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33张PPT)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3ab232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b.png)
明确: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仙;奔放飘逸;想象丰富;色彩绚丽; 形式多样。
【走近诗歌】解题:1.吟:本指吟咏、作诗,后为诗体名。和“歌” “行”相仿,其音 节格律较自由,有五言、七言、杂言等,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 《梦游天姥吟留别》。2. 留别:临行赠言。 “送别诗”和“留别诗”都写离别时的离愁别绪;送别 诗是送者所作,留别诗是离者所作。
【赏析诗歌】
wwWirjo
1.梦境部分可以分为几个画面?每幅画面各有什么特点?明确:(3)夜间景象:离奇险怪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 石和泉水中间。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黑云沉沉 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
【赏析诗歌】
1.梦境部分可以分为几个画面?每幅画面各有什么特点?明确:(4)神仙洞府:壮丽辉煌电闪雷鸣,山峦崩塌。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 打开。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 筑成的宫阙。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 纷纷降下。老虎弹奏瑟啊鸾鸟驾着车,排列的仙人啊象 麻一样难以数清。
【赏析诗歌】
【赏析诗歌】内容探究三 梦因
1.“世间行乐亦如此”中的“此”指什么?>明确:指上节所写的梦境如烟,瞬息即散。这表 明了作者陷入重重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和 伤感情绪。“世间”两句,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 矛盾里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
【课文详解】
Wrnwsj Yg oo
【走近诗歌】朗读正音: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走近诗歌】朗读正音: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https://img.taocdn.com/s3/m/5e34f50a52ea551810a6872a.png)
鸡西市第六届课堂教学大赛高中组参赛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简介李白 (701—762年),生于701年2月8日,出生地是现今吉尔吉斯斯坦,祖籍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又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
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
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可却没给他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只是让他作诗以供消遣娱乐。
使一向潇洒的李白心情郁闷。
不久,因没有受到重用,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受到排挤,而自己也认为当这种官职实在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留书离京。
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
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
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在安徽当涂县乘舟饮酒,坠河而亡。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35c77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3.png)
2、天姥山的特点:高大、巍峨 先用天相比,又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 比。
3、写作手法:比较、衬托 修辞手法:夸张 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总结第一段
景----神奇巍峨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李白诗歌名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文章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 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 但玄宗只把他看作 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 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 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 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准备南游吴越,临行作本诗,借 以表白心情。
凛然傲志。 文化传承与理解: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
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作者简介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我 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25岁始在各地漫游,结交名流,希望 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较广泛地 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 黑暗现实的诗篇。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 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b3de12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6.png)
《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一、本篇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二、文章翻译:海客们谈论着遥远的瀛洲,那里烟波浩渺,实在难以找到;越地的人们说起天姥山,有时候在云霞的明灭中,还能隐约看到。
天姥山高耸入云,仿佛要横断天空,它的气势压倒了五岳,遮住了赤城。
天台山高达四万八千丈,面对天姥山,似乎都要向东南倾倒。
我想要借着这个梦境游览吴越地区,一夜之间飞跃过镜湖上的明月。
湖上的月光照耀着我的身影,引领我到达剡溪。
谢灵运曾经住宿的地方现在仍然存在,清澈的水面波光粼粼,不时传来猿猴的啼声。
我穿上谢灵运的木屐,一步步攀登直上青天的阶梯。
在半山腰就能看到海上的日出,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
经过千岩万转,道路曲折不定,我在花丛中倚石而憩,不知不觉天色已晚。
熊在咆哮,龙在吟唱,山谷中的泉水激荡,深林中的声音让人心惊胆战。
天空中云层密布,似乎即将下雨,湖水淡淡地升起烟雾。
突然间,雷声轰鸣,山丘崩塌。
洞中的天空突然打开,露出了神秘的石门。
青冥之中浩荡无际,深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铸成的高台。
彩虹作为衣裳,风作为马匹,云中的神仙们纷纷降临。
老虎弹奏着琴瑟,凤凰驾着车舆,仙人们排列成行,多得像麻一样。
忽然之间,我感到心惊胆战,仿佛从梦中惊醒,长叹一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梦游天姥吟留别》PPT教学电子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梦游天姥吟留别》PPT教学电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6cf79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d.png)
3.概括第一小节大意
研读第一节
➢ 明确:本节总写天姥山的高峻、 雄伟、神奇,这是入梦之由。
任务活动五 研读第二节
研读第二节
1.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 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以时 间、地点为序探究梦游之旅,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所写之景, 然后分析、概括所见之景特点以及李白心情的变化。
精读课文
5.思想情感。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逃避现实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点题;放达、寻求解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眼;蔑视权贵、傲岸不羁
问题探究
精读课文
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梦境?
