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部首讲解

合集下载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三十七)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三十七)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三十七)201.韋wéi说文原文:相背也。

从舛,囗聲。

獸皮之韋,可以束枉戾相韋背,故借以爲皮韋。

凡韋之屬皆从韋。

古文韋。

宇非切。

例如:以豨韋氏之流觀今之世《莊子·外物篇》。

需要了解的內容:字見甲骨文,作、,字中的“囗”代表行程之目的地,上、下二趾不朝向它,會違離其地之意,故字即“違”的初文。

假借為皮韋之韋。

許慎以形聲為釋不確。

凡是从韋的字,本義和皮韋這一假借義相關。

202.弟dì字源解说:“弟”是“第”的本字。

弟,甲骨文(倒写的“弋”,木柄武器)(己,纪、绑),表示缠束戈戟木柄,以增强其韧性。

造字本义:用绳带一道道渐次缠绕戈戟的木柄。

金文将甲骨文的倒“弋”重新倒转回来。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隶书严重变形,不见“弋”形。

当“弟”的“渐次缠绕”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竹”另造“第”代替,表示依次将竹简的简条缠系成册。

甲骨文字形中,“弟”与“吊”字形相似,字义相殊:“弟”字形中绳带缠绕的是“弋”;而“吊”的字形中绳带缠绕的是“人”,而且绳头有一个方向朝上的箭头。

说文原文:弟,韋束之次弟也。

从古字之象。

凡弟之屬皆从弟。

古文弟。

从古文韋省。

丿聲。

特計切。

释文:弟,用牛皮缠绕的次序。

篆文采用古文字形。

所有与弟相关的字,都采用“弟”作边旁。

例如:弟像绳索束弋之形,绳之束弋,展转围绕,势如螺旋,而次弟之义生焉。

——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需要了解的內容:甲骨文所見作、諸形,所从當像木橛之類,像繩索之類往上纏繞,勢如螺旋,以表先后之次第意。

西周金文作,變為,春秋戰國作、,形體無大變化。

古文作,應作从从分析,為往上纏繞之物,即甲骨文所見表木橛之類的,許慎將古文構形分析為从古文韋省,丿聲,不確。

本部只隸“”字,訓為兄弟之“兄”意,即昆弟之“昆”的本字。

从,表相連及,从弟,表兄弟間之次弟,从弟得義。

203.夂zhǐ说文原文:从後至也。

象人兩脛後有致之者。

凡夂之屬皆从夂。

讀若黹。

说文解字部首整理汇编

说文解字部首整理汇编

《说文解字》部首1、yī(一)(指事。

“一”是汉字部首之一。

本义:数词。

大写作“壹”。

最小的正整数。

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弌,古文一。

《说文解字注》:漢書曰,元元本本。

數始於一。

凡一之屬皆从一。

一之形。

於六書爲指事。

凡云凡某之屬皆从某者,自序所謂分別部居,不相襍(zá,同‘雜’)廁(廁)也。

抱一而天下试。

——《老子》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汉·贾谊《过秦论》从该部的字“元” (会意。

从一,从兀。

甲骨文字形。

象人形。

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

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

本义:头)《说文》始也《说文解字注》見爾雅釋詁。

九家易曰。

元者,氣之始也。

“天” (会意。

甲骨文字形。

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

本义:人的头顶)《说文》顚也。

至高無上,从一大。

《说文解字注》顚者,人之頂也。

2、shàng( )《说文解字解字注• 部》:“ ,此古文上。

”《说文解字注》高也。

此古文丄。

古文上作 。

故帝下㫄下示下皆云从古文上。

可以證古文本作 。

篆作丄。

各本誤以丄爲古文。

則不得不改篆文之上爲。

而用上爲部首。

使下文从 之字皆無所統。

示次於 之恉亦晦矣。

今正丄爲 ,爲丄。

觀者勿疑怪可也。

凡說文一書。

以小篆爲質。

必先舉小篆。

後言古文作某。

此獨先舉古文後言小篆作某。

變例也。

以其屬皆从古文上,不从小篆上。

故出變例而別白言之。

指事也。

凡指事之文絕少。

故顯白言之。

不於一下言之者,一之爲指事不待言也。

象形者實有其物。

日月是也。

指事者不泥其物而言其事。

丄丅是也。

天地爲形。

天在上,地在下。

地在上,天在下。

則皆爲事。

“上”:从该部的字:xià《六書本義》古文下字。

註詳一部二畫。

(shàng)(shàng) (xià)二(èr)四字編碼有區別。

王福庵说文部首注音及解释

王福庵说文部首注音及解释

王福庵说文部首注音及解释王福庵《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着名的字书之一,全书共21卷,对于每个常用字按照字形的字数进行编排,对字的形状、音义以及源流进行了研究和解释。

以下是对该书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文部首注音及解释,详情如下:《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集字形、字义、字音于一体的字书。

全书共收20009个字,分为540个类别,每个类别由字的文部首进行划分。

文部首是指字中正方形左部分以上的那个部分,也可以说是字的左侧。

在每个类别中,王福庵通过字的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王福庵的《说文解字》对文部首进行了详细注音和解释。

以文部首“有”为例:-注音:丰音fēng,古无勾téng。

-解释:丰字表示丰满、丰富、肥沃的意思,古代无勾的丰字表示高大、饱满。

在《说文解字》中,王福庵对文部首的注音和解释都相当准确。

他对每个字的音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揭示了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系,并包含了大量的典型用例来说明字义。

由于王福庵在编写《说文解字》时几乎独自承担了全部工作,其对字形、字义和字音的研究相当深入。

在《说文解字》中,王福庵还对文部首的来源进行了详细解释,并提出了一些有关字源的理论。

例如,他认为文部首“尸”源自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骨骸,表示与死亡、尸体相关的事物,而“酉”则表示与酒相关的事物,来源于古代酒器形状。

《说文解字》的价值不仅在于解释字义和注音,更重要的是它对于古代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字形、字义和字音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从而深入了解古代社会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王福庵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字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对于后世的字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是研究古代文字与文化的重要工具,也是研究古代文化与思想的重要参考。

总而言之,王福庵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着名的字书之一,详细注音和解释了文部首及其他常用字的字形、字义和字音等方面。

