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第2课时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 (新版)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1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c47d046b01f69e3143329490.png)
第十章《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并能识别具有动能和势能物体的事例。
2)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分析动能、势能的大小如何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熟练掌握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研究探索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2)在与小组成员一起探索的过程中,养成与人共处、协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3.探究式合作学习的体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去获取知识。
[教学难点]
1.探究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2.将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性向自主性转变,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法]小循环多反馈、实验探究法
[教学模式]:
“诱—思——探——究——用”的教学模式。
[教学器材和媒体]
多媒体课件、自制动能演示器、自制打桩机模型、自制重力势能演示器、自制大弹弓、自制弓和箭、橡皮泥、气球等等
[教学过程]:
师活动。
,
二)能量大小的影响因素及转化
观察,的变化,
械能
要求及时的反馈练习,
能,。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与人合理利用机械能动能与势能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与人合理利用机械能动能与势能](https://img.taocdn.com/s3/m/dd683deb84254b35eefd34a5.png)
【示范题1】(西宁中考)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 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该实验装置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___ __________的关系(物体A、B质量不变)。 (2)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__________ __________(选填“A”或“B”)的动能。
4.实验数据及分析:
序号 质量 速度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甲大小
近
乙大大
远
丙小大
近
丁大大
远
分析实验数据,你得出的实验结论: (1)动能与速度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能与质量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分析甲、乙两图,乙图中钢球从较高的位置滚 下,速度较大,木块被推的距离较远,说明钢球具有的动 能较大,故可得出: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做的功 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一课时 动能与势能
【新课导思】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
电站,它是利用长江水推动水轮机带动发 电机发电的。从高处流下的水为什么可 以推动水轮机转动做功?
【目标导学】 1.会分析实例说出能量和功的关系,记住能的单位。 2.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解释相关的现象。 3.知道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2)重力势能。 ①定义:物体由于_高__度__位__置__所具有的能。 ②影响因素:物体被举得_越__高__,质量_越__大__,它具有的重 力势能就越大。
(3)弹性势能。 ①定义:物体因_弹__性__形__变__而具有的能。 ②影响因素:弹性物体的_弹__性__形__变__越大,具有的弹性势 能就越大。
【精讲精析】本题考查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 有关的实验。(1)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有 关系,因此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 实验中,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 的关系。在该实验中探究与速度的关系。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f9d53c5ef7ba0d4b733b38.png)
2. 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三)科学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过渡:物体除了由于运动而具有能,还因为什么能具有能量?猜测一下,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模仿探究动能的过程,思考这几个过程,提出猜想:重力势能可能与高度和质量有关
教学设计
学科
物理
年级
8
教师
课题
第十章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第1课时
日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功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主要的学习内容是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以及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知道动能和势能,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机械能。教材对认知内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论的描述很详细,但探究方法及原理比较突兀,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问题
1. 哪些量变化?哪些量不变?
(质量改变、速度不变)
2. 如何改变质量?
