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版中医外科学证型

合集下载

中医外科学疾病辩证

中医外科学疾病辩证

常见疾病:
头面部疖、痈、疔诸疮; 皮肤病如油风、黄水疮等; 颈项多见痈、有头疽等; 上肢多见外伤染毒,如疖、 疔等。
2.中部辨证
人体中部包括胸、腹、 腰、背,是五脏六腑所 居之处,也是十二经所 过部位,是人体气机升 降出人的枢纽,也是气 血化生、运行、转化的 部位。发于中部的外科 疾病,绝大多数与脏腑 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二、辨肿块、结节
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 ( (
的或体表显而易见的
二一 ))
肿物,如腹腔内肿物
结肿 节块
或体表较大的包块等。
而较小触之可及的称
之为结节,主要见于
皮肤或皮下组织。
(一)肿块
1.大小 5.位置 2.形态 6.界限 3.质地 7.疼痛 4.活动度 8.内容物
1.大小
一般以公分为测量单位,测量其大小可 作为记录肿块变化,观察治疗效果的客 观依据。B超测量可准确提示其有意义 的数值。
常见症状:
中部症状比较复杂,由于影响 脏腑功能,症状表现轻重不一。 概括之主要有:呕恶上逆,胸 胁胀痛,腹胀痞满,纳食不化, 大便秘结或硬而不爽,腹痛肠 鸣,小便短赤,舌红,脉弦数。
常见疾病:
乳房肿物、腋疽、胁疽、 背疽、急腹症、缠腰火丹 以及积聚等。
3.下部辨证
病因特点:
人体下部指臀、 发病特点: 前后阴、腿、 常见症状: 胫、足,其位 常见疾病: 居下,阴偏盛, 阳偏弱,阴邪 常袭。
病因特点:
风邪易袭,温热多侵。风邪 易袭阳位,温热其性趋上, 故病因多为风温、风热。
发病特点:
上部疾病的发生一般来势迅 猛。因风邪侵袭常发于突然 之间,而起病缓慢者风邪为 患则较少。
常见症状:
发热恶风,头痛头晕,面红 目赤,口干咽痛,舌尖红而 苔薄黄,脉浮而数。局部红 肿宜浮,忽起忽消,根脚收 束,肿势高突,疼痛剧烈, 溃疡则脓稠而黄。

07级中西医临床班《中医外科学》考点汇总(精)

07级中西医临床班《中医外科学》考点汇总(精)

07级中西医临床班《中医外科学》考点汇总(精)07级中西医临床班《中医外科学》考点汇总一、名词解释:1. 疡:也称外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外科称为疡科,外科医生称为疡医。

2. 红丝疔:是发于四肢,皮肤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3. 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4. 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5. 乳痈:是由热毒侵入乳房引起的乳房部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 常发生于产后的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

6. 酒齄鼻:是一种主要发生在鼻及鼻周围,以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为临床特征的慢性皮肤病。

因鼻部色紫红如酒渣故名。

7. 齿线:肛瓣和直肠柱的基底在直肠和肛管交界处形成一条不整齐的交界线,称为齿线8. 内痔:是指肛门齿状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肛门直肠病中最常见的疾病。

9. 肛漏:是指直肠、肛管和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漏管。

一般由原发性内口、漏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也有仅具内口或外口者。

10. 乳核:是指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良性肿瘤。

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

11. 疮疡:广义的说,是一切体表浅显外科疾患的总称。

狭义的说,是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12. 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14. 肿疡:指一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15. 药毒:是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皮肤粘膜直接用药等途径,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皮肤或粘膜的急性炎症反应。

16. 股肿: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异常凝固而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

17. 瘾疹:是一种以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为特征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

俗称“ 风疹块” 。

18. 疫疔:是因接触疫畜染毒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19. 流注:是一种发于肌肉深部的多发性急性化脓性疾病。

七版中医外科学证型考焦的人整理(更新版)11 (DEMO)

七版中医外科学证型考焦的人整理(更新版)11 (DEMO)

七版中医外科学证型整理(更新版)中外重点补充〈1〉我国的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瘛瘲方》。

〈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晋末‧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3〉三大流派:(1)正宗派:明‧陈实功《外科正宗》,重视脾胃,开门逐寇为其特点;及寒化论,内外并治,列证最全。

(2)全生派:清‧王维德《外科全生集》倡导阴阳辨证法,对阴证的辨治最精,发明阳和汤,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

(3)心得派:清‧高锦廷《疡科心得集》,把温病方剂引进治疗逆证、重证,及上、中、下三部辨证法。

〈4〉疮疡的分期:(1)肿疡期→发病→未化脓前(初期)。

(2)脓疡期→凡已成脓而未溃者。

(3)溃疡期→凡脓出破溃者。

〈5〉流痰:相当于骨及关节的结核病,发于骨及关节的结核病,具有发病慢、皮色不变、化脓迟、溃后不易愈、脓水稀薄而少、有大量败絮状物(干酪样坏死组织),易损筋伤骨而致残。

