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博士学位审批表

合集下载

申请博士学位授权简况表

申请博士学位授权简况表
4
学术背景
学士、硕士学位信息、学术成果、发表论文等
5
研究计划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拟解决的问题、创新点等
6
研究进展
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发表的学术论文、参与的项目等
7
学术活动
参与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学术讲座等
8
专业技能
掌握的专业技能、实验技术、计算机应用等
9
学科综合能力
综合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申请博士学位授权简况表
"申请博士学位授权简况表"通常是用于记录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授权时的相关信息的表格。以下是一个简要的表格示例,供参考:
序号
项目
内容说明
1
申请人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籍贯、联系方式等
2
入学信息
入学年份、导师姓名、专业方向、学位类型等
3
研究方向
博士研究方向、课题背景、研究目的等
10
推荐信
推荐人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等11计 Nhomakorabea完成时间
预计博士学位授权申请完成的时间
12
申请材料
提供的申请材料清单,包括个人陈述、推荐信、成绩单等
这个表格的具体内容和格式可能会根据学校或研究机构的要求有所不同。申请博士学位授权时,一般需要详细描述个人的学术背景、研究计划、研究进展等信息,以便评审委员会全面了解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潜力。

博士生答辩、学位申请程序

博士生答辩、学位申请程序

博士生预答辩、答辩及学位申请程序(初稿20060612版)答辩前提:1、完成总学分 17 个以上的课程学习(网上查询);2、完成综合考试、开题报告、中期考核;3、论文发表已达学校、系的要求(论文中至少一篇英文 SCI 或 EI)。

答辩顺序:4、论文成稿;5、与学位秘书联系(62813430-8333),领取《系预答辩申请表》、《系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意见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意见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费用审批表》;6、成立预答辩小组:聘请校内专家教授 5 人,其中 2 人必须为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不包括导师,组织预答辩;预答辩各项事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一、填写“预答辩申请表”1)博士生与导师(或副导师)共同拟定预答辩委员会主席及委员名单(拟定名单时最好与参加委员事先沟通,并初步确定预答辩时间);2)按照要求填写“预答辩申请表”,由学位秘书负责交系领导审批;3)“预答辩申请表”审批通过后,确定最终预答辩时间(预答辩时间需要和各位委员沟通,选定恰当时间)。

二、博士生本人将装订好的学位论文送交给参加预答辩的各个委员及主席,并针对主要研究内容做简单介绍(至少提前一周送到)。

三、准备预答辩相关资料预答辩资料主要有:1)塑性成形工程系预答辩意见表;2)校预答辩意见表;3)预答辩意见书草稿(作为最终预答辩意见表的附件);4)预答辩费用审批表;5)论文创新点;6)预答辩当天PPT文档,要求讲述30分钟,最好以图示、数据、并辅以文字进行介绍讲解;7)预答辩费用,每位委员或主席150元,用信封装好,写上委员或主席姓名。

四、打印所有预答辩资料1)塑性成形工程系预答辩意见表,需打印1份;2)校预答辩意见书,需打印1份;3)预答辩意见书(决议书)草稿(最终预答辩意见书的附件),需打印7份;4)预答辩费用审批表,需打印1份;5)论文创新点,需打印7份。

五、按照预定时间参加预答辩7、预答辩通过后,针对论文预答辩修改意见,博士生进行论文修改,修改后由指导教师进行最终审定。

2019年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须知

2019年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须知

2019年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须知一、答辩流程学位论文撰写完成—导师审核—预答辩—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得到合格结果—评阅—答辩申请学科委员会/专业学位教指委审核—答辩申请学位评定分委会审核—答辩二、具体要求1. 学位论文预答辩2019年预答辩制度正式实施,博士研究生在完成预答辩,根据专家意见完成学位论文修改后方能进行学位论文的相似性检测。

预答辩是审视学位论文工作过程与学位论文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指出学位论文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导师负责预答辩决议的执行。

预答辩专家组由5-7人组成,成员一般应具有教授及相当职称的专家或具有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专家,如申请人的导师作为专家组成员,专家组至少由6人组成。

