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

合集下载

专题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专题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专题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汇报人:日期:contents•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目录•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措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与实践•未来展望与总结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01特点•地域性:区域经济以特定地域为基础,受地理、气候、资源等条件影响。

•互动性:区域经济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区域经济与其他区域之间存在密切互动关系。

•多样性:不同区域的经济活动、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具有多样性。

定义:区域经济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各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经济系统。

区域经济的定义与特点•推动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鼓励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

•促进社会公平:通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

•保障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理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人类发展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

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重要性联系:区域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经济的目标。

二者在地域空间、资源环境、人口就业等方面存在紧密联系。

互动•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为区域经济提供指导思想和战略方向,推动区域经济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

•二者在政策制定、项目实施、科技创新等方面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与互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问题02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中,总体上保持了增长的态势,经济总量持续提高。

经济总体保持增长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地理位置等条件差异较大,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差异。

区域经济差异显著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各区域都在努力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通过合理规划和资源利用,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平衡发展。

它强调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并且不能对环境、经济和社会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

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和策略。

首先,需要进行综合规划,包括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确保区域的整体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次,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耗和污染。

同时,还需要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另外,区域可持续发展还要关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方面,要促进经济的繁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这可以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促进就业和增加收入等途径来实现。

另一方面,要关注社会公平和社会参与。

要建设一个包容性的社会,充分发挥各个社会群体的作用,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益和平等机会。

区域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在制定政策和规划时,应考虑全局和长远的发展需要。

政府还可以提供财政和法律支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绿色、低碳和环保发展,创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公众也要积极参与,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在具体实施上,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制定并执行可持续发展规划和政策,确保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

其次,要加强环境保护,包括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同时还要加强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能源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要推动绿色产业和低碳经济的发展,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技术。

区域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理念和思维方式。

它要求我们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思考发展问题,注重平衡各个方面的利益,追求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未来世代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地理必修ⅲ鲁教版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必修ⅲ鲁教版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必修ⅲ鲁教版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涉及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

在鲁教版的地理必修课程中,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重点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资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的保护。

资源开发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资源开发过程中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因此,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一个相互制约的过程,必须在资源利用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中,鲁教版地理课程涵盖了资源的分类、资源的分布、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资源的分布特点、资源的开发状况、资源的利用方式等,了解不同资源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了解如何进行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同时,在学习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环境问题的根源、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培养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

在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中,学生还可以了解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通过分析不同区域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状况,学生可以了解如何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与问题,了解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

希望学生在学习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培养环保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区域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区域经济纷繁复杂,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因此,区域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热门话题。

区域经济协调是指通过互相合作和协商来实现区域内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调发展的一种途径。

而可持续发展则是一种符合当代需求,同时不妨碍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发展方式。

一、区域经济协调1. 区域经济格局区域经济格局的构建是区域经济协调的关键。

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分布,又被称为区域经济格局。

一个优良的区域经济格局应该是一种合理的、有支持性和动态的机制。

这个机制应该有利于吸引人才和资本,提高区域经济的生产力和就业能力。

2. 产业布局产业布局是与区域经济协调紧密相关的。

一般来说,产业布局应该考虑地理、自然和经济等因素,进而优选行业和企业。

比如,废水处理企业、垃圾处理企业等产业布置在市区之外。

3. 教育支持教育支持主要是指区域经济内各种教育机构,比如高校、中小学、培训机构等。

通过与主要的产业进行配合,这些教育机构能够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1. 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同时,生态保护也要求我们减少对地球环境的破坏。

比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

只有树立生态环保的意识,我们才能拥有更加长远的发展前景。

2. 经济发展同样,经济发展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

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会给当地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能带动其他的行业和地区的发展,使整个社会蓬勃。

3. 社会政策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政策也必须做出一定的贡献。

比如,增加社会福利和优化资源分配,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等,支持民众的正当权利,推动社会公正与和谐。

结语总之,区域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两个重要目标。

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依靠一系列经济社会措施,从而促进区域发展的稳步而快速的前进。

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介绍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世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不同的区域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途径。

本文将探讨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1. 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政府鼓励和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例如可再生能源、清洁技术等。

