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浮力》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浮力 2.浮力 教案华师大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浮力 2.浮力 教案华师大版

本节课是选自初中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浮力》。

对浮力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

对于浮力,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浮力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除需要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外,还需要科学的分析、推理和归纳等综合分析能力,而这又是学生今后进行自主学习所必须具备的,通过学习浮力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

因此本节教材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知识与技能:知道浮力概念(包括方向和施力物体)能运用力的平衡观点分析浮力和用弹簧秤测浮力②过程与方法:经历浮力的发现和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探索过程并掌握实验的思路、科学探究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

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

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说教法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关于“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我采用“问题——探究——应用”教学模式。

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建立假设,自主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归纳结论等师生多边互动的探究性教学方法。

首先要做好实验,给予学生正确、鲜明和深刻的印象。

做实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和从中说明了什么问题,能得出什么结论。

具体采取以下措施:⑴情境激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浮力》 教学设计与反思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浮力》 教学设计与反思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作者:虞凯天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5年第04期1教学设计理念。

11创设一个情境,找出一条线索用几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设计教学情境,将整堂课串起来整节课,给情境,引探究,在情境中设计任务,用任务推动学生积极探究从漂浮的乒乓球入手,认识浮体,从浮体浮在液面上的原因分析,得出浮力的概念再研究沉在水底的小石块,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用一个氢气球,让学生认识到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最后,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并带动学生思考。

12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步上升到理性高度,实现有效建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规律决定,教学过程需要从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入手,剥丝抽茧,逐步引导出对感性认识的理性思考,进而得出相关物理规律情境为导线,知识落实为目标,实现学生认知和教师教学的高效。

2前期分析。

21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选自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二节,课时为1课时《浮力》是本章内容中承上启下的一节课“承上”是指教材在此之前已编排了第1章《机械运动和力》、第2章《压力和压强》,以及本章第1节《密度》等相关内容,为《浮力》的学习作出了充分的知识准备“启下”是指本节内容使学生建立了浮体的概念及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并初步明确浮力的成因,为“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起到水到渠成的“启下”作用本节课教材的呈现方式是先从一些生活实例出发,引出浮体的概念,进而渗透STSE教育,让学生了解船舶的发展历史,体验科学发展曲折的历史以及科学不断向前发展的趋势然后,教材循序渐进地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活动一:感受浮体受到的浮力;活动二:探究浸没在水中(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有别于旧版教材,新教材中去除了“探究浮力的成因”活动但是考虑到对浮力的深入理解,在教学设计中,适当增加浮力成因的分析最后,引出空气的浮力整个教材的安排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符合初中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元认知规律。

八年级上册科学《浮力》教案

八年级上册科学《浮力》教案
A.两物体受的浮力一定相同B.两个物体一定是等重的
C.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相同的D.两个物体一定处在液体中相同深度
3.重力为10牛的木块漂浮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木块受到浮力的大小为 牛,方向为 ,这个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来
4.弹簧秤的下端吊着一个金属球,弹簧秤的示数是4N,当金属球慢慢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将(选填“变大”或“变小”),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将(选填“变大”或“变小”)。若将金属球的一半浸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是2.4N,这时金属球受到的浮力是N;
5.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将其分别放入水中处于不同位置,试比较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课后反思区——我会学吗?
1.我的收获:
2.我的表现:。
3.我的新问题:。
作业检测区——我学会了吗?
1.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浮力是由水产生的
B.在不同液体中浮力的方向不同
C.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
D.铁球浸没在水中缓慢下沉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说明铁球所受浮力不变
2.两个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减小值相同。由此可以判断( )21*cnjy*com
1.微共体活动一:感受浮体受到的浮力
操作:取一只旋紧瓶盖的空矿泉水瓶,将其逐渐按入水中,然后快速松手。
感受:在将瓶子逐渐按入水中的过程中,我感觉。
现象:在将瓶子逐渐按入水的过程中,我还观察到。
松手后我又观察到。
结论:。2.微共体活动二源自探究浸没在水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圆柱形容器、水、细线、小石块
八年级上册科学《浮力》教案
班级:姓名:微共体:
目标与资源
内容:浮力

