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2.1种子萌发 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1 种子的萌发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1 种子的萌发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种子的萌发种子。

提出问题:种子有哪些结构其作用是什么?3、出示豆芽、一棵完整的大豆植株并和大豆种子摆放在一起,引导学生思考;这三者有什么关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思考“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其作用。

思考并描述出被子植物的一生。

景,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又自然而然的引入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部分:1、请谈谈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的理解。

2、种子萌发的条件:(1)、环境(外界)条件:适宜的()、充足的()和适量的()。

(2)、自身的条件:()是完整的,并且是()的,以及供发育的()。

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相应的内容,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组内不能解决的做出特殊标记,以待全班交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生相互评价可以取长补短,让学生在讨论中增长知识。

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2、1、让学生展示课前自己培养的幼苗。

2、创设情境:①干旱的秋天,农民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雨,则不用浇水也可以播种;而在过于潮湿的地里播种,则种子不会萌发,反而会造成种子霉烂。

②许多农作物一定要在春天播种,而在天寒地冻时不适宜播种。

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小组合作,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提供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途径,这样积极性更高。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通过交流提供了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③种植农作物,播种前往往要先松土,使土壤内有充足的空气。

3、让学生大胆做出假设,将假设的条件写于黑板上(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怎样设计对照实验?4、先让学生尝试由控制一个变量,设计对照。

生物人教七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3-2-1 种子的萌发 教案

生物人教七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3-2-1 种子的萌发 教案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4.实施计划教师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1)根据录像中展示的结果,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对照实验中的实验变量:1和2号:变量为水,3和2号:变量为空气;4和2号:变量为温度。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2)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教师提问:一些种子中有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种子,你推测一下,把这些不同情况的种子放在相同的环境,哪种会萌发?结合教材91~92页得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1.结合教材让学生概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2.引导学生理解种子萌发为什么不需要阳光、土壤、肥料等。

教师点拨:(1)种子只有在同时具备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才有可能萌发。

(2)种子萌发时的营养来自自身贮藏的物质而不是外界。

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标号种子所处环境实验结果①不放水,置于25 ℃橱柜中不萌发②放适量水,置于25 ℃橱柜中萌发③浸泡水中,置于25 ℃橱柜中不萌发④放适量水,置于4 ℃冷藏室中不萌发A.①号不萌发是因为缺少水分B.③号不萌发是因为缺乏空气C.④号不萌发是因为温度偏低D.对照实验②和③的变量实质上是水的多少3.把大米种在环境适宜的土壤中却没有萌发的原因是( D)A.温度、水分不适宜B.水稻不能用种子来繁殖C.没有胚乳D.没有胚或者胚不完整4.下列菜豆种子萌发不同阶段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B)①种子吸收水分②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发育成根③子叶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轴和胚芽④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A.②①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①②③④5.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在A、B两个培养皿分别放置50粒种子,结果发现A中有3粒种子未萌发,B中有5粒种子未萌发,则此种子的发芽率是( C)A.94%B.90%C.92%D.96%6.下图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标号1~6为蚕豆种子)。

135.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2.1种子的萌发教案

135.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2.1种子的萌发教案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5.参与种植、管理植物。

能力目标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学会抽样检测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3.通过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培养“植物生活离不开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图示:学生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胚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说出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种皮、胚胚根、胚芽、胚轴、子叶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作出计划4、实施计划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创设情境,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作出假设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