〈6〉丹毒:相当于急性皮下网状淋巴管炎,特点为突然皮肤红赤如丹,迅速向四周扩大,中央先愈,常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好发于头面和四肢,发于面部者易内陷,发于四肢者易复发。

〈7〉应指:用两手的食指指端轻放于脓肿患处,隔适当距离,一手指端稍用力按一下,则另一手可感觉有波动感,此感觉称之。

〈8〉祛腐生肌:具有提脓祛腐、生肌收口的作用,能使脓毒排出,腐肉尽早脱落,以促进新肉生长。

〈9〉窦道:是一种只有外口,而无内孔相通的病理性盲管。

〈10〉乳癖:多由内分泌失调引起,是一种非炎性肿块,是一种病理的总称。

〈11〉苔藓样变:形态为皮肤增厚、粗糙、皮肤纹理加宽、增深、干燥、局限边界清楚的大或小片皮损,常为一些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主要表现。

〈12〉中医外科病因病机的总机理:阴阳不和、脏腑不调(全身),气血凝滞、经络阻隔(局部)。

〈13〉辨风痛:痛无定处。

〈14〉辨脓有无:(1)有脓→根束、顶高、皮薄、中软、应指、跳痛。

(2)无脓→不根束、不顶高、不皮薄、不中软、不应指、无跳痛。

〈15〉辨脓深浅:(1)浅者→局限、顶高、皮薄、轻按而应指。

刘爱民教授辨治慢性荨麻疹经验总结

刘爱民教授辨治慢性荨麻疹经验总结

刘爱民教授辨治慢性荨麻疹经验总结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难治病,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临床分型及经典案例等方面对刘爱民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进行介绍。

标签:慢性荨麻疹;辨证论治;刘爱民;临床经验慢性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疹块,属于中医“瘾疹”范畴,是一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多用抗组胺及激素等药物,虽可暂时控制症状,但远期疗效不佳,而中医治疗则具有明显优势。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第七版仅列出了风寒束表、风热犯表、胃肠湿热、血虚风燥四种证型[1],与临床所见不一致。

吾师刘爱民教授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及教学科研三十余载,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其辨证灵活而精细,遣方用药亦颇具特色,临床疗效满意。

笔者有幸从师,特将刘老师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审证求因,剖析病机本病病因复杂,病机变化多端。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瘙瘾疹候》阐明了本病的发病原因:“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

临床中慢性荨麻疹的病程较长,病机往往是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里合病,阴阳失调。

吾师刘爱民教授结合临证数十年经验,审证求因,执简驭繁,善抓疾病主要矛盾,认为慢性荨麻疹的病机特点主要是以气、血、阳气虚弱为本,风湿热邪为标,即本虚标实[2]。

宗于《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

其病因总不离“风邪”,而本病之所以反复发作,风邪之所以缠绵难去,关键在于有“湿”、“虚”的存在[2]。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重浊、黏滞,风与湿合,则风邪难去;虚则正不胜邪,风邪稽留。

多数情况下,“湿”与“虚”往往同时致病,导致临床表现十分复杂。

2 把握转归,以竟全功慢性荨麻疹不仅病机复杂,而且变化多端,其证候在治疗伊始到治疗结束均呈现阶段性演变[2],刘爱民教授善于把握疾病证候演变,将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考虑,重视辨证分期治疗。

