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药师题-历代本草代表著作简介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执业药师中药学辅导精华)
⼀、《神农本草经》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托名于神农,使之得以更加⼴泛的认同与流传。
载药365种、分三品、⾸载药性理医`学教育搜集整理论配伍理论、奠定了中药学理论基础。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著,南北朝,载药730种。
●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量药物采收、鉴别、炮制、制剂、“诸病通⽤药”、“服药⾷忌”等。
●⾸创药物⾃然属性分类法:⽟⽯、草⽊、⾍兽、果、菜、⽶⾷等。
●系统、全⾯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医`学教育搜集整理内容,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药学成就。
三、《新修本草》 ●书成于公元659年(唐显庆四年),长孙⽆忌等领衔编写,我国第⼀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以《本草经集注》为祖本,继承并多有创新,新增药物120种,共850种。
●由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组成,图⽂并茂,开创本草新篇章。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唐慎微,在《嘉祐本草》、《图经本草》的医`学教育搜集整理基础上,⼴泛采集医家常⽤和民间习⽤的验⽅单⽅,⼜从经史百家⽂献中整理出⼤量有关医药学资料编写此书。
●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以前。
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3000余⾸。
简称《证类本草》。
●集宋以前本草之⼤成,使⼤量古代⽂献得以保存,具有极⾼的学术价值和⽂献价值。
五、《本草纲⽬》 李时珍,全书共五⼗⼆卷,卷⾸附图1109幅,载药1892种。
序例和百病主治药各两卷,内容丰富。
卷五⾄卷五⼗⼆,分为⼗六部,六⼗类医`学教育搜集整理,不分三品。
每药分正名、注释名、⽓味、主治、集解、发明、正误等内容,最后附⽅。
六、《本草纲⽬拾遗》 作者:赵学敏,成书于乾隆三⼗年。
专为补遗、正误《本草纲⽬》⽽作,载医`学教育搜集整理药921种,其中《本草纲⽬》未收载的716种。
其他名著《本草备要》《本草从新》《本草求真》《本草再新》《植物名实图考》。
七、新中国的本草《中华本草》 当代本草代表作。
历代本草著作简介
历代本草著作简介历代本草著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
其成书年代一般认为是东汉时期,但也有人认为是西汉,或在战国时代就已有雏形。
该书是汉代以前许多医药学家的集体创作,而托名于神农。
《本经》全书四卷,其中序录简要地概括了四气、五昧、毒性、配伍应用等中药基本理论。
上中下三卷,载药365种,分别记述各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病症。
《本经》是汉代以前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所积累的用药经验的总结,它将药物按毒性的大小和有无及药物的补泻性能分为上中下三品,是中药按药性分类之开始。
所述药物的功能主治,大部分是正确的,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它所记载的大多数药物,不但确有实效。
而且有一些还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
如用水银治皮肤病,比阿拉伯和印度早500~800年。
其中大多数药物仍为现代临床所常用,是许多治法、方剂中的主药。
《本经》对我国药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部本草,如《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以及《本草纲目》,都是在《本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由于历史条件所限,《本经》中出未免掺杂了一些糟粕,如称某些药物可以“久服神仙”、“不死”等等,应本着去芜存精的精神,批判地继承。
(二)《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成书于公元492~500年之间。
为南北朗梁代陶弘景所编著。
自《本经》成书以来,经过魏晋的历史变迁,当时的名医如吴普、李铛之辈对其进行了增减尔后流传下来的《本经》药物品种不一,药性寒热的记载,以及主治的多少也各不相同,加以草石不分,虫兽混记,不便医家传阅。
于是陶氏搜集各种《本经》的传妙本。
并编入《名医别录》,逐条注释,定名为《本草经集注》。
全书分三卷,后作七卷抄写,收药730种,分成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谷、有名未用七类。
这是药物第一次按自然分类法进行分类。
它创立的“诸病通用药”,对临床选择用药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对药物的产地、采集时间、炮制要求、用量服法、药品真伪与药物疗效的关系等,均有论述。
执业药师的中药专业知识一精华总结版.doc
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精华总结版第一章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
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
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七)《中华本草》:当代。
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
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
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
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确立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味。
2.药物的功能。
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
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
(1)泄:①通泄,如大黄;②降泄,如苦杏仁;③清泄,如黄连。
(2)燥指苦能燥湿,如苍术。
(3)坚:①坚阴,即泻火存阴;②坚厚肠胃。
历代本草著1
第01讲历代本草著作、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
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讲义编号NODE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五)《本草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李时珍。
该书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赵学敏,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七)《中华本草》为当代本草代表作。
前30卷为中药,收载药物8980味,后4卷为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
该书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
[讲义编号NODE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A.《开宝本草》B.《嘉祐本草》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拾遗》[讲义编号NODE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我国第一部药典性著作是A.《本草纲目》B.《证类本草》C.《新修本草》D.《本草经集注》E.《神农本草经》[讲义编号NODE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一、概述中药性状,以药物为观察对象,是药物内在特质的外在表现。
中药性能则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是药物的内在特质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四气(一)含义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职业中药剂师《药一》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著,南北朝,载药730种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大量药物采收、制剂、“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等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系统、全面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内容,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药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
书成于公元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
