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要坚持三个原则
为民服务的发言材料
为民服务的发言材料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和亲爱的群众朋友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为民服务的理念和行动。
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我始终秉持着三个原则:积极倾听民意、快速反应和务实解决问题。
以下是我的发言材料。
一、积极倾听民意作为一名为民服务的工作者,我们首先要了解人民的需求和关切。
只有真正了解人民的期望,我们才能做出贴合实际的工作。
因此,我坚持积极倾听民意,通过走访调研、深入社区和组织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
在聆听的过程中,我时刻保持谦虚、开放和真诚的态度,与群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和听到。
二、快速反应在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迅速采取行动。
人民的问题和困难不能被拖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帮助和解决方案。
因此,我始终将快速反应作为使命的核心。
一旦发现问题或接到民众求助,我会立即行动,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并及时向当事人反馈情况。
我相信,通过快速反应,我们能够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
三、务实解决问题作为为民服务的工作者,我们的目标是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实际出发,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我注重在解决问题中注重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
通过调研和分析,我努力找出问题的症结和原因,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积极争取相关资源的支持。
我坚信,只有务实解决问题,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为民服务的初衷和目标。
除了以上三个原则,我还始终行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社会建设。
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和困难地区的发展。
通过组织志愿者、捐赠物资和资金,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推动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发展。
第二,推动服务便利化。
我积极倡导数字化与智能化服务,为人民提供更快捷、更高效的服务。
通过建设数字平台、推广电子政务和在线申请办理等方式,让人民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人民至上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人民至上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人民至上: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中,人民至上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
作为国家组织和机构的服务对象,人民群众期待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
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都应该以人民至上为宗旨,积极主动地提供优质服务。
一、提高服务意识,实现人民至上人民至上是一种价值取向,它要求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即“服务人民群众就是服务最高指示”,时刻牢记为人民群众创造价值、解决问题的初心和使命。
只有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才能使服务更加贴近人民的实际需求,真正体现人民至上的观念。
二、实现便捷、高效的服务模式为了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
一方面,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开展在线服务,提供便捷快速的办事渠道。
另一方面,应该建立服务协同机制,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联系,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服务协同效能。
只有提高服务的效率,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为了提供优质服务,必须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加大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沟通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服务设施和设备的投入,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只有提升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四、建立服务监督机制,倾听人民声音为了确保人民至上的原则得到落实,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服务监督机制,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
政府和相关机构要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要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将群众的声音纳入决策和服务的过程中。
只有通过监督和倾听,才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真正实现人民至上的目标。
五、加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在人民至上的原则指导下,人民群众也应该加强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和维权的能力。
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应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
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应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作者:周德祥来源:《湖湘论坛》2018年第04期摘要:在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为了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价值取向,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保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合理张力,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合理归位并统一于服务型政府建设中;二是坚持政府、社会、公众之间的协调互动,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倡导公共精神,鼓励公民参与,建立多元共治的公共治理格局;三是坚持政府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不仅要将政府发展作为一种自觉要求,更要通过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层层设定,将政府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于服务型政府建设之中。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建设;人的全面发展;政府发展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18)04-0005-07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的要求,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建设服务型政府正是提高我国治理水平、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并逐步实现善治的重大举措。