《中医外科学》课件 第三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辩证

《中医外科学》课件  第三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辩证

☆气味: 略带腥味,质稠-顺证 腥晦恶臭,质薄-逆证 脓如蟹漠-内膜已透
七、辨溃疡
■色泽: ☆阳证:红活鲜润,脓液稠厚黄白,腐肉易
脱,新肉易生,疮口易敛,知觉正常
☆阴证: 疮面色泽灰暗,脓液清稀,或流血水, 腐肉不脱,或新肉不生,疮口经久难 敛,疮面不知痛痒
☆疔疮走黄: 疮顶突然陷黑无脓,皮肤暗红,肿势扩散
■疼痛性质: 刺痛-痛如针刺,病变多在皮肤 灼痛- 痛而烧灼,病变多在肌肤 裂痛-痛如撕裂,病变多在皮肉 钝痛- 疼痛滞缓,病变多在骨与关节间
酸痛- 痛而酸楚,病变多在关节间 胀痛- 痛而紧张,胀满不适 绞痛- 痛如刀割,发病急骤,多在脏腑 啄痛- 痛如鸡啄,并伴有节律性痛,多在肌肉 抽掣痛- 痛时扩散,除抽掣外,并伴有放射痛
中医外科学
第三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辩证
李先强
细目一 辨病
一、概念
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现象、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二、辨病的重要条件
■扎实的理论知识 ■详细、全面、认真的诊察 ■积累临床经验 ■具备西医学及相关检查知识
三、辨病程序
■详询病史 ■全面体检 ■注重局部 ■选用新技术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综合分析
细目二 阴阳辨证
痰肿 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形态 各异,不红不热。
气肿 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 或随喜怒消长。不红不热。
瘀血肿 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 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
脓肿 肿势高突,皮肤光亮,焮红灼热, 剧烈跳痛,按之应指。
实肿 肿势高突,根盘收束,常见于正盛 邪实之疮疡。
虚肿 肿势平坦,根盘散漫,常见于正虚 不能托毒之疮疡。
■肿痛结合 先肿后痛-浅在肌肤 先痛后肿-深在筋骨 痛发数处,肿胀并起或先后相继-流注 肿势蔓延,痛在一处-毒已渐聚 肿势散漫,无处不痛-毒邪四散

最新七版中医外科学证型整理

最新七版中医外科学证型整理
体虚毒恋,阴虚内热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所辖的“促进就业基金”,还专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担保,贷款最高上限达到5万元。养阴清热解毒
这里有营业员们向顾客们示范着制作各种风格炯异的饰品,许多顾客也是学得不亦乐乎。据介绍,经常光顾“碧芝”的都是些希望得到世界上“独一无二”饰品的年轻人,他们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挑选,然后亲手串连,他们就是偏爱这种DIY的方式,完全自助在现场,有上班族在里面精挑细选成品,有细心的小女孩在仔细盘算着用料和价钱,准备自己制作的原料。可以想见,用本来稀奇的原料,加上别具匠心的制作,每一款成品都必是独一无二的。而这也许正是自己制造所能带来最大的快乐吧。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
胎火蕴毒
凉血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
附骨疽
环跳疽
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髋关节炎
湿热瘀阻
清热化湿,行瘀通络
仙方活命饮合五神汤
热毒炽盛
清热化湿,和营托毒
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
脓毒蚀骨
调补气血,清化余毒
八珍汤合六味地黄丸
走黄
热盛入血
凉血清热解毒
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内陷
邪盛热极
凉血清热解毒,养阴清心开窍
清热解毒利湿
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
红丝疔
急性淋巴管炎
火毒入络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
火毒入营
凉血清营,解毒散结
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烂疔
气性坏疽
湿火炽盛
清热泻火,解毒利湿
黄连解毒汤合萆薢化毒汤
毒入营血
凉血解毒,清热利湿
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
疫疔
皮肤炭疽
疫蕴结
清热解毒,和营消肿

中医外科学部分

中医外科学部分

1.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2.辨阳证;阴证:发病缓急:急性发作;慢性发作皮肤颜色:红赤;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皮肤温度:焮热;凉或不热肿胀形势:高肿突起;平塔下陷肿胀范围:根盘收;根盘散漫肿块硬度:软硬适度;坚硬如石或柔软如绵疼痛感觉:疼痛剧烈、拒按;疼痛和缓、隐痛、不痛或酸麻病位深浅:皮肤、肌肉;血脉、筋骨脓液质量:脓质稠厚;脓质稀薄溃疡形色:肉芽红活润泽;肉芽苍白或紫暗病程长短:病程比较短;病程比较长全身症状:初期常伴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渐消;初期无明显症状,或伴虚寒症状,酿脓时有虚热症状,溃后虚象更甚舌苔脉象:舌红苔黄脉有余;舌淡苔少脉不足预后顺逆:易消、易溃、易敛,多顺;难消、难溃、难敛,多逆3.辨脓的方法、如何辨脓的有无:(1)按触法、穿刺法、点压法、透光法、B超。

(2)有脓:肿块坚硬高突、皮薄焮红、按之灼热痛甚,中软应指,有波动感,脉数。

可伴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全身反应。

无脓:按之微热、轻痛,肿块仍硬,无应指感,脉不数者,为脓未成。

4.内治法三总则:消法:定义: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以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脓,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

适用证:尚未成脓的初期肿疡、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和各种皮肤疾病。

运用:表邪者解表,里实者通里,热毒蕴结者清热,寒邪凝结者温通,痰凝者祛痰,湿阻者理湿,气滞者行气,血瘀者和营化瘀。

托法:定义: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

适用证:外疡中期,即成脓期,此时热毒已腐肉成脓,由于一时疮口不能溃破,或机体正气虚弱无力托毒外出,均会导致脓毒滞留。

运用:分为补托(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脚散漫不收,难溃难腐的虚证)和透托(毒气虽盛而正气未衰者)。

