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
安全评价发展简史
安全评价发展简史安全评价最先是由保险业发展起来的,时间可追溯到本世纪三十年代。
保险公司为客户承担各种风险,要按照所承担风险的大小收取一定的费用。
因此,就带来一个衡量风险程度的问题,这个衡量风险程度的过程就是当时美国保险协会所从事的风险评价。
现在,世界各国各行业所从事的安全评价几乎都沿用风险评价这一术语,唯中国、日本改用安全评价。
六十年代以来,国外在安全评价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例如,美国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的“蒙得评价法”、日本劳动省的“六阶段评价法”等危险指数评价技术,以及以概率风险评价为代表的安全系统评价技术。
目前,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已将安全评价作为工业过程、系统设计、工厂设计和选址以及应急计划和事故预防措施的重要依据。
一些国家还立法规定,工程项目必须进行安全性评价。
日本劳动省规定化工厂必须作综合的安全性评价。
英国规定新建企业凡没有进行安全评价的都不许开工。
安全评价已经成为当代安全管理中最有成效,正在逐渐完善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法。
八十年代初期,安全系统工程引入我国,受到许多大中型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通过翻译、消化、吸收国外安全检查表和安全分析方法,我国机械、冶金、化工、航空、航天等行业的有关企业开始应用简单的安全分析、评价方法,如安全检查表(SCL)、事故树分析(AT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事件树分析(ETA)、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作业环境危险评价方法(LEC)等。
这一期间的主要特点是安全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系统局部的安全问题。
1984以后,我国开始研究安全评价理论和方法,在小范围内进行安全系统评价尝试。
为推动和促进安全评价方法在我国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实践和应用,1986年原国家劳动部分别向有关科研单位下达了《机械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冶金工厂危险程度分级》等科研项目。
科学发展简史形考作业2
科学发展简史形考作业2一.单选题1. ( )人莫尔斯是个画家,原来对科学技术是个外行。
可是,他1835年研制成功了他的第一台发报机。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又发明了用点、划代表字母和数字的一套符号--- 莫尔斯电码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2. 1800年,意大利的伏特发明了电池,实现了( )能向电能的转化生物热电化学3. 欧洲的资本主义政权首先在()建立。
意大利和西班牙法国和希腊意大利和法国荷兰和英国4. ()要构思技术、设计技术,指导整个技术系统的实施。
工程师工人经理5. 集科学家、发明家与商人特点于一身的维尔纳西门子,在1866年,他研制成功了第一台()。
他的这一伟大的成就在科学史上,可以和瓦特的蒸汽机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电动机电视机电影机自激式发电机6. 在早期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中,最杰出的是意大利的( )。
他既是一位人文主义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又是出色的工程师和科学家。
哥白尼莎士比亚达芬奇但丁7.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惊世骇俗的()。
《地质学研究》《动物哲学》《物种起源》《生物体构造研究》8. ()发明的蒸汽机是大工业的开始,是蒸汽动力机普遍应用的开始詹姆斯瓦特达芬奇9. 原子---分子论确立以后,化学上又一个重大的突破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发现。
元素周期表气体的分压定律元素的化合能力元素的化合价10. ( )发明的蒸汽机是大工业的开始,是蒸汽动力机普遍应用的开始。
瓦特莫兹利达芬奇詹姆斯11. 1819年,英国的一位煤矿工人( ),经过多年的劳动和研究,终于制出了实用的蒸汽机车富尔敦史蒂芬逊莫尼埃瓦特12. 瑞典的化学家和工程师,通过极其艰苦的实验,发明了一种“安全炸药”而闻名世界,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许多科学奖项。
他就是()。
诺贝尔斯普丁莫尼埃李比希13. ( )得到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于1519年9月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洲南端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印度,又绕过非洲,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海岸,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阿美利哥二.多选题1. 在蒸汽轮船发展的过程中,有两种推进方式,它们有()。
我国放射防护的发展简史
我国放射防护的发展简史我国放射防护的发展简史放射防护是指预防和控制放射性物质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在核能工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放射防护也成为了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的必要保障。
我国在放射防护领域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初级阶段(1949-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建立科学技术体系。
在这个阶段,放射防护还属于探索阶段。
当时国内没有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而且对于放射能量的实际影响也缺乏充分了解。
因此,在那个时期,放射防护的措施很难说是完善的。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加强了对放射防护技术的研究和管理。
2. 建设阶段(1956-1978年)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进行核能产业的建设。
为了确保核能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安全,我国对放射防护进行了系统的整顿和改进。
1957年,我国建立了第一套具有国际水平的放射探测器;1960年,我国制定了放射卫生规定,对国内放射环境和核安全活动进行了监管;1964年,我国开始批准为国内放射环境固定污染源或放射性废物处置场提供技术咨询,并于1972年成立了放射卫生技术咨询委员会,为我国的放射防护工作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发展阶段(1979-2000年)1979年以后,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核能工业建设。
同时,为了应对核武器和核能工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我国进一步加强了放射防护的标准和措施。
1982年,我国发布了《放射卫生管理条例》;1985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向我国提供了万剂钋处理问题的技术支持,并参与了芜湖场钋污染区的治理;1990年,我国成立了核与辐射安全中心(NSC),综合负责核安全、辐射防护和核物质计量、控制等工作。
此时的我国放射防护体系已比较完备。
4. 现代阶段(2001年至今)进入21世纪,我国的放射防护服务不断提升和完善。
2003年和2007年,我国的放射防护标准和规定完成修订,更全面科学地规范了放射防护的各种措施,加强了对核源设施、废料处置和放射安全监督等方面的管理。
踏上星途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卫星技术
通信卫星