在我国,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已十多年。
十多年来,政府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了明显增强,政府行为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政府公信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尽管我们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道路上成就不小,但存在一些问题。
基于此,本文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应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即:保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合理张力;坚持政府、社会、公众之间的协调互动;坚持政府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我们要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为契机,在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坚持“三个基本原则”,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改善民生必须遵循三个“优先原则”解读
改善民生必须遵循三个“优先原则”近年来,民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
同样,如何才能够有效地改善民生,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而且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就此而言,要想真正有效、大面积、大幅度地改善民生,就必须遵循以下三个“优先原则”。
第一个原则,就公共投入总的顺序结构而言,应当以民生问题为优先。
政府的主要职能应当维护社会公正、改善民生,保证社会经济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而政府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公共投入来实现的。
就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而言,应当以民众的基本需求为基本着眼点,应当以基本民生问题为优先。
这是一个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公共投入总体上的合理安排和布局。
正如胡锦涛指出,应当“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公共投入优先顺序的合理与否至关重要。
这起码表现在:其一,民生的根本性改善取决于公共投入结构是否合理。
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社会群体和每一个社会成员都面临着大量的风险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
所以,一个社会的正常存在和顺利发展,有赖于一个前提的存在——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即:基本生存和基本尊严的保障。
而民生状况的改善又有赖于公共投入的力度和投入结构本身的合理。
其二,政府的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投入是否以民生为优先。
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定位应当是公共服务型的政府。
而公共投入优先顺序的颠倒,必然意味着公共服务的不到位,意味着政府基本职责的缺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的公信力必然会受到损伤。
由是反观我国一个时期以来的公共投入结构,则呈现出一种明显不合理的状况: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呈现出一种明显颠倒的状况,很不正常。
这几年虽然有明显好转,但由于积重难返,民生状况的根本性改变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
一方面,用于基本民生如社会保障、义务教育以及公共卫生方面公共投入比例过小,在世界各国当中位于后列的位置。
为民服务事项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为民服务事项的管理,提高为民服务效率,确保为民服务工作的质量,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民服务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行政原则:为民服务事项的管理必须依法进行,确保为民服务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
(二)便民利民原则:为民服务事项的管理要方便群众办事,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公开透明原则:为民服务事项的管理要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
(四)高效廉洁原则:为民服务事项的管理要高效、廉洁,防止和纠正不正之风。
第二章服务事项范围第四条本制度所称为民服务事项,是指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民服务单位,为群众提供的服务事项。
第五条服务事项范围包括:(一)行政审批事项:包括行政许可、审批、登记、备案等。
(二)公共服务事项:包括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
(三)便民服务事项:包括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垃圾处理等。
(四)志愿服务事项:包括慈善、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
第三章服务事项管理第六条服务事项的设立、调整和取消,由为民服务单位根据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实际需求,提出申请,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服务事项的名称、内容、程序、时限、收费标准等,由为民服务单位在服务事项设立时明确,并在服务场所、网站等渠道公开。
第八条服务事项的办理,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受理:为民服务单位对群众提出的申请,应当及时受理,不得推诿、拖延。
(二)审查:为民服务单位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规定的,予以办理;不符合规定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群众需要补充的材料或者不予办理的理由。