透托方,如透脓散;益气托毒方,如托里消毒散;温阳托毒方,如神功内托散。

补法:定义:用补养的药物,恢复正气,助养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疗法则。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执业笔试资源]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的学术特点(流派):正宗派—明·陈实功《外科正宗》重视外治和手术疗法,重视调理脾胃,充实疮疡恢复期的治疗。

全生派—清·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以阴阳为辨证论治的法则,主要学术思想为“阴虚阳实”论。

心得派—清·高锦庭《疡科心得》—立论以鉴别诊断为主,将温病学说引入外科病证治,用三焦辩证揭示了外科病因与发病部位的规律。

《素问·生气通天论》—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华佗—外科鼻祖,第一个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

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海藻治瘿,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

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

唐·孙思邈《千金方》用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

宋·王怀隐《太平圣慧方》补充完善了“五善七恶”学说。

陈司成《霉疮秘录》第一部梅毒专著。

我国医事分科最早始于—周代。

传统中医外科学的范围,一般肉眼可见,有形可征及需要以外治为主要疗法的疾病。

外科疾病的命名原则:以部位命名(乳痈、子痈、对口疽);以病因命名(破伤风、冻疮、漆疮);以形态命名(蛇头疔、鹅掌风);以颜色命名(白驳风、丹毒)。

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广义: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狭义: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破溃的肿块。

溃疡—一切外科疾病破溃的疮面。

应指—患处以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岩—病变部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不移,形似岩石,破溃后疮面中间凹陷较深,状如岩穴(岩与癌相同)。

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邪。

从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来看,它与气血、脏腑、经络、正气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

局部的气血凝滞,营气不从,经络阻塞,以致脏腑功能失和等,虽是总的发病机理,但概括而言,脱离不了阴阳的平衡失调或偏胜,因为阴阳平衡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医执业医师七版中医外科学证型整理(烤焦的人)

中医执业医师七版中医外科学证型整理(烤焦的人)

七版中医外科学证型整理中医西医证型内治法方药疖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暑热浸淫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体虚毒恋,阴虚内热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朮散疔颜面部疔、痈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火毒炽盛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手足部疔疮甲沟炎化脓性指头或腱鞘炎足底皮下脓肿火毒凝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热盛肉腐清热透脓托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湿热下注清热解毒利湿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红丝疔急性淋巴管炎火毒入络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火毒入营凉血清营,解毒散结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烂疔气性坏疽湿火炽盛清热泻火,解毒利湿黄连解毒汤合萆薢化毒汤毒入营血凉血解毒,清热利湿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疫疔皮肤炭疽疫毒蕴结清热解毒,和营消肿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痈皮肤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火毒凝结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热盛肉腐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气血两虚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颈痈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风热痰毒散风清热,化痰消痈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腋痈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肝郁痰火清肝解郁,消肿化毒柴胡清肝汤脐痈脐炎、脐肠管异常脐尿管异常继发感染湿热火毒清火利湿解毒黄连解毒汤合四苓汤脾气虚弱健脾益气四君子汤委中毒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气滞血瘀和营活血,消肿散结活血散瘀汤湿热蕴阻清利湿热,和营活血活血散瘀汤合五神汤气血两亏调补气血八珍汤锁喉痈口底部蜂窝组织炎痰热蕴结散风清热,化痰解毒普济消毒饮热盛肉腐清热化痰,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热伤胃阴清养胃阴益胃汤臀痈臀部蜂窝组织炎湿火蕴结清热解毒,和营化湿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痰湿凝滞和营活血,利湿化痰桃红四物汤合仙方活命饮气血两虚调补气血八珍汤手发背手背部蜂窝组织炎湿热壅阻清热解毒,和营化湿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气血不足调补气血托里消毒散足发背足背部蜂窝组织炎湿热下注清热解毒,和营利湿五神汤有头疽痈火毒凝结清热泻火,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湿热壅滞清热化湿,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阴虚火炽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蓍汤气虚毒滞扶正托毒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流注脓血症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髂窝部脓肿余毒攻窜清热解毒,凉血通络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暑湿交阻解毒清暑化湿清暑汤瘀血凝滞和营活血,祛瘀通络活血散瘀汤发颐化脓性腮腺炎热毒蕴结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毒盛酿脓清热解毒透脓普济消毒饮热毒内陷清营解毒,化痰泄热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余毒未清清脾泄热,化瘀散结夏枯草、连翘、金银花、黄芩、栀子玄参、莪朮、芦根丹毒丹毒风热毒蕴疏风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肝脾湿火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化斑解毒汤湿热毒蕴利湿清热解毒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胎火蕴毒凉血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附骨疽环跳疽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髋关节炎湿热瘀阻清热化湿,行瘀通络仙方活命饮合五神汤热毒炽盛清热化湿,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脓毒蚀骨调补气血,清化余毒八珍汤合六味地黄丸走黄热盛入血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内陷邪盛热极凉血清热解毒,养阴清心开窍清营汤合黄连解毒汤、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正虚邪盛补养气血,托毒透邪,清心安神托里消毒散、安宫牛黄丸脾肾阳虚温补脾肾附子理中汤阴伤胃败生津益胃益胃汤流痰骨与关节结核阴虚痰凝补肾温经,散寒化痰阳和汤阴虚内热养阴清热托毒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肝肾亏虚补益肝肾左归丸合香贝养荣汤气血两虚补气养血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瘰疠颈部淋巴结结核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气血两虚益气养血香贝养荣汤褥疮气滞血瘀理气活血血府逐瘀汤蕴毒腐溃益气养阴,理湿托毒生脉散、透脓散合萆薢渗湿汤气血两虚气血双补,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窦道余毒未清清热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气血两虚益气养血,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乳痈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气滞热壅疏肝清胃,通乳消肿栝蒌牛蒡汤热毒炽盛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正虚毒恋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乳发乳房部蜂窝组织炎乳房坏疽火毒外侵肝胃湿热蕴结泻火解毒,佐以利湿龙胆泻肝汤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肝经郁热疏肝清热,活血消肿柴胡疏肝散正虚邪滞扶正托毒托里消毒散乳痨乳房结核气滞痰凝疏肝解郁,滋阴化痰开郁散合消疠丸正虚邪恋托里透脓托里消毒散阴虚痰热养阴清热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乳漏余毒未清清热解毒银花甘草汤正虚毒恋扶正托毒托里消毒散阴虚痰热养阴清热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乳癖乳腺增生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冲任失调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乳疠乳房异常发育症肝气郁结疏肝散结逍遥蒌贝散肾气亏虚补益肾气阳虚右归丸(阴虚左归丸)加小金丹乳核乳腺纤维腺瘤肝气郁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散血瘀痰凝疏肝活血,化痰散结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乳衄大导管内乳头状瘤肝火偏旺疏肝解郁,清热凉血丹栀逍遥散脾虚统摄健脾养血归脾汤乳岩乳腺癌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栝蒌散合开郁散。

