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会场十三微纳米光子学

合集下载

物理学科简介

物理学科简介
物理学科简介
物理学是一级学科,是研究物质及 其相互作用和基本规律的科学,是 自然科学各学科的重要基础。
一级学科下属8个二级学科
070201 理论物理 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 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 070205 凝聚态物理 070206 声学 070207 光学 070208 无线电学
无线电
无线电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信号的技术。无线 电技术的原理在于,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 产生无线电波。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将 信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 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 导体中产生电流。通过解调将信息从电流变化 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 (9KHz~300GHz,10KHz~300GHz)
宁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宁波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 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广州大学、西南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扬州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湖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首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三峡大学、 青岛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河海大学
现设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凝 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光学、等离子体物理4个二级学 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光学、 等离子体物理、无线电物理5个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 养点;材料工程、光学工程、集成电路工程3个专业学 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 流动站。
报考需要注意事项
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学校和方 向。 2、抓紧时间备考。 3、公共科目:英语 政治 方向科目:量子力学 普物 (高数 数理 方法 光学等 )

第二届微纳光学技术与应用交流会日程.pdf

第二届微纳光学技术与应用交流会日程.pdf

第二届微纳光学技术与应用交流会交流节目单——整体日程
交流节目单——大会报告地点:钻石厅,4F
交流节目单——分专题报告
专题一:微纳光子器件技术及应用
专题九:纳异质结构与量子光电子学
地点:钻石A厅,4F
专题二:微纳制造
专题六:先进显示地点:水晶A厅,4F
专题三:微纳传感
专题四:先进成像
专题十:能源光电子地点:清江厅,5F
专题五:微纳材料
专题八:柔性器件地点:贵宾厅,5F
专题七:超构材料与表面等离激元器件
专题十一:二维材料
地点:长久厅,5F
光通信芯片技术及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纳米光子学研究与应用

纳米光子学研究与应用

纳米光子学研究与应用纳米光子学是最近几年来新兴的领域,其研究旨在利用纳米尺度的结构来控制和操纵光子,从而实现新型的光电学设备和器件。

这个领域的研究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材料物理学、光学、电子学和器件制备等。

本文将简要介绍纳米光子学的研究方向和应用,以及现有的一些成果和发展趋势。

一、纳米光子学研究方向纳米光子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元器件制备:纳米光子学研究的第一步就是制备出具有特定形态和结构的纳米级光子结构,如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球等。

制备这些结构需要使用现代纳米技术,如电子束光刻、化学气相沉积等。

2. 光子学效应研究:利用纳米级结构对光子进行控制和调制,进一步研究纳米级结构的光学性能。

这个方向主要涉及到物理光学和电磁学等基础科学,如表面增强拉曼散射、量子纳米光学等。

3. 纳米光子学器件:在纳米级结构的基础上,构建出新型的光电学器件,如纳米激光器、纳米传感器、纳米光学调制器、纳米激光器和光子晶体等。

这些器件可以被用作信息处理、能源收集和储存、医疗影像等领域。

二、纳米光子学应用领域纳米光子学的应用范围广泛,其中一些应用正在研究中,一些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下面是一些主要应用领域的简要介绍:1. 生物医学:纳米光子学的应用非常广泛,用于制备纳米级生物传感器、纳米药物输送器等。

这些器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可以用来监测生物分子、细胞和组织结构等。

2. 能源领域:纳米光子学在太阳能电池和光催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利用纳米级结构可以控制太阳能电池的电子运动轨迹,从而提高光电能转换效率。

在光催化领域,纳米级结构可以增强光吸收,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和效率。

3. 信息处理:纳米光子学在信息处理领域的应用是一大热点。

纳米级结构可以用来制备超高密度光存储器,单光子计算机和通信器件等。

4. 其他领域:纳米光子学还可以应用在安全防伪、纳米光子学显示技术等领域。

三、纳米光子学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纳米光子学的研究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近年来有很多新的进展,这里列举几个新的成果和发展趋势:1. 第一种可重复制造的纳米光子晶体结构: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纳米光子晶体结构,并且成功地实现了大批量可重复制造。