浮力教学设计

浮力教学设计
学策略方法
基于教材与学情分析,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四维目标,本堂课将合作探究为导向,以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为基础,以师生探讨为主线,采用实验法和探究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运用归纳法、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板书、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来展开具体教学。
浮力教学设计
一、前期分析
1.教材分析
浮力选自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并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常见现象。教材将浮力放在运动和力以及压力和压强的学习之后,为浮力的进一步展开打下了知识基础。浮力因其抽象性而在教学中较为困难,教材中注重对浮体所受浮力的感受。浮力的学习在整个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此课时的学习为之后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因此在本章中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通过探究浸没在水中物体所受浮力的实验,能根据实验得出结论。
(二)科学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浮力的概念;
2.说出浮力的受力方向;
3.列举生活中物体受到浮力的例子。
(三)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对浮力存在的探究实验,体会合作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对浮力的进一步认识,引发探究生活中的浮力的兴趣。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从知识基础层面来说,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简单的机械运动,常见的力有了一定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但没有接触过浮力的概念,在前一章中已对压力压强进行了学习,为本节课内容的具体展开打下了基础。
从能力基础层面来看,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本节课浮力概念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引导。

八年级《认识浮力》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认识浮力》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浮力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
2.通过浮力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4.结合浮力知识,教育学生关爱环境,保护水资源,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点。
-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补充遗漏的部分,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并撰写观察报告。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浮力的学习要点,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鼓励他们在实验操作、问题解决中展现自己的能力。
-激励性评价,针对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给予及Biblioteka 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等。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共同分析、讨论。
2.教学目标:
-巩固学生对浮力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轮船、木筏、橡皮艇等在水中漂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能在水中漂浮?”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浮力。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案1.八年级物理浮力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③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②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探究试验四、教学器材瓶盖、玉米粒、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演示器(力学实验盒内的套装)、水槽、空易拉罐、水、大烧杯、小烧杯等五、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木头能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下沉的铁块也受浮力吗?(自己阅读粗略找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二)、探究新知1、浮力的概念对生活现象的描述引出浮力的概念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2、浮力的方向演示实验:浮在水面上的瓶盖方向:竖直向上3、浮力的作用点通过学生的认知,规范为了研究方便,通常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4、浮力的大小(1)猜想: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实验1:在漂浮的瓶盖内逐渐加入玉米粒,随着玉米粒的增加观察瓶盖在水中的位置,猜想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不予评论)实验2:在大烧杯内盛满水,将空易拉罐逐渐压入水中,体会浮力大小变化,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不予评论)实验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沙筒在空气中的重力,再将沙筒逐渐浸入大烧杯的水中,直至浸没,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予以总结)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实验探究:物体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的关系?仪器介绍:弹簧测力计、水槽、大烧杯、小套筒、沙筒参照课本48页探究实验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探究实验(小组讨论)方案交流:需要测得的物理量,为了避免错误,减小误差,实验需要注意事项。

进行实验:完成表格实验数据:沙筒重:小套桶重:沙筒完全浸入水中后拉力F:浮力F浮:小套桶和水的总重G总:排出的水的重力G排:交流数据,得出结论。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32 浮力 教案.doc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32 浮力  教案.doc

浮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知道不仅浮体受到浮力,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经历探索非浮体的浮力和探索浮力产生的原因。

3.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2.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1.知道不仅浮体受到浮力,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小铜块、细线、乒乓球、塑料球、透明盛液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自由释放乒乓球,问学生兵乒球落地的原因是受到o把乒乓球按入水中,乒乓球浮起来是因为受到o今天一起来学习“浮力”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1.学生举例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

介绍浮体定义。

浮体:浮在水面或其它液面上的物体。

2.感受浮力?分组实验:取一只塑料球,将其按入水中,你的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松手后你看到的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学生回答:感觉到塑料球对手有一个向上的托力。

松手后,塑料球从水中浮起来。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水对塑料球产生了向上的浮力的作用。

提问:浮力的方向指向哪里呢?演示实验验证猜想:用细线系住乒乓球,细线另一端悬挂入一重物,比较该细线与重垂线的关系。

(平行)学生回答: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总结板书:液体对漂浮在液面的物体产生竖直向上的托力,称为浮力。

3.探究活动:探究液体对浸没其中的物体的浮力。

提出问题一进行假设一设计实验一得出结论学生分组讨论,各自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动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板书: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板书: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

4.探究问题: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师提问:复习一下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知道液体要对接触它的物体的各个方向都有压力的作用,同一深度的液体的压强处处相等;同种液体内部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强不断增大。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3.2 浮力 教案1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3.2 浮力  教案1

