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对比阅读37196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琨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技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昊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①者为鱼梁②。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③,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嵌然④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⑤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注:①浚:深水。
②鱼梁:用石物成的栏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
③突怒:形容石头突出隆起。
偃蹇: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
④嵌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⑤冲然:向上或向前的样子。
角列:争取排到前面去,一说,像兽角那样排列。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邃:
(2)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作者借“游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第1页(共1页)。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②以其境过清清:③南流数十步南:④不可名状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5、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甲文:乙文:6、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二、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l2-l5题。
(l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37196
《小石潭记》对照阅读(一)【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认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而远逝,来往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行知其源。
坐潭上,周围竹树环合,寥寂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深。
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可是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骊①之形;其旁,出堡坞②,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许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其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认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⑥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固劳而无用。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注〕①梁骊( l ì):栋梁。
②堡坞:土筑的小城堡。
③箭:小竹子。
④疏数(cù):疏密。
⑤中州:指中原地域。
⑥更:经历。
⑦伎:同“技” ,即“技巧”,此指优美的风景。
1用“ / ”给下边的句子区分节奏。
(只画一处)(2分)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2 以下句中加点的“乃” 与“许久乃已” 中的“乃” 意义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A.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
B.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乃不知有汉,不论魏晋。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 分)4.甲乙两文经过对自然山川的描述,表达了柳宗元的思想感情。
( 3 分)(二)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来往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4组(含答案)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第一组: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4题。
【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④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jū)⑤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⑥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
②殆:大概。
③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④巨人迹:巨大的脚印。
⑤掬(jū):捧。
⑥馀甘:即橄榄。
1、下列加点的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如鸣佩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B、山八九折斗折蛇行C、书以付过以其境过清D、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喜可畏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②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答:3、下列对【甲】【乙】两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写出了水声悦耳和诗人的愉悦心情。
B.“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C.“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描绘出了潭水之深;“雪溅雷怒”写出了水急、声响如雷的特点。
D.《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游白水书付过》是北宋苏轼的作品,两人都“唐宋八大家”中的一员,除此外还有韩愈、欧阳修、曾巩、杜甫等也是。
[VIP专享]《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1、【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①以其境过清()②不可名状()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甲文:乙文: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2、语文试卷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l2~l5题。
(l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
②琅玕(láng gān):像珠子的美石。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篇1【甲】自渴。
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民桥其上桥:⑵逾石而往有石泓逾:⑶北堕小谭堕:⑷卷石底以出卷: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有泉幽幽然然胡不已乎B. 其侧皆诡石怪木安陵君其许寡人C. 然卒入于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D.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其长可十许步。
⑵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1.⑴搭桥,架桥⑵越过,经过)⑶落入⑷弯曲,翻卷2.C3.⑴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
⑵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
4.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篇2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带答案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题:(一)《小石潭记》全文(二)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
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如秋天,如晓岚;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游青溪记》翻译: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唯独水的颜色最为奇特。
大概世间的颜色,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的,这是我所知道的,然后我唯独对碧(青绿)色却不太理解。
如今见到这里的水,才领悟到世间真的有碧(青绿)这种颜色。
它如秋季的天空,如早晨林间的雾气;比起农家的炊烟、新发的柳枝显得有些浓,比起刚脱皮的竹笋、新竹显得有些淡;比玉更温和、比白色的丝娟更滑润,达到清冷丰裕的极致,可以抚摩食用。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长蛇爬行那样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以其景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够呆得太久,(我)就记下了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3、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又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由乐到忧,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
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
4、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语段(一):从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衬托。
语段(二):用秋天、晓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一)《小石潭记》第二、三、四段(二)《小石潭记》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第10课《小石潭记》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