预答辩决议填写在预答辩审批表中,预答辩审批表在各院教务员处领取。

2.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预答辩通过,且根据专家意见完成学位论文修改后,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检测地点在各院系教务员处,学院提供一次免费检测,论文相似性检测的最终报告必须由各院系教务员出具并签名盖章确认。

检测相似比若大于等于10%,学位论文需做修改,直至相似比小于10%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双盲评审。

3.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博士通过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后,其论文上传至“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平台”进行双盲评审。

每篇博士学位论文由平台匹配2位专家完成双盲评审,一般情况下博士学位论文40个工作日内可返回评阅结果。

获得“双盲”评审合格结果,且根据评审意见完成二次修改,方可进入论文评阅阶段。

对评审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的论文的处理方式按“医学院博士/硕士论文双盲评审结果的处理办法”执行。

注:目前由于研究生信息系统管理要求,博士研究生仍需登录我校教育管理系统进行盲审抽检,但仅为其中的一个步骤,否则无法完成系统内的答辩申请。

平台送审程序:(1)平台送审前学生需提交以下材料至各院系教务员处审核:a.盲审格式的学位论文电子版;b.“学生信息汇总数据表”;c.预答辩审批表;d.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

博士毕业论文答辩须知

博士毕业论文答辩须知

博士毕业论文答辩须知一、答辩前的准备1、完成培养计划中的各培养环节。

2、完成学位论文预审,对预审意见已作相应修改。

学位论文预审须在答辩前二至三个月进行。

3、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至少在本专业相关的杂志上发表三篇以上(含三篇)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公开发表1篇A类文章或2篇学术论文,且与学位论文有一定的关联度。

4、学位论文格式按《同济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的要求执行。

二、论文评阅1、申请博士学位论文必须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并在答辩前一个半月将论文及与学位论文有一定关联度的公开发表的至少1篇A类文章或2篇学术论文一起送交5-7位校内外同行专家评阅,评阅专家对关联度大小及学位论文作相应评价。

2、聘请的评阅人必须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其中校外专家至少3名,校内专家至少2名。

评阅人中校内外至少各有2名博士生导师。

3、导师不可作为评阅人。

4、申请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在收到论文后,应在一个月内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及时将“博士研究生答辩评阅意见书”返回学生所在学院(系、所)。

三、答辩委员会的成员组成1、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名单须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批。

2、答辩委员会的委员为5-7人,除本校专家外还应聘请2-3名校外专家参加答辩委员会,交叉学科的论文应聘请至少2位相关学科专家作为委员参加答辩会。

若导师参加答辩委员会,则答辩委员至少6人。

3.导师若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则答辩委员会至少有6名委员,且导师不能作为答辩委员会***。

4、答辩委员会委员应当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并尽可能聘请本学科、专业点和外单位相同学科、专业点的博士生导师。

5、答辩委员会委员中博士生导师人数至少4人(不包括导师),校外专家2-3名中至少有1位是博士生导师。

6、如果聘请的答辩委员不是论文评阅人,应至少在答辩前两周将论文送交该答辩委员。

7、答辩委员会设秘书1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应由我校在职人员担任。

秘书应在答辩前完成论文的送审评阅工作,答辩时协助***办理有关事务,做好答辩会的详细记录。

度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审批表

度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审批表

本科 硕士 硕士 硕士 本科 研究生 研究生 大学 研究生 研究生 研究所 研究生 本科 研究生 本科 本科 本科 研究生 研究生 研究生 研究生 研究生 研究生 研究生 研究生 研究生 研究生 研究生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本科 本科 本科 研究生 研究生 研究生 本科 研究生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法学硕士 法学硕士 管理学硕士 工学硕士 法学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城市规划
报考学校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大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中南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长安大学 中南大学
21 旷剑敏 女 1974.04
22 丁光耀 男 1972.04
23 丁新华 男 1964.08
24 伍宏传 男 1972.05
25 央泉 男 1969.12
26 邓牧 女 1981.06
27 范明献 男 1976.10
28 白兰 女 1973.09
29 王玉辉 男 1976.08
30 欧光耀 男 1976.11
职务 初级 副科 正科 副处 副科

学办副主任 实验室主任
分团委书记
2008年度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审批表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与盲审办法 (含复议审批表)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与盲审办法 (含复议审批表)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与盲审办法为保障学位授予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教研厅〔2019〕1号)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我校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分为两部分:论文评阅和论文盲审。

