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案 湘教版

合集下载

2024届八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综合复习上课课件新版湘教版

2024届八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综合复习上课课件新版湘教版
多在500米以下
主要地形类型 高原
高原、盆地
平原、丘陵
[地势特征的影响]
(1)气候: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 形成降__水__。
(2)河流及交通:使许多大河滚滚东__流,沟通了东__西__交通,加强了沿海 与内地的联系。
(3)水能: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水__能__资__源__丰富。
(2)比重: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_1_/_3,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_2_/_3。 (3)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不利: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生态环境相 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②有利:在农业多种经营、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部分水热条件配合较 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_种__植__业_。
中国的地形
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一、二级阶梯:昆__仑__山__脉__—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阶梯界线 第二、三级阶梯:大兴安岭—太__行__山__脉__—巫山—雪峰山
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的影响
山脉纵横交织
[中国的山脉]
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 南北走向
北列 中列 南列
主要山脉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西__高__东__低__,大致呈阶__梯__状__分布。
名称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海拔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界线:昆__仑__山__脉__—_祁__连__山__脉_—_横__断__山__脉_ 1000—2000米,局部低于500米 界线:大__兴__安__岭__—_太__行__山__脉_—巫__山__—_雪__峰__山_
巫山 横断山脉
西侧地形区 内蒙古高原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中国的河流第1课时外流区为主设计说明本节课我们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直接导入。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内容,并展示成果,了解我国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理解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京杭运河和中国的湖泊,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在图上找出中国主要的河流,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2.运用资料,了解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和水文特征,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重点:1.运用资料,在图上找出中国主要的河流。

2.运用资料,了解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和水文特征。

难点:运用资料,了解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和水文特征。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模块夏季上涨幅度大,说明和降雨有关。

教师:我国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多雨,因此夏季风带来的雨水是外流河的主要水源补给。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学生: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教师:随着夏季风的加强,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

随着冬季风的加强,雨带南撤,河流水量减少,水位逐渐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

由此可知,我国河流汛期长短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汛期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学生:河流的汛期由南到北越来越短;西江的汛期最长,因为西江位于我国南部。

教师:为什么松花江12月份到第二年3月份水位几乎为零呢?(提醒:黑龙江纬度高,气温低。

)学生:松花江冬季结冰了。

教师:说明松花江有结冰期,怎么判定河流冬季结不结冰呢?1月份0℃等温线吻合,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河流有结冰期,以南河流无结冰期。

教师:为什么黄河和松花江分别在3—6月份和4—6月份期间水位会有所上升呢?学生:春季,气温升高后冰雪会融化,河水会有所增加,但不会很大。

教师:松花江春季水位的上涨称为春汛,夏季的水位上涨称为夏汛。

【期末复习】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案

【期末复习】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案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考点一、中国的地形Array 1.地势西高东低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山脉纵横交错3.地形复杂多样(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五种地形),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地形区:①四大高原:A青藏高原——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C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阔、最深厚的地区;D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岩溶地貌广布。

②四大盆地:E塔里木盆地——最大的内陆盆地,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F准噶尔盆地——第二大盆地;G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海拔最高(第一级阶梯);H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③三大平原:I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黑土地;J华北平原主要是黄河、淮河、海河冲积而成,也称黄淮海平原;K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鱼米之乡”(3)山区面积广大①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

把山地和丘陵连同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山区约占全国面积的2/3。

②优势: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

③不足: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

考点二、中国的气候1.气候复杂多样(1)原因:我国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

2.季风气候显著,具有很强的大陆性特征。

(1)成因: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太平洋,海陆性质差异巨大(2)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3)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成因:季风的影响造成的。

3.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多旱涝灾害:旱涝灾害是影响我国最大的气候灾害。

考点三、中国的河流1.外流区为主(3)水文特征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本章考点】一、地形部分本节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山脉的走向②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二、气候部分本节的考点分布如下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特殊天气及旱涝灾害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①我国的温度带②我国的干湿地区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知识④我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⑤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三、河流和湖泊本节的考点分布较广,特别是长江的知识、黄河的知识尤其重要,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对照地图,牢固地掌握。

【典型例题精讲】典型例题设计意图:选择这两道题作为典型例题进行剖析,目的主要是预测近几年中考出题的角度和趋势,为搞好复习指导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例1]读沿东经89°线的地势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下标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范围并注明。