第4届生物医学光子学成像技术暨第13届先进激光国际会议

第4届生物医学光子学成像技术暨第13届先进激光国际会议
前 3 PB 会议 分别 于 19 ,0 1和 20 届 IM 99 20 03 年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 。第 4 PB 届 IM会议 旨在将 多个学科从事研究生物医学方面问题 的光学技术光
1 第4 届生物医学光子学成像技术国际会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 国在生物 医学领 我
域和基础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自加人 世界贸易组织以后 , 这一变化为我 国生物 医学领域 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 同时也为我国生物医学 研究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为提高我 国生物 医学领域 的学术水平 和提 升中国 及天津大学在学术界的声望和知名度 , 推动亚洲范 围内光子 、 光子学和成像技术在生物 医学领域的学
际先进激光会议是世界一流学术水平的会议 , 是世 究、 仪器工程到生物和临床研究 , 包括对生物和医学 界上激光研究方面高水平人才交流和探讨学术问题 领域 问题的基本应用和其他具有关联性的研究。生 的纽带 。 此次会议主题包括 : 激光及应用、 E S M M 和纳米 物医学主题包括以下几个副主题 :生物医学领域光
n dc ePB 于 0 5 adMei n ,IM) 20 年 9 3 6日在 天津 i 月 - 大学举行 。 生物医学光子学和成像技术国际会议 ( I M) PB 是环太平洋区域 的国际会议 , 主要讨论光学、 光子学
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支持 , 取得了圆满成功。
和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该会议是亚洲 地区一流学术水平的会议 , 始于 19 年 , 9 9 已成功举 办过 3 。 届
维普资讯
会 议 报
第 4届生物医 学光 子学成像技术 暨第 1 届 先进激光 国际会 议 3
天 津大 学
第 4 生物医学 光子学成像技术 国际会议 和 届 第 1 届先进激光技术国际会议于 20 年 9 36 3 05 月 -

学术会议目录-微波光子学组

学术会议目录-微波光子学组

学术会议目录东南大学太赫兹研究所-微波光子学组下面是我们组可以参加的会议,博士生可以争取参加。

由于经费要有针对性使用,与微波光子学无关的会议原则上不允许参加。

1.MWPIEEE学术会议,每年一届,Microwave Photonics, MWP 'XX. International Topical Meeting on微波光子学主要会议,这是首选要参加的会议。

2. OFCIEEE学术会议,每年一届,规模较大,微波光子学有较多内容,但主要与通信有关。

尽量争取参加。

3. ACPAsia Communications and Photonics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ACP) is Asia's premier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in the Pacific Rim for photonics technologies, includ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biophotonics, displays, illumina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energy.ACP is co-sponsored by: OSA, IEEE Photonics Society, SPIE, COS, CIC每年一届,一般在国内举办,EI收录。

光通信为主,含少量微波光子学。

4.MTT-SIEEE/MTT-S International Microwave Symposium - MTT 2011IEEE学术会议,每年一届,以微波为主,含微波光子学和太赫兹。

一般在美国本土举办。

5.IRMMW-THzSponsored by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Society - MTT每年一届亚毫米波和太赫兹为主,微波光子学内容较少。