以《本草经集注》为祖本,新增药物120种,共850种;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
唐慎微,在《嘉祐本草》、《图经本草》的基础上,广泛采集医家常用和民间习用的验方单方,又从经史百家文献中整理出大量有关医药学资料编写此书。
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以前。
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赵学敏补遗、正误《本草纲目》,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716种;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即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的高度概括。
药性理论即有关药性的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四气四气的所示效用1.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2.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3.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而温热性则有伤阴助火之害。
五味(重点)一、五味的含义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此外还有淡味、涩味。
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_中药学 第一章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第二章 中药的性能_2012年版
D:五味
E:归经
答案:E
11、判定药物有寒热温凉的实践依据是:
A:“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B: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反应
C:诸家本草之说
D:“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E:神农尝百草
答案:B
12、具有沉降趋向的药物,性味多是
A:辛甘凉
B:咸苦温
C:辛甘温
D:酸苦寒
E:辛苦温
答案:D
13、确定中药有毒无毒的依据有
E:365种
答案:C
6、成书于宋朝,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的草》
D:《本草纲目拾遗》
E:《本草经集注》
答案:B
7、开创图文对照法编写本草著作先例的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拾遗》
E:《本草经集注》
答案:B
8、《本草经集注》的学术价值是:
A:首创三品分类
B:整理补充《神农本草经》的内容
C:首创自然属性分类
D:最早的药学专著
E:初步确立综合性本草的编写模式
答案:B,C,E
9、不属于沉降药性的功效是:
A:收敛固涩
B:利水渗湿
C:平肝潜阳
D:涌吐开窍
E:清热泻火
答案:D
10、根据脏腑经络病变部位而选药的药性理论是:
A:升降浮沉
B:有毒无毒
A:归经的多少
B:药味多少
C:含不含有毒成分
D:用量是否适当
E:整体是否有毒
答案:C,D,E
14、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配伍不当
B:用量过大
C:炮制不当
D:品种混乱
E:疗程过长
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著,南北朝,载药730种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大量药物采收、制剂、“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等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系统、全面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内容,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药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
书成于公元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
以《本草经集注》为祖本,新增药物120种,共850种;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
唐慎微,在《嘉祐本草》、《图经本草》的基础上,广泛采集医家常用和民间习用的验方单方,又从经史百家文献中整理出大量有关医药学资料编写此书。
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以前。
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赵学敏补遗、正误《本草纲目》,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716种;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即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的高度概括。
ﻫ药性理论即有关药性的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四气四气的所示效用ﻫ1.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2 ﻫ.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3.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而温热性则有伤阴助火之害。
五味(重点)一、五味的含义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此外还有淡味、涩味。
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著,南北朝,载药730种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大量药物采收、制剂、“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等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系统、全面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内容,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药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
书成于公元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
以《本草经集注》为祖本,新增药物120种,共850种;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
唐慎微,在《嘉祐本草》、《图经本草》的基础上,广泛采集医家常用和民间习用的验方单方,又从经史百家文献中整理出大量有关医药学资料编写此书。
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以前。
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
赵学敏补遗、正误《本草纲目》,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716种;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即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的高度概括。
药性理论即有关药性的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四气四气的所示效用1.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2.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3.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而温热性则有伤阴助火之害。
五味〔重点〕一、五味的含义五味,即指药物因成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此外还有淡味、涩味。
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总论占6分)1. 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
创立了上、中、下三品分类法。
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
(1976815093)2. 本草经集注:梁陶弘景730种药物综合本草编写模式;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补充《本经》。
3.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4.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宋唐慎微1746种。
5.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1892种方11000余首6. 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载药921种新增716种,古本草增补新药之冠。