中国研制了一系列通信卫星,为 国内外用户提供广播电视、远程
教育、应急通信等服务。
导航卫星
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 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覆 盖全球,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 、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
遥感卫星
中国遥感卫星技术不断发展,已 有多颗遥感卫星在轨运行,为国 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城市规 划等领域提供丰富的卫星遥感数
火箭技术
运载火箭系列
中国已建立完善的运载火箭系列,包 括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和 长征五号等,能够满足不同发射需求 。
火箭性能提升
火箭回收技术
中国正在研究火箭回收技术,以实现 火箭助推器和整流罩的重复使用,进 一步降低发射成本。
中国在火箭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提高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适应性 ,同时降低发射成本。
天宫空间站建设
总结词
天宫空间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空间站, 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项壮举。
VS
详细描述
天宫空间站建设始于2011年,经过多个 舱段的发射和组装,最终形成了中国自己 的空间站。天宫空间站具有先进的科研设 备和功能,为航天员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 工作环境,同时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探索阶段(1965-1975年)
总结词
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
详细描述
这一阶段,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发展阶段(1975-2000年)
总结词
踏上星途中国航天发 展简史
目录
•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 中国航天重大事件 • 中国航天科技成就 • 中国航天未来展望
中国卫星发展简史
中国卫星发展简史自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中国就开始了自己的卫星发展之路。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积累,中国卫星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卫星技术的发展,决定自主研制卫星。
1960年,中国正式启动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工作。
经过艰苦努力,1969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自主研制的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卫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先后发射了多颗卫星,其中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等。
这些卫星的发射不仅提高了我国的通信、气象和遥感能力,也为国家的科学研究和国防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持。
1990年代,中国的卫星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成功研制了一系列新型卫星,如实验卫星、导航卫星和资源卫星等。
其中,我国自主研制的实验卫星在太空科学研究、空间技术验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中国还在200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导航卫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卫星发展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就。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载人航天器,并实现了航天员在轨工作和太空实验。
2008年,中国成功发射了首颗月球探测卫星,成为继美、苏、俄之后第四个成功实施月球探测的国家。
201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首颗空间实验室,实现了空间实验室和货运飞船的在轨交会对接,为后续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中国的卫星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016年,中国成功发射了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量子卫星通信的国家。
2018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卫星事业的崛起,也为全球卫星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卫星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和国家政策的支持。
近几十年来,中国不断加强对卫星技术的研发和人才培养,建立了一批优秀的科研机构和生产基地,形成了完整的卫星产业链。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最新考题及答案(6)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 )。
A.予以批评教育B.予以劝退C.勒令退学D.予以开除2、实施义务教育的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 )。
A.单独设班B.随班就读C.混合编班D.均分到班3、有的班主任教师用考试分数给学生排名次,并把它作为安排、调整座位和评先推优的唯一标准。
这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
A.“爱国守法”B.“教书育人”C.“关爱学生”D.“爱岗敬业”4、下列说法或做法不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关爱学生”规定和要求的是( )。
A.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安全,平等公正对待全体学生B.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关心学生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对学生严慈相济,积极引导,循循善诱,开展因材施教D.让差生退学或离校,及早走向社会,不浪费时间和金钱5、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其发明者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位发明者是( )。
A.邓稼先B.焦裕禄C.贾思勰D.袁隆平6、北宋张择端的一幅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作品是( )。
A.《人物龙凤帛画》B.《洛神赋图卷》C.《步辇图》D.《清明上河图》7、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科学”项目,其意义和影响被誉为不亚于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载人飞船登月的“阿波罗计划”的是( )。
A.基因工程技术B.人类基因组计划C.细胞工程D.基因技术8、通过研究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同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我国封建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是相脱离的。
