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病的全科诊疗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ppt课件
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诺沃克病毒、冠状病毒等。 • (2)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主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
森菌、沙门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 (3)真菌感染: 念珠菌、曲菌、毛霉菌,小儿以白色念珠菌多见。肠道外感染,如
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其病原体可同时感染肠道,或由于毒素作用致消化功能 紊乱引发腹泻。 • 2.非感染因素 • (1)饮食因素: ①喂养不当可引起腹泻。进食过量或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过早喂 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果汁,特别是那些含高果糖或山梨醇的果汁,可产生 高渗性腹泻;②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大豆等过敏而引起的腹泻;③原发性或 继发性双糖醇(主要为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而引 起腹泻。 • (2)气候因素: 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 或由于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发生。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 婴儿腹泻可根据病程进行临床分期,在2周以内的腹泻为急性腹 泻;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为慢性腹泻。
• 1.急性腹泻 • (1)轻型: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
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多在 10次以内。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 常见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 (2)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 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 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食欲低下,呕吐,腹泻频繁,大便 每日10余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含有少量粘液。脱水 分度下表。脱水的性质常常反应了水和电解质的相对丢失量。腹 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脱水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 • 2.迁延性、慢性腹泻 • 病因复杂,感染、营养物质过敏、酶缺陷、免疫缺陷、药物因素、 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起。病程>2个月。
森菌、沙门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 (3)真菌感染: 念珠菌、曲菌、毛霉菌,小儿以白色念珠菌多见。肠道外感染,如
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其病原体可同时感染肠道,或由于毒素作用致消化功能 紊乱引发腹泻。 • 2.非感染因素 • (1)饮食因素: ①喂养不当可引起腹泻。进食过量或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过早喂 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果汁,特别是那些含高果糖或山梨醇的果汁,可产生 高渗性腹泻;②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大豆等过敏而引起的腹泻;③原发性或 继发性双糖醇(主要为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而引 起腹泻。 • (2)气候因素: 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 或由于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发生。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 婴儿腹泻可根据病程进行临床分期,在2周以内的腹泻为急性腹 泻;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为慢性腹泻。
• 1.急性腹泻 • (1)轻型: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
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多在 10次以内。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 常见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 (2)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 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 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食欲低下,呕吐,腹泻频繁,大便 每日10余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含有少量粘液。脱水 分度下表。脱水的性质常常反应了水和电解质的相对丢失量。腹 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脱水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 • 2.迁延性、慢性腹泻 • 病因复杂,感染、营养物质过敏、酶缺陷、免疫缺陷、药物因素、 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起。病程>2个月。
儿科常见病课件ppt
儿科常见病课件
目录
• 儿科常见病概述 • 呼吸系统疾病 • 消化系统疾病 • 皮肤疾病 • 感染性疾病 • 营养性疾病 • 新生儿疾病
01
儿科常见病概述
儿科常见病的定义与分类
01
儿科常见病是指高发于儿童时期 的疾病,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特 点和治疗方案。
02
根据发病原因和症状表现,儿科 常见病主要分为感染性疾病、炎 症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过敏反 应、肿瘤等几大类。
要点二