7. 中华本草:8980 味中药性能药物的性能,又称药性,是指药物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就称为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方面。
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等,是以药材为观察对象。
而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前者即中药的作用、功效或功能。
后者包括毒性作用和副作用等。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一些要点1. 四气的作用: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滋阴,凉血作用;温热药,具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补阴,温经等作用。
2. 五味的作用:3. 归经的理论基础:脏腑经络理论。
依据药物对脏腑经络病变的治疗作用进行归纳而定。
4.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品种混乱、误服毒药、用量过大、离经悖法(中医理论为指导)、炮制失度、剂型失宜、疗程过长、配伍不当、管理不善、辩证不准、个体差异。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1. 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的作用。
又称功能、功用、效能、效用。
有高级和初级之别。
高级功效,是高度概括,表述用语成熟简练,简明扼要;初级功效,是对中药针对机体某种状况的作用的客观记载,表述用语原始直白,虽也简明,但不精练。
功效的确定:首先广泛收集资料;其次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认真分析。
功效的表述:多用动宾短语结构。
执业药师中药学(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解表药)历年真题汇编1(题
执业药师中药学(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解表药)历年真题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记录药方11000余首的本草著作是A.《证类本草》B.《本草纲目》C.《新修本草》D.《中华本草》E.《神农本草经》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本草纲目》的内容。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全书共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绘药图1100余幅,附方11000余首。
各论按自然属性分为16部60类,是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该书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故本题答案选B。
知识模块: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2.《本草纲目拾遗》新增琦品的种数是A.921B.716C.844D.365E.730正确答案:B解析:《本草纲目拾遗》全书共10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品的种数是716。
故本题答案选B。
知识模块: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是A.《证类本草》B.《本草纲目》C.《新修本草》D.《本草经集注》E.《中华本草》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修本草》的内容。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本书的完成依靠了国家的行政力量和充足的人力物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
故本题答案选C。
知识模块: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4.古代载药最多的本草著作是A.《证类本草》B.《新修本草》C.《神农本草经》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本草著作的载药数目。
《证类本草》载药1746种,《新修本草》载药850种,《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
《本草纲目》载药数目最多。
故本题答案选D。
知识模块: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5.开创图文对照法编写本草著作先例的是A.《证类本草》B.《本草纲目》C.《新修本草》D.《中华本草》E.《神农本草经》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修本草》的内容。
《中药学-历年本草代表作简介》知识点考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历年本草代表简介一、最佳选择题1、对我国传统医药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的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中华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2、当代本草代表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中华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3、成书于宋代,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的是A、《证类本草》B、《中华本草》C、《本草纲目》D、《新修本草》E、《本草经集注》4、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编写模式的是A、《本草纲目》B、《神农本草经》C、《证类本草》D、《新修本草》E、《本草经集注》5、记载药方11000余首的本草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本草经集注》D、《证类本草》E、《新修本草》6、开创图文对照法编写的药典性本草著作是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神农本草经》D、《证类本草》E、《本草经集注》7、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理论基础的本草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证类本草》C、《本草纲目》D、《新修本草》E、《本草经集注》8、古代载药最多的本草著作是A、《新修本草》B、《证类本草》C、《神农本草经》D、《本草纲目拾遗》E、《本草纲目》9、清代的本草代表作是A、《证类本草》B、《新修本草》C、《本草经集注》D、《本草纲目拾遗》E、《本草纲目》10、首次全面系统整理、补充《神农本草经》的本草著作是A、《本草纲目拾遗》B、《证类本草》C、《本草纲目》D、《新修本草》E、《本草经集注》11、《本草纲目拾遗》新增的药物数是A、921种B、730种C、716种D、850种E、365种12、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进行分类的本草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本草纲目》D、《新修本草》E、《本草拾遗》13、明代本草代表作是A、《图经本草》B、《新修本草》C、《本经》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1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本草纲目》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嘉佑本草》15、《新修本草》是哪个时期的代表作A、魏朝B、汉朝C、隋唐朝D、宋朝E、元朝16、《本草经集注》是哪个朝代的代表作A、隋朝B、唐朝C、宋元时期D、魏晋南北朝E、汉朝17、《本草经集注》作者是A、陶弘景B、苏敬C、张元素D、张仲景E、赵学敏18、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为本草学发展奠定基础的是A、《伤寒论》B、《内经》C、《证类本草》D、《嘉佑本草》E、《神农本草经》19、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本草经集注》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经》D、《证类本草》E、《新修本草》20、《神农本草经》各论载药A、565种B、265种C、365种D、335种E、635种二、配伍选择题1、A.《证类本草》B.《本草经集注》C.《本草纲目》D.《本草纲目拾遗》E.《新修本草》<1> 、赵学敏所著的是A、B、C、D、E、<2> 、苏敬等人编撰的是A、B、C、D、E、2、A.《新修本草》B.《本草纲目拾遗》C.《证类本草》D.《本草经集注》E.《本草纲目》<1> 、李时珍所著的是A、B、C、D、E、<2> 、陶弘景所著的是A、B、C、D、E、<3> 、唐慎微所著的是A、B、C、D、E、3、A.《本草纲目》B.《本草纲目拾遗》C.《新修本草》D.《证类本草》E.《本草经集注》<1> 、赵学敏所著的是A、B、C、D、E、<2> 、苏敬等人编撰的是A、B、C、D、E、4、A.《证类本草》B.《本草经集注》C.《本草纲目》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拾遗》<1> 、李时珍所著的是A、B、C、D、E、<2> 、陶弘景所著的是A、B、C、D、E、<3> 、唐慎微所著的是A、B、C、D、E、5、A.《新修本草》B.《本草经集注》C.《本草纲目》D.