该研究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
A.类比B.归纳C.调查D.综合15、《资治通鉴》成书于( )。
A.西汉B.东汉C.北宋D.南宋16、某家庭有6个孩子,3个孩子是女孩。
其中5个孩子有雀斑,4个孩子有卷发。
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模版
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模版一、古代社会的安全文化古代社会的安全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早形成的一种文化。
由于当时人们生活在原始社会和农耕社会中,安全问题主要是与自然环境和动物的威胁有关。
因此,古代社会的安全文化主要体现在人们通过祭祀、祈福等宗教仪式来祈求自然和动物的保护。
此外,古代社会还有一些族群和家族等社会单位内部也形成了一些安全规范和习俗,以保障成员的生命安全。
二、现代社会的安全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兴起,现代社会的安全问题愈发复杂。
因此,现代社会也对安全问题进行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其中,一些学者提出了现代社会的安全文化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系统性的思考和阐释。
现代社会的安全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教育:现代社会普遍推崇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教育的方式,人们可以了解到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培养正确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 法律法规:现代社会的安全文化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
国家和社会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安全行为和处罚违法行为,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3. 技术发展: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安全文化的提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和应对各种安全风险,同时也为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工具。
4. 传统文化的融入:尽管现代社会的安全问题与古代社会有很大的差异,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仍然能够为现代社会的安全文化提供参考。
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重视生命和责任的价值观念,对于塑造现代社会的安全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当代社会的安全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安全问题也在不断演变。
当代社会的安全文化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和需求:1. 全球化背景下的安全合作:当代社会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安全问题日益相互关联,这就需要各方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安全挑战。
跨国跨地区的安全文化交流和合作成为必然趋势。
2. 技术创新的挑战: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
辉煌的太空征程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月球探测工程
总结词
月球探测工程是中国深空探测的重要里程碑,它推动了我国在月球科学、深空探测等领 域的发展。
详细描述
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始于2004年,先后成功实施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等 任务。这些探测器对月球进行了详细的探测和科学研究,获取了大量有关月球的数据和 样本,为人类深入了解月球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同时,月球探测工程也推动了我国在深
卫星技术
通信卫星
中国已成功发射多颗通信卫星, 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可靠的通信 服务,尤其在偏远地区和海洋应
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导航卫星
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 统已逐渐覆盖全球,为用户提供 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增强了 国家在导航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
。
遥感卫星
中国遥感卫星技术不断发展,通 过高分辨率卫星图像为国家资源 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了有
卫星等。
1992年,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 天工程二期计划,目标是建立
永久性空间站。
1999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 一号无人飞船,标志着中国载 人航天工程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 二号无人飞船,进一步验证了 载人航天技术。
创新发展阶段(2000-至今)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标志着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
辉煌的太空征程中国航天 发展简史
•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 中国航天重大事件 • 中国航天科技成就 • 中国航天未来展望
01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56-1965年)
01
02
03
04
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正式 起步,成立了第一个航天研究 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
信息安全的发展简史
信息安全的发展简史·通信保密科学的诞生人类很早就在考虑怎样秘密地传递信息了。
文献记载的最早有实用价值的通信保密技术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Caesar密码。
它能够把明文信息变换为人们看不懂的称为密文的字符串,当把密文传递到自己伙伴手中的时候,又可方便地还原为原来的明文形式。
Caesar密码实际上非常简单,需要加密时,把字母A变成D、B变为E、······、W变为Z、X变为A、Y变为B、Z变为C,即密文由明文字母循环移3位得到。
反过来,由密文变为明文也相当简单的。
1568年L.Battista发明了多表代替密码,并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由联军使用,Vigenere 密码和Beaufort密码是多表代替密码的典型例子。
1854年Playfair发明了多字母代替密码,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采用了这种密码,Hill密码是多字母代替密码的典型例子。
多表、多字母代替密码成为古典密码学的主流。
研究密码破译(也称为密码分析)的技术也在发展,并以1918年W.Firedman关于使用重合指数破译多表代替密码技术为重要里程碑。
其后,各国军方对密码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相关成果并未发表。
1949年C.Shannon的《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文章发表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
