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整套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2Na+Cl2=2NaCl2Fe+3Cl22FeCl3H2+Cl22HClCl2+H2OHCl+HClOCa(ClO)2+CO2+H2O=CaCl2+2HClO2HClOO2↑+2HCl[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案
第一课: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
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3. 反应速率和反应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器材:玻璃烧杯、试管、搅拌棒等。
2.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溶液等。
教学过程:
1. 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进行实验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2.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关题目训练。
3. 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进行讨论和展示实验数据。
4.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其原因,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第一节: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4课时)第一课: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目标: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和变化规律- 内容:1. 物质的基本概念2.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3. 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特征4. 物质的变化类型和规律第二课: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目标: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内容: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元素的种类和分类3. 化合物的定义和性质4. 元素和化合物的关系第三课:元素与化合物的符号- 目标:学会使用元素符号和化合物分子式表示物质- 内容:1. 元素符号的命名和规则2. 化合物分子式的命名和规则3. 元素符号和化合物分子式的应用第四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目标: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内容:1. 原子质量和分子质量的定义2.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3.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4.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应用第二节: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6课时)第五课: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目标:熟悉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方法- 内容:1. 化合物的离子式和分子式表示2. 化合物离子的正负电荷表示第六课: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 目标: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内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不平衡第七课: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目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内容:1. 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特征2. 熟悉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3. 掌握简单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应用第八课:化学方程式的应用与解答- 目标:学会应用化学方程式解答问题- 内容:1. 化学反应类型和方程式应用2. 化学方程式解答问题的基本步骤3. 化学方程式应用与解答的综合例题第三节:物质的三态和分子热机械理论(8课时)第九课:物质存在的三态- 目标: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和相应的转化规律- 内容:1. 固态的特征和性质2. 液态的特征和性质3. 气态的特征和性质4. 物质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第十课:分子热机械理论的基本概念- 目标:了解分子热机械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内容:1. 分子热机械理论的基本思想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和应用第十一课: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规律- 目标:掌握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规律和条件- 内容:1. 物质三态的转化条件和规律2. 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规律3. 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规律4. 固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规律第十二课:气体实际状态方程- 目标:了解气体实际状态方程和气体的特性- 内容:1. 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的区别2. 气体实际状态方程的表示和推导3. 气体特性对比和应用的实例第二单元:化学反应和能量(以上内容不完全,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的详细内容安排。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中在原子核内,核外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近似为1,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就叫做质量数。
[板书]一、原子结构(一)、质量数定义:符号:A计算式:质量数(A) === 质子数(Z)+ 中子数(N)应用:用质量数表示某种原子[思考]它表示的含义是什么?[科学探究]:1、填写下表,总结A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原子质子数(Z)中子数(N)质子数+中子数(A)相对原子质量F 10 18.998Na 12 22.990Al 14 26.982质量数(A) === 质子数(Z)+ 中子数(N)2、原子形成离子之后构成原子的微粒哪些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质量数呢?[总结和比较]和中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和电子数。
[随堂练习]:1、完成表格1符号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电子数12 12 12 A:质量数Z:质子数N:中子数带点微粒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的计算20 40 182、完成表2元素符号原子符号核电荷数中子数电子数1 0 11 1 11 2 16 6 66 8 6 [过渡]精确的测定结果表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例如表2中。
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如、、就各为一种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板书](二)、核素和同位素核素:同位素:[思考与交流]:元素、核素、同位素的不同和联系。
在周期表中收入了112种元素,是不是就只有112种原子呢?2、Cl元素有两种天然同位素、。
⑴在形成的Cl2分子中,会有种不同的分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⑵从原子的组成看,原子的质量数均为整数,但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却是35.5,这是为什么?[回答]同位素有的是天然存在的,而且相互间保持一定的比率。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按照各种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套
本文档为最新的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套,旨在帮助高中教师进行化学教学。
本教案全套包含以下内容:
单元1: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
- 课时1:化学方程式
- 课时2:化学方程式应用
- 课时3:化学计量基本概念
- 课时4:摩尔和摩尔质量
- 课时5:化学计量应用
单元2:化学反应与能量
- 课时1:化学反应热与能量变化
- 课时2:化学反应速率
- 课时3:化学反应平衡
单元3:溶液与溶解度
- 课时1:溶液的类型和表示法
- 课时2:溶质的溶解度
- 课时3:溶液的稀释和浓度计算
单元4:酸碱中和反应与盐类
- 课时1:酸、碱和盐的基本概念
- 课时2:酸碱中和反应
- 课时3:盐类的性质和应用
单元5:氧气、氨和氯气的制备、性质和用途
- 课时1:氧气、氨和氯气的制备方法
- 课时2:氧气、氨和氯气的性质
- 课时3:氧气、氨和氯气的用途
单元6:碳和碳的化合物
- 课时1:碳与碳的连接方式
- 课时2:碳的同素异形体
- 课时3:烃及其衍生物
以上是本教案全套的内容概要,希望对高中化学教师有所帮助。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学案WORD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学案WORD版1. 前言本文档为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学案的WORD 版。
该教学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研究效果。
2. 教学目标本教学案的教学目标如下:- 熟练掌握化学必修二的核心知识点;-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教学内容本教学案包括以下内容:- 单元一:离子反应与盐类- 单元二:酸碱与盐的中和反应- 单元三: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单元四:化学能与化学反应动力学4.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教学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框架;-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讨论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原因,并进行集体讨论;- 解决问题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5.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本教学案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评价;- 测验和考试: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
6. 教学资源为了辅助教学,本教学案提供以下教学资源:- 教材: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内容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 多媒体:根据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