《本草纲目拾遗》E.《神农本草经》<1> 、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为本草学发展奠定基础的是A、C、D、E、<2> 、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的是A、B、C、D、E、<3>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的是A、B、C、D、E、<4>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是A、B、C、D、E、6、A.《本草纲目》B.《本草纲目拾遗》C.《新修本草》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本草经集注》<1> 、载药921种的是A、B、C、D、E、<2> 、载药1746种的是A、B、C、D、E、<3> 、载药730种的是A、B、D、E、<4> 、载药850种的是A、B、C、D、E、7、A.陶弘景B.李时珍C.唐慎微D.苏颂E.赵学敏<1> 、《证类本草》作者A、B、C、D、E、<2> 、《本草纲目拾遗》作者A、B、C、D、E、<3> 、《本草经集注》作者A、B、C、D、E、<4> 、《图经本草》作者A、B、C、D、E、8、A.隋唐朝B.魏晋南北朝C.清代E.宋金元朝<1> 、《本草纲目拾遗》为哪个朝代的本草代表作A、B、C、D、E、<2> 、《本草纲目》为哪个朝代的本草代表作A、B、C、D、E、<3>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哪个时期的本草代表作A、B、C、D、E、<4> 、《新修本草》是哪个时期的代表作A、B、C、D、E、三、多项选择题1、《本草经集注》的学术价值是A、最早的药学专著B、初步确立综合性本草的编写模式C、首创三品分类D、整理补充《神农本草经》内容E、首创自然属性分类2、《本草经集注》A、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B、魏晋南北朝朝代的代表作C、载药730D、作者陶弘景E、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3、《经史证类备急本草》A、载药1746种B、宋金元朝时期的本草代表作C、作者赵学敏D、作者唐慎微E、载药659种4、《本草纲目》A、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B、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C、集我国十六世纪以前药学之大成,将本草学发展到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为世界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作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D、全书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绘药图1100余幅,附方11000余首E、作者李时珍5、《神农本草经》A、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为本草学发展奠定基础B、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C、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D、载药365种E、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6、《新修本草》A、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B、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C、载药1746种D、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E、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为本草学发展奠定基础答案部分一、最佳选择题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该书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了20世纪中药学科、藏药学科、蒙药学科、维药学科、傣药学科及苗药学科的发展水平,不仅对中医药、藏医药、蒙医药、维医药、傣医药及苗医药的教学、科研、临床治疗、资源开发、新药研制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而且对我国传统医药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辅导:历代重要本草着作简介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辅导:历代重要本草着作简介历代重要本草着作简介古代记载药物学问的专着称为“本草”。
从秦、汉到清代,本草着作约有400种之多。
1.《五十二病方》是迄今为止我国觉察的最早的医学方书。
其中载有247种药物。
2.《神农本草经》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着。
着者不详,成书年月约在西汉以前,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学问。
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原书早已失传,但原文收载于后代本草中,现有明代、清代的辑本。
3.《神农本草经集注》南北朝梁代陶弘景以《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为根底编撰而成,载药730种。
全书以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知名未用七类,为后世依药物性质分类的导源。
4.《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唐代李、苏敬等22人集体编撰,由官府颁行的,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公布的具有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
载药850种,新增114种新的药物。
该书附有图经7卷,药图25卷。
消失了图文鉴定的方法,为后世图文兼备的本草打下了根底。
唐代个人编着的本草亦多,的有孟诜的《食疗本草》、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五代前蜀李南的《海药本草》等。
5.《开宝本草》是在宋代开宝年间官命刘翰、马志等在唐代本草的根底上撰成《开宝新详定本草》,后又重加详定,称为《开宝重定本草》,简称《开宝本草》。
宋代嘉祜年间,官命掌禹锡等编辑《嘉祜补注神农本草》,简称为《嘉祜补注本草》或《嘉祜本草》,新增药物99种。
又令苏颂校注药种图说,编成《图经本草》,共21卷,对药物的产地、形态、用途等均有说明,成为后世本草图说的范本。
该书首创版印墨线药图,绝大多数药图为实地写生图,图名大多冠以州县名,说明当时对药材质量的评价已非常重视药材的道地性。
《证类本草》是宋代最值得重视的本草。
北宋后期唐慎微将《嘉祜补注本草》和《图经本草》校订增补,编本钱草、图经合一的《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
第一章中药与方子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著,南北朝,载药730种在《本经》基础上,增补了大批药物采收、制剂、“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等开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系统、全面地整理增补了《本经》内容,反应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药学成就,初步确定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期间唐朝的本草代表作。
书成于公元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
以《本草经集注》为祖本,新增药物120种,共850种;创始了图文比较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期间宋朝的本草代表作。
唐慎微,在《嘉祐本草》、《图经本草》的基础上,宽泛收集医家常用和民间惯用的验方单方,又从经史百家文件中整理出大批有关医药学资料编写此书。
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从前。
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朝本草代表作。
作者:赵学敏补遗、正误《本草纲目》,载药921种,此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716种;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拥有很高的适用价值和文件价值。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即对中药作用的基天性质与特色的高度归纳。
药性理论即有关药性的理论,包含四气、五味、起落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四气四气的所示功效1.寒凉药拥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2.温热药拥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3.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而温热性则有伤阴助火之害。
五味(重点)一、五味的含义五味,即指药物因功能不一样而拥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归纳,又是部分药物真切味道的详细表示。
