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合集下载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首先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还论述了开放性创口早期处理的重要性。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用,总结了诊疗骨折、脱位的手法,如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骨伤病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所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2.损伤的分类(1)根据损伤部位分类:分为外伤和内伤。

外伤是指皮、肉、筋、骨、脉损伤,根据具体受伤部位还可分为骨折、脱位与筋伤。

(2)根据损伤性质分类: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

(3)根据受伤时间分类:分为新伤与陈伤。

新伤是指2~3周以内的损伤。

(4)根据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分为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

开放性损伤指受到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皮肤或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5)根据受伤程度分类:分为轻伤与重伤。

(6)根据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分为生活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交通性损伤、运动性损伤等。

(7)根据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分为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学损伤等。

3.骨病的分类:中医骨病分为骨与关节先天性畸形、骨痈疽(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梅毒等)、骨痨(骨与关节结核)、骨痹、骨萎(多发性神经炎、小儿麻痹后遗症、骨质软化症、佝偻病)、骨蚀(骨缺血性坏死、骨骺炎)、骨肿瘤、地方病与职业病。

4.损伤的病因(1)外因(指引起人体损伤的外界因素):①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②外感六淫;③邪毒感染(2)内因(指引起人体损伤的内在因素):①年龄;②体质;③解剖结构;④先天因素;⑤病理因素;⑥职业工种;⑦七情六伤5.肝主筋、主藏血;肾主骨、主生髓;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心主血;肺主气6.损伤的局部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①疼痛和压痛②肿胀和瘀斑③功能障碍(2)特殊症状体征:①畸形②骨擦音③异常活动④关节盂空虚⑤弹性固定7.望局部:①望畸形(如肩关节前脱位有方肩畸形,四肢完全性骨折会因重叠移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粗和缩短,桡远骨折可出现“餐叉”样畸形)②望肿胀、瘀斑③望创口④望肢体功能8.闻诊:①听骨擦音②听骨传导音③听入臼声④听筋的响声⑤听啼哭声⑥听皮下气肿音9.问诊—十问歌(新版):问诊首当问一般,一般问清问有关。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资料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主要研究中医在骨伤领域的理论和临床应用。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资料是帮助学习者复习中医骨伤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能够系统地总结和梳理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供宝贵的备考资料。

一、概述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与骨伤相关的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学科,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经典著作中的骨伤相关内容以及中医理论的基本原理。

中医骨伤科学注重整体观察和辩证思维,强调人体内外相互联系,通过调节气血阴阳等生理要素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它在骨折、骨质疏松、关节炎等骨伤相关疾病的诊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二、基本理论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经络学说等。

其中五行学说指出人体五脏的功能特点与自然界五行的相互关系,通过对五脏功能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推断疾病的病机和治疗方法。

阴阳学说则是中医理论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阐述了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对骨伤科学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有特定的经络系统,运行气血、营养全身,调节机体生理机能,因此对于骨伤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常见疾病与治疗中医骨伤科学在骨折、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经验。

在骨折治疗方面,中医注重整体治疗,通过调理身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来促进骨折的愈合。

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面,中医强调调理肝肾,增强腰椎的稳定性,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法来缓解疼痛和改善病情。

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骨伤疾病,中医通过草药治疗、穴位按摩等方法,改善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四、中医骨伤科学的进展与研究方向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中医骨伤科学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现代医学科技的应用,如中医电疗、中医康复训练等,为中医骨伤科学赋予了新的活力。

此外,中医骨伤科学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与现代骨科手术技术相结合,如何提高诊断准确性等。

因此,未来中医骨伤科学的研究方向包括临床疗效的进一步证实和机制研究、中医康复技术的改进和临床应用等。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 副本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 副本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首创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术。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首次记载髋关节脱位,分为前脱后脱,采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3、清代,钱秀昌《伤科补要》最早记载采用屈髋屈膝拔伸法整复髋关节脱位。

4、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5、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首先采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的医生。