红斑狼疮国际研究新进展

红斑狼疮国际研究新进展

S E的表观遗传学发病机制的研究成果是本次 L 会议的一个亮点。 近年来, 表观遗传学 已逐渐成为生
命科学研究的热门领域 , 其研究成果呈指数增长。 系 20 年 5 2 07 月 7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举行 。来 统性红斑狼疮 ( L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的 S E) 自中 国 、 国 、 美 日本 、 国等 国家 红 斑 狼 疮 专 家 共 自 法 身免疫性疾病 ,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直尚未明了。 50人参 加会议 。会议 由中南大 学湘 雅二 医 院副 院 来 自美 国密执 安 大学 BueRi ado 教授 、 国 0 rc c rsn h 中 长周胜 华 教授 主 持 ,中南 大 学 副校 长 田勇 泉教 授 , 中南 大学 陆 前 进 教 授 和 美 国俄 克 拉 荷 马 大 学 A mr
湘雅二医院院长尹邦 良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 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教授陈洪铎教授分别致词 。 大会邀请 了美 国密执安 大学 BueRca sn教 rc i r o hd 授、 中国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 院郑捷教授 、 国西布 法 列塔 尼大学 医学 院 Per oio ir Y unu教 授 、 日本 冈 山 e 大学 Ej Ma u r i t ua教授 、 国俄 克拉 荷 马 大学 A i s 美 mr Sw la a a 教授、 h 中国中南大学陆前进教授和中南大学 胡南博 士作 特别演 讲 。会 议 内容涉及 系统性 红 斑狼
疮 ( s mcL p sEyhma ss, E发病 机 制 的 S t i uu rte t u S ) ye o E
Swla a a 教授 的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机制与 S E h L 的发病密切相关 。 表观遗传学是指 D A序列不发生 N 变化但基 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 的改变 ,表观遗传 学 机制 包括 D A 甲基 化 、 N 组蛋 白修 饰 ( 乙酰化 或 去 乙酰化等 ) 修饰基 因表达及核结构 的微小 R A 一 、 N 。 般说来 , N D A甲基化和组蛋 白去 乙酰化抑制基 因转 录,N D A低 甲基 化 和 组 蛋 白乙 酰化 激 活 基 因转 录 。 研究用 5 杂氮胞苷 、普 鲁卡 因酰胺 、肼苯达嗪 、 一 U 2 等 D A 甲基 化抑制 剂处 理 的 C 4 T细胞 可 O16 N D+ 通 过刺 激 L A 1 F 一 表达 增加 、 T细胞 产 生 自身反 应 使 性, 并在体内可诱导 鼠发生狼疮样疾病 。 用基 因芯片

纳米光子学的应用前景博士生在物理学方面的突破性研究

纳米光子学的应用前景博士生在物理学方面的突破性研究

纳米光子学的应用前景博士生在物理学方面的突破性研究纳米光子学的应用前景纳米光子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前沿学科,它将纳米尺度的光学器件与现代光学技术相结合,可以在光电子学、量子信息处理、传感器技术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尤其对于博士生来说,在物理学方面进行突破性的研究对纳米光子学的应用前景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纳米光子学的基本概念纳米光子学是将纳米尺度的光子结构与光学器件相结合的学科。

与传统光子学相比,纳米光子学在器件尺寸上更小、功能更强大。

在纳米尺度下,光子的传播和操控方式具有与宏观尺度不同的规律,可以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光学信息处理。

二、纳米光子学在光电子学中的应用纳米光子学在光电子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制备纳米尺度的光子晶体、纳米线、纳米空腔等器件,可以实现功能更强大的光子器件,例如用于光通信中的光开关、光放大器,以及激光等。

此外,纳米光子学结合了纳米材料的特性,可以扩展光特性的调控范围,实现光学器件的差异化定制。

三、纳米光子学在量子信息处理中的应用量子信息处理是当前热门的研究领域,而纳米光子学作为基于光子的量子信息处理技术的重要支撑,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通过纳米尺度的光学器件,可以实现高效的光子产生、传输和探测,进而实现单光子的控制和操控,以满足量子信息处理中对光学信号的高要求。

这为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四、纳米光子学在传感器技术中的应用传感器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纳米光子学在传感器技术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通过利用纳米尺度的光学结构对光场的调控,可以实现更高灵敏度的传感器。

例如,利用纳米光子晶体可以实现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器,有助于快速、准确地检测生物分子和细胞等。

纳米光子学在化学传感、环境检测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五、纳米光子学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生物医学是纳米光子学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纳米光子学可以实现对光的深度控制,可以通过纳米光子晶体、纳米线等结构实现有效的光传输和光操控,对于生物组织的成像、治疗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会议日程及报告安排