一、论文评阅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各培养单位组织。

每篇论文须聘请至少两位具有教授(或者具有博导资格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担任评阅人,其中博导至少1位。

评阅论文的寄送、评阅意见书的回收、评阅意见的汇总和反馈均由各培养单位指定秘书负责,博士生本人不得参与。

论文评阅人应对论文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创造性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答辩委员会参考。

论文评阅结果的认定和处理参照论文盲审的规定。

二、论文盲审博士学位论文盲审由学校学位管理办公室组织,以校外“双盲”通讯评议的方式进行,每篇论文送审三份。

由相同或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进行评审。

三、评审期和逾期论文评审期一般为30天(自论文提交评审并送出之日起至论文评审意见返回当天)。

超过评审期的论文,该份评审意见视为逾期通过。

评审逾期,可组织论文答辩,但逾期返回的评审意见仍将如实提交答辩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供论文答辩和学位审查参考。

四、评审成绩结构评审成绩由四个分项指标和评审结论两部分组成。

具体见下表指标评价要素分人文社科、理工科两类,评价等级分A、B、C、D四档。

评审结论为四种:1.同意论文答辩;2.基本同意,稍作修改后答辩;3.建议作大幅度修改;4.不同意进行论文答辩。

评阅成绩由培养单位录入博士学位申请系统,盲审成绩由学位办录入博士学位申请系统,盲审意见书由学位办定期反馈给培养单位,由研究生工作秘书转博士生、导师、院系分管领导及学位点责任教授等相关人员。

五、评审结果的认定评审结果根据返回的评审结论综合而成。

评审结果分为四种:“通过”、“基本通过”、“异议”和“不通过”。

申请博士学位审批表((中英文版中英文版)

申请博士学位审批表((中英文版中英文版)

获得成果名称 Award
颁奖
时间 Time
颁奖部门 Awards Department
排名
获奖证书号
等级
Rate
次序 Ranking
Award Certificate Number
注:1.检索号栏中若论文被 SCI、SSCI、EI、A&HCI 检索,只填写论文检索号。 2.若论文没有被检索,填写出版物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出版年期],例如:在《高等 教育》2006 年第 8 期发表某文章,为“1000-4203-200608”,其中“1000-4203”为《高等教育》的 ISSN 编号。 3.国际标准书号:以 ISBN 为开头,例如:“ISBN7-302-03778-7”。 4.专利号:已被授权的“发明专利号”。 5.只填写作者署名单位为同济大学的论文和专著,中英文期刊名均须写全称。
Recruitment Degree in Advance doctoral Student
本科直博[ ];
本博连读[ ]
Directly from BS to PhD, Joined Study of
bypassing the MS Degree Bachelor and
Doctoral Degree
学习方式 Learning Style
脱产[ ];
Full-time
半脱产[ ];
Part-time
业余[ ]
Amateur
起止年月
Beginning and Ending Date
单位名称 Learning or Work Place
学生或职务 Student/Post
主要学习和 工作经历 (从高中开始)

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内含专家推荐信)

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内含专家推荐信)

