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
城市,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性质,风玫瑰,千人指标,日照间距,容积率,建筑密度,城镇体系,历史街区
1.城市 P 3: 城市(城镇)(city):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2.城市化 P11: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作用:研究各国城镇化的历程,结合我国国情,预测城镇化的趋势及水平对指导城市规划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4.城市性质 P265 :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城市性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城市性质是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基础因素决定,是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的主要职能所体现的。
5.风玫瑰 P198: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它是消防监督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在开展建审工作时必不可少的工具。
6.千人指标 P 347:指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时,用来确定配建公共建筑数量的定额指标。一般以每千居民为计算单位,故称千人指标。(每千居民所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作用:1、千人指标可较为直观地反映开发项目公共服务设施须配套的总量。
2、千人指标有助于直接量化和平衡各开发商所需承担的建设责任,以保证一定区域内资源的合理配置。
3、对于与人口规模直接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如综合医院等千人指标是主要的实施依据。
7.日照间距p333: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隔距离。
8.容积率p323 :又称面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指标,英文缩写FAR,是地块内所有建筑物面积之和Ar与地块面积AI的比值(万m2/hm2) 公式:FAR=Ar/AI
9.建筑密度 P328:指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占该块用地面积的比例,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10.城镇体系: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系统。
11.历史街区 P641: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比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
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初次提出“历史街区”的概念,是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在雅典通过的《雅典宪章》
作用:确立历史文化街区,有助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能在整体上保持很延续历史名城传统风貌。
二、规划理念
(这部分内容应包括:时间、背景、人物、主要内容和观点、意义评价)
1.《周礼•考工记》p19
时间:春秋战国之际。
内容: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凃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同时,《周礼》书中还记叙了按照封建等级,不同级别的城市,如“都”、“王城”、和“诸侯城”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级别差异;还有关于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关系的论述。
意义:《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2.《管子》p20
时间:战国时代。
内容:《管子•度地篇》中,已有关于居民点选址要求的记载:“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
《管子》认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从思想上完全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管子》还认为,必须将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协调起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对于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管子》认为应采用功能分区的制度,以发展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
意义: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著作,它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建立了理性思维和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其影响极为深远。
3.《建筑十书》,维特鲁威 p24
时间: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
人物:维特鲁威
内容:该书分为十卷,在第一卷“建筑师的教育,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第五卷“其他公共建筑物”中提出了不少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等方面的论述。
意义: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最完整的古建筑典籍。
4.《遵循艺术原则的城市设计》,西特(Camillo Sitte)p24
时间:1889年出版
人物:西特
内容:力求从城市美学和艺术的角度来解决当时大都市的环境、卫生和社会问题。
意义:是一本较早的城市设计论著。引起了人们对城市美学问题的兴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5.田园城市(Garden City)、霍华德《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p28
时间:1898年
背景:工业化背景下城市所提供的生产生活环境与人们所希望的环境存在着矛盾、大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相互疏远。
内容: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意义: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天的规划界一般都把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6.卫星城镇、新城 p29
时间:1922年
背景:大城市的恶性膨胀,使如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突出的问题。
内容:主张在大城市周围用绿地围起来,限制其发展,同时在绿地之外建立卫星城镇,设有工业企业,和大城市保持一定联系。卫星城镇从卧城——半独立城镇——完全独立的新城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规模趋向由小到大。
7.《雅典宪章》(Charter of Athens)p31
时间:1933年
背景:1920年末,现代建筑运动走向高潮,1933年在希腊雅典召开的现代建筑国际会议上,提出现代建筑和建筑运动的基本思想和规则,并通过雅典宪章。
内容: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同时还就城市的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方案,还提出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的思想。《大纲》最后指出,城市的种种矛盾,是由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土地私有引起。
意义:《大纲》中提出的种种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论点和建议,很有价值,对于局部地解决城市中一些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