•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鼓励企业投资绿色产业。

2. 推动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鼓励企业采用循环经济的模式,例如废物回收和再利用。

3. 增加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开发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并为当地人提供就业机会。

•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1. 提供教育和培训•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和培训,增加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识。

•培养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业人才,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创新。

2. 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可持续发展的成果。

•提供社会福利和保障,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3. 加强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鼓励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过程,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建立有效的社会组织和机制,促进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和监督。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1.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

2. 促进低碳发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 推动可持续城市化•规划和建设可持续城市,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优化城市交通和能源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结论为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通过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推动循环经济、增加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

专题十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

专题十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

专题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课标全国卷】在方言中,横切山脉使山脉中断的河谷或山谷称为“陉”,这种谷底因为走向与山脉近于垂直相交,也称为“横谷”。

“陉”,历史上常被利用作为迁徙、贸易、征战的道路系统。

下图为太行八陉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历史上陉的功能主要表现在()①交通通道②农业基地③关隘要冲④人口集聚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太行八陉中,连接长治与河北邯郸之间的是()A.飞狐陉B.井陉C.白陉D.滏口陉在昆仑山的南麓有一个叫英雄地的地方,这里被称为亚洲的寒旱中心,顾名思义这里又干又冷,下围为英雄地位置示意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上世纪70年代,我国测绘部队测绘到昆仑山南麓,将一个原本无名的地方命名为“英雄地”,现在要对“英雄地”地理环境研究,应用不到的技术是()A.RSB.GNSSC.GISD.GRS4.英雄地成为亚洲寒旱中心的原因是()A.纬度高、海拔高B.海拔高、周边山高C.周围山体多冰川D.亚洲陆地的中心点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都”之称。

近年来,大同市多措并举,实现了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

在此过程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下图示意大同市新能源产业链。

极力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

5.大同市素有“煤都”之称时,最可能处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示意图(下图)中的哪个时期()A.兴起期B.繁荣期C.衰退期D.新生期6.大同市实现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所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有()①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煤)的利用价值②开发新的资源,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产业体系③大力发展汽车制造业,提升地区经济实力④带动产业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⑤完善交通运输网,提升原煤外运能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④2009年9月15日凌晨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启动,三峡坝前水位开始按“安全、科学、稳妥、渐进”的规程缓慢上升,三峡工程迎来了新的全面挑战。

湘教版 地理必修三 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汇总

湘教版 地理必修三 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汇总

湘教版必修Ⅲ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教学难点: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教具准备:电脑多媒体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引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其中生态可持续是基础。

在地理必修三中我们主要学习区域的发展,区域的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区域发展首先要做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第二章中我们主要学习荒漠化防治和森林的保护。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概述1.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现象。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2.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

实质:土地退化4.影响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活动活动: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点拨: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

思考:(1)荒漠与荒漠化的区别。

(11)区域可持续发展—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模拟试题

(11)区域可持续发展—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模拟试题

(11)区域可持续发展【2021年全国甲卷,4-6】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

图1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所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 )A.3月B.6月C.9月D.12月2.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 )A.全天性减少B.时段性增加C.时段性减少D.不发生变化3.降低夜间的电力净需求量,关键是发展( )A.火力发电技术B.光伏发电技术C.特高压输电技术D.电能储存技术【2021年浙江卷,8-9】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独流入海河流径流量较大,流程较短。

此类河流所在小流域的生态、农业、城镇等要素多形成上游-中游-下游-滨海的四段式空间分布序列。

下图为独流入海河流小流域生态、农业景观示意图。

完成下题。

4.该类型小流域内( )A.上游人口密集,小城镇广布B.中游城镇均为河运集散地C.下游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D.滨海城镇职能以商业为主5.该类型小流域在国土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上游洪水威胁严重B.中游地质灾害频发C.下游水体污染加剧D.滨海滩涂湿地锐减【2021年浙江卷,15-16】下图为我国2007~2017年石油消耗总量和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100%)统计图。