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过于潮湿使种子霉烂。

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

根据情境作出什么样的假设?假设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水分、温度、空气分析1、给种子萌发选择了哪几种环境? 瓶子1:没水、适宜的温度、空气瓶子2: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瓶子3:适当的水分、寒冷的温度、空气瓶子4: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没空气分析对照组、实验组实验中作为对照实验的有瓶子1和瓶子2,瓶子2和瓶子3,瓶子2和瓶子4,为什么把它们叫做对照实验?1、变量是水,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2、变量是温度,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3、变量是空气,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小结:2号瓶子是用于作对比的,其条件都是满足种子萌发的,叫对照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2.1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2.1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3.实践操作,加深理解:组织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吸水、膨胀、胚根发育等过程,加深对种子萌发过程的理解。
4.资源整合,形象教学: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种子萌发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5.分层教学,关注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种子萌发的PPT,内容包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实验过程和成果展示等,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家长参与作业:请家长协助学生观察家中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并鼓励学生分享观察成果,增进亲子间的互动与沟通。
作业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观察、分析、表达及合作能力。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期待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4.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及其重要性。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关爱自然、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呼吁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中植物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了解种子萌发的实际情况。
6.情感教育,渗透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感。
7.评价反馈,促进成长: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课后拓展,提升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如观察家中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在其他环境条件下的萌发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种子实物,描述种子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2.1《种子的萌发》教案2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2.1《种子的萌发》教案2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结合生活经历及实验观察,尝试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3、学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4、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展科学方法的训练。

教学重点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学生在农业生产活动的实践中知道有的种子能萌发、有的却不能,那么什么样的种子能萌发、什么样的不能萌发呢?种子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萌发呢?这是学生很容易想到的问题。

因此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最终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总结和归纳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是这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分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学习过探究过程后,学生对探究的步骤和方法已有清晰概念,这时应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过程,并注意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但这一实验的设计中已不再是一个变量,而是多个变量,因此引导学生简化实验、分组完成对不同变量的探究是解决这一难点的方法。

教学策略:本节课为2课时。

第1课时,课上,通过课前实验小组对种子萌发条件和种子发芽率测定实验的现象及结果的描述,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并在课上通过对探究实验的讨论问题的给出和对实验要求的讲解,布置学生课下分小组完成,实验期间教师要提醒、催促学生认真完成,随时抽查,适时给予评价。

要求每组负责的学生,要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以备下节课组间交流汇报。

并注意记录本组操作过程中是否标准、出现什么问题、组员是否都参与到实验中等。

第2课时,让学生们通过探究实验结果,总结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分析探究对照实验的作用。

用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出种子萌发的过程。

让学生们通过情境体会选种、播种等环节对被子植物一生的重要性,增强保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地完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过程。

启发学生总结,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但种子萌发不需要光。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2.1 种子的萌发 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2.1 种子的萌发 教案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5.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设计
作业:教学反思:。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 3.2.1 种子的萌发 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 3.2.1 种子的萌发 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一、学习目标: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3.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运用抽象检测法测定种子萌发的发芽率。

4.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3)种子萌发的过程2.学习难点:(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2)生物萌发的过程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1.宣布课题,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制作大豆种子萌发过程观察瓶。

2.制作课件,设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方案的提示、实验方案的分析、扩展题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并分析白居易的《古原草》。

学生思考《古原草》所揭示的生物学规律?学生展示查阅的资料:农民播种前后需要做哪些工作?(选种、翻土、浇水等)(二)讲授新课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①问题的提出学生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4人小组合作,自主性学习,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

②作出假设学生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合作学习,大胆作出假设。

教师指导看书,鼓励学生作出假设,设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

)③制定计划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围绕教师的指导提纲,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

推测实验结果。

④实验探究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课下实验探究,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提出注意事项,督促、检查,随时抽查,适时给予评价,⑤得出结论:环境条件:逅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学生观察录像,相互交流说出实验探究的结果。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并进行描述。

⑥表达和交流: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1《种子的萌发》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1《种子的萌发》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1.设计具有合作性的任务和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鼓励学生分工合作、相互支持,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成长。
3.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合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和展示,让学生分享合作学习的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种子萌发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话题进行探究,如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等。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关爱生命。
在评价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通过导入、讲授、讨论、总结和作业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种子萌发的知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篇1一、课标解读《种子的萌发》是生物新课标中第四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里二级主题《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的第一节,课标中具体的内容标准是“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二、本节具体内容介绍本节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第一个内容里安排的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第二个内容里安排的是“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但这两个探究实验中,重点是第一个实验,教参确定本节的课时是两个课时,所以我这样安排本节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个课时,后面两个内容合用一个课时。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就是第一个课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三、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课时实际就是一个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个实验是七(上)教材安排的第三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探究实验重在展示探究的一般过程,向学生介绍关于变量和对照实验知识,里面控制的变量只有一个,设计的对照实验是一组;第二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和处理数据表格的能力。

