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第8章 土壤分布与土壤分区
土壤分区
土壤分区一三大土壤区域根据我国土壤和自然环境中最主要的地域差异,全国可以首先分为三大土壤区域,即东南部湿润土壤区域、中部干润土壤区域和西北干旱土壤区域,这是全国土壤分区的第一级。
兹简述如下:1、东部湿润土壤区域这是东亚及及南亚季风区的一部分。
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气候湿润,雨热同季,局部有旱涝,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但南北温度差异十分明显。
区域内大部分地面在海拔500m以下,并有广阔的堆积平原。
土壤多种多样,从南到北可分为7个随纬度变化的土壤组合类型,其中南方土壤呈酸性,北方多呈碱性,华北平原土壤有盐碱,东北松辽平原有土壤有机质较丰富。
这里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人口稠密,在占全国总面积41.6﹪的区域里,集中了78﹪以上的耕地,居住着85﹪以上的人口。
除少数地方外,人为活动的影响广泛而深刻。
凡可开垦的地方大部分已辟为农田,天然森林已很有限。
丘陵山区风化物质移动(水蚀、堆积和溶蚀)活跃;城郊附近水体和土壤化学污染及缺水问题日益突出。
图图例说明:Ⅰ东南部湿润土壤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1.6﹪)I1寒温带寒冻雏形土、正常灰土地区(1.2﹪)I1(1)大兴安岭北端寒冻雏形土、正常灰土、寒冻潜育土区(1.2﹪)I2中温带冷凉淋溶土、湿润均腐图地区(8.6﹪)I2(1)兴安岭-长白山冷凉淋溶土、湿润雏形土、治水潜育土地区(5.2﹪)I1(2)三江平原滞水潜育土、湿润雏形土、冷凉淋溶土区(0.4﹪)I2(3)松辽平原湿润均腐土、干润均腐土区(3.0﹪)I3暖温带湿润淋溶土、潮润雏形土地区(5.2﹪)I3(1)辽东山东半岛简育湿润淋溶土、简育湿润雏形土区(1.2﹪)I3(2)黄淮海平原潮湿雏形土、旱耕人为土、潮湿正常盐成土地区(4.0%)I4北亚热带湿润淋溶土、水耕人为土地区(4.3﹪)I4(1)长江中、下游水耕人为土、潮湿雏形土、铁质湿润雏形土区(2.3%)I4(2)汉江中、上游粘盘湿润林溶土、水耕人为土、湿润雏形土区(2.0%)I5中亚热带湿润富铁土、常湿雏形土区(17%)I5(1)鄱阳湖平原水耕人为土、粘化湿润富铁土区(0.2%)I5(2)洞庭湖平原水耕人为土、粘化湿润富铁土区(0.4%)I5(3)江南丘陵湿润富铁土、水耕人为土区(1.9%)I5(4)江南山地湿润富铁土、常湿淋溶土、常湿雏形土区(4.4%)I5(5)四川盆周山地、贵州高原常湿富铁区、常湿雏形土区(3.8%)I5(6)四川盆地紫色湿润雏形土、水耕人为土、紫色正常新成土区(1.5%)I5(7)云南高原湿润富铁区、湿润雏形土、水耕人为土区(2.2%)I5(8)察隅、墨脱湿润富铁、湿润林溶土、湿润雏形土区(0.9%)I5(9)桂林、黔南钙质湿润雏形土、钙质湿润淋溶土、红色正常新成土区(1.7%)I6南亚热带湿润富铁土、湿润铁铝土地区(4.3%)I6(1)台北、台中山地丘陵湿润富铁区、水耕人为土区(0.3%)I6(2)华南低山丘陵湿润富铁区、湿润铁铝区、水耕人为土区(2.0%)I6(3)珠江三角洲水耕人为土、湿润铁铝土、泥垫汉耕人为土区(0.3%)I6(4)文山、德堡岩溶山地钙质湿润雏形土、黑色岩性均腐土、红色正常新成土区(0.5%)I6(5)滇南山原湿润富铁土、干润雏形土、水耕人为土区(1.2%)I7热带湿润铁铝土、湿润富铁土地区(1.0%)I7(1)台南湿润铁铝土、湿润富铁土、水耕人为土区(0.2%)I7(2)琼北雷南湿润铁铝土、水耕人为土区(0.4%)I7(3)河口、西双版纳湿润铁铝土、水耕人为土区(0.1%)I7(4)琼南山地湿润富铁土、湿润铁铝土、湿润雏形土区(0.3%)I7(5)南海诸岛富磷岩性均腐土区(小面积)Ⅱ中部干润土壤区域(约占全国种面积的22.7%)Ⅱ1中温带干润均腐土、干润砂质新成土区(6.0%)Ⅱ1(1)内蒙古高原东部粘化干润均腐土、碱积盐成土、干润砂质新成土区(4.0%)Ⅱ1(2)内蒙古高原西部粘化干润均腐土、干润砂质新成土区(1.9%)Ⅱ1(3)河套、银川平原灌淤旱耕人为土、碱积盐成土区(0.1%)Ⅱ2温暖带干润、黄土正常新成土、干润淋溶土地区(6.2%)Ⅱ2(1)华北山地简育干润淋溶土、简育干润雏形土区(2.3%)Ⅱ2(2)黄土高原黄土正常新成土、石灰干润雏形土、简育干润雏形土区(3.0%)Ⅱ2(3)汾渭谷底土垫旱耕人为土、干润冲击新成土、石灰干润雏形土区(0.9%)Ⅱ3高原温带干润均腐土、干润雏形土地区(10.5%)Ⅱ3(1)川西、臧东简育均腐土、湿润淋溶土、草甸寒冻雏形土区(9.4%)Ⅱ3(2 )雅鲁赞布江中游石灰干润灌淤雏形土、草毡寒冻雏形土区(1.1%)Ⅲ西北部干旱土壤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5.7%)Ⅲ1中温带钙积正常干旱土、干旱砂质新成土区(8.0%)Ⅲ1(1)阿拉善高原钙积正常干旱土、干旱砂质新成土区(3.5%)Ⅲ1(2)准噶尔盆地干旱砂质新成土、钙质正常干旱土、干润均腐土区(2.0%)Ⅲ1(3)北疆山前粘化、钙积正常干旱土、灌淤旱耕人为土区(0.5%)Ⅲ1(4)伊犁河谷简育正常干旱土、简育干润均腐土区(0.4%)Ⅲ1(5)阿尔泰山干润均腐土、寒冻潜育土、草毡寒冻雏形土区(0.7%)Ⅲ1(6)准噶尔西部山地简育正常干旱土、干润均腐土区(0.5%)Ⅲ1(7)天山北坡简育正常干旱土、草毡寒冻雏形土区(0.7%)Ⅲ2 