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 第六章生物氧化
生物化学之生物氧化
阶段所需的能量; 供给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生成核苷三磷酸(NTP); 将高能磷酸键转移给肌酸以磷酸肌酸 (creatine phosphate)形式储存。
提供合成代谢或分解代谢 初始阶段所需的能量
G+ATP G-6-P+ADP
脂酸+CoA+ATP
底物水平磷酸化
1,3-BP- 甘 酸 +ADP 油
3-P-甘 油 酸 激 酶
3-P-甘油酸 +ATP
丙酮酸激酶
PEP+ADP
琥珀酰CoA+Pi+GDP
丙酮酸+ATP
琥珀酸+CoA+GTP
琥 珀 酰 CoA合 成 酶
它们都通过底物脱H、 H2O、CO2形成高能键, 并直接转移给ADP或GDP形成ATP或GTP(没有 经过呼吸链)
铁硫簇(Fe4S4)
Fe
3+
+e -e
Fe
2+
呼吸链的几乎每个过程都有Fe-S参与,有9种。含非血红素 铁和对酸不稳定的硫。 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它与NAD+或NADP+共同组成 复合体,参与电子传递:Fe3+←→Fe2+,而且两个Fe离子中 只有一个参与,所以是单电子传递
泛醌(CoQ)
O H3CO CH3 CH3 H3CO O
复合体Ⅰ:NADH-CoQ还原酶
• 功能:将电子从NADH传递给CoQ • 辅基:FMN(黄素腺嘌呤单核苷酸),铁硫蛋白
NH2 N O
-
N
O
P
O H H OH
N O H H OR
N
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物化学》第六章 生物氧化
⊿Gº’ = -nF ⊿Eº'
n:传递电子数;F:法拉第常数
➢ 合成1摩尔ATP 需能量约30.5kJ
偶联部位
NADH~CoQ CoQ~Cytc Cyta-a3~O2
电位变化 (∆E0')
0.36V 0.21V 0.53V
自由能变化 (∆G0')
69.5KJ/mol 40.5KJ/mol 102.3KJ/mol
三、NADH和FADH2是呼吸链的电子供体
1、NADH氧化呼吸链 NADH →复合体Ⅰ→CoQ →复合体Ⅲ→Cyt c →复合体Ⅳ→O2
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琥珀酸 →复合体Ⅱ →CoQ →复合体Ⅲ→Cyt c →复合体Ⅳ→O2
呼吸链各组分的排列顺序的实验依据
➢ 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 特异抑制剂阻断 ➢ 还原状态呼吸链缓慢给氧 ➢ 将呼吸链拆开和重组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不同点
生物氧化
➢ 反应环境温和,酶促反应逐步进 行,能量逐步释放,能量容易捕 获,ATP生成效率高。
体外氧化
➢ 能量突然释放。
➢ 通过加水脱氢反应使物质能间接 获得氧;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生 H2O,有机酸脱羧产生CO2。
➢ 物质中的碳和氢直接氧 结合生成CO2和H2O 。
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
胞液侧 4H+
2H+ 4H+ Cyt c
+
+++++ +
++
+
Q
Ⅰ
--
NADH+H+
NAD+
Ⅱ
-
延胡索酸
琥珀酸
Ⅳ
Ⅲ- - -
生物化学__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一)名词解释1.生物氧化2.呼吸链3.底物水平磷酸化(一)名词解释1.生物氧化:生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氧化过程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时也称之为“细胞呼吸”或“细胞氧化”。
生物氧化包括:有机碳氧化变成CO2;底物氧化脱氢、氢及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分子氧与传递的氢结成水;在有机物被氧化成CO2和H2O的同时,释放的能量使ADP转变成ATP。
2.呼吸链: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
电子在逐步的传递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被用于合成ATP,以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3.氧化磷酸化:在底物脱氢被氧化时,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过程中伴随ADP 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合成ATP的主要方式。
5.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 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
(二) 填空题1.生物氧化有3种方式:____脱氢_____、_脱电子__________和_____与氧结合_____ 。
2.生物氧化是氧化还原过程,在此过程中有___酶;______、______辅酶;___和_____电子传递体___ 参与。
7.生物体内高能化合物有___焦磷酸化合物;;;______、___酰基磷酸化合物______、____烯醇磷酸化合物;_____、__胍基磷酸化合物;_______、____硫酯化合物_____、______甲硫键化合物___等类。
8.细胞色素a的辅基是____血红素A;_____与蛋白质以_____非共价____键结合。
基础生物化学-生物氧化
内膜约含 80%的蛋白质,包括电子传递链和氧 化磷酸化的有关组分,是线粒体功能的主要 担负者 。 线粒体 的内腔 充满半流动的基质 (衬质),其中包含大量的酶类以及线粒体 DNA和核糖体。 线粒体基质酶类包括 TCA酶类、脂肪酸-氧化 酶类和氨基酸分解代谢酶类。