原因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肝脏 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不足, 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此外, 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感染、药 物等也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
要点三
治疗
对于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可以自行消退。对于病理性黄疸, 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 疗、光疗、换血等。在治疗过程中, 医生会根据黄疸的严重程度和病因制 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结肠炎
定义 原因 治疗 预防
结肠炎是指结肠黏膜炎症,通常由感染、免疫、药物等因素引 起,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
结肠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感染细菌或病毒、免疫异常、药物 刺激等。
治疗结肠炎需要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不同的方法,包括饮食调整 、药物治疗等。
预防结肠炎需要保持个人卫生、饮食卫生、避免过度劳累等。
致气道痉挛和炎症。
症状
咳嗽、喘息、胸闷、气促等,通常 在夜间或清晨加重。
治疗
以控制症状为主,包括使用吸入性 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 药物治疗,以及避免过敏原等非药 物治疗。
支气管炎
定义
支气管炎是由细菌或病毒 引起的支气管炎症,通常 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肺 炎。
症状
目录
• 儿科常见病概述 • 呼吸系统疾病 • 消化系统疾病 • 皮肤疾病 • 感染性疾病 • 营养性疾病 • 新生儿疾病
01
儿科常见病概述
儿科常见病的定义与分类
01
儿科常见病是指高发于儿童时期 的疾病,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特 点和治疗方案。
02
根据发病原因和症状表现,儿科 常见病主要分为感染性疾病、炎 症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过敏反 应、肿瘤等几大类。
要点二
原因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肝脏 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不足, 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此外, 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感染、药 物等也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
要点三
治疗
对于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可以自行消退。对于病理性黄疸, 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 疗、光疗、换血等。在治疗过程中, 医生会根据黄疸的严重程度和病因制 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结肠炎
定义 原因 治疗 预防
结肠炎是指结肠黏膜炎症,通常由感染、免疫、药物等因素引 起,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
结肠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感染细菌或病毒、免疫异常、药物 刺激等。
治疗结肠炎需要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不同的方法,包括饮食调整 、药物治疗等。
预防结肠炎需要保持个人卫生、饮食卫生、避免过度劳累等。
致气道痉挛和炎症。
症状
咳嗽、喘息、胸闷、气促等,通常 在夜间或清晨加重。
治疗
以控制症状为主,包括使用吸入性 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 药物治疗,以及避免过敏原等非药 物治疗。
支气管炎
定义
支气管炎是由细菌或病毒 引起的支气管炎症,通常 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肺 炎。
症状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共41张PPT)
均可引起。病程>2个月。
婴幼儿各种程度脱水的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和体征
精神神志 前囟 眼窝
口腔黏膜 皮肤弹性 四肢末梢
尿量
Ⅰ度 稍烦躁 稍凹陷 无或稍凹陷 稍干 尚可
暖 略减
脱水程度 Ⅱ度
萎靡、烦躁 凹陷 凹陷 干燥 差 凉
显著减少
Ⅲ度 神志欠清
深凹陷 深凹陷 明显干燥 极差 厥冷、发绀 极少
实验室检查
热
额叶底部、颞叶边缘系统
• 精神情绪异常:躁狂、幻觉、失语、定向力、计算力与记忆力障碍,伴发热或无 热
其他
偏瘫、单瘫、四肢瘫或各种不自主运动。病变累及锥体束时出现阳性病理征。病程
大多2-3周,多数完全恢复,但少数遗留癫痫、肢体瘫痪、智能发育迟缓等后 遗症。
实验室检查
(一)脑脊液检查 压力正常或增加,外观清亮,白细胞:0-数百,病初中性粒细胞为主 ,以后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大多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含量正常.
2. 对症治疗居首要地位。降温,小儿高热惊厥必须很快降下来 。(半小时内过高热,酶、蛋白质变性,为不可逆损害); 鼻塞,清除分泌物。
3. 鼻分泌物呈粘稠不透明或变色,仍可能是病毒性鼻窦 炎,无需用抗生素,除非这种症状持续7-10天无改善
或反而加重或伴发热、白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考虑 细菌感染,在积极寻找感染部位同时,加用抗生素。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一、普通感冒 (common cold)
• 病原学
90%以上原发病原为病毒,其中鼻病毒 、冠状病毒占60%,此外有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 细菌感染多继发于病毒感染后,以链球 菌为最多。
临床表现
• 大年龄组儿童:与成人相同,主要:流涕、鼻塞、 咽痛、疲乏、头疼、咳嗽、发热、畏寒、肌肉酸痛
婴幼儿各种程度脱水的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和体征
精神神志 前囟 眼窝
口腔黏膜 皮肤弹性 四肢末梢
尿量
Ⅰ度 稍烦躁 稍凹陷 无或稍凹陷 稍干 尚可
暖 略减
脱水程度 Ⅱ度
萎靡、烦躁 凹陷 凹陷 干燥 差 凉
显著减少
Ⅲ度 神志欠清
深凹陷 深凹陷 明显干燥 极差 厥冷、发绀 极少
实验室检查
热
额叶底部、颞叶边缘系统
• 精神情绪异常:躁狂、幻觉、失语、定向力、计算力与记忆力障碍,伴发热或无 热
其他
偏瘫、单瘫、四肢瘫或各种不自主运动。病变累及锥体束时出现阳性病理征。病程
大多2-3周,多数完全恢复,但少数遗留癫痫、肢体瘫痪、智能发育迟缓等后 遗症。
实验室检查
(一)脑脊液检查 压力正常或增加,外观清亮,白细胞:0-数百,病初中性粒细胞为主 ,以后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大多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含量正常.