中医执业医师七版中医外科学证型整理(执业版)

中医执业医师七版中医外科学证型整理(执业版)

中医执业医师七版中医外科学证型整理(执业版)中医执业医师七版中医外科学证型整理(执业版)一、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中医外科学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二、中医外科学基本理论本章包括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涵盖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外科手术、创伤与外科疾病的治疗等内容。

1·四诊合参本节介绍四诊合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以及如何根据所得信息进行病情判断和辨证施治。

2·辨证施治本节详细介绍中医外科学中的常见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内外用药、针灸和推拿等技能。

3·外科手术本节从中医外科学的角度介绍外科手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创伤与外科疾病的治疗本节主要介绍中医对各类创伤和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软组织损伤、骨折、脱位等。

三、中医外科学常见疾病本章主要介绍中医外科学常见疾病及其证型辨证施治方法,包括骨折、关节疾病、脊柱疾病、筋骨疾病等。

1·骨折的辨证施治本节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骨折及其相应的辨证施治方法,包括闭合复位、牵引、外固定和内固定等技术。

2·关节疾病的辨证施治本节主要介绍中医外科学对关节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包括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3·脊柱疾病的辨证施治本节详细介绍中医对脊柱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4·筋骨疾病的辨证施治本节介绍中医外科学对筋骨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包括肌肉拉伤、扭伤等。

四、中医外科学的实践和研究本章主要介绍中医外科学在临床实践和科研中的应用和探索,包括各地医院的中医外科学临床实践经验和相关的科研成果。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病例、图片和文献资料等,供读者参考。

注释:1·中医外科学:指中医学中专门研究外科疾病的学科。

2·四诊合参:指中医诊断的核心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中医外科学参考

中医外科学参考

一、名解1、【应指】:确认成脓时,用两手指腹轻放于脓肿患部,相隔适当的距离,然后以一手指稍用力按一下,另一手指端既有一种波动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应指。