会议日程及报告安排
09:50-10:10
眼见为实的先进荧光活体影像技术
王强斌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
10:10-10:25
茶歇
10:25-10:45
纳米闪烁体与X射线发光分析新方法
杨黄浩
福州大学
10:45-11:05
纳米自组装在分析检测的应用
王铁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1:05-11:25
有机半导体光敏剂结构设计与肿瘤光治疗
董晓臣
时间
内容
人员
单位
08:30-08:50
基于微纳生物传感器的生物分子检测
毛红菊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08:50-09:10
基于SERS纳米标签的新型免疫试纸分析方法
赵祥伟
东南大学
09:10-09:30
微纳生物医学器件
谢曦
中山大学
09:30-09:50
便携式与穿戴式生化传感检测技术
刘清君
浙江大学
徐天添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14:30-14:50
微纳操作机器人生物组织模块化组装及应用
王化平
北京理工大学
14:50-15:10
医用微纳米机器人的多功能化设计
鄢晓晖
厦门大学
15:10-15:30
基于脑机交互的“半机械蜜蜂”飞行控制系统
赵杰亮
北京理工大学
15:30-15:50
待定
崔万银
纳糯三维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15:50-16:05
茶歇
16:05-16:25
16:25-16:45
10月25日
分会场二:微纳创新诊疗方法主席:申有青
时间
内容
人员

纳米生物光子学

纳米生物光子学

东南大学seminar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纳米生物光子学任课教师赵祥伟工作单位生物学院职称教授Email联系电话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简介:主要从事生物芯片技术研究,根据生物芯片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子晶体微球生物芯片技术,建立了从芯片制备,检测方法优化,芯片检测仪器构建到临床检测应用的系统技术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光子晶体、等离子体光学晶体等独特的光电性质,研发新型生物传感器与检测芯片,为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分子便携式检测装置以及高通量筛仪器选奠定基础。

相关研究工作在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权威刊物发表30余篇,并多次被Reactive Reports、Nature China、Nature Asia Materials等科技媒体报道,申请专利20余项,授权10项,已转化3项。

课程简介(含对学生基础的要求等,特别注明拟上课所在校区):纳米生物光子学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前沿和热门课题,关注纳米尺度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新的物理现象与规律,发展高效能的光电子器件,并与生物医学交叉,为生物医学提供有力工具,为生物医学中的科学与技术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对学生基础的要求:要求预修一门或以上与电磁学、光学、生命科学、固体物理、或者光化学等相关的课程。

拟上课校区:四牌楼校区教学设计方案:本课程围绕纳米生物光子学这一主题,结合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分析生物医学中的科学与工程问题,探讨如何利用纳米与生物光子学知识对其进行科学阐述并发展相应的解决技术与手段,以此开拓学生思维与知识面,启发学生掌握并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纳米生物光子学》的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6学时为课堂讲授,10学时为课堂讨论,16学时为课外学时,用于学生准备课题讨论所做的查阅资料等自学活动)。

本课程主要设置8个专题:1.光子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基础(2个学时)2.散射与生物组织成像(2个学时)3.非线性光学及其生物医学应用(2个学时)4.超分辨光学显微镜(2个学时)5.等离子体光学与超材料(2个学时)6.7.光子学材料与器件(2个学时)8.(2个学时)课程将以研讨为主,课堂教学时间为16学时,其中教师事先对每个专题做引导性讲解并分配学生相关资料和题目,学生对相应的题目进行调研并进行课堂ppt阐述和讨论,学期末学生递交自立研究课题调研报告。

学术会议总结优秀范文

学术会议总结优秀范文

学术会议总结优秀学术会议总结优秀范文学术会议一般都具有国际性、权威性、高知识性、高互动性等特点,其参会者一般为科学家、学者、教师等具有高学历的研究人员。

学术会议总结优秀范文一:由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主办,内蒙古科技大学承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超微颗粒学术研讨会”于x年8月15~18日在内蒙古包头成功举办。