(使用质量不同的小球)
回答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体会实验设计和验证过程
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
二、新课教学
3.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从同一高度滚下,到达平面的初速度一样)
总结实验设计思路:
1.机械能概念的提出
(1)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2)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回顾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
回顾学习内容
巩固学习内容
(六)课堂训练
分析,讲评
完成习题
通过习题检查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的学习成果,同时巩固本节课学习内容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0.6合理利用机械能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0.6合理利用机械能](https://img.taocdn.com/s3/m/e49d494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f.png)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10.6合理利用机械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十章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1. 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分类;2. 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3. 学会运用机械能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描述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分类,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 能够运用机械能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环保意识,使其养成合理利用机械能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分类,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难点:如何运用机械能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重物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实验器材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的速度和高度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小车的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2. 知识讲解(1)介绍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和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的总和。
(2)讲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运用机械能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设计一个省力的斜面?如何计算物体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的速度?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机械能的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易的升降机,计算升降机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速度等。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合理利用机械能?如何培养节约能源、环保意识?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一、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和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的总和。
二、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相互转化:1. 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2.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019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6合理利用机械能
![2019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6合理利用机械能](https://img.taocdn.com/s3/m/70b22c9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d.png)
教案: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6节,主要内容包括:1. 理解机械能的概念,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 掌握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能判断动能、势能的变化。
3. 了解生活中利用机械能的实例,学会合理利用机械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 让学生掌握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能判断动能、势能的变化。
3.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学会合理利用机械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如何判断动能、势能的变化。
2. 教学重点:生活中利用机械能的实例,学会合理利用机械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利用机械能的实例,如滑滑梯、荡秋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机械能的转化。
2. 知识讲解:讲解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势能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通过PPT展示实例,分析动能、势能的变化。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动能、势能转化的例题,让学生跟随步骤,共同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动能、势能转化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教师点评答案。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生活中利用机械能的实例,讨论如何合理利用机械能,提高生活质量。
6. 板书设计:板书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等。
7. 作业设计:布置一道有关动能、势能转化的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课后解答。
题目:小明骑自行车下坡时,速度变快,高度变低,此时他的动能和势能如何变化?请分析原因。
答案:小明骑自行车下坡时,速度变快,高度变低,他的动能变大,势能变小。
这是因为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势能与高度成正比。
下坡过程中,速度增加,高度减小,所以动能增加,势能减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机械能的转化。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 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c1dbb54a7302768e9939eb.png)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教案第1课时动能和势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3.初步理解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2.在学校注意安全,走廊内不奔跑,不从教室向窗外抛物。
【重难点】重点: 理解动能、势能;知道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 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自主预习】1、一个物体____________,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说明具有的能量就______。
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_________的过程。
能量和功都是的单位是_________。
2、运动的钢球,流动的空气,水共同特点:它们都在________,都在对外________,因而都具有________。
这种形式的能叫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动能。
4、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__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5、________和________ 统称为机械能。
【课堂探究案】探究点一: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想一想:同一位同学以不同的速度在走廊内运动,具有的动能大小相同吗?体重不同的同学如果速度相同,他们具有的动能大小相同吗?有什么不同?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和、有关。
活动1探究动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1)器材:木球、钢球、斜面、木板。
(2)交流讨论,谈一谈你们小组的方案。
同时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A.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来反映小球的动能的大小。
B、如何让小球具有相同的速度?(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2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a7b62df1b8f67c1cfad6b873.png)
第十章《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2一、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分析,认识到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2、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4、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5、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器材1、演示器材:多媒体电脑,滚摆,乒乓球2、分组器材:带斜面的木版,小车,砝码,卡片,橡皮筋,木块,水槽,细砂,带钉的木凳三、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判别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是否做功,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图片多媒体演示:(1)交通事故现场,人受伤,汽车燃烧(2)流动水冲击水轮机转动(3)风吹小风车转动(4)运动的铁锤能将钉子打入木板中(5)运动的子弹能射穿鸡蛋师: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各种现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这又说明了什么?生:以上现象的共同特点是物体都在运动,而且对别的物体做了功,说明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师:对,象这些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而且物体的动能越大,它可以对别的物体做的功就越多,反之越少。