它不仅是研究字学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和思维方式的重要参考书籍。

说文解字540部首简体释义

说文解字540部首简体释义

说文解字540部首简体释义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字义考辨的经典之作,540个部首是汉字的基本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解读价值。

本文档将按照给定的文档标题《说文解字540部首简体释义》,为各个部首提供准确简练的释义。

下面是具体内容:一、日:太阳升起的样子,形如"日"字的"口",代表太阳、光明和白天。

二、月:形状如弯曲的弓,代表月亮和夜晚。

三、木:代表树木,象征生命和生长。

四、禾:两簇稻穗,代表庄稼和农业生产。

五、鱼:形状如鱼的"鱼",代表鱼类和水生物。

六、虍:形似老虎的" 虍",象征勇猛和威武。

七、牛:形状像牛头的"牛",代表牛类和农耕牲畜。

八、羊:形状像羊头的"羊",代表羊类和畜牧业。

九、又:手的形状,表示手的功能和动作。

十、廴:人行走的样子,代表行、走、赴。

十一、戈:戈的形状,代表战争和军事。

十二、巳:巳的形状,表示蛇类。

十三、弋:弓箭的形状,表示射击和追捕。

十四、子:子的形状,表示儿童、子孙和继承。

十五、女:人的形状,代表女性和妇女。

十六、田:田字形状,代表田地和农业。

十七、由:有的替换字形,表示由来、起因和依靠。

十八、白:形状像面粉的"白",代表白色和光明。

十九、生:形状像新芽的"生",代表生命和生长。

二十、画:画的形状,表示绘画和艺术。

……(依次编写剩余的字的释义)通过以上方式,我们确保了文档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避免了出现缺失语句、丢失序号和字体段落不完整等问题。

我们还注重使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使句子之间有逻辑联系,上下贯通,语气一致,通顺流畅。

在编写文档的过程中,严格遵守主题要求,禁止出现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如广告、联系方式、商业化、网站链接以及搬运痕迹等。

同时,我们避免使用整体逻辑词语,如"首先"、"其次"、"最后"、"总的来说",以保证文档的质量和逻辑性。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二十二)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二十二)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二十二)126.玄xuán说文原文:幽遠也。

黑而有赤色者爲玄。

象幽而入覆之也。

凡玄之屬皆从玄。

古文玄。

胡涓切。

需了解的内容:“玄”是由“幺”演變分化出來的一個字。

其初與幺均作,後於上部加點饰而作,点饰變横畫而作,小篆遂作形。

许云其構形像“幽而入覆之”是望文生訓。

本部只隸一“兹”字,从二玄,训“黑”,从玄得義。

127.予yǔ字源解说:予,甲骨文(梭子头部)(连着丝线“乙”的梭子),表示上下两个织布梭子相交接的样子。

造字本义:带着纬线的梭子在经线中来回穿行,不断地给出丝线。

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隶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

有的隶书变形较大,篆文字形中两梭相接的形象消失。

说文原文:予,推予也。

象相予之形。

凡予之屬皆从予。

余吕切。

释文:予,将东西推托给人。

字形像用手托付他人的样子。

所有与予相关的字,都采用“予”作边旁。

需了解的内容:此字實是由“吕”字分化出來的一個字。

吕字春秋所見寫作,與“予”一詞音近,遂取之加以改造,辦法是在形下部延出一豎畫以與形體上相區别,並因以為聲,亦即把寫作,而有了“予”一詞的專字。

此種寫法,西漢仍可見得到,如出土西漢長沙馬王堆帛書《老子》卷前古佚書“予”作、即是。

篆形當是把形的與部分叠合寫為一體作而成。

許慎說其像相予之形是望文生訓。

本部只隸“舒”、“幻”二字,“舒”訓“伸也”,从予得義並得聲,而字所从的“舍”亦表聲。

“幻”訓“相詐惑”,義與“予”無關,其形金文所見作,其時予字尚未造出,故構形亦與予字无关。

128.放fànɡ字源解说:“方”是“放”的本字。

方,甲骨文(象剔发刺字的犯人)(锁劲的枷械),表示被披枷流放的罪人。

在人的头顶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将罪犯的头发剔光,并在脸上烙印或刺字,流放远疆,使其永生不得回返;在人的颈部加(刺状),表示披戴木枷。

金文的“方”将枷形简写成一横。

当“方”的“流放”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攴”(持械击打、惩戒)另造“放”代替。

《说文解字》具体部首及其在汉字形体构造中的功能及意义

《说文解字》具体部首及其在汉字形体构造中的功能及意义

《说文解字》具体部首及其在汉字形体构造中的功能及意义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字书,由东汉时期的许慎编纂,全书共分540个部首,具体部首及其在汉字形体构造中的功能及意义如下:
1. 一:指形象像一的事物,并表示最少的数量、最小的程度。

2. 丨:垂直的一根直线,表示上下方向。

3. 丶:小点,表示一个小部分、细微之意。

4. 丿:斜线,表示倾斜、顺逆方向。

5. 乙:曲线,表示二、二等、次等的意思。

6. 亅:横折线,表示一种悬垂或悬挂的状态。

7. 二:表示二个、双的意思。

8. 亠:覆盖在上方的部分,表示头部、顶部之意。

9. 人:表示人的形象,是最重要的部首之一。

10. 儿:表示儿童、幼小、依附、从属的意思。

11. 入:表示进入、归宿的意思。

12. 八:表示八个或八等的意思。

13. 冂:表示围住、遮蔽、限制的意思。

14. 冖:覆盖在上方,表示隐藏、约束的意思。

15. 冫:表示冷、冰冻的意思。

16. 几:表示近似、不确切、不定数之意。

17. 刀:表示刀剑的形象,也表示尖锐的意思。

18. 力:表示力量、气力、努力之意。

19. 勹:表示包裹、抱紧、保护之意。

20. 匕:表示匕首的形象,也表示短小、粗俗之意。

以上是《说文解字》540个部首的部分列表及其在汉字形体构
造中的功能及意义。

每个部首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和作用,通过组合组成了汉字的形式。

具体的部首意义可能因字形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这里列举的仅仅是一部分代表性的部首。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万献初汉字数量巨大,今天能搜集到的汉字字形在十万以上,《汉语大字典》收 56000 多字,清代《康熙字典》收47035 字,宋代《集韵》收53525 字除去异体实收 32381 字,南朝顾野王《玉篇》收 16917 字。