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 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2 题目解读
解题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古体诗的一种形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 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3 初读感知
基础字词
初读课文
任务活动四 研读第一节
研读第一节 1.前四句诗写了什么?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什么要从瀛洲写起?有什么作用?
➢ 明确:写天姥山的神秘飘渺、迷离恍惚。以瀛洲来陪衬天姥(侧面描写)。天姥 山像传说中的瀛洲一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 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 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特点:清丽恬淡 意象:月亮、镜湖、影子、渌水、猿啼 手法:拟人 炼字:飞、送 感情:轻松愉快、自由自在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6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3bad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d.png)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6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6篇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梦游天姥吟留别篇一教案示例1教学重点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色彩的诗歌作品;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难点感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手段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诵读,整体感知1学生通读全文。
解决字、词、句障碍。
2放朗诵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把握节奏及停顿。
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理清思路、理解主题、体会艺术特色1概括三段大意明确:一段写梦游缘由。
第二段写梦游过程。
第三段写梦游后的慨叹。
2 一段中诗人是怎样形容天姥山的?明确:用“信难求”的瀛洲反衬出“或可睹”的天姥山之客观存在。
接着,诗人借越人之口,着力描述天姥山的高峻气势。
“横”、“拔”、“掩”三个动词不仅写出了天姥山横空出世、高峻挺拔、卓尔不群的外形特点,还赋予它极强的动感。
3按梦中景色的不同,本段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各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一层到“渌水荡漾清猿啼”,描写梦至剡溪的情景。
第二层到“空中闻天鸡”,描写梦游天姥山的情景。
第三层到“仙之人兮列如麻”,描写诗人在天姥山之巅偶见仙人的神妙情景。
第四层到“失向来之烟霞”,写诗人梦醒长嗟的情状。
4描述一下你较喜爱的画面,注意表现出时空的交替、色彩的变换、场面的宏大。
明确:例如,“在幽深的天空尽头,是金碧辉煌、五彩斑斓的神仙世界。
这里日月双悬,金宫银宇。
神仙们披着霓裳衣,御风而行。
清风荡漾,衣袂飘飘。
神仙们纷至沓来;虎为他们弹琴鼓瑟,鸾鸟为他们驾车前行。
仙乐声声,盛况空前!如此自由美好的神仙世界,怎能不令诗人为之倾倒呢?”5为第三段划分层次,进一步理解本诗的主题。
部编教材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116张PPT)
![部编教材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1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9e1e63e53a580217fcfe63.png)
3、借送别言志。这类诗以送别为题,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 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多含身世之感。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 心志的。如李白的《梦游天姆吟留别》。
知识链接:送别诗的分类
4、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杨万里的《晓出 净慈寺送林子方》 。
(2) 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 海日,空中闻天鸡。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 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 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 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 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 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湖月梦景
静美 清幽
示范:
月夜剡溪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意象:湖、月、影、溪水、猿声
1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 病逝当涂
李白一生漫游图
长安
终南山
蜀
第一次漫游: 第二次漫游:
齐
汉 襄阳
梁
洛阳
齐 州
水安陆 荆 洞庭湖
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②为下文神异现象的出现作铺垫;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
①景——寻意象 ②境——组画面 ③情——品情感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倚剑天外,持弓扶桑。 半山腰处正遇远方的海面一轮旭日喷薄而出,空中回荡着天鸡高亢的鸣叫。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6ea53d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2.png)
【导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李⽩的诗作。
这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由的渴求,对⿊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版⾼⼀上册语⽂第⼋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原⽂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城。
天台四万⼋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夜飞度镜湖⽉。
湖⽉照我影,送我⾄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澹澹兮⽣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照耀⾦银台。
霓为⾐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来下。
虎⿎瑟兮鸾回车,仙之⼈兮列如⿇。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青崖间。
须⾏即骑访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颜!2.部编版⾼⼀上册语⽂第⼋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教学⽬标: 1.知识与能⼒:通过了解李⽩的⽣平思想,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
2.过程与⽅法:诵读、讨论全诗,重点鉴赏诗歌中的景物。
3.情感⽬标: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的遭遇和苦闷等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讲解第三段梦境的内涵,进⽽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复杂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导⼊ 通过学⽣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到本课。