这两个成果为密码学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学术界评价这两项工作时,认为它们把密码技术从艺术变为科学。
实际上这是通信保密科学的诞生,其中密码是核心技术。
·公钥密码学革命在C.Shannon的文章发表之后的25内,密码学的的公开研究几乎是空白。
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IBM公司的DES和1976年Diff-Hellman公开密钥密码思想的提出,以及1977年第一个公钥密码算法RSA的提出,才为密码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传统密码算法的加密密钥和脱密密钥来说,从其中的任一个容易推出另一个,从而两个必须同时保密。
防火墙技术介绍
请求
Intranet
真实的 客户端
代理的工作方式
两种防火墙技术
返回本节
状态监视器防火墙
(1) 状态监视器防火墙的工作原理
这种防火墙安全特性非常好,它采用了一个 在网关上执行网络安全策略的软件引擎,称之为 检测模块。检测模块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前 提下,采用抽取相关数据的方法对网络通信的各 层实施监测,抽取部分数据,即状态信息,并动 态地保存起来作为以后指定安全决策的参考。
3.灵活的代理系统 代理系统是一种将信息从防火墙的一侧传送到另一侧的
软件模块。第四代防火墙采用了两种代理机制,一种用于代 理从内部网络到外部网络的连接,另一种用于代理从外部网 络到内部网络的连接。前者采用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 来解决,后者采用非保密的用户定制代理或保密的代理系统 技术来解决。
4.多级的过滤技术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水平,第四代防火墙采用了
图 2 防火墙技术的简单发展历史
返回本节
设置防火墙的目的和功能
(1)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 (2)防火墙可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 (3)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 (4)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
返回本节
防火墙的局限性
(1)防火墙防外不防内。 (2)防火墙难于管理和配置,易造成安全漏 洞。 (3)很难为用户在防火墙内外提供一致的安 全策略。 (4)防火墙只实现了粗粒度的访问控制。
(2) 状态监视器防火墙的优缺点 状态监视器的优点: ① 检测模块支持多种协议和应用程序,并可以很
容易地实现应用和服务的扩充。 ② 它会监测RPC和UDP之类的端口信息,而包过
滤和代理网关都不支持此类端口。 ③ 性能坚固 状态监视器的缺点: ① 配置非常复杂。 ② 会降低网络的速度。
人类简史人类对未知的恐惧与冒险
人类简史人类对未知的恐惧与冒险人类简史: 人类对未知的恐惧与冒险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我们一直以来都对未知充满了恐惧和好奇心。
这种对未知的恐惧驱使着人类不断冒险,探索新的领域,以求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文将探讨人类对未知的恐惧,以及冒险精神对人类进步的影响。
第一部分:人类对未知的恐惧人类从古至今一直对未知的事物感到莫名的恐惧。
在古代,人们对天灾人祸、野兽和未知的部落感到惶恐。
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和未知的世界中,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灾难降临,这种恐惧促使他们不断寻求安全和保护。
进入现代社会,人类对未知的恐惧也未曾减少。
科技的快速发展让人类不断面对新的挑战和未知的领域。
例如,人工智能的兴起让人们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机器取代,而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的突破让人们担心生物伦理的问题。
这些未知带来的恐惧促使人们思考和讨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道德底线。
第二部分:人类的冒险精神尽管人类对未知的恐惧存在,但我们也有着强烈的冒险精神。
这种冒险精神推动着探险家、科学家和创新者不断地突破界限,开拓新的领域。
历史上的众多探险家和航海家,如哥伦布、麦哲伦等,勇敢地航行在陌生的海洋中,他们的勇气和决心开启了人类的新篇章。
科学家们也是冒险精神的体现,他们毫不畏惧地探索未知的领域,不断寻找答案。
无论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还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些重要的科学成果都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勇敢和冒险。
此外,创新者们也展现了冒险的精神。
他们不断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追求技术和社会的进步。
比如,互联网创新带来了信息的革命,科技企业家们的冒险投资使得世界变得更加紧密和便利。
正是这种不断冒险的精神,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三部分:冒险对人类进步的影响冒险精神对人类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冒险探索和冒险精神,人类得以开拓新的领域,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从科学和技术过程来看,冒险激发了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冒险也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
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突破都源于人们敢于追逐梦想并采取冒险行动。
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
1203059 蒲晋超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安全生产、安全劳动是人类生存永恒的命题,已伴随着创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社会的生存与生产走过了数千年。
在进入21世纪,面对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和变革的年代,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我们需要思考中国安全生产,人类公共安全的发展战略,而这种战略首先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石之上的。
为此,我们需要对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作一回顾。
20世纪,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最为快速的百年。
从安全立法到安全管理,从安全技术到安全工程,从安全科学到安全文化,针对生产事故、人为事故、技术灾害等工业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百年中,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活动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存,以及人类文明创造了闪光的、不可磨灭的一页。
在20世纪,我们看到了人类冲破“亡羊补牢”的陈旧观念和改变了仅凭经验应付的低效手段,给予世界全新的劳动安全理念、思想、观点、方法,给予人类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知识、策略、行为准则与规范,以及生产与生活事故的防范技术与手段,通过把人类“事故忧患”的颓废情绪变为安全科学的缜密;把社会的“生存危机”的自扰认知变为实现平安康乐的动力,最终创造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安康世界。
这一切,靠的是科学的安全理论与策略、高超的安全工程和技术、有效的安全立法及管理。