《说文解字》收正篆 9353 个,为东汉时期的常用字形。

不管汉字总量什么时候多到什么程度,组成这些字形的基本构字部件是不多且不变的,只在500 个以内。

若再从楷书字形中拆出笔画,就只有一丨丿丶乛五种笔画形态了。

《说文》540“部首”,大致就是汉字的基本构字部件,也就是构成众多汉字的字根。

许慎编撰《说文》时,从9353 个字形中分析构形,按义类归纳出 540部,各部选一个字形来统领各自大义类的字,称为“部首”,如跟水相关的归属“水”,跟狩猎有关的归属“犬”,跟动作有关的归属“手”等,条理清晰,纲举目张,是汉字研究史上的伟大创举。

540 部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正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观察、概况与反映,据研究者统计大致可分为六大类:人体类字 97 部、动物类字 61 部、植物类字 31 部、自然界类字 37 部、器用类字180 部、数目类字34部。

许慎创造的分部首列字、检字、析字的方法,规律性、系统性、实用性都很强,成为历代辞书的通例,至今仍然如此。

所以,段玉裁在《说文》“一”字下注云:“以字形为书,俾学者因形以考音与义,实始于许,功莫大焉。

”汉字构形分析上,有“独体曰文,合体曰字”之说,大意是:“文”是按事物形貌勾画线条而成的,“字”是由两个以上的文组合再生出来的;“文”即六书中不可拆分的独体“象形、指事”之文,“字”即六书中含两个以上构字部件(文)的“会意、形声”类合体字。

《说文》部首原则上用“文”不用“字”,章太炎《文始》从中提取出近五百个“初文、准初文”用以“孳乳、变易”出众多的“字”,日语的假名、民国初的注音字母都选用《说文》部首为注音符号。

所以说,《说文》部首就是生成数以万计汉字的字根,要想读懂《说文》并学好汉字,首先必须熟悉、掌握、运用这500 来个字根,会写,会读音,明了其构形意图,掌握其合成新字的取向与规则。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一)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一)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一)卷一上1. 一yī字源解说: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抽象符号“一”既代表最为简单的起源,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

造字本义: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

说文原文: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凡一之屬皆从一。

弌,古文一。

於悉切。

释文:(一,开天辟地之初、万物形成之始,道立于一体化的浑沌,然后造化分出天地,化成万物。

所有与一相关的字,都采用“一”作边旁。

弌,这是古文写法的“一”)。

例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 为政》(需了解的内容):“惟初太始”,小徐本作“惟初太极”。

“太始”、“太极”,這里义同,指万物形成之始。

“道立于一”,语本《老子》“道生一”。

“道”,道家指无形的宇宙本体,“一”,指天地未分之時有形的混沌状态、“道立于一”谓无形的宇宙本体产生出一个有形的混沌不分的统一物体。

“造”谓始,“造分”谓始分,言有了这样一個混沌不分的统一物体之后,才剖分出天和地来,从而化育出万物。

许慎这样解说“一”目的有三个:一是用来表明五百四十部首“立一为耑zhuān”的缘由,他告诉人们,“一”是天地万物之始,他的五百四十部首作为万物之物,必始于“一”。

二是用以阐明“一”的构形原理,言“一”作为文字符号,本取象于天地未分時的那个混沌一体的有形之物。

三是用以揭示“一”的本义,言它在意义上表示初始。

许慎着眼于这第三个用意而把元、天、丕、吏收入本部,认为这四个字均从“一”之初始义得义,其实不然。

就“一”本身来说,甲骨文所见“一”比照二作“=”、三作“ 三”、四作“亖”,其构形原理并无许慎讲的那样神秘深奥。

所表之义不过是数目中的“一”而已,没有延伸出初始义,也始终没有带着这个意义参与其他字的构形。

2.丄shàng字源解说:“上”是特殊指事字,由两横构成,底端一横较长,顶端的一横较短。

古人用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

解析《说文解字》部首体系

解析《说文解字》部首体系

解析《说文解字》部首体系《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字书,由东汉时期的许慎所撰。

该书以部首为组织架构,共收录了9353个字,分为540个部首。

本文将对《说文解字》的部首体系进行解析,为读者提供一份生动、全面且有指导意义的文章。

《说文解字》的部首体系是按照字形相似、字义相近来分类的。

部首是指字的最早的形符或偏旁,是汉字的基本构件,也是汉字学的基础。

这一体系使得《说文解字》能够系统地对汉字进行分类、归纳和解释,为后世的文字研究和教育奠定了基础。

部首体系的第一个部首是一,它表示天,代表着最高的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个部首下面包括了一些与天空、气象和神仙有关的字,如云、风、雷等。

这些字的字义与天相联系,显示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超越人间的力量的追求。

部首体系的第二个部首是亻,它表示人,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

这个部首下面包括了与人有关的字,如仁、众、儿等。

这些字的字义与人类的情感、行为和关系有关,显示了人类作为社会动物的特点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部首体系的第三个部首是口,它表示口齿,也代表着言语和交流。

这个部首下面包括了与口、言语和交流有关的字,如叫、吹、语等。

这些字的字义与说话、听话以及语言表达有关,显示了人们对交流和沟通的需求和重视。

部首体系的第四个部首是心,它表示心脏,也代表着情感和内心世界。

这个部首下面包括了与心理、情绪和意志有关的字,如忙、思、意等。

这些字的字义与人的情感和内心体验有关,显示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和思考能力。

部首体系的第五个部首是手,它表示手指,也代表着人类劳动和创造力。

这个部首下面包括了与手、手工和劳动有关的字,如拿、抓、打等。

这些字的字义与人类的劳动、创造和实践有关,显示了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除了以上几个部首,部首体系还包括了衣饰、食物、动植物以及各种器物等等,涵盖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这个体系的构建使得《说文解字》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汉字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