参会的有来自大陆26个单位(18个大学院所等科研机构及8个企事业单位)的93名代表及部分学生和26名来自海峡对岸10个大专院校的台湾代表。

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进一步总结交流两年来海峡两岸本领域的科研、开发成果,促进我们国家以及海峡两岸在超微粉体方面的科学技术水平,进一步增进两岸科技工作者的友谊,鼓励海峡两岸从事超微粉体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和开发的科技人员及企业家们交流心得,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为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科技水平和繁荣做出贡献。

通过会议的顺利进行,已完满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8月15日上午举行了开幕式,内蒙古自治区台联秘书长xx、包头台办主任xx、内蒙古科技大学副校长xx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主任xx教授、台湾大同大学xx教授分别代表专委会和台湾代表讲了话,开幕式由专委会秘书长xx教授主持。

本次会议收到会议论文70余篇,除半天大会报告外,分2个分会场进行。

大会报告的论文7篇,分会报告的会议论文共50余篇(其中部分为分会邀请报告)。

张贴论文9篇。

与会专家就各自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学术交流,并特意抽出两个小时专场让企业代表与学者们进行了交流。

会议还组织大家参观了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稀土研究院等单位。

超微粉体的研究与开发作为纳米科技领域的一部分,其发展也经历了很多阶段。

本次会议认为,超微粉体的研发必须立足于人类在能源、资源、环境、健康卫生等重要方面体现其应用,实现主导技术的价值。

本次会议紧紧围绕这个议题,就超微粉体与相关材料的制备、技术、方法方面,体现了需求规划的先导作用,也出现了一些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

191018西安WGB会议

191018西安WGB会议

魏 同 波 ,中 国 科 学 院 半导体研究所
O A5: H2等 离 子 体 在 GaN低 温 外 延 中 的作用机理
16:50-17:05 张子轩,清华大学 17:10-17:25
O B5: 基 于 高 掺 杂 硅电极上外延生长 的钇掺杂氧化铪薄 膜的阻变存储器的 性能研究
王 延 昆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O A2: 基 于 石 墨 烯 插入层的S i(100)上 GaN外 延 生 长 研 究
OB2:Ni掺杂ZnO OC2:具有ITO限
薄膜的结构与光学 制层的GaN基绿光
性质研究
激光器的研究
OD2:探索GaN系 OE2:周期性δ掺
太赫兹量子级联激 Si结构的肖特基二
光器
极管制备
O F2: 硫 对 硼 掺 杂 p 型金刚石薄膜掺杂 行为的调控研究
单 崇 新 ,郑 州 大 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邀 请 报 告 ) 13:50-14:10
IA2: ITO 限 制 层 氮 化镓激光器
刘 建 平 ,苏 州 纳 米 所
IB2: Al GaN材 料 生 长及缺陷研究
孙 晓 娟 ,中 国 科 学 院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 与物理研究所
IC2: GaN基 材 料 与 激光器
赵 德 刚 ,中 国 科 学 院 半导体研究所
IA3:S i衬底上GaN 基材料外延生长及 杂质缺陷研究
杨 学 林 ,北 京 大 学
IB3: GaN离 子 注 入 p型 掺 杂 技 术 与 器 件应用研究
任 芳 芳 ,南 京 大 学
IC3: Al GaN基 紫 外 LED的 缺 陷 调 控 及 发光效率提升研究
陈 志 涛 ,广 东 半 导 体 产业研究院