哺乳动物线粒体 DNA 为环状分子,编码包括 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色素 b 和 F0 疏水亚基 在内的10多种蛋白质,约占内膜总蛋白质的 20%,其余的蛋白质均由核基因编码,在细 胞质中合成后运入线粒体。 线粒体内膜的内表面有一层排列规则的球形颗 粒,通过一个细柄与构成嵴的内膜相连接, 这就是ATP合酶(偶联因子F1-F0)。
6.1.1.3 生物氧化中CO2和H2O的生成 ① CO2的生成 代谢底物在酶的作用下经一系列脱氢、加水等 反应,转变为含羧基的化合物,经脱羧反应 生成CO2,包括直接脱羧和氧化脱羧。
② H2O的生成 生物氧化中底物脱下的氢与氧结合生成水。
6.1.2 生物氧化的自由能变化 6.1.2.1 自由能概念 生物体不能直接利用热能做动,在生命活动过 程中所需的能量都来自体内生化反应释放的 自由能。 自由能(free energy)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一 个体系可用于做有用功的能量。又称Gibbs自 由能,以G表示。
②黄素蛋白(flavoproteins) 与电子传递链有关的黄素蛋白有两种,分别以 FMN和FAD为辅基。
在FAD、FMN分子中的异咯嗪部分可进行可逆 的脱氢加氢反应。氧化型黄素辅基从NADH接 受两个电子和一个质子,或从底物(如琥珀酸) 接受两个电子和两个质子而还原: NADH+H++FMN=NAD++FMNH2 琥珀酸+FAD=延胡索酸+FADH2
生物化学第六章 生物氧化(共77张PPT)
O O- P
O-
O O P O-
O-
NH2
N
N
焦磷酸
ATP(三磷酸腺苷) 千卡/摩尔
O O- P
O-
O O- P
O-
O O- P
O-
NN OCH2 O
HH
H
H
OH OH
(3)烯醇式磷酸化合物
COOH O CO PO CH2 O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千卡/摩尔
2.氮磷键型
O
NH
PO
C NH O
N CH3 C H 2C O O H
利用专一性电子传递抑制剂选择性的阻断呼吸 链中某个传递步骤,再测定链中各组分的氧化-还原 状态情况,是研究电子传递中电子传递体顺序的一 种重要方法。
2、常用的几种电子传递抑制剂及其作用部位
(1)鱼藤酮、安密妥、杀粉蝶菌素:其作用是阻断电子在NADH— Q还原酶内的传递,所以阻断了电子由NADH向CoQ的传递。
3.生成二氧化碳的氧化反应
(1)直接脱羧作用 氧化代谢的中间产物羧酸在脱羧酶的催化下,直接
从分子中脱去羧基。例如丙酮酸的脱羧。 (2)氧化脱羧作用
氧化代谢中产生的有机羧酸(主要是酮酸)在氧化脱
羧酶的催化下,在脱羧的同时,也发生氧化(脱氢)作用。 例如苹果酸的氧化脱羧生成丙酮酸。
第二节、生物能及其存在形式
4、复合体Ⅳ: 细胞色素c氧化酶
功能:将电子从细胞色素c传递给氧
复合体IV
还原型Cytc → CuA→a→a3→CuB
→O2
其中Cyt a3 和CuB形成的活性部位将电子交给O2。
复 合 体 Ⅳ 的 电 子 传 递 过 程
Cytc
e-
胞液侧
生物化学5——生物氧化讲述
(二)ATP的生成和利用
ATP
肌酸
磷酸 肌酸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P
ADP
生物体内能量的储存和利 用都以ATP为中心。
~P 机械能(肌肉收缩) 渗透能(物质主动转运) 化学能(合成代谢) 电能(生物电) 热能(维持体温)
2. 解偶联剂 使氧化与磷酸化偶联过程脱离。如 解偶联蛋白、2,4-二硝基酚。
3. ATP合酶抑制剂 对电子传递及ATP合酶均有 抑制作用。如寡霉素。
(二)甲状腺激素
使ATP分解加速,Na+,K+–ATP酶和解偶联蛋 白基因表达均增加。
(三)ADP/ATP比值的调节
比值增大,氧化加快,ATP生成增加; 比值减小,氧化减慢,ATP生成减少。
ADP
ATP ADP
ATP
二、氧化磷酸化得偶联机制
(一)偶联部位
测定手段:P/O比
NADH氧化呼吸链 P/O比:3
存在3个偶联部位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P/O比:2
存在2个偶联部位
四、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一)抑制剂
1. 呼吸链抑制剂 阻断呼吸链中某些部位电子传 递。如鱼藤酮、氰化物、CO等。
五、高能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
(一)高能化合物
1.高能键 能释放大于 21 KJ/mol 能量的化学键, 如高能硫酯键和高能磷酸键,以 “”表示。
2.高能化合物: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如ATP、 辅酶A、磷酸肌酸等。
肌酸激酶
肌酸 +ATP
C P +ADP 磷酸肌酸
磷酸肌酸作为肌肉和脑组织中能量的一种储存形式。
(一)生物氧化的方式
生物氧化与物质在体外的氧化 方式在化学本质上是相同的,生物 氧化的方式有加氧、脱氢和失电子 反应。
第六章生物氧化 (2)
1.复合体Ⅰ(NADH-泛醌还原酶)
将电子从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NADH),传递给泛醌
NADH
e FMN
FeS
CoQ
H+
(1)辅酶Ⅰ和辅酶Ⅱ
NAD+(辅酶I,coenzyme I,Co I)与NADP+ (辅酶II,coenzyme II,Co II)是烟酰胺脱 氢酶类的辅酶,结构如下:
自学
第二节 其他氧化体系
自学
第六章 生 物 氧 化
掌握:呼吸链 NADH氧化呼吸链、FAD氧 化呼吸链,氧化磷酸化。
熟悉:ATP和其它高能化合物。 了解: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胞液中
NADH的氧化 胞液NADH的两种穿梭途径。
一般了解:其它氧化体系。
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 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与体外燃烧不同的是,生物体内的生 物氧化过程是在37℃,近于中性的含 水环境中,由酶催化进行的;反应逐 步释放出能量,相当一部分能量以高 能磷酸酯键的形式储存起来。