(三)办理:为民服务单位按照规定办理服务事项,确保办理质量。
(四)反馈:为民服务单位将办理结果及时告知群众,对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九条服务事项的办理时限,应当根据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并在服务事项设立时明确。
为民服务的理念
为民服务的理念为民服务的理念是指,在工作中,我们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以下是为民服务理念的几个方面:一、勤政为民勤政为民是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
勤政不仅要求我们工作勤奋,更要求我们耐心细致、认真负责。
只有以极大的热情和诚意投入到工作中,才能真正做到为民服务的宗旨。
二、真诚守信真诚守信是为民服务的基础要素。
为民务实,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用真诚对待人民群众,从而完善协商、沟通和联系机制,建立良好的信任和信心。
要做到言行一致,不随风摆动,始终保持高度思想政治觉悟和崇高的道德操守,让人民群众能够放心地把事情托付给我们。
三、改进服务改进服务是为民服务的重要方面。
为民服务是一项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工作,要想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认可,必须要不断改进服务水平,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需求。
不断改进服务,意味着我们要以创新为引领,提高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服务和关心,实现为民服务的全面升级。
四、关注民生关注民生是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为民服务不只是抽象的口号,还要具体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我们需要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实际问题,从中找到解决矛盾、改善生活的方法,实现对人民群众的全面关心和关爱。
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人民是力量的源泉,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要在工作中把人民群众作为服务的核心,以他们的需要为服务方向,最终实现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根本目标。
只有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做好为民服务的工作。
总之,为民服务的理念在我们的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只有深入贯彻这一理念,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素质,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做好服务,推进全面的社会发展。
服务的三个基本原则
服务的三个基本原则
服务的三个基本原则是:顾客至上、质量第一以及高效务实。
顾客至上意味着将顾客的需求和满意度放在首位,充分关注顾客的意见和反馈,以便提供个性化、贴心的服务。
这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问题和提供专业建议来实现。
通过真正关注顾客的需求与期望,企业可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
质量第一是指始终保持服务的高品质标准。
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提供优质的体验是服务的核心。
为了确保质量第一,企业应该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流程效率,以及培训和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
保持持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声誉,赢得顾客的信任和品牌忠诚度。
高效务实强调迅速、高效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企业应该设立完善的服务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服务高效可靠。
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技术创新和团队协作,企业可以提供快速响应和高质量的服务。
高效务实还意味着注重实际效果,避免
过于繁琐或冗余的操作,以提供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服务的三个基本原则是顾客至上、质量第一以及高效务实。
只有全面贯彻这些原则,企业才能提供出色的服务,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志愿者三度原则
志愿者三度原则志愿者三度是:找准自己的角度、端正服务的态度、展现应有的温度1、找准自己的角度参加志愿服务,是以普通的身份服务群众,无论之前在什么单位,担任什么职务,在参加活动时都只是普通一员,都是服务群众的勤务兵。
对工作的安排服从命令听指挥是一个基本准则。
2、端正服务的态度端正服务的态度是为群众做实事,更是积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的一个过程。
如果做事懒散拖拉,前进稀稀拉拉,干活挑肥拣瘦,群众看在眼里,心里自然会对这样的志愿者有看法,甚至还会影响志愿者组织的形象。
3、展现应有的温度既然是为群众办实事,就应急群众所急,服务群众所需,在服务过程中多与群众接触、交流,多去发现群众的诉求,既可以向组织反映,也可以直接参与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具体事务中,让组织的温暖通过一件件小事得到传递。
做到三会,掌握三知,耐住三受,三微笑。
1、志愿者基本行为规范:自觉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展现英山人蓬勃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维护医院形象与利益;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志愿服务机构的各项制度与要求,服从工作安排和所在团队的管理,积极主动地展开工作。
认真参加培训,熟知并准确把握所在岗位的职责、工作标准、流程、业务知识、信息、技能、组织联络体系、应急预案以及各项相关管理规定。
2、志愿者的义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志愿者组织的相关规定;每名注册志愿者每年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不少于20小时;履行志愿服务承诺,传播志愿服务理念;自觉维护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形象;自觉维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3、志愿者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人。
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
为人民服务的公共管理伦理原则
为人民服务的公共管理伦理原则
为人民服务的公共管理伦理原则包括:
1. 以人民为中心:公共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本的发展思想。
2. 公正平等:公共管理工作要求公正、平等、公开、透明,不搞特权和偏私,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3. 勤勉尽责:公共管理工作人员要勤勉尽责,积极履行职责,推动工作落实,做到真抓实干。