浮力【教学目标】1.知道漂浮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

2.知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3.知道物体在空气中也会受到空气给它的浮力。

【教学重难点】浮力的概念。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

活动一:取出塑料筒中的皮球。

皮球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这个力——浮力,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课题。

想一想:跟皮球浮在水面上类似的例子还有哪些呢?媒体展示常见的浮体:浮在水面上的球、水中的天鹅、水中的救生圈、轮船、躺在死海水面上看书的游人。

这些物体有何共同点?教师小结浮体的概念。

我们把浮在液面上的物体称为浮体。

下面请同学们将皮球放入塑料筒内的水中。

教师指出这时的皮球就是一个浮体。

活动二:学生感受浮体受到的浮力。

下面请大家用力将皮球轻轻压入水中。

(1)你的手有什么感觉?(2)放手后,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提示:分析皮球的受力情况。

我们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在刚才的实验中,把皮球压得深一点与浅一点,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同时液面有什么变化?那么,漂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水对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会产生浮力。

那么,其他液体是不是对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也会产生浮力呢?活动三:其他液体对漂浮在其液面上的物体也会产生浮力。

出示一杯盐水,将乒乓球放入盐水中,感受浮力。

压入水中的皮球,放手后它会浮上来,它受到水向上的浮力。

扔入水中的石块却要下沉,水中下沉的石块受不受水的浮力?大家有两种观点,哪种观点是正确的呢?实验是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活动四:探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建议探究过程:(1)你的猜想是?(2)支持你猜想的依据(生活经验)是?(3)实验器材:一只弹簧测力计、小石块、细线、一塑料筒水。

(4)为了证明你的猜想,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教师巡视指导、适当点拨:用手向上轻托小石块,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小。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3.2 浮力 学案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3.2 浮力  学案

浮力【学习目标】1.知道漂浮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

2.知道空气中也会受到浮力。

【学习重难点】了解漂浮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空气中也会受到浮力【学习过程】1.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浮体。

2.液体对漂浮在液体的物体产生的托力,称为_________,其方向为__________。

3.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_________(受到、不受到)浮力。

4.浸没在水中体积越多,受到的浮力_________。

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与_________有关。

5.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它在液体中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A.越大B.越小C.不变D.都有可能6.一铜球完全浸没于水中后继续下沉,如图所示,在下沉过程中,铜球所受()A.压强增大、浮力增大B.压强增大、浮力不变C.压强增大、浮力增大D.压强不变、浮力不变7.将一个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等于()A.物体受到的浮力B.物体受到的重力C.物体的体积D.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浮力之差8.利用空气的浮力停留在空中的是()A.人造卫星B.风筝C.直升机D.飞艇9.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逐渐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是因为_________。

10.将浮在水面的皮球慢慢压入水中,在球未完全没入水中前,施加的压力是逐渐______的;完全浸入水中后,所施加的压力将______________。

11.下面关于浮力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越深,它受的浮力就越大B.将体积相同的铜块和木块全部浸没在水中,铜块下沉,木块上浮,这是因为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铜块受到的浮力C.同一物体全部浸没在水和煤油中所受的浮力相等D.浮力的大小只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12.小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则气泡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是()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C.浮力变大,压强变大D.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4.2 浮力教案(华师版八年级上册) (2)

4.2 浮力教案(华师版八年级上册) (2)

4.2浮力1、液体内部压强是向方向的,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是随的增加而增大的。

2、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逐渐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是因为石块受到了的缘故。

3、要将浮在水面的皮球慢慢地压入水中,在球未完全没入水中前,施加的压力是逐渐的;完全浸入水中后,所施加的压力将。

4、根据右图,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课堂探讨】教师将一直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把一直乒乓球放在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让学生观察现象。

若用手堵住瓶底,再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并分析实验原因。

1、探究浮力的成因2、理论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右图)⑴两侧面受到的压力有何特点?⑵下表面受到的压强P向上= F向上 = 上表面受到的压强P向下=F向下 = , F向上 F向下。

(大于、小于、等于)⑶液体作用在物体上下表面的就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写成公式为。

产生浮力的原因,可用浸没在液体内的正立方体的物体来分析。

该物体受到四面八方液体的压力,而且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

正立方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都受到液体的压力。

因为作用在前后、左右两个侧面上的力由于两侧面相对应,而且面积大小相等,又处于液体中相同的深度,所以两侧面上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力彼此平衡。

但是上下两个面因为在液体中的深度不相同,所以受到的压强也不相等。

上面的压强小,下面受到的压强大,下面受到向上的压力大于上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