7. 教学计划本教学案按照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具体安排请参考附件中的教学计划表格。
8. 结语希望本教学案能够对教师们进行化学必修二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在化学研究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和进步。
> 注意:本文档为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学案的WORD版,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本章概况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
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
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
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
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
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教案第一课时:原子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组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2. 掌握原子核的结构和布局;3. 能够解释原子的大小和质量。
教学内容:1.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2. 原子核的结构和布局;3. 原子的大小和质量。
教学活动:1. 观察原子结构模型,理解原子的组成;2. 进行原子尺寸和质量实验,加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3. 讨论原子核的结构和电子分布方式。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引发学生兴趣;2. 讲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3. 实验:测量原子的大小和质量;4. 总结:讨论原子核的结构和电子的分布。
课堂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研究原子结构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化学键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结构与特点;3. 能够解释化学键在物质性质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2.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结构与特点;3. 化学键在物质性质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观察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模型,加深对化学键的理解;2. 进行化学键性质实验,探究化学键的作用;3. 讨论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应用和实例。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原子结构知识,引出化学键的概念;2. 讲解化学键的种类和特点;3. 实验:观察化学键的性质;4. 总结:讨论化学键在物质性质中的作用。
课堂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检查对化学键的掌握程度;2. 研究不同类型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教案设计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
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
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
科目:化学
年级:高中,必修二
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时:第一课时
主题: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能够描述化学反应的速率如何计算。
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能够阐述影响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
3. 能够运用速率方程式和实验数据分析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实验现象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讨论为什么有些反应速率快,有些反应速率慢。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讨论影响速率的因素。
总结:总结影响速率的因素,并介绍如何计算反应速率。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加深对速率的理解。
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答题评价学生对速率的掌握程度。
拓展:引导学生探究其他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分析其原因。
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
1. 定义
2. 影响因素
- 温度
- 浓度
- 表面积
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并自主研究其他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和探索。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周期表的结构;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100多种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性质活泼,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有的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等等。
为什么他们性质不同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今天学习元素周期表。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提问]:投影元素周期表,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了多少种元素[学生回答]:112种,那么元素周期表是谁发现呢[指导阅读]:门捷列夫图象[思考与交流]:为什么这个表要称为元素周期表呢对“周期”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回答]:[讲解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1636页解释,“事物在运动、变化的发展过程中,某些特征多次、重复出现,一个过程就是一个周期。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按照严格的命令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怎么排列的呢[讲解分析]: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把当时已发现的60多种元素按其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通过分类归纳,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开创了化学历史新纪元;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讲解]: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思考与教流]:1.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认真分析、观察原子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工作方法第一节:化学的研究对象1. 确定认识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种类及其性质。
2. 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
3. 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化学的工作方法1. 了解化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探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第一节: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1. 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方程式的写法。
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2. 学习利用实验数据研究化学反应速率。
第三节:化学平衡1. 了解化学平衡的条件和特征。
2. 掌握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和确定化学平衡的方法。
3. 学习运用Le Chatelier原理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第三单元: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
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反应1.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极反应。
2. 探究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化学现象。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
第四单元:离子反应第一节:离子溶液的电离和电导性1. 了解溶液中的电离和电导性。
2. 掌握酸、碱、盐离子溶液的电导性及其实验表现。
第二节:离子反应的基本过程1. 学习酸碱中离子反应的基本过程。
2. 探究酸碱滴定中的离子反应。
第三节:硅酸盐溶液的电导性1. 了解硅酸盐溶液的电离和电导性。
2. 学习硅酸盐溶液的反应特点和实验方法。
第五单元:化学计量第一节: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1. 了解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 掌握物质的量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原理。
第二节:质量守恒定律1. 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实验。
第三节:摩尔反应1. 了解摩尔反应及其计算方法。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全集24课时)【强烈推荐
2)用锥形瓶进行实验,瓶中先放酸液,后同时投放等量镁片,然后迅速套上汽球,观察现象。
3)分两部分讨论,从定性角度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区别与表现。
项目
1mol/L HCl
1mol/L HAc
溶液的pH
与足量镁条反应产生气泡的速度比较
与足量镁条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比较
与镁反应速度的比较
分析得结论:由于盐酸中,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结合了部分氢离子,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下降,与镁反应产生气泡的速度下降,剧烈程度减缓。
归纳得结论: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四、弱电解质的可逆电离过程的应用
利用化学平衡的v-t图描述CH3COOH在水中的电离情况.在CH3COOH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对CH3COOH的电离平衡各有什么影响CH3COOH CH3COO-+H+