那么,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探究活动来研究这个问题。
1、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师: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小车,质量不同的小车从一个斜坡的同一高度释放,运动到水平面时速度的大小相等。
下面我们就根据给定的器材进行探究活动。
实验结束后,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实验,然后小组讨论。
师:哪位同学能讲一讲,你是怎样进行探究的?生:首先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让小车从不同高度的斜面上滑下,小车滑到水平面上与木块相碰,观察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新版沪科版2019春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第1课时动能与势能导学案
![新版沪科版2019春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第1课时动能与势能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8ef3e284254b35eefd34b6.png)
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第1课时动能与势能【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分析,认识到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2.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学习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难点】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物体做的功越多,说明某种能转化为别的形式的能就越多。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能量自主阅读课本第206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风可以推动帆船前进而做功,张开的弓可以使箭射出,流动的水可以推动水轮机转动做功。
流动着的水、风、张开的弓都可以对别的物体施力,并能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而做功,说明它们都具有能量。
像这样,如果一个物体__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__,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2.什么是能量?能量的单位是什么?答: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国际单位制中,能量的单位是焦(J)。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
根据完成情况挑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板块一、二,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教师选择两组同学在全班展示方案一、二,小组同学互相点评。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知识板块二动能和势能自主阅读课本第206~209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丁) 1.如图甲所示,子弹能击穿障碍物;如图乙所示,流水能推动竹排;如图丙所示,打桩机上被举高的重锤落下来可以把桩打进地里;如图丁所示,被压弯的跳板可以弹起运动员。
像这样,物体由于__运动__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由于__高度位置__所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因__弹性形变__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8977275acfa1c7ab00cc1a.png)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通过探究,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善于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的思维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能量与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增强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探究,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2.难点:抽象的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势能、机械能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感到比较满意的地方
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压力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使学生经历了探究过程,收获成功的喜悦。
2.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大量的视频、图片和学生生活现象使学生理解能量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
1.对于探究实验,可多提供一些器材,适当放手,让学生能够自行设计实验,而不要拘泥于课本上的实验方法
2.对如何合理利用机械能的例子可多列举一些,进一步培养学生姜机械能知识应用与日常生活当中的意识。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24f32d941ea76e59fa04b7.png)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年级初二学科备课时间课题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课时安排主备教师参与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建立能量的初步概念;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2、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知道弹性势能;知道机械能及其单位。
3、了解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用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原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资源准备斜面,钢球,斜槽,小车,滚摆,单摆,弹簧教学过程设计(初案)备课建议及教学思考第一部分导入新课你知道满足什么条件的物理物体具有能?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斜槽的倾角应尽量小些。
滚下来时推动木球。
(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菌,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提问:1、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怎么判断策略势能大小的变化?当钢球滚到斜槽上的某一点时,钢球具有什么能?比较该位置和起始位置和钢球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总结学生发言,指出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进行新课能的概念复习功的概念,推动粉笔合在讲桌上移动一段距离,分析重力是否做功,推力是否做功。
强调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出示教材图1-1实验装置,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
引导学生分析在碰撞木块的过程中,钢球是否做功?讲述: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
2、动能小鸟和飞机迎面相撞时,其中的能量大到足以击落飞机,那么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归纳学生列举的事例,引出动能的概念,如运行的列车、流动的河水、奔跑的运动员……说明: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有动能。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第十章 机械与人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第十章 机械与人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https://img.taocdn.com/s3/m/1450b34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5.png)
一、能量
课堂探究
能
可怕的台风
量
湍急的河水
拉开的弓
物体
能把树 能把水车 能把箭
能够对外
吹弯 推动 射出
做功
在物理学中,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 能量,简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符号为 J。
结 1.质量较大的鸽子与质量较小的燕子在空中飞行,如果它们的动能相等,那么( A ) A.燕子比鸽子飞得快
B.鸽子比燕子飞得快
C.燕思子考与鸽子飞得一样快 D.两者速度大小无法比较
2.请你结从论能量的角度解释,为什么骑自行车时速度不能太快?
解析:自行车的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刹车阻力相同时,刹车需要的距离就越长, 车越思不考容易停下来,容易发生危险,所以 骑自行车时速度不能太快。
猜想
1.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被举高度有关。 2.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实验思路 把小桌放在透明的沙箱中,重物落下通过观察小桌 腿陷入沙箱的深度确定重力势能大小。
实验步骤 一、观察同一重物从不同高度落下小桌腿陷入深 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序号 1 2 3 …
步骤一实验表格 重物下落高度
桌腿陷入沙子的深度
A.势能不断减少,动能不断增加,机械能不变 B.势能不断减少,动能不断增加,机械能减少 C.势能不断减少,动能先增加然后保持不变,机械能减少 D.势能不断减少,动能先增加后减少,机械能不变
课堂小结
能量 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质量、速度
用
(3)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 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第6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第1课时 动能和势能课件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第6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第1课时 动能和势能课件新版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af17e44a7302768f993944.png)
弹性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 , 它具有的弹性势能 就越大。
(五)势能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是物体做功而具有的 能 , 统称势能。
随堂练习
1.以下物体具有何种形式的机械能:
升空的火箭:
动能、重力势能
;
正在下落的雨滴: 动能、重力势能
一些物体的动能E/J
飞行的 行走的牛 约60 步枪子弹 约5×103
跑百米的
行驶的
运动员 约3×103 小汽车 约2×105
在影响动能大小的两个因素中 , 那一个影响较 大?