别的还有淡味、涩味。
因为长久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史上最全的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归纳
史上最全的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
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证类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
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载药921,新增716种,创古本草收新药之最,完成第六次大总结。
(七)《中华本草》:当代。
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
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
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
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确立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味。
2.药物的功能。
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
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三、五味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
(1)泄:①通泄,如大黄;②降泄,如苦杏仁;③清泄,如黄连。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
中药学总论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X型题1. 《新修本草》A.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B.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C.载药1746种D.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E.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为本草学发展奠定基础2.《神农本草经》A.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为本草学发展奠定基础B.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C.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D.载药365种E.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3.《本草纲目》A.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B.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C.集我国十六世纪以前药学之大成,将本草学发展到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为世界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作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D.全书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绘药图1100余幅,附方11 000余首E.作者李时珍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A.载药1746种B.宋金元朝时期的本草代表作C.作者赵学敏D.作者唐慎微E.载药659种5.《本草经集注》A.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B.魏晋南北朝朝代的代表作C.载药730 D.作者陶弘景E.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6.《本草纲目拾遗》A.广泛收集民间草药和注意研究外来药的基础上撰成此书B.全书10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C.作者赵学敏D.明代本草代表作E.清代本草代表作答案X型题1.BD 2.ADE 3.CDE 4.ABD 5.ABCDE 6.ABCE中药的性能X型题1.药性理论是指A.研究中药性味的理论B.研究中药基本性质和特征的理论C.研究中药功能的理论D.研究中药四气的理论E.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2.中药的药性理论,主要包括A.四气B.五味C.升降浮沉D.归经E.有毒无毒3.中医学认为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原理A.扶正祛邪B.消除病因C.纠正阴阳偏盛偏衰D.合理运用四气五味E.合理运用升降浮沉4.中药的作用包括A.四气五味B.治疗效用C.升降浮沉D.不良反应E.中药质地5.中药的性状包括A.药物的形状B.药物的颜色C.药物的气味D.药物的滋味E.药物的质地6.药物的质地包括A.药材的轻重B.药材的疏密C.药材的坚软D.药材的润燥E.药材的温凉7.研究中药的性状A.包括药物的滋味B.包括药物的升降浮沉C.包括药材的坚软、润燥D.以药物为观察对象E.以人体为观察对象8.研究中药性能A.以人体为观察对象轻重B.包括研究药物的滋味和颜色C.以药物为观察对象D.包括研究药物的寒热温凉E.包括研究药物的有毒无毒9.寒凉药作用有A.凉血B.解毒C.通阳D.泻火E.温经10.温热药的作用有A.补火B.助阳C.回阳D.泻火E.温里11.四气的临床意义A.根据病证的寒热择药B.根据病证寒热程度择药C.寒热错杂者,寒热并用D.真寒假热者,治以热药E.真热假寒者,治以寒药12.关于四气,下面哪些是正确的A. 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B.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C. 四气是从药物作用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D.四气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E.四气的本质只有寒热二性13.指出下面错误的是A.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B.药性确定以病证寒热为基准C.真寒假热者,治以寒药D.真热假寒者,治以热药E.寒热温凉平是对药物四气的概括性表述14.关于五味,下列哪是正确的A. 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B.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C.是所有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D.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辛甘酸苦咸等E.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出药物的15.指出下面不正确的是A.黄连味苦B.蜂蜜味甘C.生姜味辛D.芒硝味酸E.乌梅味咸16. 指出下面正确的A.发表行散多辛味B.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C.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D.降泄燥湿的药多咸味E.软坚散结的药多苦味17. 辛的作用有A.泻下B.活血C.固涩D.行气E.发散18.关于辛味,指出下面正确的A.能发散B.能行气C.能活血D.行散输布津液而润燥E.多耗气伤阴19.辛味药须注意A.多腻膈碍胃B.多收敛邪气C.多耗气伤阴D.气虚阴亏者慎用E.气滞血瘀20.关于辛味,指出下面错误的是A.能发散B.能清泄C.能降泄D.能润燥E.能行气21.关于甘味,指出下面正确的A.调和药性B.缓急C.通淋D.补虚E.和中22.关于甘味,指出下面错误的是A.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B.自汗盗汗者禁用C.腹泻者慎用D.令人中满,气滞者慎用E.湿阻者慎用23.哪些不是甘的作用A.固涩B.缓急C.和中D.调和药性E.破气24. 中药的性状是指A. 药物的形状B.药物的颜色C.药物的气味D.药物的滋味E.药物的质地25. 酸的作用有A. 调和药性B.收敛固涩C.生津安蛔D.通泄下引E.腻膈碍胃26.关于酸味,指出下面正确的A.能安蛔B.能生津C.能降泄D.能收、能涩E.能收敛邪气27.指出下列不可用收敛之性的酸味药治疗的A. 初泻初痢B.大汗虚脱C.咳嗽痰多粘稠D.崩漏经多E.自汗、盗汗28. 苦的效用包括A.能涩B.能缓C.能坚D.能泄E.能燥29.苦坚的含义A. 收敛固涩B.坚阴C.泻火存阳D.坚厚肠胃E.厚肠止泻30.苦泄的含义A.通泄B.引气C.降泄D.清泄E.散结31,下列哪些不属通泄的内容A. 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泄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B.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C.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D.玄参味苦,质润性寒,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E.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32.下列哪些属降泄的内容A.