4. 廉洁奉公:公共管理工作人员要遵守廉洁奉公的原则,杜绝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维护政治清正、政务清白。
5. 敬业诚信:公共管理工作人员要敬业爱岗,尽职尽责,做到诚实守信、信守承诺,以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赢得社会信赖。
6. 团结协作:公共管理工作涉及多方面的利益,要求各方面团结协作,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公共管理工作的实现和完善。
政务服务服务态度方案
政务服务服务态度方案政务服务的态度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政务服务是政府向社会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关系到公民的切身利益。
良好的政务服务态度是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政府满足民生需求、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套完善的政务服务态度方案,以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
二、关键原则1. 主动积极:政府工作人员要树立积极主动的服务态度,主动向群众提供帮助和指导,主动排除群众的顾虑和困难。
2. 真诚耐心:政府工作人员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群众,耐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需求,并及时回应和解决。
3. 公正公平:政府工作人员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歧视任何群体,不偏袒任何个体,确保政务服务的公正性和平等性。
三、具体措施1. 建立完善的服务制度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服务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并细化政务服务的各项工作流程和标准,确保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2. 建设服务导向型机构政府部门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服务意识强的工作队伍。
通过培训和考核机制,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建设一支服务群众的“先锋队”。
3. 倡导优质服务理念政府应倡导优质服务理念,通过宣传媒体和社交媒体,向社会传递政府服务的优质形象。
同时,倡导群众对政务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价,促进政府改进服务工作。
4. 加强沟通和互动政府工作人员要主动与群众进行沟通和互动,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意见。
通过加强与群众的互动,可以更好地掌握群众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5. 优化窗口服务政府窗口是政务服务的重要窗口,要通过优化窗口服务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政府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业务知识,提供准确、及时的咨询和办事指导,缩短办事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6. 加强信息化建设政务服务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便捷、高效的服务模式。
政府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统一的数据平台和电子办理系统,方便群众进行政务事务的办理。
7. 加强对窗口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窗口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服务意识,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改善民生要把握好三个原则
改善民生要把握好三个原则朱步楼“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
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计,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人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
社会的公正公平、权益诉求、社会安全、生态环境、精神满足、幸福指数等等,同样也是民生的重要内容。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整个国家改革发展大局。
把改善民生放在战略的高度,作为政府工作的重心,既是坚持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既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动力,也对各级政府以改善民生作为工作重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此,政府必须改变职能,更新发展理念,改进工作作风。
改善民生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也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任重而道远。
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既要发挥政府作用,又要引导全社会参与。
改善民生,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调节收入分配,扩大社会就业,加强社会管理等,要切实强化政府在政策、规划、投入方面的职责,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逐步解决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贵”和“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参与机制,把那些适合通过市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交给各类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通过市场化竞争激励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还要鼓励全体公民参与慈善捐赠、社会捐助活动,弘扬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激发全社会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积极性。
二是既要坚持尽力而为,又要做到量力而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改善民生有不少新的需求和期待。
我们一方面要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迫切需要且又有可能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在呼应群众的民生期待中决惠民之策,行惠民之举,确保每个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确保每个困难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确保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确保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使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成效。