7、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脊柱中段损伤使用通木固定。

8、明代薛已《正体类要》重视整体疗法,骨伤科以八钢、气血、脏腑辨证为准则“气血学说”“平补法”。

9、最早记载鉴别髋关节前、后脱位的诊断方法的文献《普济方.折伤门》。

10、元代李仲南《永类jin方》首创过伸牵引复位法治疗屈曲型腰椎骨折。

提出“有无粘膝”体征作为髋关节前后脱位的鉴别。

11、《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的书籍。

还记载使用水银膏治疗外科感染。

12、《皇帝内径》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

13、明代《金疮密传禁方》记载骨擦音作为检查骨折的方法。

14、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该书记载髌骨损伤分为骨折脱位两类,骨折分为分离移位和无移位两类。

15、我国最早记载骨折治疗施行内固定的医籍是《诸病源候论》。

16、将踝关节损伤分为内翻和外翻的医籍是《世医得效方》。

17、伤气:气滞、气虚、气闭、气脱伤血:血瘀、血虚、血脱、血热18、高足跟足弓指数大于31.19、掌侧屈腕肌是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掌长肌。

20、磁共振检查中显示高密度的组织为脂肪,CT检查中显示高密度的组织为皮质骨。

21、致密骨岛一般可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多为2-4cm。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新伤:是指2~3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旧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2、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第三章、诊断1、望诊:选择题2、关节活动范围测量:1)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2)邻肢夹角法:以两段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重点: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s sign)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

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另: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即加强试验)5、骨盆挤压试验(Pelvic compression test)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嵴。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整理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整理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总论中医骨伤科学就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得学科。

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得手法整复方法,首次使用竹片夹板固定。

2、《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就是世界上应用水银于外伤科得最早记载3、《吕氏春秋·季春纪》:“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为后世骨伤科动静结合理论奠定了基础4、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得分层缝合,正确包扎5、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就是我国现存最早得一部骨伤科专著,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与功能锻练得治疗大法。

6、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7、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8、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得分类与病因病机损伤:就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得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得破坏,及其1、损伤得病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2、损伤病机: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与。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第三章诊断一.损伤得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2、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骨折得主要体征之一)、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二.骨病得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2.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3.望诊望局部:①畸形②肿胀、瘀斑③创口④肢体功能4.闻诊①听骨擦音:骨擦音就是骨折得主要体征之一。

无嵌插得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得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称骨擦音。

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1.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环者,称为骨折2.脱位:关节遭受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3.石膏临界点:指石膏的硬化、定型阶段,一般需要10~20分钟。

4.骨骺损伤是小儿和青少年骨骼发育停止以前的一种特殊损伤。

5.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发生重叠、旋转、成角而愈合,称骨折畸形愈合。

6. 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

7. 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并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

8. 弹性固定:脱位后,骨端位置改变,关节周围未撕裂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位置上,对脱位关节作被动运动时,虽有一定活动度,但存在弹性阻力,当除去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

知识点1.小夹板最初记载在葛洪《肘后救卒方》。

2.现存最早的骨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3.《诸病源候论》对伤科学的描述,清创疗方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为后世清创手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4.华佗的贡献:发明了麻沸散,施行于剖腹手术、刮骨术,还创立了五禽戏,似今练功疗法,可运用于骨伤科疾病之康复。

5.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为横断骨折火粉碎性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在骨质较弱处造成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轻。

6.骨折的内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状况;骨骼病变。

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

7.骨折的类型: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为横断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裂缝骨折、骨骺分离、压缩骨折。

移位的方式: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

8.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假关节活动)。

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一、中医骨伤科学问答1.如何理解“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的含义?明代薛己所著的伤科专著《正体类要》序中所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这说明局部外伤,可以导致机体的内脏功能失调,明确认识了外伤与内伤、局部与整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因此,对伤病的诊治,应从整体出发,对皮肉、筋骨、气血、津液、脏腑、经络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加以综合分析,才能认识损伤的本质及病理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2.伤气的病理变化包括哪些?各自的病理特点是什么?伤气的病理变化,概括起来包括有气滞、气闭、气虚、气脱、气逆等。

①气滞:由于负重用力过度,或举重、迸伤,或跌仆闪挫等,导致气机流通发生障碍,而出现气滞现象,其特点为外无瘀肿,自觉疼痛,范围广泛,痛无定处。

多见于胸胁部损伤。

②气闭:多见于严重损伤而骤然导致气血错乱,气为血壅,气闭不宣。

主要表现为卒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烦躁妄动,面赤,牙关紧闭,目瞑尿遗等。

常见于严重损伤的患者。

③气虚:是人体全身或某一脏腑功能不足或衰退的病理现象,系由伤损,或创伤后元气化源不足而致。

主要表现有疲倦乏力、语言低微、呼吸气短,心悸耳鸣,胃纳不佳,自汗,脉虚细无力等。

常见于某些慢性损伤病人,严重损伤的恢复期,体质虚弱和老年患者。

④气脱:损伤后大量失血,气随血脱,出现本元不固的病理现象,主要表现有突然昏迷或醒后又昏迷,目闭口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浅促,大汗淋漓,脉微弱。