完成下题。

6.图示时段我国石油( )A.净进口量逐年攀升B.生产量大幅提升C.净进口量逐年下降D.生产量大幅减少7.为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①加强石油综合利用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③积极寻求新的进口通道④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21年辽宁模拟,9-10】下图1为博斯腾湖及其周边地区。

图2示意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年份博斯腾湖矿化度与水位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2000年以来博斯腾湖湖水矿化度整体呈上升趋势,是因为( )①区域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②周边灌溉农业退水的盐分比河水高③植被恢复导致涵养水源能力增强④湖水蒸发旺盛,盐分在湖区累积⑤灌溉农业需水量大,入湖水量减少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⑤9.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博斯腾湖矿化度与水位变化的关系,推测近年来当地为调控湖泊水位所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发展节水农业B.减少开都河水入湖量C.提高灌溉用水量D.增加退水排放10.【2021年山东卷,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14 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原卷版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14 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原卷版

专题14 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区域城市化】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土地荒漠化】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11题。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2019年天津卷)【湿地】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图2),其目的主要是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2019年江苏卷)【流域的开发与治理】图8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2019年北京卷)【区域经济发展】读图3,回答第5题。

地理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整体结构和思维导图(复习用)

地理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整体结构和思维导图(复习用)
6.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7.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8.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9.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10长江域的开发与整合。
11.长江三峡工程。
1.区域农业发展概况。
2.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3.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4.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
5.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1.区域。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为例。5.区域差异。
6.日本和英国的区域差异。
6.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7.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8.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9.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10.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1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和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西气东输工程。
3.南水北调。
4.西电东送工程。
5.晋煤南运。
6.产业转移。
7.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8.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地理信息技术。
2.遥感。
3.全球定位系统。
4.地理信息系统。
5.3R技术之间的关系。
6.数字地球。
7.我国数字地球的组成。
7.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8.我国三个经济地带。
9.西部大开发。
1.荒漠化的概念。
2.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6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6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生活链接]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粤港澳大湾区的成立,为珠江三角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广东省将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了解:世界工业化进程和世界城市化水平差异,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知道: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及其特点、产生的问题。

理解: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

应用:利用区域经济发展数据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特点,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

人地协调观:理解国际国内背景和区域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树立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理念。

综合思维:归纳区域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分析其对城市化的影响;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区域认知:认识区域工业化的利弊因素;评价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地理实践力:考察某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现其问题,提出调整措施,指明发展方向。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珠江三角洲概况(1)01珠江下游。

(2)02广州、深圳、03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04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1)(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变。

3.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主要表现(2)(3)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

(4)居全国前列。

4 [自我探究]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有何关系?[答案]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发展的,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工业化阶段结果为工业起步提供必要的资金积累形成以06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建立轻型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乡村工业化;面临07发展空间不足和工业资源有限等问题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自我探究] 为什么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答案]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科技、文化、交通以及各项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世界地理重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专题测试

“世界地理重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专题测试

“世界地理重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专题测试打开文本图片集一、单选题20世纪60年代印度政府为解决粮食问题实施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绿色革命”。

但“绿色革命”主要限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

读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完成1~2题。

1.印度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粮食生产,粮食作物与地区分布相对应的是:A.小麦—甲、乙B.小麦—丙、丁C.水稻—甲、丁D.水稻—乙、丙2.若印度长期实施“绿色革命”,会使农业发展出现:①地区发展不平衡②产品结构不合理③病虫害灾害多发④土地生产率下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美国硅谷一直被誉为科技创新的摇篮,但近年来其对新兴科技和互联网企业的吸引力逐渐降低,某些企业更愿意到世界其他一线城市发展。

读世界五大城市租金及通勤时间图,完成3~4题。

3.从企业生产成本角度考虑,新兴科技和互联网企业更愿入驻的城市为:A.香港B.柏林C.伦敦D.纽约4.硅谷地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需采取的措施有:A.大力发展房地产,扩大城市面积B.建造机场,进一步加强对外联系C.限制外来人口数,稳定当地房价D.合理布局交通线,发展公共交通澳大利亚在棉花、羊毛和谷物等初级农产品出口方面具有优势。