经反复多次及左右相互交替试验,若应指明显者为有脓。

2、【风热疮】:是一种斑疹色红如玫瑰、脱屑如糠秕的急性自限性皮肤病。

亦称风痒,西医为玫瑰糠疹。

特点为初发时多在躯干部先出现玫瑰红色母斑,上有糠秕样鳞屑,继则分批出现较多形态相仿而较小的子斑。

3、【脱肛】:指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

其特点是以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

西医为直肠脱垂。

4、【锁肛痔】:发生在肛管的恶性肿瘤,病至后期,肿瘤阻塞,肛门狭窄,排便困难,犹如锁住肛门一样,故称为锁肛痔。

西医为肛管直肠癌。

5、【脱疽】:指发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又称脱骨疽。

其特点是好发于下肢末端,伴间歇性跛行,多见于壮丁老人糖尿病人。

二、简答【肛痈】: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肛门直肠脓肿)。

发病急骤,疼痛剧烈,伴高热,破溃后多形成肛漏。

临表:1、肛门皮下脓肿2、坐骨直肠间隙脓肿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4、直肠后间隙脓肿。

5-7天成脓,若逾月脓稀—结核脓肿2、【原/继发性皮损】: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损,有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脓疮等。

【继~~】:是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成,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疤痕、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

3、【白庀】:在红斑上有松散的银白色鳞屑,抓之有薄膜及露水珠样出血点。

病程长,反复发作,不宜根治。

进行期(疹↑洞形反应+)、静止期(稳定,鳞屑↓)和退行期(中心消退)。

4、【脱疽证治】:1、血脉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桃红四物+炮山甲、地龙、乳没。

热毒伤阴证——清热解毒,养阴活血。

顾步汤+-(芪牛归地丁参石斛草蒲银菊)三、论述1、【外用药原则】:1、要根据病情阶段用药(渗—洗敷,慢性软膏)2、注意控制感染3、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面阴慎刺激药)4、用药宜先低后浓(平和顽刺)5、随时注意药敏反应(停)6、外用软膏二次用药时,需先用棉花醮上植物油或石蜡油谐去上次所涂软膏,切不可用汽油或肥皂、热水擦洗。

七版中医外科学证型

七版中医外科学证型
消风散
胃肠湿热
疏风解表,通腑泄热
防风通圣散
血虚风燥
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当归饮子
牛 皮 癣
神经性皮炎
肝郁化火
疏肝理气,清肝泻火
龙胆泻肝汤
风湿蕴肤
祛风利湿,清热止痒
消风散
血虚风燥
养血润燥,熄风止痒
当归饮子
猫 眼 疮
多形性红斑
风寒阻络
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当归四逆汤
风热蕴肤
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消风散
湿热蕴结
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托里消毒散
颈 痈
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风热痰毒
散风清热,化痰消痈
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
腋 痈
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肝郁痰火
清肝解郁,消肿化毒
柴胡清肝汤
脐 痈
脐炎、脐肠管异常
脐尿管异常继发感染
湿热火毒
清火利湿解毒
黄连解毒汤合四苓汤
脾气虚弱
健脾益气
四君子汤
委 中 毒
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气滞血瘀
和营活血,消肿散结
活血散瘀汤
桂附八味丸合真武汤
脾虚肝旺
健脾清肝
四君子汤合丹栀逍遥散
气滞血瘀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
淋 病
淋病
湿热毒蕴(急性)
清热利湿,解毒化浊
龙胆泻肝汤合清营汤
阴虚毒恋(慢性)
滋阴降火,利湿祛浊
知柏地黄丸
非淋菌性尿道炎
湿热阻滞
清热利湿,化浊通淋
萆薢分清饮、八正散
肝郁气滞
疏肝解郁,理气通淋
橘核丸
阴虚湿热
气血两虚
调补气血
八珍汤

中医外科学(7)

中医外科学(7)

中医外科学(7)第十四节牛皮癣牛皮癣是一种患部皮肤状如牛项之皮,厚而且坚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在中医文献中,因其好发于颈项部,故称为摄领疮;因其缠绵顽固,故亦称为顽癣。

《诸病源候论·摄领疮候》云:“摄领疮,如癣之类,生于项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也。

”《外科正宗·顽癣》云:“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

”本病以皮肤局限性苔藓样变,伴剧烈瘙痒为临床特征。

好发于青壮年。

慢性经过,时轻时重,多在夏季加剧,冬季缓解。

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

[病因病机]初起多为风湿热之邪阻滞肌肤,或颈项多汗,硬领摩擦等所致;病久耗伤阴液,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血虚肝旺,情志不遂,郁闷不舒,或紧张劳累,心火上炎,以致气血运行失职,凝滞肌肤,每易成诱发的重要因素,且致病情反复发作。

总之,情志内伤、风邪侵袭是本病发病的诱发因素,营血失和、经脉失疏、气血凝滞则为其病机。

[诊断]好发于颈部、肘部、骶部及小腿伸侧等处。

常呈对称性分布,亦可沿皮神经分布呈线状排列。

皮损初起为有聚集倾向的多角形扁平丘疹,皮色正常或略潮红,表面光泽或覆有菲薄的糠皮状鳞屑,以后由于不断地搔抓或摩擦,丘疹逐渐扩大,互相融合成片,继之则局部皮肤增厚,纹理加深,互相交错,表面干燥粗糙,并有少许灰白色鳞屑,而呈苔藓样变,皮肤损害可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片,边界清楚,触之粗糙。