《说文》部首性质探讨

《说文》部首性质探讨

《说文》部首性质探讨通论一《说文解字》的体例一、《说文》的字体(书体)《说文》全书分为字头和说解两部分。

《说文》的字头是以小篆为主,除小篆以外,还包括古文和籀文,即《说文·叙》所谓“今叙篆文,合以古籀”。

另外,在说解中,间或列有“或体”、“奇字”、“俗书”等。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小篆据许慎所说,小篆乃是“秦初兼天下”,丞相李斯对于战国时期不同的文字形体加以统一,这是“省改”《史籀》大篆的一种形体,这就是《说文》据以说解的大多数形体。

2、古文、籀文《说文》所说的古文和籀文,究竟是什么,历代有争论。

我们根据《说文》所列的古文与籀文加以分析,可以断定它们是战国时期的文字,取材于《史籀篇》者、谓之籀文;取材于壁中书者,谓之古文。

关于籀文,许慎以为是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亦即秦书八体中的“大篆”。

但王国维在《史籀篇疏证》中认为“籀文”不是书体之名,而只是取材于《史籀》一书,故谓之籀文。

并认为:《史籀篇》,“考其字体,乃战国文字,秦人作之以教学童。

”该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3、或体、俗体、奇字《说文》凡9353文,又说解之中间列重文1163。

所谓重文,即一字的不同形体。

此不同的形体,包括有古文、籀文、或体、俗体等。

古文、籀文与篆文是属于不同时期的形体上的差异,而或体、俗体、奇字则是同一时期的不同形体,我们可通称其为异体字。

二.《说文》的部首1.部首的确立《说文》把九千多个正篆分别归入540部,每部第一个字称为部首,下云“凡某之属皆从某”,意思是凡由这个部首统摄的汉字,都由这个部首的形体构成。

部首的确立,是对汉字形体结构的特点加以研究的结果。

许慎认识到,汉字形体尽管各不相同,但很多汉字都有相同的偏旁,比如“祜、礼、禧、禄、福、祥、神、祭”等都带有“示”旁;“瑾、瑜、琼、瑛、球、琳、环、璋、璐、璧”等都带有“玉”旁。

于是,他把“示”、“玉”抽出来立为部首,将“祜”等、“瑾”等分门别类地归属其下,使之各有统纪,这就是所谓“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说文解字》具体部首及其在汉字形体构造中的功能及意义

《说文解字》具体部首及其在汉字形体构造中的功能及意义

《说文解字》具体部首及其在汉字形体构造中的功能及意义摘要:一、引言二、部首的定义及作用三、《说文解字》具体部首的分类与功能四、具体部首在汉字形体构造中的意义五、部首在现代汉字学习中的应用六、结论正文:【引言】在我国古代,文字学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而《说文解字》则是文字学的经典之作。

该书作者许慎,通过分析汉字的构造方法,为我们揭示了汉字形体的奥秘。

部首作为汉字构造的基本元素,其功能及意义在《说文解字》中有着详细的阐述。

【部首的定义及作用】部首,又称字首,是指汉字构造中位于字形最左或最上的部分,具有表意功能。

它起到了归纳字义、便于检索的作用,是汉字形体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文解字》具体部首的分类与功能】《说文解字》中共收录了540个部首,这些部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

如:天文气象、地理山川、动植物、人体、器物、方位、颜色、数目等。

每个部首都具有特定的表意功能,通过组合不同的部首,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汉字。

【具体部首在汉字形体构造中的意义】部首在汉字形体构造中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意功能:部首代表了汉字的基本含义,通过部首我们可以了解汉字的大致意义。

2.形声功能:部分部首具有声旁的作用,与字义无关,只起表音作用。

3.组合功能:部首可以与其他部首组合,构成新的汉字,丰富汉字体系。

【部首在现代汉字学习中的应用】在现代汉字学习中,部首依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通过掌握部首,可以:1.快速识别汉字,提高阅读速度。

2.理解汉字含义,加深对汉字字义的理解。

3.简化汉字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结论】《说文解字》具体部首及其在汉字形体构造中的功能及意义,为我们揭示了汉字构造的奥秘,也为现代汉字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万献初先生 说文部首讲解

万献初先生 说文部首讲解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万 献 初汉字数量巨大,今天能搜集到的汉字字形在十万以上,《汉语大字典》收56000多字,清代《康熙字典》收47035字,宋代《集韵》收53525字除去异体实收32381字,南朝顾野王《玉篇》收16917字。

《说文解字》收正篆9353个,为东汉时期的常用字形。

不管汉字总量什么时候多到什么程度,组成这些字形的基本构字部件是不多且不变的,只在500个以内。

若再从楷书字形中拆出笔画,就只有一丨丿丶乛五种笔画形态了。

《说文》540“部首”,大致就是汉字的基本构字部件,也就是构成众多汉字的字根。

许慎编撰《说文》时,从9353个字形中分析构形,按义类归纳出540部,各部选一个字形来统领各自大义类的字,称为“部首”,如跟水相关的归属“水”,跟狩猎有关的归属“犬”,跟动作有关的归属“手”等,条理清晰,纲举目张,是汉字研究史上的伟大创举。

540部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正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观察、概况与反映,据研究者统计大致可分为六大类:人体类字97部、动物类字61部、植物类字31部、自然界类字37部、器用类字180部、数目类字34部。

许慎创造的分部首列字、检字、析字的方法,规律性、系统性、实用性都很强,成为历代辞书的通例,至今仍然如此。

所以,段玉裁在《说文》“一”字下注云:“以字形为书,俾学者因形以考音与义,实始于许,功莫大焉。

”汉字构形分析上,有“独体曰文,合体曰字”之说,大意是:“文”是按事物形貌勾画线条而成的,“字”是由两个以上的文组合再生出来的;“文”即六书中不可拆分的独体“象形、指事”之文,“字”即六书中含两个以上构字部件(文)的“会意、形声”类合体字。

《说文》部首原则上用“文”不用“字”,章太炎《文始》从中提取出近五百个“初文、准初文”用以“孳乳、变易”出众多的“字”,日语的假名、民国初的注音字母都选用《说文》部首为注音符号。