2. 对症治疗居首要地位。降温,小儿高热惊厥必须很快降下来 。(半小时内过高热,酶、蛋白质变性,为不可逆损害); 鼻塞,清除分泌物。
3. 鼻分泌物呈粘稠不透明或变色,仍可能是病毒性鼻窦 炎,无需用抗生素,除非这种症状持续7-10天无改善
或反而加重或伴发热、白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考虑 细菌感染,在积极寻找感染部位同时,加用抗生素。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一、普通感冒 (common cold)
• 病原学
90%以上原发病原为病毒,其中鼻病毒 、冠状病毒占60%,此外有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 细菌感染多继发于病毒感染后,以链球 菌为最多。
临床表现
• 大年龄组儿童:与成人相同,主要:流涕、鼻塞、 咽痛、疲乏、头疼、咳嗽、发热、畏寒、肌肉酸痛
儿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在不停地流鼻涕。
11
症状:
儿童患感冒时往往上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鼻涕、
咽喉肿痛等不明显,而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呕
吐、腹痛、腹泻等却较明显,婴幼儿感冒时,常常
发生高烧,有的患儿甚至发生惊厥,同样患了感冒,
儿童得了可能就比大人要重些。
由于儿童抵抗力弱,得感冒后炎症容易波及下呼吸
道,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合并症。此外,小儿感
其他的药物滴鼻剂。
14
(三)、发烧 人的正常体温是36.5-37°左右, 如果高于37.2°,则称作发烧。 当人不能维持正常体温的时候,
很多生理机能将发生障碍。
15
治疗方案: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若家有冷气, 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使体温 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 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
当孩子食欲不振时,也不要强制进食。 2.注意气候变化:婴幼儿的衣着,应随气温的升 降而增减,避免过热,睡觉时要避免腹部受凉。
23
3. 避免滥用抗生素: 避免长期滥用广谱 抗生素,以免肠道内菌群失调(抗菌药物 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导致耐药菌
繁殖引起肠炎,加重腹泻。 4. 增强体质:平时应加强锻炼,提高机 体抵抗力,这才是预防各种疾病的根本。
以免反复感染或传染给其他人。
10
(二)、感冒 70%~8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能引 起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占10%~20% 的感冒是由细菌所引起的。1岁以内的婴 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更 容易患感冒。一般,感冒将持续7~10天, 小宝宝有时可持续2周左右。咳嗽往往是 最晚消失的症状,它往往会持续几周。 经常和大孩子一起玩耍的婴儿,头一年 通常要得6~10次感冒;甚至整个冬天都
11
症状:
儿童患感冒时往往上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鼻涕、
咽喉肿痛等不明显,而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呕
吐、腹痛、腹泻等却较明显,婴幼儿感冒时,常常
发生高烧,有的患儿甚至发生惊厥,同样患了感冒,
儿童得了可能就比大人要重些。
由于儿童抵抗力弱,得感冒后炎症容易波及下呼吸
道,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合并症。此外,小儿感
其他的药物滴鼻剂。
14
(三)、发烧 人的正常体温是36.5-37°左右, 如果高于37.2°,则称作发烧。 当人不能维持正常体温的时候,
很多生理机能将发生障碍。
15
治疗方案: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若家有冷气, 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使体温 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 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