(让学⽣在温故中知新) ⼆、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写作背景 李⽩早年就有⼤济苍⽣的志向,唐⽞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吴筠推荐李⽩,⽞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
李⽩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宗只把他看做⼀介词⾂,并不重⽤。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9d2433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5.png)
李 白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 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 余光中
李白与月亮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和杜甫齐名, 人称“李杜”。 (一)读书漫游,求仙访道(42岁前)
天姥山有什么特点?诗人是通过什 么手法表现出这个特点?
天姥山有什么特点?诗人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出这个特点?
神奇缥缈 瀛洲 虚
衬托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山 实
天姥山有什么特点?诗人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出这个特点?
高大巍峨
写作手法:对比(势拔五岳掩赤城) 衬托(瀛洲、天台山)
老虎鼓瑟、鸾鸟拉车,仙人林立,衣袖飘飞。作者看到一个 美好神奇、自由自在的神仙世界。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思考 写了什么事?有何作用?
心惊梦醒,好梦不常。 在梦境最高点悬崖勒马, 急转直下。
由梦想回到现实。在 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 引出下文诗人内心的感慨。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漫游”“终南捷径” (二)长安三年,供奉翰林(42-45岁) (三)再度漫游,喜逢高杜(45-50岁) (四)安史入幕,流放夜郎(50-58岁) (五)遇赦还乡,病卒当涂(58-62岁)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 【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 【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a0c82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d.png)
名家点评
• (1)《梦游天姥吟》胸次皆烟霞云石,无分毫尘 浊,别是一副言语,故特为难到。
• ——明代诗评家桂天祥
• (2)恍恍惚惚,奇奇幻幻,非满肚皮烟霞,决挥洒不出。——明代诗人、文学批评家郭濬 • (3)“飞度镜湖月”以下,皆言梦中所历。一路离奇灭没,恍恍惚惚,是梦境,是仙境(“列缺
•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 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
•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 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 们纷纷下来。
•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 队密密如麻。
•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
云霞全都消失了。
• (二)诵读体味:
• 自由朗读诗歌,把握节奏,画出朗读节奏,体味 情感。
• 明确:朗读节奏
•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
以看见。 •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
•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 剡溪。
•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 猿猴清啼。
•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 霄的山路。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45张PPT)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c5be77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9.png)
疏通文意 ·诗意翻译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 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 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 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 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那样使 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思考1:“一夜飞度”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急切、兴奋的心情。思考2:诗人为何提到“谢公(谢灵运)”?点拨: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 很不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 遣政治上的不满。明确: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 鄙弃俗世。
日升明快之景——天姥奇景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意境(山上):壮美雄奇
手法——夸张特点——高峻半壁见海日 奇幻、明快
感情:流连忘返
《南史 ·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涉水,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 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
山时去掉后齿。
山中奇幻之景——洞天仙境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完整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6af5af4431b90d6d85c72a.png)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海客谈,烟涛信难求,越人语,云霞明灭或可睹。
连天向天横,势拔掩。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身登。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石扉,。
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海客谈,烟涛信难求,越人语,云霞明灭或可睹。
连天向天横,势拔掩。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航海的人谈起,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云霞忽明忽暗()有时可以看到。
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遮蔽了。
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我想根据这(传说),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
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诗人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山中的叫声极为凄清。
)脚着,身登。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高峻陡峭的山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在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
