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让学生掌握水的化学式H2O,理解氢元素和氧元素在水中的比例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质组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水的组成及化学式。
2. 实验探究水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氢元素和氧元素在水中的比例关系。
2. 实验操作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等。
3. 课件。
4. 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2.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电解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3.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水的组成,引导学生理解氢元素和氧元素在水中的比例关系。
4. 练习与巩固: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与生命起源的关系。
2. 介绍水的净化方法,让学生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八、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水的组成及化学式。
2. 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九、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十、板书设计:水的组成氢元素+ 氧元素→水(H2O)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掌握水的组成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学生对水的组成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水化学式H2O的认识。
补充和说明:在教学目标中,要明确学生需要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要掌握水的化学式H2O,理解氢元素和氧元素在水中的比例关系。
二、教学重点:重点关注水的组成及化学式,以及实验探究水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关水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探究兴趣。
教学内容:1. 回顾水的性质和用途。
2. 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教学活动:1.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关于水的资料,共同分享水的性质和用途。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并提出问题。
第二章:理论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分子式H2O,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水的分子式H2O,理解氢元素和氧元素在分子中的比例关系。
2. 分析水的电解过程,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教材或资料学习水的分子式H2O,理解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比例关系。
2. 教师演示水的电解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水的组成。
第三章:实验探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水的组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加深学生对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理解。
教学内容:1. 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2.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水的电解实验,亲身体验水的组成。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第四章:知识拓展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水的组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了解水的组成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资料或课堂讲解学习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水的组成的知识。
教学内容:2. 学生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教学活动: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享学习收获。
第六章:课堂练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对水的组成的理解。
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水的组成》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
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
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
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如下:1.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能运用水的组成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的组成。
2. 难点:电解水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解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电解水装置、试管、酒精灯、导管等。
2.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我们知道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2. 讲授新课讲解水的组成,展示水的分子式H2O,解释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 实验演示进行电解水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水的组成。
5. 总结提升讲解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强调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6. 练习巩固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水的组成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组成。
8.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题,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掌握了水的组成的知识?2. 实验操作是否顺利,学生能否正确观察和解释实验现象?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4. 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时,是否能正确运用水的组成知识?七、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水的组成的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掌握程度。
九、课堂练习1. 选择题:(1) 水是由下列哪些元素组成的?A. 氢元素B. 氧元素C. 氢元素和氧元素(2)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是哪种气体?A. 氢气B. 氧气C. 氢气和氧气2. 简答题:(1) 请简述水的组成。
(2) 请解释电解水实验的现象。
十、课后拓展1. 研究其他物质的组成,了解不同元素组合形成的化合物。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分析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组成元素;掌握水的化学式H2O;理解水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水的组成。
1.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珍惜水资源。
1.2 教学内容分析水的组成:氢元素和氧元素;水的化学式:H2O;水的分子结构: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液体,具有溶解性、导电性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水的组成元素;水的化学式H2O;水的分子结构。
2.2 教学难点水的分子结构的理解;水的性质的探究。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通过观察水的性质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水的特点;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水的组成,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问题解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展示水的分子结构模型和实验过程;实验器材:准备实验器材进行水的性质实验。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通过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特点和重要性;提问学生对水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学习兴趣。
4.2 水的组成讲解介绍水的组成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讲解水的化学式H2O,解释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比例关系;讲解水的分子结构,展示模型或图示。
4.3 水的性质实验进行水的性质实验,如溶解实验、导电实验等;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水的性质特点。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水的组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合作能力。
5.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出改进措施。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提问方式:向学生提问:“大家每天都要喝水,那么你们知道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吗?水分子又是怎样的结构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水组成的思考。
2.生活实例:展示一些生活中与水相关的现象,如冰融化、水沸腾等,让学生认识到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性,进而引出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这一话题。
4.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水的组成》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水的组成及分子结构”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需包括水的化学性质、分子结构、电解实验原理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总结能力。