1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1.从“宿命论”到“本质论”我国很长时期普遍存在着“安全相对、事故绝对”、“安全事故不可防范,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认识,即存在有生产安全事故的“宿命论”观念。
随着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事故规律的认识,人们已逐步建立了“事故可预防、人祸本可防”的观念。
实践证明,如果做到“消除事故隐患,实现本质安全化,科学管理,依法监管,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安全事故是可预防的。
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进步,表明在认识观上我们从“宿命论”逐步地转变到了“本质论”。
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具备了认识观的基础。
2.从“就事论事”到“系统防范”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发达国家引入了“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通过近20年的实践,在安全生产界“系统防范”的概念已深入人心。
简述人工智能发展简史
简述人工智能发展简史小伙伴,今天咱们来唠唠人工智能这玩意儿的发展简史。
要说人工智能的发展呀,那可得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在古代呢,其实就有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幻想元素啦。
就像那些神话故事里,有能自动干活的人偶,虽然这在当时只是人们美好的想象,但也算是一种对智能机械的向往吧。
后来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一些机械的发明,这些机械开始有了初步的自动化功能。
比如说那种能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进行简单重复工作的机械装置,就像是早期的计算器,虽然很简单,但已经有点人工智能的小苗头了。
再往后啊,计算机出现了。
这可是一个超级大的变革。
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超级强大,人们就开始想,能不能让计算机像人一样思考呢?于是就有一群超级聪明的科学家开始研究这个事儿。
在这个阶段,出现了很多理论和算法。
有一些早期的程序能够做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就像玩简单的猜数字游戏一样。
不过那时候的计算机还很庞大,而且运算速度和现在比起来那是相当慢的,但这已经是人工智能发展路上很重要的一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编程语言也越来越高级。
这个时候,人工智能就开始有了更复杂的表现。
比如说出现了一些能识别简单图像的程序,还有能进行简单语音识别的技术。
虽然这些在现在看来可能很初级,但是在当时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到了现代呢,人工智能简直像开了挂一样。
大数据的出现给人工智能提供了超级多的学习素材。
就好比给一个小孩子无数的书本让他学习知识一样。
有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算法进行自我学习和优化。
现在的人工智能都能做些啥呢?它可以在医疗领域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就像一个超级智能的小助手。
在交通领域,能帮助规划最佳的行车路线。
还能在娱乐方面,给我们推荐我们可能喜欢的电影、音乐啥的。
而且现在的人工智能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我们用的手机里就有很多人工智能的应用。
比如说语音助手,你跟它说个啥,它就能回答你,还能给你提供各种信息呢。
这要是放在以前,那简直就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教、学内容(第1次).
第一章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起源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876年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关于人类进化三个阶段:A攀树的猿群:原上猿、埃及猿、森林石猿B正在形成中的人:“人类的童年”,腊玛古猿、南方古猿C完全形成的人:分四个阶段(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早期智人)直立人古人新人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中石器时代(也称“新石器时代早期”、细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弓箭的发明和应用新石器时代文化两个主要特征:磨光加工石器;陶瓷制造技术(原始手工业)同时有: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纺织工艺、建筑工艺三、原始宗教的自然观“万物有灵”观念:图腾崇拜等四、人类文明时代的来临金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农业社会文字的发明和应用:图画文字、楔形文字、象形文字、拼音字母文字等第二章古代东方的科学技术一、古埃及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图画文字埃及最早的文字:象形文字主要有:历法、几何、医学(木乃伊)、建筑艺术(金字塔)等二、古西亚(中东)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新巴比伦四个时期文字:楔形文字、拼音字母文字(腓尼基人、世界字母文字的开端!)数学、天文历法:太阴历(苏美尔人)、十进制、六十进制(古巴比伦)等冶铁术(苏美尔人:失腊铸造法;赫梯人:治铁术)、城市建设第一部分:复习第一章、第二章介绍第一次中东战争!第二部分:第三章《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一、古希腊:通过直觉和哲学的思辨自然哲学希腊化时代理论自然知识(定理、定律);古罗马:技术上的重要成果。
二、自然哲学的猜测背景:奴隶社会、铁器的应用、腓尼基语言、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达。
哲学家: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欧几里得。
自然哲学特点:从整体上对自然现象进行直观考察三个方面的知识:自然界万物本源(古代元素论:以太);物质结构(古代原子论);天体系统模型(古代宇宙论:地心说)。
三、科学和经验结合的成果背景:雅典末期,自然哲学开始衰落。
安全运行世界纪录诞生记范文(二篇)
安全运行世界纪录诞生记范文安全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为了确保社会的稳定运行和人民的安全,各国都致力于打造一个安全运行的世界。
本文将以“安全运行世界纪录诞生记”为主题,介绍一些推动安全发展的新举措和创新成果,以及它们对世界的影响,展示出人类共同努力构建安全社会的伟大成果。
第一章:“安全智慧城市”的诞生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化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人们开始探索如何将智能化应用于安全运行的领域,以提升警务、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安全性和效率。
各国政府纷纷投入巨资建设“安全智慧城市”,将信息技术与安全管理紧密结合。
通过传感器、监控设备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迅速掌握和响应突发事件,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安全、更便捷的居住环境。
第二章:智能化交通系统的推广交通事故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安全隐患之一。
为了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智能化交通管理措施,如交通协同控制系统、智能交通信号灯等。