暖温带盐积、石膏正常干旱土、干旱正常盐成土区(12.4%)Ⅲ2(1)河西走廊简育、盐基正常干旱土、灌淤旱耕人为土区(0.8%)Ⅲ2(2)天山南坡钙积、简育正常干旱土、草毡寒冻雏形土区(1.9%)Ⅲ2(3)东疆及塔里木南缘正常干旱土、干旱正常盐成土、灌淤汉耕人为土区(3.0%)Ⅲ2(4)塔里木盆地石膏正常干旱土、干旱正常盐成土、干旱砂质新成土区(5.0%)Ⅲ2(5)昆仑山、祁连山北坡石膏正常干旱区、钙积干润均腐土、永冻寒冻雏形土区(1.7%)Ⅲ3高原温带正常干旱土、寒冻雏形土地区(5.0%)Ⅲ3 (1)青海高原东部正常干旱土、干润均腐土、寒冻雏形土区(1.0%)Ⅲ3 (2)柴达木盆地盐积正常干旱土、干旱正常盐成土、草毡寒冻雏形土区(4.0%)Ⅲ4高原温带粘化寒性干旱土、灌淤干润雏形土地区(2.0%)Ⅲ4(1)藏南粘化、钙积寒性干旱土、灌淤干润雏形土区(1.2%)Ⅲ4(2)雅鲁藏布江河源和玛法木错钙积寒性干旱土区(0.5%)Ⅲ4(3)臧西南石灰干润灌淤雏形土、钙积寒性干旱土区(0.3%)Ⅲ5高原亚寒带钙积、寒性干旱土区(5.3%)Ⅲ5(1)羌塘高原钙积寒性干旱土、永冻寒冻雏形土区(4.6%)Ⅲ5(2)藏西钙积寒性干旱土区(0.7%)Ⅲ6高原寒带钙积寒性干旱土、干旱正常盐成土地区(3.0%)Ⅲ6(1)昆仑山南侧钙积、简育寒性干旱土、干旱正常盐成土、永冻寒冻雏形土区(3.0%)2、西北干旱土壤地区这是广阔的欧亚大陆草原、荒漠区的一部分。
土壤地理学课件
土壤地理学(Soil Geography)摘要:土壤是一个独立的自然历史体,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Natural Geography )与土壤学(Agrology)的边缘科学,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可为评价、改良、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绪论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Natural Geography )与土壤学(Agrology)的边缘科学,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1.土壤及其属性土壤形成开始于有有机体生长的陆地表面岩石风化物上,这些有机体在生命活动中,进一步分解了岩石,并从中吸收和集中必需的矿质养料,同时使陆地表层富集植物营养元素和含氮有机化合物(岩石中没有)。
在该过程中,土壤与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和转化。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不仅具有自己发生发展的历史,而且是一个从形态、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可以剖析的物质实体,因而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自然历史体。
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的综合反映。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和功能土壤是地理环境统一体中的一个组成要素,大致呈连续状态分布于陆地表面,称之为土壤圈(pedosphere)或“土被”。
位置:从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所占据的空间位置看,正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交接的界面上,是连接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枢纽,是结合无机自然界和有机自然界的中心环节。
功能:对生物圈的影响——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水分、养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土壤圈中的各种限制因素对生物起不良的影响(如风沙土壤的贫瘠、干旱对植物的胁迫)。
初中生物土壤分布教案
初中生物土壤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的组成和性质;2. 掌握土壤的分布规律和类型;3. 探究土壤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2. 土壤的分布规律和类型;3. 土壤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土壤的微观结构;2. 土壤分布规律的推理和理解。