4.针对难点问题,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串,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5.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6.创设情境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通过讲述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现实问题,引发学生对保护水资源的思考,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4.学生对环保问题有一定认识,但可能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案例,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篇1课型:试验探究课课时:1课时学问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通过电解水的试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科学素养目标:初步培育同学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依据电解水的试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试验器村,同学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复习争论:讨论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状况,同学们调查状况如何,相互展现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缘由有哪些,应如何消退或削减污染。
参考要点: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缘由a工业“三废”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③消退或削减污染的建议a严控工业“三废”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洁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叙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掩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
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特别亲密,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晰有关水的学问,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叙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看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同学争论:小组汇报要点:1、无色无味液体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同学试验:讨论水的组成(试验3-1)经过试验,同学得到下列结论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同学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育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学试验:(试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推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同学结合上述试验结论争论水的组成。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 了解本章内容在化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水的日常应用和重要性。
2. 引入水的组成概念。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2. 通过实例展示水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水的应用实例,如自来水、雨水等,引导学生关注水的存在和作用。
2. 提问:询问学生对水的组成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3. 讲解:介绍水的组成概念,解释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水的组成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水的日常应用和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章:水分子的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水分子的结构特点。
2. 理解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相对位置。
教学内容:1. 介绍水分子的结构特点。
2. 解释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1. 采用模型展示法,展示水分子的结构。
2. 通过示意图解释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相对位置。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水的组成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水分子的结构。
2. 讲解:介绍水分子的结构特点,解释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相对位置。
3. 展示:使用模型或示意图展示水分子的结构。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水分子结构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氢原子和氧原子相对位置的认识。
第三章:水的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理解水的沸点、凝固点和溶解性等性质。
教学内容:1. 介绍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解释水的沸点、凝固点和溶解性等性质。
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水的性质。
2.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解释水的性质。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水的组成和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水的性质。
2. 讲解:介绍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解释水的沸点、凝固点和溶解性等性质。
3. 实验:进行实验演示,展示水的性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水的性质的理解程度。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2. 知道水的组成。
3. 掌握制备水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水的组成。
2. 制备水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量筒、烧杯、导电计、电极。
2. 实验药品:NaCl、HCl、MgSO4。
四、教学过程
1. 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引导学生探究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当学生了解到水的分子式是H2O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水分子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并且把水的组成部分列在黑板上。
2. 水的组成
介绍水的组成,包括元素和结构,其中结构可适当用图示进行讲解。
教师还可以介绍水的各种性质、用途和种类。
3. 制备水的方法
实验制备水,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制备过程。
实验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NaCl、HCl或MgSO4,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搅拌。
2) 将导电计的电极浸入烧杯中,调整电极间距,启动导电计。
3) 在导电计上观察电极的振荡和颜色变化,当振荡停止和反应结束时,用量筒测定制得的水的体积。
4) 当实验结束时,用药材清洗试管和实验台。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还深入
了解了水的组成,掌握了制备水的方法。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
思考水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水的组成说课稿(共5篇)
水的组成说课稿(共5篇)篇1:《水组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是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是如何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水,学生还是陌生的。
本课题要紧扣教材,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开展,既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有利于缩小学生对于化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从水的电解实验与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开始的,在此过程中,直观的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与方法,这种展现方法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本课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认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的氧气的知识,能够区别并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由对水的分解反应的认识学习,深化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的生成,但元素种类不变。
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正确书写化学式打下了基础。
(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氢气的性质。
(3)了解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并学会区分。
2.过程与方法(1)结合教材,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过程中体会科学的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对电解水的化学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保持对生活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四)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认识和区分。
(五)教具准备试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电解水装置。
二、说学生九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首先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
其次是知识基础: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的对水的物理性质有所了解。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学生能通过电解水实验观察到氢气和氧气的生成,从而证明水的组成。
3. 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1. 水的组成及其实验证明。
2.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及区分。
教学难点:1. 水的电解实验操作及观察。
2.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电解水装置、电源、氢氧化钠溶液、试管、火柴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水是什么?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对人类生活、动植物生长都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的组成。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水的化学式H2O,引导学生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 学生猜测后,教师提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