多见于颅脑损伤,骨折合并内脏损伤有大出血者。

⑤气逆:是因损伤而致内伤肝胃,可造成肝胃气机不降而反逆上。

主要表现有嗳气频频,作欲吐或呕吐等症。

3.伤血的病理变化包括哪些?各自的病理特点是什么?伤血的病理变化包括有血瘀、血热、血虚、血脱等。

①血瘀:多因局部损伤出血,离经之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临床上常见局部损伤肿胀疼痛,皮肤青紫,疼痛如针刺刀割,疼痛固定不移,是血瘀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笔记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笔记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笔记总结《中医骨伤科学》重点笔记总结一.小题1.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正体”“伤科”。

2.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中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3.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

明·薛己撰《正体类要》中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4.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5.损伤的分类:1.)按损伤部位分:外伤(皮肉筋骨脉)和内伤(脏腑损伤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2.)按损伤性质分:急性损伤(急骤暴力所致)和慢性损伤(劳逸失度或者体位不正确)。

3.)按受伤时间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宿伤)。

4.)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闭合性损伤(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和开放性损伤(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皮肤.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

5.)按受伤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分:轻伤和重伤。

6.)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生活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和交通性损伤。

7.)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6.损伤的外因主要是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四种。

7.损伤的内因是指由于人体内部变化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等。

8.损伤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9.损伤的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10.骨病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118倾情巨献,圣诞快乐名词解释:1. 骨擦音:骨擦音是骨折的主要体征,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相互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骨擦音出现即为骨折处,经治疗后消失,表示骨折已连续或骨折处出现嵌插。

2. 异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处出现了类似关节的活动,或关节原来不能活动的方向出现了活动,多见于骨折脱位或韧带断裂。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使腰椎间盘纤维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血管、脊髓、马尾神经等,产生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0至40岁的青壮年,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总发病人群的80%,男性多于女性,下腰部椎间盘为本病的好发部位,其发病率约占总发病人数的98%4.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即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仅出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5. 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少、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疾病。

临床症状为:腰背部疼痛,隐痛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后为全骨痛。

骨折时,患部有明显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

6. 化脓性关节炎是指发生在关节部位的化脓性感染,属“关节流注”范畴。

临床症状为全身出现感染中毒症状,如寒战、高热等;局部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皮肤发红灼热。

7. 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构成的角度,正常值:110°~140°。

颈干角大于正常为髋外翻,小于正常为髋内翻。

8.前倾角: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的冠状面形成的角度,正常值:12°~15°9. 掌倾角:桡骨远端与腕骨(月骨与舟状骨)形成的关节面,其背侧边缘长于掌侧,故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10. 尺倾角:桡骨下端外侧的茎突,较其内侧常1~1.5cm,故其关节面还向尺侧倾斜20~25°11. 肘后三角:肘部的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

中医骨伤科学_重点精讲

中医骨伤科学_重点精讲

中医骨伤科学题型:单选 20*1=20 多选 5*2=10 填空 20*1=20 名解 5*4=20 简答 2*5=10 病案 2*10=20总论第一章:发展史(选、填)1.《黄帝内经》——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人体解剖学知识。

2、《肘后救卒方》晋·葛洪——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3、《刘涓子鬼遗方》南北朝·龚庆宣——是我国最早的外伤科专书,对金疮和痈疽的诊治有较详尽的论述。

4、《诸病源候论》隋·巢元——为我国第一部病理学专著,将骨伤科疾病列为专章。

5、《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蔺道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

6、《洗冤集录》宋·宋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7、《世医得效方》元·危亦林——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8、《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清·吴谦——将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9、治疗骨折的四项基本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填)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的分类①按损伤部位:外伤和内伤②按损伤的发生过程和外力作用的性质: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③按受伤时间:新伤:2~3周以内的损伤或损伤后立即就诊者。