教学准备:1. 土壤样本;2. 显微镜;3. 土壤分布图;4.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土壤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的重要性;2. 展示土壤样本,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感受土壤的质感和特征。
二、土壤的组成和性质(15分钟)1. 介绍土壤的组成:母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2. 讲解土壤的性质:颜色、质地、结构、孔隙度、肥力等;3. 展示土壤显微镜下的结构,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三、土壤的分布规律和类型(15分钟)1. 讲解土壤的分布规律:从沿海向内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山区向平原的分布规律;2. 介绍土壤的类型:砂土、壤土、黏土等;3. 展示土壤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土壤的分布规律。
四、土壤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10分钟)1. 讲解土壤形成的原因:风化作用、生物作用、沉积作用等;2. 介绍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气候、母质、生物、地形等;3. 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五、实践探究(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带来的土壤样本,记录其特征;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土壤的特征和分布规律;3. 每组选一个土壤样本,进行土壤剖面观察,记录土壤的层次结构和特征。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2. 教师总结土壤的组成、性质、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3. 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对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延伸:1. 土壤污染和保护;2. 土壤肥力和农业应用;3. 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土壤样本和分布图,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性质、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土壤分类及分布
中国土壤分类系采用六级分类制,即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
前三级为高级分类单元,以土类为主;后三级为基层分类单元,以土种为主。
中国的土壤类型繁多,但它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变化,各占有一定的空间。
土壤类型在空间的组合情况,作有规律的变化,这便是土壤分布规律。
它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一般归纳为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地域性等分布规律。
1.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中国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域,表现为自南向北随气温带而变化的规律,热带为砖红壤,南亚热带为赤红壤,中亚热带为红壤和黄壤,北亚热带为黄棕壤,暖温带为棕壤和褐土,温带为暗棕壤,寒温带为漂灰土,其分布与纬度基本一致,故又称纬度水平地带性。
在北部干旱、半干旱区域,表现为随干燥度而变化的规律,东北的东部干燥度小于1,新疆的干燥度大于4,自东而西依次为暗棕壤、黑土、灰色森林土(灰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其分布与经度基本一致,故这种变化主要与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关。
距离海洋愈远,受潮湿季风的影响愈小,气候愈干旱;距离海洋愈近,受潮湿季风的影响愈大,气候愈湿润。
由于气候条件不同,生物因素的特点也不同,对土壤的形成和分布,必然带来重大的影响。