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礕头山①。
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余。
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②之音,惊川聒谷,漰渀③之势,状同洪河④。
北流入阳水。
余生长东齐,极游其下,于中阔绝,乃积绵载,后因王事,复.出海岱,郭金紫惠④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
但恨.此水时有通塞耳。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注释)①礕(pī)头山:和上文“阳水”,均在山东青州。
②澎赑(pénɡ bì):瀑布形成的轰鸣声。
③洪河:古多指黄河。
④郭金、紫惠:人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水尤.清冽( )(2)日光下澈.( )(3)复.出海岱( )(4)但恨.此水时有通塞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心乐之.B.石井水注之.C.漰渀之.势D.乃记之.而去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弥日嬉娱,尤慰羁心。
4.【甲】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表面上是写鱼,实则是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描写“瀑布”这一景物的用意是?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②以其境过清清:③南流数十步南:④不可名状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5、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甲文:乙文:6、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二、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l2-l5题。
(l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比较阅读11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比较阅读11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甲] 潭中乃记之而去。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参考答案1.(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2.(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3.(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
意思对即可)4.(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甲】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完整版)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小石潭记从XXX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XXX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XXX上。
佁然不动,XXX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XXX,XXX,XXX。
隶而从者,XXX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乐之:心情愉悦。
2)佁然不动:静止不动。
3)其岸势犬牙差互:岸边形势错综复杂。
4)乃记之而去:记录下来并离开。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B.乃记之而去有闻而传之者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心乐之山川之美答案:D。
都是表示对景色美丽的赞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有上百条鱼,它们游来游去,仿佛没有归宿。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从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弯弯曲曲像蛇一样,时隐时现。
4.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围绕着“石”来写,在移步换景中引导读者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B.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了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C.作者的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D.XXX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答案:D。
虽然XXX在文中提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但并不代表他认为小石潭不值得游玩。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通过描写潭边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
2023年公用设备工程师之专业知识(动力专业)题库第一部分单选题(300题)1、真空泵法卸车的缺点是()。
A.对卸车系统的严密性要求高,当真空槽容积一定时,系统管路受到一定限制B.车系统各连接部位必须足够坚固、严密,确保安全可靠,卸车前准备时间长C.设置其附属设备而增加厂房面积和投资,易受酸气腐蚀而维修费高,碱洗涤器易被盐类堵塞而需定期清扫D.卸车前时间长,设备性能要求高,易受腐蚀【答案】:C2、我国对发展热电联产的总热效率要求年平均大于()。
A.25%B.45%C.75%D.99%【答案】:B3、以下关于影响可燃气体着火极限的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分对碳氢化合物和CO的着火起抑制作用B.随着惰性气体含量减少,下限和上限均将提高C.高压时,对碳氢化合物而言,随压力升高,着火极限范围将减少;而对CO则相反,随压力升高,着火极限范围将变宽D.燃气一空气混合物的温度升高,着火极限范围将扩大【答案】:D4、热化发电率又称为电热比,是供热汽轮.机的热化发电量与供热量之比。
热化发电率(),说明供同样的热量,在机组中转换成的电量越多,经济效益也越好。
A.越小B.变化C.越大D.不变【答案】:C5、弹簧支吊架或恒力支吊架的()包括分配给该支吊架的管子、阀门、管件、保温结构和所输送介质的重力。
A.安装荷载B.结构荷载C.工作荷载D.分配荷载【答案】:D6、以下关于风机选择的叙述不正确的为()。
A.锅炉鼓、引风机宜单炉配置B.单炉配置鼓、引风机时,风量的富裕量宜为10%C.选择风机时应尽量使风机常年在较高效率范围内进行D.单炉配置鼓、引风机时,风压的富裕量宜为50%【答案】:D7、()不是影响硫铵结晶于母液中成长速率和晶形的因素。
A.母液中杂质B.母液温度和酸度C.粒结晶在母液中呈悬浮状态和其在母液中停留的时间D.溶质向结晶界面移动的性质和强度【答案】:C8、螺旋输送机的特点为()。
A.密封性好,操作方便,但有机件易磨损,消耗功率大B.密闭性差,易造成环境污染C.高倾斜度可以做到直接从地面将煤送到小型锅炉的煤斗D.间断给料均匀,可调节,结构简单,驱动功率小【答案】:A9、对于冷却供水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
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一.(08年山东)【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行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枪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奇欠(qi)嵌盘屈,不行名状。
清流触石,泪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0. 说明下列加点的词。
(2分)叩以其境过清()@不行名状( )11. 翻译下列句子。
(4分)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 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甲文:乙文:13. 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10答案:心因为@ 说出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也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婉蜓前行,时隐时现。
@美妙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相互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澄澈透亮乙文:正面(干脆)描写水流湍急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二.( 08年内蒙古)(一)阅读下文,回答5-8题。
(8分)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筐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峓,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带答案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题:(一)《小石潭记》全文(二)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
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如秋天,如晓岚;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游青溪记》翻译: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唯独水的颜色最为奇特。
大概世间的颜色,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的,这是我所知道的,然后我唯独对碧(青绿)色却不太理解。
如今见到这里的水,才领悟到世间真的有碧(青绿)这种颜色。
它如秋季的天空,如早晨林间的雾气;比起农家的炊烟、新发的柳枝显得有些浓,比起刚脱皮的竹笋、新竹显得有些淡;比玉更温和、比白色的丝娟更滑润,达到清冷丰裕的极致,可以抚摩食用。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长蛇爬行那样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以其景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够呆得太久,(我)就记下了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3、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又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由乐到忧,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
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
4、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语段(一):从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衬托。