三、电解水实验(15分钟)1. 教师演示电解水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观察到氢气和氧气生成后,教师解释实验原理:水在通电的条件下,氢元素和氧元素分离,生成氢气和氧气。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水的组成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四、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介绍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
2. 学生通过举例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组成及其实验证明。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这一结论是通过电解水实验得出的。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电解水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氢气和氧气的生成,从而证明水的组成。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兴趣盎然。
水组成教学设计(共3篇)
水组成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 设计思路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熟悉的水对生命的重要性引入。
学生对水的最直观的认识是水的物理性质,老师与学生共同回忆生活中水的应用和水的物理性质,在探究中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去认识水,强化化学用语和表达标准等相关知识,理解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试验探究,明确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 教学目的:2.1 知识与才能: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氢气〔H2〕的制取与物理、化学性质,理解水的组成及其化学式确实定。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H2的制取与燃烧、电解水等探究实验,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根本方法,体验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了实验是化学探究的根底,明白化学与生活是严密相联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 教学重点:3.1 H2燃烧的现象及其产物,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2 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进一步探究水的组成,通过实验产物的体积比是V〔H2〕:V〔O2〕=2:1,进一步理解水的化学式――H2O。
4 教学难点:H2燃烧,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理论上的推断,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充分证实了推断是正确的,讨论并确定了水的化学式。
5 教学过程:5.1 创设情景引入主题[老师]〔出示烧杯盛装的水〕说出水的重要性,你们对水的理解有多少?[学生]答复。
[老师]这是从那个角度对水的认识?[学生]这是从物理性质的角度认识。
[老师]导入新课:水的组成。
5.2 H2的仪器介绍和制取原理[老师]在理解如何制取氢气前,我们先理解一下我手中的这套仪器----启普发生器,〔讲启普发生器的作用〕。
实验室是用锌片和稀硫酸反映制取,如今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不用稀HCl来制取氢气。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1一、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电解水实验装置、火柴、图片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电脑显示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素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提问: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水吗?[追问]还有什么地方有水?结合教材P46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提问:(1)水对于我们人类重要吗?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维系生命,还有什么作用?总结水的用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第2自然段。
内容1: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过渡语]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
(1)水在化学中用H2O表示,大胆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提供资料:氧汞→汞+氧气告知学生: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提问:回忆如何检验氧气?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47第2自然段学习氢气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3)展示电解水装置,开始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由于此实验速度较慢,反应开始一会后,可配合此实验的录像课件,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正氧负氢,体积比1:2,写出此反应文字表达式,说出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内容2:(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从上述思路中我们整理出科学探究过程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内容6:体验感悟,形成概念:提问: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矿泉水…等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氢气,氧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强调:如果只说水就指的是纯净物。
以水、氢气、氧气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组成上的不同,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概念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水的定义和特性水的用途和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水的概念和特性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用途和重要性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水的用途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兴趣。
讲授水的概念和特性:讲解水的定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的用途和重要性,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二章:分子的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分子在水中扮演的角色。
2.2 教学内容分子的定义和特性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分子的概念和特性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2.4 教学活动复习水的概念: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提醒学生水的定义和特性。
引入分子概念:讲解分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三章:原子和离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3.2 教学内容原子的定义和特性离子的定义和特性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原子的概念和特性以及离子的定义和特性。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3.4 教学活动复习分子的概念: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提醒学生分子的概念和特性。
引入原子概念:讲解原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
讲解离子概念:介绍离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了解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四章:水分子的组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分子的组成。
让学生理解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
4.2 教学内容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为2:1。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分子的组成和氢原子与氧原子的比例。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水分子的组成和氢原子与氧原子的比例。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通用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有关性质,能说出氢气验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判断。
从水的电解的实验探究中,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
在合作与讨论中,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
教学难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归纳、分析得出水的组成教学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趣引课由海水燃烧的故事引课。
二、探究新知:(一)水的生成1、学生自学课本:完成表格学生自学后,得出氢气的物理性质:色、味、态、密度、溶解性。
教师小结:上面表格中主要体现的是氢气的物理性质,那么氢气还有什么化学性质呢?学生回答:氢气具有可燃性。
教师强调: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的燃烧,不纯的氢气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
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演示实验。
2、演示实验:氢气的验纯方法及氢气的燃烧实验。
教师总结:氢气的验纯方法。
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氢气燃烧实验: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中的实验现象。
描述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
氢气燃烧的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
(2)放出热量。
(3)有水滴产生。
思考:a、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b、上述实验中有什么物质生成?属于什么反应类型?点燃:写出文字表达式:教师:我们知道氢气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能生成水之后,就会思考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不会分解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试一试。
初中教案水的组成
初中教案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水的组成。