科目
化学
年级
高二
班级
时间
年月日
课题
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2、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3、认识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
重点
电离平衡
难点
酸碱电离理论。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酸,是用哪一种酸除铁钉的铁锈?
2.如果上述两种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除水垢,常用盐酸还是醋酸?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化学教案
**第一课时:化学与生活**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 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学习如何安全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物是与化学密切相关的?有哪些化学现象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
二、讲解(10分钟)
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2.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教师进行示范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操作。
四、讨论(5分钟)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讨论观察到的化学现象,并总结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五、作业布置(2分钟)
预习下一课内容,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培养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 知识目的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消费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才能目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能,及理论联络实际的应用才能和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情感目的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消费理论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理论和理论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
本节教材表达了化学反响速率和平衡挪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消费理论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并考虑合成氨消费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消费条件。
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讨论合成氨的开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响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响,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响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
在此根底上,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进步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
在两个讨论的根底上,教材又结合合成氨消费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较详细地分析^p 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
此外,还结合合成氨消费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消费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进步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根底上讨论合成氨的开展前景,拓宽学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第一部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响,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里进步的产量,这是一个化学反响速率问题。
2.复习提问: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响速率影响的结果。
【最新版】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整套教案
教案课题: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授课班级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 ——原子结构课时A教知识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X和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Z 1与2、知道元素、核素、同伴素的涵义;学技能3、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过程与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目方法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情感态度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价值观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重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难点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 ------ 原子结构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核的构成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知识结构A与原子X Z板m+3、阳离子 aW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m 书n-阴离子 Y: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n b设二.核素、同位素计1、定义: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原子)互为同位素。
2、同位素的特点① 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②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其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即丰度)一般是不变的。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基本概念:原子、分子、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2. 化学原理: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氧化还原等。
3. 化学实验:酸碱中和、电解质、气体实验等。
4. 化学分析: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知识。
2. 实验法:通过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 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实验器材和物质,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的认识。
3. 实验:进行一系列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
4. 讨论: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5. 拓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拓展化学知识的应用和发展。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2. 口头表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展示其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检测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教案》的基本框架和要点,请根据具体教学需求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一、教材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
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
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案课程
教案课题: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 ——原子结构授课班级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ZX和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2、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3、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2)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20)第三节化学键 (33)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39)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39)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46)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55)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62)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62)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75)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 (88)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93)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自然的开发利用 (89)第一节开发和利用金属资源与海水资源 (89)第二节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 (98)1、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2、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3、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中性原子。