陈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④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黏膜是否破损:闭合性损伤: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开放性损伤: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或黏膜破损而有创口流血,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2、外力伤害性质的不同可分类:(会根据具体损伤各自分类)(1)直接暴力:损伤部位发生在直接作用部位,如创伤、挫伤、骨折、脱位(2)间接暴力:损伤部位在远离外力作用部位,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引起相应部位的骨折、脱位。

如高空坠落,臀着地,对脊柱反作用力,造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或伴严重的脱位及脊髓损伤(3)肌肉强烈收缩:跌仆股四头肌收缩引起髌骨骨折。

最新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最新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最新中医⾻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中医⾻伤科学复习重点总论第⼀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的⼿法整复⽅法,适⽤夹板固定。

2、蔺道⼈《仙授理伤续断秘⽅》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创过伸牵引加⼿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最早施⽤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鉴》将正⾻⼿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法。

第⼆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新伤:是指2~3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即就诊者;旧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段时间⼜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2、损伤病机:明薛⼰《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第三章、诊断1、望诊:选择题2、关节活动范围测量:1)中⽴位0 °法:每个关节由中⽴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2)邻肢夹⾓法:以两段肢体的夹⾓计算关节最⼤活动度。

重点: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于被检查侧,⼀⼿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直腿抬⾼试验(Laseque ' sign )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握住患者踝部,⼀⼿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70°?90。

⽽⽆任何不适;若⼩于以上⾓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者为阳性。

多见于坐⾻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另:直腿抬⾼踝背伸试验,即加强试验)5、⾻盆挤压试验(Pelvic compression test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双⼿分别于髂⾻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的髂嵴。

中医骨伤学重点

中医骨伤学重点

中医骨伤重点名词解释:一、骨折特征:1畸形:骨折时常因暴力作用、肌肉或韧带牵拉、搬运不当使断位移位,出现肢体形状改变,而产生畸形。

2骨擦音:由于骨折断端相互触碰或摩擦而产生,一般在局部检查时用手触摸骨折处而感觉到。

3异常活动:骨干部无嵌插的完全骨折,可出现同关节一样能屈曲旋转的不正常活动,又称假关节活动。

二、缺血性肌挛缩:是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产生的严重后果。

上肢多见于肱骨髁上骨折或前臂双骨折,下肢多见于姑姑髁上或胫骨上端骨折。

上、下肢的重要动脉损伤后,血液供应不足或包扎过紧超过一定时限,前臂或小腿肌群因缺血而坏死。

由于神经麻痹,以及肌肉坏死经过机化后形成瘢痕组织,肢体逐渐挛缩而形成特有的畸形——爪形手、爪形足,可造成严重的残废。

三、脂肪栓塞:为少见而严重的骨折并发症。

成人骨干骨折,骨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脂肪侵入血流,形成脂肪栓塞堵塞血管,可以引起肺、脑等重要脏器或组织的缺血,因为危及生命。

四、坠积性肺炎:下肢和脊柱骨折,须长期卧床,致肺功能减弱,痰涎积聚,咳出困难,可引起呼吸系统感染。

老人常因此而危及生命,故患者在卧床期间应多作深呼吸,或主动按胸咳嗽帮助排痰,注意练功活动。

五、孟氏骨折:即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定义:尺骨半月切迹以下的上1/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桡尺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没有脱位。

临床三型:(一)伸直型比较常见,多发生儿童。

肘关节伸直或过伸位跌倒,前臂旋后掌心触地。

作用力顺肱骨传向下前方,先造成尺骨斜形骨折,残余暴力转移于桡骨上端,迫使桡骨头冲破,滑出环状韧带。

向前外方脱位。

骨折断端向掌侧及桡侧成角。

成人直接暴力打击造成骨折,骨折为横断或粉碎型。

(二)屈曲型多见于成人。

肘关节微屈曲,前臂旋前位掌心触地,作用力先造成尺骨横断或短斜型骨折,并突向背侧、桡侧成角,桡骨头向后外方滑出。

(三)内收型多发生幼儿。

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位,上肢略内收位向前跌倒,暴力自肘内方推向外方,造成尺骨喙突处横断或纵行劈裂骨折,移位较少,而桡骨头向外侧脱位。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收缩
轻划大腿内上 侧皮 睾丸上