当孩子食欲不振时,也不要强制进食。 2.注意气候变化:婴幼儿的衣着,应随气温的升 降而增减,避免过热,睡觉时要避免腹部受凉。
23
3. 避免滥用抗生素: 避免长期滥用广谱 抗生素,以免肠道内菌群失调(抗菌药物 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导致耐药菌
繁殖引起肠炎,加重腹泻。 4. 增强体质:平时应加强锻炼,提高机 体抵抗力,这才是预防各种疾病的根本。
以免反复感染或传染给其他人。
10
(二)、感冒 70%~8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能引 起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占10%~20% 的感冒是由细菌所引起的。1岁以内的婴 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更 容易患感冒。一般,感冒将持续7~10天, 小宝宝有时可持续2周左右。咳嗽往往是 最晚消失的症状,它往往会持续几周。 经常和大孩子一起玩耍的婴儿,头一年 通常要得6~10次感冒;甚至整个冬天都
小儿常见病的诊治 PPT课件
6
症状
局部症状 全身症状
•
咽部干痒和咽痛 打喷嚏 鼻塞 流鼻涕 干咳
发热
烦躁不安 头痛乏力 食欲不振 呕吐腹泻
7
看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仔细观察 充分休息 退热 按时服药 注意饮食,以易消化食物为主。 多饮水。
8
用药指南:
• 常用退热药(非甾体解热镇痛药): 布洛芬(美林混悬滴剂、美 林混悬液); 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栓、泰诺林混悬滴剂、泰诺 林混悬液); 复方氨基比林; 阿司匹林。 • 非必要时少服退热药,治标不治本,因为发热本 身不是一件坏事,它是一个身体的警报。
• 其他病原学检测: 肺炎支原体(MP) 涂片镜检。 冷凝集试验:≥1:64 特异性诊断: MP分离培养
特异性IgG和IgM抗体
衣原体
CT(沙眼衣原体) CP(肺炎衣原体)
31
X线检查(Chest Roentgenogram)
早期肺纹理增强,透光度减低 大小不等的点状或小斑片状影
大片状阴影,甚至波及节段
非感染性肺炎
16
按病程分类
• 急性肺炎(Acute Pneumonia) 病程<1个月 • 迁延性肺炎(Prolonged Pneumonia) 病程1-3个月 • 慢性肺炎(Chronic Pneumonia) 病程>3个月
17
按病情分类
• 轻症肺炎(Mild Pneumonia) • 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
主讲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
李志洁
2
一、上感(感冒)
定义: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 人体呼吸道粘膜上有一种抵抗病原体感染 的抗体如:分泌型 IgA 、 IgM 。小朋友体 内分泌型 IgA 、 IgM 水平低下,抵抗力低 下,呼吸道粘膜易受细菌、病毒的侵袭, 引起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病症。
--儿科常见病PPT课件
3-6岁
• 学龄期
7到12-13岁
• 青春期
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到成年期
•
女11-12岁至17-18岁
•
男13-15岁至19-21岁
二、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 (一)体重、身高
• 足月新生儿 约为3000g(2500-4000g) 平均身长为50cm(46-
•
53cm)
• 1-6个月 出生时体重(g)+月龄×700g 约增长15cm
• (三)孕期及哺乳期用药
• 注意对胎儿及乳儿的影响,如抗生素、激素、镇 静剂、阿司匹林及抗癌药物等,可通过胎盘引起 胎儿畸形及毒性反应,或通过乳汁使乳儿发生毒 性反应。
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1、避免应用有明显耳、肾毒性抗菌药物, (氨基糖甙类、万古霉素等)。 2、避免应用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 良的药物。(四环素等) 3、避免应用对骨骼发育产生影响的药物。 (喹诺酮类等)
• 7-12个月 出生时体重(g)+ 6(月) 约增长10cm
•
×700g+(月龄-6) ×300g
• 1岁时
约10kg
为出生时1.5倍,约75cm
• 2-12岁 体重(kg)=(年龄×2)+7 身长(cm)=年龄
•
(或8)
×7+70cm
• 性发育猛长期 差异大
每年约增加10cm
• 特别注意:3-4月6kg 1岁时9kg
• 目前分支:发育儿科学、预防儿科学、围 生医学、新生儿学、小儿急诊急救医学、 青春医学等。
儿科学的特点?