二、最终学位授予单位和专业情况获学士学位单位代码、名称获学士学位专业代码、名称获学士学位年月日学士学位证书编号本科毕业单位代码、名称本科毕业专业代码、名称本科毕业年月日本科毕业证书编号本科学历学习形式获硕士学位单位代码、名称获硕士学位专业代码、名称获硕士学位年月日硕士学位证书编号硕士毕业单位代码、名称硕士毕业专业代码、名称硕士毕业年月日硕士毕业证书编号获硕士学位方式最终学位最终学历在校生注册学号考生号申请人姓名申请人姓名拼音二○一九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Application for Admission三、考生基本情况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年月日)年月日政治面貌是否现役军人婚姻状况考生来源专业技术职称或职务出生地所在地省市户口所在地省市籍贯地所在地省市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四、考生所在单位(按人事隶属关系填写)及通信地址现学习或工作单位性质单位所在省市单位所在省市邮编现学习或工作单位名称人事档案所在单位档案所在单位省市档案所在单位通信地址档案所在单位邮编考生详细通信地址考生通信地址邮编考生联系电话(固定)移动电话五、掌握外语的程度语种阅读写作听力和会话1. □好□中等□一般□好□中等□一般□好□中等□一般2. □好□中等□一般□好□中等□一般□好□中等□一般六、在学术刊物或会议上发表的有代表性的论文和专著(包括已录用待发表的)论文题目或专著学术刊物或会议名称发表时间国别年月年月年月年月七、获科研成果奖励、申请科学基金和专利情况名称具体内容项数科研成果奖励共项科学基金共项专利共项八、学习和工作经历及获奖励情况(自高中起)起止时间所在单位学习或工作所获学位或工作职位自年月至年月□学习□工作自年月至年月□学习□工作自年月至年月□学习□工作自年月至年月□学习□工作自年月至年月□学习□工作自年月至年月□学习□工作何时、何地、因何种原因,受过何种奖励或处分九、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的基本情况a.配偶姓名出生年月日年月日籍贯省市(县)专业技术职称文化程度职业学习或工作单位学习或工作城市通信地址邮政编码b.子女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上学情况□男□女年月日□学前□小学□中学□男□女年月日□学前□小学□中学c.家庭其他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姓名与本人关系政治面貌工作单位与职务联系电话十、考生硕士学位论文情况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项目名称指导教师姓名研究项目所属性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应用及技术开发硕士学位论文内容摘要(用中文,不超过200个汉字):十一、报考导师意见同意该同志报考本人2019年度博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学位审批材料整理细则

博士研究生学位审批材料整理细则

博士研究生学位审批材料整理细则一.装袋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位审批材料是按照一个学生一套材料来整理装袋;二.袋内排序(1)每名学生的材料,请按照档案馆提供的“博士生教学档案卷内文件目录”所列的材料顺序排序。

逐一检查每件材料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加盖公章。

(2)如果遇到一些博士生学位审批材料与卷内文件目录不完全符合,例如有的博士生材料比卷内文件目录所列项目少,可以在卷内文件目录电子版上自行删掉多余的条目;有的博士生材料比卷内文件目录所列项目多,多出的材料可根据材料的时间或是环节放到其他材料的前后,然后在卷内文件目录电子版上自行添加上该条即可。

无论怎样增减项目,一般来说“表决票”和“论文”总是排在最后两项。

三.打印页号(1)材料排好顺序后,用起钉器去掉材料上的金属物(例如订书钉或大头针等)。

(2)从《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位审批材料——档案馆科技档案(原件)》封面开始,用打号机,显示三位数字即可,从001开始,在材料正面的右上角,背面左上角,逐一打印页号。

注意:背面无任何文字的空白页不用打号。

打完一个学生材料的页号后,另一个学生材料的页号要重新从001开始打号。

起钉器图片档案馆使用的打号机型号,仅供参考。

四.卷内文件目录的录入(1)页号打印好后,需要在卷内文件目录中录入日期和页号。

日期、页号需要在计算机上录入,日期、页号字段按文本型录入,位置是双居中,字体是楷体_GB2312,12号字,格式参见样表,请看下图:博士生教学档案卷内文件目录(2)日期的录入:a.学位审批材料封面不用录入日期;b.学籍表日期以学生填写的入学日期为准录入;c.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表日期以“填表日期”为准录入;d.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日期以开题报告末页“导师签名日期”为准录入;e.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评分表日期以“专家签字日期”为准,若专家签字时间不一致,以末日期为准录入;f.博士生学习中期考核表日期以“院系所意见”栏中“主管领导签字日期”为准录入;g.博士研究生科研成果登记表日期以“填表日期”为准录入;h.博士研究生成绩单日期以“打印时间”为准录入;i.博士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单日期以“考试委员会主席签字日期”为准录入;如果成绩单后附学生试卷文章的附在成绩单后照常编号即可;j.博士学位论文自评表日期以“论文完成时间”为准录入;k.博士学位论文评分表日期以“论文完成时间”为准录入;l.博士学位论文评分汇总表日期以“研究生院学位办盖章日期”为准录入;m.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议书日期以“评阅人签字日期”为准,若专家评议书日期不一致,以末日期为准录入;n.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表日期以“学位办公室盖章日期”为准录入;o.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记录表日期以“秘书签字日期”为准录入;p.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日期以“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日期”为准录入;q.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博士学位审批表日期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章日期”为准录入;r.博士研究生毕业与学位审批表日期以“授予博士学位时间”为准录入;s.表决票日期以“表决日期”为准录入;t.论文日期以“完成日期”为准录入;(3)页号的录入:①以每份材料右上角或左上角打印的页号录入。