(2)图中A是________盆地,B是________盆地,是________盆地。

(3)D为________高原南部的________江。

(4)E是________洋边缘的________湾。

【命题意图】此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地形剖面图和填充地形剖面图的能力,具体考查考生对沿东经89°的地势剖面图所示我国地形地物的熟悉程度。

【易错分析】不会判读地形剖面图是此题易出错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对沿东经89°的我国地形地物的分布不熟悉是易出错的另一个原因。

【解题思路】此题并不难,沿东经89°的剖面线必经我国的x疆和x藏,在这个基础上按题目要求考生一定要按题目给出的图例作图,其次位置要相对准确,并清楚写明阶梯名称(2)、(3)、(4)题,学生可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地形剖面形状、海拔高度、纬度度数等)来进行判读。

如图中B处海拔高度低于海平面,肯定是吐鲁番盆地。

B处北面是天山,天山南北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答案】(1)略(2)准噶尔吐鲁番塔里木(3)青藏雅鲁藏布(4)印度孟加拉[例2]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本章考点】一、地形部分本节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山脉的走向②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二、气候部分本节的考点分布如下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特殊天气及旱涝灾害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①我国的温度带②我国的干湿地区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知识④我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⑤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三、河流和湖泊本节的考点分布较广,特别是长江的知识、黄河的知识尤其重要,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对照地图,牢固地掌握。

【典型例题精讲】典型例题设计意图:选择这两道题作为典型例题进行剖析,目的主要是预测近几年中考出题的角度和趋势,为搞好复习指导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例1]读沿东经89°线的地势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下标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范围并注明。

(2)图中a是________盆地,b是________盆地,c是________盆地。

(3)d为________高原南部的________江。

(4)e是________洋边缘的________湾。

【命题意图】此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地形剖面图和填充地形剖面图的能力,具体考查考生对沿东经89°的地势剖面图所示我国地形地物的熟悉程度。

【易错分析】不会判读地形剖面图是此题易出错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对沿东经89°的我国地形地物的分布不熟悉是易出错的另一个原因。

【解题思路】此题并不难,沿东经89°的剖面线必经我国的新疆和西藏,在这个基础上按题目要求考生一定要按题目给出的图例作图,其次位置要相对准确,并清楚写明阶梯名称(2)、(3)、(4)题,学生可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地形剖面形状、海拔高度、纬度度数等)来进行判读。

如图中b处海拔高度低于海平面,肯定是吐鲁番盆地。

b处北面是天山,天山南北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答案】(1)略(2)准噶尔吐鲁番塔里木(3)青藏雅鲁藏布(4)印度孟加拉[例2]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本章考点】一、地形部分本节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山脉的走向②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二、气候部分本节的考点分布如下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特殊天气及旱涝灾害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①我国的温度带②我国的干湿地区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知识④我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⑤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三、河流和湖泊本节的考点分布较广,特别是长江的知识、黄河的知识尤其重要,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对照地图,牢固地掌握。

【典型例题精讲】典型例题设计意图:选择这两道题作为典型例题进行剖析,目的主要是预测近几年中考出题的角度和趋势,为搞好复习指导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例1]读沿东经89°线的地势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下标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范围并注明。

(2)图中A是________盆地,B是________盆地,是________盆地。

(3)D为________高原南部的________江。

(4)E是________洋边缘的________湾。

【命题意图】此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地形剖面图和填充地形剖面图的能力,具体考查考生对沿东经89°的地势剖面图所示我国地形地物的熟悉程度。

【易错分析】不会判读地形剖面图是此题易出错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对沿东经89°的我国地形地物的分布不熟悉是易出错的另一个原因。

【解题思路】此题并不难,沿东经89°的剖面线必经我国的x疆和x藏,在这个基础上按题目要求考生一定要按题目给出的图例作图,其次位置要相对准确,并清楚写明阶梯名称(2)、(3)、(4)题,学生可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地形剖面形状、海拔高度、纬度度数等)来进行判读。