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安排

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安排
附件:
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安排
一、校级活动
(一)华诞盛典万众祝福
日期
活动名称
地点
5月21日上午
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
紫金港校区体育馆
(各校区设分会场)
5月21日晚上
建校120周年文艺晚会
紫金港校区体育馆
(各校区设分会场)
(二)创新引领学术筑峰
日期
活动名称
地点
5月6日
“畅想2030”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战略发展研讨会
紫金港校区东一教学楼
5月24日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Marc J. Melitz教授学术讲座
玉泉校区外经贸楼605室
5月29日
03级金融毕业生同学会
紫金港校区东一教学楼
光华法学院
5月6日
2004级法律硕士毕业10周年返校活动
西溪校区田科生毕业20周年返校活动
之江校区小礼堂
5月20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二号楼多功能厅
5月12日晚上
《求是魂》专场演出
紫金港校区剧场
5月18日下午
舟山校区林启纪念雕像落成仪式
舟山校区
5月19日上午
“求是书院铜门楼”落成仪式
紫金港校区求是大讲堂前
5月19日上午
紫金港校区“林启像”落成仪式
紫金港校区求是大讲堂侧
5月19日下午
阙端麟院士追思会暨常州时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捐赠仪式
浙江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揭牌仪式
紫金港校区求是大讲堂
5月18日-19日
第三届全国海洋技术学术会议
舟山校区小剧场
5月19日
《Advanced Materials》校庆专辑发布式暨材料化学前沿研讨会
玉泉校区邵科馆212室

2020中国光子产业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2020中国光子产业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2020中国光子产业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作者:文心来源:《新材料产业》2020年第06期11月24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市科委”)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北京经开区”)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光子产业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论坛主题为“聚合产业势能,开启光子元年”,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光子学专业领域前沿技术方向和市场趋势,推动北京光子产业创新发展。

北京市科委二级巡视员王建新、北京经开区工委副书记张继红、中科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索继栓、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谭平恒、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潘金峰、新华社北京分社副社长李斌等出席了活动。

来自政府部门、知名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投资机构等领域的300多位专家代表同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光子产业发展之路。

王建新在致辞时指出,北京在光电子领域汇聚了全国顶尖的科技资源,培养与积累了众多的研发团队和科技成果。

为着力推动光电子等各领域技术创新和高精尖产业发展,释放科研活力,北京市陆续出台了“科创30条”、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各项机制和创新政策。

今后,北京市科委将持续支持光电子领域原始创新技术研发、整合科技创新全要素资源、推动区域科创基金和科技资源协同发力,探索具有北京特色的光电子科技产业发展模式。

张继红在致辞中表示,北京经开区拥有良好的光子产业发展基础,吸引了大量从事前沿光子技术创新的研究机构及创新企业。

北京经开区有基础、有条件、有意愿,推进光子产业做大做强,将围绕光子产业发展需要提供全方位支持,打造中国光子产业聚集区。

索继栓在讲话中提出,光子产业已成为中科院重点布局的“三子产业”之一(三子分别是“量子、离子、光子”)。

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作为中科院国有科技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助力科技创新,实现资本增值为使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联动,通过创新引领、产业集聚、资本助力,形成“基业+基地+基金”的“三基模式”,实现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现代金融之间的良性循环。

微波光子学技术及应用课题组

微波光子学技术及应用课题组

微波光子学技术及应用课题组
微波光子学技术及应用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微波光子雷达系统:研究如何利用微波光子技术构建雷达系统,并探索其在目标检测、跟踪和识别等方面的应用。

光子雷达信号处理:针对微波光子雷达收发信号的特点,如大带宽、多子带、多波段以及多角度等,开展面向多功能、高分辨率和抗干扰的自适应、智能化雷达信号处理。

深度学习信号处理:针对光子系统中因光参数不稳定导致的系统指标下降,以及遥感图像解译难等问题,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参数稳定控制、数据合成、图像增强和目标识别。

光电混合集成:针对雷达系统小型化和集成化趋势,通过自主部署的光子微纳加工工艺线,开展基于多材料体系的光子雷达关键组件的设计、流片、封测和系统应用。

光量子传感:涉及光量子系统的研究,例如量子传感等领域。

以上是微波光子学技术及应用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更多细节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会场十三:微纳米光子学主席:吴一辉(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李铁(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特邀报告1:半导体太赫兹光频梳黎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然后分别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国巴黎七大材料与量子现象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回国工作,201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A类择优支持。