2.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中国的土壤由南到北、由东向西虽然具有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但北方的土壤类型在南方山地却往往也会出现。
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知道,随着海拔增高,山地气温就会不断降低,一般每升高100m,气温要降低0.6℃;自然植被随之变化,因而土壤化。
土壤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变化的规律,叫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由可以看出,土壤由低到高的垂直分布规律,与由南到北的纬度水平地带分布规律是近似的。
土壤的垂直分布是在不同的水平地带开始的,所以,各个水平地带各有不同的土壤垂直带谱。
这种垂直带谱,在低纬度的热带,较高纬度的寒带更为复杂,而且同类土壤的分布,自热带至寒带逐渐降低,山体的高度和相对高差,对土壤垂直带谱有影响。
土壤分类与分布规律共66页文档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土壤分类与分布规律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自然地理学土壤空间分布规律
非洲:非洲土壤以荒漠土和砖红壤、红壤为最多,前者占 37%,后两者占29%。由于赤道横贯中部,土壤由中部低纬度 地区向南北两侧成对称纬度地带性分布,其顺序是砖红壤 红壤 红棕壤和红褐土 荒漠土,至大陆南北两端为褐土和棕壤。但在 东非高原因受地形的影响而稍有改变。在砖红壤带中分布有沼 泽土,在沙漠化的热带草原、半荒漠和荒漠带中分布有盐渍土。
★主要土壤类型
地带性土壤 冰沼土 灰化土 棕壤 红(黄)壤 砖红壤 燥红土 湿草原土 黑钙土 栗钙土 荒漠土
隐地带性土壤 盐土 碱土 潜育土 泥炭土 红色石灰土 黑色石灰土
非地带性土壤 冲积土 粗骨土 冰碛土 砂丘土 火山灰土
山地黄棕壤
红壤、黄壤
8500 m 7500 m 6500 m 5500 m 4500 m 3500 m 2500 m 1500 m 500 m
• 喜马拉雅山位于亚热带地区,南坡降水量比较 丰富,因此南坡出现了比较好的垂直带谱,它 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上依次为山地 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 亚高山寒带灌丛草甸带、高山寒冻草甸垫状植 被带、高山寒冻冰碛地衣带和高山冰雪带。而 北坡由于受高原地形与降水的影响,其垂直带 谱与南坡完全不同。
灰化土带中有沼泽土,栗钙土带中有碱土,荒漠土带中有盐 土。南美洲砖红壤、砖红壤性土的分布面积最大,几乎占全 洲面积的一半,主要分布于南回归线以北地区,呈东西延伸。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土壤类型逐渐转为南北延伸,自东而 西依次大致为:红、黄壤 变性土 灰褐土、灰钙土,再往南
则为棕色荒漠土。安第斯山以西地区土壤类型是南北向排列 和延伸的,向北向南依次为:砖红壤 红褐土 荒漠土 褐土 棕 壤。
美洲:北美洲灰化土较多,约占23%。由于西部科迪勒拉山 系呈南北走向伸延,从而加深了水热条件的东西差异,因此, 北美洲西半部土壤表现明显的经度地带性分布。北美大陆西 半部(灰化土带以南,95 W以西,不包括太平洋沿岸地带) 由东而西的土壤类型依次为湿草原土 黑钙土 栗钙土 荒漠土;
土壤地理学第8章 土壤分布与土壤分区
8.2.4 土被结构的空间格局
土被结构的形状与其发生密切相关,土 被结构的发生-几何形状是土被结构的重要 特征。以下就是发生学-几何学的主要土被 空间结构类型:
8.2.2 土被结构的特征
单元土区是组成土被结构的最基层、不 能再分割的部分,相当于聚合土体或均一的 土壤分类单元所占有的空间。B.M.费里德兰 德认为,单元土区是在其内部无任何土壤地 理界限的土壤类型单元。土被结构的特征主 要表现在相邻单元土区之间的镶嵌关系和界 线特点。
8.2.3 对于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
图8-1理想大陆上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土纲的分布规律 (据 Strahler等,1989)
8.1.1 土壤的广域性分布规律
通常把在全球陆地上大体呈连续分布, 并与大生物气候带相适应的土壤分布规律叫 做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按照土壤发生学理 论,土壤分布规律可用多变函数式表达:
S = F(W、J、G)
式中:S表示土壤;W、J、G分别表示纬度、 经度及高度等。
1. 简述中国主要土纲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2. 结合你所学的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内容,试描述 全球土壤类型的分异规律。