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B.玄参味苦,质润性寒,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C.连翘味苦微寒,质轻浮散,善清热解毒,为疮家圣药D.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E.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33.下列哪些不属清泄的内容A.玄参味苦,质润性寒,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B.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C.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泄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D.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E.连翘味苦微寒,质轻浮散,善清热解毒,又疏透消散,为疮家圣药34.关于苦燥的含义A.黄柏、苦参清热燥湿,善治湿热B.连翘味苦微寒,质轻浮散,善清热解毒,又疏透消散,为疮家圣药C.苍术、厚朴味苦,能燥湿,治疗寒湿D.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E.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泄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35. 关于苦味,指出下面正确的A.苦能坚阴,如黄柏,知母即是B.苦味药多伤津败胃,津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C. 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D.苦味药多腻膈碍胃,湿阻中满者慎用E.苦味药多收敛邪气,邪未尽之证当慎用36.咸味的作用A.行气化湿B.活血止痛 C. 软坚散结D.缓急补虚E.泻下通肠37. 指出下列错误的是A. 代赭石味咸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B.木瓜、乌梅味酸,能生津安蛔C.黄连苦寒,能泻火存阴,即坚阴之意D.黄柏、知母味苦,能坚厚肠胃,起厚肠止泻的作用E.半夏味辛,合硫磺治肠燥便秘38.指出下列正确的A.淡味药伤津液,阴虚津亏者慎用B.咸味药能渗、能利,有利水渗湿的作用C.坚阴,即泻火存阴之意D.芳香味与辛味一样,也能耗气伤津,气虚津亏者慎用E.辛味药能行散输布津液而润燥又称辛润39.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辛属阳B.淡属阴C.甘属阳D.酸属阴E.咸属阳40.指出下列正确的A.辛甘咸属阳B.酸咸淡属阴C.辛甘淡属阳D.酸苦咸属阴E.甘淡咸属阳41.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并非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气味相异,功能不同C.一药中味只能有一,而气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二个或更多D.味越多,其作用并非越广泛E.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42.气味配合规律A.气味均一B.一气二味或多味C.气味不均一D.一味二气或多气E.二气二味43.指出下列正确的A.1两=30g B.1钱=3g C.1分=0.3g D.1两=40g E.1钱=4g44.气味相同,功能相近的有A.辛温药多能发散风寒,如麻黄、紫苏B.辛凉药多能发散风热,如薄荷、菊花C.苦寒药多能清热解毒,如黄连、黄芩D.甘温药多能补气或温阳,如黄芪、锁阳E.甘寒多能养阴或补血,如熟地、鳖甲45.指出下列气同为温,而味相异的A.麻黄发表散寒B.杏仁降气止咳C.五味子敛肺止泻D.大枣补脾益气E.肉苁蓉补肾助阳46.指出下列味同为辛,而气相异的A.桂枝发表散寒B.薄荷发表散热C.附子补火助阳D.石膏清热泻火E.瓜蒌清肺化痰47.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B.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C. 药物在人体这种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D.升降浮沉是指药物的归属,即药物作用的定位E.药物在人体这种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48.指出下面正确的A. 酒炒则升B. 姜汁炒则收敛C.醋炒则散D.盐水炒则下行E.盐水炒则发散49. 下列哪些不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A.药物的效用B.药物的性味C.药物的气味厚薄D.药物的质地轻重E.疾病的部位50.一般升浮药的作用可有A.发表升阳B.重镇安神C.祛风散寒D.涌吐开窍E.止咳平喘51. 沉降药的作用可有A.重镇安神B.潜阳息风C.降逆止呕D.收敛固涩E.止咳平喘52.影响升降浮沉转化的因素A.配伍B.六淫C.七情D.脏气E.炮制53.关于升降浮沉,指出下列错误的是A. 药物作用的定位B.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C.药物的归属D.药物的寒热之性对人体的作用特点E.人体对药物作用的阴阳盛衰的反应54.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药物在人体这种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反B.升降浮沉是指药物的归属,即药物作用的定位C.药物在人体这种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同D.升浮属阳,沉降属阴E.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55.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A.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B.病证的寒热程度C.药物的气味厚薄D.药物的质地轻重E.药物作用的部位特征56.下列哪些不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A.药物的效用B.药物的性味C.人体对药物的反应D.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E.疾病影响人体的部位57.指出下列正确的说法A.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同B.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反C.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无关,与病位有关D.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同,与病位相反E.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反,与病位相同58.指出下列错误的A.花叶类及果实药物多主升浮B.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是药物的质地轻重C.质重的矿物贝类主沉降D.桑叶、菊花主升浮E.磁石、石决明主沉降59.指出下列正确的A.药物的性味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之B.气味薄者主升浮C.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多主沉降D.气味厚者主沉降E.凡温热、味辛甘的药多主升浮60.指出下列正确的A. 桔梗开提肺气,性属升浮;白前降气祛痰,性属沉降B. 胖大海清宣肺气,化痰利咽,具升浮之性C.桂枝味辛甘,主升浮;天花粉性寒凉,主沉降D.胖大海清泻火热,润畅通便,具沉降之性E.药物的临床效用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61.归经的含义A.药物作用的定位B.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C.药物对经络的选择性D.药物作用在脏腑经络的定位E.药物作用在经络上的定位62.归经的理论基础A.奇经八脉B.经络学说C.阴阳学说D.脏象学说E.五行学说63.下面关于归经的表述方法哪些是正确的A.归心包经B.归三焦经C.人少阴心经D.人厥阴肺经E.人阳明肺经64.指出下面正确的A.毒性反应多因过用多用而致,对人体危害较大B.“毒”指药物的副作用C.“毒”指药物的毒性D.“毒”指药物的偏性E.“毒”指药物的四气五味65.指出下面正确的A.副作用指在常用剂量时药物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B.“毒”指药物的副作用C.药物的偏性能治疗疾病,而不毒害人体D.副作用对人体危害轻微,停药后能消失E.中药学中“毒”的含义为药物总称66.下列哪些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A.是否含有毒成分B.整体是否有毒C.用量是否适当D.给药的途径E.药物的剂型67.下列哪些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A. 病人的体质B.药物的配伍C.药物的用量D.药物的加工炮制E.病人家属的情绪68. 找出下列句子中正确的A. 整体是否有毒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B. 病人的性别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C. 给药的途径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D.