如图中B处海拔高度低于海平面,肯定是吐鲁番盆地。

B处北面是天山,天山南北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答案】(1)略(2)准噶尔吐鲁番塔里木(3)青藏雅鲁藏布(4)印度孟加拉[例2]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学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学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学案湘教版中国的河流(三)【学习目标】1、知道黄河的概况:发源地、长度、干流流经的省区、上中下游的分界、注入的海洋2、简要分析黄河忧患的形成原因,并能提出治理措施【巩固旧知】-我复习我有智1、长江的发源省山,上游与中游的分界是省,中游与下游的分界是省,注入海洋是。

2、长江自古以来的美誉是“ ”。

3、长江三峡工程的作用是等。

4、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区域,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的“ ”的地表形态。

【自主学习】-我预习我先知阅读教材P2-39页黄河水系,完成下列试题1、在图中找出黄河的河源,流经的省(自治区)、、、、、、、、,以及注入的海洋。

2、长江和黄河同时流经的省(自治区)有()A、西藏B、宁夏C、青海D、四川3、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河口和旧孟津,看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个省区。

河口旧孟津4、找出黄河重要的支流渭河与汾河分别在哪个省区?渭河汾河5、对照P23页图2-9,找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 →【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一、感悟黄河图3-1探究一:黄河的“功”1、为什么提到黄河,咱炎黄子孙总是满怀深情地称之为“母亲河” ?。

二、走进黄河探究二:黄河的概况1、请你在图3-1中适当的位置写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在图3-1中画出黄河的重要支流:渭河、汾河。

探究三:黄河的“忧”“地上河”是如何形成的?。

除了“地上河”带来的忧患,黄河还有那些忧患?。

探究四:如何治理黄河假如你是水利部长,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课堂小结】-我归纳我提高1、黄河的发源,流经省区,注入海洋,上中下游分界地点2、黄河的忧患和治理【自我检测】一、选择题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 和“海”分别指的是()A、唐古拉山和东海B、巴颜喀拉山和渤海C、喜马拉雅山和东海D、昆仑山和渤海2、以黄河干流作为界线的两个省区是()A、宁夏和内蒙古B、陕西和山西C、河北和河南D、河北和山东3、有关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A、因上游荒漠化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B、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段发生在下游的“地上河”C、由于黄河水的灌溉作用,使宁夏平原成为我国的“塞上江南”D、从流量上看是我国的第二大河4、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水能资源丰富B、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中游河段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C、两河流均发源于唐古拉山D、两河流均自西向东注入东海5、治理黄河水患的关键是()A、中游治沙B、开挖河道C、修建水库D、加固堤坝6、读下图3-2,分析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容易发生黄河凌汛的一组是()A、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B、山东省、河北省C、青海省、陕西省D、陕西省、山西省图3-2二、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看出,有大面积黄土分布的主要省区除甘、宁外,还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本章考点】一、地形部分本节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山脉的走向②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二、气候部分本节的考点分布如下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特殊天气及旱涝灾害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①我国的温度带②我国的干湿地区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知识④我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⑤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三、河流和湖泊本节的考点分布较广,特别是长江的知识、黄河的知识尤其重要,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对照地图,牢固地掌握。

【典型例题精讲】典型例题设计意图:选择这两道题作为典型例题进行剖析,目的主要是预测近几年中考出题的角度和趋势,为搞好复习指导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例1]读沿东经89°线的地势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下标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范围并注明。

(2)图中A是________盆地,B是________盆地,c是________盆地。

(3)D为________高原南部的________江。

(4)E是________洋边缘的________湾。

【命题意图】此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地形剖面图和填充地形剖面图的能力,具体考查考生对沿东经89°的地势剖面图所示我国地形地物的熟悉程度。

【易错分析】不会判读地形剖面图是此题易出错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对沿东经89°的我国地形地物的分布不熟悉是易出错的另一个原因。

【解题思路】此题并不难,沿东经89°的剖面线必经我国的x疆和x藏,在这个基础上按题目要求考生一定要按题目给出的图例作图,其次位置要相对准确,并清楚写明阶梯名称(2)、(3)、(4)题,学生可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地形剖面形状、海拔高度、纬度度数等)来进行判读。