家庭农场是澳大利亚生态农业最主要的经营方式,生态农产品不仅在第一产业发展成熟,还与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据此完成5~6题。

5.澳大利亚的棉花等初级农产品在出口方面具有优势,得益于本国:A.劳动力丰富廉价B.气候湿润C.機械化普及率高D.交通便利6.从产业融合角度看,澳大利亚农业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是:①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②农场兼并,扩大农业生产规模③改善生态环境,发展主题旅游业④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综合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是美国农业大州。

早期农业生产结构单一,以小麦种植为主,被称为“小麦经济”。

加州农业结构调整是个历史过程,目前已形成“粮棉种植、果蔬栽培和畜牧发展”的多元结构现代农业。

高二地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试题

高二地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试题

高二地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试题1.关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C.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南北差异不大D.东北地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分布差异也不大【答案】B【解析】东北地区还包括内蒙古东部,A项错误。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降水呈减少趋势,南北差异大,故C、D项错误。

东北地区西有大兴安岭、北有小兴安岭和黑龙江、东有长白山地和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等具有山环水绕的特征,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黑土分布广,具有沃野千里的特征。

故B项正确。

【考点】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我国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认知能力。

2.沼泽是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经大面积开发,以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但近年出现诸如气候变干、旱灾增多等环境恶化现象,于是国家决定不再垦荒,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三江平原分布的沼泽属于()A.由赤道到两极的赤道分异规律B.由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C.山地垂直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答案】D【解析】三江平原地区地带性植被为温带针阔混交林,属于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该区域沼泽的形成与当地气候冷湿、地形低洼,地表长期积水有关,这与局部特殊的地形有关。

冷湿的气候、冻土的分布为地表水长期存留提供了一定条件。

【考点】三江平原沼泽的地域分布规律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我国东北三江平原沼泽的地域分布规律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2】冲积形成三江平原的河流,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和()A.嫩江B.松花江C.鸭绿江D.图们江【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三江平原地处黑龙江东北部,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

嫩江是松花江的支流,鸭绿江、图们江均不流经三江平原地区。

故A、C、D三项错误,B为正确选项。

论述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论述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论述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一、引言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综合性问题。


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
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技术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区域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二、政策层面
1. 制定环保政策: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环保法规,对企业和个人进行监管,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2. 支持可再生能源:政府应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鼓励企业发展
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

3. 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政府应加大对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
公共交通、自行车道等,鼓励市民使用低碳交通工具。

三、技术层面
1.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企业应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提高资源利用率。

2. 发展循环经济:企业可以通过回收利用废弃物料来降低成本,并减
少资源浪费。

3. 利用智能科技:利用智能科技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智能电网、
智慧城市等。

四、社会层面
1.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大家采取低碳生活方式。

2. 建立绿色消费体系:消费者应选择环保产品,鼓励企业生产环保产品。

3. 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绿色金融可以为环保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企业应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发展循环经济,个人应提高环保意识并采取低碳生活方式。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
(2) 发展指标上,单纯用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
(3)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基本上未考虑生态和环 境问题,也不可能使遭受威胁和破坏的资源与环境 基础得以补偿、缺乏保护和发展的内在机制。
2、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的分歧
(1)对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之间矛盾的 认识分歧
4、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
(1)实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 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统筹区域 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坚持不懈地全面 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不断提高 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加速可持续发展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 统产业,由原来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和效益方向转变。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发展创新体系。
加强产学研联合,形成以科研机构、高校、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和政 府相互连动的可持续发展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
(5)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任务:
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决策服务。
区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人口与健康等发展战略研究;水资源、 矿产资源和粮食安全保障研究;全球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集中研究开发一批对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提高可持续 发展技术水平和能力。
重点开展生殖健康与节育、重大疾病控制;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 保护、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综合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等技术;海 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灾害监测预报等研究。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满足当代人、后代人、即相关区域人的需求基础; 保持均衡、和谐、高效、持续的发展; 兼顾局部利益,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需求的能力。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一、城市规划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最为集中的地方。