(三)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做功 , 它们具有的能量 叫做重力势能。
2、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 猜想 : 1、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被举高度有关
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奥利给~
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
新民晚报
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
1990年6月10日
沈阳开往上海的195次列车经过上海分局管辖 的沪宁线103区段时 , 突然从列车左翼车窗飞出一 只馒头 , 不偏不倚正好打在当班的上海铁路分局苏 州工务段职工的鼻梁上 , 当场将其击昏。
小小的馒头为什么能把人击昏呢 ?
①流水推竹排前进 ② 高山上的大石块 ③
2、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猜想 : 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动能的大小跟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2、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1 : 探索动能与速度 的关系
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第十章第6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第十章第6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https://img.taocdn.com/s3/m/e5b41f4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2.png)
桌下陷得越深,说明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它的重力
势能越大;对照表3、4两行数据,钩码的质量大,它们被举高
相同的高度,质量大的钩码使小桌下陷得深,说明被举高高度
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重力势能越大.
结论: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2.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结论:物体产生的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木块运动的距离长,表明2钢球的动能大;对照3、4两行数据,
实心木球和钢球的质量不同,钢球的质量大,当它们从同一高
度被静止释放时,到达斜面低端的速度相同,但钢球撞击木块
运动的距离长,表明钢球的动能大.
结论: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 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由于高度位置所具有的 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因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人们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这类能称为势能.
物体有时既具有动能又具 有势能.例如,正在升空的航 天飞机具有动能,又因为它在 高处,还具有重力势能.动能 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典例与精析
(1)只要是弹簧就具有弹性势能 .( × ) (2)在高空飞行的小鸟,只具有动能.(× ) (3)用细线挂在天花板上的物体,没有做功,但它也具有能 量.( √) (4)运动的物体一定具有动能.( √ )
归纳与小结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 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质量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 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 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弹性势能大小与形变大小有关,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 弹性势能越大.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第2课时)习题ppt课件(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第2课时)习题ppt课件(新版)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39ec92be1e650e53ea990b.png)
【微点拨】 1.分析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步骤:
2.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 (1)注意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补 充——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没有 其他形式的能量补充或能量损失,则动能与势能转化过 程中机械能守恒。
(2)题目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等字样,则表 示没有能量损失——机械能守恒;如果有“在斜面上匀 速下滑”等字样,则表示有能量损失——机械能不守恒。
3.当你依靠自身的重力挤压蹦蹦杆下端的弹簧时,原有 的_重__力__势__能__就以_弹__性__势__能__的形式储存在弹簧中。跃起 时,_弹__性__势__能__被释放出来,帮你向上跳跃。
知识点一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由滚摆、单摆、蹦蹦杆中能量大小的变化,思考以下问 题:
1.探究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转化: (1) 滚 摆 在 上 升 过 程 中 , 动 能 __________, 重 力 势 能 ____________,滚摆在下降过程中,动能__________,重 力势能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能和____________ 能可以相互转化。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当滑车运动到环底和环顶时车中的 人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图中mg为人所受的重 力;N下和N上分别为滑车在底部和顶部时对人的支持力
(为使问题简化,可不考虑摩擦及空气阻力)。我们知道, 滑车沿圆环滑动,人也在做圆周运动。这时人做圆周运 动所需的向心力由mg和N提供。用v下表示人在圆环底 部的速度,v上表示人在圆环顶部的速度,R表示环的半 径,则
v上=18.4m/s(实际上由于摩擦及空气阻力的影响,底部
和顶部的车速要略小于理论上的计算值)。 由(1)式可知:N下=mg+ m v2下
R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2 沪教版(1)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2 沪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0e80b3c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7.png)
重点
探究动能和重力势能、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的转化.
难点
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解释和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环节安排】
环
节
教 学 问 题 设 计
教学活动设计
创设情境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地震造成34处堰塞湖危险地带.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形成洪峰,破坏性不亚于地震灾害的破坏力.请你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分析堰塞湖的危害.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判断物体动能或势能的变化.
2.知道动能和重力势能、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的转化.