2. 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水的组成的微观解释。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电解器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教师演示电解水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水的组成的微观解释,即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教师讲解电解水的原理,即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四、巩固练习(5分钟)1. 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即水的组成。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水的组成,知道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了实验探究能力。
在知识讲解环节,学生认真听讲,掌握了水的组成的微观解释。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实验试剂的使用和安全操作还不够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此外,部分学生对电解水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解水的原理。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的教案通用5篇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的教案通用5篇【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会分析水的电解实验。
2.理解并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重点难点】1.水的电解实验2.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使用说明】1.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第三单元课题1,努力识记概念,然后合起课本,独立完成学案(展示时要求脱稿)2.自学完后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将实验部分完成3.将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学案中出现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集中讨论解决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你能你说出水的那些物理性质?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有一种元素组成的吗?【自学指导】一、结合课本P46-47回答下列问题1.水的电解实验:实验现象①通电后,两极上都有_________;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___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___,体积比大约是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产物检验①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是_____;②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
实验结论①水是由______和_______元素组成的;②化学变化前后________不变。
2.思考与讨论:(1)实验前在水中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什么?(2)实验开始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请分析可能的原因?3.知识链接:氢气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密度_______。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____火焰,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必须_____________,试管口___,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发出____________表明氢气不纯,声音_____表示氢气较纯。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的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包括氢元素和氧元素。
让学生掌握水的化学式H2O,并理解其含义。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变化,加深对水的组成的理解。
1.2 教学内容水的组成介绍水的化学式H2O的意义实验观察水的变化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水的组成和相关概念。
采用实验法,进行水的变化的实验观察。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和水的组成。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的组成和相关图片。
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水的变化的实验。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回顾水的常识,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水的组成,介绍氢元素和氧元素。
第三步:讲解水的化学式H2O的意义,解释其表示的水分子结构。
第四步:进行水的变化的实验观察,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水的组成的理解。
3.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讲解水的组成:15分钟讲解水的化学式:10分钟实验观察:1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水的变化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讲解其他液体的组成,让学生了解不同液体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意义。
5.2 教学拓展进行水的净化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水的节约和保护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准备6.1 教学资源教案与课件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等参考书籍与资料6.2 材料准备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文并茂的讲解和实验过程的展示。
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与安全措施7.1 教学注意事项实验操作前,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理解并遵守。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9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水的组成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一)、设计指导思想: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初步形成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保护水资源——来构思和组织学习活动。
水的组成的学习以实验为出发点,尽量以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逐步地了解水的组成和构成,力图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
在拓展部分——保护水资源方面,主要以讨论的形式进行。
本课设计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让学生得到一些水的知识,还要让他们感知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虽然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不冲淡本课题的主体知识──水的组成,作为引入的史实很简短,但在课题之后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用作对这段引入的呼应,供师生教学中灵活选用。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
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重点:水的组成实验。
难点:水的组成的论述和表述。
(三)、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总结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第二单元水分子运动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只是分子的间隔,但却不知道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包括氢元素和氧元素。
2. 让学生掌握水的化学式H2O,并理解其含义。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水的组成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2. 水的化学式及其含义。
三、教学难点1. 水的微观构成: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的构成。
2. 水的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了解水的组成。
2. 采用讲授法,讲解水的化学式及其含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水的组成和化学式的书写。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两个烧杯、水、氢气、氧气、火柴。
2. 课件:水的组成、水的化学式、水分子模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地球表面水的分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水的组成。
2.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氢气和氧气的燃烧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水蒸气的产生。
3. 讲解水的组成:讲解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介绍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性质。
4. 讲解水的化学式:讲解H2O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的组成和化学式的书写,巩固所学知识。
6. 练习:让学生书写水的化学式,并解释其含义。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组成和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8.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水的组成和化学式的书写。
七、课后反思1. 检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书写水的化学式,并解释其含义。
2.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水的组成。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九、课时安排1课时十、教学内容拓展1. 介绍其他液体的组成,如盐水、酒精等。
2. 讲解化合物的一般命名规则。
3. 引导学生关注水的环境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性质及验纯的方法。
(2)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知道单质、化合物的区别及氧化物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的观察,了解并体验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2、对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多媒体设备、水电解器、1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锌粒、固——液常温型反应装置、小木条、火柴、烧杯、污物杯、塑料瓶、试管、酒精灯、气球、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如何爱护水资源、学会了如何将水进行净化,那么你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吗?今天我们再次走进水的世界,一起来探究水的组成。
【教师】请大家阅读下今天的学习目标,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
【板书】课题3 水的组成
【教师】大家明确了今天的学习任务了吗?