因此,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和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1. 建立绿色城市建立绿色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绿色城市可以通过增加公园绿地、植树造林等方式增加自然空间,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噪音干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广低碳出行方式、鼓励节能减排等措施降低碳排放量。

2. 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智能管理。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和排放量;智能电网可以实现对电力供应的精细化管理和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能源利用能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同时也是污染环境和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探索低碳、清洁、可再生等新型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1. 推广清洁能源推广清洁能源是减少碳排放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力等可再生资源以及核电等非化石燃料。

在推广清洁能源过程中,需要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等多种手段加强投入。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碳排放和保护环境的另一重要途径。

在工业生产、建筑设计等方面,可以通过采用节能技术、优化工艺流程等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能源浪费。

三、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加强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1. 加强污染治理加强污染治理是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

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需要通过严格监管、技术升级等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十五区域可持续发展(含答案)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十五区域可持续发展(含答案)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1.厚田沙漠东临赣江,冬、春季裸露的赣江河床是其主要沙源地。

区内沙岭纵横,沙山广布,沙粒起动风速(使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达8米/秒,远超西北地区的4.5米/秒。

左图为厚田沙漠位置图,右图为厚田沙漠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西北地区沙漠相比,厚田沙漠沙粒起动风速大的主要原因是()A.沙粒粒径小B.地形平坦开阔C.风力较强劲D.沙粒湿度大(2)厚田沙漠冬、春季的主导风向是()A.西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2.森林生态农业是指模仿多层次的森林生态系统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的新型农业。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生产过程和提供产品角度看,森林生态农业接近()A.精准农业B.处方农业C.有机农业D.节水农业(2)推行森林生态农业可以()①充分利用光热资源②提高抗灾能力③促进农业机械化④防止作物病虫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的美誉,是我国重要的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生产基地。

黄石市是矿产资源大市,但不是一个矿业强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石市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说明地质史上这里()A.植物茂盛,森林遍布B.海城辽阔,浮游生物繁盛C.地壳下降,泥沙沉积D.地壳较薄,岩浆活动频繁(2)黄石市是矿产资源大市,但不是一个矿业强市。

表现在()A.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影响开采与加工B.国家500强企业少,未形成规模生产C.矿产品技术含量低,初级产品居多D.缺少专用运输线,大量矿产品滞销4.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乌江流域()A.地势东北高、西南低B.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C.有遵义、荔波等旅游景点D.煤、铝土等矿产资源丰富(2)乌江流域开发建设内容有()①大面积种植水稻②梯级开发水能资源③发展电力—炼铝—铝加工产业链④在景区内大规模建设宾馆等服务设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我国东北平原土壤肥沃,南方地区土壤相对贫瘠。

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是因为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要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个人、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多个层面共同努力。

首先,个人应该养成环保的习惯和意识。

例如,节约用水、减少废物的产生、垃圾分类等。

这些简单的行为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自然资源。

其次,家庭也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家庭可以选择使用环保产品,如节能灯、可降解的纸品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家庭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种植食物等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减少对环境的依赖。

社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区可以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例如,组织环保讲座、义工活动等,让居民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提供实际行动的机会。

社区还可以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确保居民的生活环境良好。

在整个社会层面,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

政府应加大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投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

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和奖励措施,激励企业和个人投资于环保产业和技术,并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确保环境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通过以上的举例,我们可以看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个人、家庭、社区和政府共同努力。

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个人、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多个层面共同努力。

每个人都应该养成环保的习惯和意识,家庭应选择环保产品,社区应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政府应加大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投入。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考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考

学案导学
基础1 资源开发条件
1.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包括__水__能____、风能、生__物__能____、潮汐能、
__太__阳__能__等。

(2)非可再生能源。

①类型:主要包括__煤__炭__、石油、_天__然__气_等矿物能源。

②特点:数量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_态__环__境___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_铁__路_____运输为主、 目
___公__路___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链 接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1)建设_坑__口__电__站_: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2)发展炼焦业:为___冶__金__工__业___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 ___焦__炭___。
学案导学
【想一想】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如何正 确对待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据此完 成(1)~(2)题。
(1)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D )