(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
)熊咆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4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4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10d912d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8.png)
翻译第二节
【译文】
夸张想象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
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意。境千:壮观 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 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神已奇 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 暝⑤ 。熊咆龙吟殷⑥岩泉,栗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 ⑦深林兮惊⑧层巅。云青青兮欲 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
意象与意境区别
2.范围不同
意象往往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统计,属于个体观念;而意境则是 一个整体观念。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 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 自由。”有着多种意象:山、林、江、舸、鹰、鱼,达6种之多。 但是作为意境,却只有一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造出了一幅绚 丽夺目、生机勃勃的秋景图。那浓重的色彩,那争竞的场面,那 搏击的气势,那轻翔的自由,在读者的心中已经合成了一幅完整 的图画,带给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已经远远超出了那6种意象所表现 的范畴。
茫②信难求,越人语③天姥,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实在
云霞明灭④或可睹。天姥连 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
天向天横⑤,势拔⑥五岳掩 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
赤城。天台⑦四万八千丈,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
对此欲倒东南倾。
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
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 下扬洲。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一系列单 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 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 更显情深意浓。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 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 深意挚,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真 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梦游天姥吟留别》市一等奖精品ppt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市一等奖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f50a6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2.png)
《梦游天姥吟留别》市一等奖精品ppt课件•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诗中描绘的天姥山风光目录•诗人情感表达与内心世界•《梦游天姥吟留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知识拓展:唐代其他著名诗人及作品介绍01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其诗歌飘逸、豪放,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李白一生创作丰富,现存诗歌九百多首,涉及山水、酒仙、人生等多个主题。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李白生平与成就唐代诗歌发展背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诗歌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初唐时期,以王勃、杨炯等为代表的诗人,注重辞藻和对偶,开创了唐诗的先河。
盛唐时期,李白、杜甫等诗人出现,他们的作品思想深刻、艺术精湛,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
《梦游天姥吟留别》创作背景此诗为李白晚年作品,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离开长安后。
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开始寄情山水,追求心灵自由。
《梦游天姥吟留别》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02文本解读与赏析全文大意概述梦游天姥山的奇幻之旅诗人李白在梦中神游天姥山,描绘了山中美景和神仙世界,表达了对自由、超脱现实的向往。
告别东鲁诸公的情感流露诗人在梦中与东鲁诸公告别,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感伤。
重点段落分析“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通过对比瀛洲和天姥山的神秘、飘渺,突出天姥山的奇幻之美,为诗人的梦游之旅奠定基础。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诗人借助梦境,飞跃镜湖,来到剡溪,展现了诗人超脱现实的自由和浪漫情怀。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诗人从梦境中惊醒,发现一切只是虚幻,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美好梦境的留恋。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丰富的想象和夸张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描绘出天姥山的奇幻景象和神仙世界的美好,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
《梦游天姥吟留别》解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55574e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1.png)
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赏析第一段
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衬托,以虚衬实。
增添天姥山神话色彩, 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为下文入梦作了铺垫。
赏析第一段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 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 人。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性格豪爽,想象丰富 ,语言清新,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 手法,借助幻想来表现激情。
பைடு நூலகம்
李白生平
1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 病逝当涂 这就是李白,有着儒家兼济天下的壮志,即使遭遇了排
月夜 飞渡镜湖
湖月 渌水 清猿
(镜湖) (剡溪)
明净清幽
兴奋 轻松愉快
清晨 着屐登山
青云梯 海日 天鸡 叠岩 花石
夸张、比喻 壮美雄奇
梦
黄昏
熊咆龙吟
山中奇景 云烟
离奇险怪
陶醉 乐而忘返
迷惘、困惑
夜晚 洞天仙境
霹雳 洞天石扉 青冥浩荡 金银台 霓衣风马仙人 虎瑟鸾车
想象夸张
神奇壮丽绚烂 辉煌 和睦陆离
绘声绘形绘色向往自 由 追求乐土
如何理解作者描绘的梦境? 这里的“梦”具有怎样的内涵?