所以说,《说文》部首就是生成数以万计汉字的字根,要想读懂《说文》并学好汉字,首先必须熟悉、掌握、运用这500来个字根,会写,会读音,明了其构形意图,掌握其合成新字的取向与规则。

《说文解字》具体部首及其在汉字形体构造中的功能及意义

《说文解字》具体部首及其在汉字形体构造中的功能及意义

《说文解字》具体部首及其在汉字形体构造中的功能及意义《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学者讳蒙拾遗撰写的一本详细解释汉字的字典。

它对于汉字的形体构造、意义以及部首的具体功能进行了逐一解析。

本文将就《说文解字》中的具体部首及其在汉字形体构造中的功能及意义展开论述。

一、人字旁人字旁是指以“人”字为主体的部首,它象征着人类。

在汉字的形体构造中,人字旁通常表示与人相关的含义。

例如,“从”字中的人字旁表示人们相互相从、相互引导的意思;“休”字中的人字旁表示一个人在树下休息的形象。

人字旁富有表意性,能够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词义,使汉字与生活紧密相连。

二、木字旁木字旁即以“木”字为主体的部首,它代表着树木。

在汉字形体构造中,木字旁常常表示与树木有关的意思,也可指示其他的字义。

例如,“本”字中的木字旁表示树木的根基之意;“林”字中的木字旁则表示茂盛的树木。

同时,木字旁也可以延伸为象征生命与自然的意象。

三、水字旁水字旁是以“水”字为主体的部首,它象征着水和液体。

在汉字形体构造中,水字旁常用来表示与水相关的意义。

例如,“海”字中的水字旁表示广阔的大海;“漂”字中的水字旁表示漂浮于水面的意思。

水字旁运用广泛,创造了许多富有生动表现力的词汇。

四、火字旁火字旁即以“火”字为主体的部首,它象征着火和热。

在汉字形体构造中,火字旁常用来表示与火有关的意义。

例如,“灵”字中的火字旁表示火的灵动之意;“炎”字中的火字旁表示炎热的意思。

火字旁的运用使得汉字充满了热情和活力。

五、口字旁口字旁是以“口”字为主体的部首,它象征着口腔与声音。

在汉字形体构造中,口字旁常用来表示与口相关的意义。

例如,“叫”字中的口字旁表示嘴巴张开发声;“喝”字中的口字旁则表示饮水声。

通过口字旁的运用,汉字能够直观地表达与口腔相关的含义。

六、手字旁手字旁即以“手”字为主体的部首,它象征着人的手和手臂。

在汉字形体构造中,手字旁常常表示与手有关的含义。

例如,“执”字中的手字旁表示紧握;“拿”字中的手字旁表示拿取。

说文解字部首整理

说文解字部首整理

《说文解字》部首1、yī(一)(指事。

“一”是汉字部首之一。

本义:数词。

大写作“壹”。

最小的正整数。

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弌,古文一。

《说文解字注》:漢書曰,元元本本。

數始於一。

凡一之屬皆从一。

一之形。

於六書爲指事。

凡云凡某之屬皆从某者,自序所謂分別部居,不相襍(z á,同‘雜’)廁(廁)也。

抱一而天下试。

——《老子》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汉·贾谊《过秦论》从该部的字“元” (会意。

从一,从兀。

甲骨文字形。

象人形。

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

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

本义:头)《说文》始也《说文解字注》見爾雅釋詁。

九家易曰。

元者,氣之始也。

“天” (会意。

甲骨文字形。

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

本义:人的头顶)《说文》顚也。

至高無上,从一大。

《说文解字注》顚者,人之頂也。

2、 shàng()《说文解字解字注• 》:“ 此古文上。

”《说文解字注》高也。

此古文丄。

古文上作 故帝下㫄下示下皆云从古文上。

可以證古文本作 篆作丄。

各本誤以丄爲古文。

則不得不改篆文之上爲。

而用上爲部首。

使下文从字皆無所統。

示次於 恉亦晦矣。

今正丄爲,爲丄。

觀者勿疑怪可也。

凡說文一書。

以小篆爲質。

必先舉小篆。

後言古文作某。

此獨先舉古文後言小篆作某。

變例也。

以其屬皆从古文上,不从小篆上。

故出變例而別白言之。

指事也。

凡指事之文絕少。

故顯白言之。

不於一下言之者,一之爲指事不待言也。

象形者實有其物。

日月是也。

指事者不泥其物而言其事。

丄丅是也。

天地爲形。

天在上,地在下。

地在上,天在下。

則皆爲事。

“上”:从该部的字:xià《六書本義》古文下字。

註詳一部二畫。

shàng) shàng) xià)二(èr)四字編碼有區別。

说文解字540部首带解释

说文解字540部首带解释

说文解字540部首带解释导言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我们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而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字书,对于理解和掌握汉字的本质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此文将对说文解字540部首进行解释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汉字。

认识部首部首是汉字的组成要素之一,它指导了汉字的书写和阅读。

说文解字中收录的540个部首,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汉字,通过对部首的解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意义。

一、人偏(亻)人偏是最常用的部首之一,表示与人相关的事物。

例如:“侍”(服侍)、“俩”(两个人),这些字中都带有人偏,表明和人有关。

二、口偏(口)口偏表示与口相关的事物。

例如:“言”(说话)、“叫”(发声)都带有口偏。

可以看出,汉字的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三、木偏(木)木偏表示与木头或植物相关的事物。