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
目 链
C.井矿巷道的建设 D.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2)山西能源基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是( B )
栏 为主的特征,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今后要调整产业结构,如大 目 力发展新兴产业,同时要结合当地污染严重的问题,积极消除 链
接 污染,美化环境。
学案导学
基础5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1.形成的优势条件。
丰富的___煤__炭___、充沛的__水__源____,便利的水陆交通

运输,广阔的市场。


2.衰落的表现。
典型区域的能源综合开发及循环利用 3.结合我国能源消费大国的现状,考查

区域可持续发展(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浙江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原卷版)

区域可持续发展(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浙江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原卷版)

解密13 区域可持续发展A组考点专练考向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21·浙江高三学业考试)海草为海洋中的高等被子植物,有“海洋之肺”之称。

近年来所罗门群岛种植海草,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略图。

完成下面小题。

1.甲所在板块是()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C.欧亚板块D.南极洲板块2.种植海草对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有()①净化水质②提供农副产品③改变洋流性质④为鱼类提供栖息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20·浙江高三其他模拟)四川若尔盖湿地草原自然保护区(如下图示意)地处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一带是隆起过程中相对断陷下沉的低凹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若尔盖开始了一场“向沼泽湿地要草原”的激进运动,湿地面积急剧萎缩,草场不断退化、沙化。

近年来,生态恢复工程虽已开始,但仍可谓任重而道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玛曲水文站测控区在黄河天然河段中含沙量较小,主要是因为()A.大坝拦截泥沙B.地势相对较高C.该处黄河流量小D.湿地的调节作用4.推测若尔盖湿地急剧萎缩的主要原因是()①排水抽干湿地②全球气候变化③过度放牧④盲目开采泥炭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020·浙江绍兴市·高三月考)风沙流会对公路产生严重的威胁,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治沙措施。

左图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固沙工程,右图是青藏铁路沙害路段(沱沱河、错那湖路段)的石方格沙障治沙工程。

完成下面小题。

5.两地沙害严重,其沙源产生的共同原因是()A.气候干,植被稀少B.气温高,蒸发旺盛C.海拔高,降水不足D.人口多,农业发达6.关于两类不同治沙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低,但治沙效果较差B.草方格沙障可削减风力,但不能涵养水分C.石方格沙障增大摩擦力,涵养水分更有效D.石方格沙障能就地取材,使用寿命更长久7.(2020·浙江衢州市·高三一模)据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知识框架:重要知识点回顾: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⑴区域的含义:⑵区域的特征:⑶区域差异地球表面可划分许多区域,不同区域之间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的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

也包括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构成不一样,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不同。

这说明,人类活动的差异也会导致自然环境的差异。

如右上图所示: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含义与特征区域差异 区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产业转移⑷区域综合分析法⑸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要从两个方向上进行:横向和纵向。

横向即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

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遵循的思路如右图:⑹中国区域差异的对比分析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划分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北以昆仑山——阿尔金山为界,东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地形地势海拔较低,属第二、三级阶梯海拔较高,属第二级阶梯海拔很高,为第一级阶梯气候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植被以森林为主草原荒漠主要是荒漠土壤东北的黑土和黑钙土、华北的黄土、华中的红壤、华南的砖红壤、南方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低,可溶性盐分含量高土壤发育程度很差,土层浅薄水文多外流河以内流河为主多冰川、湖泊,多大河源头人类活动重要农耕区牧区、绿洲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内部差异南北差异明显。

热量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东西差异明显,水分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东南湿润,西北干旱,垂直分异明显②比较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它们各自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地带范围地位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东部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未包括港澳台)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高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城市化、科技化、国际化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发展中部黑、吉、内蒙古、晋、豫、鄂、皖;湘、赣位于中国腹地,担负承东启西的作用能源、矿产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重工业发达山西煤炭外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机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西部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国境线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广阔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改善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交通,开发能源、矿产,成为全国动力基地协调加大对中西部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加强东部和中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发展比较内容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O℃>0℃年降水量<800mm >800mm河流封冻状况结冰不结冰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作物熟制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茶叶主要运输方式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水运[典型例题1]下图中A、B地区为高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