直接将底物分子中的高能键转变为ATP分 子中的末端高能磷酸键的过程称为底物水 平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仅见于下列三个反应
⑴
1,3-二磷酸甘油酸+ADP 油酸+ATP
3-磷酸甘油酸激酶 3-磷酸甘
⑵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ADP 酸+ATP
丙酮酸激酶
烯醇式丙酮
⑶ 琥珀酰CoA+H3PO4+GDP +CoA+GTP
3.复合体Ⅲ(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
2Cytb + Cytc1 +(Fe-S)
生物化学 生物氧化(6)
基质 嵴 内膜
外膜
外膜 膜间腔 F1-F0复合体
内膜
F1亚基 F0亚基
膜间腔
线粒体结构模式图
线粒体嵴的分子组成
2020/6/11
27
线粒体的结构
2020/6/11
呼吸链
28
二、电子传递链的组成及电子传递顺序
1、电子传递中有四个复合体参与:
OO CH3 C O P O-
O-
乙酰磷酸
O
O
RC O P O A
O
O
O-
H3N+ C O P OO-
酰基腺苷酸
O
O
氨甲酰磷酸 RCH C O P O A
N+H3
O-
氨酰基腺苷酸
(B) 焦磷酸化合物
OO
O- P O P O-
O-
O-
焦磷酸
O O- P
O-
ATP(三磷酸腺苷)
7.3千卡/摩尔
O O- P
O-
O O- P
O-
NH2
N
N
NN OCH2 O
HH
H
H
OH OH
(C)烯醇式磷酸化合物
COOH O CO PO CH2 O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4.8千卡/摩尔
(2) 氮磷键型
O
O
NH
PO
NH
PO
C NH O N CH3 CH2COOH
C NH O N CH3 NH2 CH2CH2CH2CHCOOH
CH2 H3C S+ A
3.最重要的高能化合物ATP (三磷酸腺苷)
NH2
N
N
~ ~ O-
Oγ
P O-
生物化学第六章生物氧化
(还原剂) (氧化剂)
可写成 A2+ B3+
A3+
B2+
2019/11/23
生物化学教研室
9
第三节 生成ATP的氧化体系
一、呼吸链的概念
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 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由 于此过程与细胞呼吸有关,所以将传递链称为呼吸链, 也叫电子传递呼吸链。
氧化酶,而其它均为不需氧脱氢酶。其中a与 a3很难分开,常写为aa3。
在微粒体中主要为细胞色素b5、p450。p450作用 与aa3类似 。
2019/11/23
生物化学教研室
19
细胞色素的结构
2019/11/23
生物化学教研室
20
呼吸链复合体
人线粒体呼吸链通过上述5大类成分形成4个复合体。
2019/11/23
P/O比值:每消耗1摩尔原子氧所消耗的无机磷 原子的摩尔数。
2019/11/23
生物化学教研室
39
2、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内模胞浆侧
化 学 渗 透 学 说内膜基侧2019/11/23
生物化学教研室
40
ATP合酶(复合体Ⅴ)
由F1和F0组成。 F1 在线粒体内膜基质 侧形成颗粒状突起, 催化ATP的生成。 F膜0镶中嵌。在当线H+粒顺体浓内度 梯度经回流时,γ 亚基发生旋转,3个 β 亚基构象变化, 由紧密结合型变为 开放型,释放ATP。
根据呼吸链各组分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测定(电位越 低越容易失去电子)、利用呼吸链特异性的阻断剂测 定其氧化和还原状态的吸收光谱及离体线粒体各组分 的氧化顺序等实验,确定了呼吸链各组分的排列顺序, 并发现体内存在两条主要的呼吸链。
第六章 生物氧化
三大 营养 物质
氧化 分解
糖、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体内的逐步氧化分 解化(成bCiOol2o和gicHa2lOo,xid并at释ion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
与体外燃烧不同的是,生物体内的生物氧化过程 是在37℃,近于中性的含水环境中,由酶催化进 行的;反应逐步释放出能量,相当一部分能量以 高能磷酸酯键的形式储存起来。
能够抑制第二位点的有抗霉素A和二巯基 丙醇; (复合体III)
能够抑制第三位点的有 CO、H2S和CN-、 N3- 。 其 中 , CN- 和 N3- 主 要 抑 制 氧 化 型 Cytaa3-Fe3+,而CO和H2S主要抑制还原型 Cytaa3-Fe2+。 (复合体IV)
2.解偶联剂: 不抑制呼吸链的递氢或递电子过程,但能使氧
生物氧化实际上是需氧细胞呼吸作用中的一系列 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又称为细胞氧化或细胞呼吸。
思考:以下关于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逐步释出能量 B.氧和碳原子化合产生CO2 C.需要催化剂 D.彻底氧化产生相同产物 E.体外燃烧释出的能量大于体内氧化
生物氧化过程: 代谢物分子脱氢,并解离成氢离子和电子; 电子经过中间载体传给氧分子,激活氧; H+和O2-结合成H2O ,并释放能量;
每消耗一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 尔数称为P/O比值。
合 成 1molATP 时 , 需 要 提 供 的 能 量 至 少 为 ΔG0'=-30.5kJ/mol,相当于氧化还原电位差 ΔE0'=0.2V。故在NADH氧化呼吸链中有三 处可生成ATP,而在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中, 只有两处可生成ATP。
首先由NADH提供1个质子和2个电子,加上线粒体 基质内1个质子,使FMN还原成FMNH2.FMNH2内 膜胞浆侧释放出2个质子,将2个电子Fe-S.