轻划肛门旁皮 肤 肛门收

腹直肌 提睾肌
肛门括 约 肌
肋间神 经
生殖股 神 经 肛门神 经
T11 — 12 L1 — 4
S4— 5
3) 望远镜试验(Dupuytren 征):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P88 4) 蛙式试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P88 5) Ortolani 征: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P88 6) 髂胫束挛缩试验:髂胫束挛缩 P88 7) 髂坐线(Nelanton 线):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 P89 8) 髂骨连线(Schoemaker 线):一侧大转子上移。P89 9) 髂骨三角(Bryant 三角):一侧大转子上移。P89 (9) 膝部 1) 回旋挤压试验(麦克马瑞试验,Me Murray ):外侧半月板破裂。P90
神经
(2)
节段 定位 共 3 页
肌皮 C5— 7
神经
桡神

C6— 8
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P137
( 3)伤肢置于与移位倾向相反的位置。 P137
3、夹板固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P137— 138 (1)适应症:四肢闭合性骨折 (包 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 ; 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 闭合伤口者;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 整复者。 (2)禁忌症: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难以固定的 骨折, 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等;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伤肢远端脉 搏微弱,末梢 循环较差,或伴有动、静脉损伤者。
2、清代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骨伤手法归纳为摸、接、端、 提、推、拿、按、摩八法。 P7
二、分类与病因病机:
1、 根据损伤的主要范畴,骨伤病分为骨折、脱位、筋伤、内伤四类。 P26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总论中医骨伤科学就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得学科、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得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得分层缝合,正确包扎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就是我国现存最早得一部骨伤科专著。

5、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7、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第二章损伤得分类与病因病机损伤:就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得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得破坏,及其1、损伤得病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 2.损伤病机: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与。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第三章诊断一、损伤得症状体征1。

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2。

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骨折得主要体征之一)、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二.骨病得症状体征骨病: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得疾病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2.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三。

骨与关节检查法1。

肌张力:在静止状态时肌肉保持一定程度得紧张度。

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Ⅰ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Ⅱ级:肌肉收缩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Ⅲ级: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Ⅳ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得阻力(接近正常)Ⅴ级:能抵抗强大得阻力运动肢体(正常)2.临床检查方法用途:摸压痛、摸畸形、摸肤温、摸异常活动、摸弹性固定、摸肿块手法:触摸法,挤压法、叩击法、旋转法、屈伸法、摇晃法3、关节活动范围测量:中立位0°法、邻肢夹角法第四章治疗方法一。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汇总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汇总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汇总《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汇总总论第1章:发展史(选.填)1.《黄帝内经》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人体解剖学知识。

2.《肘后救卒方》XXX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3.《刘涓子鬼遗方》南北朝·XXX是我国最早的外伤科专书,对金疮和痈疽的诊治有较详尽的论述。

4.《诸病源候论》隋·巢元为我国第一部病理学专著,将骨伤科疾病列为专章。

5.《仙授理伤续断秘方》XXX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

6.《洗冤集录》XXX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7.《世医得效方》元·危亦林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8.《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清·XXX将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9.治疗骨折的四项基本准绳:动静联合.筋骨并重.表里兼治.医患协作。

(填)第2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的分类①按损伤部位:外伤和内伤②按损伤的发生过程和外力作用的性质: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③按受伤时间:新伤:2~3周以内的损伤或损伤后立即就诊者。

XXX: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工夫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④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黏膜是否破损:闭合性损伤: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开放性损伤: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或黏膜破损而有创口流血,XXX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2.外力伤害性质的不同可分类:(会根据具体损伤各自分类)(1)直接暴力:损伤部位发生在直接作用部位,如创伤.挫伤.骨折.脱位(2)间接暴力:损伤部位在远离外力作用部位,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引起相应部位的骨折.脱位。

如高空坠落,臀着地,对脊柱反作用力,造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或伴严重的脱位及脊髓损伤(3)肌肉强烈收缩:跌仆股四头肌收缩引起髌骨骨折。

投掷手榴肌肉收缩引起肱骨干骨折。

(4)持续劳损:单一历久弯腰引起慢性腰肌劳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新伤:是指2~3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旧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2、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第三章、诊断1、望诊:选择题2、关节活动范围测量:1)中立位0 °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2)邻肢夹角法:以两段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重点: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 ' sign )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高70°〜90。

