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
摘要:本文从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入手,谈一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关键词:青年教师师德教育
师德是教师重要的人格特征,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教师的灵魂。简而言之。教师的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是教师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教师的职业具有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点,所以师德是教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因素。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思想感情、意志、行为等各方面施加影响。因而,古往今来的思想家、教育家,在肯定教师崇高社会地位的同时,比其它任何职业更加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捷克著名教育家垮美纽斯曾说:“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因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有其重要性的。
1.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的变化
1.1人生价值观
高校青年教师的个性意识明显增强,进取心和功利心日趋强烈,越来越重视个人价值、个人欲望、个人利益和个人感情。他们中一些人改变了以献身于社会公共事业、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光明前途而奋斗的传统人生价值标准,向世
俗的利益、世俗的快乐、个人的追求倾斜。他们对于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的价值观念,如合理的利己主义,奉献与索取的一致性,利人与利己的相互承认,义与利相结合的原则等等,均予以认同,甚至奉为至理。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传统观念已难于引起他们的心理共鸣。
1.2 道德价值观
传统的道德规范与准则,对高校部分青年教师的约束在逐渐淡化。和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高等院校的青年教师相比,今天的青年教师不少人已从传统的集体主义、利他主义向合理的利己主义偏移,以个人利益作为出发点,已成为许多人处理人际关际的原则[1]。他们较为重视勇敢、顽强、自信、勤劳、热情、不甘落后等进取性的品质,对传统性的忠、孝、节、义、团结、互助、平等、博爱、遵守公共秩序、保持公共卫生等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与稳定社会秩序的品德,则较为淡漠。他们认为,个性与进取精神是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基础,他期望加快改革的步伐,渴望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对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优胜劣败的竞争,有些人对此存在惧怕的心理,对于新出台的改革措施,如聘任制、教师挂牌上课等,感到压力大、包袱重、心理难于平衡。
1.3 政治价值观
高校青年教师对政治和政治现象的评价,也有新的特点,如民
主意识、参与意识日趋强烈,要求社会政治生活公开化和民主化等。他们认为,民意应成为国家政治事务决策的基础,要保证民意的表达渠道通畅,他们称赞忧国忧民敢于直言的各级领导和人民代表。越来越多人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相信自己的判断,不再毫不犹豫地接受长辈、领导人向他们的灌输。如对党团员身份的追求,对党团员形象的崇拜,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高校青年教师相比,变化就很大。他们认为,入团入党对于自己的成长进步、成就事业并非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即使那些以事业为第一位、决心为社会和人类作贡献的人,也不是全部将入党入团视为首要的选择。这些变化,反映了高校部分青年教师对政治的淡漠才对党团组织在政治生活中的实际作用的认识的变化。
1.4职业价值观
在经济体制改革浪潮和商品经济的冲击下,知识与人才日益受到重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人们的经济收入也拉开了档次,社会上出现了大腕大款人物,脑体倒挂、地位“颠倒”等反常现象,使高校青年教师心态失衡,教师的职业不再耀眼和令人羡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再“时髦”,他们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激烈的冲突,在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变得不那么稳定,有的甚至弃教从商。
2.加强教师师德教育途径
2.1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
注重高校师德的制度建设,增强师德规范的可操作性。教师职
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规范既要有理想性,又要有现实性,主要体现在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范三个层面。教师职业的崇高性是师德规范追求的目标,而不应该成为师德规范制定的出发点,师德规范的实施要基于法律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基础。
师的行为奠定了基础。高校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细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更为具体的要求,通过规章细则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如果他违背了职业道德规范,不仅涉及到道德问题,而且涉及到法律问题,进而养成在法律的意义上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2.2拓宽高校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渠道,把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和社会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随着科学--技术--生产周期日益缩短,高校与社会融成一体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高校与外单位合作,建立教学、科研、生产的联合体,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发;成人继续教育的进程加快,大批成年人进入高校进行知识更新;有的教师还下厂下乡,参与地方成人高校办学活动。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路子越走越宽青年教师从参加社会的科研、教学等活动中,接触了群众,了解了群众,并从群众中吸取了营养,不仅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对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也将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2.3实现教师由”勤奋型”向”创新型”转变
对于一个教师来讲,最大的幸福就是得到学生的信任。我体会到做一个深受学生敬佩的教师,不在区别其担任的是主课与副课,关键是看你自己是否树立强烈的素质观念和开拓意识,是否做到为人师表,德高望重;是否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否在教学上创一流水平。有的教师总认为只要辛勤工作,就是好教师、优秀教师;只要作业批得多,批得精细,给学生勤补课,就是辛勤的好园丁了。我在教学中认识到辛勤的教师固然重要,但素质教育的教师更重要。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的工作,我认为是应当由”勤型”向”素质型”、”创新型”、”科学型”的方向发展。因素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要造就高素质的学生就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创新型的教师。
综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下,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面对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严峻挑战,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