主要研究方向为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及其光频梳、锁模激光器、太赫兹成像及高分辨光谱技术等。

在Advanced Science、Optica、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期刊上发表50余篇论文,曾获“2015中国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德国“洪堡”学者奖学金、日本JSPS奖学金等。

担任科技部973计划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负责人、KJW 项目(2项)负责人等。

报告摘要:太赫兹(THz)波(频率范围:0.1-10 THz; 1 THz=1012 Hz)位于红外光和微波之间,在国防安全、生物医疗、空间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

由于缺乏高效THz辐射源和探测器,THz波还没有被完全认知,所以其被称为THz间隙(“terahertz gap”)。

在1-5 THz 频率范围内,基于半导体电泵浦的光子学器件THz量子级联激光器(quantum cascade laser, QCL)在输出功率和效率方面比电子学和差频器件高,是关键的THz辐射源器件。

本报告主要介绍我们在高性能THz核心器件以及半导体光频梳方面的研究进展。

在高性能核心器件方面,我们突破分子束外延生长和半导体工艺技术,研制出高功率(1.2 W)、低发散角(2.4°)、宽频率范围THz QCL器件并实现THz高速探测和多色成像。

基于高性能半导体THz QCL器件,成功实现THz QCL光频梳以及双光梳。

克服传统THz光谱仪在测量时间和光谱分辨率方面的缺陷,开发出基于THz QCL双光梳的紧凑型高分辨实时光谱检测系统,为将来实现新一代THz光谱仪奠定基础。

特邀报告2:基于光子晶体的电光调制系统芯片余华,重庆大学,博士、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微纳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仪表仪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理事,重庆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IEEE Transactions on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Sensors andActuators A: Physical、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Journal of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国家科技部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学位点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特聘专家,重庆市知识产权仲裁委员会特聘专家,重庆市科委、市经信委等政府机关的项目评审专家。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获学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Albany)博士后,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现为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副主任、重庆大学光电学院电子系主任。

主要从事微纳传感器、物联网、能量收集、微纳机电系统(MEMS)、智能制造及新型微纳光电子器件等研究。

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总装预研重点基金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课题,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完成了国防“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

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Nano Energy等刊物上公开发表SCI、EI等高水平论文50余篇,他引次数大于200,获权发明专利5项,出版著作2本,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报告摘要:光子晶体是一种介电常数随光波长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人工晶体,具有诸多优良特性,如光子带隙、光子局域、慢光效应等,其从根本上解决了微纳尺寸光器件控光的难题,提供了实现超密集型集成器件的新途径。

课题组基于二维光子晶体结构与物理效应特点,结合MZM电光调制器结构,研究制备基于全光子晶体的电光调制器,同时设计自聚焦光栅波导,解决对前端光信号的耦合问题。

为将器件尺寸控制在微纳级别,课题组将耦合器与电光调制器设计集成在同一铌酸锂薄膜上,共同组成基于光子晶体的片上电光调制系统。

与传统脊型波导电光调制器相比,此系统拥有超低驱动电压、超高调制带宽与消光比,其中由于光子晶体波导控光原理的不同,电光调制器中的Y分支波导角度可以大幅增加(最高可达180°),从而减小Y分支结构所占用的薄膜空间,大幅增加器件的集成度。

由于光子晶体波导截面尺寸(0.5μm*0.3μm长方形)与单模光纤截面尺寸(5μm半径圆形)相差较大,课题组采用自聚焦光栅波导耦合器转化光信号传播模式,在保证器件集成度的前提下,大幅减小光路损耗。

整个片上系统均可使用FIB (聚焦粒子束)进行直写加工,其可实现多种材料的复杂形状微纳加工,与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相比,FIB对加工基底损失很小,这对结构参数精细的光子晶体提供了可靠的工艺支持,也为片上系统的制备提供保证。

特邀报告3:基于等离激元增强的AlGaN基紫外探测器研究孙晓娟,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副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及等离激元研究。