这第三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而且本实验一下子考虑的是三个变量,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会设计对照、控制变量。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七(上)探究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探究实验就尊定了良好的基础。

2、重点、难点的确定:在本节课中,关于变量和对照实验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学会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难点就是学会利用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初步明确对照组和实验组。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复习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概念。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上3.2.1 种子的萌发 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上3.2.1 种子的萌发 教案

的豆水浇花效果非常好。老 子萌发需要的是一
师这里有一瓶豆水,种子已 定的水分,原因是
经吸水涨大,但没有萌发, 因为种子萌发需要
为什么?
充足的空气,并用
实物为后面探究做
铺垫。
二、温故知新
二、设计对照实验需要遵循
哪些原则?
1、思考回忆鼠妇实 1、这些仅仅是我们的猜想, 通过复习鼠妇实

想验证就要进行探究,我们 验,引起学生回忆
充足 பைடு நூலகம்充足

本节课学生参与实验、表达交流的积极性很高,基本掌握了设计探究实验的思路。但从学生选择实验
思 材料方面可以看出,将控制单一变量从理论变成实践还需要加强练习。

本节课只突破初中生物中探究实验设计的难点,因此依然以设计单组实验为主。但如果能够获得目标
注 的高效达成,第二课时的多组实验就会变得水到渠成。
这样制定?
三、探究种子
三、你如何探究种子萌发的
萌发的环境条
环境条件?

思考并回答问题
1、我们按照对照实验的设计 针对学生情况,每
原则,每小组分别探究一种 组进行单组对照实
环境条件,你会如何设计? 验设计,通过小组
小组讨论
2、我们身边有许多生活废品 合作突破难点。通
领取材料
都可以被利用,老师给大家 过分享方案暴露学
1、根据视频回答问 题
环境条件? 1、 细心的同学会从视频中
发现,复活草的种子一百 年都没有萌发,说他在等
通过再忆视频,理 解种子萌发需要水 分。
一个奇迹,在等什么?
2、温度
2、“好雨知时节,当 2、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夜 通过熟悉的诗歌辨
春乃发生。”
喜雨》谁还记得?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1 种子的萌发教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1 种子的萌发教学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3、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参与、合作、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体验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组织好两个探究活动(种子萌发条件和测定种子发芽率)难点:组织好两个探究活动(种子萌发条件和测定种子发芽率)【导学过程】【情景引入】由古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引入。

【自主探究】学习提纲: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哪些?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什么?3、种子是如何萌发的?【合作探究】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利用下面的一些现象尝试作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的假设:①许多作物在春天播种,天寒地冻不能播种。

说明种子萌发需要②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如果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过于潮湿又容易使种子霉烂。

说明种子萌发需要③播种前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

说明种子萌发需要2、设计实验来检验你的假设。

(参考课本89~91页内容)材料:植物种子40粒左右、4个带盖罐头瓶、1个小勺、8张餐巾纸等思考:⑴在每个瓶内放张餐巾纸和个豆子,才能保证变量的唯一性⑵对照下表写出各瓶所处的环境条件:(如:温暖、有水、有空气等)⑶你推测几天以后, 号瓶里的种子能发芽(试在瓶中画出) 1-2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3-2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4-2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3、讨论和完善计划。