如图中B处海拔高度低于海平面,肯定是吐鲁番盆地。

B处北面是天山,天山南北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答案】(1)略(2)准噶尔吐鲁番塔里木(3)青藏雅鲁藏布(4)印度孟加拉[例2]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全章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全章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通过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掌握我国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在地图上的分布;通过读图分析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展示各种地图资料,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填图、小组合作、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能力,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重点】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我国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在地图上的分布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教学难点】1.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势2.识记我国主要的山脉及两侧的地形区【教学方法】读图、析图、填图、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多媒体辅助等【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古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浙水,浪花淘尽英雄;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

师: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古诗词中经常会提到我国的大河都是向东流,这也体现了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中国的地形。

二、新课学习第一课时(一)地势西高东低多媒体展示我国沿北纬32度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探究问题: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我国的地势大致可以分为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海拔大概是多少米?3.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学生读图析图自主完成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学生结合教材31页活动1,在图2-21中勾画出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在相应位置标出具体山脉的名称。

(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小组合作探究下面三个问题: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有何影响?2.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河流的流向、东西交通有何影响?3.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有变化吗?有何利用价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选出代表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多媒体展示讨论结果,和学生一起分析。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山脉纵横交织设计说明本节课以学生阅读教材、描图、绘图为主线,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记住18个山脉名称、走向和位置,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构建地理空间思维,培养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位置,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2.运用资料了解我国五岳的名称、位置及特点。

重点难点重难点:运用地图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位置。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模块三、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掌握了我国18个山脉的名称、走向和位置,了解了山脉的作用,知道了中华五岳的名称、位置和特色。

五、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2课时地形复杂多样设计说明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读图,掌握14个地形区的名称、位置及中国地形特征。

阅读教材,了解14个地形区的特点及中国山区面积广大的优劣势,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构建地理空间思维,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我国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的分布及特点,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归纳我国的地形特征,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3.结合相关实例,了解山区开发的优势和劣势,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重点:1.我国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的分布及特点。

2.我国的地形特征。

难点:山区开发的优势和劣势。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模块的,湖底低于海平面154.31米。

(3)四大盆地的位置和主要特点。

盆地名称位置主要特点塔里木盆地新疆部中国的内陆盆地;盆地内的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有储量较大的准噶尔盆地新疆部西北部因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略多;牧场广阔,业发达柴达木盆地青海西北部中国四大盆地中,平均海拔最;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之称四川盆地四川省东部有“”或“”之称;著名的平原素有“”的美称(4)三大平原的位置和主要特点。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整章教案(共30页)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整章教案(共30页)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了解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5.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6.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情况。

教学重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媒体投影仪、投影片、中国地形图挂图、板图。

课时安排四课时板书设计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地势西高东低二、地形复杂多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以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那边高,那边低的问题。

〔指图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那边高那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

同学们可以想像一下(教师用手势来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板书〕一、地势西高东低〔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气温和降水设计说明本节课我们以读图为主线。

读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掌握中国气温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和材料,掌握中国的温度带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中国4个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图,掌握中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和材料,掌握中国的干湿地区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学习目标1.通过读中国气温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并能够简单地分析其成因,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2.通过读图,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理解其对农业生产和自然植被的影响,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读中国气温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2.通过读图,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难点:1.分析气温和降水的成因。

2.理解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对农业生产和自然植被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差大于40℃。

学生3: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海南省气温最高,越往北气温越低,漠河市气温最低。

学生4:读图可知,从海南到漠河,等温线基本和纬线的分布一致,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是纬度差异大。

教师点拨: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冬季南北温差大的根本原因是纬度差异大,冬季风起到加剧的作用。

教师:读图2-23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完成下列问题。

(1)参照图例,算一算7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约为多少。

(2)在图中读出我国最高温和最低温所在地。

(3)读图,总结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4)想一想,夏季南北气温差异不大的原因。

学生1:7月,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的气温约20℃,南方大片区域的气温约28℃,7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约为8℃。

学生2:最高温在我国南方地区和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最低温在青藏高原。

教师点拨:读图,我们可以看出高温区在南方地区的范围较大,但从地形、植被和天气状况看,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势低,周围高山环绕,不利于散热,植被稀疏,以荒漠为主,降水量少,天气晴朗;而我国南方地区以丘陵和山地为主,植被覆盖率高, 是我国的三大林区之一,夏季多雨。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2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气候 教案季风气候显著 多特殊天气 多气象灾害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2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气候 教案季风气候显著 多特殊天气 多气象灾害