第6章 生物氧化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FMN的结构
黄素蛋白中的FAD的结构
1、复合体Ⅰ—— NADH脱氢酶
其作用是催化NADH的2H传递至泛醌(辅酶Q), 同时将4个质子由线粒体基质(M侧)转移至膜 间隙(C侧)。 动物的复合物Ⅰ由42条肽链组成,呈L型,含有 黄素蛋白(FMN为辅酶)和铁硫蛋白(铁硫簇为 辅酶),分子量接近1MD,以二聚体形式存在。 电子传递的方向为:NADH→FMN→Fe-S→Q,总 的反应结果为:NADH + 5H+M + Q→NAD+ + QH2 + 4H+C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线粒体结构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一) 呼吸链的组成
用胆酸、脱氧胆酸处理线粒体内膜,可以得到 四个具有电子传递功能的酶复合体和1个ATP合酶。
辅酶Q和细胞色素C 不属于任何一种复合物。辅 酶Q溶于内膜、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的外侧, 属于膜的外周蛋白。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Fe-S)
O2
-
NDP
-
ATP
寡霉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2、ADP的调节作用:ADP增多,促进磷酸化。 3、甲状腺激素:促进氧化磷酸化;使偶联蛋白 基因表达增加,引起耗氧和产热增加。 4、线粒体DNA突变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四、ATP
(一)高能化合物与ATP
生物化学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琥珀酸 复 合 体 Ⅰ
2H
复合体Ⅱ FAD.H2 (Fe-S)
2H 2H 2e
2H NAD+
复 合 体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Ⅳ
2e
FMN (Fe-S)
Q10
2H+
Cytb Cytc1 2e (Fe-S) 复合体Ⅲ H2O
Cytc
2e
aa3
2e
NADH氧化呼吸链
O2-
1 2 O2
第三节 ATP的生成
(二)呼吸链成分的排列
由以下实验确定 ① 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② 拆开和重组 ③ 特异抑制剂阻断 ④ 还原状态呼吸链缓慢给氧
呼吸链中各种氧化还原对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还原对 NAD+/NADH+H+ FMN/ FMNH2 FAD/ FADH2 Cyt b Fe3+/Fe2+ Q10/Q10H2 Cyt c1 Fe3+/ Fe2+ Cyt c Fe3+/Fe2+ Cyt a Fe3+ / Fe2+ Cyt a3 Fe3+ / Fe2+ 1/2 O2/ H2O Eº (V) ' -0.32 -0.30 -0.06 0.04(或0.10) 0.07 0.22 0.25 0.29 0.55 0.82
故又称混合功能氧化酶(mixed-function oxidase) 或羟化酶(hydroxylase)。 上述反应需要细胞色素P450 (Cyt P450)参与。
微粒体氧代谢的意义
参与体内正常物质代谢,如羟化、合成等
参与体内生理活性物质的灭活及药物、毒
物解毒转化和代谢清除反应、保护机体
生物化学-第六章生物氧化-精选文档
二.呼吸链分组成成分
1.烟酰胺脱氢酶类
S-2H NAD/NADP S NADH/NADPH
2.黄素脱氢酶类
NADH FMN NAD FMN2H
S-2H FAD S FAD2H
3.铁硫蛋白类 Fe3+ Fe2+
-----半胱------半胱----- S Fe S S S Fe S S
-----半胱------半胱-----
4.细胞色素类
细胞色素(简写为cyt. )是含铁的电子传递体,辅基为 铁卟啉的衍生物,铁原子处于卟啉环的中心,构成血红 素。各种细胞色素的辅基结构略有不同。线粒体呼吸链 中主要含有细胞色素a, a3,b, c 和c1等,组成它们的辅基 分别为血红素A、B和C。细胞色素a, b, c可以通过它们 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来鉴别。 细胞色素a, b, c 和c1是通过Fe3+ Fe2+ 的互 变起传递电子的作用的。 a3是通过Cu2+ Cu+ 的互 变起传递电子的作用的。
5.辅酶Q---泛醌 泛醌(简写为Q)或辅酶-Q(CoQ):它是电子传递链中 唯一的非蛋白电子载体。为一种脂溶性醌类化合物。
O CH3O CH3O O CH3 (CH2CH C CH2)nH CH3
n=6-10
NADH泛醌还原酶
NADHCoQ 还原酶 复合体
CoQ2H-CytC 还原酶复合体
1.呼吸链的组成成分 2.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难点:
第一节、生物氧化概念及特点
一.生物氧化概念
有机物在生物体内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 并放出能量的作用。也称细胞呼吸/组织呼吸。 包括物质分解和产能
O2 呼吸作用
细胞呼吸(微生物)
第06章生物氧化1
➢ Cyt c是呼吸链唯一水 溶性球状蛋白,不包含 在复合体中。将获得的 电子传递到复合体Ⅳ。
目录
4. 复合体Ⅳ: 细胞色素c氧化酶
亚基:13条 辅酶/辅基:Cu+/Cu2+(含Cu多肽:CuA)
Fe2+/Fe3+(细胞色素aa3) Cu+/Cu2+(含Cu多肽:CuB)
血红素c 血红素a,a3,
CuA, CuB
含结合位点