• 小儿从生命开始到成人,整个阶段均处于生长发育之中,其 生理、解剖、生化、免疫、营养、代谢、病理等基础医学各 方面均与成人不同,且与各年龄时期的特点也不同,因此其 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预后等 临床各方面也均有其特点。
儿科常见病课件ppt
儿科常见病课件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儿科常见病概述 • 儿科常见疾病 • 儿科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 儿科疾病预防保健知识 • 儿科疾病案例分析
01
儿科常见病概述
儿科常见病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儿科常见病是指儿童期发病率较高的 疾病,这些疾病在儿童中具有较高的 患病率和流行率,对儿童的身体健康 和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非药物治疗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重视患儿的心理护理、饮 食调理、运动康复等方面的治疗。
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包括心理疗法、物理疗法、中医治疗等。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法,以到达最佳的治疗效果。
护理与康复
护理的原则与内容
疗。
缺铁性贫血
总结词
缺铁性贫血是儿科常见的血液系统疾 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食 欲不振等症状。
详细描述
缺铁性贫血主要由铁摄入不足或丢失 过多引起。该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 育和智力发展,需要及时治疗。治疗 上以补充铁剂为主,同时调整饮食结 构,增加铁的摄入。
03
儿科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
护理是儿科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护理过程中,应遵循科学、细致、全 面的原则,注意视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提供合适的护理措施,如口腔护理、皮 肤护理、呼吸道护理等。
VS
康复治疗的方法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或功能障碍的患儿,康 复治疗是必要的。康复治疗的方法包括功 能训练、语言治疗、物理疗法等,旨在帮 助患儿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教育儿童及其家长正确使用药物、了解哮 喘的诱发因素、学会监测病情等。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儿科常见病概述 • 儿科常见疾病 • 儿科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 儿科疾病预防保健知识 • 儿科疾病案例分析
01
儿科常见病概述
儿科常见病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儿科常见病是指儿童期发病率较高的 疾病,这些疾病在儿童中具有较高的 患病率和流行率,对儿童的身体健康 和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非药物治疗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重视患儿的心理护理、饮 食调理、运动康复等方面的治疗。
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包括心理疗法、物理疗法、中医治疗等。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法,以到达最佳的治疗效果。
护理与康复
护理的原则与内容
疗。
缺铁性贫血
总结词
缺铁性贫血是儿科常见的血液系统疾 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食 欲不振等症状。
详细描述
缺铁性贫血主要由铁摄入不足或丢失 过多引起。该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 育和智力发展,需要及时治疗。治疗 上以补充铁剂为主,同时调整饮食结 构,增加铁的摄入。
03
儿科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
护理是儿科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护理过程中,应遵循科学、细致、全 面的原则,注意视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提供合适的护理措施,如口腔护理、皮 肤护理、呼吸道护理等。
VS
康复治疗的方法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或功能障碍的患儿,康 复治疗是必要的。康复治疗的方法包括功 能训练、语言治疗、物理疗法等,旨在帮 助患儿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教育儿童及其家长正确使用药物、了解哮 喘的诱发因素、学会监测病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斑疹、丘疹自头 症状出现后1~2d出 面部→躯干→四肢, 疹 末端少,向心性分布; 斑疹、丘疹,水疱疹、 结痂并存。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