坚持“三服务”原则:县直机关党建工作的新思路
坚持“三服务”原则:县直机关党建工作的新思路。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坚持“三服务”原则,是县直机关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可以有效地推进党建工作的深化和扩展,为县直机关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服务”原则包括服务干部、服务群众和服务经济。
这三方面都十分重要,只有三方面兼顾,才能实现社会发展和稳定。
下面,我将分别从服务干部、服务群众和服务经济三个方面来介绍“三服务”原则的实践和体现。
一、服务干部作为县直机关的重要力量,干部是推动党建工作发展的基础。
因此,县直机关要始终关注干部群体,坚持以干部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和服务理念,为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要关注干部培养。
县直机关要根据干部的实际需求,开设各类培训课程,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同时,要加强对干部的经验交流和业务指导,及时解决干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干部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要关注干部待遇。
县直机关要根据干部的职务和工作成绩,合理确定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提高干部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增强干部的干事创业意识和责任感。
要关注干部评价。
县直机关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部评价体系,通过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干部素质和业绩水平。
二、服务群众县直机关的党建工作,必须要紧密结合群众需求和现实特点,真正把做好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党建工作的扎根和发展。
要注重群众工作。
县直机关要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和反映,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加强与群众沟通联络,增强群众对县直机关的信任和支持。
要注重民生事业。
县直机关要开展各类民生活动,如扶贫公益活动、文化艺术展览、健康知识讲座和志愿服务等,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要注重法治建设。
县直机关要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推动法治建设和社会和谐。
三、服务经济县直机关是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推进经济发展,为县域经济的繁荣和稳定做出贡献。
要注重企业服务。
让群众满意作为工作最高标准 以群众满意为标准
让群众满意作为工作最高标准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最高标准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让群众满意,关键要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最高标准,才能获得群众满意、取得群众支持、赢得群众满意。
开展工作如何让群众满意?笔者认为,重点应坚持开门搞活动,要带着感情为民做事,对存在的问题要真查真改,要始终保持清廉本色并让群众监督贯彻全程。
让群众满意,必须坚持“开门搞活动”,让群众真参与、真知情、真监督。
当前,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应不搞自拉自唱,要坚持“敞开大门”搞活动,热情接待群众,认真听取群众反映的困难、意见、和诉求,让群众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事有地方办。
要敞开大门听意见。
“群众的眼镜是雪亮的”,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找准问题要坚持搞活动,真心听取群众意见,敞开大门听意见应当真开门,不能假开门,开个门缝、半开半掩也不行,必须“大门敞开”听,这样才能听得真、听得准。
要敞开大门让群众来督促评价整改成效,要把听取意见够不够、准不准要向群众公示,查摆问题透不透、深不深要向群众反映,整改措施实不实、管用不管用要接受群众批判。
整改问题始终以民心所向定标,不断进行校正。
大门要敞开要先敞开“心门”,敞开“心门”的关键是要在思想深处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任何情况下群众是真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要“敞开大门”多听听群众怎么说、多问问群众怎么看、多请教群众怎么干。
让群众满意,必须带着感情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对群众工作的浓厚感情既是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强大动力。
对群众有感情,这不是对干部的苛求,而是干部的基本素养。
干部对待群众有感情要做到三个放平:一要放平思想,干部作为人们的公仆,切不可有“当官做老爷”的心态,“官”念要淡些、“民”味要重些,才会把群众当作朋友一样来联系、当作亲人一样来挂念、当作家人一样来对待,才会对群众才会真有情、有真情、有深情;二要放平身段,干部源于群众、根于百姓,不要以官自居,拿自己不当“群众”,更不能与民对立,说出“你是为党说话还是为人民说话”的雷人言语,要进得了农家院、咽得下农家饭、喝的惯农家水,才能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看问题、想办法、出对策;三要放平视角,工作重心要向下倾、视线向下移,眼里要装着群众、心里记挂百姓,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对待群众,干事要依靠群众,干成事更要感谢群众,视角放平了,人心也就同向了,上下也就和谐了。
公务员为民服务工作要求
公务员为民服务工作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是当前国家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公务员作为国家服务和管理的责任人所面对的重要使命。
公务员在工作中怎样做好为民服务工作,确保服务民众客观公正,为民众提供更便捷满意的服务,成为每一名公务员必须继续深思和思考的问题。
为民服务是公务员本质的职责,也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实施要求,是我们公务员的重要职责之一。
作为国家行政服务和管理的责任人,公务员应履行社会责任,积极为民谋利,以积极的态度和热情的服务赢得民众的支持,赢得社会的信任。
一是确立民服的理念,把“以民为本”的理念牢牢植入心中,充分认识民服的重要性。
公务员要以服务民众为己任,积极主动,热心服务,真诚接待,尊重民众需求,为民众谋利,实现“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
二是增强责任意识,充分认识自身的责任,以责任担当的精神,努力履行为民服务的职责,做到主动服务、自觉服务,认真负责、细致周到,充分发挥作为公务员职责的带头影响。
三是积极投入,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政制度,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改进服务工作,积极提出解决民众需求的方案,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改善民众工作服务和生活环境,为民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是加强服务意识,重视与民众的接触,关心民众的反馈,主动调查民众的服务需求,注意把民众的反馈信息及时反馈上去,以更好地解决民众的切身问题,建立良好的关系,增进民众对公务员的认可和信任。