博士学位审批表 中实践技能方面的总结

博士学位审批表 中实践技能方面的总结

博士学位审批表中实践技能方面的总结
实践技能方面的总结是博士学位审批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用于评估申请人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示的技能和能力。

在实践技能方面的总结中,需要详细描述申请人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实践经验:列出申请人参与过的实践活动,如实习、实验、项目等,并简要介绍所参与的活动的背景和目标。

2. 技能应用:说明申请人在实践活动中所应用的具体技能,如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编程等,并评估其应用技能的熟练程度。

3. 问题解决能力:描述申请人在实践活动中面临的问题,并详细说明他们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包括处理困难、寻找解决方案和实际执行。

4. 团队合作:评估申请人在团队合作中所展现的能力,包括在实践项目中与他人合作的情况,如分工合作、沟通协调等。

5. 创新思维:评价申请人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如是否提出新的问题、独特的解决方案或对现有问题的改进思路。

6. 成果展示:总结申请人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如论文发表、专利申请、项目成果等,并说明其对相关领域的贡献和影响。

在总结实践技能方面时,应尽量具体、客观地描述申请人的表现,并提供相应的证据,如项目报告、论文发表、证书等。

此外,还可以提供他人的评价和推荐信,以进一步支持对申请人实践技能的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请博士学位审批表
申请人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
学科门类
或职业型学位
学科专业
或专业领域
指导教师
副指导教师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制(2014年)
年月日填
填表说明
一、认真填写本表内容,如不够填写,可另加附页。

二、用蓝黑色水笔填写或打印本表内容。

三、本表封面“学科门类”:申请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填写此项。

学术型学位的学科门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门类。

“职业型学位”:申请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工程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填写此项。

四、本表封面“学科专业”:申请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按照培养方案规定的一级或二级学科专业填写。

“专业领域”: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填写二级学科名称,工程专业学位博士填写专业领域。

五、若副指导教师为校外专家,在封面“副指导教师”姓名后注明“校外”。

六、本表第十项“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议”栏中,按申请人学科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或专业领域对应的职业型学位(专业学位)名称填写。

例如:在学术型工学门类内的学科专业获得博士学位者,填写“同意授予工学博士学位”;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获得博士学位者,填写“同意授予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七、挂靠学院负责将本表、学位证书复印件、学位论文评阅书、学位论文一并送校档案馆存档。

八、挂靠学院负责将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表决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表决票在本院系存档。

一、个人简介
注1:中国学生填写姓名拼音;留学生填写英文姓名。

注2:港、澳、台地区学生填写当地居民身份证号。

二、在学期间总结
三、课程成绩单
四、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注:1.检索号栏中若论文被SCI、SSCI、EI、A&HCI检索,只填写论文检索号。

2.若论文没有被检索,填写出版物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出版年期],例如:在《高等教育》2006年第8期发表某文章,为“1000-4203-200608”,其中“1000-4203”为《高等教育》的ISSN 编号。

3.国际标准书号:以ISBN为开头,例如:“ISBN7-302-03778-7”。

4.专利号:已被授权的“发明专利号”。

5.只填写作者署名单位为同济大学的论文和专著,中英文期刊名均须写全称。

五、学位论文摘要
注: 1.论文关键词:3-5个关键词,中间用“,”分开。

2.论文类型: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综合研究、其它,选择其中一项。

3.选题来源:包括国家部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国防项目、省市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企业合作项目、学校级项目、自选项目、其他项目,选择其中一项。

六、指导教师意见
六、指导教师意见(续)
七、学位论文答辩审核
八、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情况
十一、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
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审议事项应通过会议进行;会议必须有委员会委员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以上出席;会议的决定,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委员会全体委员过半数同意为通过,不能采用通讯、委托投票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