例如:“材”(木材)、“朵”(花朵),这些字中都带有木偏。

四、火偏(火)火偏表示与火相关的事物。

例如:“灯”(灯火)、“炉”(火炉),这些字中都带有火偏。

水偏表示与水相关的事物。

例如:“池”(水池)、“泉”(水泉),这些字中都带有水偏。

六、石偏(石)石偏表示与石头相关的事物。

例如:“碑”(石碑)、“研”(研磨),这些字中都带有石偏。

七、日偏(日)日偏表示与太阳或光相关的事物。

例如:“明”(明亮)、“晚”(晚上),这些字中都带有日偏。

八、心偏(心)心偏表示与心理活动、感情相关的事物。

例如:“忙”(繁忙)、“恋”(爱恋),这些字中都带有心偏。

部首解释部首是汉字的组成要素之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汉字的意义。

在说文解字中,每个部首都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和丰富的例子。

一、人偏(亻)人偏表示与人相关的事物。

例如:“传”(传播)、“仁”(仁爱),这些字中都带有人偏。

人偏代表了人类的活动和思想。

二、口偏(口)口偏表示与口相关的事物。

例如:“和”(和谐)、“叫”(发声),这些字中都带有口偏。

说文解字部首详解

说文解字部首详解

说文解字部首详解一、说文解字的奇妙之处说文解字那可真是一部超厉害的字典呢!它就像一把神秘的钥匙,能打开汉字世界的大门。

在古代,人们对每个字的理解和现在可不一样。

这部书里的部首啊,就像是一个个小家族的族长,每个部首下面都带着一群有着相似特点的字。

比如说“木”这个部首,看到它就想到好多和树木有关的字,像“树”“林”“枝”,感觉就像走进了一片大森林,到处都是和木有关的东西。

这些部首可不仅仅是简单的分类标志,它们背后还藏着古人对世界的认知和思考呢。

二、部首的分类1. 象形部首象形部首就像是照着东西画下来的。

像“日”这个部首,就像是天上那个圆圆的太阳。

你看,古人多聪明呀,直接把看到的太阳画成一个字的一部分,然后围绕这个部首就有了“明”“晴”“晒”这些字。

“明”就是日和月在一起,白天有日晚上有月,那可不就是明亮嘛。

“晴”就是有日的时候,天气晴朗。

“晒”呢,有日就可以晒东西啦。

2. 指事部首指事部首稍微有点抽象啦。

比如说“上”和“下”这两个部首,就是在一个横的上面或者下面加个小符号,就表示了上下的意思。

这种部首虽然简单,但是意义却很明确,让人一看就懂。

3. 会意部首会意部首就是把几个字的意思组合在一起。

像“休”这个字,就是“人”和“木”组成的。

人靠在树上,那就是休息呀。

这就像是一幅小画,用两个部分组合出一个新的意思。

三、部首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部首也发生了变化。

有些部首的写法变得简单了,有些部首的含义也有了一些扩展或者缩小。

比如说“女”这个部首,在古代可能更多地和女性的一些特定角色或者形象有关,像“妇”“妹”“妻”等。

现在虽然也还是表示和女性有关的字,但是在一些词语中的含义更加宽泛和平等了。

再看“手”这个部首,现在很多时候写成“扌”,这样更方便书写,但是它的功能还是表示和手的动作有关,像“打”“拉”“推”等。

四、部首在现代汉字学习中的意义1. 帮助理解字义知道部首的意义后,我们在学习新字的时候就更容易理解了。

王福庵书说文部首内容

王福庵书说文部首内容

王福庵书说文部首内容《王福庵书说文部首内容》是一本研究汉字起源和演变的重要著作。

作为古汉字研究的权威之一,王福庵先生以其深入浅出的解释方式,帮助读者了解汉字的结构和内涵。

本书分为多个部首,每个部首都有其独特的解释和意义。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部首。

首先,笔部是汉字中最基本的部首之一。

它包含了一些常用的笔画,如横、竖、撇、捺等。

通过学习笔部,我们可以认识到汉字的构造原理,提高写汉字的能力。

同时,笔部也与书法艺术密不可分,通过练习笔部的笔画,我们能够培养出优雅流畅的书写风格,达到艺术与实用结合的境界。

其次,水部是描述与水相关的汉字的部首。

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也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因此,水部包含了很多与水相关的字词,如江、河、泉等。

通过学习水部,我们可以了解到水文化在汉字中的体现,同时也能够提醒我们要重视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再次,火部是描述与火相关的汉字的部首。

火是人类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是双刃剑。

火部包含了很多与火相关的字词,如灶、烟、焰等。

通过学习火部,我们可以认识到火的独特性和存在的危险性,进一步提高对火的认识和使用的安全性。

此外,田部是描述与田地、农业相关的汉字的部首。

中国是农业大国,田地是维系国家和民族生计的基础。

田部包含了很多与农业相关的字词,如禾、稻、麦等。

通过学习田部,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的繁荣和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提醒人们珍惜土地资源,积极发展农业。

总之,《王福庵书说文部首内容》是一本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著作。

通过学习书中所述的部首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汉字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增进对汉字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引导我们更好地使用和传承汉字文化,提高汉字的书写和表达能力。

这本书对于广大汉字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是一本必读的经典之作。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十七)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十七)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十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卷四上98.xuè说文解字:舉目使人也。

从攴从目。

凡之屬皆从。

讀若。

需要了解的内容:許云“举目使人”谓抬起眼睛指使他人。

字见甲骨文、金文,“目”在上,表示抬起眼,“攴”在下,表示指使人,會意。

99.目mù字源解说:目,甲骨文、金文像人的眼睛。

籀文=(面,脸)+(眉毛)+(眼睛),表示眼睛在脸上的位置,是在眉毛之下。

造字本义:人的眼睛。

篆文将金文字形横写的“美目”写成“竖目”。

“目”的甲骨文竖写则为“臣”,表示俯首下视,屈服听命。

说文原文:目,人眼。

象形。

重童子也。

凡目之屬皆从目。

,古文目。

释文:目,人的眼睛。

字形像眼睛的形状。

突出了瞳子形象。

所有与目相关的字,都采用“目”作边旁。

,这是古文的“目”字。

例子:目者,气之清明者也。

——《礼记· 郊特牲。

》需要了解的内容:甲骨文作,由眼眶、黑目组成,是眼的象形。

篆本於形而作,中之“=”乃黑睛的线条化,非表重童子。

凡是从目的字,本義與眼睛本身或其看视行為等有关。

100.䀠jù说文原文:左右視也。

从二目,凡䀠之屬皆从䀠。

讀若拘,又若良士瞿瞿。

101.眉méi字源解说:眉,甲骨文在眼睛上方画一道折皱线,表示眼睛上方可伸展可皱缩的毛发。

有的甲骨文将折皱状改成几根毛发形状,并加“人”,强调“眉”为人类的体貌特征。

有的甲骨文将“人”写成“女”,强调女子美丽动人的眉毛。

造字本义:眼眶上可以缩展的毛发。

金文省去“人”。

有的金文将眼上毛发写成形状模糊不清的。

篆文相比甲骨文,“目”上方的形象变形很大:→→→。

隶书则将篆文的写成面目全非的。

说文原文:眉,目上毛也。

从目,象眉之形,上象頟理也。

凡眉之屬皆从眉。

释文:眉,眼睛上部的毛发。

字形采用“目”作边旁,像眉毛的形状,上部褶皱像额头的皱纹。

所有与眉相关的字,都采用“眉”作边旁。

例子:螓首蛾眉。

——《诗· 卫风· 硕人》需要了解的内容:许云像额理不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万 献 初汉字数量巨大,今天能搜集到的汉字字形在十万以上,《汉语大字典》收56000多字,清代《康熙字典》收47035字,宋代《集韵》收53525字除去异体实收32381字,南朝顾野王《玉篇》收16917字。