(2)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

(3)简述A、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

(4)地下水污染是B高原的环境问题之一,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区域环境生态建设⑴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典型例题2]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

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⑵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典型例题3]图甲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为l:15000,等高距为20米)图乙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该图比例尺为1:150 000,等高距为10米)。

仔细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幅图中,表示地区范围较大的是;图中A、B两处坡度较陡的是。

(2)图甲中间空白区域的地形为;图乙空白区域的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自然原因过度性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土质疏松,空隙多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夏季,多暴雨滑坡、塌陷、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人为原因轮荒、露天开矿、修路等不合理的土地利植被破坏治理的措施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农业技术——平整土地、轮作套种等工程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形为。

(3)图甲所示地区在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4)在图乙西南部,该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⑶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与开发、保护①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Ⅰ.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Ⅱ.具有促进全球水分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Ⅲ.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②森林生态环境效应③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措施⑷湿地的开发与保护①湿地消失的原因:自然原因: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它们迟早会被来自湖泊内外的沉积物所充满,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

人为因素主要有:土壤侵蚀,导致人流泥沙量大增;环境污染,造成人流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围湖、围海造田,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截流改向,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②湿地的价值:Ⅰ.生态价值(“地球之肾”):Ⅱ.经济价值:Ⅲ.社会价值:③湿地的组成: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⑴河流的综合开发①分析河流内河航运价值②分析河流水能资源③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经济中心(港口) 重庆武汉上海资源优势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尤其是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平原地形,气候温暖湿润,十分有利于农业发展社会经济优势实施西电东送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基地;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开发、整治重点水能资源的开发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存在的主要问题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洪水灾害水体和大气质量普遍下降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加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经营与开发,保护生态环境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河道;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修建水利工程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Ⅱ.综合治理措施A.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成因对策自然原因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增加湖泊对洪水的调蓄容量搞好分洪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沙治沙功能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洪水使平原湖区积水而无法排入长江人为原因过度砍伐林木,陡坡开荒,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C.下游地区的环境问题与整治环境问题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整治重点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措施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④流域的综合开发的具体内容:[典型例题4]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位。

图甲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乙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丙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乙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必要资料?⑵能源与矿产资源的治理[典型例题5]读“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的三大主要通道图”,回答下列问题:(1)形成①河谷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有哪些?(2)写出晋煤外运的三大路线及运往地区。

(3)山西等省区的煤炭除了通过铁路、公路、海运等运输方式向外输送外,还主要通过哪种形式向外输送能源?这种形式有何好处?(4)山西煤炭的开发对全国和山西都带来许多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影响,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山西煤炭的开发给山西带来哪些不利影响?4.区域经济发展农业区开发工程原因主要路线效益西气东输使西部的资源开发与东部的市场需求得以实现塔里木盆地→上海经济方面:①缓解上海等发达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促进对西部的投资,加快对西部的开发;②促进沿线的经济发展;③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④扩大内需,拉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社会方面: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稳定社会。

环境方面:,减少因燃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西电东送西部能源、资源(水电、煤炭等)丰富;东部经济发达,电力资源不足晋陕火电与黄河水电输往环渤海地区;三峡等长江干支流水电输往华东;西江水电与黔滇火电输往广东加速东部地区的发展,改善东部的能源结构和大气环境;促进中西部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南水北调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紧缺,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生态环境西线:西南诸河上游至黄河上游;中线:丹江口至华北;东线:沿大运河北上至华北促进北部经济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条件晋煤外运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当地消费量有限;东南地区能源短缺大秦线、神黄线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资源重组⑵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发达国家原主导产业被新主导产业所替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注重产品设计、营销改变区域地理环境,将污染向外转移,环境污染改善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阶段的产业,注重产品的加工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⑶区域农业发展①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②东北农业布局特点③东北农业发展中存在问题⑷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①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②问题与对策问题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人地矛盾加剧重复建设突出具体表现环境污染有加重的趋势,部分城市和地区缺水严重由于土地开发过热,农业用地急剧减少,致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急剧下降,人地矛盾加剧一些城镇盲目扩大规模,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以及投资的巨大浪费方案治理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