NADH(基质侧) CoQ(脂质核心) 琥珀酸(基质侧) CoQ(脂质核心) Cyt c(膜间隙侧)
Cyt c1, Cyt a Cyt c(膜间隙侧)
➢ 泛醌不包含在上述四种复合体中。
目录
4H+
Ⅱ
琥珀酸
胞液侧
延胡索酸
Ⅰ
基质侧
QH2 Q
NADH+H+
目录
人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
复合体
酶名称
复合体Ⅰ NADH-泛醌 还原酶
复合体Ⅱ 琥珀酸-泛醌 还原酶
复合体Ⅲ 泛醌-细胞色 素C还原酶
细胞色素c
复合体Ⅳ 细胞色素C氧 化酶
质量 (kD) 850
140
250
13 162
多肽 链数
39
4
11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3
功能辅基
FMN,Fe-S
FAD,Fe-S
血红素bL, bH, c1, Fe-S
目录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不同点
生物氧化
体外氧化
➢ 反应环境温和,酶促反应逐步 进行,能量逐步释放,能量容 易捕获,ATP生成效率高。
第六章 生物氧化
E0‘(V)
-0.32 -0.219 -0.219
氧化还原对
Cyt c1 Fe3+ /Fe2+ Cyt c Fe3+ /Fe2+ Cyt a Fe3+ /Fe2+
E0‘(V)
0.22 0.254 0.29
Cyt bL(bH) Fe3+/Fe2+
Q10 /Q10H2
0.05(0.10)
0.06
Cyt a3 Fe3+ /Fe2+
FMN(FAD)的结构:
CH2OPO32H H H C C C CH2 H3C N N O OH OH OH
N H3C N
异 咯 嗪
O
异咯嗪环的作用:
FMN/FAD
FMNH /FADH
FMNH 2/FADH
2
(氧化型)
(还原型)
铁硫蛋白 铁硫蛋白(Fe-S)共有
9种同工蛋白;分子中
含有由半胱氨酸残基硫
目录
泛醌从复合体Ⅰ、Ⅱ募集还原当量和电子并穿 梭传递到复合体Ⅲ。
电子传递过程:CoQH2→(Cyt bL→Cyt bH)
→Fe-S →Cytc1→Cytc
目录
细胞色素类:
这是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酶。在生物氧 化反应中,其铁离子可为+2价亚铁离子,也可 为+3价高铁离子,通过这种转变而传递电子。
R=H: NAD+;
R=H2PO3: NADP+
目录
NAD+(NADP+)和NADH(NADPH)相互转变
氧化还原反应时变化发生在五价氮和三价氮之间。
目录
FMN结构中含核黄素,发挥功能的部位是异 咯嗪环,氧化还原反应时不稳定中间产物是 FMNH· 。在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显示3种分子状 态,属于单、双电子传递体。
大学生物化学第六章生物氧化笔记划重点
第六章生物氧化第一节名解:生物氧化: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
能够传递氢离子、电子.称为递氢体eg. NAD+/NADP+线粒体内膜上能够传递电子. 称为递电子体eg.铁硫蛋白NAD+或NADP+和NADH或NADPH的转变:氧化还原反应时变化发生在五价氮和三价氮之间。
NAD+/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递氢体:FAD/FMN:发挥功能部位是异咯嗪环泛醌(辅酶Q):脂溶性.由10个异戊二烯连接形成较长的疏水侧链递电子体:铁硫蛋白和细胞色素蛋白:Fe2+ →Fe3+ +e-铁原子和硫原子等量:Fe2S2或Fe4S4以铁卟啉(血红素)为辅基根据吸收光谱不同分类名解:电子传递体(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多种酶(蛋白复合体)通过催化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将代谢物脱下的电子、氢(以NADH和FADH2形式)传递给O2,O2接受电子变为O2-并和H+结合成H2O.分布:线粒体内膜组成:递氢体和递电子体(一)呼吸链的组成1、复合体Ⅰ:NADH-泛醌还原酶功能:接受来自NADH + H+的电子并将其传递给泛醌电子传递:NADH→FMN→Fe-S→泛醌质子泵出:复合体Ⅰ具有质子泵功能,每传递2个e-可将4个H+从内膜基质到胞液侧2、复合体Ⅱ:没有质子泵功能功能:将e-从琥珀酸传递给泛醌3、复合体Ⅲ:具有质子泵功能.2个电子将4H+从内膜基质侧泵到胞液侧QH2→b562→b566→Fe-S→Cyt c1→Cyt c(呼吸链中唯一溶于水的球状蛋白)方法:Q循环(实现了双电子传递体泛醌与单电子传递体细胞色素之间的电子传递)4、复合体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功能:有质子泵功能,每传递2个e-可使2个H+向胞液侧转移Cyt c→O2三、呼吸链类型1、NADH氧化呼吸链NADH→复合体Ⅰ→Q→复合体Ⅲ→Cyt c→复合体Ⅳ→O2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琥珀酸→复合体Ⅱ→Q→复合体Ⅲ→Cyt c→复合体Ⅳ→O2呼吸链各组分排列顺序由以下实验确定(略)第二节氧化磷酸化和ATP生成名解:氧化磷酸化(机体产生ATP的主要方式):代谢物脱下的氢生成NADH和FADH2,经电子传递链传递逐步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H2O,并释放能量驱动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又称欧联磷酸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物化学第六章生物氧化生物化学第六章生物氧化1.相对浓度升高时可加速氧化磷酸化的物质是 A.FAD B.UTP C.NADPH D.NADP+ E.ADP2.