《说文解字》收正篆9353个,为东汉时期的常用字形。

不管汉字总量什么时候多到什么程度,组成这些字形的基本构字部件是不多且不变的,只在500个以内。

若再从楷书字形中拆出笔画,就只有一丨丿丶乛五种笔画形态了。

《说文》540“部首”,大致就是汉字的基本构字部件,也就是构成众多汉字的字根。

许慎编撰《说文》时,从9353个字形中分析构形,按义类归纳出540部,各部选一个字形来统领各自大义类的字,称为“部首”,如跟水相关的归属“水”,跟狩猎有关的归属“犬”,跟动作有关的归属“手”等,条理清晰,纲举目张,是汉字研究史上的伟大创举。

540部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正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观察、概况与反映,据研究者统计大致可分为六大类:人体类字97部、动物类字61部、植物类字31部、自然界类字37部、器用类字180部、数目类字34部。

许慎创造的分部首列字、检字、析字的方法,规律性、系统性、实用性都很强,成为历代辞书的通例,至今仍然如此。

所以,段玉裁在《说文》“一”字下注云:“以字形为书,俾学者因形以考音与义,实始于许,功莫大焉。

”汉字构形分析上,有“独体曰文,合体曰字”之说,大意是:“文”是按事物形貌勾画线条而成的,“字”是由两个以上的文组合再生出来的;“文”即六书中不可拆分的独体“象形、指事”之文,“字”即六书中含两个以上构字部件(文)的“会意、形声”类合体字。

《说文》部首原则上用“文”不用“字”,章太炎《文始》从中提取出近五百个“初文、准初文”用以“孳乳、变易”出众多的“字”,日语的假名、民国初的注音字母都选用《说文》部首为注音符号。

所以说,《说文》部首就是生成数以万计汉字的字根,要想读懂《说文》并学好汉字,首先必须熟悉、掌握、运用这500来个字根,会写,会读音,明了其构形意图,掌握其合成新字的取向与规则。

“部首”是《说文》学的基础,需要逐一讲解清楚。

许慎《说文·叙》明谓“分别部居,不相襍厕”,是自觉地作系统性安排。

如“九”为至尊,故收字只在“九千”之数;“一”为万物之始,“亥”为地支之末暗喻万物之终,故全书部首、列字“始一终亥”,等等。

部首的排列顺序,许慎也是精心着意地“据形系联”,即根据部首字形笔画的关联性来安排。

以第一篇30个部首为例:一为部首之始,重一画为二(丄),二下加三垂为示。

三承一加二画,王用丨贯三,玉在王上加笔画,玨从二玉。

气承三的三画来,士是二横一竖的三画。

丨由一的横转变为竖,屮在丨上加笔画,艸从二屮,蓐由艸派生,茻从二艸。

小在丨两旁加点,八承小的两旁点,釆在十上下加八,半的上部为倒八。

牛承半形来,犛由牛派生,告在牛下加口。

口承告下之口,凵为口上缺一笔,吅从二口,哭从吅从奔走之人(犬)。

走从奔人(夭)从止,止承走下之止,癶是二止相背,步是二止向前,此是人止停于本处。

转入第二篇:正是止向目标前进,……。

部首应该是构字部件的独体文,即初文。

许慎虽为古文经学家,也会受到东汉流行的易学谶纬观念的某些影响。

如《易》卦中,六为阴数之极,九为阳数之终,十为全数,六九五十四,乘以十为五百四十,许慎因此着意“始一终亥”,凑成540部首,以应阴阳之数,暗含包罗万象之意。

于是,一些不是初文的合体字也进入部首之列。

如果说重玉为玨、重艸为茻、重口为吅、重止为步等进入部首,是因为“玨、茻、吅、步”要作其下一代合体字“班、莽、哭、涉”的构成部件,还情有可原;而蓐从艸、犛从牛、哭从吅等,有的不再构成下位合体字,即使构成少数几个,也完全可以纳入其初文部首中去。

这类许慎草创期的未完善之处,需要修正。

前修未密,后出转精,到明代梅膺祚《字汇》合并派生出的合体字,定为214部首,基本上都是初文,就较为合理而适用了。

在部首字形的说解方面,许慎“博采通人”,追根寻源,胜义迭出,绝大多数是合理且科学的。

也有少数受当时局限性影响而释义失当,如用阴阳五行观念解说天干、地支诸部首字,因未能见到甲骨、金文等早期字形而据后期已变字形误释字源等,有待探讨与修正。

此次540部首的字形说解,以许慎之说为主,先引列其原说解,作简要的现代定义,再选贴适宜的甲骨、金文、战国文字等古文字的原图片,或证许说之确,或补正其缺误,直观形象,利于理解。

因是通用教材的广泛征引,引古文字出处用通行的简称如“甲二八三(《殷虚文字甲编》第283片甲骨)、毛公鼎、古鉨”等;引前人、今人说者,除需特别交代外,只用“或谓、亦说”等,难以一一细标出处。