➢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征(HSP) ➢ 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血
管炎综合征。 ➢ 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及血尿、蛋白
尿等综合表现为本病的重要特征,尤以皮肤紫癜 最有特点。 ➢ 学龄及学龄前儿童多见(2~8岁)。 ➢ 春秋季好发,男>女。
腋温(5分钟): 36℃~37.4℃
儿童发热处置对策
➢儿童发热常见原因 感染性发热 • 细菌感染:肺炎、败血症、化脑、菌痢、伤寒,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蜂窝织炎、阑尾炎等。 • 病毒感染:上感、流感、水痘、幼儿急诊、流行 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 特殊病源体感染:结核、真菌、寄生虫感染等。 非感染性发热 • 组织破坏或坏死:白血病、再障、各种肿瘤等。 • 结缔组织疾病:风湿热、类风关、SLE等。 • 其他:甲亢、脱水热、药物热等。 FOU
较乙酰氨基酚对胃肠刺激小。 • 代表药为美林、吉浩、托恩口服溶液、福尔栓剂
(塞肛用)。
儿童发热处置对策
复方氨基比林 • 又名安痛定,是一种注射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强效
退热药之一。 • 婴幼儿禁用,年长儿慎用。 • 潜在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皮疹等副作用风险。 • 若注射本品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骤降,
疾病的诊断
➢皮疹是一种皮肤损害,客观存在于人体皮肤的病 变。
➢常见的皮疹 • 斑疹 • 丘疹 • 斑丘疹 • 斑块 • 风团 • 水疱
出疹性疾病-病因
➢外因 物理因素:
压力、摩擦
化学因素:接触化学工业原料---接触性皮炎。 生物因素:细菌、病毒、螺旋体、真菌、动物叮咬
猩红热、水痘、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等。
出疹性疾病-病因
➢内因 饮食:维生素A缺乏症 代谢障碍:高胆固醇血症-皮肤黄色瘤 内分泌紊乱:痤疮 神经精神因素:慢性荨麻疹 遗传:鱼鳞病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
➢斑疹:幼儿急疹 猩红热 川崎病 ➢丘疹:婴儿湿疹 丘疹性荨麻疹 ➢斑丘疹:麻疹 风疹 ➢水疱疹:水痘 带状疱疹 单纯疱疹 手足口病 ➢风团样皮疹:荨麻疹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
➢可能因素 食物(蛋类、乳类、豆类等) 药物(阿司匹林、抗生素等) 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疫苗接种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
➢ 常有前驱上呼吸道感染史 ➢ 多见于2-8岁儿童。 ➢ 急性起病,始发症状以皮肤紫癜为主,少数病例以腹
痛、肾脏症状首先出现 。
➢给药时间 • q4h~q6h • 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使用
儿科常见病的全科
➢儿童发热处置对策
诊疗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的诊治 幼儿急疹 麻疹 水痘 过敏性紫癜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急性喉炎 急性支气管肺炎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小儿腹泻病 ➢小儿内分泌常见病 矮小症 性早熟 肥胖
儿童常见出疹性
面颈部→躯干→四肢, 症状出现后1~2d出 斑丘疹,疹间皮肤正 疹 常,退疹后无色素沉 着及脱屑
幼儿 急诊
水痘
人疱疹 病毒6 型
水痘带状疱 疹病毒
婴幼儿常见,一般情况 好,高热时有惊厥,耳 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全身症状轻
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 高热3~5d,热退疹 头面颈及躯干部多见, 出 四肢较少,一天出齐, 次日即开始消退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的 鉴别诊断
疾病
麻疹
风疹
病原 全身症状及其他症状 皮疹特点
发热与皮疹关系
麻疹病 毒
发热、咳嗽、畏光、卡 他症、Koplik斑
红色斑丘疹,自头面 部→颈部→躯干→四 肢,退疹后有色素沉 着及细小脱屑
发热3~4d后出疹, 出疹期为发热的高峰 期
风疹病 毒
全身症状轻,耳后、枕 部淋巴结肿大伴触痛
儿童发热处置对策
➢退热药的选择 对乙酰氨基酚
• 即扑热息痛,是目前儿科临床最常用退烧药物之 一,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