液体对物体这个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这个力等于被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请学生解释教师引入实验中乒乓球为何没有浮起来的原因。

3、空气对空气中的物体也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例如气球能漂在空中。

4、从浮力成因的角度讨论特殊情况下是否受到浮力?a、桥墩b、水中的木桩5、做一做如图所示,水中倒置一个四棱锥台,上端面的面积大,下端面的面积小,设该物体受到向上的压力为F向上,向下的压力为F向下,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F向上> F向下B. F向上< F向下C. F向上= F向下D.无法比较四、课后反思:1、浸在液体中物体受到浮力,空气对空气中的物体也会产生浮力。

八年级科学上册 3.2 浮力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3.2 浮力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3.2浮力
难点:浮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氢气球为什以发现,不仅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
学生通过搜集生活中的浮力
取一个盖有瓶塞的空塑料瓶或空心塑料球,
换一个大一些的有盖塑料瓶或空心塑料球,
越多,它受
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木块﹑乒乓球在水面漂浮,而石块﹑曲别针却

力计的秤钩上,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观察
刻领悟弹簧秤的示数变小了,说明有一个力量向上托起了石块,在
把水换成盐水后,用同样的仪器再做一遍,看有什么不同?
、一切液体对浸没在其中的物体都有浮力作用,浮力
、同种情况下,浮力的大。

3 浮力 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3 浮力 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教学目标1.知道漂浮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2.知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3.知道物体在空气中也会受到空气给它的浮力.重点浮力的方向与定义难点浮体与浮力教学过程一.浮体1.定义:浮在水面或其它液面上的物体称作浮体.学生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浮体?2.了解船舶的历史.木筏、独木舟---桨船---帆船---蒸汽动力船---核动力船舶二.浮力1、液体的浮力。

船能浮在水面上,但有时候确会沉入大海呢?有些人游泳会淹死,而有些人确可以在死海上看书呢?(除了游泳的技巧)水的浮力是水对浸入其内的物体向上托的力。

演示:先用手托一下悬挂在空气中的物块,使测力计的读数变小。

(物块受到手对它向上的托力);将物块浸没在水下,测力计的读数也变小。

(水对物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推广:所有的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

2、气体的浮力。

气体对进入其内的物体是否也有浮力呢?有什么事实可以说明气体对物体也有浮力呢?教师讲述3.学生感受浮体受到的浮力.取两只大小不同的空塑料瓶,将其按入水中.思考(1)把塑料瓶按下去时,手有什么感觉?解手受到向上的托力,(或手感觉吃力)(2)松手后你看到什么现象?解瓶上浮水面(3)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解因为瓶子受到水给它的一个向上的力.(4)两只不同大小的瓶子按下时,手的感受有何不同?解:手所用的力不同,按下大瓶子时所用的力更大.(5)当瓶子整个浸没在水中后,继续往下按,手的感觉有否不同?解:感觉相同.[结论]1、漂浮在液面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即浮力。

2、漂浮的物体总会排开一定的液体,排开的液体越多,它受到向上的托力越大。

排开液体体积不变,它受到的向上托的力不变。

三、举例:1、把一矿石挂在弹簧秤上,在空气中称时,读数为20牛,将矿石浸没在水中再称时读数为12牛,求矿石受到的水的浮力是多少?解:F=20N—12N=8N2、弹簧秤下吊一金属球,在空气中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0N,当球缓缓地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示数将____,金属球受到浮力将____.当球部分浸入时,弹簧秤的读数是9N,这时球受到的浮力是___.四、课堂小结:浮力是由气体或液体施加给放入其中的物体的,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浮力》单元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浮力》单元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浮力》单元教案【知识点】一、浮力1.液体对漂浮在其表面或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竖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方向相反。

浸入液体中包括没入或部分没入液体两种情况。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浸在气体中的物体同样会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

注意:桥墩等与水底完全密合的物体不受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或气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的压力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及F浮=F向上-F向下。

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原理:F浮=G物-F拉。

二、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F浮=G排=ρgV排注意点:⑴物体在气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G排气=ρ气gV排⑵公式中的V排,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时V排<V物;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时V排=V物。

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条件当F浮>G物或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且最终漂浮于液面。

当F浮<G物或ρ液<ρ物时,物体下沉且最终沉于液体底部。

当F浮=G物或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于液体中。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的浮沉条件:F浮=G物。