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10余项,在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APL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担任Scientific Reports等学术期刊审稿人。

报告摘要:等离激元局域场增强效应为实现高性能半导体光电器件提供了新途径。

本研究创新将等离激元应用于AlGaN基材料紫外及深紫外探测,将纳米Ag颗粒应用于GaN紫外探测器,将Al纳米粒子应用于日盲紫外探测器,使其性能得以明显提升。

同时,利用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国际上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等离激元在紫外波段的局域场增强效应。

特邀报告4:纳米结构表面光学矢量场的超分辨测量表征白本锋,博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分别于2001年和2006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和光学工程博士学位,2006-2009年在芬兰约恩苏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2009年起在精仪系工作至今。

从事纳米光学和近场光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70余篇,他引1200余次,在Nature子刊、Nano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等一区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和获授权的国家及国际发明专利30余项,在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10余次。

现任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粉体技术协会专家委员、美国光学学会期刊Optics Letters专题编辑。

曾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金国藩青年学子奖、清华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

报告摘要:随着表面等离激元光学、超构表面、光学拓扑绝缘体等纳米光学前沿研究的迅速发展,在纳米尺度实现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及纳米光学器件光学性能表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术为实现光学近场矢量场的各种物理量的超衍射极限分辨成像提供了可能。

我们基于电磁学互易定理和扫描近场光学显微术,从成像理论、仪器系统及测量应用三个层面对光学近场矢量特性测量这一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建立了近场成像理论模型以及描述近场探针电磁矢量响应特性的品质参数,设计了对光场旋性和磁场矢量敏感的纳米功能探针,搭建了旋性和相位分辨、以及矢量分辨的近场显微测量系统,应用纳米功能探针及纳米偏振术,可实现对光子自旋-轨道相互作用以及可见光频段磁场矢量的近场测量。

作为应用,首次实现了对超构表面涡旋光场的空间演化的直接测量,以及对隐失驻波场中光频磁场全矢量的直接测量,成功近场表征了涡旋光束的几何相位、拓扑荷数、空间动态相位以及隐失驻波场的光频磁场、局域斯托克斯参数等矢量场特征量,为探索介观尺度下光与纳米结构的相互作用、辅助纳米光学制造、以及实现光学近场的全矢量场测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仪器工具。

特邀报告5:超构表面中的角度色散:物理与应用何琼,复旦大学物理系,副教授,2008年于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巴黎光学研究所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超构材料,微纳光子学,等离子激元学等。

发表了包括Nature Material,PRL,PRX,Light: Sci &App等期刊在内的50多篇SCI论文。

报告摘要:角度色散特性是超构表面体的本征性质,但是人们对其物理根源并未完全了解,因此也限制了它在超构表面器件设计中的应用。

本报告将介绍如何基于紧束缚理论和耦合模方法建立能够定量描述这一奇异物理现象的理论模型,揭示体系角度色散行为其实决定于人工原子之间的近场耦合效应,并给出了通过控制体系近场耦合调控角度色散行为的方法,进而给出了近红外波段的相关应用。

特邀报告6:集成电路制造装备技术中跨尺度微纳光学计量与检测技术周维虎,现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研究员、博导、光电研发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1983年至1996年在航空部北京第三零四研究所(国防科工委第一计量测试研究中心)从事精密仪器及几何量计量测试技术研究,1988年至1990年在法国Louis Pasteur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精密光电测量技术,2000年在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4月至2003年4月在美国Wisconsin-Milwaukee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智能设备诊断技术,2003年5月至2004年7月在美国Oakland 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精密激光测量技术,2001年至2004年担任美国Automated Precision Inc.(Maryland,USA)公司高级研究员,专业从事激光跟踪测量技术研究及开发工作。

共主持完成近40项课题研究,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编写教材1部,起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规范4部。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系统总体设计与集成测试、光电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飞秒激光测量技术、大尺寸几何量计量测试技术、微纳测量与缺陷检测技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