第3课时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图归纳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2)认识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

(3)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2)我国两种气象灾害:洪涝和干旱。

【教学难点】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比较、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古诗引入: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是玉门关外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所造成的。

那么春风又指的是什么呢?春风为什么不能度过玉门关呢?二、新课学习(一)季风气候显著★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

引导学生读图:(1)依据图例,读取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

引导学生在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上,归纳出我国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讲解:这里的季风指的是夏季风,“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

“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因为“玉门关”不在季风区。

(2)在图中描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看一看它们大致经过的地形区。

(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3)引导学生读出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

(夏季风:偏南风;冬季风:偏北风。

)提问: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为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导致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不同。

提问:①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还是冬季风带来的?为什么?②为什么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夏季风从印度洋和太平洋吹向陆地,带来充足的海洋水汽,使我国夏季湿热多雨。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祖国大好河山、理解其自然地理特色的重要篇章。

本章内容精心设计,分为三节,即《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与《中国的河流》,旨在通过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帮助学生构建起关于中国自然环境的系统认知框架。

在《中国的地形》一节中,学生将踏上一场视觉与知识的双重盛宴。

从巍峨的山脉到广袤的平原,从深邃的盆地到起伏的丘陵,中国地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被一一展现。

天山、昆仑山的雄伟,秦岭的南北分界,大兴安岭的林海雪原,这些不仅是地理名词,更是中国自然风光的缩影。

四大高原的辽阔、四大盆地的深邃、三大平原的肥沃,不仅塑造了中国的地貌轮廓,也深刻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和文化特色。

《中国的气候》一节带领学生走进一个四季变换、气候多样的国度。

中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体现在从寒带到热带,从湿润到干旱的广泛分布上。

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细致划分,揭示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而季风气候的显著,则让中国成为世界上农业文明发源地之一。

学生将通过学习,理解气候如何成为影响农作物种植、居民生活方式乃至城市规划的关键因素,从而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中国的河流》一节则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展现了中华大地上的生命之源。

长江的浩荡、黄河的奔腾、珠江的秀美,这些河流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本节不仅介绍了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与特征,还深入探讨了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区别、河流的水文特性,以及河流在灌溉、航运、发电等方面的综合利用,同时也关注到了河流治理面临的挑战,如洪水控制、水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不仅是一堂地理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情巡礼,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意识。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中国自然地理的基本知识,更能学会如何以地理的视角观察世界,理解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为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环保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章 中国自然环境系统 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 中国自然环境系统 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季风和季风的形成: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第三节、河流与湖泊
1.外流区和内流区;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主要内流河及其水文特征:
2.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全长6300千米,流经青、川、渝、藏、滇、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2.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3.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
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二、主要山脉分布
1.东西走向的三列:2.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3.南北走向的2条:4.西北-东南走向的有3条:5.弧形山系
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1.四大高原的分布和特点: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
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
黄土高原位于海拔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分布最广阔、最深厚的地区;水上流失严重,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
2.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
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1《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2021-2022学年)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1《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2021-2022学年)
【设计意图】自学探究环节的设计,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解决本节课重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流程二:
自学探究
合作交流
四、合作交流(15分钟)
运用版图教学,教师在中国政区图上画出主要山脉
1、科学分组。
由于班上的学生人数较多,为了科学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我把全班同学分为4个大组,每个大组按照人数分3到4个小组,每小组6名学生。
学生分小组熟悉山脉,用多媒体展示讨论结果,和同学们一起分析。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关注学困生,人人参与课堂,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课改新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学会自学方法,学会提问技巧,学会合作探究,学会有效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设计意图】
合作交流环节的设计教会学生合作技巧,提高学生分析、表达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突破本节课难点.
2。教师引导学生用诗词、歌曲或故事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说出对中国地形、地势的大概印象。
二、出示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一分钟内熟记学习目标,并告知学生本节课会随时检查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学习目标: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看图片(视频)。
学生思考
学生记忆学习目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流程三:
分层检测
总结提升
五、分层检测(15分钟)
根据学习目标我设计了随机抽查和填图检测两项检测.
可以自评互评,也可组间顶针式互评,可点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点评小组合作的情况,还可点评同学们的进步或亮点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的复习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的复习教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复习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叙述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二、复习方式选择题、读图分析题、材料解析题三、设计意图本节知识容量大,识记内容较多,学生记忆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首先教师带着学生对本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充分运用地图,如通过让学生反复做选择题、读图、填图的练习,加强学生的做题能力。