【学生】明确了。
【教师】好,既然确定了目标,就让我们扬帆启发吧!
环节一:
【过渡】在探究水的组成之前我们先研究下氢气。
氢气都有哪些性质呢?
怎么检验氢气的纯度?每组的实验台上都有一组仪器药品,请同学们们动手操
作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实验】
仪器和药品:氢气球、充满氢气的塑料瓶、烧杯、水。
学生观察塑料瓶中的氢气,记录氢气的颜色气味。
学生观察氢气球,发现氢气球向上漂浮,记录氢气的密度,
学生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集满氢气的塑料瓶,震荡。
【学生展示】各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教师评价】大家都很厉害,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了氢气的性质,有同学
通过阅读课本还得知了氢气具有可燃性。
在点燃之前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检验纯度。
【教师】对,那怎么检验氢气的纯度呢?请同学们依据课本图4-23检验试验台上的氢气的纯度。
【学生实验】
仪器和药品:一支盛满纯净氢气的试管、一支盛有不纯的氢气、酒精灯、
火柴、污物杯。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检验氢气的纯度。
【总结】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说明氢气较纯。
【过渡】我们已经检验了氢气的纯度,氢气燃烧有什么现象呢?请同学们
观看实验视频。
观看同时注意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展示】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总结】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
【过渡】无色液滴是什么物质?这个实验有没有新物质产生?是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同桌两人讨论问题,得出答案。
并展示自己的结论。
【过渡】我们发现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水,水分解又能产生什么物质呢?接下来我们进行环节二的探究。
环节二:探究水的组成
【板书】探究水的组成
【演示实验】电解水实验(大约2分钟,这段时间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会观察总结】两电极附近都有气泡产生,玻璃管内负极产生的气体多,正极产生的气体少,体积比大约是2:1。
【教师总结】现象:两电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负极产生的气体
体积约为正极的2倍。
【设问】两电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
【演示实验】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两个玻璃管中气体。
【学生观察展示】负极端玻璃管: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正极端玻璃管:木条燃烧更旺,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教师提问】上述实验中水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几种新物质?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师总结】该实验同样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过渡】刚才我们是从宏观角度分析水的组成,你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的分解过程吗?
【学生演示】播放动画,学生上台讲解。
【教师评价】
【过渡】这个实验中出现了三种物质,从元素组成来看水(H
20)和氧气(O
2
)
氢气(H
2
)有什么区别?接下来我们进行环节三的探究:物质的分类。
环节三:物质的分类
【板书】物质分类
【教师】老师列举了一些大家学过的物质,大家观察一下这些物质有什么区别?如果分成两类的话,怎么分?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第一行的物质是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第二行物质是由不同种的元素组成的。
【教师总结】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师】化合物还能再划分吗?红色字体的物质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教师总结】引出氧化物的概念。
五、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
1、认真观察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电解水实验中,a试管内产生,
b试管内产生,且体积比为。
(2)如果a试管内产生16ml的气体,则b试管内产生的气体。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属于反应。
2、下列有关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
B、能够燃烧
C、难溶于水
D、密度很小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电解
B、水结冰
C、水沸腾
D、水挥发
4、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空气
B、氧气
C、冰
D、铁粉
六、课堂小结
【过渡】同学们表现的很精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
【畅谈收获】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
七、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搜集科学家探究水的组成的小故事。
八、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