线粒体中呼吸链的排列顺序哪个是正确的 A.NADH-FMN-CoQ-Cyt-O 2 B.ADH 2-NAD +-CoQ-Cyt-O 2 C.FADH 2-FAD-CoQ-Cyt-O 2 D.NADH-FAD-CoQ-Cyt-O 2 E.NADH-CoQ-FMN-Cyt-O 23.2H 经过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传递可产生的ATP 数为 A.1.5 B.2.5 C.4 D.6 E.124.体内细胞色素C 直接参与的反应是 A.叶酸还原 B.糖酵解 C.肽键合成 D.脂肪酸合成 E.生物氧化5.大多数脱氢酶的辅酶是 A.NAD + B.NADP + C.CoA D.Cyt c E.FADH 26.电子按下列各途径传递,能偶联磷酸化的是 A.Cyt —Cytaa 3 B.CoQ--Cytb C.Cytaa 3—O 2D.琥珀酸--FADE.FAD —CoQ7.生命活动中能量的直接供体是 A.三磷酸腺苷 B.脂肪酸 C.氨基酸 D.磷酸肌酸 E.葡萄糖8.下列化合物不属高能化合物的是 A.1,3-二磷酸甘油酸 B.乙酰CoA C.AMPD.氨基甲酰磷酸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9.每mol 高能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大于 A.5KJB.20KJC.21KJD.40KJE.51KJ10.关于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错误的是A.ATP是生物能量代谢的中心B.ATP可转变为其他的三磷酸核苷C.ATP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D.ATP与磷酸肌酸之间可以相互转变E.当ATP较富余时,磷酸肌酸将-P转移给ADP生成ATP11.氰化物中毒抑制的是A.细胞色素 bB.细胞色素cC.细胞色素clD.细胞色素aa3E.辅酶Q12.氰化物的中毒机理是A.大量破坏红细胞造成贫血B.干扰血红蛋白对氧的运输C.抑制线粒体电子传递链D.抑制呼吸中枢,使通过呼吸摄入氧量过低E.抑制ATP合酶的活性-.CO中毒是由于A.使体内ATP生成量减少B.解偶联作用C.使Cytaa3丧失传递电子的能力,呼吸链中断D.使ATP水解为ADP和Pi的速度加快E.抑制电子传递及ADP的磷酸化14.下列化合物中除哪一项外都是呼吸链的组成成分A.CoQB.CytbC.CoAD.NAD+E.aa315.生物体内ATP最主要的来源是A.糖酵解B.TCA循环C.磷酸戊糖途径D.氧化磷酸化作用E.糖异生16.通常生物氧化是指生物体内A.脱氢反应B.营养物氧化成H2O和CO2的过程C.加氧反应D.与氧分子结合的反应E.释出电子的反应17.下列有关氧化磷酸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在氧化时伴有ADP磷酸北生成ATP的过程B.氧化磷酸化过程存在于线粒体内C.P/O可以确定ATP的生成数D.氧化磷酸化过程有两条呼吸链E.电子经呼吸链传递至氧都产生3分子ATP2生物化学第六章生物氧化18.体内CO2来自A.碳原子被氧原子氧化B.呼吸链的氧化还原过程C.有机酸的脱羧D.糖原的分解E.真脂分解19.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是意味着A.线粒体氧化作用停止B.线粒体膜ATP酶被抑制C.线粒体三羧酸循环停止D.线粒体能利用氧,但不能生成ATPE.线粒体膜的钝化变性20.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传递电子的顺序是A.a→a3→b→c1→c→1/2O2B.b→a→a3→c1→c→1/2O2C.c1→c→b→a→a3→1/2O2D.c→c1→aa3→b→1/2O2E.b→c1→c→aa3→1/2O221.细胞色素b,c1,c和P450均含辅基A.Fe3+B.血红素CC.血红素AD.原卟啉E.铁卟啉22.下列哪种蛋白质不含血红素A.过氧化氢酶B.过氧化物酶C.细胞色素bD.铁硫蛋白E.肌红蛋白23.劳动或运动时ATP因消耗而大量减少,此时A.ADP相应增加,ATP/ADP下降,呼吸随之加快B.ADP相应减少,以维持ATP/ADP恢复正常C.ADP大量减少,ATP/ADP增高,呼吸随之加快D.ADP大量磷酸化以维持ATP/ADP不变E.以上都不对24.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葡萄糖B.脂肪酸C.磷酸肌酸D.GTPE.ATP25.氰化物中毒时,被抑制的是A.Cyt bB.Cyt C1C.Cyt CD.Cyt aE.Cyt aa326.肝细胞胞液中的NADH进入线粒体的机制是A.肉碱穿梭B.柠檬酸-丙酮酸循环C.α-磷酸甘油穿梭3生物化学第六章生物氧化D.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E.丙氨酸-葡萄糖循环27.能直接将电子传递给氧的细胞色素是A.Cyt aa3B.Cyt bC.Cyt c1D.Cyt cE.Cyt b128.生物氧化的底物是A.无机离子B.蛋白质C.核酸D.小分子有机物E.脂肪29.2,4-二硝基苯酚抑制细胞的功能,可能是由于阻断下列哪一种生化作用而引起A.NADH脱氢酶的作用B.电子传递过程C.氧化磷酸化D.三羧酸循环E.以上都不是30.呼吸链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A.c1→b→c→aa3→O2B.c→c1→b→aa3→O2C.c1→c→b→aa3→O2D.b→c1→c→aa3→O2E.b→c→c1→aa3→O231.下列哪种物质抑制呼吸链的电子由NADH向辅酶Q的传递:A.抗霉素AB.鱼藤酮C.一氧化碳D.硫化氢E.氰化钾32.下列哪个不是呼吸链的成员之一:A.CoQB.FADC.生物素D.