这些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预测拥堵情况,并及时调整信号灯配时,以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智能化交通系统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第三章:技术创新促进公共安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出现了一批能够提高公共安全的新产品和技术。
例如,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掌握现场信息,为救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结合,可以帮助公安机关更好地预测犯罪行为,提前采取措施。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公共安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为建设安全运行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章:跨国合作构建安全共同体安全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才能解决。
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积极开展跨国合作,共同构建安全共同体。
各国之间加强情报共享,通力合作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贩毒和网络犯罪等跨国犯罪活动。
此外,世界各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军事演习和国际安全合作机制,共同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稳定。
阅读推荐:2024年必读的科普好书推荐!
阅读推荐:2024年必读的科普好书推荐!导言大家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密切关注和了解最新的科学知识。
2024年即将到来,作为一个科普爱好者,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几本必读的科普好书。
这些书籍涵盖了各个领域,既有经典的科学著作,也有新近出版的科普图书。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拓宽视野,深入了解各个领域的最新进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值得推荐的科普好书吧!1.《科学简史》正如标题所示,《科学简史》是一本介绍科学发展历程的经典著作。
作者从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开始,系统地介绍了科学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这本书深入浅出,对于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没有要求,适合任何人阅读。
通过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科学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2.《时间简史》斯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是另一本不可错过的科普好书。
这本书讲述了宇宙的起源、演化以及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霍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许多复杂的物理学原理,让普通读者也能够理解。
无论对于科学感兴趣的人还是对宇宙有好奇心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3.《基因传》《基因传》是美国作家辛致远的科普巨著。
这本书通过讲述基因的发现、功能和变异等内容,向读者介绍了遗传学的基本知识。
辛致远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故事讲述了基因与生命、疾病和进化的关系。
作为一本关于基因的科普书籍,《基因传》不仅能够满足科学爱好者的好奇心,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
4.《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是一本关于人类历史的科普作品。
从人类出现到现代社会,赫拉利以独特的视角解读了人类的发展过程。
这本书不仅关注了科技和文化的进步,还深入探讨了人类的本质和未来趋势。
通过阅读《人类简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5.《未来简史》在赫拉利的《未来简史》中,他进一步展望了人类的未来。
他对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进展进行了预测,并讨论了这些技术对人类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
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203059蒲晋超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安全生产、安全劳动是人类生存永恒的命题,已伴随着创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社会的生存与生产走过了数千年。
在进入21世纪,面对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和变革的年代,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我们需要思考中国安全生产,人类公共安全的发展战略,而这种战略首先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石之上的。
为此,我们需要对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作一回顾。
20世纪,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最为快速的百年。
从安全立法到安全管理,从安全技术到安全工程,从安全科学到安全文化,针对生产事故、人为事故、技术灾害等工业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百年中,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活动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存,以及人类文明创造了闪光的、不可磨灭的一页。
在20世纪,我们看到了人类冲破“亡羊补牢”的陈旧观念和改变了仅凭经验应付的低效手段,给予世界全新的劳动安全理念、思想、观点、方法,给予人类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知识、策略、行为准则与规范,以及生产与生活事故的防范技术与手段,通过把人类“事故忧患”的颓废情绪变为安全科学的缜密;把社会的“生存危机”的自扰认知变为实现平安康乐的动力,最终创造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安康世界。
这一切,靠的是科学的安全理论与策略、高超的安全工程和技术、有效的安全立法及管理。
1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1.从“宿命论”到“本质论”我国很长时期普遍存在着“安全相对、事故绝对”、“安全事故不可防范,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认识,即存在有生产安全事故的“宿命论”观念。
随着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事故规律的认识,人们已逐步建立了“事故可预防、人祸本可防”的观念。
实践证明,如果做到“消除事故隐患,实现本质安全化,科学管理,依法监管,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安全事故是可预防的。
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进步,表明在认识观上我们从“宿命论”逐步地转变到了“本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3059 蒲晋超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安全生产、安全劳动是人类生存永恒的命题,已伴随着创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社会的生存与生产走过了数千年。