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

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另: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即加强试验)5、骨盆挤压试验(Pelvic compression test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嵴。

如果该处出现疼痛,即为骨盆挤压试验阳性,提示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6、搭肩试验(Dugas sign )患者端坐位或卧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如果能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肘部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即为搭肩试验阳性。

提示肩关节脱位。

7、疼痛弧试验(Painful arc test )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外展其上肢,当肩外展到60 °120。

范围时,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

这一特定的外展痛称为疼痛弧,由冈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撞击所致,说明肩峰下的肩袖有病变。

8、回旋挤压试验(McMurray test)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有无裂伤。

重点9、抽屉试验 (Drawer test )又称前后运动试验,推拉试验,患者坐位或卧位,双膝屈曲90。

,检者一手固定踝部,另一手推拉小腿上段,如能明显拉向前方约1cm,即前抽屉试验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若能明显向后推1cm即后抽屉试验阳性,则为后交叉韧带损伤,若前后均能推拉1cm,即前后抽屉试验阳性,说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第四章、治疗方法1、内治法分期:1)初期: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和消法”,治血和理气兼顾。

常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活血法;2)中期:伤后3〜6周,多用和法”和缓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常用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3)后期:伤后7周以上,多用补法”和温法”调理脏腑,补益气血。

常用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法、补益肝肾法。

总之,初期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以补气益血、强壮筋骨为主。

2、夹板固定(重点)一、夹板固定的作用机制:①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②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二、夹板固定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适应症:①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须配合持续牵引。

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伤口闭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

2)禁忌症:①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②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③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等;④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⑤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

三、扎带捆扎后要求能提起扎带在夹板上下移动1cm,即扎带的拉力为800g左右,此松紧度最适宜。

四、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①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

②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特别是固定后3-4天内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

如发现肢端肿胀,疼痛,温度下降,颜色紫暗,麻木,屈伸活动障碍并伴剧痛者,应及时处理。

③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如患者持续疼痛,则应解除夹板进行检查,防止压迫性溃疡发生。

④注意经常调节扎带的松紧度,一般在4日内,因复位继发性损伤,局部损伤性炎症反应,夹板固定后静脉回流受阻,组织间隙内压有上升的趋势,可适当放松扎带。

以后组织间隙内压下降,血循环改善,扎带松弛时应及时调整扎带的松紧带,保持1cm的正常移动度。

⑤定期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再发生移位,特别是在2周以内要经常检查,如有移位及时处理。

⑥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练,并将固定后的注意事项及练功方法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取得患者的合作,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⑦夹板固定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骨折临床愈合的具体情况而定。

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即可解除夹板固五、骨牵引:骨牵引又称直接牵引,系利用骨圆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起到复位,固定与休息的作用。

1)股骨髁上牵引:①适用于股骨干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脱位,骶髂关节脱位,骨盆骨折向上移位和髋关节手术前需要松解粘连者。

②进针方向:穿针时一定要从内向外进针,与股骨纵轴成直角。

③穿针部位:股骨下端前后的中点2)胫骨结节牵引:①适用于股骨干骨折,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

牵引重量为7-8kg,维持重量3-5kg。

②穿针部位:胫骨结节顶之下两横指处,在此点平面稍向远侧部位。

③进针方向:由外侧向内侧进针,以免伤及腓总神经。

3)跟骨牵引适应症与进针方向:①适应症:胫骨髁部骨折、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踝部粉碎性骨折、跟骨骨折向后上移位、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等。

②进针方向:胫腓骨骨折时,针与踝关节面呈15 °即进针处低,出针处高,有利于恢复骨的正常生理弧度。

4)骨盆悬吊牵引(骨盆布兜悬吊固定)的适应症:耻骨联合分裂、骨盆环骨折分离、髂骨翼骨折向外移位、骶髂关节分离。

第五章、创伤急救1、现场急救五大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2、急救的原则: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

3、创伤救护的步骤: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并积极预防和治疗休克等并发症。

4、急救基本技术:心肺复苏术,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包扎,固定, 搬运。

1)心肺复苏术:心搏骤停的判断: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

呼吸骤停往往与心脏骤停相继或同时发生。

2)心搏骤停急救:心前区拳击,心脏按压。

3)呼吸骤停急救:口对口呼吸,加压人工呼吸4)止血方法:①指压止血法:在伤口的上方,即近心端找到搏动的血管,用手指或手掌把血管压在局部的骨骼上,紧急时可隔着衣服压迫。