五是把民服工作持续推进,努力改善服务条件,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及时调整服务方式,加强办公室环境卫生,建立良好的服务制度,完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
六是加强服务意识的培训,为公务员提供民服工作的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提升职业素养,以科学发展观、大局观、利民观为指导,以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为引导,积极参与服务民众的工作。
从没有什么比“公务员为民服务工作”更重要的了,在工作中,每位公务员都应认真履行职责,贯彻“以民为本”的服务宗旨,营造有利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用实际行动践行发展社会主义的各项理念,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提供更多的贡献力量。
服务意识的三大原则
服务意识的三大原则一、关注客户需求关注客户需求是服务意识的第一原则。
每个客户都有自己的需求和期望,作为服务者,我们应该始终将客户置于首位,了解并关注他们的需求。
只有真正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提供满意的服务。
在与客户沟通时,我们应该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期望,积极解答他们的问题,并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通过关注客户需求,我们可以建立起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服务意识的第二原则。
无论是什么行业,客户都希望得到高质量的服务体验。
因此,作为服务者,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应该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地为客户解决问题。
在服务过程中,我们要追求卓越,不断追求提高服务质量,不断优化服务流程,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三、建立持久的关系建立持久的关系是服务意识的第三原则。
与客户建立持久的关系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建立持久的关系,我们应该注重与客户的沟通和互动。
我们应该及时回应客户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并保持良好的沟通。
在与客户的互动中,我们要注重细节,关注客户的感受,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关注。
通过建立持久的关系,我们可以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
关注客户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以及建立持久的关系是服务意识的三大原则。
只有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我们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与客户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作为服务者,我们要时刻牢记这些原则,并将其贯彻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保持竞争力,获得客户的认可和支持。
树立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服务意识方面
树立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服务意识方面
树立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服务意识是指将公共利益置于个人私利之上,通过自身的工作和行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解决他们的问题,满足他们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树立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服务意识的方面:
1. 客观公正:作为服务者,应当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个人,不偏袒、不歧视,不因为个人的好恶或偏见对待服务对象。
要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个人的需求和问题。
2. 以人为本:服务对象是我们的服务目标,我们要根据他们的需要和利益,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符合他们期望的优质服务。
3. 积极主动:有了服务意识之后,我们应该主动关心和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和问题,主动提供解决方案和帮助,而不是被动等待他们的反馈。
4. 诚信守约: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服务意识要求我们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信誉是建立在多次合作中的,只有通过诚信的表现,才能获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和尊重。
5. 不断改进: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要时刻关注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自己的服务方式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6. 注重细节:在服务过程中,注重细节是关键。
细节决定着整
体的满意度,因此要做到细心、周到,关注服务对象的每一个细节需求,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
总之,树立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服务意识,是对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只有将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真正为民众着想,才能够真正做到以服务为中心,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牢固树立服务群众的观念,秉承“三个一切”的指导思想,做好基层群众工作
秉承“三个一切”原则,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在这次开展的“三个一切”主题教育活动中,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三个一切”是我党群众路线的指导思想,是党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表现,同时表达了对做好群众工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决心。
它是我党长期以来群众工作的积累,也是贴近现实环境的实际要求。
要深入领会并认真落实胡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坚持“三个一切”,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追求,认真做好群众工作,诚心诚意的为人民谋福利。