四、复习内容(一)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名称分布范围平均海拔主要地形地形区分界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4000 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以东、以北的广大地区2000—1000米高原、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东地区500米以下平原、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例题:1.下列四幅地形剖面示意图中,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特点的是()2下列地形区位于我国第一阶梯的是()A.四川盆地B.江南丘陵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变式训练1、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的地形主要是()A.高原和山地B.山地和丘陵C.高原和盆地D.平原和丘陵2、我国四大盆地中,不属于第二级阶梯的是()A.准噶尔盆地B.塔里木盆地C.四川盆地D.柴达木盆地(二)主要山脉【P21 图2—2 《中国主要山脉》上识记】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中国地形的骨架。

⑴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⑵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⑶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

⑷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

⑸弧形山脉:世界是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位于中尼边境)。

例题1、下列属于东西走向的山脉是()A.秦岭B.横断山脉C.巫山D.啊尓泰山变式训练1、下列山脉中,位于我国最东边的是( )A.台湾山脉B.长白山脉C.武夷山脉D.大兴安岭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山脉名称:①②③④三、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五种类型齐全,山地面积广大(三分之一)。

整理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案

整理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案

第二部分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第二部分招标项目要求一、商务要求1.本次招标内容为鹤山国际物流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服务(具体详见技术要求)。

投标人不得将本项目中的内容拆散来投标。

2.投标人资格要求:(1)投标人应当具备《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2)投标人应当是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法人,且具有良好的信誉;(3)投标人应当具有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4)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3.投标人应当在投标文件中详细列出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证明本项目管理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学历、职称、从事相关工作的时间,承担过类似项目名称、责任内容、完成日期以及其它业绩证明材料。

4.投标人拟派的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城市规划高级技术职称及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需提供技术职称证书、执业资格证书、近三个月(2014年4月-2014年6月)的社保证明等证明材料),项目技术负责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换。

5.投标人应当具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如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6.投标人应当在投标文件中提供具有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明等文件。

7.投标人应当说明与本项目类似的其它项目的业绩和服务情况等。

8.投标人应当提供相关的财务及资信情况资料,以证明其经营状况及履约能力。

9.投标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能按时完成所有工作内容。

10.在中标后的整个作业期间,投标人若发生人身伤亡、财物或其它损失,无论何种原因所致,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均不负责。

11.投标人必须负责本项目环境调查考察、社会调查研究、基础资料收集、文件编制等所有相关工作及发生的费用。

12.投标报价应为人民币含税全包价,包括所有项目的环境调查考察、社会调查研究、基础资料收集、文件编制、技术评审、会务、专家咨询、设备进场、交通运输、公示及验收等一切费用。

13.采购合同由中标供应商与采购人双方签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理解我国地势、地形特点,及对气候、河流和社会生产的影响。

2、知道我国河湖的基本概况,以及黄河和长江的开发和治理情况。

3、气候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中国的地形、气候特征。

2、长江、黄河地理概况。

难点:1、黄河、长江的生态环境问题。

2、我国人文、自然特色的成因、影响及各要素的联系。

教学方法:读图法、归纳分析、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内容导入复习
回忆课本第二章知识,完成知识梳理:
二、复习知识的方法指导:
(1)图文结合。

学习中注意“以文释图”,“以图释文”和“以图释图”。

(2)学思结合。

要通过“问题情境”,在疑难中积极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

(3)学用结合。

要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4)学练结合。

要通过练习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换。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小组交流提出质疑
明确自主学习问题答案,记录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寻根求源
(1)地势、气候对我国河流产生了哪些影响?
(2)我国气候对农业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3)黄河、长江存在的危害及其成因与地形、气候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教师点拨】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对河流流向产生决定性影响。

降水、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对农业的有利影响,旱涝对农业产生的危害。

黄河“地上河”的成因联系地形气候知识,长江洪涝联系气候知识,河流流经的地形区。

四、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见《综合能力训练》部分练习题
附板书设计见知识梳理
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较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学会的主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