细胞色素CE.Cyt aa333.ATP从线粒体向外运输的方式是:A.简单扩散B.促进扩散C.主动运输D.外排作用E.内吞作用34.生物体直接的供能物质是:A.ATPB.脂肪C.糖D.周围的热能E.阳光4生物化学第六章生物氧化35.肌肉中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是下列哪一种?A.ADP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cAMPD.ATPE.磷酸肌酸36.近年来关于氧化磷酸化的机制是通过下列哪个学说被阐述的?A.巴士德效应B.化学渗透学说C.华伯氏学说D.共价催化理论E.中间产物学说37.线粒体呼吸链的磷酸化部位可能位于下列哪些物质之间?A.辅酶Q和细胞色素bB.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C.丙酮酸和NAD+D.FAD和黄素蛋白E.细胞色素C和细胞色素aa338.代谢中产物每脱下两个氢原子经典型呼吸链时产生A.水和释放能量B.一分子水和三分子ATPC.一分子水和两分子ATPD.一分子水和两分子ATP或三分子ATPE.乳酸和水39.何谓P/O比值A.每消耗一摩尔氧所消耗无机磷的克原子数B.每消耗一摩尔氧所消耗的无机磷克数C.每合成一摩尔氧所消耗ATP摩尔数D.每消耗一摩尔氧所消耗无机磷摩尔数E.以上说法均不对40.有关电子传递链的叙述,错误的是A.链中的递氢体同时也是递电子体B.电子传递的同时伴有ADP的磷酸化C.链中的递电子体同时也是递氢体D.该链中各组分组成4个复合体E.A+D41.在离体肝线粒体悬液中加入氰化物,则1分子β—羟丁酸氧化的P/O比值为A.0B.1C.2D.3E.442.甲亢病人,甲状腺分泌增高,不会出现:A.ATP合成增多B.ATP分解增快C.耗氧量增多D.呼吸加快E.氧化磷酸化反应受抑制43.呼吸链中的递氢体是A.尼克酰胺B.黄素蛋白5生物化学第六章生物氧化C.铁硫蛋白D.细胞色素E. 苯醌44.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是A.异戊巴比妥B.寡霉素C.铁鳌合剂D.COE.二硝基酚45.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抑制剂是A.异戊巴比妥B.寡霉素C.铁鳌合剂D.COE.二硝基酚46.可与ATP合成酶结合的物质是A.异戊巴比妥B.寡霉素C.铁鳌合剂D.COE.二硝基酚47.β-羟丁酸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将电子传递给A.细胞色素aa3B.H2OC.H+D.O2E.H2O+O248.ATP合成部位在A.线粒体外膜B.线粒体内膜C.线粒体膜间腔D.线粒体基质E.线粒体内膜F1-F0复合体49.体内肌肉能量的储存形式是A.CTPB.ATPC.磷酸肌酸D.磷酸烯醇或丙酮酸E.所有的三磷酸核苷酸50.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传递电子的顺序是A.a→a3→b→c1→cB.b→a→a3→c1→cC.b→c1→c→aa3D.c1→c→b→a→a3E.c→c1→aa3→b51.运动消耗大量ATP时A.ADP增加,ATP/ADP比值下降,呼吸加快B.ADP减少,ATP/ADP比值恢复正常C.ADP大量减少,ATP/ADP比值增高,呼吸加快D.ADP大量磷酸化,以维持ATP/ADP比值不变E.以上都不对6生物化学第六章生物氧化52.对氧化磷酸化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A.甲状腺素B.肾上腺素C.肾皮质素D.胰岛素E.生长素53.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质子梯度的能量来源是A.ATP水解B.磷酸肌酸水解C.电子传递链在传递电子时所释放的能量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E.磷酸酐54.氰化物中毒致死的原因是A.抑制了肌红蛋白的Fe3+B.抑制了血红蛋白的Fe3+C.抑制了Cyt b中的Fe3+D.抑制了Cyt c中的Fe3+E.抑制了Cyt aa3中的Fe3+55.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传递电子的顺序是A.a→a3→b→c→c1B.a3→b→c→c1→aC.b→c1→c→aa3D.b→c1→c→aa3E.c1→c→aa3→b56.通常,生物氧化是指生物体内A.脱氧反应B.营养物氧化成H2O和CO2的过程C.加氧反应D.与氧分子结合的反应E.释出电子的反应57.CO和氰化物中毒致死的原因是A.抑制Cytc中Fe3+B.抑制Cytaa3中Fe3+C.抑制Cytb中Fe3+D.抑制血红蛋白中Fe3+E.抑制Cytc1中Fe3+58.能使氧化磷酸化减慢的物质是A.ATPB.ADPC.CoASHD.还原当量E.琥珀酸59.有关P∕O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指每消耗1mol氧分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B.是指每消耗1mol氧分子所消耗的ATP的摩尔数C.是指每消耗1mol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D.P∕O比值不能反映物质氧化时生成ATP的数目E.P∕O比值反映物质氧化时生成NAD﹢的数目60.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的排列顺序是A.c→b1→c1→aa3→O2B.c→c1→b→aa3→O2C.c1→c→b→aa3→O27生物化学第六章生物氧化D.b→c1→c→aa3→O2E.c→b1→b→aa3→O261.