①对照实验中,把能表现出预期效果的一组称为实验组,而不能成功的一组为对照组。

如本实验中,实验组为 号瓶内的种子,其它组都是对照组。

每一组对照实验中,只有 个条件不同,其它的条件②应挑选什么样的种子?4、实施计划。

课下找一些家里有的种子(如豆子、花生)来做此实验,看能不能发出自己的“豆芽”?并与外面的豆芽进行比较,哪个更好吃。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3.2.1 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3.2.1 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一、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1、课程内容该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完成“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这个实验。

2、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只能简单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情况,真正亲手实验或亲眼观察植物种子萌发的学生不多。

至于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虽然能说出几句但又不敢肯定,能利用实验总结出科学理论的同学更少。

让几个学生一起亲手设计实验又寻找种子萌发条件,既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也让他们在探索中找到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必要的外界条件,初步学会如何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总结,当然也是他们乐意去做的事。

在学过种子的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由于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比较薄弱,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能自行设计出探究种子萌发的某一外界因素的影响的实验方案并能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界条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界条件。

学习难点:能正确设计并完成实验。

5、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6、教学准备培养皿6组、清水50ml、小麦种子若干、100ml烧杯6个、泥土、黑布2块等等二、教学思路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引导、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来进行的。

在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本节课将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

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出合理的探究活动的方案是本节课的关键。

本节课教师以播放图片形式入手,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在接下来的对探究实验过程的处理上,教师想到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还不太熟悉,尤其对探究过程中的对照实验的设置、单一变量的控制还没有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此外,如果学生在课下进行实验,教师也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无法预知和解决学生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将探究实验的过程放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交流与反思”这一流程进行教学,把观察记录放在课后进行,而探究结论的汇报与交流则在下一课时进行,这样做有助于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优秀教学案例
2.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外界环境和自身条件。外界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自身条件包括完整的胚、活的胚、不在休眠期等。
3.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阐述种子萌பைடு நூலகம்过程中各部分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种子萌发条件的理解,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外界环境和自身条件。
3.能够设计并实施种子萌发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种子萌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实物展示一颗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萌发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轴等组成部分,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图片等资源,加深对种子结构的理解。
3.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种子的萌发》这一章节时,我将充分发挥教学策略的优势,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生物学素养,帮助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
五、案例亮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1 种子的萌发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1 种子的萌发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能够阐明种子萌发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尝试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二)能力目标1、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2、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三)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感情。

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难点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适宜的温度2、一定的水分3、充足的空气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种子是完整的且胚是活的2、种子度过了休眠期三、种子萌发的过程检测案1.早春播种以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其主要原因是 ( C )A.增加了土壤水分 B.增加了空气C.提高了土壤温度 D.减少了阳光照射2.保存种子的适宜条件是( C )①低温②高温③干燥④潮湿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绿豆芽的白嫩部分,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来的 ( C )A.胚芽 B.胚根 C.胚轴 D.胚乳4.种子萌发时,最先伸长突破种皮的是 ( D )A.子叶 B.胚芽 C.胚乳 D.胚根5.小东欲测定一批种子的发芽率是否合格,他选用了400粒种子做发芽实验,结果种子合格,发芽的种子数应是( A )A.360粒以上 B.360粒以下 C.320粒以下 D.300粒以上 6.玉米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 C )A.被胚芽吸收掉 B.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掉C.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 D.被土壤中的其他生物吸收了7.将农业生产上准备播种的玉米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适宜的温度下同时播种,甲组播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里,乙组种子播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B )A.甲先发芽 B.同时发芽 C.都不发芽 D.乙先发芽8.发育成茎和叶的是种子的( B )A.胚轴 B.胚芽 C.子叶 D.胚根9.为了尽快得到某种植物的幼苗,在选种时一般选( B )A.刚采下的幼嫩种子 B.已经度过休眠期的种子C.正在进行休眠的种子 D.刚采下的即将成熟的种子10.下表是某同学四次测得小麦的发芽率,结果各不相同,你认为他测得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应是( A )1 2 3 4发芽率92%90%91%95%11.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3.2.1种子的萌发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

3.2.1种子的萌发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通过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形成良好的操作及分析能力。

3.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说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