3.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你们各自所熟 悉地区的主要土纲类型,并分析影响该土纲形成 发育的自然地理特征。
4. 利用世界土壤图、中国土壤图以及所学的知识, 沿90˚E、120˚E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做一个土壤类型 断面图,并依图说明土壤的分布规律;在中国温 带地区沿纬度42˚N由东向西做一个土壤类型断面 图,并依图说明土壤的分布规律。
中国土壤的分类与分布规律PPT课件
17
白浆土 :在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下, 发生白浆化过程,形成的微酸性淋溶土。 土体中有白浆层,微酸性,自然肥力较高。
上图为白浆土剖面
土地利用:原始植被针阔混交林(岗地) 已为次生杂木林、草甸及沼泽化草甸所代 替;现除部分低洼地外都已开垦为农田, 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等。
上图为黄壤剖面
上图为黄壤景观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是亚热带湿润常绿阔 叶林与湿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内苔 藓类和和水竹类生长繁茂;次生植被为马 尾松、杉木、栓皮栎和麻栎等;农业利用 以旱作粮食作物为主,以及茶叶和蚕桑。
10
黄棕壤: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下的淋 溶型地带性土壤 。土壤黄棕色,弱 酸性。
上图为燥红土剖面
上图为燥红土景观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为干旱稀树草原, 刺篱木、仙人掌,扭黄茅; 农业利用 除了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外, 可以种植腰果、剑麻、番麻等,是我国 粮、经、林、果、糖与药材的重要基地。
9
黄壤:暖热阴湿气候下,氧化铁高度 水化形成针铁矿,使土壤产生“黄化 过程”,同时生物积累过程和富铁铝 化过程明显。土壤鲜黄色,强酸性, 有机质含量高,开垦后迅速下降。
上图为褐土剖面
上图为褐土景观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是以辽东栎为代表 的干旱明亮林以及以酸枣、荆条、菅草 为代表的灌木草原;人工林则以油松洋 槐为主;低山丘陵地区多已开垦为农田, 栽培果树,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 等。
14
暗棕壤: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针 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发生腐殖质积 累过程和盐基与粘粒的淋溶过程的淋溶 土壤。 土壤中性到微酸性,终年处于 湿润状态,表层有机质很高。
土壤的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共35页文档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土壤的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邵阳学院土壤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地理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1000108课程英文名称:Soil Geography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地理科学学分:4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44 实验学时:20编写人:王钰菲审定人:莫晓红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并且通过土壤调查、制图等一系列方法和手段,来达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这一目的。