在进入21 世纪,面对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和变革的年代,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我们需要思考中国安全生产,人类公共安全的发展战略,而这种战略首先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石之上的。
为此,我们需要对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作一回顾。
20 世纪,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最为快速的百年。
从安全立法到安全管理,从安全技术到安全工程,从安全科学到安全文化,针对生产事故、人为事故、技术灾害等工业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百年中,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活动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存,以及人类文明创造了闪光的、不可磨灭的一页。
在20 世纪,我们看到了人类冲破“亡羊补牢”的陈旧观念和改变了仅凭经验应付的低效手段,给予世界全新的劳动安全理念、思想、观点、方法,给予人类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知识、策略、行为准则与规范,以及生产与生活事故的防范技术与手段,通过把人类“事故忧患”的颓废情绪变为安全科学的缜密;把社会的“生存危机”的自扰认知变为实现平安康乐的动力,最终创造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安康世界。
这一切,靠的是科学的安全理论与策略、高超的安全工程和技术、有效的安全立法及管理。
1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1. 从“宿命论”到“本质论” 我国很长时期普遍存在着“安全相对、事故绝对”、“安全事故不可防范,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认识,即存在有生产安全事故的“宿命论”观念。
随着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事故规律的认识,人们已逐步建立了“事故可预防、人祸本可防”的观念。
实践证明,如果做到“消除事故隐患,实现本质安全化,科学管理,依法监管,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安全事故是可预防的。
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进步,表明在认识观上我们从“宿命论”逐步地转变到了“本质论”。
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具备了认识观的基础。
2. 从“就事论事”到“系统防范”我国在20 世纪80年代中期从发达国家引入了“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通过近20 年的实践,在安全生产界“系统防范”的概念已深入人心。
这在安全生产的方法论层面表明,我国安全生产界已从“无能为力,听天由命”、“就事论事,亡羊补牢”的传统方式逐步地转变到现代的“系统防范,综合对策” 的方法论。
在我国的安全生产实践中,政府的“综合监管”、全社会的“综合对策和系统工程”、企业的“管理体系”无不表现出“系统防范”的高明对策。
3. 从“安全常识”到“安全科学”“安全是常识,更是科学”这种认识是工业化发展的要求。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政府层面建立了“科技兴安”的战略思想;在学术界、教育界开展了安全科学理论研究,在实践层面上实现了按“安全科学”办学办事的规则。
学术领域的“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建设(代码),高等教育的“安全工程”本科、硕士、博士学历教育,社会大众层面的“安全科普”和“安全文化”,都是安全科学发展进步的具体体现。
4. 从“劳动保护工作”到“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国以来的很一段时期,我国是以“劳动保护”为目的的工作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在国际潮流的影响下,我们引进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论证的做法,这使我国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劳动安全、职业卫生、工业安全等得到了综合协调发展,建立了安全生产科学管理体系的社会保障机制,并逐步得到推广和普及。
5. 从“事后处理”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长期以来,我们完善了事故调查、责任追究、工伤鉴定、事故报告、工伤处理等“事后管理”的工作政策和制度。
随着安全生产工作发展和进步,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综合对策的长效机制正在发展和建立过程之中。
这种工作重点和目标的转移,将为提高我国的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2 安全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是研究人类生存条件下人、机、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保障人类生产与生活安全的科学和技术,或者说是研究技术风险导致的事故和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为防止意外事故或灾害发生所需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具有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
追溯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历史,人类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如表所示表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阶段18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
但是,劳动者在自己创造的机器面前致死、致伤、致残的事故与手工业时期相比也显著增多。
资本主义初期,劳动条件极端恶劣,生产中人身安全毫无保障。
工人的斗争和大生产的实际需要,迫使西方各国先后颁布劳动安全方面的法律和改善劳动条件的有关规定。
如美国麻省于1867年通过工厂检查员的法律;法国北部联邦于1869年制定了工作灾害防止法案。
1871年德国建立了研究噪声与振动,防火防爆,职业危害防护的科研机构。
20世纪初,英、美、法、荷兰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安全技术研究机构。
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随着生产的高度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尤其是高技术、新技术应用中潜在危险常常突然引发事故,使人类生命和财产遭到巨大损失。
因此,保障安全,预防灾害事故从被动、孤立、就事论事的低层次研究,逐步发展到系统的综合的较高层次的理论研究,最终导致了安全科学的问世。
1974年美国出版了《安全科学文摘》;1979年英国. 哈克顿和•罗滨斯发表了《技术人员的安全科学》;1984年西德A.库赫曼发表了《安全科学导论》;1983年日本井上威恭发表了《最新安全工学》;1990年“第一届世界安全科学大会”在西德科隆召开,参加会议者多达1500人。
由此可见,安全科学已从多学科分散研究发展为系统的整体研究,从一般工程应用研究提高到技术科学层次和基础科学层次的理论研究。
