩评定的细则:1、实验报告占60分:包括:书写格式规范工整10分、内容完整10分、方法步骤简明正确10分、结论结果与分析合理正确30分。

2、实验操作占40分:仪器使用操作规范30分、熟练程度10分。

3、考勤与实验态度(视积极或懒散情况打分)与理论课并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