四、浮沉条件及漂浮条件的应用1.潜水艇在下潜和上浮过程中,其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未露出水面时),通过水舱进水或排水改变自身重力,以达到其下潜或上浮的目的。

注意点:⑴鱼与潜水艇的浮沉方法不同的,鱼体内有鱼鳔,鱼鳔能改变体积的大小即改变排水的体积从而改变浮力的大小达到浮沉的目的。

⑵热气球升降与潜水艇浮沉的原理差不多,热气球能够通过改变热气球内气体的温度引起气体特胀冷缩来改变自身重力,从而达到其上升或下降的目的。

2.轮船是利用物体漂浮在水面时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来工作,即满足F浮=F船+F货。

同一艘轮船从河中行至海水中后,船受到的浮力不变但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所以船在海水中的吃水线要比在河水中低。

浮力教案 华师大版

浮力教案  华师大版

《4.2 浮力》教案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学许洁(315202)电话:86572715一、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是华师大版科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二节。

本节课在物质的密度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浮力的存在。

通过实验方法,间接测得浮力的大小,探究浸没在水中物体受到的浮力。

并且,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结合相应的理论推导,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

二、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是初中二年级学生。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力学的初步知识和密度的有关知识。

浮力作为力学概念中的新知识,在生活中他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概念,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认知误区,如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等。

对于浮力的大小,他们不知道如何测量。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浮力的概念2. 浮力的大小和方向3. 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浮力的大小,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漂浮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2)知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3)知道物体在空气中也会受到空气给它的浮力;(4)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和方向;(2)探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验过程中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4.科学技术与社会知道人类发展的历史和科技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五、教学用具(1)演示实验用具:乒乓球1只,水桶1个,去底的可乐瓶1个,大烧杯1只,水。

(2)学生实验用具:大小塑料瓶各1个,1N弹簧测力计,小石块1块(带棉线),水桶1只,水。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演示实验:我的小球会听话。

[教师] 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我的小球会听话。

这是一个普通的乒乓球,如果把它放进水里,它会怎么样?[学生] 会浮在水面上。

[教师] 的确,它会浮在水面上。

(教师将小球放在水面上,小球漂浮。

)[教师] 今天,这个小球它会听我的话。

(教师拿出去底可乐瓶,不盖瓶盖。

最新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浮力》单元教案

最新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浮力》单元教案

最新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浮力》单元教案【知识点】一、浮力1.液体对漂浮在其表面或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竖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方向相反。

浸入液体中包括没入或部分没入液体两种情况。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浸在气体中的物体同样会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

注意:桥墩等与水底完全密合的物体不受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或气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的压力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及F浮=F向上-F向下。

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原理:F浮=G物-F拉。

二、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F浮=G排=ρgV排注意点:⑴物体在气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G排气=ρ气gV排⑵公式中的V排,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时V排<V物;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时V排=V物。

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条件当F浮>G物或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且最终漂浮于液面。

当F浮<G物或ρ液<ρ物时,物体下沉且最终沉于液体底部。

当F浮=G物或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于液体中。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的浮沉条件:F浮=G物。

四、浮沉条件及漂浮条件的应用1.潜水艇在下潜和上浮过程中,其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未露出水面时),通过水舱进水或排水改变自身重力,以达到其下潜或上浮的目的。

注意点:⑴鱼与潜水艇的浮沉方法不同的,鱼体内有鱼鳔,鱼鳔能改变体积的大小即改变排水的体积从而改变浮力的大小达到浮沉的目的。

⑵热气球升降与潜水艇浮沉的原理差不多,热气球能够通过改变热气球内气体的温度引起气体特胀冷缩来改变自身重力,从而达到其上升或下降的目的。

2.轮船是利用物体漂浮在水面时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来工作,即满足F浮=F船+F 货。

同一艘轮船从河中行至海水中后,船受到的浮力不变但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所以船在海水中的吃水线要比在河水中低。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新版)华东师大版初中八年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新版)华东师大版初中八年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什么情况下物体受浮力;知道与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方法与过程目标:经历“什么情况下物体受浮力”的探究过程;经历探究“与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的过程;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难点什么情况下物体受浮力?教学重点与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

教具木块、金属块、金属盒、鸡蛋、盐、容器、弹簧测力计、弹簧、溢杯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课本图片引入课题。

(板书)阿基米德原理二、新授图1(板书:1.认识浮力)设置情景:如图1所示。

置疑:为什么金属块沉在水底,木块浮在水面?充分让学生猜想假设,学生可能会有如下想法:①木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所以浮了起来。