这门课程是高等院校地理专业所必修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土壤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除了安排有课堂学习外,还有室内与野外的实习,以培养学生初步野外工作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内容:土壤与土壤圈的概念,土壤地理学简介;土壤物质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生态系统与土壤物质循环过程;土壤成土因素学说和成土过程,以及世界主要土壤分类体系;主要土纲及其地理分布,土壤区划和土壤被结构;土壤资源、土壤质量评价、土壤退化及其防治对策;土壤地理调查与遥感解译方法、土壤地理信息系统。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为地貌、土壤、水文、区域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以及环境学概论等后行课打下一定的地质基础。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一)学时及学时分配建议学时分配表(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李天杰,赵烨,王云编著《土壤地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参考书目.(1)朱鹤健,何宜庚.土壤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南京大学等.土壤学基础与土壤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3)刘兆谦. 土壤地理学原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4)伍光和,潘树荣,王乃昂.自然地理学(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夏正楷.第四纪环境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三)课程考核方式根据土壤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并结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及实际教学方式,其考核采用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1)闭卷考试方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壤地理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60%;(2)实验技能考核:从学生完成各项实验的状况,撰写实验报告的状况评定,占总成绩10%;(3)野外实习考核:主要考查学生活学活用土壤地理学理论、学生的土壤地理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依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占总成绩20%。
高师:土壤地理学_第八章
第四节
过渡土纲系列
4. 形态特征、诊断依据和理化性质
(一)形态特征 (二)诊断依据 (三)理化性质
图8-27 变性土的剖面构型(据龚子同,2007)
第四节
过渡土纲系列
5. 主要土类
2 简育潮湿变性土 4 简育干润变性土 6 钙积湿润变性土
1 钙积潮湿变性土 3 钙积干润变性土 5 腐殖湿润变性土 7 简育湿润变性土
第三节 盐成土纲
1. 地理分布
图8-19 世界干旱区和盐成土分布区域(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60;柯夫达补充,1973) 1-干旱区; 2-盐成土
第三节 盐成土纲
图8-20 中国盐成土分布示意图(据龚子同等,2007)
第三节 盐成土纲
2. 成土条件
(一)气候(二)地形(三)水文地质
(四)母质(五)植被
第二节 草原与荒漠土纲系列
一、草原土壤系列
二、荒漠土壤
第二节 草原与荒漠土纲系列
一、草原土壤系列
图8-11 中国草原土壤分布示意图(据朱鹤健等,1992)
一、草原土壤系列
草原土壤的共同特点是:
土壤剖面分化清楚,具有明显的“两层性”,即腐殖质层和钙积 层(黑土除外);
(1)气候条件比较干旱,土壤受淋溶作用较弱,土壤盐基物质丰富,
第一节
森林土纲系列
二、淋溶土土纲
5. 主要土类
⑴ 白浆土 ⑶ 褐土 ⑸ 黄褐土 ⑵ 棕壤 ⑷ 黄棕壤 ⑹ 黄壤
第一节
森林土纲系列
三、富铁土土纲
1. 地理分布
图8-6 中国富铁土纲分布示意图 (据龚子同等,2007)
第一节
森林土纲系列
三、富铁土土纲
第八章土壤第1节土壤的组成与性质(1)
硝酸细菌氧化成亚硝酸;第二阶段,亚硝酸被硝化细菌氧化成
硝酸。
(2)腐殖质化过程
土壤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变
为比原物质组成结构极为复杂、更为稳定的
暗色的腐殖质的过程。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2、腐殖质的类型和性质
土壤腐殖质是土壤特异有机质,也是土壤有机 质的主要组分,约占有机质总量的 85-90 %。它是 一种结构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形 胶体物,是土壤微生物利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物 重新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1)腐殖质的类型 土壤腐殖