是否含有毒成分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E.用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69.下列哪些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A. 病人的证候性质B.药物的贮存C.用药的环境D.用药时间长短E.药物的给药途径70. 指出下列正确的说法A.病人年龄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之一B.药物的部位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之一C. 药物的剂型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之一D. 药物的包装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之一E.药物的品种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之一71. 下列哪些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A.药物的产地B.药物的种属C.药物的采集时间D.药物的施用面积E.气候的变化72.下面哪些是引起药物中毒的原因A.辨证不准B.炮制不当C.用量过大D.药物生用E.剂型不当73.下面哪些是引起药物中毒的原因A.个体差异B.误服毒药C.病人家属的情绪D.品种混乱E.管理不当74.指出下列正确的A.砒石能作酒剂B.药即“毒”,“毒”即药C.山药大量亦有毒D.超出人体最大耐受量,即为有毒E.人参大量亦有毒75.中药的应用包含哪些内容A.药物的配伍B.药物的采集时间C.用药禁忌D.药物的剂量E.药物的煎服法76.指出下列正确的A. 中药配伍,即根据病情、治法和药物的性能,选择两种以上药物同用的用药方法B.单行,即单味药发挥预期治疗效果C.相须,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D.相使,即性能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E.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77.指出下列错误的A. 相反,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B.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C.相恶,即两种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应D.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须考虑选用E.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78.指出下列正确的A. 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B.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C.相须、相使表示协同D.相畏、相杀表示拮抗E.单行,即单味药发挥预期治疗效果79.指出下列正确的A. 相须,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的效果B. 相使,如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的效果C. 相恶,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D. 相杀,如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E. 相反,如甘遂与甘草合用,能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应8. 指出下列错误的A.单行,如独参汤补气固脱B.相使,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的效果C.相恶,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D.相畏,如甘遂与甘草合用,能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应E.相反,如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81. 所谓七情配伍含有A.相杀B.相须 C. 相恶D.单行E.相生82.下面哪两种药合用是属相反A. 石膏配知母B.乌头配半夏C.人参配菜菔子D.甘草配甘遂E.生姜配半夏83.下面哪两种药合用是属相反A.甘草配京大戟B.川乌配白蔹C.甘草配五灵脂D.藜芦配丹参E.甘草配细辛84.下面哪两种药合用是属相反A.藜芦配芍药B.草乌配贝母C.附子配白及D.藜芦配南沙参E.甘草配芫花85.下面哪两种药合用是属相反A.甘草配海藻B.川乌配瓜蒌C.甘草配人参D.藜芦配人参E.藜芦配玄参86.指出下列正确的A. 藜芦反细辛B.半夏畏生姜C.附子畏白及D.藜芦反苦参E.白蔹杀川乌87.指出下列正确的A.丁香反郁金B.生姜畏半夏C.人参恶莱菔子D.甘草反海藻E.五灵脂反人参88.下面哪两种药合用是属相反A.硫磺配朴硝B.水银配砒霜C.草乌配犀角D.官桂配石脂E.丁香配郁金89.指出下列正确的A.脾胃虚弱患者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等不易消化之物B.肝阳上亢患者忌食胡椒、辣椒、大蒜、酒等辛热助阳之品C.疮疡、皮肤病患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和辛辣刺激之品D.热性病患者忌食辛热油腻E.胸痹患者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烈性酒90.特殊煎法含有A.先煎B.包蒸C.烊化D.后下E.冲服91. 中药的不良反应包括A.副作用B.毒性反应C.药物的寒热偏盛D.药物的升降浮沉E.药物的阴阳偏盛92. 指出药物剂量确定的依据A. 药材的质量B.药物的气味C.有毒无毒D.患者的体质E.患者的病势93. 指出药物剂量确定的依据A.患者的年龄B.患者的性别C.药物升降浮沉D.药物的质地E.患者的病程94.指出药物剂量确定的依据A.药物的剂型B.药物的使用目的C.药物的四气五味D.患者的生活习惯与职业E.方药的配伍95.下列哪些不是确定药物剂量的依据A.药物的归经B.药物的升降浮沉C.用药方法D.因时、因地制宜E.患者情况96.指出下列错误的是A.药材质优力强的,用量宜小B.药材质次力弱者,用量可大些C.花叶类质轻之品、干品,用量宜重D.气味浓厚作用峻猛药,用量宜重E.有毒,严格控制剂量97.指出下列正确的A.无毒,可适当增量B.主药,量宜小,辅药,量稍大C.气味平淡作用缓和药,用量宜轻D.单味,量宜小,复方,量宜大E.金石、贝类质重之品、鲜晶,用量宜重98.指出下列错误的是A. 用量不同作用不同,可据目的增减用量B.丸、散剂,量宜大C.汤剂,量宜小D.补虚为主,脾胃强量稍大脾胃虚量轻E.驱邪为主,体强量宜重,体弱量宜轻99.指出下列正确的A.老幼量宜减小,青壮量宜大B.经期、妊娠期,活血药宜减小C.新病量可稍重,久病量宜轻D.辛热药疗疾,素不喜辛辣热物或常处高温作业,用量宜轻,反之宜重E.病急重量宜重,病缓轻量宜轻100.关于服药时间,指出下列正确的A.饭前服,胃腑空虚,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小肠消化吸收,多数药尤补虚药宜饭前服B.睡前服。
职业中药剂师《药一》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著,南北朝,载药730种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大量药物采收、制剂、“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等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系统、全面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内容,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药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
书成于公元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
以《本草经集注》为祖本,新增药物120种,共850种;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
唐慎微,在《嘉祐本草》、《图经本草》的基础上,广泛采集医家常用和民间习用的验方单方,又从经史百家文献中整理出大量有关医药学资料编写此书。
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以前。
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赵学敏补遗、正误《本草纲目》,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716种;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即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的高度概括。
药性理论即有关药性的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四气四气的所示效用1.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2.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3.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而温热性则有伤阴助火之害。
五味(重点)一、五味的含义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此外还有淡味、涩味。
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及测试题