由于搔抓,患部及其周围可伴有抓痕、出血点或血痂,其附近也可有新的扁平小丘疹出现。

自觉阵发性奇痒,被衣摩擦与汗渍时更剧,入夜尤甚,搔之不知痛楚。

情绪波动时,瘙痒也随之加剧。

因瘙痒可影响工作和休息,患者常伴有失眠、头昏、烦躁症状。

本病病程缓慢,常数年不愈,反复发作。

临床上按其发病部位、皮损多少分为泛发型和局限型两种。

局限型,皮损仅见于颈项等局部,为少数境界清楚的苔藓样肥厚斑片;泛发型,分布较广泛,好发于头、四肢、肩腰部等处,甚至泛发全身各处,皮损特点与局限型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虚毒恋
扶正托毒
托里消毒散
阴虚痰热
养阴清热
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
乳癖
乳腺增生
肝郁痰凝
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逍遥蒌贝散
冲任失调
调摄冲任
二仙汤合四物汤
乳疠
乳房异常发育症
肝气郁结
疏肝散结
逍遥蒌贝散
肾气亏虚
补益肾气
阳虚右归丸(阴虚左归丸)加小金丹
乳.
乳腺纤维腺瘤
肝气郁结
疏肝解郁,化痰
逍遥散

散结
血瘀痰凝
疏肝活血,化痰散结
命活仙方汤合珍八

流注
脓血症
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髂窝部脓肿
余毒攻窜
清热解毒,凉血通络
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
暑湿交阻
解毒清暑化湿
清暑汤
瘀血凝滞
和营活血,祛瘀通络
活血散瘀汤
发颐
化脓性腮腺炎
热毒蕴结
清热解毒
普济消毒饮
毒盛酿脓
清热解毒透脓
普济消毒饮
热毒内陷
清营解毒,化痰泄热
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
余毒未清
清脾泄热,化瘀散结
托里消毒散
颈痈
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风热痰毒
散风清热,化痰消痈
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
腋痈
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肝郁痰火
清肝解郁,消肿化毒
柴胡清肝汤
脐痈
脐炎、脐肠管异常脐尿管异常继发感染
湿热火毒
清火利湿解毒
黄连解毒汤合四苓汤
脾气虚弱
健脾益气
四君子汤
委中毒
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血瘀
和营活血,消肿散结
活血散瘀汤
湿热蕴阻
褥疮
气滞血瘀
理气活血
血府逐瘀汤
蕴毒腐溃
益气养阴,理湿托毒
生脉散、透脓散合萆薢渗湿汤
气血两虚
气血双补,托毒生肌
托里消毒散
窦道
余毒未清
清热和营托毒
仙方活命饮
气血两虚
益气养血,和营托毒
托里消毒散
乳痈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气滞热壅
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栝蒌牛蒡汤
热毒炽盛
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透脓散
正虚毒恋
益气和营托毒
托里消毒散
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乳衄
大导管内乳头状瘤
肝火偏旺
疏肝解郁,清热凉血
丹栀逍遥散
脾虚统摄
健脾养血
归脾汤
乳岩
乳腺癌
肝郁痰凝
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神效栝蒌散合开郁散
冲任失调
调摄冲任,理气散结
二仙汤合开郁散
正虚毒炽
调补气血,清热解毒
八珍汤加减
气血两亏
补益气血,宁心安神
人参养荣汤
脾虚胃弱
健脾和胃
参苓白术伞、理中汤
气瘿
血瘤
血管瘤
心肾火毒
清心泻火,凉血解毒
芩连二母丸合凉血地黄汤
肝经火旺
清肝泻火,祛瘀解毒
丹栀逍遥散合清肝芦荟丸
脾统失司
健脾益气,化湿解毒
瘀热伤阴
和营养阴
通窍活血汤合养阴清肺汤
瘤、岩
相当于西医部分的体表良性肿瘤
气郁痰凝
理气解郁,化痰散结
开郁散或通气散坚丸
寒痰凝聚
温经散寒,化痰散结
阳和汤、万灵丹
气血瘀滞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活血散瘀汤、散肿溃坚汤
毒热蕴结
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五味消毒饮合当归芦荟丸
正虚邪实
益气养血,解毒散结
保元汤或生脉散和散肿溃坚汤
附子理中汤
阴伤胃败
生津益胃
益胃汤
流痰
骨与关节结核
阴虚痰凝
补肾温经,散寒化痰
阳和汤
阴虚内热
养阴清热托毒
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
肝肾亏虚
补益肝肾
左归丸合香贝养荣汤
气血两虚
补气养血
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
瘰疠
颈部淋巴结结核
气滞痰凝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开郁散
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
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
气血两虚
益气养血
香贝养荣汤
八珍汤
手发背
手背部蜂窝组织炎
湿热壅阻
清热解毒,和营化湿
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
气血不足
调补气血
托里消毒散
足发背
足背部蜂窝组织炎
湿热下注
清热解毒,和营利湿
五神汤
有头疽