4、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一样运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人教版) 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20)第三节化学键 ..................................................................................33 39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39)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46)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 55 6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 62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 75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 .................................................. 88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93 .................................................... 89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自然的开发利用第一节开发和利用金属资源与海水资源.. (89)第二节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 (98)1教案课题: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授课班级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 ——原子结构课时 A知识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X和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Z与 2、知道元素、核素、同伴素的涵义;教技能 3、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学过程与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方法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目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情感态度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的价值观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重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难点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 ------ 原子结构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核的构成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知质子 Z个识原子核结中子(A-Z)个构 A与原子X Z核外电子 Z个板 m+3、阳离子aW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m 书 n-阴离子 Y: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n b设二.核素、同位素计 1、定义: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原子)互为同位素。
2、同位素的特点① 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②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其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即丰度)一般是不变的。
2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引出课题】这一节就从探讨原子的结构开始我们的学习。
【讲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史 1、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2、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3、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中性原子。
4、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一样运转。
(空心球) 5、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
6.电子云模型:现代物质结构学说【投影】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2.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3.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4.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提问】两千多年以来,科学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一个物体一直分割下去,将会怎样?能不能找到一种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 ------ 原子结构【复习回顾】什么是原子、分子、元素?【回答】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中的最小粒子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那么,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一、原子结构1、原子核的构成【投影】原子结构示意图 3【讲解】原子是由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而核外电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提问】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和电量怎样?【回答】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板书】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讲解】原子核半径小于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体积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
(如同大型体育场与蚂蚊)。
但原子核虽小,但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几乎集中了原子的所有质量,且密度很大。
【讲解】下面我们根据上表来分析一下原子的质量,从表中可以看出,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均近似等于1,而电子的质量只有质子质量的1/1836,若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加起来,所得数值便近似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我们将其称为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中子数用符号N表示,则得出如下关系:【板书】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 A12【讲解】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如CZ6 表示质量数为12,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的碳原子【投影】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质量数——A X——元素符号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a——代表质量数;请看下列表示b——代表质子数既核电荷数;+dac+X c——代表离子的所带电荷数;e b d——代表化合价e——代表原子个数162-【思考与交流】思考:O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8【随堂练习】A粒子符号质子数Z中子数N 质量数A 用X表示为 Z O 8 18 Al 14 27 Ar 18 22 35 Cl Cl 17 41 H H 1 【讲解】由以上的练习我们可以得出,组成原子的各粒子间的关系可表示如下【板书】质子 Z个原子核中子(A-Z)个 A 原子X Z 核外电子 Z个【思考与交流】 1、假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或失去电子,它还显电中性吗?此时,它还可以称为原子吗?2、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所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之间有什么联系?【讲解】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该离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该离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随堂练习】粒子符号质子数电子数 2-S 16 18 An+ X x x-n Am-X Y-m y + NH11 10 4-OH 9 10 m+【板书】3、阳离子 aW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m n-阴离子 Y: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n b 【迁移与应用】37Cl符号表示某种原子,请你谈谈图中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用 172.某二价阳离子含有10个电子,12个中子,求质量数。
n-3.元素R的一个原子,质量数为a ,其阴离子R有b个电子,求中子数。
【过渡】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那么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中子数是否也相同呢? 【投影】三种不同的氢原子【比较】三种氢原子结构的异同。
【讲解】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H的原子有以下三种【投影】氢元素原子核原子名称元素符号 A(X)质子数(Z)中子数(N) Z1H 1 0 氕 1 2H 1 1 氘 13H 1 2 氚 1【提问】三种原子结构有什么异同呢?【回答】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5【提问】那它们是否为同一种元素呢?【回答】是,因为他们质子数相同【讲解】对,都属于氢元素,我们又把它互称为同位素【提问】是否是同一种原子【回答】不是,因为中子数目不一样【板书】二.核素、同位素 1、定义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讲解】“同位”指几种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在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
许多元素具有多种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虽然核内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板书】2、同位素的特点① 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②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其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即丰度)一般是不变的。
【讲解】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我们平常所说的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百分比标出来的平均值。
14C)会在其死亡后衰变,测【交流与研讨】生物体在生命存续期间保留的一种碳原子----碳-14 ( 6 量考古遗址中发现的遗物里碳-14的数量,可以推断出它的存在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