质可为:
胡敏酸、 富里酸、 胡敏素、 棕腐酸。
土壤腐殖质组分及其分离过程图式
(2)腐殖质的性质
带电性:两性胶体,以带负电为主
腐殖质 分子结
构核心
—COOH —OH —NH2 —COOH
腐殖质 分子结
构核心
—COO— O—NH3+ —COO-
+ H+
可与Fe、Al、Ca、Zn等高价金属离子络合。
土壤矿物质脱盐基,脱硅,富铁铝化的程度,可表明 其分解迁移的强度。土壤学中采用土体中某些化学元 素被淋溶的程度来表示风化强度。 硅铁铝率:即土壤或黏粒中SiO2/R2O3摩尔数比率。该
值小,表明脱硅富铝化过程强。
以 AI2O3 为标准是因其为土壤中最为稳定的化合物。
(3)中国次生矿物分布的地带性表现
土粒分级标准
2、土壤质地的概念 自然土壤的矿物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 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数,称为土壤质
地。
3、土壤质地类型
土壤质地分类及划分标准世界各国不一,当今
国际土壤学界常用的是美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砂土、壤土、黏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中国热带与亚热带带幅宽广,自南而北 依次分布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与 黄棕壤带;长江以北沿海型纬度地带谱的带 幅变窄,方向偏转,棕壤地带均呈东北-西 南向分布;在东北地区偏转更为明显,由东 而西依次为暗棕壤、黑土、黑钙土、灰色森 林土、栗钙土带,如图8-6和8-7所示。
(micro-meso-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soil) 土链 (soil catena) 土被结构(soil cover structure)
知识结构
第7章 土壤分布与土壤分区
8.1 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土壤分布规律是指土壤类型随自然环境 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空间差异而变化的 特性。应当指出,土壤分布规律还与土壤 分类系统相联系,如图8-1所示。
第8章 土壤分布与土壤分区
8.1 土壤分布规律 8.2 土被结构 8.3 土壤区划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
教学重点
1. 掌握全球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2. 揭示区域土壤类型、形态特征、面积数量、
质量和土地利用等的空间分布特征。 3. 了解区域不同土壤类型相互作用,以及土
壤组合的发展和演变规律。
关键词
土壤分布(soil distrinution) 土壤水平地带性(soil horizontal zonality) 土壤垂直地带性(soil vertical zonality) 土壤微-中域分布
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主要是指土壤 高级类别或地带性土类大致沿纬线延伸, 按纬度逐渐变化的规律。它包括:沿海型 土壤纬度地带性,如图8-2所示;内陆型土 壤纬度地带性。土壤发生分类中土类的全 球分布模式,如图8-3所示,美国系统分类 中土纲的全球分布图,如图8-4所示,两者 有类似的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1.2 全球各洲土壤广域分布模式
由于世界各洲大陆所处的地理位置、面 积的大小、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大的地 质构造和地形的不同,各洲大陆土壤广域 分布模式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土壤广域 分布模式最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和复杂性 的是亚欧大陆,其土壤广域分布模式,如 图8-5所示。
降水量 热 量
图8-5 欧亚大陆广域土壤分布模式图
①枝状土被结构; ②扇形土被结构;
③环形土被结构; ④线形土被结构。
8.3 土壤区划
8.3.1 土壤区划的意义和原则
土壤区划就是对土壤群体进行地理区域 上的划分。其主要原则有:一综合性,即综 合分析土被结构、分布规律,发生特征和生 产性能,以及决定这些特征的全部自然因素 和社会经济因素,使区划为扩大耕地面积和 通过单位产量服务;二是强调土壤地带和农 业地带的一致性。
1. 简述中国主要土纲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2. 结合你所学的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内容,试描述 全球土壤类型的分异规律。