火毒凝结
清热泻火,和营托毒
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
湿热壅滞
清热化湿,和营托毒
仙方活命饮
阴虚火炽
滋阴生津,清热托毒
竹叶黄蓍汤
气虚毒滞
扶正托毒
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手足部疔疮
甲沟炎化脓性指头或腱鞘炎足底皮下脓肿
火毒凝结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热盛肉腐
清热透脓托毒
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湿热下注
清热解毒利湿
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
丝红疔
急性淋巴管炎
火毒入络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
火毒入营
凉血清营,解毒散结
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乳发
乳房部蜂窝组织炎乳房坏疽
火毒外侵肝胃湿热蕴结
泻火解毒,佐以利湿
龙胆泻肝汤
粉刺性乳痈
浆细胞性乳腺炎
肝经郁热
疏肝清热,活血消肿
柴胡疏肝散
正虚邪滞
扶正托毒
托里消毒散
乳痨
乳房结核
气滞痰凝
疏肝解郁,滋阴化痰
开郁散合消疠丸
正虚邪恋
托里透脓
托里消毒散
阴虚痰热
养阴清热
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
乳漏
余毒未清
清热解毒
银花甘草汤
单纯性甲状腺肿
肝郁气滞
疏肝解郁,化痰软坚
四海舒郁丸
肉瘿
甲状腺腺瘤或囊肿属良性肿瘤
气滞痰凝
理气解郁,化痰软坚
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
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软坚散结
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
瘿痈
急性或亚急性甲状腺炎
风热痰凝
疏风清热化痰
牛蒡解肌汤
气滞痰凝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柴胡疏肝汤
石瘿
甲状腺癌
痰瘀内结
解郁化痰,活血消坚
海藻玉壶汤合桃红四物汤
清利湿热,和营活血
活血散瘀汤合五神汤
气血两亏
调补气血
八珍汤
锁喉痈
口底部蜂窝组织炎
痰热蕴结
散风清热,化痰解毒
普济消毒饮
热盛肉腐
清热化痰,和营托毒
仙方活命饮
热伤胃阴
清养胃阴
益胃汤
臀痈
臀部蜂窝组织炎
湿火蕴结
清热解毒,和营化湿
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
痰湿凝滞
和营活血,利湿化痰
桃红四物汤合仙方活命饮
气血两虚
调补气血
七版中医外科学证型整理
中医
西医
证型
内治法
方药

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
热毒蕴结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暑热浸淫
清暑化湿解毒
清暑汤
体虚毒恋,阴虚内热
养阴清热解毒
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
体虚毒恋,脾胃虚弱
健脾和胃,清化湿热
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

颜面部疔、痈
热毒蕴结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火毒炽盛
凉血清热解毒
烂疔
气性坏疽
湿火炽盛
清热泻火,解毒利湿
黄连解毒汤合萆薢化毒汤
毒入营血
凉血解毒,清热利湿
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
疫疔
皮肤炭疽
疫毒蕴结
清热解毒,和营消肿
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

皮肤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火毒凝结
清热解毒,行瘀活血
仙方活命饮
热盛肉腐
和营清热,透脓托毒
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
气血两虚
益气养血,托毒生肌
夏枯草、连翘、金银花、黄芩、栀子玄参、莪术、芦根
丹毒
丹毒
风热毒蕴
疏风清热解毒
普济消毒饮
肝脾湿火
清肝泻火利湿
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化斑解毒汤
湿热毒蕴
利湿清热解毒
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
胎火蕴毒
凉血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
附骨疽跳环疽
慢性化脓性急、骨髓炎化脓性髋关节炎
湿热瘀阻
清热化湿,行瘀通络
仙方活命饮合五神汤
热毒炽盛
清热化湿,和营托毒
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
脓毒蚀骨
调补气血,清化余毒
八珍汤合六味地黄丸
走黄
热盛入血
凉血清热解毒
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内陷
邪盛热极
凉血清热解毒,养阴清心开窍
清营汤合黄连解毒汤、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
正虚邪盛
补养气血,托毒透邪,清心安神
托里消毒散、安宫牛黄丸
脾肾阳虚
温补脾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