这次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得很及时,也很到位,使我们广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胡总书记“七一”讲话的精神,对照自己的行为,改正缺陷,端正思想,改善自己的工作作风,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在这次活动中,提出了“大讨论,大调研”的学习方式,并进行了“五个一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下基层活动。
这次提出的“五个一百”牵涉到群众生活各方面,是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有力举措,是深入贯彻胡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好为人民服务的一次卓有成效的行动。
这次活动使我们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以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在各项工作中全面贯彻群众路线,在规划建设中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
当然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有的是长期存在未曾得到改善的,也有的是随着村居工作的深入开展新产生的。
①我们现在的机关干部下基层的次数较少,和群众直接面对面的少,无形中拉远了与群众的距离,不利于干群关系改善。
农民在生产中急需的农业技术指导力度不足。
②农户负担依然很重,尤其是红白喜事人情礼金数额日益上升,送孩子读书学费过重。
一名普通大学生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要在一万元以上,初中生、高中生的消费也在3~5千元,昂贵的教育开支成为农民的负担。
③村务公开有时流于形式,农民对村务公开的普遍看法是:通过村务公开,增强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有效地防范了部分村干部假公济私等腐败行为的产生,同时使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要坚持三个原则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前民政工作面临着许多新变化和新情况,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担负的责任越来越多,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面临更多考验,如何做到让群众满意,是民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唯有把身降下去、把心静下来,把实地调查做下去,把群众意见听进来,真心诚意地做好为民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
让群众满意,最为关键的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也只有通过办好实事才能不断积累管理经验、提升服务能力。
作为政府实施特殊社会保障的重要职能部门,是社会各界实现关爱弱势群体的重要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平台,面对百姓期望高、涉及面广、涉及事项多、政策性强等现状,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朝为群众办好实事这个目标不断探索前进。
因此,我认为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就要坚持三点:
一是要调查摸清情况。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无疑是最起码的常识;不摸清情况,了解需求,无疑就解决不好百姓的实际困难。
如左旗2005年及以前义务兵安置问题,经过实地调查,上报政府,协调相关部门,提出有效措施才彻底地解决了这个多年历史遗留难题,对37名退伍义务兵进行重新安置,使我旗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因此需要我们多深入特困群众、多了解特困群众、多贴近特困群众,把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的责任作为神圣职责,才能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才能让群众满意。
只有切实掌握了实际情况,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对民情、民愿、民意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加发挥民政“为民”的核心职能,为社会的稳定和谐服务。
二是要真正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用现成工作方式、方法来指导是不能满足当前情况的,这就需要我们静心研究对策,兼顾各项细节,力求真正解决问题。
如民政实际工作中信息不能共享问题,巴林左旗民政局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机制,建立了信息共享制度及相应责任追究和处罚制度,通过充分利用共享资源信息,定期进行固定信息交换,各有关股室要严格比对,及时采纳处理,杜绝了民政对象死亡后仍领取补助金的现象发生,不但有效的解决了问题,还大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再如农村牧区低保评定问题。
过去存在的“一户保一人”、“平均发放”、“关系保”、“人情保”、“家族保”、“户在人不在”享受低保待遇和审批手续不规范、低保档案资料不齐全等问题,根据上级文
件,完善责任落实制度、审核审批制度、公示制度、动态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政策措施,使低保对象资格条件、审核审批程序、对象动态管理等做到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对低保政策、低保对象、低保标准、低保水平四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得到了上级部门、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受助对象的好评。
三是要增强为民服务意识。
民政工作成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因此,政治意识强、思想作风正、政策水平高、管理能力强、服务意识好、具有奉献精神的干部队伍是做好一切民政工作的基本保证,但实际工作中可能极少部分人还存在着服务意识淡化、官僚主义突出、个人欲望膨胀等现象,忘记了“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把高居人上、享受荣华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工作条件和待遇上处处跟其他部门行业比较,对待工作责任意识差、缺乏担当,对确实存在问题的不能认真解决;推诿扯皮、推卸责任。
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
因此,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必须弘扬廉洁勤政、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出实策、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用扎扎实实的行动取信于民,赢得民心,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带着对群众的深厚爱心、真挚感情做好工作。
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坚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从加强监督、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惩处结合入手,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认真处理、妥善解决群众的困难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