难点: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外界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粒大饱满、胚是活的且是完整的、度过休眠期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子叶(胚乳)供养→胚根突破种皮→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三、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实验的关键点,结合动画来突破重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分析,同时做到温故而知新。

结合动画来增强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值得推广。

3-2-1种子的萌发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2-1种子的萌发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案单位:四川省西充中学作者:白华芬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2.通过小组观察实验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3.通过对照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养成根据科学的事实作出客观判断的习惯,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学习重点难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种子的结构,引入新课师: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种子的结构,回忆一下,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都拥有的结构是什么?生:种皮和胚师:种皮和胚这两种结构哪一种最后会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呢?生:胚师:因此,我们把胚叫做新植物体的?生:幼体(过渡)师:是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萌发?是不是在任何条件下种子都能萌发呢?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进入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板书: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二、种子萌发的过程阅读教材第92页种子萌发的过程,完成导学案一看课件,进一步加深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测定发芽率1、阅读教材第92-94页,完成导学案二2、教师强调抽样检测的方法四、合作探究生活小资料:a.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

(温度)b.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过于潮湿又容易使种子霉烂。

(水)c.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

(空气)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分组研究探究实验的流程设计实验,阅读教材第89~90页“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完成导学案三 1。

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出简便易行的实验方案。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设置对照组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让每组同学派代表向班上其他同学展示他们组设计的实验,教师从旁提示指导,同时要求其他组同学将对应的内容填在学案上。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2.1种子的萌发参考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2.1种子的萌发参考教案人教版

种子的萌发年级九年级科目生物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授课类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种子的萌发”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本章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的萌发”是开篇。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初中生物教材中一节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设计的实验课。

课本提出了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让学生尝试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这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等能力的好机会。

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重在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本节课中“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重在训练学生对照实验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照实验的设计,而对照实验的设计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动手、热衷实验。

但生活经验和阅历不够丰富,逻辑思维不够缜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综合容易肤浅单一,不能触及实质。

本实验是初中生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活动,制定探究方案环节我采用先组内讨论后全班汇报再组内讨论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实验,又为学生能通过自由自在的探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助一臂之力。

三、教学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1)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侧重训练对照实验的设计,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实验结论,为学生以后的生物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出示课题二、学生朗读学习目标1.知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三、自学新知识自学指导:阅读P88-94页1.对照组2号瓶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2.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哪几个过程?3.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哪些?4.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有哪些?5.怎样计算种子的发芽率?6.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课题: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探究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2. 能力目标:通过采用对照实验进行探究取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养成根据科学的事实作出客观判断的习惯,培养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思想: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

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导入: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

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
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

3、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

(3)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

4、提出问题:"以上介绍的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描述了种子外部形态的改变,那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内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实验:请几位学生分别尝尝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的小麦种子,有什么不同感觉。

请参与实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
萌发的种子有甜味,干燥的种子没有甜味。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
干种子里的淀粉没有发生转化,不含糖分;萌发的种子里的淀粉已转化为糖,所以有甜味。

由于淀粉不溶于水,所以必须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糖后,胚才能吸收利用。

菜豆种子中子叶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运送给胚芽、胚根和胚轴;玉米种子中胚乳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由子叶吸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1、提出问题:“我们家中贮存的种子,并不都能萌发。

这是什么原因呢”?
2、组织学生分析原因(提示:(1)种子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生命的。

(2)种子形成多数是在秋季。


3、总结:
种子是具有一定寿命的,所以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有可能已经死亡。

而刚成熟的种子也不能萌发,是因为它们正处在休眠时期,这是种子在形成后,对寒冷的冬季适应的结果。

4、出示实物投影,介绍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方法。

三、巩固:(如时间不够,可做为课下练习)
1、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成?
2、子叶出土与不出土的种子,在播种时深度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第三节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的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

2、外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3、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教学反思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所以在上课前1个星期,让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进行了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为今后探究科学奥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三部分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

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

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

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

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

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

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