部首统一加上楷书和汉语拼音,个别异读字标注两个今音,疑难读音附上大徐本所引《唐韵》反切以供对照与参考。

说文解字第一上一,yī,“癅,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凡一之屬皆从一”。

用具象“一”表抽象数目,或谓象一枚算筹横置形。

丄,shàng,“癋,髙也。

此古文丄,指事也。

,篆文丄”。

即“上”字,甲骨文作后上八·七。

即 ,下一长横表示坐标,上一短横或竖指示坐标以上的空间。

示,shì,“癙,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

从 ,三垂,日月星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

,古文示”。

是说“ ”(上)代表天,下面三垂画代表日、月、星,是上天垂示人的意象,即天神降神旨之形。

甲二八二、前二·三八·二,象祖先神主(牌位)或供桌之形,旁为所洒的酒水,后泛指一切神主。

亦说为早期“灵石崇拜”,三块竖立石头架起两块横置石头,以代神主。

三,sān,“澳,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數”。

用平齐的三画表示抽象数目“三”。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三常表示众多。

王,wáng,“捌,天下所歸往也。

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

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

孔子曰:一貫三爲王”。

甲骨文作菁二·一,金文作盂鼎。

以石斧、铜斧钺之形代表王权。

亦说象火苗旺盛上腾形,为“旺”本字。

玉,yù,“笆,石之美,有五德,……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

乙七八0八,象索贯串玉片之形,以玉佩代表玉。

玨,jué,“蓖,二玉相合爲一玨”。

两串玉相并。

气,qì,“毖,雲气也,象形”。

前七·三六·二,天上云气层层漂浮形。

士,shì,“痹,事也。

數始於一終於十,从一从十。

孔子曰:推十合一爲士”。

段玉裁注:“数始一终十,学者由博返约,故云推十合一。

”用指善学习、会办事的人。

丨,gǔn,“辟,上下通也。

引而上行讀若囟,引而下行讀若 。

古本切”。

上下通彻。

说文解字第一下屮,chè,“鞭,艸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莖也。

古文或以爲艸字,讀若徹”。

佚八四,屮盉,草形,一茎两芽叶。

艸,cǎo,“辫,百芔也,从二屮”。

百草通名。

后被染黑色的草(皁)斗之“草”所代替。

蓐,rù,“礗,陳艸復生也,从艸辱聲。

一曰蔟也”。

除艸、艸蓆。

茻,mǎng,“礜,衆艸也,从四屮。

讀若與冈(网)同”。

艸丛,后被鲁莽之“莽”代替。

一艸为屮,二屮为艸(草),三屮为芔(卉),四屮为茻。

散盘,莫为日落茻中。

说文解字第二上小,xiǎo,“礡,物之微也,从八,丨見而分之”。

甲六三0,甲二九0四,以微小物表微小义,小、少本一义一字,后义、音、形分化而为二字。

八,bā,“礥,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分开,同扒,八、别音义同,分字从八从刀。

釆,biàn,“礲,辨别也,象獸指爪分别也。

讀若辨”。

粹一一二,釆卣,留在泥地、雪地上的兽爪形,据之可釆(辨)析走过的是何兽,釆、辨音义同,釋、審从釆。

半,bàn,“祃,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

一牛分两半。

半、判音义通。

牛,niú,“祇,大牲也。

牛,件也。

件,事理也。

象角、頭、三封尾之形”。

甲五二五,师㝨簋,象正面带两角双耳的牛头形,牛、羊是割下头祭祀的,故以头代全体。

犛,lí,“的,西南夷長髦牛也,从牛 聲”。

氂牛。

告,ɡào,“登,牛觸人,角著橫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

《易》曰:僮牛之告”。

粹四,刚长出角的牛(僮牛)会顶人,在它角上绑上横木棒,使不易伤人,且告示人提防它。

或说为牛口上带罩防吃庄稼,同梏。

口,kǒu,“瞪,人所以言食也。

象形”。

嘴巴形。

凵,kǎn,“稦,張口也。

象形。

口犯切”。

嘴巴张开形。

一说象地坎形。

吅,xuān,“稧,驚嘑也,从二口。

讀若讙”。

用二口相并表示喧哗,吅、喧同。

哭,kū,“稯,哀聲也,从吅,獄省聲”。

段玉裁注:“哭本谓犬嗥,而移以言人。

”一说为长发人前后有口,象擗踊痛哭之形。

走,zǒu,“稱,趨也,从夭止。

夭止者,屈也”。

令鼎,象人挥臂快速行进之形。

止,zhǐ,“匪,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

甲二七四四,召伯簋,带脚趾的脚板形。

癶,bō,“汾,足剌癶也,从止 ,讀若撥”。

兩脚板向外箕张,剌癶脚,即卓别林式外八字步。

步,bù,“忿,行也,从止 相背”。

铁二·二,子且午尊,两脚轮换前移,各一次为一步。

此,cǐ,“粪,止也。

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

甲一五0三,以脚趾停“此处”表近指。

说文解字第二下正,zhènɡ,“蜂,是也,从止,一以止”。

乙一0五四,甲三九四0,脚板正向城堡走去,是征伐之“征”的本字,引申表示正直、正确。

是,shì,“疯,直也,从日正”。

毛公旅鼎,“天下之物莫正于日”,脚板直向太阳走,正确。

辵,chuò,“讽,乍行乍止也,从彳从止。

讀若《春秋公羊傳》曰:辵階而走”。

后下一四·一八,脚板(止)在路(彳、行)上,走走停停,用作行走、运动类字的义符。

彳,chì,“铬,小步也,象人脛三屬相連也”。

十字交叉大路(行)的左半边,作示动义符。

廴,yǐn,“長行也,从彳引之。

余忍切”。

彳的延长,同引,用作表示远走、延长的义符。

㢟,chān,“筯,安歩㢟㢟也,从廴从止”。

甲五二八,缓步行走貌。

行,xínɡ,hánɡ,“筳,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

后下二·一二,十字交叉路口形,名词为道路,动词为行走。

齒,chǐ,“箇,口齗骨也,象口齒之形,止聲”。

后下五三,中山王壶,门齿。

牙,yá,“故,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

师克盨,大牙。

齿外牙内,齿单牙双,齿切牙咬。

足,zú,“瓜,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乙三一八四,脚板(止)加一节小腿胫骨(口)。

疋,shū,“簉,足也,上象腓腸,下从止。

所菹切”。

小腿加脚板。

徐灏注笺:“疋乃足之别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