3.知道生产和生活中对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利用.
过程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
1.利用控制变量法判断物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2.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解释和解决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类比“动能的分析”,加强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说出答案,说明原因.
教师补充、纠正学生的答案.
教师演示滚摆、单摆实验的同时启发学生来分析动能、势能的大小变化,然后再引导学生推断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转化.
教师出示一个蹦蹦杆,学生观察并联想游戏说明,教师启发学生分析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情况.同时加强安全教育.
问题3:处理例2和变式练习2
例2:【解析】秋千下降时,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上升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所以选D.
变式练习2:【解析】蹦床运动员在下降阶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变形阶段: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恢复原状阶段: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上升阶段:动转化为重力势能.
2019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 (新版)沪科版
![2019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 (新版)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faaf7d4b73f242336c5fd9.png)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合理利用机械能》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青蛙从跳起到落地的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 ).A. 一直增大B. 一直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2、据报道,一辆横穿铁路的拖拉机,因故障而停在铁道上,此时从远处驶来一列火车,尽管司机及时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但缓缓驶近的列车还是将拖拉机撞飞了,这是因为火车的( ).A. 动能很大B. 速度很大C. 势能很大D. 功率很大3、如图所示为某跳水运动员正在进行训练的情景,从起跳至落到水面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与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是( ).A. 动能一直减小,重力势能一直增大B. 动能一直增大,重力势能一直减小C. 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 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4、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地面越高的物体重力势能越大B. 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势能越大C. 悬挂在顶棚上的电灯静止不动,它没有重力势能D. 任何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5、下列物体只具有动能的是( ).A. 被运动员举着不动的杠铃B. 沿坡路向上行驶的汽车C. 在水平地面上行驶的汽车D. 站在树上的猴子6、关于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的物体一定只具有动能B. 速度越大的物体,动能越大C. 汽车的动能一定比自行车的动能大D.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7、质量相等、半径相同的铅球、铁球和铝球,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它们具有的势能是( ).A. 铅球最大B. 铁球最大C. 铝球最大D. 一样大8、关于能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线悬吊着的小球,从竖直方向偏开一个角度后,因为小球不能做功,所以小球不具有能B. 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因为它能够做功,所以子弹具有能C. 甲物体比乙物体的速度大,则甲物体的动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动能大D. 甲物体的位置比乙物体的位置高,则甲物体的势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势能大二、填空题9、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该实验是探究动能与的关系,通过比较来比较动能的大小,木块因受到最终静止.10、.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自带的燃料和助燃剂,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将含有氢和氧的气体(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储存在火箭内。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优课件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44b67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47.png)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又如在空中飞行的一个球的重力势能是5J, 动能是4J,球的机械能则为9J。
对于物体的机械能,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你们的猜想是什么?
一切物体都具有动能。动能的大小跟 哪些因素有关呢?
实验: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
1.动能的大小跟物体运动的 速度 有关 2.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 质量 有关
实验方案
3.能的单位:焦(J)
动能与势能
流动的水能够推动水车运转,说明水具有能 量。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物体由于高度所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 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合称为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正在升空的航天飞机,它具有动 能,又有势能。
能不变,机械能减少
D.动能减少,重力势 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一、动能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 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二、势能 1.重力势能 定义: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2.弹性势能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9日星期六2022/4/92022/4/92022/4/9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92022/4/92022/4/94/9/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92022/4/9April 9,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知识目标
1.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够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3.理解机械能守恒。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机械能守恒。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滚摆、单摆、带弹簧的斜面等。
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陈峰同学的家到学校本是一条在水平面上的直路,爱动脑筋的陈峰做了这样一个设想:要是将从家到学校的路挖成一个“U”字形,如图所示,只要从家骑上自行车后,不用刹车也不用踩车,等车停下来就可以到达学校了。
老师提出疑问,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考虑一下,陈锋同学的这一设想能够实现吗?阐明你的观点。
从学生阐述的观点中,不论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持有保留态度。
进一步的引导点拨,张峰同学的设想到底能不能实现,这节课我们就为同学们揭开此谜。
进而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探究点机械能及其转化
多媒体展示:(1)我们小时候都玩过荡秋千(如图1),闭上眼睛,那种时高时低的感觉如同在飞……你知道在荡秋千的过程中小孩具有哪些能量?这些能量是怎样变化?