• 退热效果迅速、不良反应较少。 • 代表药物小儿百服宁滴剂、儿童百服宁口服液。
泰诺林滴剂,泰诺林混悬液。 布洛芬
• 适合6个月以上儿童。 • 安全高效,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
儿童发热处置对策
➢治疗原发病。 • 抗感染、抗病毒等针对病原学治疗。 ➢退热对症治疗原则 • 低热(肛温):37.8℃~38℃为,中热:38℃~39℃,
高热≥:39℃以上,超高热:≥41℃。 • ≤38.5°C,不宜服用退烧药物,而应选择物理降温方
法,如冰敷、退热贴等。 • ≥39℃(肛温)服用退烧药。
➢ 各种症状可有不同组合,可有多系统累及。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
➢腹型紫癜 • 约2/3出现,一般出现在紫癜发生1周内,部分病
例发生在皮肤紫癜出现以前(易误诊). • 反复出现阵发性剧烈的腹部绞痛 • 恶心、呕吐、呕血和便血, • 可并发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及出血性小肠炎。
➢儿童体温调节特点 • CNS发育不完善,中枢调节能力差。 • 体表面积大,皮肤汗腺发育差。 • 外界影响因素显著:饮食、剧烈活动、哭吵、穿衣 过厚、室温过高、情绪激动。
儿童发热处置对策
体温测量方法及参考范围
口温(3分钟): 35.5℃~37.5℃
耳温: 35.8℃~37.8℃
肛温(2分钟): 36.5℃~37.8℃
儿科常见疾病的全科诊疗
儿科常见病的全科
➢ 儿童发热处置对策
诊疗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的诊治 幼儿急疹 麻疹 水痘 过敏性紫癜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急性喉炎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小儿腹泻病 ➢小儿内分泌常见病 矮小症 性早熟 肥胖
急性支气管肺炎
儿童发热处置对策
➢发热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 • 各种全身性和/或局部感染。 • 非感染性疾病。
易引起虚脱。
儿童发热处置对策
安乃近 • 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反应。 • 安乃近的退热效果明显迅速,但副作用也非常很明
显,个别病人对该药过敏,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 仅在急性高热、病情急重,又无其他退热药可用时
才用于紧急退热。 • 目前27个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安乃近。
儿童发热处置对策
➢给药途径 • 口服 • 塞肛 • 肌注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
➢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征(HSP) ➢ 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血
管炎综合征。 ➢ 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及血尿、蛋白
尿等综合表现为本病的重要特征,尤以皮肤紫癜 最有特点。 ➢ 学龄及学龄前儿童多见(2~8岁)。 ➢ 春秋季好发,男>女。
腋温(5分钟): 36℃~37.4℃
儿童发热处置对策
➢儿童发热常见原因 感染性发热 • 细菌感染:肺炎、败血症、化脑、菌痢、伤寒,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蜂窝织炎、阑尾炎等。 • 病毒感染:上感、流感、水痘、幼儿急诊、流行 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 特殊病源体感染:结核、真菌、寄生虫感染等。 非感染性发热 • 组织破坏或坏死:白血病、再障、各种肿瘤等。 • 结缔组织疾病:风湿热、类风关、SLE等。 • 其他:甲亢、脱水热、药物热等。 FOU
较乙酰氨基酚对胃肠刺激小。 • 代表药为美林、吉浩、托恩口服溶液、福尔栓剂
(塞肛用)。
儿童发热处置对策
复方氨基比林 • 又名安痛定,是一种注射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强效
退热药之一。 • 婴幼儿禁用,年长儿慎用。 • 潜在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皮疹等副作用风险。 • 若注射本品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骤降,
疾病的诊断
➢皮疹是一种皮肤损害,客观存在于人体皮肤的病 变。
➢常见的皮疹 • 斑疹 • 丘疹 • 斑丘疹 • 斑块 • 风团 • 水疱
出疹性疾病-病因
➢外因 物理因素:
压力、摩擦
化学因素:接触化学工业原料---接触性皮炎。 生物因素:细菌、病毒、螺旋体、真菌、动物叮咬
猩红热、水痘、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等。
出疹性疾病-病因
➢内因 饮食:维生素A缺乏症 代谢障碍:高胆固醇血症-皮肤黄色瘤 内分泌紊乱:痤疮 神经精神因素:慢性荨麻疹 遗传:鱼鳞病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