②金属块比木块重,不受浮力。

③金属块比木块密度大,不受浮力。

④金属块沉在水底,所以未受到水的浮力。

图1 图2 图3 图4图5 图6释疑:实验探究(探究过程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

)1.图2弹簧测力计有示数;图3木块放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无示数;图4木块比金属块重,却浮在水面;图5金属块沉入水底,金属盒却浮在水面;图6加水前后弹簧的形变不同图2.图3探究说明猜想①正确,木块在水中受浮力;图4探究说明猜想②错误;图5探究说明猜想③错误;图6探究说明猜想④错误,金属块在水中也受浮力。

探究表明,无论物体是沉是浮、是轻是重、密度是大是小,在液体中都受到一个向上的托力。

结论:物理学中把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再置疑: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同,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启发学生思考与浮力有关的受力物体与周围液体,浮力大小可能与受力物体有关,也可能与周围液体有关。

学生可能猜想假设出以下问题:(1)与受力物体有关的因素:①受力物体的体积;②受力物体的密度;③受力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2)与周围液体有关的因素:①周围液体被排开的体积;②周围液体的密度;③周围液体的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教学仪器: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

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1.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
(浮力、重力)
2.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
(相等。

因为V排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


3.既然铁块和蜡块受到的F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
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物体的浮沉条件:
分析蜡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浮>G蜡,所以蜡块上浮。

当蜡块
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G物时,蜡块最终漂浮在水面。

即:F浮>G物上浮,最终漂浮。

分析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浮<G铁,铁块下沉。

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铁块沉底。

即: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

若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F浮=G物,受力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我们说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即:F浮=G物,最终悬浮。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F浮与G物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1.讨论:
(1)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
(2)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重力变小,可以装载的货物变多。

:从浮力的角度看,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而且这种古老的“空心”办法,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

:密度比水大的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办法让它上浮或漂浮呢?
2.实验:
两个外形相同的铁罐子,一个空心,一个装满沙;同时按入水中,松手后实心的下沉,空心的上浮最终漂浮。


(1)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空心的铁罐子为什么能漂浮呢?可能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它是空心的,F浮>G物,所以能上浮,最终能漂浮。


(2)要想让实心的铁罐子也漂浮,可以怎么办呢?
(把沙取出来,变成空心的。


(3)大家的想法是如何调节的铁罐子的浮沉的呢?
(F浮不变,挖空使G物变小,当F浮>G物,铁罐子自然就浮起来了。


:上述实验告诉我们采用“空心”的办法,不仅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还可以使下沉的物体变得上浮或漂浮。

3.应用
轮船
(1)原理:采用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

(2)排水量:满载时,船排开的水的质量。

即:排水量=m船+m货

1.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的重力变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变大、变小还是不变?(不变,始终漂浮)
2.它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变不变?(不变)
3.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不变?
(变,ρ海水>ρ水,所以V排海水<V排水)
4.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V排变小了,所以上浮一些)
:同一条船在河里和海里时,所受浮力相同,但它排开的河水和海水的体积不同。

因此,它的吃水深度不同。

潜水艇

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侦查和袭击,是一种很重要的军事舰艇。

它是怎么工作的呢?我们用打吊瓶用的小塑料管来模拟潜水艇。

请同学们利用和塑料管连接的细管给塑料管吹气或吸气。

现象:吸气时,水逐渐进入管中,管子下沉;吹气时,管中的水被排出,管子上浮;

(1)小塑料管浸没在水中所受F浮是否变化?
(塑料管形变很小,V排基本不变,所以可以认为F浮不变)。

(2)那它是怎样上浮或下沉的呢?
(吹气时,水从管子中排出,重力变小,F浮>G物,所以上浮;吸气时,水进入管子,重力变大,F浮<G物,所以下沉)
:潜水艇两侧有水舱,当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加重,就逐渐潜入水中;当水舱充水使艇重等于同体积水重时,潜水艇就可悬浮在水中;当压缩空气使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变轻,就可上浮了。

潜水艇:
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

:潜水艇在浸没在水下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相同。

气球和飞艇
:“热气球”的实验。

:酒精燃烧后袋内空气密度怎样变化?
原理:ρ气<ρ空气,使它受到的F浮>G物而升空。

:要使充了氦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有什么办法?(放气或停止加热)
其他应用
密度计、盐水选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