• 作者在梦境中,表现了一个自由、快乐的神仙世界,与现实的丑恶形 成鲜明对比。
课文解读《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文解读《梦游天姥吟留别》](https://img.taocdn.com/s3/m/200ab21b0b4e767f5acfce50.png)
解题
梦游:说明这首诗的内容。 天姥:梦游的对象。 吟: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 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 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给画线字注音
瀛洲 yí ng 天姥 mǔ 剡溪 shàn 渌水 lù . 脚著谢公屐 zhuó 石扉 fēi 澹澹 dàn 訇然 hōng 魂悸 jì
写作背景简介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 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 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 但玄宗只 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 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 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 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 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 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准备 南游吴越,临行作本诗,借以表白心情。
消极因素:
诗人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和逃避现实的思想, 表现出消极的一面。这是作者在当时社会里陷 入重重矛盾之后无可奈何的解脱。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作者为什么花 这么多的笔墨写梦境?
明确:写梦中仙境的美丽,反衬 出现实世界的丑恶,表明对现实、 对权贵的的憎恶。写幻想是为 “不事权贵”的立场服务。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幻境这样, 自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 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 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 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 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 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思路结构:
入梦缘由 现实天姥,高大雄峻
梦游历程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 》是唐朝为伟大的诗人李白 做写的一首诗,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 ,一起来看看吧!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唐代: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四万 一作:一万)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度 通:渡)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1/7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 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
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 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 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 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注释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
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 此得名。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
烟涛:波 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信:确实,实在。
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
明灭:忽明忽暗。
向天横:直插天空。
横,直插。
”势拔“句: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
拔,超出。
五岳,指东岳泰山、 西岳华 (huà) 山、 中岳嵩山、 北岳恒山、 南岳衡山。
赤城, 和下文的“天台 (tāi) ” 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北部。
2/7
一万八千丈:一作“四万八千丈”。
”对此“句: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倒向它的东南一样。
意思是 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显得低多了。
因:依据。
之:指代前边越人的话。
镜湖:又名鉴湖,在浙江绍兴南面。
剡(shàn)溪:水名,在浙江嵊(shèng)州南面。
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
谢灵运喜欢游山。
游天姥山时,他曾在剡溪这个 地方住宿。
渌(lù):清。
清:这里是凄清的意思。
谢公屐(jī):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
《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 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 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
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带子,形状像拖鞋。
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半壁见海日: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天鸡: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树叫桃都,树枝绵延三千里, 树上栖有天鸡,每当太阳初升,照到这棵树上,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都跟 着它叫。
”迷花“句:迷恋着花,依靠着石,不觉天色已经很晚了。
暝(míng),日 落,天黑。
”熊咆“句: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
“殷岩泉”即“岩 泉殷”。
殷,这里用作动词,震响。
”栗深林“句: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栗、惊,使动用法。
青青:黑沉沉的。
澹澹:波浪起伏的样子。
列缺:指闪电。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天, 仙人居住的洞府。
扉,门扇。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青冥浩荡:青冥,指天空。
浩荡,广阔远大的样子。
金银台:金银铸成的宫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云之君:云里的神仙。
鸾回车:鸾鸟驾着车。
鸾,传说中的如凤凰一类的神鸟。
回,旋转,运转。
恍:恍然,猛然。
觉时:醒时。
失向来之烟霞: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向来,原来。
烟霞,指前 面所写的仙境。
东流水: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且放“二句: 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 等到要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
3/7
去访问名山。
白鹿,传说神仙或隐士多骑白鹿。
须,等待。
摧眉折腰:低头弯腰。
摧眉,即低眉。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 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 贵的排挤,被放出京。
天宝四载(745 年),李白将由东鲁(在今山东)南游吴 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 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 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
因此他漫游全国各 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 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 筠向玄宗推荐李白, 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 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 机。
”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 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他在长安仅 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这 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他曾与杜甫 、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 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 安定的灵魂, 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 于是离别东鲁家园, 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4/7
5/7
6/7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