语段(二):用秋天、晓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一)《小石潭记》第二、三、四段(二)《小石潭记》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和解析范本《小石潭记》文言文对比阅读(7篇)
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和解析范本《小石潭记》文言文对比阅读(7篇)关于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和解析范本一大家有没有听到那悦耳的水声,这种声音就似乎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你们感受到了吗?让我们连续向里走,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身旁有着成林的竹子,你们是否感受到环境的幽深冷寂?在这里,唐代诗人柳宗元曾经留下脚印,并写了一篇佳作------《小石潭记》。
让我们随着这悦耳的水声,追随着柳宗元老先生的脚步砍伐竹子进入。
朋友们,快看,下面有一个小水潭。
看!它是多么的清亮、透亮。
它以整块石头为底,石底有些局部还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大家看到这些石头的外形,有没有联想到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外形。
朋友们啊,这里是胜地啊!连鱼都和别处不一样,看它们,像不像在和我们逗乐,我想其它地方的鱼就不能了吧······这一景观可真独特。
这么活泼的鱼却生活在这么幽静的环境中,大家觉不觉得这是一个佳境啊!让我们向西南方向望去,我们可以看到溪身就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溪水就像蛇爬行那样弯曲,这景不愧雄奇壮丽!让我们一同坐在石潭,感受一下这安静、幽深的气氛。
让我们记住这番美景,让我们深吸一口这清爽的空气,让我们带着这些记忆,带着这口新奇的空气离开这里,进入下一站。
关于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和解析范本二各位敬重的旅客朋友们,早上好,今日由我带着您参观一个不着名的小石潭。
大家请看身边的这个小丘,当然小,但却是风光宜人。
四周郁郁葱葱,人烟依旧很稀有。
大家随着我一起往西走。
大家请闭上眼睛,知大家有没有听见什么?有些像佩与环相互碰撞的悦耳声。
现在请随我顺着这条小路下往,让我们来一探毕竟。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小潭就是大家刚刚听到的悦耳声的起源地。
大家可以看到,这小潭的潭底,是以一整块石头做成的,大家现在可以走近些,但当心脚下不要滑倒。
这小潭的潭底有些地方已经凸出来了,就像海上的岛屿,水中的平地一样。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是一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浓郁的山水游记。
下面我们进行详细的比较阅读。
首先,从写作背景来看,《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在贬官永州期间创作的,而《醉翁亭记》则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两篇文章都是作者在遭受贬谪、身处困境之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抒发,表达内心苦闷和愤懑之情。
但柳宗元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精细刻画和对孤凄情感的抒发,而欧阳修则更注重与民同乐的情感表达。
其次,从文章风格来看,《小石潭记》采用文学性更强的笔法,注重对景物的精细刻画和对孤凄情感的抒发,具有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而《醉翁亭记》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感受,以及与民同乐的情感表达,更具有散文化的风格。
再次,从文章主题来看,《小石潭记》主要表现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以及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情感。
而《醉翁亭记》则更注重表现与民同乐的主题,以及追求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最后,从文章形式来看,《小石潭记》采用传统的古文形式,注重文字的精炼和句式的工整,更具有古典文学的韵味。
而《醉
翁亭记》则采用更为自由、灵活的散文笔法,更具有现代文学的气息。
综上所述,《小石潭记》和《醉翁亭记》虽然都是山水游记,但在写作背景、文章风格、主题和形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篇文章的特点和异同之处,更好地欣赏它们的文学价值和美学意义。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四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四篇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③,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厓④有巨人迹⑤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
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⑥弄珠璧。
到家二皷⑦,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⑧,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
②殆:大概,恐怕。
③磓(duī)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上石头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
④厓:岸边。
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
⑥掬(jū):双手捧取。
⑦皷:古同“鼓”。
⑧余甘:水果名。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佁然不动佁然:(2)凄神寒骨凄:(3)折处辄为潭辄:(4)书以付过书: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3.下列对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使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小溪岸势高高低低,凹凸不平,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悄怆幽邃”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受。
作者一来到小石潭,心情就凄苦忧伤。
他游山玩水,是为了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
C.“掬弄珠璧”写出了江月倒映水中,父子二人捧水弄影的幽雅情趣。
D.“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结合画波浪线句子,分析写法上有何不同,写出水怎样的特点?【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20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1、(2分)[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②以其境过清清:③南流数十步南:④不可名状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5、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甲文:乙文:6、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二、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l2-l5题。
(l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一)【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骊①之形;其旁,出堡坞②,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其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⑥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固劳而无用。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注〕①梁骊(lì):栋梁。
②堡坞:土筑的小城堡。
③箭:小竹子。
④疏数(cù):疏密。
⑤中州:指中原地区。
⑥更:经历。
⑦伎:同“技”,即“技巧”,此指优美的景色。
>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2分)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
4.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柳宗元
的思想感情。
(3分)
[
(二)[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
②以其境过清清:
③南流数十步南:
④不可名状名: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4.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5、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
6、文章从三个方面写了不同于其他溪流的特点,请写出这三个特点。
-
7. 体会结尾“刻铭石上,彰示来者”一句的深层含义。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参考答案:
(一)1.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2.D
3.示例: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潭水清澈透明,)鱼儿好像都在空中自由游动,四周什么也没有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照在水底的石头上。
4.欣赏自然美景的喜悦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附乙文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有卧有立,好像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
(二)1、(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洄悬激注2、①大约,大概②凄清,冷清清③向南④说出3、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②秀美的树木奇异的.4. 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5. 因为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欢它。
(原文: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6. (1)一是两岸怪石“攲嵌盘屈”,造型奇特,非一般溪岸可比;(2)二是一溪清流“洄悬激注”,富有特色。
(3)三是两岸树木“垂阴相荫”,光怪陆离。
7. 希望引起人们对右溪的重视。
寄托了作者迫切期待改变右溪不幸处境之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恳切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