此法适用于四肢及头面部的大出血急救。

②加压包扎止血法:最常用的有效止血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的静脉出血,常用有绷带,三角巾和急救包三种。

进行止血时,应先将肢体抬高,包扎范围超出伤口2-3横指,使用绷带包扎止血时要从肢体远端向近端包扎。

③止血带止血法:分橡皮条止血带和气压止血带,适用于四肢动静脉出血。

绑止血带部位:上肢上1/3处, 大腿中上1/3处。

止血带上好后要标明时间,一般1h左右放松一次。

5)包扎:常用的包扎器材有绷带,三角巾,多角带等,包扎完毕后应检查远端肢体血运是否正常。

6)固定:现场救护中,对可疑骨折的伤员必须做可靠的临时固定,其目的是减轻伤员骨折端的疼痛,预防发生疼痛性休克;同时限制骨折端的活动以免发生新的损伤。

①临时固定的范围:骨折上下两个关节。

②开放性骨折救护顺序:先止血、包扎后固定骨折肢体。

③固定器材:木夹板,绷带,三角巾,棉垫等。

7)搬运:①轻伤员:搀扶、抱扶、背负;重伤员(脊柱骨折【硬板搬运】,昏迷,气胸):平卧式搬运法。

②运送时多采用帆布担架,一般以仰卧位运送,昏迷伤员取俯卧位。

脊柱骨折伤员用木板担架运送。

5、清创术时机:伤后6〜8小时内的伤口经彻底清创后可一期缝合战伤及火器伤除外;伤后8〜24 (或超过24消失)的伤口,如果尚未感染,配合抗生素有效使用仍可清创6、创伤性休克的定义:机体遭受严重的创伤,导致出血和体液渗出,使有效循环量锐减,激发疼痛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影响心血管功能,引起组织器官灌流不足,微循环衰竭、急性氧代谢障碍和内脏损害为特征的全身反应综合征。

7、创伤性休克的诊断要点:1)病史:明显和较重的外伤史,如撞击、高处坠落、机器绞伤、重物打击、挤压和火器伤。

2)症状体征:①意识与表情;②皮肤:苍白湿冷口唇紫绀;③脉搏:100〜120次每分,心力衰竭时脉微欲绝;④血压降低;⑤呼吸困难或发绀;⑥尿量减少⑦中心静脉压(CVP)降低8、创伤性休克的治疗原则:积极抢救生命与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补充血容量与调整机体生理功能,防治创伤及其并发症,纠正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度的紊乱。

9、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定义:(重点)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又称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筋膜间室综合征等,是因各种原因造成骨筋膜室内组织压力急剧增高,使血管受压,血循环障碍,肌肉和神经组织血供不足,甚至缺血性坏死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体征,统称为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常发生在小腿、前臂,多见于胫腓骨骨折,桡尺骨干双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1)临床表现: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局部症状①疼痛:局部疼痛是本综合症的最早且唯一的主诉。

初期以疼痛麻木与异样感为主,疼痛性质为患肢深部广泛而剧烈的进行性灼痛,不因骨折固定或服用止痛药而减轻,被动牵拉痛。

晚期由于植物神经功能丧失而无疼痛。

②皮温升高:潮红肤温升高;③肢体肿胀:患肢明显肿胀,张力高,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④苍白或发绀:早期可出现发绀,大理石花纹,肿胀,按之硬实等,晚期由于动脉关闭出现皮肤苍白;⑤感觉异常:感觉过敏或迟钝,晚期消失;【神经对缺血最敏感,表现为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感觉的麻木,过敏和迟钝,尤其是两点辨别觉得消失及轻触觉的异常。

】⑥肌肉瘫痪:受累肌肉肌力减退,活动无力,进而功能逐渐消失,被动牵拉试验阳性。

⑦无脉:早期尚可患肢远端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后因肿胀组织内压升高或主干动静脉损伤可引起无脉搏。

⑧骨筋膜室间隔区组织压增高:正常前臂:9mmHg,小腿:15mmHg。

若组织压超过20-30mmHg,需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