线粒体外NADH经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磷酸化,产生几分子ATPA.0B.1C.2D.3E.4-.CO中毒是由于A.使体内ATP生成量减少B.解偶联作用C.抑制电子传递及ADP的磷酸化D.使ATP水解为ADP和Pi的速度加快E.使Cytaa3丧失传递电子的能力,呼吸链中断63.正常生理条件下控制氧化磷酸化的主要因素是A.O2的水平B.ADP的水平C.线粒体内膜的通透性D.底物水平E.酶的活力64.2H经过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传递可产生的ATP数为A.1.5B.3C.4D.6E.1265.2H经过NADH氧化呼吸链传递可产生的ATP数为A.2B.2.5C.4D.6E.1266.线粒体中呼吸链的排列顺序哪个是正确的A.NADH-FMN-CoQ-Cyt-O2B.FADH2-NAD+-CoQ-Cyt-O2C.FADH2-FAD-CoQ-Cyt-O2D.NADH-FAD-CoQ-Cyt-O2E.NADH-CoQ-FMN-Cyt-O267.氰化物中毒时被抑制的细胞色素是A.细胞色素b560B.细胞色素b566C.细胞色素c1D.细胞色素cE.细胞色素aa368.细胞色素aa3除含有铁以外,还含有A.锌B.锰C.铜D.镁E.钾8生物化学第六章生物氧化69.呼吸链存在于A.细胞膜B.线粒体外膜C.线粒体内膜D.微粒体E.过氧化物酶体70.呼吸链中可被一氧化碳抑制的成分是A.FADB.FMNC.铁硫蛋白D.细胞色素aa3E.细胞色素c71.下列哪种物质不是NADH氧化呼吸链的组分A.FMNB.FADC.泛醌D.铁硫蛋白E.细胞色素c72.哪种物质是解偶联剂A.一氧化碳B.氰化物C.鱼藤酮D.二硝基苯酚E.硫化氰73.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是A.肌酸磷酸化B.氧化磷酸化C.糖的磷酸化D.底物水平磷酸化E.有机酸脱羧74.呼吸链中细胞色素排列顺序是A.b→c→c1→aa3→o2B.c→b→c1→aa3→o2C.c1→c→b→aa3→o2D.b→c1→c→aa3→o2E.c→c1→b→aa3→o275.有关NADH哪项是错误的A.可在胞液中形成B.可在线粒体中形成C.在胞液中氧化生成ATPD.在线粒体中氧化生成ATPE.又称还原型辅酶Ⅰ76.下列哪种不是高能化合物A.GTPB.ATPC.磷酸肌酸D.3-磷酸甘油醛E.1,3-二磷酸甘油酸77.由琥珀酸脱下的一对氢,经呼吸链氧化可产生A.1分子ATP和1分子水B.3分子ATPC.3分子ATP和1分子水9生物化学第六章生物氧化D.2分子ATP和1分子水E.2分子ATP和2分子水78.呼吸链中不具质子泵功能的是A.复合体ⅠB.复合体ⅡC.复合体ⅢD.复合体ⅣE.以上均不具有质子泵功能79.关于线粒体内膜外的H+浓度叙述正确的是A.浓度高于线粒体内B.浓度低于线粒体内C.可自由进入线粒体D.进入线粒体需主动转运E.进入线粒体需载体转运80.心肌细胞液中的NADH进入线粒体主要通过A.α-磷酸甘油穿梭B.肉碱穿梭C.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D.丙氨酸-葡萄糖循环E.柠檬酸-丙酮酸循环81.丙酮酸脱下的氢在哪个环节上进入呼吸链A.泛醌B.NADH-泛醌还原酶C.复合体ⅡD.细胞色素c氧化酶E.以上均不是82.关于高能磷酸键叙述正确的是A.实际上并不存在键能特别高的高能键B.所有高能键都是高能磷酸键C.高能磷酸键只存在于ATPD.高能磷酸键仅在呼吸链中偶联产生E.有ATP参与的反应都是不可逆的83.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供应者是A.葡萄糖B.蛋白质C.乙酰辅酶AD.ATPE.脂肪84.参与呼吸链递电子的金属离子是A.铁离子B.钴离子C.镁离子D.锌离子E.以上都不是85.离体肝线粒体中加入氰化物和丙酮酸,其P/O比值是A.2B.3C.0D.1E.486.离体线粒体中加入抗霉素A,细胞色素C1处于A.氧化状态10生物化学第六章生物氧化B.还原状态C.结合状态D.游离状态E.活化状态87.甲亢患者不会出现A.耗氧增加B.ATP生成增多C.ATP分解减少D.ATP分解增加E.基础代谢率升高88.下列哪种物质不抑制呼吸链电子传递A.二巯基丙醇B.粉蝶霉素AC.硫化氢D.寡霉素E.二硝基苯酚89.关于细胞色素哪项叙述是正确的A.均为递氢体B.均为递电子体C.都可与一氧化碳结合并失去活性D.辅基均为血红素E.只存在于线粒体90.不含血红素的蛋白质是A.细胞色素P450B.铁硫蛋白C.肌红蛋白D.过氧化物酶E.过氧化氢酶91.下列哪种酶以氧为受氢体催化底物氧化生成水A.丙酮酸脱氢酶B.琥珀酸脱氢酶C.SODD.黄嘌呤氧化酶E.细胞色素C氧化酶92.下列哪种底物脱下的一对氢经呼吸链氧化生成水,其P/O比值约为3A.琥珀酸B.脂酰辅酶AC.α-磷酸甘油D.丙酮酸E.以上均不是93.高能磷酸键的贮存形式是A.磷酸肌酸B.CTPC.UTPD.TTPE.GTP94.参与构成呼吸链复合体Ⅱ的是A.细胞色素aa3B.细胞色素b560C.细胞色素P45011生物化学第六章生物氧化D.细胞色素c1E.细胞色素c95.参与构成呼吸链复合体Ⅳ的是A.细胞色素aa3B.细胞色素b560C.细胞色素P450D.细胞色素c1E.细胞色素c96.可与ATP合酶结合的是A.氰化物B.抗霉素AC.寡霉素D.二硝基苯酚E.异戊巴比妥97.氧化磷酸化抑制剂是A.氰化物B.抗霉素AC.寡霉素D.二硝基苯酚E.异戊巴比妥98.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是A.氰化物B.抗霉素AC.寡霉素D.二硝基苯酚E.异戊巴比妥99.细胞色素C氧化酶抑制剂是A.氰化物B.抗霉素AC.寡霉素D.二硝基苯酚E.异戊巴比妥100.体内细胞色素C直接参与的反应是A、叶酸还原B、糖酵解C、肽键合成D、脂肪酸合成E、生物氧化12生物化学第六章生物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