➢斑疹:幼儿急疹 猩红热 川崎病 ➢丘疹:婴儿湿疹 丘疹性荨麻疹 ➢斑丘疹:麻疹 风疹 ➢水疱疹:水痘 带状疱疹 单纯疱疹 手足口病 ➢风团样皮疹:荨麻疹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
➢可能因素 食物(蛋类、乳类、豆类等) 药物(阿司匹林、抗生素等) 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疫苗接种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
➢ 常有前驱上呼吸道感染史 ➢ 多见于2-8岁儿童。 ➢ 急性起病,始发症状以皮肤紫癜为主,少数病例以腹
痛、肾脏症状首先出现 。
➢给药时间 • q4h~q6h • 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使用
儿科常见病的全科
➢儿童发热处置对策
诊疗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的诊治 幼儿急疹 麻疹 水痘 过敏性紫癜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急性喉炎 急性支气管肺炎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小儿腹泻病 ➢小儿内分泌常见病 矮小症 性早熟 肥胖
儿童常见出疹性
面颈部→躯干→四肢, 症状出现后1~2d出 斑丘疹,疹间皮肤正 疹 常,退疹后无色素沉 着及脱屑
幼儿 急诊
水痘
人疱疹 病毒6 型
水痘带状疱 疹病毒
婴幼儿常见,一般情况 好,高热时有惊厥,耳 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全身症状轻
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 高热3~5d,热退疹 头面颈及躯干部多见, 出 四肢较少,一天出齐, 次日即开始消退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的 鉴别诊断
疾病
麻疹
风疹
病原 全身症状及其他症状 皮疹特点
发热与皮疹关系
麻疹病 毒
发热、咳嗽、畏光、卡 他症、Koplik斑
红色斑丘疹,自头面 部→颈部→躯干→四 肢,退疹后有色素沉 着及细小脱屑
发热3~4d后出疹, 出疹期为发热的高峰 期
风疹病 毒
全身症状轻,耳后、枕 部淋巴结肿大伴触痛
儿童发热处置对策
➢退热药的选择 对乙酰氨基酚
• 即扑热息痛,是目前儿科临床最常用退烧药物之 一,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
• 退热效果迅速、不良反应较少。 • 代表药物小儿百服宁滴剂、儿童百服宁口服液。
泰诺林滴剂,泰诺林混悬液。 布洛芬
• 适合6个月以上儿童。 • 安全高效,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
儿童发热处置对策
➢治疗原发病。 • 抗感染、抗病毒等针对病原学治疗。 ➢退热对症治疗原则 • 低热(肛温):37.8℃~38℃为,中热:38℃~39℃,
高热≥:39℃以上,超高热:≥41℃。 • ≤38.5°C,不宜服用退烧药物,而应选择物理降温方
法,如冰敷、退热贴等。 • ≥39℃(肛温)服用退烧药。
➢ 各种症状可有不同组合,可有多系统累及。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
➢腹型紫癜 • 约2/3出现,一般出现在紫癜发生1周内,部分病
例发生在皮肤紫癜出现以前(易误诊). • 反复出现阵发性剧烈的腹部绞痛 • 恶心、呕吐、呕血和便血, • 可并发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及出血性小肠炎。
➢儿童体温调节特点 • CNS发育不完善,中枢调节能力差。 • 体表面积大,皮肤汗腺发育差。 • 外界影响因素显著:饮食、剧烈活动、哭吵、穿衣 过厚、室温过高、情绪激动。
儿童发热处置对策
体温测量方法及参考范围
口温(3分钟): 35.5℃~37.5℃
耳温: 35.8℃~37.8℃
肛温(2分钟): 36.5℃~37.8℃
儿科常见疾病的全科诊疗
儿科常见病的全科
➢ 儿童发热处置对策
诊疗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的诊治 幼儿急疹 麻疹 水痘 过敏性紫癜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急性喉炎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小儿腹泻病 ➢小儿内分泌常见病 矮小症 性早熟 肥胖
急性支气管肺炎
儿童发热处置对策
➢发热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 • 各种全身性和/或局部感染。 • 非感染性疾病。
易引起虚脱。
儿童发热处置对策
安乃近 • 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反应。 • 安乃近的退热效果明显迅速,但副作用也非常很明
显,个别病人对该药过敏,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 仅在急性高热、病情急重,又无其他退热药可用时
才用于紧急退热。 • 目前27个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安乃近。
儿童发热处置对策
➢给药途径 • 口服 • 塞肛 • 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