3.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你们各自所熟 悉地区的主要土纲类型,并分析影响该土纲形成 发育的自然地理特征。
4. 利用世界土壤图、中国土壤图以及所学的知识, 沿90˚E、120˚E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做一个土壤类型 断面图,并依图说明土壤的分布规律;在中国温 带地区沿纬度42˚N由东向西做一个土壤类型断面 图,并依图说明土壤的分布规律。
8.3.2 土壤区划的单位与划分依据
按上述原则并结合中国土壤特征,中国 学者提出了如下的区划分级系统:土壤气 候带(0级)、土壤地区或亚区(1级)、土壤地 带和亚地带(2级)、土壤省(3级)、土壤区(4 级)、土组(5级)、土片(6级)。0至3级是土壤 区划的高级单位,4至6级是低级单位。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
图8-1理想大陆上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土纲的分布规律 (据 Strahler等,1989)
8.1.1 土壤的广域性分布规律
通常把在全球陆地上大体呈连续分布, 并与大生物气候带相适应的土壤分布规律叫 做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按照土壤发生学理 论,土壤分布规律可用多变函数式表达:
S = F(W、J、G)
式中:S表示土壤;W、J、G分别表示纬度、 经度及高度等。
图 8-8 中国北方温带暖温带土壤垂直分布规律示意图
图8-9 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土壤垂直分布规律示意图
8.1.5 土壤的区域性分布规律
土壤分布规律除了受气候和生物因素制 约外,还受地方性因素如地形、母岩和母质、 水文条件、时间和人为活动等的影响,并在 土壤地带内呈现不同的土壤类型组合和分布 模式,一般称之为土壤的区域性或地方性分 布规律,如图8-10、8-11所示。
土被结构的类型决定于形成土被结构的 因素。在不同成土条件,土壤群体各组成 成分的发生关系、各单元土区的面积和形 状等也都不同。关于土被结构的分类,尚 无比较公认的完整体系。但从发生学角度 可将土被结构分为以下3个基本类型,即复 区、组合与复合。
8.2.4 土被结构的空间格局
土被结构的形状与其发生密切相关,土 被结构的发生-几何形状是土被结构的重要 特征。以下就是发生学-几何学的主要土被 空间结构类型:
图8-6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分布图
图8-7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分布格局图
8.1.4 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是指土壤随地形 高度的升降依次地、有规律地相应于生物 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把土壤随地形 高低自基带向上(或向下)依次更替的现象, 叫做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如图8-8和 8-9所示。
图8-2 欧亚大陆土壤(土壤地理发生分据Bridges E M, 1978)
图8-4 美国系统分类中土纲的全球分布图 (据Malcolm E. Sumner,1999)
土壤经度地带性主要是指地带性土类 大致沿经线延伸,而按经度由沿海向内陆 逐渐变化的规律。例如,在地处欧亚大陆 东部的中国温带地区,从沿海至内陆分布 的土壤依次为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栗 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按美 国土壤系统分类,分布的土纲则依次为淋 溶土-软土-干旱土等。
图8-10 北京市海淀区北安河土链分布示意图
图8-11 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土链分布示意图
8.2 土被结构
8.2.1 土被结构的概念
陆地表面连续分布的土壤状如被覆,故 也称土被。土被具有不均一性,即在土壤带 内,除某些主要土壤类型外,还插花分布其 他类型的土壤,这在大、中比例尺土壤图上 表现尤为明显,反映出了土被的复杂性和多 样性。土被实际是土壤群体组合。
8.2.2 土被结构的特征
单元土区是组成土被结构的最基层、不 能再分割的部分,相当于聚合土体或均一的 土壤分类单元所占有的空间。B.M.费里德兰 德认为,单元土区是在其内部无任何土壤地 理界限的土壤类型单元。土被结构的特征主 要表现在相邻单元土区之间的镶嵌关系和界 线特点。
8.2.3 对于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