(2)如图2所示是小刚在玩弹弓的情境,此时小刚用形变的橡皮条将“子弹”弹射出去的过程中,具有哪些能量?这些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3)从以上的两个实例中,你能够发现能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根据上节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课件中两个情境中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出每一个阶段中能量的变化情况和能量变化的规律。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观点进行引导总结,利用课件展示答案:
(1)把荡秋千的过程转化为如图3所示的图片,展开分析:
A→B过程中具有的能量是________,其中能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B→C过程中具有的能量是________,其中能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2)橡皮条将子弹射出的过程中,橡皮条具有弹性势能,子弹具有动能。
橡皮条的弹性势能减小,子弹的动能增大。
(3)在某一阶段能量的变化中,一种能量在减小的同时,另一种能量在增大。
老师进一步的追问,减小的能量消失了?增大的能量是创生出来的?动能和势能它们可以统称为什么能?
学生猜想,进行交流,阐明观点。
猜想认为是减小的能量转为了增大的能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导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得出第一个知识点。
刚才我们一起分析了两个能量转化的两个实例,现在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收获,亲自利用身边的器材来体验一下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实例。
根据自己组所做的实验试着阐明所观察到的现象、其中的能量变化和能量的转化情况。
教师在学生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巡回指导。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始操作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验,一般观察一边记录。
以小组为单位阐明自己所选择的实验器材、所操作的实验,以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等。
意见不同的其他组再给予补充。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展示课件验证学生叙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展示课件滚摆实验: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
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
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多媒体展示单摆实验:让学生根据滚摆实验的描述,再分析单摆实验的现象及能量转化情况。
演示动能与弹性势能的转化实验:实验可分两步做。
首先手持着木球将弹簧片推弯,而后突然释放木球,木球在弹簧片的作用下在水平槽内运动。
让学生分析在此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第二步实验,让木球从斜槽上端滚下,让学生观察木球碰击弹簧片的过程。
走进生活,教师让学生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留意观察过哪些现象中存在能量转化的例子?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利用了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学生结合生活的经历走进生活,讨论交流利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
根据学生叙述的生活中利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同时展示出相应的课件。
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应用:
课件1:城市铁路的车站的设计方案如图4所示,进站的轨道都与站台构成一个缓坡,就是利用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课件2:如图5所示,我们看杂技演员从高处跳下落在蹦床上,又被弹起的过程中是利用了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课件3:如图6中表示撑竿跳高运动的几个阶段:助跑、撑竿起跳、飞越横杆。
在这几个阶段中也是利用了能量的转化。
多媒体展示:
如图7所示的网球掉到地上会弹起,但是越弹越低。
试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网球从高处下落、触地变形、恢复形状反弹的三个连续过程中,机械能分别是怎么转化的?
(2)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网球为什么会越弹越低?
以组为单位,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概括出越来越低的原因是克服空气阻力做了功,消耗了一部分机械能。
教师根据学生的阐述,引导得出机械能守恒规律。
在不考虑摩擦阻力的条件下,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第2课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3.机械能守恒:
在不考虑摩擦阻力的条件下,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本课我主要采用以课件设疑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然后以问题为切入点展开,让学生在情境问题中来感悟物理知识,做到乐中求学,学中求乐,不知不觉中总结出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转化。
为了进一步地让学生加强对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理解,我又让学生根据桌面上的器材来亲自探究,亲自体验和感悟能量的转化。
让学生组内做滚摆实验、单摆实验、斜面弹簧实验等,从中加强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和分析问题、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营造学生进行实验,对现象进行探讨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在探讨中锻炼自己的思维。
为了加深学生对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的印象,得出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后,再进一步举出生活事例进行分析。
由于现象皆从身边来,故讨论时学生们都踊跃发言,经过一定的“争吵”讨论出的结果不但正确而且全面。
经过这样热烈的讨论,学到的知识一定印象深刻,从枯燥无味的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物理的另一番乐趣。
本课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生活和动手中学习物理,将所学物理知识用于解释生活现象。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新课程理念。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