安全科学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门学科,涉及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学科角度上看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安全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如灾变理论,灾害物理学、灾害化学、安全数学等;②安全科学技术的应用理论:如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心理学、安全经济学、安全法学等;③专业技术:包括安全工程、防火防爆工程、电气安全工程、交通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除尘、防毒、个体防护等)、安全管理工程等。
安全科学技术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近十几年来发展很快,直接影响着经济和社会发展。
随着安全科学学科的全面确立,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安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用安全科学的理论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保护职工安全与健康,提高功效,发展生产,创造物质和精神文明,推动社会发展。
3我国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我国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建国初期至七十年代末期:国家把劳动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实施,安全工程、卫生工程作为保障劳动者的重要技术措施而得到发展。
安全技术的发展表现为:一是作为劳动保护的一部分而开展的劳动安全技术研究,包括机电安全、工业防毒、工业防尘和个体防护技术等等。
二是随着生产技术发展起来的产业安全技术。
如矿业安全技术包括顶板支护、爆破安全、防水工程、防火系统、防瓦斯突出、防瓦斯煤尘爆炸、提升运输安全、矿山救护及矿山安全设备与装置等都是随着采矿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
冶金、建筑、化工、石油、军工、航空、航天、核工业、铁路、交通等产业安全技术都是紧密与生产技术结合,并随着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
2.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安全科学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在此期间已建成了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所、中心40余个,尤其是1983年9月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正式成立后,加强了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和专业教育体系建设工作,全国共有20余所高校设立安全工程专业。
综合性的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已有初步基础。
一方面为劳动保护服务的职业安全卫生工程技术继续发展,另一方面开展了安全科学技术理论研究。
在系统安全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软科学研究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
如事故致因理论、伤亡事故模型的研究,事件树、故障树等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在厂矿企业安全生产中推广应用。
在防止人为失误的同时,把安全技术的重点放在通过技术进步、技术改造,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增设安全装置、建立防护系统上。
以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和提高效率为目的而开展了安全人机工程的研究。
在研究改进机械设备、设施、环境条件的同时,研究预防事故的工程技术措施和防止人为失误的管理和教育措施。
产业安全技术得到发展。
传统产业如冶金、煤炭、化工、机电等都建立了自己的安全技术研究院(所),开展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高科技产业如核能、航空航天、智能机器人等都随着产业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国家把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放在产业安全上。
核安全、矿业安全、航空航天安全、冶金安全等产业安全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列入了国家计划。
特别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随着成套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同时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安全技术并加以消化。
如冶金行业对宝钢安全技术的消化,核能产业对大亚湾核电站安全技术的引进与消化等取得显著成绩。
国家对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宏观管理也开始走上科学化的轨道。
1988 年劳动部组织全国10多个研究所和大专院校近200 名专家、学者完成了《中国2000劳动保护科技发展预测和对策》的研究。
这项工作使人们对当时我国安全科技的状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看到了我国安全科技水平与先进国家差距,对进一步制定安全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计划提供了依据。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安全科学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年在天津成立了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年在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第一次设立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
年国家劳动部首次颁发“劳动保护科学技术进步奖”。
年国家颁布的《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中列入了安全生产专题。
颁布了安全科学技术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
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创办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安全科学技术获得了一级学科的地位。
的发布的《中国图书分类法》中以X9列出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专门目录。
年11 月19 日,人事部和劳动部联合颁发了《安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
年国家经贸委发布了《安全科技进步奖评奖暂行办法》,并进行了首届“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奖工作。
年人事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布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认定办法》。
年科技部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将“公共安全科技问题研究”列为我国20个科技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我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领域的基本发展还表现在:13. 到2002年为止,我国已有50 余所高等院校开办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教育,其中具有硕士授权点的院校16所,具有博士授权点的院校 6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