种。本著作开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 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
唐代著作。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有人
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载药850种。开创 了图文对照的先进方法,对世界医药影响较 大。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宋代著作。作者唐慎微。本著作具有极高的
文献价值,保存了大量的医药文献。载药 1746种。开创了方药对照的方法,附方3000 余首。
10、首先在所收药物后附列其方,共载有3000多方 的本草是 b A 《新修本草》 B 《证类本草》 C 《本草纲目》 D 《本草经集注》 E 《中华本草》 11、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的是 b A《本草经集注》 B《本草纲目》 C《唐本草》 D《证类本草》 E《本草纲目拾遗》 12、《中华本草》书成于 a A.当代 B.明代 C.清代 D.唐代 E.宋代
职业药师资格 考试资料及 试题
一、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一、《神农本草经》
秦汉时代著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载药365种,所记药物功效大多翔实可靠。总 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 度、剂型、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 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
南北朝时期梁代著作。作者陶弘景。载药730
4、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草成就的代表作是 a A 《本草经集注》 B 《神农本草经》 C 《本草纲 目》 D 《证类本草》 E 《新修本草》 5、《本草经集注》新增的药物不可能见于 a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6、最早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d A 《本草纲目》 B 《证类本草》 C 《新修本草》 D 《本草经集注》 E 《神农本草经》
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本草经集注》陶弘景着,南北朝,载药730种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大量药物采收、制剂、“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等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系统、全面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内容,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药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着作的编写模式。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
书成于公元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
以《本草经集注》为祖本,新增药物120种,共850种;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着的先例。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
唐慎微,在《嘉佑本草》、《图经本草》的基础上,广泛采集医家常用和民间习用的验方单方,又从经史百家文献中整理出大量有关医药学资料编写此书。
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以前。
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赵学敏补遗、正误《本草纲目》,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716种;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即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的高度概括。
药性理论即有关药性的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四气四气的所示效用1.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2.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3.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而温热性则有伤阴助火之害。
五味(重点)一、五味的含义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此外还有淡味、涩味。
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中药师题-历代本草代表著作简介
1、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理论基础的本草著作是
A.《新修本草》
B.《神农本草经》
C.《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
E.《证类本草》
2、古代载药最多的本草著作是
A.《本草纲目拾遗》
B.《新修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
E.《证类本草》
3、《本草纲目拾遗》新增的药物数是
A.730种
B.850种
C.921种
D.716种
E.365种
4、新增药物最多的本草著作是
A.《本草纲目拾遗》
B.《证类本草》
C.《中华本草》
D.《本草纲目》
E.《新修本草》
5、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进行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A.《本草经集注》
B.《新修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
E.《本草拾遗》
6、赵学敏所著的是
A.《本草纲目》
B.《本草纲目拾遗》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E.《本草经集注》
7、苏敬等人编撰的是
A.《本草纲目》
B.《本草纲目拾遗》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E.《本草经集注》
8、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编写模式的是
A.《新修本草》
B.《本草纲目》
C.《证类本草》
D.《本草经集注》
E.《神农本草经》
9、李时珍所著的是
A.《证类本草》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拾遗》
10、陶弘景所著的是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拾遗》
11、唐慎微所著的是
A.《证类本草》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拾遗》
12、开创图文对照法编写的药典性本草著作是
A.《证类本草》
B.《本草纲目》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经集注》
E.《新修本草》
13、成书于宋代,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的是
A.《新修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
E.《中华本草》
14、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新修本草》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纲目》
15、第一部官修本草是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新修本草》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纲目》
16、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纲目》
17、《本草经集注》的学术价值是
A.首创三品分类
B.整理补充《神农本草经》内容
C.首创自然属性分类
D.最早的药学专著
E.初步确立综合性本草的编写模式
18、清代的代表本草著作是
A.《证类本草》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拾遗》
19、宋代的代表本草著作是
A.《证类本草》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20、明代的代表本草著作是
A.《证类本草》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拾遗》
21、《本草经集注》记载的药味数是
A.850种
B.1892种
C.365种
D.1742种
E.730种
22、《本草纲目》记载的药味数是
A.850种
B.1892种
C.365种
D.1742种
E.730种
23、《新修本草》记载的药味数是
A.850种
B.1892种
C.365种
D.1742种
E.73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